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桂陽縣 : 衡陽縣 : 興國縣 : 覃塘區 [顯示全部] > 樟木鄉
顯示地圖
目錄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樟木鄉
  樟木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部,東南界於都縣,鄉政府駐樟木圩,距興國縣城38公裏。全鄉總面積76平方公裏,轄11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866人。全鄉現有駐鄉單位9個,共35名幹部職工,鄉屬單位6個,共117名幹部職工,其中中小學教師109人,現有機關幹部36名。
  樟木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有戶部尚書謝肇,明有工部尚書李邁、左監臣謝世安。清乾隆十五年,樟木鄉稱幕山圩,是當時全縣11個圩市之一。民國時稱公正鄉,又稱樟木山圩,建國後該稱現名至今。
  樟木鄉境內資源豐富,儲有打零的石英石、白雲石等礦産資源,建有石英砂廠一個,年産量6000多噸;境內還有生薑、荸薺、食用仙人掌等三大名優特色農産品,尤其是生薑、荸薺在境內成立了相應的購銷販運公司,生薑在明清時期為宮廷貢品。
  樟木鄉境內交通、通訊十分便利;新築國傢二級公路319綫貫通轄內大坑、新城二村;省級興寧油路直抵鄉政府駐地,貫通全鄉,直通縣城火車站;轄內村村同公路、通廣播電視,組組通電。無綫電通訊覆蓋全鄉。
  改革開放以來,樟木鄉的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樟木的發展更是異軍突起、一枝獨秀,全鄉財政收入翻了一番。為民辦實事能力顯著增強,修建了樟木圩至牛嶺、朱嶺村公路,源坑至葛紐村公路;新建了衛生院門診大樓,鄉計育服務大樓;新建中學和中心小學教學大樓;新築肖南大橋等,境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如今,樟木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樟木鄉
  樟木鄉位於衡陽縣的東北面,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屬於南嶽“九觀橋”----衡陽旅遊帶的一部分。107國道穿境而過,南距衡陽市中心20公裏,北離南嶽25公裏。境內水資源豐富,美麗的湘江傍境而依,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的樟木人。全鄉面積100平方公裏,轄培元、裏仁、雙衡、七裏、仁愛、曹田、永升、高城、九渡、新文、衡嶽、竹園、南塘、河江、西林、吉興、塔興、雲山殿、伏下19個村,1個居委會,238個村小組,人口25980人。鄉政府坐落白露坳,市場建設日趨規範,樟木鄉物産豐實,盛産糧食、生豬、湘黃雞、蔬菜、水果等農産品,同時,這裏的人文環境好,政府的政策優惠,勞動力資源充足,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一個發展的好地方。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樟木鄉
  樟木鄉位於桂陽西北部,鄉治樟木圩,距城57公裏。全鄉轄14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3579畝,其中水田7600畝。 海拔高度:228米。
  地理位置
  該鄉以煙葉為傳統産品,並盛産玉米、黃豆、藥菊,鐵、錳資源亦豐富。烤煙種植業和鐵礦開採業作為經濟支撐,年種植烤煙1萬畝左右,年收購量近3萬擔,2004年,國傢煙草局在該鄉創建3000畝替代進口煙葉生産基地。該鄉境內鐵礦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探明鐵礦儲量800萬噸,年開採能力在20萬噸左右,今年3月引資500萬元,新建大聯鐵礦精選廠和儲運中心。該鄉還充分利用水利資源,引資300餘萬元,興建板溪、西湖兩座小水電站,擴建蓬荷電站,新增裝機容量達500千瓦。
  1964年,在鄉內上竜泉愁山溶洞中,發掘東方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等古脊椎動物化石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刻紋骨椎。
  
  樟木鄉下轄村:樟木村上竜村西湖村竜橋村五愛村板溪村璜溪村楓溪村塘源村寨腳村關衝村大禾村禾蒼村蓮閤村
  樟木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164男7864女7300家庭戶戶數4603家庭戶總人口(總)15154家庭戶男7860家庭戶女72940-14歲(總)37380-14歲男20280-14歲女171015-64歲(總)1038615-64歲男538615-64歲女500065歲及以上(總)104065歲及以上男45065歲及以上女59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5032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樟木鄉
  樟木鄉位於貴港市覃塘區西北部,距覃塘鎮30公裏,與來賓市興賓區、賓陽縣交界,是2005年撤並鄉鎮時由原古樟鄉與振南鄉合併而成,轄25個村(居)委,358個村民小組,8.01萬人,其中壯族人口占95%,國土面積241平方公裏。
  交通優勢顯著。境內長15公裏的樟木-黃練水泥路直通南梧公路,山北-來賓五山鄉公路往東可達209國道,沿已竣工的樟木-沙村水泥路可直通賓陽縣和吉鎮。以圩鎮為中心,呈放射形的6條公路嚮周邊各鄉鎮延伸。便利的交通使樟木鄉成為覃塘區西北部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中轉站。
  大力發展適合本鄉發展的特色産品。發動群衆種植甘蔗4.5萬畝,預計2007/2008年榨季原料蔗保持22萬噸左右。着力打造木薯生産基地,依托疊峰澱粉廠發展木薯種植,全鄉種植木薯1.2萬畝,預計2007年木薯總産量達2.62萬噸。建立凌動村、盧村、那柳村桑蠶種植基地,桑蠶養殖業得到迅猛發展。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財政投入扶貧資金194萬元,投資74萬元新建農村飲水工程2處,解决了2000多人的飲水睏難,投資85萬元修建了3條總長5.1公裏的村級水泥路及2條總長6公裏的屯級沙石道路,組織發動群衆投資14.5萬元修建了三面光溝渠3公裏,投資35萬元建設中唐村甘蔗治旱工程,較好地解决了交通、人飲、灌溉難的問題。
No. 5
  樟木鄉 樟木鄉位於興國縣東南部,距縣城38千米。面積70k㎡,人口13071人。轄塘埠、樟木、朱嶺、肖南、蠃形、源坑、新成等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樟木圩。319國道、黃(陂)大(坑)公路過境。
  [沿革]蘇區初期屬於(都)北特區,1932年屬新成立的勝利縣。解放前夕為興國縣公正鄉,部分地區屬忠孝鄉。解放初為第四區(東村區)的新成、蠃形、樟木等鄉。1957年為東村區的蠃形鄉。1958年屬東村公社。1961年析出為樟木公社,1968年並入東村公社。1972年恢復樟木公社。1984年改為樟木鄉。1997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塘埠、樟木、牛嶺、朱嶺、肖南、蠃形、源坑、葛紐、大坑、新城、福上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樟木圩。
  [郵編]342405 [2008年代碼]360732201:~200樟木村 ~201塘埠村 ~202牛嶺村 ~203蠃形村 ~204源坑村 ~205新城村 ~206肖南村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
  樟木鄉位於興國縣東部,東南界於都縣,鄉政府駐樟木圩,距興國縣城38公裏。全鄉總面積76平方公裏,轄11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866人。全鄉現有駐鄉單位9個,共35名幹部職工,鄉屬單位6個,共117名幹部職工,其中中小學教師109人,現有機關幹部36名。
  樟木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有戶部尚書謝肇,明有工部尚書李邁、左監臣謝世安。清乾隆十五年,樟木鄉稱幕山圩,是當時全縣11個圩市之一。民國時稱公正鄉,又稱樟木山圩,建國後該稱現名至今。
  樟木鄉境內資源豐富,儲有打零的石英石、白雲石等礦産資源,建有石英砂廠一個,年産量6000多噸;境內還有生薑、荸薺、食用仙人掌等三大名優特色農産品,尤其是生薑、荸薺在境內成立了相應的購銷販運公司,生薑在明清時期為宮廷貢品。
  樟木鄉境內交通、通信十分便利;新築國傢二級公路319綫貫通轄內大坑、新城二村;省級興寧油路直抵鄉政府駐地,貫通全鄉,直通縣城火車站;轄內村村同公路、通廣播電視,組組通電。無綫電通訊覆蓋全鄉。
  改革開放以來,樟木鄉的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樟木的發展更是異軍突起、一枝獨秀,全鄉財政收入翻了一番。為民辦實事能力顯著增強,修建了樟木圩至牛嶺、朱嶺村公路,源坑至葛紐村公路;新建了衛生院門診大樓,鄉計育服務大樓;新建中學和中心小學教學大樓;新築肖南大橋等,境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如今,樟木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繼往開來,樟木將以優惠的政策、寬鬆的環境、便捷的服務,誠招天下商,共謀發展略。
No. 7
  轄:樟木寺居委會;培元、裏仁、雙衡、七裏、仁愛、曹田、永升、高城、九渡、新文、衡嶽、竹園、南塘、河江、西林、吉興、塔興、雲山殿、伏下19個村委會。
No. 8
  轄:樟木、上竜、西湖、竜橋、五愛、板溪、璜溪、楓溪、塘源、寨腳、關衝、大禾、禾蒼、蓮合14個村委會。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位於縣北偏西。鄉治樟木圩,距城57公裏。
  該鄉以煙葉為傳統産品,並盛産玉米、黃豆、藥菊,鐵、錳資源亦豐富。
  1964年,在鄉內上竜泉愁山溶洞中,發掘東方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等古脊椎動物化石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刻紋骨椎。
英文解釋
  1. :  Zhangmu township
近義詞
樟木
分類詳情
張開竹園村西湖村高城村新文村吉興村
李塘村牛嶺村新城村大坑村朱嶺村
培元村裏仁村雙衡村七裏村仁愛村
曹田村永升村九渡村衡嶽村南塘村
河江村西林村塔興村雲山殿村伏下村
樟木村上竜村竜橋村五愛村板溪村
璜溪村楓溪村塘源村寨腳村關衝村
大禾村禾蒼村蓮閤村樟木村黃竜村
六旺村黃道村川山村元金村大旗村
五竜村中團村沙水村樟木村塘埠村
蠃形村源坑村肖南村葛紐村福上村
樟木寺居委會樟木街社區顯滕村寺江村沙村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