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閩清縣 : 潛山縣 : 安化縣 : 建德市 [顯示全部] > 梅城鎮
顯示地圖
目錄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梅城鎮·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鎮 Hangzhou, Zhejiang Jiande City-town·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梅城鎮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梅城鎮 , Qianshan County Meicheng,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No. 5·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 Buried Hill County,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Jiande Ci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No. 8·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 Fuzhou, Fujian minqing County
·No. 10·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nhua·建德市梅城鎮名片-浙江省杭州市 Jiande City Meicheng business card -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潛山縣梅城鎮名片-安徽省安慶市 Qianshan County Meicheng business card - Anqing, China·英文解釋·近義詞
·包含詞·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梅城鎮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為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縣城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中心。位於縣境中部,靠閩江南岸,梅溪繞城而過,出閩清口匯入閩江。
  該鎮三面與梅溪鄉為界,南鄰雲竜鄉。雖為城區,但地勢崎嶇,平地甚少,建築物多依山而建。全鎮面積8.98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不足2平方公裏,故有“小小閩清縣”之稱。為拓展城區,縣政府於1984年進行總體規劃。新城區東至塔山,西達大路村,南跨梅溪鄉梅埔村到縣水泥廠,北止梅溪鄉榕星村到縣水泥製品廠,面積為7.5平方公裏,比原城區範圍擴大近3倍。全鎮轄3個居委會,城關、大路2個行政村,4913戶,21790人(含縣直機關及企事業單位)。
  舊縣城有五街、一市、四鋪、九巷,但均短而狹小。直至民國31年(1942)10月,主街第二度遭火災,纔修建一條比較像樣的十字街(直橫各200米,寬14米),時商店僅50多傢。新中國建立後,沿原十字直街嚮西闢一新街,稱解放大街,長1500米,寬12~20米,成為縣城一條主街道。原十字橫街嚮左右伸展,長200米,寬14米,名南大街。此外還擴建了長190米、寬14米的半街。城區有閩江、躍進、南門、西門、城墘、北大、溪濱和臺山南、中、北及環繞梅溪鄉境內的梅溪東、中、西等13條路,全長近10公裏。城區梅溪河段新建有梅溪、梅城、臺山、溪口和梅溪單孔大跨徑石拱橋等5座大橋。在梅埔、上埔之間的閩江江面上,建有全省長度僅次於泉州大橋的閩清大橋。鎮西部、北部為工業區,中部為商業區,東、南和西南為新闢的居民區。
  民國時,梅城衹有一傢小火力發電廠,兩傢雨傘廠,一傢碗瓷廠。50年代,地方工業發展迅速,城區除有市屬閩清電瓷廠、部隊屬閩清製藥廠外,縣屬有味精、造紙、印刷、鐵合金、水力設備、耐火材料、製碘、雨傘、水泥、釀酒、水泥製品、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等13傢企業,縣二輕係統有鞋革、紙箱、竹編、木傢具、服裝、塑料製品、鐵器等8傢企業,商業、糧食、物資等係統還辦有食品加工、飼料加工、醬□加工、翻胎等10多傢企業,此外還有鎮、村、街道辦的企業43傢。地方工業産品百餘種暢銷省內外,雨傘、高壓電瓷、海藻酸鈉、賴氨酸晶體味精、彩色玻璃卡紙、飼料金黴素、服裝、布鞋等産品還投入國際市場,遠銷日本、東南亞和歐美。
  城區有國營、集體商店90多傢,個體商店100多傢,並設有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商業一派繁榮景象。
  外福鐵路和316國道通過鎮區,古嵩、福寧(閩尤)公路穿越鎮中心,水路閩江可通各種船衹,交通運輸十分利便。
  城內有中學2所,職中1年,小學6所,幼兒園5所,托兒所1個,少體校1所,教師進修校和衛生進修校各1年,成人教育中心1所,全鎮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有廣播站、電視轉播臺、有綫電視臺、新華書記、電影院、工人俱樂部、大會場、燈光球場等。衛生設施有縣醫院、中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市屬閩清精神病院、鎮和梅溪鄉衛生院以及村、工廠自設的衛生所等。
  古跡有梅溪坪、臺山石塔、文廟等。1986年在臺山之巔新建臺山公園,亭榭樓閣俱全,樹木花草四季常青,成為人們工餘憩息和遊覽勝地。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鎮 Hangzhou, Zhejiang Jiande City-town
  梅城鎮位於建德東部,富春江、新安江、蘭江匯合處,總面積104平方公裏,轄10個居民區,20個行政村,人口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萬人。有耕地面積11986畝,水域面積11700畝,山林面積86100畝。改革開放以來,古鎮梅城煥發出勃勃生機,一、二、三産業齊頭並進,工、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13.46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359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048元,鎮財政收入1659 萬元。
  梅城鎮是建德市的老工業基地,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電器儀表、自行車零配件等行業發展成為梅城鎮的支柱産業,並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形成兩大區域的塊狀經濟。
  梅城鎮曾經二輕集體企業雲集,五金、機械、電子儀表、化工、電器等行業有一定基礎,而且産品、技術、人才、信息有一定優勢。企業經營狀況不好以後,鎮政府積極引導企業轉製,發揮優勢,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不久,全鎮發展了萬用插座生産企業60多傢,自行車零配件企業幾十傢。幾經磨煉,逐步發展。現在,梅城工業以儀器儀表、電器工具、自行車及配件、化工建材、針織服裝、食品飲料、酒業、旅遊用品等行業為主,形成了區域優勢。
  梅城鎮於1993年規劃建設了顧傢工業園區,開發利用土地100多畝,有20多傢企業進入園區,園區工業産值超過1個億。還準備籌建自行車及配件和機電工具特色工業園區。1996年,鎮政府引導企業組建了萬用插座同業公會,提高産品質量,促進公平競爭。還着力扶持行業竜頭企業,發揮示範作用,促進健康發展。
  除此而外,梅城鎮重視科技興鎮。組建各類專業技術協會16個,發展建立3所民營科研機構(梅城緑發蔬菜研究所、梅城緑峰板慄研究所、梅城三江水産研究所),農業經濟逐步形成水産、柑桔、草莓、板慄、蔬菜、竹筍六大支柱産業。1999年度,投入科技經費20.6 萬元,完成技改投入2434萬元,實施市級及市級以上科技項目23項,其中工業19項,農業4項。註重科技培訓,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14期,參加培訓人員680人次。有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3塊。並建立了黨政班子成員聯繫科技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戶和科技骨幹企業制度。
  梅城鎮的發展戰略是:農業穩鎮、工業富鎮、科教興鎮、商貿活鎮、文明建鎮。古鎮梅城將發展成為新安江畔的工業、商貿、旅遊重鎮。
  梅城鎮為原嚴州府所在地。嚴州府地秦時為會稽、鄣二郡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屬楚王國;六年,屬荊王 國;十二年,屬吳王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分屬江都國及會稽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起,屬會稽、丹陽二郡。東漢時先屬吳、丹陽二郡,在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析丹陽郡置新都郡,治始新縣(今淳安威坪鎮,後移治賀 城鎮),轄始新、新定(後改遂安)、黟、歙、黎陽、休陽6縣,隸屬揚州。西晉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新安郡,仍治始新縣,轄始新、遂安、黟、 歙、海寧(休陽縣改名)、黎陽6縣,隸屬揚州。南朝宋時新安郡隸屬東揚州,齊時隸屬揚州,梁、陳時復隸屬東揚州。梁普通二年(521)壽昌縣自吳郡改屬新安郡,郡轄始新(郡治)、遂安、壽昌、歙縣、黟 縣、海寧(黎陽並入海寧)6縣。 x$ oe--~o
  隋開皇九年(589),廢新安郡,並遂安、壽昌入始新,改名新安縣,屬婺州。 於西部休寧(海寧縣改名)、歙、黟3縣置歙州。仁壽三年(603),於新安縣置睦州,轄新安、遂安、桐廬3縣。大業三年(607),改睦州為遂安郡,治所 雉山縣(新安縣改名),轄雉山、遂安、桐廬3縣。唐武德四年(621),復改遂安郡為睦州,又於桐廬縣別置嚴州。睦州轄雉山、遂安兩縣。嚴州轄桐廬、建德、分水3縣。嚴州之名自此始。武德七年廢嚴州,桐廬(建德縣分別並入雉山、桐廬兩縣,分水縣並入桐廬縣)復入睦州,睦州改稱東睦州,武德八年復稱睦州,仍治雉山縣。永淳二年(683),復置建德縣。武周萬歲通天二年(697),州治由雉山縣移建德縣,屬江南道,轄建德、新安(雉山縣改 名)、桐廬、武盛(如意元年(692)復置分水縣,改名武盛)、遂安5縣。建德為州治始此。天寶元年(742),改睦州為新定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復改新定郡為睦州,屬浙江東道,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還淳(新 安縣改名,後又改青溪、淳化)、遂安6縣,習稱“六睦”。光化三年(900), 桐廬縣劃屬杭州,睦州轄縣減至5縣。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桐廬縣自杭州復屬睦州,轄縣仍為6縣。宣和元年 (1119),升睦州為建德軍節度。宣和三年,改睦州為嚴州,屬兩浙路,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青溪、遂安6縣。南宋鹹淳元年(1265),升嚴州為建德府,屬兩浙西路,治建德縣,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淳化縣改名)、遂安6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建德府為建德路,屬江淮行省,路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 Xi4UT`~
  元末明初,朱元璋部李文忠取建德路,改為建安府。不久改建德府。明洪武八年 (1375),又改建德府為嚴州府,屬浙江承宣佈政使司,府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 清承明製,嚴州府隸屬浙江省金衢嚴道。府治、轄縣不變。宣統三年(1911)十 月,廢府設立嚴州軍政分府,屬浙江軍政府,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民國元年(1912)10月,嚴州軍政分府廢。民國3年2月,於衢縣以金、衢、嚴三府地置金華道,6縣入金華道。民國16年廢道,6縣直屬浙江省。民國20年,設立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22年,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昌化、於潛、孝豐、長興、安吉11縣。民國24年9月,在蘭溪設立第四行政督察區,建德、桐廬、分水屬之;在衢縣設立第五行政督察區,壽昌、淳安、遂安屬之。民國32年5月,增設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始設淳安,後移建德,轄建德、壽昌、淳安、桐廬、富陽、浦江6縣。民國36年5月底,撤銷第十一行政督察區,浦江縣改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餘5縣直屬浙江省。民國37年4月,於淳安設第四行政督察區,建德、淳安、壽昌、桐廬、分水、遂安及常山、開化、新登、富陽10縣屬之。8月,轄縣減為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至1949年5月解放。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梅城鎮
  安化縣梅城鎮人民政府地處益陽市安化縣東南部,與婁底、漣源、冷水江、新化等市縣毗鄰。梅山的地名,起源於春秋戰國時遷來了一支越人,其首領為梅姓。秦末,梅山出了一位傳奇人物:梅絹。他輔漢破秦功高,被封為“十萬戶候”。但他不願做官,隱逸而終。
  梅山古為“荒服”之地。居民“貢而不賦”,無徭役。境內古民族種類較多,漢時統稱“武陵長沙蠻”,晉時稱“湘州蠻”,南朝宋、齊時稱“僚”,梁、陳至隋時稱“莫徭”,唐宋時稱“梅山蠻”或“梅山瑤”。
  行政區劃: 
  梅城鎮下轄村:西街村南街村東街村石城村伊中村竜安村紫雲村大將村寒良村梁乙村望城村共裕村三裏村河東村金星村十裏村河山村青峰村中橋村鹿溪村吉洞村南橋村道觀村建新村大樟村橫岩村聯清村茅田村聯豐村五裏村啓安村共興村大同村聯安村三閤村大塘村深莊村漳溪村中茶村新富村川天村夏橋村五星村
  中心村中田村月形村群華村鋪坳村蘇豐村梅洞村黃泥村楊景村高潮村蘇和村段傢村川南村陳公村清水村建民村雙碑村富強村
  今梅城鎮東抵清塘鎮,南與新化毗連,西接樂安鎮,北界仙溪鎮。 地理座標為北緯28°08′,東經111°38′,平均海拔約185米,日平均氣溫1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餘毫米。鎮境群山簇擁,屬芙蓉山係,呈南北走嚮,又有咿水及其支流漳溪與梅溪穿過,山環水繞,風光旖旎。境內“梅山十景”、“梅城八景”等,前人有過刻意的描述。全鎮尚有23萬多畝有林地、荒地及河流等。藴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頗謵框藏有煤、鐵、錳、重晶石、礬等等。
  梅城的經濟經歷過長期、麯折、艱難的發展歷程。早在北宋“開梅山”前,受五代楚“犁文化”的影響,城區附近已有稻穀種植。北宋初,梅山附近漢人有將田産寄瑤人戶下以避賦稅者。但發展很不平衡,山區峒民,長期靠“刀耕火種”、“摘山射獵”以為生計。民國時期,梅城稻田豐年畝産200--250公斤。遇上災年,所收無幾。農民外去討米逃荒者衆。居邊遠山區的農民,歷來以種植紅薯、玉米、高梁、粟等雜糧度日。至60年代,尚有“燒畲”播種粟、蕎等粗放的農耕習俗。
  50年代初,農業、特別是糧食被放在首要位置。鎮境整修和新修了2000多口山塘和150多處河壩。60--70年代中期,新修好一座小I型水庫、10座小II型水庫和40多座微型水庫。70--80年代,重點修好了廖傢坪水庫流經鎮境的渠綫配套工程。至目前為止,全鎮稻田有效灌溉面積占總數的87.8%。確保大旱之年不成災。在耕作技術方面,1955年開始種雙季稻。1964年起采用矮桿品種。1975年開始,引進雜交水稻品種栽培,稻田畝産逐年上升。至90年代,平均畝産逾600公斤。2000年,全鎮産稻穀17678噸,畝均624公斤。60年代前,為擴大旱糧種植面積,年年毀林開荒,但旱糧最高年産量也衹占糧食總産量的35%。1980年以來,重視退耕還林,旱糧作物減少。2000年,僅占糧食總産量的17.1%。1980年開始,農村實行聯産承包責任製,農民有了土地種植自主權。1995年以後,取消糧食定購定銷,加大了調整産業結構的力度。於是,鎮境農民有將稻田改種蔬菜、改作魚塘、藕田者。也有將耕地改種藥材、烤煙者。山區稻田由種雙季稻,改種單季稻,擠出勞力去掙錢。常年耕作土部分改作果園。至2000年,果園總面積達4100多畝,年産水果1200多噸,成為農民的一筆可觀收入。
  梅城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經濟騰飛,任重而道遠。 
  自然環境優越。梅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7國道和217、311省道(原柘湘公路、梅新公路)交匯貫通。梅城東部、北部地區直通長沙、益陽、常德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西部經新化、邵陽通嚮湘西、湘西南,至西部開發區,是銜接東、西部的黃金地帶,具有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地位。更兼河山毓秀,環境幽雅,為梅山景區的中心。其東為芙蓉高山風景區,南為思遊風景區。思遊與新化、漣源毗鄰,縱橫數百裏,遍布峻岩怪石、神奇溶洞、無底堰塘,構成了一個偌大的“地質公園”。西北部可通柘溪風景區直至張傢界。因此,梅城是個具有神奇魅力的、潛在的旅遊勝地,旅遊産業亟待開發。資源豐富。梅城山多耕地少,農村富餘勞力多,是經濟建設中的人力資源財富。更兼在海內外工作者數以千計,其中不乏科學家、金融傢、大商賈、軍、政界要人。梅城的經濟建設可從中取得資金和技術援助。
  梅城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3769男32995女30774家庭戶戶數17278家庭戶總人口(總)63440家庭戶男32772家庭戶女306680-14歲(總)142450-14歲男74120-14歲女683315-64歲(總)4427515-64歲男2284615-64歲女2142965歲及以上(總)524965歲及以上男273765歲及以上女251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1959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梅城鎮 , Qianshan County Meicheng,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中南部,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的東南部,皖河水係的中遊,為潛山縣府所在地。東以皖河為界,越河為餘井鎮,東南與懷寧縣毗鄰,西南與王河鎮、黃鋪鎮接壤,西抵痘姆鄉,以潛水為界,北與天柱山鎮、竜潭鄉山脈相連。全鎮總面積為134.4平方公裏,總人口10018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另有少量的回族。距省會合肥176公裏,離市府安慶48公裏。
  梅城鎮地處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大別山邊緣山區,最高的玉鏡峰海拔913米,中部為丘陵,東部和南部均為衝積平原。境內主要河流有潛河、皖河、茅嶺河、幸福河、梅河。境內多數地區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偏砂。年均氣溫16.3℃,無霜期240天,年降水量1350毫米,農業生産條件優越,本鎮已列為國傢商品糧發展基地。經濟發展優勢明顯。
  梅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周王朝封皖國以來,歷代郡、州、府、縣治多設在這裏,梅城自古就是兵傢爭奪之地。因梅城曾是古皖國的都城,安徽省簡稱“皖”源於此。這裏民風淳樸,先民酷愛種梅,梅花滿城,取名“梅城”。1949年設鎮,1958年改為舒州人民公社,1962年復設梅城鎮,1992年與城郊羅漢、梅城、潘鋪三鄉和野寨鄉部分地區合併仍稱梅城鎮。全鎮現轄13行政村8個居委會.50個支部1653名黨員. .境內著名歷史與現代人物有:我國最早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主人翁劉蘭芝、焦仲卿;晚唐詩人曹鬆;北宋大畫傢李公麟;現代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國傢一級演員、黃梅戲新秀韓再芬。
  境內有鐵路合九綫經過,過境距離為25公裏;主要公路有滬蓉高速公路、東香高速公路正在建設、105國道、318國道,境內總長分別為26公裏、6公裏、28公裏、38公裏。
  境內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籽、棉花;主要畜牧漁業養殖産品有豬、牛、羊、魚、雞、鴨、鵝、牛蛙、甲魚等;形成規模效益的農産品有:年産鮮魚28萬公斤,年出欄肥豬2萬頭,年産肉雞23萬衹。
  境內主要貿易市場有潛陽市場、天柱市場和彰法山農貿市場,總面積達20000平方米,主要貿易品種有:優質米、油料、農畜土特産品等。
  境內著名土特産品有:雪湖貢藕、天柱劍毫等名優茶葉、東風村鬍蘿蔔、瓜蔞。主要風味食品有:雪湖蒸藕、石耳燉雞、肉燒鬍蘿蔔、清蒸板慄等。
  境內主要名勝古跡及古建築有:晉鹹和年間建造的太平塔、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天寧寨、《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焦傢畈孔雀臺、廣教寺、劉源廟、胭脂井、喬公墓、舒王讀書臺(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時讀書的地方)、烈士陵園等。
  境內著名傳統藝術項目有:黃梅戲、根雕。鎮內特色民俗有:過小年、過大年、鬧元宵、玩花燈、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祝壽等。
  梅城鎮為中國名鎮和全國重點鎮、安徽省百強鄉鎮、安慶市十強鄉鎮。鎮內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國傢級鄉鎮企業示範區及東西部合作示範區——彭嶺工業區。全鎮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8億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縣城建設日新月異,城鄉居民安居樂業,這裏政治穩定、社會安定。
No. 5
  鎮政府駐總府後街39號。面積143平方千米,人口4.64萬。郵編311604。轄5個社區、1個居民區、26個行政村:梅花、嚴陵、寶華洲、總府、東湖;洋尾;竜山、西湖、庵口、顧傢、千鶴、葛傢、聯紅、新勝、肖塘、碧溪塢、望城、黃粟坪、十裏埠、大石塢、五馬洲、桐溪、中山、王山頂、洋尾、雙蔡、外方、裏童、洋程、伊村、荷畈橋、高樓下。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 Buried Hill County,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梅城鎮; 境內有鐵路合九綫經過,過境距離為 25公裏;主要公路有滬蓉高速公路、東香高速公路正在建設、105國道、318國道,境內總長分別為26公裏、6公裏、28公裏、38公裏。
  梅城鎮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中南部,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的東南部,皖河水係的中遊,為潛山縣府所在地。東以皖河為界,越河為餘井鎮,東南與懷寧縣毗鄰,西南與王河鎮、黃鋪鎮接壤,西抵痘姆鄉,以潛水為界,北與天柱山鎮、竜潭鄉山脈相連。全鎮總面積為 134.4平方公裏,總人口10018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另有少量的回族。距省會合肥176公裏,離市府安慶48公裏。
  梅城鎮地處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大別山邊緣山區,最高的玉鏡峰海拔 913米,中部為丘陵,東部和南部均為衝積平原。境內主要河流有潛河、皖河、茅嶺河、幸福河、梅河。
   梅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周王朝封皖國以來,歷代郡、州、府、縣治多設在這裏,梅城自古就是兵傢爭奪之地。因梅城曾是古皖國的都城,安徽省簡稱“皖”源於此。這裏民風淳樸,先民酷愛種梅,梅花滿城,取名“梅城”。 1949年設鎮,1958年改為舒州人民公社,1962年復設梅城鎮,1992年與城郊羅漢、梅城、潘鋪三鄉和野寨鄉部分地區合併仍稱梅城鎮。全鎮現轄行政村23個。
   境內著名歷史與現代人物有:我國最早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主人翁劉蘭芝、焦仲卿;晚唐詩人曹鬆;北宋大畫傢李公麟;現代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國傢一級演員、黃梅戲新秀韓再芬。
   境內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籽、棉花;主要畜牧漁業養殖産品有豬、牛、羊、魚、雞、鴨、鵝、牛蛙、甲魚等;形成規模效益的農産品有:年産鮮魚 28萬公斤,年出欄肥豬2萬頭,年産肉雞23萬衹。
   境內主要貿易市場有潛陽市場、天柱市場和彰法山農貿市場,總面積達 20000平方米,主要貿易品種有:優質米、油料、農畜土特産品等。
   境內著名土特産品有:雪湖貢藕、天柱劍毫等名優茶葉、東風村鬍蘿蔔、瓜蔞。主要風味食品有:雪湖蒸藕、石耳燉雞、肉燒鬍蘿蔔、清蒸板粟等。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Jiande Ci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梅城鎮,地處建德市東部,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匯合處。全鎮地域面積104平方公裏,人口41400人。
  梅城鎮北枕烏竜山,南臨三江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三國時期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置縣以來,已有1700餘年歷史。歷為睦州、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所在地,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金瓶梅》等都曾描述過梅城的人文山水。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陸遊、劉長卿都曾在此任職為官,詩人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等都曾遊歷過梅城山水。先賢們無不為梅城的山水陶醉,為梅城留下了傳唱千古的詩文佳作,為梅城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
  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9.1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195元,2003年財政總收入達到5790萬元。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勢頭十分強勁。工業總産值從98年底的10.8億元,到2003年猛增到28.2億元。外貿出口企業從無到有,2003年外貿出口交貨值達16.8億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No. 8
  梅城鎮 梅城鎮位於縣境東部、閩江南岸,是縣政府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面積9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轄10個居委會、2個行政村。外福鐵路和316國道過境。名勝古跡有梅溪坪、臺山石塔和文廟等。
  
  [代碼]350124100:~001梅城居委會 ~002城北居委會 ~003臺山居委會 ~004溪口居委會 ~005南門居委會~006城西居委會 ~007桂園居委會 ~008西門街居委會 ~009洋桃居委會 ~010梅花新村居委會 ~201城關村 ~202大路村
  
  [沿革]1958年置梅城公社,1973年改城關鎮,1984年更名梅城鎮。1997年,面積9.3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城關、大路2個村委會和城北、南門、西門、溪口、臺山、梅城6個居委會。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 Fuzhou, Fujian minqing County
  梅城鎮(俗稱城關鎮)位於閩清縣中部梅溪下遊河口地帶,是全縣政治、經濟、商貿、文化的中心。全鎮總面積8.98平方公裏。轄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2個村民委員會,全鎮有中學4所、小學6所。2006的全鎮總人口37866人,城區居住人口6萬人。距省城福州50公裏,離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水口電站14公裏。交通便利,鐵路有貫通南北的外福綫,公路有福銀高速公路及316國道、203省道等5條幹支,水路有閩江航綫。
  工業方面:梅城鎮現有王大河、南山裏、鯉魚灣等三個工業集中區。全鎮共有工業企業65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傢。形成建陶瓷、工藝品、農産品加工、藥品製造等産業。豪業陶瓷有限公司精藝瓷2006年獲得“國傢免檢産品”稱號。工業企業經濟占全鎮經濟總量的50.2%。
  農業方面:全鎮現有農業人口3650人,耕地398畝。在實施擴大“種在山上”的戰略中,逐步形成環城農業帶,拓寬了産供銷一體化進程。2004年,城關村成立果疏協會,大路村成立了運輸協會,並製定了章程。加上村組織各種技術專題活動,為第二、三産業發展開闢了廣阔的空間。
  第三産業方面:全省最大的村級農貿市場“梅花園”,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日交易額近40萬元,每年為集體創收250萬元;廣宇、祥輝、好多多、冠超市等大型超市逐漸完善,形成多方位的商貿購物格局,商業經濟占全鎮經濟總量41.1%。
  其他方面:結合實際“大城關”戰略,加大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形成了廣宇新區、防洪堤新區、世紀廣場新區等標志性商往群,開發建成上竜洲、下竜洲、嚮陽山莊等商往小區,村居辦公樓、居民活動中心等設施日趨完善。以臺山公園、梅城森林公園、溪濱公園為首的各類休閑健身娛樂場所裏羅棋布,加強小區道路緑化園地和廣場建設,華僑城、學林苑新區正在拆遷建設中,社區功能日臻齊全,社區環境得到逐步改善。轄區內有以三星級酒店—啓源大酒店、臺山假日酒店、怡得園賓館為首的集餐飲、娛樂、休閑一體的服務行業數十傢。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組織開展“春風行動”,落實再就業工程、低保制度和農村醫保制度,全力組織抗災救活動;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醫療衛生條件逐步得到改善,人民群衆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組織開展“創建文明社區、打造平安梅城”等群衆性精神文明係列活動,落實社區保衛和環衛管理責任製,二級環衛工作得到加強,社區服務水平和城鎮文明程度不斷提高。2003年和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八屆、第九屆“文明鎮”稱號。
No. 10
梅城镇
  轄:北街、東街、南街、西街4個居委會;西街、南街、東街、石城、伊中、竜安、紫雲、大將、寒良、梁乙、望城、共裕、三裏、河東、金星、十裏、河山、青峰、中橋、鹿溪、吉洞、南橋、道觀、建新、大樟、橫岩、聯清、茅田、聯豐、五裏、啓安、共興、大同、聯安、三合、大塘、深莊、漳溪、中茶、新富、川天、夏橋、五星、中心、中田、月形、群華、鋪坳、蘇豐、梅洞、黃泥、楊景、高潮、蘇和、段傢、川南、陳公、清水、建民、雙碑、富強61個村委會。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nhua
  梅城鎮概述
  
  梅城鎮位於安化東南部,周邊與樂安、慄林、清塘、仙溪等鄉鎮相鄰,另有飛地蘇和村在新化境內。總面積186.25平方公裏,轄4個管區、4個居委、61個村。2000年年末人口6250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648人。共有耕地46380畝,其中稻田28475畝,旱土18441畝。礦産資源有煤、鐵、錳、重晶石等。境內 群山簇擁,均屬芙蓉山係;伊水流經鎮境,繞過城區。國道207綫,省道5217和5331綫溝通內外,素有“六 縣通衢,八方集鎮”之美稱。
  自北宋熙寧初建縣至1951年8月,梅城為安化縣治。1950年始置城關鎮,次年改稱梅城鎮,1958年建梅城公社,1981年恢復梅城鎮建製,198 7年伊泉鄉並入,1995年東華、田心兩鄉並入。梅城歷史文化底藴深厚,古建築有孔廟、南寶塔、北寶塔等,今為安化第二大城鎮。1992年獲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1995年列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之一。1998年獲全省“經濟百強鎮”稱號。2000年,國內生産總值21320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360元。
  1995~2000年,先後由張一鳴、劉化任書記,姚獻忠、王益文、熊政權、譚超 美任鎮長。現任黨委書記李太源、鎮長李澤妙。
  農 業
  經調整産業結構和推廣科學技術,1996年,農、林、牧、漁總産值已達6830萬元。2000年,增至9905萬元,在1996年的基礎上增長45%。農業基本結 構是:
  糧食 主産稻穀、紅薯、玉米、黃豆等。1996年産糧22594 噸,2000年為21322噸,業已擺脫傳統“以糧為綱”,農民以部分稻田旱土改種經 濟作物。農民吃飯 無憂,大部分雜糧已作飼料。
  油料 主要有花生、油菜等。1996年,産油料1213噸,200 0年産1343噸。花生為傳統産品,1995年為1055.9噸,每噸價3000元;2000年1070噸,但價格降至每噸2200元,農民獲利不多。油菜種植面積,1990年為4100畝,總産量328噸;1997年種10000畝,總産量850噸,為歷史最高年。
  烤煙 為新興産業。1996年全鎮種優煙3850畝,收烤煙535 1擔,總産值32 7.8萬元,是年産量産值和中煙以上比例均居全縣第一,並獲全省抽樣評比二等奬。1997年種烤煙5600畝,産量11436擔,總值587.2萬元。2000年,種烤煙 5000畝,總産量10000擔,産值500萬元。是年,川南村種國際型優煙213畝,畝均收入1200元,比原有品種每畝增收200元。但近年煙價嚴重下滑,農民積極性受 到影響。
  水果 80年代初成為新興産業,品種有柑橘、水蜜桃、奈李、木瓜等。 1993年有基地3915畝,總産866噸,産值117萬元。2000年增至4100畝,産量1200噸,但因價格下跌,産值不到100萬元。而木瓜正在形成特色産品,全鎮栽培木瓜的有15個 村,已建木瓜基地3000多畝,其中九裏村有木瓜基地500畝。梅城幹木瓜風味獨特,口感甚佳,市場供不應求,正在籌建木瓜加工廠,全力打造新的品牌。
  蔬菜 梅城歷來盛産蔬菜,尤以白菜量多質好而聞名。撤區擴鎮後,因鎮區人口增多,蔬菜種植亦成新的熱點。1995年有近城蔬菜基地500餘畝。2000年發展到3700多畝(春秋兩季),並有大棚菜50多棚。是年蔬菜總收 入1022萬元。
  茶葉 為傳統産品,80年代有茶園9000餘畝。1993年總産值 曾達160萬元。但1994年後茶價猛跌,茶園減至5000多畝,農民種茶積極性嚴重受挫。
  畜牧 畜牧以養豬為主,次為牛、羊、傢禽,多為戶養。1996年,出欄牲豬24627頭,存欄18924頭;2000年,出欄39230頭,存欄11567頭。又,1996年始引進飼養黑山羊,是年養3100頭,1999年增至6400 頭。2000 年,出現了以竜安、聯清等村為竜頭的三元雜交瘦肉型牲豬養殖基地,以河山、新富、建民等村為主的黑山羊養殖基地;以高潮、楊景等村為重點的黃牛養殖基地。是年,全鎮畜牧生 産總值1803萬元。
  水産 水産以稻田和山塘養魚為普遍形式。1996年水産品産量僅61噸,2000年增至656噸,皆因梅城鮮魚市場看好,帶動近城水産養殖所至。
  林業 1985年,因長期毀林開荒的影響,全鎮僅存林78000多畝 ,森林復蓋率僅28.2%,蓄積量為13.33萬立方米,生態係統受到嚴重破壞。1989年後,林業生産的重點轉入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依法治林。至2000年,全鎮有林面積增至14 .7萬畝,森林覆蓋率增至52.6%,蓄積量增至40萬立方米,基本恢復大躍進前的 山林風貌,並從1996年起,每年可采伐商品材1200立方米,可伐楠竹15000根 ,外加民用材1500多立方米,産值約為120萬元。另有油茶基地800多畝,棕片基 地2000多畝,亦為農民增加了收入。
  企業 商貿
  1996年,全鎮鄉鎮企業主要有采冶、建材、建築、加工、餐飲、商貿等。辦得較好的工業廠傢有:中華茶廠,年加工精製茶能力500噸;凍肉廠,年營業額1000萬元;緑色食品加工廠,2000年加工鮮薯840噸,總産值140萬元;東華建材廠,2000年生産總值150萬元。並有餐飲、服務業200余家。2000年,全鎮有個體、聯 戶客貨運輸車263輛,年營業額約為2500萬元。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梅城集市貿易形成繁榮昌盛的新局面。特別是梅城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擁有商住樓17棟,住房216套,營業門面中心棚架攤位500多個,是全省農村最大的農貿市場。1997年,新農貿市場有服裝、鞋 業 、輕紡、建材、農副産品、餐飲、文化娛樂等29個經營項目。2000年,為加強集市貿 易管理,鎮政府又在舊城區規範四個專業性市場,分別交易牲畜、竹木製品、農副産品和蛋 、禽等。是年,全鎮集市貿易總額達16000萬元。
建德市梅城鎮名片-浙江省杭州市 Jiande City Meicheng business card -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梅城鎮地處建德市東部,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匯合處。北枕烏竜山,南臨三江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為睦州、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所在地,已有1800年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全鎮地域面積157平方公裏,人口約5萬人,轄26個行政村,5個社區。
  梅城鎮是建德市的經濟重鎮,先後被評為國傢千強鎮、浙江省首批中心城鎮、浙江省緑色小城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社會治安先進鎮和浙江省級教育強鎮。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産值52.04億元;農業總産值1.97億元;財政總收入890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50元。
  梅城鎮始終堅持“工業強鎮”、“農業增效”、“旅遊興鎮”、“項目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主攻工業,綜合開發農業,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力爭實現工業經濟再翻番,效益農業新突破,商貿旅遊大發展,城鎮建設新面貌,各項事業協調推進。
  目前,梅城的經濟總量繼續在全市保持領先地位。現有工業企業1000余家,商貿經營企業3000余家,其中上規模企業104傢,千萬元以上企業36傢,億元以上企業4傢。主導行業有低壓電器、五金工具、精細化工、服裝針織、自行車及配件、儀器儀表等六大係列,其中以低壓電器和精細化工為主,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知名度。同時,建立了工業功能區暨浙江省電器工具工業專業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裏,目前已完成投入上億元,入區企業近百傢,體現出較大的活力。農業産業化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了以柑桔、畜牧、茶葉、蠶桑、水産為主的農業産業,農業生産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推進,西入城口的綜合改造,過境公路的啓動建設,東西兩湖的綜合整治,使得城鎮功能不斷完善。一個更廣寬的發展舞臺,更優美的人居環境呈現在了人們面前,也給梅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原動力。
  我們相信,再過若幹年,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個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梅城。竭誠歡迎各地各界朋友來梅城觀光、考察、投資。
潛山縣梅城鎮名片-安徽省安慶市 Qianshan County Meicheng business card - Anqing, China
  梅城鎮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中南部,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的東南部,皖河水係的中遊,為潛山縣府所在地。東以皖河為界,越河為餘井鎮,東南與懷寧縣毗鄰,西南與王河鎮、黃鋪鎮接壤,西抵痘姆鄉,以潛水為界,北與天柱山鎮、竜潭鄉山脈相連。全鎮總面積為134.4平方公裏,總人口10018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另有少量的回族。距省會合肥176公裏,離市府安慶48公裏。
  梅城鎮地處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大別山邊緣山區,最高的玉鏡峰海拔913米,中部為丘陵,東部和南部均為衝積平原。境內主要河流有潛河、皖河、茅嶺河、幸福河、梅河。境內多數地區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偏砂。年均氣溫16.3℃,無霜期240天,年降水量1350毫米,農業生産條件優越,本鎮已列為國傢商品糧發展基地。經濟發展優勢明顯。
  梅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周王朝封皖國以來,歷代郡、州、府、縣治多設在這裏,梅城自古就是兵傢爭奪之地。因梅城曾是古皖國的都城,安徽省簡稱“皖”源於此。這裏民風淳樸,先民酷愛種梅,梅花滿城,取名“梅城”。1949年設鎮,1958年改為舒州人民公社,1962年復設梅城鎮,1992年與城郊羅漢、梅城、潘鋪三鄉和野寨鄉部分地區合併仍稱梅城鎮。全鎮現轄13行政村8個居委會.50個支部1653名黨員..境內著名歷史與現代人物有:我國最早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主人翁劉蘭芝、焦仲卿;晚唐詩人曹鬆;北宋大畫傢李公麟;現代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國傢一級演員、黃梅戲新秀韓再芬。
  境內有鐵路合九綫經過,過境距離為25公裏;主要公路有滬蓉高速公路、東香高速公路正在建設、105國道、318國道,境內總長分別為26公裏、6公裏、28公裏、38公裏。
  境內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籽、棉花;主要畜牧漁業養殖産品有豬、牛、羊、魚、雞、鴨、鵝、牛蛙、甲魚等;形成規模效益的農産品有:年産鮮魚28萬公斤,年出欄肥豬2萬頭,年産肉雞23萬衹。
  境內主要貿易市場有潛陽市場、天柱市場和彰法山農貿市場,總面積達20000平方米,主要貿易品種有:優質米、油料、農畜土特産品等。
  境內著名土特産品有:雪湖貢藕、天柱劍毫等名優茶葉、東風村鬍蘿蔔、瓜蔞。主要風味食品有:雪湖蒸藕、石耳燉雞、肉燒鬍蘿蔔、清蒸板粟等。
  境內主要名勝古跡及古建築有:晉鹹和年間建造的太平塔、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天寧寨、《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焦傢畈孔雀臺、廣教寺、劉源廟、胭脂井、喬公墓、舒王讀書臺(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時讀書的地方)、烈士陵園等。
  境內著名傳統藝術項目有:黃梅戲、根雕。鎮內特色民俗有:過小年、過大年、鬧元宵、玩花燈、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祝壽等。
  梅城鎮為中國名鎮和全國重點鎮、安徽省百強鄉鎮、安慶市十強鄉鎮。鎮內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國傢級鄉鎮企業示範區及東西部合作示範區——彭嶺工業區。全鎮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8億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縣城建設日新月異,城鄉居民安居樂業,這裏政治穩定、社會安定,開放的梅城熱誠歡迎國內外客商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考察、投資經商辦企業。
英文解釋
  1. :  Meicheng Town
近義詞
梅城
包含詞
梅城鎮成梅城鎮滬潛羊毛衫廠
分類詳情
張開城西社區張開城北社區張開何莊村河東村中心村
顧傢村葛傢村南橋村西湖村西街村
東街村三閤村十裏村五星村鳳凰村
桂園社區西街社區金星村中山村西門街社區
北街社區東街社區南門社區東湖社區漁業村
南街村石城村高集村河灣村利民村
南街社區三裏村五裏村大塘村清水村
富強村伊中村楊景村梁乙村橫岩村
深莊村聯安村蘇豐村蘇和村鋪坳村
溪口社區臺山社區梅花社區嚴陵社區寶華洲社區
總府社區洋尾社區竜山村庵口村千鶴村
聯紅村新勝村肖塘村碧溪塢村望城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