體育 : 東莞 : 東莞市 : 惠城區 : 番禺區 : 南沙區 [顯示全部] > 橫瀝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東莞市橫瀝鎮
  橫瀝鎮位於東莞市東部,面積50平方公裏,下轄16個村委會,1個社區,戶籍人口3.5萬人,外來人口20萬人。2006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37.8億元,工業總産值67.7億元,鎮財政收入6.37億元, 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2.4億元,兩稅收入3.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億元,各項存款餘額54.3億元。
  橫瀝是一個美麗的生態之鎮。占地5000多畝的田饒步生態示範園,一年四季緑色盎然,清新怡人。鎮中心區緑化面積439.5公頃,覆蓋率達到31.7%。橫瀝鎮社會和諧穩定,是東莞市治安環境最好的鎮區之一。
  橫瀝鎮各項配套完善,優勢明顯。全鎮現有外資企業500多傢,投資主要來自香港、臺灣、歐美等地區。2006年,正式動工興建首期占地面積500畝的模具城,推動模具産業的集聚升級,打造中國模具名鎮。全鎮現有綜合性酒店20多傢,擁有各類購物商場面積30多萬平方米。房地産蓬勃發展,商貿服務業興旺,蘇豪娛樂購物坊和雙竜舫步行街成為全鎮商貿新地標。
  橫瀝鎮擁有廉潔高效的服務體係。全面實施窗口辦事制度,開通了鎮長熱綫,接受投資者的意見和監督。大力開展“窗口工程”,評選“服務之星”活動,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舉辦“政府滿意企業”評選、“企業滿意與不滿意服務項目”評選和“集中服務日”等活動,獲得廣大投資者的一致好評。
  作為廣東省三大牛墟之一,橫瀝以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藴著名。橫瀝先後建有體育館、文化廣場等設施,全鎮擁有中小學、幼兒園30多間,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同時,精心打造乒乓文化和紅荔文化。橫瀝少年乒乓球隊多次代表東莞市出賽,屢獲佳績。2006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紅荔風情節”,吸引海內外遊客50多萬人,“紅荔風情節”已成為橫瀝的特色旅遊文化和東莞市旅遊新熱點。
廣東省東莞市橫瀝鎮
  橫瀝鎮地處粵港經濟黃金走廊,位於東莞市東部,全鎮總面積5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3.5萬,外來人口15萬,下轄1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城鎮。
  橫瀝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與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和廣深鐵路的交匯處——東莞市火車站僅5分鐘車程,至香港紅勘火車站和深圳機場衹需1小時車程,開車1.5小時即可到達廣州。每天有多班開往香港、深圳、廣州的直通巴士和通嚮全國各地的長途汽車。建設中的東部快速幹綫穿越其中,規劃中的常虎高速公路也毗鄰橫瀝。它的開通將拉近橫瀝與虎門港的距離,與世界的距離。
  完善的配套設施是橫瀝鎮迅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善於把握機遇的橫瀝人深刻認識到大交通必將促進大發展。該鎮以“一環兩直”為幹綫,內部交通網絡逐步完善,鎮內各村間早已實現等級公路聯網,而6車道環城公路的相繼貫通,使得橫瀝四通八達,物流方便。在大力發展交通事業的基礎上,橫瀝鎮還投資數億元進行能源、通訊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進。目前擁有日産12萬噸的自來水廠,建成年發電量3.7萬千瓦時的火力發電站和兩間11萬千伏的變電站,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等現代通訊設備容量充足,報裝快捷簡便,可直撥國內250多個城市和世界150多個國傢和地區。良好的投資環境自然吸引了外商的目光,5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聚集了來自香港、臺灣、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外資企業近500傢,行業遍及電子、五金、服裝、製鞋等。
  伴隨着工貿業的崛起,橫瀝鎮的第三産業紅火發展,擁有瑞康花園、安娜花園、華僑新村、河畔花園、新世紀華庭等多個豪華傢居別墅群。以四星級的華翔國際酒店為竜頭的餐飲服務業和以營業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的南銘購物樂園為竜頭的購物休閑業在為投資者提供優美舒適生活區的同時,也促進了橫瀝鎮旅遊業的發展。進入橫瀝,天清氣爽,緑樹成蔭,令人感覺到雖然身處城市中,但亦
  能享受自然景觀。為給橫瀝旅遊業的長足發展註入強勁動力,橫瀝鎮政府還投資數千萬元建設了融歷史、文化、生態和遊覽、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田饒步生態旅遊區。它與半仙山古建築群、新埠正街、劉紀文祠堂等構成了橫瀝的旅遊景點網,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橫瀝鎮一直將城市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早在1993年,就按照“立足長遠,搭好框架,長短結合,抓好控製”的原則製定了《橫瀝鎮未來十年規劃方案》,確立“一河兩岸、一環兩直、六大分區”的城鎮發展佈局的道路框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橫瀝鎮初步形成了“一河兩岸三區四出口”的城市建設新格局。
  在營造新型市鎮方面,橫瀝鎮嚴格按照“城鎮進圈、工業進園、民宅進村”的方針,把全鎮按功能分佈劃分為工業、商業、行政、休閑娛樂、公益服務、高尚住宅等六大區;並緊緊抓好三個轉變:一是局部嚮整體變化,二是由沿路發展嚮小區配套轉變,三是由低層的美化、緑化嚮品牌特色轉變。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先後建成了具有歐陸風情的河畔花園、瑞康花園、華僑新村、新世紀華庭等高尚住宅區和別具風格的橫瀝汽車站。近兩年又新建了文化廣場、南銘購物樂園、四星級的華翔國際酒店等,開發了省級示範生態園——田饒步生態旅遊區。走進橫瀝,你感受不到伴隨現代工業發展帶來的煩囂與髒亂,撲面而來的是整齊的街區、寬闊的路道,鎮內規整有序,緑樹成蔭,空氣清新。
  今日的橫瀝,實現了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的中等現代城市格局。一座面嚮香港、深圳、廣州大港口,背靠京九、京廣鐵路綫的珠三角工業重鎮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橫瀝鎮的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擁有了全方位的發展新格局。到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7.4億元;工業總産值34.9億元;農業總産值1.5億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3.38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1.3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6.9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6億元;全年新引進項目63宗,實際利用外資8129萬美元。在原來港資、臺資、韓資、日資、美資企業的基礎上,新引進了新加坡、瑞士、以色列、意大利等地的企業,在全鎮近500傢外資企業中,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7傢。伴隨着工業和商貿業的迅速發展,橫瀝鎮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展科技型、經濟型農業,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嚮現代農業的轉變。
  下轄村
  
  石涌村隔坑村半仙山村橫瀝村田頭村田坑村村頭村長巷村田饒步村六甲村村尾村水邊村新四村山廈村月塘村張坑村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橫瀝鎮
  橫瀝鎮(Hénglì Zhèn)番禺區轄鎮。在區南部,西隔洪奇瀝 水道與中山 市黃埔鎮三角區相望。1977年始形成圩鎮,稱橫瀝鎮,因區內有上橫瀝、下橫瀝兩水道而得 名。1978年成立橫瀝公社,1986年建鎮。
  橫瀝鎮:轄 橫瀝居委會;新光、前進、大元、義沙、長沙、馮馬一村、馮馬二村、馮馬三村、東方紅、太陽升、群結、新村12個村委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4496男12693女11803家庭戶戶數5374家庭戶總人口(總)21344家庭戶男10911家庭戶女104330-14歲(總)58570-14歲男33090-14歲女254815-64歲(總)1695015-64歲男868415-64歲女826665歲及以上(總)168965歲及以上男70065歲及以上女98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0327
  下轄村
  
  新光村 前進村 大元村 義沙村 長沙村 馮馬一村 馮馬二村 馮馬三村 東方紅村 太陽升村 群結村 新村村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橫瀝鎮
  橫瀝鎮位於惠城區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遊,距惠州市區24公裏,分別與惠東、惠陽、博羅、紫金接壤,是惠州市確定的中心鎮之一。全鎮總面積343平方公裏,轄3個社區居委會和40個村,戶籍總人口13656戶7.561萬人。
  橫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季風明顯,氣候溫和。月平均氣溫在13℃-2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7.5℃,極端最低氣溫為-1℃。年均降雨量在1800-2200毫米,無霜期340-350天,地形以丘陵為主,西南部是沿江平地,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山地總面積226.7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達41%。橫瀝鎮可開發的礦産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別有石灰石、高嶺土、鐵礦石等,有長達17公裏的江岸沙灘、保存完好的墨園村陳氏古宅、75平方公裏的生態林區;集醫療、休閑、度假於一體的黃沙洞溫泉,有美麗傳說的鵝塘洲島;有幾百年歷史的客傢樓閣、雲林庵。有天然的河水、保健泳池、美麗的觀光農田以及坑蠃、客傢黃酒、蜂蜜等天然食品;橫瀝湯粉亦是享譽鵝城內外的地方傳統特色小吃。
  橫瀝鎮內居民均為漢族,有海外華僑、港澳同胞12000多人,是著名僑鄉之一。地方方言以客傢話、惠州話和閩南話三大方言為主。其中講客傢話人數占總人口55%,本地話占32%,閩南話占13%。姓氏主要有:黃、劉、翟、羅、鐘、盧、陳、練等。舞獅和正字戲均是橫瀝傳統的民間節目,逢農歷二、五、八為集市圩日。
  目前全鎮開通程控電話7500多門,有移動電話基站11座,實現了村村通信息,使用寬帶網絡非常方便。鎮郵電支局設有直撥長途電話、電報、傳真、寬帶等業務。
  交通
  距惠州市區20公裏,距深圳90公裏,距廣州120公裏,距香港120公裏,交通十分便利。每五分鐘一班的公共巴士往返惠州與橫瀝之間。往返香港的豪華巴士亦僅需90分鐘便可到達。
  距惠州飛機場7公裏。航班直達北京、杭州、無錫、徐州、南京、濟南等國內重要城市。
  距惠州火車站21公裏。鐵路連接京廣綫、京九綫、梅坎綫、三茂綫,通達全國各地。
  距惠州港、澳頭港45公裏。
  交通便利,鎮內道路縱橫交錯,廣汕高速公路、惠紫二級公路和東江航道貫穿其中,形成深汕、廣汕、廣惠、惠深、惠河等高速公路、一級國道相互交叉的交通網絡。
  內設機構
  鎮委書記周奮騰同志:主持鎮委全面工作。挂鈎聯繫泰安村、觀音山村。
  鎮委副書記、鎮長李海彬同志:鎮政府主要負責人。挂鈎聯繫新村村、沙崗村。
  鎮委副書記戴偉煥同志:分工管黨群、組織、幹部人事、基層組織建設、統戰、精神文明建設、黨政辦、信息、檔案、保密、機關事務、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聯繫政協工作。挂鈎聯繫潭頭村、周公堂村、大嶺村。
  鎮委委員鐘秀先同志:分工管政法、交通安全、維護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聯繫橫瀝交警中隊。挂鈎聯繫連塘村、藍村村。
  鎮委委員劉日安同志:分工管財政、金融、稅務、科技、科協、物業管理、自來水廠工作;挂鈎聯繫排沙村、土橋村、長興社區。
  鎮委委員張忠明同志:分工管農業、農村、水利、移民、畜牧水産、新農村建設工作;負責矮陂工作站;挂鈎聯繫新榮村、遮布村、中洞村。
  鎮委委員黃新明同志:分工管林業、教育工作;負責大嵐工作站;挂鈎聯繫歐陂村、大嵐村。
  鎮委委員、副鎮長陳惠坤同志:分工管計劃生育工作。
  鎮府副鎮長劉利通同志:分工管國土、規劃建設、環保工作;挂鈎聯繫馬嶺村、大利村、霞塱村。
  鎮府副鎮長翟榮文同志:分工管社會事務辦、民政(雙擁)、衛生、外事僑務、僑聯、殘聯、宗教、老齡委、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挂鈎聯繫馬坌村、柯樹排村、梅嶺社區。
  鎮府副鎮長潘光輝同志:分工管工業、企業、外經、招商引資、體製改革、工商管理、商貿流通、計劃、統計、物價、勞動、安全生産、供電、郵電通信、民營企業、第三産業、社保工作;挂鈎聯繫矮陂村、洋圳村、黃沙洞村。
  鎮委委員、紀委書記鐘治中同志:分工管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信訪維穩工作;挂鈎聯繫建安村、輋洞村、惠嵐社區。
  鎮委委員、人大副主席鐘鳴遠同志:分工管人大、關工委工作;挂鈎聯繫小嵐村、嵐聯村、嵐建村。
  鎮委委員、武裝部長鐘浩宏同志:分工管武裝、民兵、國防建設、愛衛、城建監察,協管規劃建設;挂鈎聯繫橫星村、南門村、增湖村。
  鎮委組織委員陳計雄同志:分工管組織、幹部人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直屬機關黨支部工作。挂鈎聯繫嶺下村、翟村村、天罡村。
  鎮委婦女、宣傳委員馬莉丹同志:分工管宣傳、婦聯、文化、體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挂鈎聯繫森柏洞村、大陂頭村。
簡述
  轄 橫瀝居委會;新光、前進、大元、義沙、長沙、馮馬一村、馮馬二村、馮馬三村、東方紅、太陽升、群結、新村12個村委會。
  
  橫瀝鎮組建始於1977年10月,由大崗鎮、萬頃沙鎮分出共12個行政村而成,因境內有上、下橫瀝兩條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設立南沙區。是年10月,橫瀝鎮成建製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同時,把原番禺區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廟貝農場劃歸橫瀝鎮管轄,至此橫瀝鎮下轄 1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和1個農場。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裏,人口26541人,總耕地面積40139畝。
  
   橫瀝鎮地理環境優越,地處廣州、深圳、珠海幾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島兩陸”組成,北距廣州市區50公裏,東南至深圳80公裏,南至珠海75公裏,沿水路東南距香港28海裏,南距澳門25海裏。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粵、港、澳的重要交通樞紐。陸上京廣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路、廣珠東綫公路、西綫七號公路橫穿鎮內,水上有肇慶港、順德容奇港、廣西梧州港雙體飛翼船途經橫瀝到香港。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廣州市實施“南拓”戰略以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全局,圍繞“教育強鎮、工業立鎮、旅遊興鎮、農業富民”的總體目標,帶領全鎮人民深入開展“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勤勞、純樸、厚德的橫瀝人,在肥沃的土地上建有優質高産的水果、甜玉米、蔬菜種植基地和水産養殖基地,使橫瀝滿載“魚米之鄉”的美譽。民謠雲“春魚秋鯉夏三坭,冷鱭熱鱸,四季竜利、生魚吸水,筍殼出世、生魚無死日,塘虱無出衝”。
  
   橫瀝鎮的工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內到外、內外結合,已形成大元村工業園區、義沙村工業園區、世紀工業園區、臺商綜合工業區、環保工業區和汽配園C區,引進了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傢和地區的外資企業40多傢,並有私營企業超過40傢,已建立起以食品加工、造紙、造船、電機、磁性材料、五金塑料、精細化工、工業固廢處理等多行業的工業體係。這些無不宣示着年青的橫瀝鎮正在騰飛!2008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産值32.49億元,比上年增長29.84%,農業總産值5.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鎮財政預算收入8887.63萬元,比上年減少15.97%。合同利用外資423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41%,實際利用外資39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98%。經濟發展呈平穩增長態勢。 2002年至今,我鎮先後榮獲廣州市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先進集體、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區創建文明鎮(街)工作先進集體、發展經濟先進鎮、發展“三高”農業奬、徵兵工作全優單位、計劃生育工作模範單位、依法治區工作先進單位、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先進單位等稱號。橫瀝女子竜舟名揚中外,多次獲得“廣州國際竜舟邀請賽”冠、亞軍。具有橫瀝獨特文化韻味的水鄉鹹水歌唱出了廣東省2004年都市熱浪夕陽老年藝術廣場展演賽一等奬和廣東省首屆民間歌會銅奬,大大弘揚了全鎮人民的奮發嚮上的精神風貌。
  
   展望未來,在南沙建成投産後的港口、物流、鋼鐵、造船、汽車、石化等大型産業的輻射下,橫瀝鎮將快步嚮“兩個適宜”的現代化濱海新城鎮目標邁進,橫瀝鎮作為大南沙綜合服務區的宏偉藍圖將展現在廣州最南端的這方熱土之上。
工業
  2001年全鎮有工企業62間,其中外資企業20間,私營企業42 間。2001年引進項目企業2 傢,其中外資企業2 間,總投資額16708 萬元。2001年全鎮工企業産值94938萬元,合同利用外資6544萬港元,實際利用外資2465萬港元,出口總值38861萬元。年創稅利5192 萬元。主要産品有油脂、塑料五金、造紙、皮革、服裝、軋鋼、印染、五金等。主要企業有合興集團、廣興容器有限公司、精美集團、番禺鋼光喇叭廠、先鋒服裝廠、嘉美日用保溫電器有限公司、南豐塑料廠、仕春漂染廠、永潤造紙廠等。2001年全鎮工企業員工4327人,外來勞工占3360人 。産值超千萬元的企業有合興集團、廣興容器有限公司、南豐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等9個企業,其中合興集團成為億元企業。
  
  今年1至8月份,我鎮工業經濟發展情況總體來說,全鎮工業總産值5.8億元,與去年同期對比增長4%,增加值為8530萬元,銷售值為5.6億元,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外貿出口額為2989萬元。引進外資企業3傢,內資企業2傢。實際利用外資822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661萬美元。從數字顯示,我鎮工業經濟穩步發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去年停産擴建的企業現已完成擴建,已重新投入生産。
   2、有新企業投産,世紀工業園內的五傢企業現已投産。
  
  由於當前有一傢大企業銷售下降及計算工業産值的價格下調,影響其工業總産值和增加值下降,以至影響全鎮的工業總産值、增加值、銷售值。預計全年工業總産值約為9億元,工業增加值約為12795萬元,銷售值約為8.8億元,出口值約為4483萬美元。
  
  在企業技術改造情況來看,我鎮外資企業捷科門磁電係統(廣東)有限公司為適應市場的需求,積極引入高磁晶各嚮異性、高飽和磁化強度稀土金屬間化合物和采用多級非平衡固相反應技術製備納米雙相復合結構的,改善疇壁釘紮效應和軟、硬磁相間的磁耦合作用,提高永磁鐵氧體的綜合性能,能滿足國際市場和我國汽車工業的需求,對我國特別是廣州磁性材料行業的發展及出口創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業
  2008年,橫瀝鎮緊緊圍繞在農業生産上以突出重點、農業增收、農村穩定為目標,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指導,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並根據橫瀝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農業産業佈局方面加大力度,使我鎮農業的産業化、集約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雖然今年遭受冷凍、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但在橫瀝鎮廣大幹部群衆的努力和上級政府的支持下,及時進行救災復産,使農作物仍然得到增産增收。2008年農業總産值5.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人平收入10624元,比去年增長13.8 %。今年我們在工作中突出重點,抓好增産增收措施的落實,為基層辦好事實事,促進農業增收、農村穩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農業生産方面
   (一)、農業生産佈局情況:水稻5803畝(其中早稻3009畝、晚稻2794畝),常年蔬菜30240畝(含復種),水果4660畝,花卉2283畝,甘蔗2747畝,其它經濟作物515畝、甜玉米21000畝(含復種),魚塘11827畝。
  
   (二)、做好農業受災的救災復産工作
  
   1、做好救災復産和資金發放工作。由於今年的冷凍、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給我鎮農業生産造成一定的損失。每次發生自然災害後,我辦即派出工作人員到各村、農場進行調查,並及時將受災情況嚮區、鎮領導匯報,請求上級給予支持。為了使村民能夠盡快復産,派出技術人員到各村指導村民復産工作,解决復産中的技術問題。在積極開展救災復産並采取措施的同時,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今年共下撥四筆救災復産資金給我鎮,共277萬元用於我鎮農民受災的補助。每筆救災復産資金到位後,我辦製訂救災資金的使用方案,部署農業復産工作並上報鎮政府。資金發放到農民手中後,加快了我鎮種養戶復産的進度,增強了農民救災復産的信心,體現了政府對農民的關心,得到農民的稱贊。在災後,各村、農場的種養戶都積極進行復産工作,及時播種、放養魚苗,恢復生産。為實現我鎮農業增産和農民收增爭取了時間。
  
   2、積極做好臺風暴雨的防禦和檢查工作。今年我鎮經受的臺風暴雨比往年來得早,雨量大,使我鎮農業遭受到很大的損失。特別是6月份“風神”帶來的暴雨、9 月份“黑格比”帶來的風暴潮,我辦在加強值班和巡查的基礎上,要求各村動用一切的排水設施進行排水,將損失減到最低的程度,並派工作人員到各村檢查,指導各村進行復産工作。
  
   (三)積極做好農産品檢測、農資檢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根據上級的要求,對蔬菜進行定期生産過程抽樣檢測,防止蔬菜農藥殘留量超標,我辦利用蔬菜藥檢速測儀,對全鎮各村在田的和即將上市的蔬菜,進行不定期抽樣檢測,今年共檢測蔬菜樣本700多份,合格率為99%以上。另外,廣州市産品質量檢測和區農林局對我鎮的農産品共進行了10次的抽檢,取樣10多份,合格率100%。
  
   2、加強對農藥銷售店監督管理,嚴禁銷售假冒、違禁農藥,不定期對農藥銷售點進行依法檢查。我辦先後嚮區爭取防治紅火蟻藥物1200多公斤、滅鼠𠔌800公斤,並迅速派發到各村,進行滅蟻滅鼠,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加強魚塘標準化建設工作。馮馬二村、廟貝農場、太陽升村共面積1300多畝的魚塘標準化建設的施工已經完成,並通過了廣州市農業局和區農林局的驗收。全部魚塘已經交由村進行發包,承包價都比未標準化建設以前有所提高,太陽升村的魚塘發包價為每年每畝1200元,比未改造前上升了一倍(原來發包價為每年每畝600元)。
  
   (五)提高農民科學種養的意識。
   為了提高農民的科學種養技術,舉辦各種的培訓班、學習班,嚮農民提供優質、高産的種苗和科學的種養技術。今年分別組織5次共500多人參加了區農林局舉辦的各種種養技術培訓班,有效地提高我鎮農民科學種養技術的意識。另外,為了貫徹上級提出的有關新型農民培訓的精神,至今已舉辦了三期的新型農民技術培訓班,參加培訓的農民共259人,都領取了“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證書”;
  
   (八)積極發動,開展農業創“三高”活動。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開展群衆性創“三高”農業活動,對促進我鎮“三高”農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九)高、快速路緑化林帶建設方面。至目前為止已與各村簽訂租地合同面積590多畝,基本完成區下達的任務,所租的土地已交出,由施工單位進行種植苗林,至今已有220多畝的林帶交由我鎮進行管護。另外,積極爭取未有租地的村將土地出租來用作林帶建設,如新村村、群結村、大元村等。
  
   (十)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工作。今年我鎮有六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申領工商營業執照,並開始運營。我辦積極協助各專業合作社辦理各種證照,並協助他們開展經營活動,在4月28日組織了三傢專業合作社參加了區農林局舉辦的“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活動,各專業合作社利用活動機會選用其優質農産品進行參展,以充分顯示其産品上的優勢,得到了來參加活動的來賓和商傢認同和肯定。三個專業合作社不但提高了他們産品的知名度,還得到了更大的生産發展空間的機會。
  
   (十一)在增産增收、增傢農民收入方面: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量、增加農民的收入,我辦積極到各村、農場進行調研,徵詢農業發展應嚮哪個方向才能使農業增值、農民增收的意見,並組織村幹部和部分專業戶到鄰近區、縣進行學習,拓寬他們的視野。引進高新技術的農業企業:如廣州水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沙分公司、廣州市南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以他們先進的技術,為我鎮農民提供優質的良種,提高農民的收入。
  
   另外,我辦利用我鎮發達的交通條件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包括水質、空氣等),發動農民發展花卉産業,通過廣州市化竜花卉研發中心,南沙區廣興花卉專業合作社等的帶動作用,鼓勵農民發展花卉産業,已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花卉生産基地,如新興村、新村村等。今年全鎮的花卉種植面積達到2200多畝。
  
   二、水利建設方面
   (一)、新北水閘、長沙北水閘的重建,整體的土建工程已經完工,閘門、機械和高壓電綫路已經安裝好,低壓電綫路安裝工程已經進行了招標工作,待完工後,即可以投入運行使用。
  
   (二)、墟鎮4個標段排水渠整治工程已經全面完工,總投資約250多萬元,並計劃近期內辦理了竣工結算驗收手續。
  
   (三)、廟南村的北圍水閘重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閘門、機械已經安裝好,高壓、低壓電綫路待區供電部門審批後纔進行可安裝,估計到9月投入運行。
  
   (四)、對寶善圍約1000米、廟南東圍——七一村段堤圍約900米2個標段進行附屬物的清點工作,清點工作完成後,即可進場施工。
  
   (五)、對全鎮27座水閘的閘門進行除銹、掃油養護處理,對機械設施進行檢測、維修處理。
  
   (六)、對廟貝農場七所內河加固工程、中粉碼頭拋丁壩工程進行了招標工作,總投資約140萬元;其中廟貝農場七所內河加固工程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80%,中粉碼頭拋丁壩工程準備進場施工。對廟貝農場二隊站、長沙村長沙站的重建、新建申請了公開招標工作。
  
   (七)、對墟鎮市場抽水站更換了一臺350公釐的抽水泵設備。
  
   (八)、在6月6日至6月19日降暴雨及防洪期間,緊急調運24臺抽水泵到村,發放編織袋5000個,對全鎮的堤圍、水閘、排灌站分別進行檢查、搶修工作。
  
   (九)、6月16日召開我鎮三防工作會議,製定2008年鎮、村兩級三防防汛搶險預案,明確橫瀝鎮三防指揮部成員名單及職責。
  
   (十)、對馮馬一北圍頭、長沙東古圍、新興鵝團圍的河床險段工程進行拋石加固的設計、概算,對前進村六頃圍、義沙村大安圍的堤圍內坡進行種植草皮的設計、概算,待區評審通過,即可進行招投標工作。
  
   (十一)、根據我鎮實際情況,組織購置今年的防汛物資一批,分別儲在水利所、供銷社和下橫瀝太陽升村竹杉部。
  
   (十二)、新興村福耕站、前進村寶善站、馮馬一村關九站、馮馬三村上九站4個排灌站的重建,土建設部分工程已經完成,現在進入機械、電綫路安裝階段,預計8月份可投入使用。
  
   三、畜牧方面
   (一)、牧業生産情況:生豬方面飼養量15090頭,存欄量5458頭、上市量9632頭;耕牛存欄量33頭;犬存欄量1480衹。
  
   (二)、傢禽業發展方面:
  雞:飼養量39500衹、存欄量7250衹、上市量32250衹;
  鴨:飼養量319500衹、存欄量63140衹、上市量256360衹;
  鵝:飼養量2980衹、存欄量480衹、上市量2500衹;
  鴿:飼養量3900衹、存欄量600衹、上市量3300衹。
  
   (三)、防疫情況:生豬豬瘟、口蹄疫,耕牛口蹄疫,禽流感,狗狂犬病等接種率均為100%。生豬接種疫苗15090頭,豬瘟、口蹄疫接種率為100%。耕牛接種口蹄疫率為100%。禽流感散養應免接種率為100%,雞39500衹、鴨319500衹、鵝2980衹、白鴿3900衹。
  
   (四)、管理情況:加強對肉品市場檢查監督,杜絶私宰及病害肉品上市,維護維護的經濟秩序,今年至今共出動檢查人員365人次進行市場檢查,通過檢查證物,沒發現問題。
  
   (五)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在今年7月份在我鎮的養鴨戶所養的鴨兩次因發生病毒性肝炎而嚮上一級報告,我辦和畜牧站得知情況後即嚮鎮政府匯報,主動配合鎮政府和區農林局處理問題,使問題得到就地解决,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兩次共撲殺病鴨31615衹,出動人員216人,所有病鴨、鴨場的鴨棚和臨時搭建棚進行拆除和無害化處理。
  
   (六)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取締“三無”傢(水)禽養殖場的工作。“三無”養殖場(戶)是指“無牌、無證、無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在我鎮傢(水)禽的養殖場中,絶大部分都屬於“三無”養殖場,其防疫條件差且防疫不到位,每次發生疫情,防控難度大。今年7月份在東方紅村和馮馬一村的養鴨戶有病死鴨的情況出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鑒於此,鎮黨委、政府下决心整治這些“三無”養殖場。我辦積極配合這項工作,協助下發《關於取締“三無”傢(水)禽養殖場的通知》,與各村、農場簽訂《廣州市南沙區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工作責任書》。並對全鎮範圍內的傢(水)禽養殖場(戶)進行摸查,實行飼養量日報制度,加強防控工作,至今為止,共取締了“三無”傢(水)禽養殖場20傢。
  
   (七)進一步加強我鎮動物標識及疫病追溯體係和建設。按照區動物防疫監督所的有關要求,我鎮畜牧站於11月14日召開了各村農場主管農業幹部和全鎮26傢養豬戶的工作,與個養豬戶簽訂了《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工作責任書》,並派發了養殖出示牌和便民卡。要求各養豬戶必須填寫養殖檔案和防疫證,便於追蹤溯源,加強對養豬戶的管理。
  
   四、農機方面
   在農業機械管理問題上,加強農業機械的安全檢查和管理工作,至今未發生一次的安全事故;另外,根據區對農民購買農機工具進行補貼的有關精神,在全鎮範圍內進行宣傳發動,至今為止,農民申請購買農機具共460臺、套,實際補貼金額45萬元。
  
   五、積極協助各中小學開展學生實踐活動。
   為了培訓學生熱愛家乡,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我辦積極協助各中小學建立學生農科實驗基地,為其提供種子種苗,並定時派出技術人員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及講解有關農藥的使用方法和如何防止農藥中毒等,提高了學生的對農業的認識和熱愛家乡、熱愛勞動的氛圍。
  
   六、工作設想
   (一)加快“一村一品”的建設工作
   “一村一品”建設,有利於我鎮農業産業化、集約化、高産優質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産的效益和增加農民的收入。如新村的花卉、馮馬二村的玉米、廟南村的粉葛、義沙村的西芹等,爭取區下撥資金支持我鎮“一村一品”的建設工作。
  
   (二)推進農業産業化,實行土地股份製、集約經營等生産經營模式
   現階段我鎮的耕地都是分散在各農戶中,生産方式以家庭為主,農業産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在今後的農業生産的佈局調整,應鼓勵農民將土地集中起來,實行土地股份製、集約經營的經營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的收入。也為今後農業産業化的佈局調整和引進高新農業科技項目鋪路。
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鎮村管理水平。完成義沙小學二期工程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總投資為450萬元,改善了義沙小學的教學條件。投入 295萬元整治墟鎮排水工程,整治排水渠總長約1100米,工程已全部建成完工並投入使用,解决墟鎮的排水問題。投入150多萬元,完成兆豐路海堤以及部分村(場)路燈工程的建設,安裝風光互補路燈160盞,方便廣大群衆的出行。完成前進村南部快綫,JFE高壓綫項目安置區道路、下水道、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解决了安置區群衆的後顧之憂。在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加快完成了上橫瀝片廟貝農場、廟南村、七一村的二次水改工程的建設,使廟貝片的群衆及早用上了潔淨充足的優質水。
  
   提高鎮村的管理水平,改善村容村貌。組建成立鎮環衛隊,加大對環衛工作的投入,鞏固和擴大“創衛”成果,毫不鬆懈地抓好鎮容、村容環境衛生管理;加強河涌的保潔,改善農村衛生環境,積極推進農村污水生化處理工程建設,新興村的生活污水生化處理工程試驗段於去年8月份完工並投入運行,其餘村的生活污水生化處理工程正在按計劃推進中;進一步治理“兩違”行為,切實解决“六亂”問題,營造整潔有序、優美舒適的鎮、村環境。大力完成第八次衛片土地執法和第九次衛片預查整治任務,兩次共清理違法用地12310平方米,違法建設3064.36平方米,並按要求完成了復緑,全鎮依法建設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顯著提高
No. 9
  橫瀝鎮 Hengli Zhen 概況 橫瀝鎮(Hengli Zhen)位於市境東南部,距市區29千米。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廣深鐵路橫貫而過,寒溪水、東引河貫穿境內。
  代碼 441901106:~002 恆泉社區 ~200 石涌村 ~201 隔坑村 ~202 半仙山村 ~203 橫瀝村 ~204 田頭村 ~205 田坑村 ~206 村頭村 ~207 長巷村 ~208 田饒步村 ~209 六甲村 ~210 村尾村 ~211 水邊村 ~212 新四村 ~213 山廈村 ~214 月塘村 ~215 張坑村
  沿革 建村於南宋。1958年屬常平公社,1960年析置橫瀝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7年,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3.2萬,另有外來人口3.1萬,轄石涌、隔坑、半仙山、田頭、田坑、村頭、田饒埔、長巷、六甲、村尾、新四、山廈、月塘、張坑、橫瀝、水邊16個農村管理區和橫瀝居民管理區。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南沙區橫瀝鎮名片-廣東省廣州市
  橫瀝鎮組建始於1977年10月,由大崗鎮、萬頃沙鎮分出共12個行政村而成,因境內有上、下橫瀝兩條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設立南沙區。是年10月,橫瀝鎮成建製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同時,把原番禺區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廟貝農場劃歸橫瀝鎮管轄,至此橫瀝鎮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和1個農場。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裏,人口26541人,總耕地面積40139畝。
  橫瀝鎮地理環境優越,地處廣州、深圳、珠海幾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島兩陸”組成,北距廣州市區50公裏,東南至深圳80公裏,南至珠海75公裏,沿水路東南距香港28海裏,南距澳門25海裏。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粵、港、澳的重要交通樞紐。陸上京廣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路、廣珠東綫公路、西綫七號公路橫穿鎮內,水上有肇慶港、順德容奇港、廣西梧州港雙體飛翼船途經橫瀝到香港。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廣州市實施“南拓”戰略以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全局,圍繞“教育強鎮、工業立鎮、旅遊興鎮、農業富民”的總體目標,帶領全鎮人民深入開展“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勤勞、純樸、厚德的橫瀝人,在肥沃的土地上建有優質高産的水果、甜玉米、蔬菜種植基地和水産養殖基地,使橫瀝滿載“魚米之鄉”的美譽。民謠雲“春魚秋鯉夏三坭,冷鱭熱鱸,四季竜利、生魚吸水,筍殼出世、生魚無死日,塘虱無出衝”。
  橫瀝鎮的工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內到外、內外結合,已形成大元村工業園區、義沙村工業園區、世紀工業園區、臺商綜合工業區、環保工業區和汽配園C區,引進了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傢和地區的外資企業40多傢,並有私營企業超過40傢,已建立起以食品加工、造紙、造船、電機、磁性材料、五金塑料、精細化工、工業固廢處理等多行業的工業體係。這些無不宣示着年青的橫瀝鎮正在騰飛!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30.69億元,同比增長74%;稅收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10056萬元,同比增長1.32倍;全鎮預算內財政收入達4306萬元,比上年增加2073.2萬元;實現人平收入7084元,同比增長11.5%;勞平收入11385元,同比增長5.7%。全鎮經濟社會保持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2年至今,我鎮先後榮獲廣州市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先進集體、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區創建文明鎮(街)工作先進集體、發展經濟先進鎮、發展“三高”農業奬、徵兵工作全優單位、計劃生育工作模範單位、依法治區工作先進單位、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先進單位等稱號。橫瀝女子竜舟名揚中外,多次獲得“廣州國際竜舟邀請賽”冠、亞軍。具有橫瀝獨特文化韻味的水鄉鹹水歌唱出了廣東省2004年都市熱浪夕陽老年藝術廣場展演賽一等奬和廣東省首屆民間歌會銅奬,大大弘揚了全鎮人民的奮發嚮上的精神風貌。
  展望未來,在南沙建成投産後的港口、物流、鋼鐵、造船、汽車、石化等大型産業的輻射下,橫瀝鎮將快步嚮“兩個適宜”的現代化濱海新城鎮目標邁進,橫瀝鎮作為大南沙綜合服務區的宏偉藍圖將展現在廣州最南端的這方熱土之上。
  說
惠城區橫瀝鎮名片-廣東省惠州市
  一、基本概況
  橫瀝鎮位於惠城區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遊,距惠州市區24公裏,分別與惠東、惠陽、博羅、紫金接壤,是惠州市確定的中心鎮之一。全鎮總面積343平方公裏,轄3個社區居委會和40個村,戶籍總人口13656戶7.561萬人。
  二、環境及資源情況
  橫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季風明顯,氣候溫和。月平均氣溫在13℃-2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7.5℃,極端最低氣溫為-1℃。年均降雨量在1800-2200毫米,無霜期340-350天,地形以丘陵為主,西南部是沿江平地,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山地總面積226.7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達41%。橫瀝鎮可開發的礦産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別有石灰石、高嶺土、鐵礦石等,有長達17公裏的江岸沙灘、保存完好的墨園村陳氏古宅、75平方公裏的生態林區;集醫療、休閑、度假於一體的黃沙洞溫泉,有美麗傳說的鵝塘洲島;有幾百年歷史的客傢樓閣、雲林庵。有天然的河水、保健泳池、美麗的觀光農田以及坑蠃、客傢黃酒、蜂蜜等天然食品;橫瀝湯粉亦是享譽鵝城內外的地方傳統特色小吃。
  三、人文環境
  橫瀝鎮內居民均為漢族,有海外華僑、港澳同胞12000多人,是著名僑鄉之一。地方方言以客傢話、惠州話和閩南話三大方言為主。其中講客傢話人數占總人口55%,本地話占32%,閩南話占13%。姓氏主要有:黃、劉、翟、羅、鐘、盧、陳、練等。舞獅和潮劇均是橫瀝傳統的民間節目,逢農歷二、
  五、八為集市圩日。
  四、文教衛生
  橫瀝鎮現有醫院3所,其中甲等醫院1所,衛生站33個。全鎮有完全中學3所,小學36所,學生總數8475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100%。有中學教職員工185人,小學教職員工386人。全鎮有文化娛樂場所20多個,老人活動中心2個,敬老院3間。
  五、市政建設
  橫瀝鎮有4條共4公裏多的水泥出口路段、圩鎮排污渠21公裏。工業園區總體規劃控製面積達12平方公裏。有日供水3000-500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3個;規劃擴建日供水5萬立方米自來水廠2個,有3.5萬伏輸變電站2座,規劃擴建110KV變電站1座,可以滿足全鎮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産及今後發展的需要。七通一平可開發的土地5平方公裏,65%是山地推平而成,是惠州市存量工業用地中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最大塊土地之一。目前全鎮開通程控電話7500多門,有移動電話基地站11個,實現了村村通信息,使用寬帶網絡非常方便,且開通自動傳呼網。鎮郵電支局設有直撥長途電話、電報、傳真、寬帶等業務。
  六、經濟概況
  橫瀝鎮有村辦及個體、合營工業企業126傢,個體工商戶498傢,近幾年引進工業園區企業14個,農業項目17個,其中工業項目較大的有占地21.8萬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美元,年産值3億元人民幣,以生産刨花板為主的亞洲創建(惠州)木業有限公司,該企業已以2006年3月13日正式開業投産;富力洲際溫泉渡假酒店按計劃穩步推進,預計2007年5月可竣工開業。我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2098.9萬元,同比增長11.2%。完成工業總産值8994.9萬元(現價),同比增長40.1%;完成工業銷售産值7192.1萬元,同比增長21.9%;農業總産值17800萬元,同比增長6%;第三産業總産值3674萬元,同比增長2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7萬元,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221萬元,同比增長100%;外貿出口額完成4215.5萬元,同比增長218.4%;工商稅收收入258.2萬元,同比增長2.1%,其中國稅83萬元,地稅175.2萬元,較好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農民人均收入1925元,同比增長7%。
  七、農林生産情況
  橫瀝鎮素有“東江魚米之鄉”美譽,曾是惠東、博羅、紫金、河源4鄰近地區農副産品的集散地。亦是惠城區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多種經營開展得較好的鄉鎮之一。全鎮有耕地總面積5.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4.3萬畝,旱地1.4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91畝。全鎮現有水庫27個,其中中型水庫1個,小型水庫26個,灌電站21座,三面光渠道53公裏。近幾年以市場為導嚮建立起各種類型的生産基地,有水稻高産實驗基地、西瓜基地、梅菜基地、茄子基地、青椒基地、蔬菜基地、馬鈴薯基地、三鳥基地、嶺南優質林木基地、名貴花卉苗圃農業基地,其中反季節茄子、梅菜、春甜桔、年桔、楦橙和西瓜是遠近聞名的特色經濟作物。建立起農業綜合示範場3個,經濟林66.3平方公裏,全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幾村一品”的農業生産格局。
  說
東莞市橫瀝鎮名片-廣東省東莞市
  橫瀝鎮位於東莞市東部,面積50平方公裏,下轄16個村委會,1個社區,戶籍人口3.5萬人,外來人口20萬人。2006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37.8億元,工業總産值67.7億元,鎮財政收入6.37億元,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2.4億元,兩稅收入3.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億元,各項存款餘額54.3億元。
  橫瀝是一個美麗的生態之鎮。占地5000多畝的田饒步生態示範園,一年四季緑色盎然,清新怡人。鎮中心區緑化面積439.5公頃,覆蓋率達到31.7%,是“廣東省衛生鎮”,目前正積極創建國傢衛生鎮。橫瀝鎮社會和諧穩定,是東莞市治安環境最好的鎮區之一。
  橫瀝鎮各項配套完善,優勢明顯。全鎮現有外資企業500多傢,投資主要來自香港、臺灣、歐美等地區。2006年,正式動工興建首期占地面積500畝的模具城,推動模具産業的集聚升級,打造中國模具名鎮。全鎮現有綜合性酒店20多傢,擁有各類購物商場面積30多萬平方米。房地産蓬勃發展,商貿服務業興旺,蘇豪娛樂購物坊和雙竜舫步行街成為全鎮商貿新地標。
  橫瀝鎮擁有廉潔高效的服務體係。全面實施窗口辦事制度,開通了鎮長熱綫,接受投資者的意見和監督。大力開展“窗口工程”,評選“服務之星”活動,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舉辦“政府滿意企業”評選、“企業滿意與不滿意服務項目”評選和“集中服務日”等活動,獲得廣大投資者的一致好評。
  作為廣東省三大牛墟之一,橫瀝以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藴著名。橫瀝先後建有體育館、文化廣場等設施,全鎮擁有中小學、幼兒園30多間,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同時,精心打造乒乓文化和紅荔文化。橫瀝少年乒乓球隊多次代表東莞市出賽,屢獲佳績。2006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紅荔風情節”,吸引海內外遊客50多萬人,“紅荔風情節”已成為橫瀝的特色旅遊文化和東莞市旅遊新熱點。
  說
英文解釋
  1. :  Hengli Town
  2. n.:  Hengli Zhen
近義詞
橫瀝
相關詞
惠州酒店惠州市廣東省惠城區溫泉旅遊區
包含詞
橫瀝鎮府橫瀝鎮桃子園高新産業園東莞市橫瀝鎮第二小學
東莞市橫瀝鎮愛一大酒店東莞市橫瀝鎮權信針織廠東莞市橫瀝鎮日興針織廠
東莞橫瀝鎮新雄玩具製衣廠東莞市橫瀝鎮羅屋服裝玩具廠
分類詳情
前進村新村村前進村新村村新興村
六甲村張坑村馮馬三村馮馬三村月塘村
水邊村新光村大元村長沙村東方紅村
太陽升村群結村七一村廟南村兆豐社區
新光村大元村長沙村東方紅村太陽升村
群結村村頭村田坑村新四村長巷村
隔坑村石涌村田頭村義沙村橫瀝村
村尾村義沙村馮馬一村馮馬二村廟貝農場
馮馬一村馮馬二村半仙山村恆泉社區田饒步村
山廈村橫瀝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