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梅仙鎮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東北,建鎮於瀋水之濱,黃金通道尤口綫穿梭而過,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7公理,距316國道和尤溪口火車站40公裏區位優惠,交通便捷。區域面積245平方公裏,轄2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38萬。2003年全鎮工農業産值3.2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45億元;鎮級財政收入0.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348元。
全鎮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達20多種,其中鉛鋅、大理石、石灰石、白雲石儲量十分豐富,特別是鉛鋅礦儲量達2000多萬噸,被譽為華東“第一富礦”。擁有森林20多萬畝,林木蓄積纍量96萬立方米、毛竹立竹量300萬根。海拔1269米的倒排岩、重巒疊嶂、山外青山,原始森林千姿百態、山花野果隨處可見、飛禽走獸出沒其間、美麗傳說生動感人,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名優特産丁地臍橙、下保茶葉聲名日盛。
梅仙以工業重鎮、財政富鎮、縣城衛星鎮在崛起。該鎮堅持增創優勢、加快發展,竭力打造“三鎮” 形象,加速融入“大城關”進程,個體私營經濟尤具活力,外引內聯成效顯著,集鎮面貌日新月異,兩個文明建設不斷跨上新臺階。
倒排岩景區位於梅仙鎮東坪、竜雲、雲林三村交界處,距縣城45公裏、梅仙鎮區30公裏,主景區範圍4平方公裏。景區最高峰——獅頭峰,海拔1269.8米。倒排岩竜龜祖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十年,為尤溪縣最早修建的道教廟宇之一。
1986年,全鄉糧食總産值1265.33萬公斤,平均畝産276公斤,全年産值590.71萬元;森林面積36萬畝,森林覆蓋率79.8%,木材蓄積量88.6萬立方米,年提供原木1.8萬立方米;茶葉生産基地2981畝,總産量67500公斤,計25.90萬元;年工業産值324.92萬元,興建大小電站10座,裝機容量529千瓦。年初,橫跨尤溪河的梅仙大橋通車,結束了擺渡的歷史。1986年共有機動船82艘、木船38艘,共950噸位。公路通車里程96.8公裏,每日有30班次班車和公共汽車通行。有中學2所、小學39所,教員241名,在校學生4715名;幼兒班29個,幼兒806名,幼兒教員32名。梅仙中心衛生院擁有病床30張、醫務人員29名。全鄉有個體工商戶251傢。
1986~2000年,梅仙鎮先後有浩澤礦業有限公司,三鑫公司、梅恆選礦廠,浩澤有色金屬冶煉有限公司、順興紡織袋廠,恆強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成投産,為梅仙鎮的生産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2000年,糧豆總産量13495噸,工農業總産值2.3億元,其中農業産值0.75億元,工業産值1.55億元,個體工商企業1505傢,就業人員5607人,企業總産值3.2億元,出口交貨總值2600萬元,人均純收入3200元,鎮財政收入527.5萬元,村財收入350萬元,全鎮有在校學生7250名,在校教員357名。
2000年,梅仙鎮認真組織實施“增創優勢、壯大竜頭、拓展沿河、開發高山”的工作思路,在工作中做到在保證糧食生産的同時,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加快發展優質農業和特色農業,建立萬畝優質稻生産基地和萬畝再生稻生産基地,改種經濟作物2500畝,共發展經濟作物6700畝,在梅仙、下保基點分別建立千畝烏竜茶生産基地和3500畝的緑茶生産基地。在鎮良種場建立百畝巴西香蕉基地,全鎮8個村建立千畝香蕉基地,在丁地村建立500畝優質臍橙基地,在高海拔村建立萬畝竹林生産基地,在鎮區建設3500畝的城效型商品菜生産基地,發展山地雞養殖15萬衹,竹山養羊2550衹,其中出欄1200衹,新增種兔和肉兔1000衹,存欄數達20000衹。
認真抓好項目實施,改善生産條件,投入90萬元,對玉石村的1426畝農田進行有效改造,修建排洪、排漬溝457米,鋪設u型槽7018.8米,修建機耕路3343.3米,建欄水壩2座,砼板橋1座。
投入1000萬元,用於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梅新(梅仙大橋頭——下坂尾新大橋頭)路一期工程,市場路、坂中路、梅營水泥路,源玉(源湖——玉石)柏油路先後竣工通車,為梅仙鎮的生産發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源湖電站、雙蕉電站、丈漈電站先後投産發電,為梅仙鎮的生産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電力支持。 | | 梅仙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後初隸4區,後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人民公社,後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併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
該鎮全年栽種糧食作物2.1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産量50多萬公斤;通過與嶽陽林紙集團有限公司簽定藉山造林協議,共投資7500多萬元,聯營造林11000多畝;全年種植反季節蔬菜3000多畝,蠶桑基地發展到2100多畝,果樹基地發展到800多畝.全年發展良種豬3.5萬頭,出欄2.8萬頭,黑山羊3萬衹,出欄1.6萬衹,發展土雞2萬多羽.大力夯實村級基礎,增強農業的發展後勁,全年共投資20多萬元,新修村級公路30千米,維修45千米,整修山塘,水庫29口,修復渠道堰壩12處,新修水渠3條,7千米,擴大旱澇保收面積註册資金3085萬元,全年營業額達12067萬元,市場成交額達4860萬元.其中個體商店892傢、餐館106傢、舞廳6傢、旅社18傢,從事水果、肉類經銷的達185傢。電信支局有職工11人,全年架設光纜38千米,新裝電話502部;郵政儲蓄900多萬元。
該鎮有科技協會3個,科技示範基地2個,科技示範戶51戶,其中省級科技示範戶9戶,市級科技示範戶15戶,縣級科技示範戶27戶,2004年被市委組織部、市科協評為科普示範鄉鎮。共有中小學41所,其中初中4所,小學37所。共有教師421人,中學生2780人,小學生5020人,有中小學實驗室6個,購置實驗設備17萬元,語音室2個,微機室5個,圖書室10個,設備資産50多萬元。兩年來通過捐助、撥款、集資等方式,共投入100多萬元,新建了薑源、鳳形、柘衝、萬𠔌、下白等五所村級小學,並先後投入80餘萬元對四所中學安全隱患進行了處險,改善了我鎮教育基礎條件。全鎮現有電視接受站8個,電視入戶率達91%,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2個,門診部5個,醫務人員71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醫師38人,護士12人,藥員4人,其他14人,能開展內、外、婦、兒、五官等中西臨床業務和拍片、透視、檢驗、手術等醫技項目,有村級衛生醫療點43個,鄉村醫生40人。
梅仙鎮特色農産品:稻穀,蔬菜,稻種,種豬,山羊,土雞,水果等。
梅仙鎮下轄村:
梅仙鎮下轄村:白荻村填德村小沅村稻田村新霞村團山村玳璋村高古村三裏村三坪村張韓村竹嶺村鬍舟村九坳村石塘村石嶺村青橋村招賢村中傢村板口村鳳形村鬆山村高義村東臯村柘衝村雁影村東影村天鵝山村尖山村下白村柘莊村萬𠔌村黃泥村吉山村哲寮村薑沅村
梅仙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9943男31807女28136家庭戶戶數15205家庭戶總人口(總)59820家庭戶男31723家庭戶女280970-14歲(總)137990-14歲男72280-14歲女657115-64歲(總)4174615-64歲男2233615-64歲女1941065歲及以上(總)439865歲及以上男224365歲及以上女215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9576 | | 梅仙鎮 梅仙鎮位於尤溪縣中北部,距縣城14千米。北緯26°10′~26°23′、東經118°08′~118°19′之間。面積24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縣城至尤溪口公路過境。 [郵編]365101 [代碼]350426101:~001九都居委會 ~201梅仙村 ~202梅營村 ~203坪寨村 ~204謝坑村 ~205科第村 ~206半山村 ~207汶潭村 ~208通演村 ~209南洋村 ~210經通村 ~211源湖村 ~212玉石村 ~213小蕉村 ~214蕉坑村 ~215雙峰村 ~216東頭村 ~217東坪村 ~218乾美村 ~219丁地村 ~220下保村 ~221竜雲村 ~222雲林村 ~223丈際村
[沿革]1959年建梅仙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轄23個村、281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梅仙村。1990年改鎮。1997年,面積246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梅仙、丈漈、丁地、雲林、乾美、下保、竜雲、玉石、雙峰、源湖、謝坑、蕉坑、衝頭、衝坪、小蕉、科第、經通、坪寨、南洋、梅營、汶潭、半山、通演23個村委會。 | | 梅仙鎮,緊鄰尤溪縣城東北,建鎮於瀋水之濱;黃金通道尤口綫穿梭而過,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7公理,距316國道和尤溪口火車站40公裏區位優惠,交通便捷。區域面積245平方公裏,轄2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38萬。2003年全鎮工農業産值3.2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45億元;鎮級財政收入0.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348元。
天寶物華,富源集聚,大自然對梅仙情有獨鐘。全鎮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達20多種,其中鉛鋅、大理石、石灰石、白雲石儲量十分豐富,特別是鉛鋅礦儲量達2000多萬噸,被譽為華東“第一富礦”。擁有森林20多萬畝,林木蓄積纍量96萬立方米、毛竹立竹量300萬根。海拔1269米的倒排岩、重巒疊嶂、山外青山,原始森林千姿百態、山花野果隨處可見、飛禽走獸出沒其間、美麗傳說生動感人,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名優特産丁地臍橙、下保茶葉聲名日盛。
歷經20多年改革開放,梅仙在尤溪已最顯繁榮富足,儼然以工業重鎮、財政富鎮、縣城衛星鎮的英姿在崛起。特別是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身體力行“三個代表”,增創優勢、加快發展,竭力打造“三鎮” 形象,加速融入“大城關”進程,個體私營經濟尤具活力,外引內聯成效顯著,集鎮面貌日新月異,兩個文明建設不斷跨上新臺階。
面對入世挑戰,鎮黨委、政府着力構建“信用梅仙”、營造開明誠信的投資環境,廣納四方客商共創梅仙新世紀更加美好的明天。 | | 梅仙鎮 轄:毛泥嶺、花坪2個居委會;白荻、填德、小沅、稻田、新霞、團山、玳璋、高古、三裏、三坪、張韓、竹嶺、鬍舟、九坳、石塘、石嶺、青橋、招賢、中傢、板口、鳳形、鬆山、高義、東臯、柘衝、雁影、東影、天鵝山、尖山、下白、柘莊、萬𠔌、黃泥、吉山、哲寮、薑沅36個村委會。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後初隸4區,後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公社,後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併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轄36個村,2個居委會,603個村民小組。鎮區為梅仙。
位於平江縣西部,距縣城41千米,東接甕江鎮,南與長沙縣交界,北界汨羅市,西靠伍市鎮。鎮域清代隸富華鄉15都,民國初隸協和區,後隸4區南陽鄉。建國後,初隸6區,後隸甕江辦事處,1958年隸甕江公社,後改社為鄉,1984年置浯口鎮。1995年由原談岑區的西江鄉、甕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聯建浯口鎮。面積198平方千米,總人口9904戶,38793人。轄34個村,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地浯口。原西江鄉駐地甘棠。原為三聯鄉政府駐地三聯集鎮。 | | 梅仙鎮轄36個村,2個居委會,27個鎮直部門,636個村民小組,16139戶,60087人,其中農業人口58462人,地域面積205.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4136畝,其中水田28405畝,旱田5731畝.農業總産值2.1億元,工業總産值3.58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88元.
全年栽種糧食作物2.1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産量50多萬公斤;通過與嶽陽林紙集團有限公司簽定藉山造林協議,共投資7500多萬元,聯營造林11000多畝;全年種植反季節蔬菜3000多畝,蠶桑基地發展到2100多畝,果樹基地發展到800多畝.全年發展良種豬3.5萬頭,出欄2.8萬頭,黑山羊3萬衹,出欄1.6萬衹,發展土雞2萬多羽.大力夯實村級基礎,增強農業的發展後勁,全年共投資20多萬元,新修村級公路30千米,維修45千米,整修山塘,水庫29口,修復渠道堰壩12處,新修水渠3條,7千米,擴大旱澇保收面積註册資金3085萬元,全年營業額達12067萬元,市場成交額達4860萬元.其中個體商店892傢、餐館106傢、舞廳6傢、旅社18傢,從事水果、肉類經銷的達185傢。電信支局有職工11人,全年架設光纜38千米,新裝電話502部;郵政儲蓄900多萬元。
全鎮有科技協會3個,科技示範基地2個,科技示範戶51戶,其中省級科技示範戶9戶,市級科技示範戶15戶,縣級科技示範戶27戶,2004年被市委組織部、市科協評為科普示範鄉鎮。共有中小學41所,其中初中4所,小學37所。共有教師421人,中學生2780人,小學生5020人,有中小學實驗室6個,購置實驗設備17萬元,語音室2個,微機室5個,圖書室10個,設備資産50多萬元。兩年來通過捐助、撥款、集資等方式,共投入100多萬元,新建了薑源、鳳形、柘衝、萬𠔌、下白等五所村級小學,並先後投入80餘萬元對四所中學安全隱患進行了處險,改善了我鎮教育基礎條件。全鎮現有電視接受站8個,電視入戶率達91%,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2個,門診部5個,醫務人員71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醫師38人,護士12人,藥員4人,其他14人,能開展內、外、婦、兒、五官等中西臨床業務和拍片、透視、檢驗、手術等醫技項目,有村級衛生醫療點43個,鄉村醫生40人。
投入資金120多萬元,全並柘莊、團山兩所敬老院為梅仙敬老院,並對敬老院進行了全面裝修、改建,並新建了浴室、厠所及娛樂運動場所,重新添置了床鋪、被褥等生活用品,大大改善了五保老人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現贍養孤寡老人59人,全鎮有優撫對象498人,發放各種優撫金25萬元,救濟款58萬元。2005年計劃生育共完成四大手術4880例,兩查進站率達100%,出生率為10.6%,計劃生育率達到93.18%,多孩率為0.9%,綜合節育率達到91.19%,2004和2005年屬計劃生育工作一類鄉鎮。 | | - : Meixian Town
| | 梅仙 | | 團山村 | 機關 | 雙峰村 | 東坪村 | 南洋村 | 三裏村 | 石塘村 | 東臯村 | 鬆山村 | 稻田村 | 高古村 | 新霞村 | 板口村 | 高義村 | 九坳村 | 柘莊村 | 竹嶺村 | 梅仙村 | 柘衝村 | 白荻村 | 填德村 | 小沅村 | 玳璋村 | 鬍舟村 | 雁影村 | 東影村 | 天鵝山村 | 萬𠔌村 | 哲寮村 | 薑沅村 | 下白村 | 東頭村 | 中傢村 | 雲林村 | 半山村 | 吉山村 | 尖山村 | 石嶺村 | 蕉坑村 | 黃泥村 | 鳳形村 | 三坪村 | 謝坑村 | 招賢村 | 玉石村 | 竜雲村 | 張韓村 | 青橋村 | 下保村 | 坪寨村 | 花坪社區 | 毛泥嶺社區 | 九都社區 | 小蕉村 | 梅營村 | 丈際村 | 科第村 | 通演村 | 經通村 | 源湖村 | 汶潭村 | 登第村 | 乾美村 | 丁地村 | 科地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