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 : 澄邁縣 : 社旗縣 : 姜堰市 : 泰和縣 : 翁牛特旗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 保德縣 : 榮縣 : 慈溪市 : 永嘉縣 : 明光市 : 英德市 : 懷集縣 : 東莞市 : 環翠區 : 貢井區 : 平山區 :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顯示全部] > 橋頭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No. 2·No. 3
·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 Bridge Town, Yongjia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江西省泰和縣橋頭鎮
·廣東省英德市橋頭鎮·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橋頭鎮
·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雲南省麗江市中甸縣橋頭鎮·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橋頭鎮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橋頭鎮·安徽省明光市橋頭鎮·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
·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青海省大通縣橋頭鎮·江蘇省句容市橋頭鎮
·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橋頭鎮
·湖南省社旗縣橋頭鎮 Sheqi bridge in the town in Hunan Province·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橋頭鎮·No. 24
·No. 25·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 Yongjia Coun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No. 32·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No. 35·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Sheqi
·No. 37·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
·No. 40·No. 41·No. 42
·No. 4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市·平山區橋頭鎮名片-遼寧省本溪市
·東莞市橋頭鎮名片-廣東省東莞市·懷集縣橋頭鎮名片-廣東省肇慶市·姜堰市橋頭鎮名片-江蘇省泰州市
·英文解釋·近義詞·包含詞
·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No. 1
  橋頭鎮:面積90.60平方公裏,人口6.46萬人,轄2個居民區、5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橋西村,郵政編碼325107。
  居民區:橋東、萬象
  行政村:橋西、橋頭、橋一、埄頭、潘羅、竜頭、詹嶴、新華、溪心、黃堡、底新、將山、前下、井大、溪西、外新、下近、金窯、殿前、街頭、宋坑、窯底、坦頭、店埠、𠔌聯、梨村:鳳山、夏園、董嶴、外嶴、荷塘、瀋埄、黃坦、竜根、 頭、大沸下、東行、前莊、金村:前堡、石埠頭、連嶴、朱塗、白沙、外垟頭、鬧水坑、石馬嶴、壬田、外嶴兒、林福、林下、四角石、勝豐、洛溪、白垟、桃灣、白下
No. 2
  橋頭鎮:面積41.6 3.75 63550905 吳山南路229號
  居民區:小橋頭
  
  面積:41.6平方千米 人口:3.73萬人 郵編:315317 代碼:330282109 拼音:Qiáo Tóu Zhèn
  
    2007年4月,全鎮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小橋頭居委會、小橋頭村、上林湖村、五豐村、五姓村、毛三鬥村、豐潭村、煙墩村、潭河沿村。鎮政府駐吳山南路229號。
  
    原轄31個村委會。2001年2月,洋浦洪傢村、余家村、毛三村、孫其村、黃高村合併為毛三鬥村;何傢村、萬興橋村、潭河沿村合併為潭河沿村;三潭村、下捨村合併為豐潭村;五豐村、曹傢村、小塘村、全高村、宅字地村合併為五豐村;煙墩村、洋塘村、雙河孫傢村合併為煙墩村;楓林村、五姓村、毛傢村、何俞村、上嶴村合併為五姓村;橋頭羅傢村、橋頭村、車頭村、萬嶴村合併為小橋頭村;新橋村、吳山村、橋頭陳傢村、林湖村合併為上林湖村。
No. 3
  橋頭鎮(Qiaotou Zhen)屬環翠區。在威海市區南郊。面積107平方公裏,人口3萬。原為橋頭人民公社。1984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社,設立橋頭鎮。鎮政府駐橋頭。1994年6月23日,魯政字113號文批準,由榮成市劃歸環翠區。轄橋頭、江傢口、後於傢夼、新建、黑石、柴裏、西竜山、東竜山、孟傢莊、福祿莊、姚傢圈、觀裏西、觀裏東、西於傢夼(西於傢夼、六木匠庵)、中於傢夼、東於傢夼、董傢夼、西山後、方吉、馬井泊、大院、北墩前、碑魯(碑魯、魯傢莊)、報信、鄧傢店、産裏、埠上、雅格莊、盤川夼、西洛後、東洛後、河西莊、宋傢店、信河北、義河北、南臺、教裏、後宅庫、劉傢泊、西貞、洛西、彭傢埠、黃金莊、北子城、南子城、所前泊、徐傢莊、前宅庫、大貞、澗北(澗北、茅草庵)、東澗51村民委員會,54自然村。
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
  橋頭鎮地處中國最發達的南部沿海經濟帶和亞洲著名的惠、莞、深、港經濟走廊,位於東莞市東北部,處在東經113°60′28″、北緯22°58′38″之間。橋頭既有丘陵又有平原,是聞名中外、供水香港的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的源頭所在地。全鎮轄16個村,1個居民區,總面積56平方公裏,總人口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3萬人。
  橋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長無鼕、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熱量豐富、氣候溫和、溫差振幅小及季風明顯等特點,年平均氣溫在21℃—22.2℃之間,無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24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767.8毫米。橋頭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流經本鎮的東江是珠江在廣東省內三大水係中水質較好的江河。
  近年來,橋頭鎮根據東莞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創五爭先”的戰略部署,堅持“一強化二調整三提升”的工作思路,發揮毗鄰香港、僑胞衆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內外源型經濟,促進了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全鎮現有外商投資企業500多傢,已初步形成以電子、塑膠、機械、印刷、紡織、傢私為支柱行業的現代工業體係。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43.9億元,國內生産總值2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億元,外貿出口總額6.3億美元。
  區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東北部有廣惠高速公路與廣州、惠州相連,西南部有常虎高速公路與莞深、廣深、京珠南等三條高速公路相接,境內又有東部快速路、東深快速幹綫分別與東莞市區和深圳市區貫通,距京九、廣九、廣梅汕等三條鐵路的交匯點(常平)僅有10公裏,在約一個小時車程內有五個國際國內大型機場(香港、廣州、深圳、珠海、澳門)和多個大型港口(葵涌、????田、黃埔、虎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橋頭鎮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鎮中心區建成面積15平方公裏;全鎮擁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2萬立方米。體育中心、公園、文化廣場等文體設施網絡覆蓋全鎮,城市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鎮內有先進完善的電信網、互聯網等設施,普及並開通了有綫電話、移動電話、計算機互聯網和郵政快遞等業務,可為鎮內企業和居民提供高素質的電信、資訊和郵政服務。發展環境優越,社會和諧穩定,自然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並有東莞市東部工業園的帶動和輻射,橋頭鎮已成為東莞市內一個“宜工、宜商、宜居”的寶地,是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和創業的樂園。
  橋頭鎮位於東莞、惠州和博羅三市縣交界處,商業比較發達,市場商場衆多,商品交易活躍。鎮中心區現有繁華商業街5條,大型購物商場5傢,世界知名品牌專賣店林立,傢用電器、傢具、建材、紡織品、食品、藥品、農副産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橋頭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既有自然風光旖旎的宋屋洲,又有中西文化合璧的古村落,其中位於鎮中心區占地20多公頃的蓮湖,鼕春湖光瀲灧,夏秋荷花飄香,“一湖美景,十裏荷香”常常讓遊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橋頭每年都要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
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 Bridge Town, Yongjia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橋頭鎮位於永嘉縣西南部,甌江中下遊北岸,金麗溫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嚮東,菇溪河自北嚮南貫穿全境。東鄰橋下鎮,南與溫州市鹿城區隔江相望,西連青田縣溫溪鎮,北接西溪鄉。
  面積90.60平方千米,人口6.46萬人。鎮政府駐橋西村,郵政編碼325107。轄2個居民區(橋東、萬象)、57個行政村(橋西、橋頭、橋一、埄頭、潘羅、竜頭、詹嶴、新華、溪心、黃堡、底新、將山、前下、井大、溪西、外新、下近、金窯、殿前、街頭、宋坑、窯底、坦頭、店埠、𠔌聯、梨村:鳳山、夏園、董嶴、外嶴、荷塘、瀋埄、黃坦、竜根、 頭、大沸下、東行、前莊、金村:前堡、石埠頭、連嶴、朱塗、白沙、外垟頭、鬧水坑、石馬嶴、壬田、外嶴兒、林福、林下、四角石、勝豐、洛溪、白垟、桃灣、白下)。
  係中國最佳投資環境百強鎮,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溫州30經濟強鎮。2002年,“中國拉鏈之鄉”、“中國紐扣之都”先後實至名歸。
  2004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産值44.27億元,同比增長15.3%;工業總産值43.22億元,同比增長15.6%;財政收入1.32億元,同比增長16.8%;農民人均收入10121元,同比增長4.6%。經濟綜合指標在中國千強鎮中排名第556位,溫州30經濟強鎮中排名第19位。
  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素有經商傳統的橋頭人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感召下,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富總動員。1979年,橋頭人便開始從浙江黃岩等地販進紐扣,擺起第一個紐扣攤。1982年,鎮上賣紐扣的攤位發展到300多傢。1983年,永嘉縣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開放橋頭紐扣市場。至此,中國第一個農村專業自由市場——橋頭紐扣市場悄然形成。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8569男34851女33718家庭戶戶數16469家庭戶總人口(總)56541家庭戶男28819家庭戶女277220-14歲(總)138190-14歲男76780-14歲女614115-64歲(總)4968915-64歲男2462815-64歲女2506165歲及以上(總)506165歲及以上男254565歲及以上女251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0120
江西省泰和縣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吉安市泰和縣西部,井岡山腳下,面積253平方公裏,是泰和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鎮現有人口1.5萬,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省“八五”重點水利工程裝機1.28萬千瓦的南車水庫位於境內,是江西省用材林基地鄉鎮之一。
  橋頭鎮耕地面積1.5萬畝,山林面積26萬畝,其中竹林面積7萬畝,森林覆蓋率82.1%,活立木蓄積量110萬立方米,年産毛竹量40—80萬支,經濟以林業為主,主産原木、毛竹、竹筍、香菇、木耳等。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企業有22傢,個體工商戶230傢。2003年完成財政收入任務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8元,地方特色産品有筍幹、香菇幹、竹筍、黑木耳、生薑、臘八酒、客傢熏肉、客傢小魚幹、客傢豆腐等。
  橋頭境內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植被保護良好,植物種類繁多,已由國傢林業局批準立項的國傢級白鷺湖森林公園和白鷺湖風景名勝區就在境內。自然生態景觀資源豐富,歷史人文景觀衆多,加之民風淳樸,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具備開展生態旅遊的良好條件。轄區內主要景點現已納入吉安市旅遊“十五”規劃中的“大井岡”旅遊範疇,列入精品綫路“大井岡革命文化和生態旅遊綫路”之中。依托“井岡山”這一著名旅遊品牌,大力開展橋頭特色的生態旅遊,旅遊經濟發展前景極為看好。現已有白鷺湖國傢森林公園、井岡楠木林度假村、井岡大漂流、朝仙崖文天祥抗元舊址高紫名山等景區(點)對外開放。
  橋頭鎮交通便利,通訊方便,投資條件優越,泰井高速公路、319國道穿境而過,是通往井岡山的咽喉要道。距井岡山市20公裏,吉安市35公裏,井岡山火車站30公裏,井岡山飛機場15公裏。橋頭鎮電能充足,電價優惠,是外商投資的熱土。開發成功的項目主要有旅遊、休閑觀光、竹木加工、天然飲用水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547男8421女7126家庭戶戶數3305家庭戶總人口(總)14099家庭戶男7332家庭戶女67670-14歲(總)35220-14歲男18340-14歲女168815-64歲(總)1090415-64歲男603315-64歲女487165歲及以上(總)112165歲及以上男55465歲及以上女56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283
廣東省英德市橋頭鎮
  【地理位置】
  橋頭鎮位於英德市東部,東經113°20′,北緯24°21′。距縣城51公裏。東與青塘鎮、白沙鎮接壤,南與魚灣鎮、英德華僑茶場毗鄰,西與大鎮鎮、黃陂鎮相連,北與橫石水鎮交界。面積148.6平方公裏。
  橋頭鎮屬丘陵山區。年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積3.74萬畝。森林覆蓋面積98%。因翁江穿流其中,水力資源非常豐富。礦産資源具有品質好、儲量大、開採容易的特點。
  1998年底,橋頭鎮總人口29688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27044人,占總人口的91.1%;非農業人口2644人,占總人口的8.9%。此外,有華僑、港澳臺同胞100多人。
  【歷史沿革】
  建製於明洪武二年(1369)。鎮內原有潭坑墟,由於稅捐重,橋頭鄉紳趙汝老召開東坑、坪山、石角、土頭陳、鴨麻圍、高車壩、趙屋、上塘、丘屋、寧屋等“六甲會議”,在今橋頭鎮建“六甲祠”作墟場,凡赴墟者皆免費供應半斤油。後來赴墟的人越來越衆,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橋,因墟場正在石橋的東頭,橋頭鎮因此得名,潭坑老街也隨之自然消失。屬英德縣象屬岩貴、甘棠都溪頭、板莆圖。清光緒十二月(1886)屬英德縣總局溪頭、板甫、潭坑、五石分局。民國期間英德縣第三區溪板、新興鄉。1949年10月至於1951年9月屬縣第三區。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屬英德縣第十三區。1957年11月屬英東工作委員會。1958年9月劃翁源縣,稱翁江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劃歸英德縣,稱橋頭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稱區。1987年7月改稱區。1987年4月改稱鎮。
  【旅遊風光】
  英東中學 全省第1所老區革命學校。1942年,地下黨組織為培養革命骨幹,發展黨的力量創辦。校長和教員中,許多是共産黨員,其中有從延安學習回來的。這所革命學校曾先後於1945年和1947年兩次有各100多名師生集體參加遊擊隊,以其光榮的功績載入史册。現該中學正不斷擴建完善,設有初中、高中部,總占地面積7060平方米,有教學樓1幢24間課室,建築面積2226.93平方米;學生宿舍樓4幢,面積3246.52平方米;教工宿舍7幢,面積4020.9平方米。
  烈士陵園 原革命烈士紀念碑,後通過改建而成,占地面5畝,內有六角亭、四角亭、石臺石椅,有一尊價值3萬元的遊擊隊員銅像,供人們緬懷先烈。
  【基礎設施】
  橋頭鎮轄13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鎮政府設在橋頭墟。墟鎮面積1.21平方公裏。有13條混凝土集市馬路,即府前路、橋西路、橋東路、園陵路、先烈路、吉祥路、利民路。有40米高的電視差轉塔,全鎮可接收電視差轉節目。老街中心有一幢三層框架結構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的貿易市場。
  已於1990年繪製墟鎮20年建設規劃藍圖。1991年建成有綫廣播電視接收站,可收中央和省市各頻道等10套節目。1994年在小橋西面開發新城區並建成程控電話大樓,開通了程控電話。1995年得新建成板甫大橋。1997年建成移動電話訊號站。1997年建成11萬千伏安變電站1座。1998年在集鎮西約400米的開闊地帶建設了一個面積800平方米的綜合農貿批發市場。目前,不少的樓房建築往西、南面輻射,這一地帶的開發使新舊集鎮連成一片。
  【交通通訊】
  橋頭鎮交通方便,四通八達。以橫貫其中的英東公路和橫沙公路為幹綫,東行12公裏連106國道,南駛6公裏與白沙鎮接壤,西走50公裏與衡廣鐵路復綫相接,北距橫石水鎮14公裏。每天通往廣州、清遠、英德、佛崗以及附近各鎮的客車50多班次。鄉道、村道交叉縱橫,13個村委會及80%的村民小組均可通車,擁有大小車輛500餘輛。
  【資源特産】
  荷蘭豆 種植歷史悠久。産量高、質量好。歷年來主要以秋植(反季節)輔以鼕種。1998年種植面積5500畝,總産量2800噸。出口港澳,遠銷歐美。
  橋頭蓮藕 久負盛名,尤以潭坑社前塘為最。身細節疏、湯白不渾、肉粉軟幼、香味獨特。
  橋頭紅瓜子 色澤紅亮,粒大飽滿,殼薄肉香。在省市的市場上享有高的聲譽。
  橋頭楊桃 新植品種,97年始投産,産量高,質量好。一年三季皆開花結果,果大肉嫩,清甜爽口。已銷往省內各市、縣,初具盛名。
  橋頭沙田柚 果大飽滿,肉質鮮嫩,晶瑩剔透,香甜可口,漸露頭角。
  煤 初探工業儲量650萬噸,現仍是小煤窯生産,年産量3.5萬噸。銷往廣州、深圳、珠海、從化、花縣以及珠江三角洲等縣市。
  鐵 現已發現鐵礦點13個,勘探儲量1076萬噸,部份礦已進行開採。
  此外,還有葉臘石、瓷土礦等礦産資源,現已有少量開採。
  【經濟狀況】
  1998年底,橋頭鎮工農業總産值16749萬元。其中工業産值3385萬元,占總産值的20.2%;農來産值13364萬元,占總産值的79.8%;1998年人均純收入2657元。有市屬廠(場)兩個:一是日榨量700噸的英東白糖廠(離集鎮2.5公裏),二是英德市林業苗圃場。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水薯、黃豆、甘蔗、花生、蓮藕、紅瓜子等。近年逐步形成了以荷蘭豆為主的蔬菜、甘蔗、柑桔(橙)、柿子、青欖、李子、楊桃、沙田柚等生産基地。有林面積11萬畝。可養魚的山塘水庫2500畝。
  工業以水電、採煤為兩大支柱。建有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1300千瓦,計劃還要對兩座電站進行擴建,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並計劃新建一座水電站。有農機廠、機磚廠、爆竹廠、鋼窗廠、榨油廠、竹木器加工廠、澱粉廠等。由個體經營、引進先進技術、年産2500噸的軋鋼廠已成一定規模,産品銷往省內外市場。
  現有商業戶190戶,其中集體21戶、個體169戶。
  【文教衛生】
  橋頭鎮現有市屬英東中學1所、鎮為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3所、村辦小學7所,在校學生46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7%.。有面積1200平方米的電影院及文化娛樂中心及文化娛樂場所13個。醫療保健設施有衛生院1所、醫療保健站30個。
  英東中學 全省第1所老區革命學校。1942年,地下黨組織為培養革命骨幹,發展黨的力量創辦。校長和教員中,許多是共産黨員,其中有從延安學習回來的。這所革命學校曾先後於1945年和1947年兩次有各100多名師生集體參加遊擊隊,以其光榮的功績載入史册。現該中學正不斷擴建完善,設有初中、高中部,總占地面積7060平方米,有教學樓1幢24間課室,建築面積2226.93平方米;學生宿舍樓4幢,面積3246.52平方米;教工宿舍7幢,面積4020.9平方米。
  烈士陵園 原革命烈士紀念碑,後通過改建而成,占地面5畝,內有六角亭、四角亭、石臺石椅,有一尊價值3萬元的遊擊隊員銅像,供人們緬懷先烈。
  【歷史名人】
  郭保慈(1877—1958),字少雲。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科。1910年回國,應學部考試,賞給農科舉人。翌年殿試列為一等,授主事,簽分傢商工部。嗣返粵,創辦南韶連進會,任會長。1912年任廣東農業教員講習所所長。1913年任衆議院議員,並任農業和財政委員。袁世凱解散國會後返粵。1916年國會恢復,復任衆議院議員。1958年病逝。
  廖碧波(1902—1979),1926年秋投身革命創辦了亞婆石小學,任校長。從此,以學校為陳地,團结進步表年,進行革命宣傳,成立亞婆石農民協會,建立農民自衛軍,並先後多次率領農軍增援魚灣農民暴動。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英翁邊和橋頭地下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曾兩次被捕入獄,受盡酷刑,繼續堅持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英德縣第一區區長、英德縣副縣長等職。1979年在英德病逝。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
  環翠區橋頭鎮政府轄51個行政村,3.2萬人口,有國辦省級規範化高中一處,初中一處,完全小學5處,鎮域面積107平方公裏,耕地48000畝。該鎮歷史悠久,區位獨特,聞名省內外,是威海市15處重點建設的小城鎮之一。
  交通發達,區位獨特。橋頭鎮位於文登、榮成、環翠區交匯處,是溝通內地與沿海的交通要塞。威石公路和威海通往機場的公路縱貫南北,榮煙公路、泊高公路橫穿東西,離威海機場僅15公裏,離威海港、火車站、汽運站衹有25公裏,人流物流集中且量大。
  工業經濟,強勢發展。近幾年來,鎮政府全面實施“工業強鎮”戰略,以園區和小城鎮建設為載體,擴大開放,促進招商,鎮級600畝工業園區和五大民營經濟園區呈現出勃勃生機,形成了內資、外資、民營企業齊發展的格局。目前,全鎮共有企業40傢,總資産達3億元,其中外資企業13傢。 韓資500萬美元保溫杯項目就坐落在所前泊村民營經濟園區中。天津朗力鋼結構製品有限公司投資2500萬元的項目坐落在鎮級600畝園區內。全鎮工企業涉及10大類200多個産品,名牌産品有漁具、網浮、建築塔機等50多個産品,年創産值近10億元。
  商賈雲集,集貿繁榮。歷史上橋頭就是商賈雲集的地方,馳名全省的第五大農貿大集就坐落在鎮駐地,年集貿交易額突破億元大關。為拓展集貿經濟,鎮政府不斷加大了市場建設的力度,先後建起了占地15萬平方米的全封閉現代化的果蔬綜合交易市場、全市最大的農資市場和全長2公裏的商貿一條街,涵蓋日用百貨、化肥、農藥、農機、建材、五金交電、服裝上萬種商品和餐飲、旅店、理發、洗浴等30多個服務項目,構成了橋頭一道亮麗的風景。
  農産豐富,優勢明顯。該鎮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鎮,農業主要支柱産業有種植業、果業、畜牧業、蔬菜業,是威海市、榮成市、文登市區的菜藍子、米袋子。果業、畜牧業的優勢十分突出,“橋頭牌”優質紅富士屬國傢緑色品牌,榮獲2002年全國緑色食品博覽會“最暢銷産品奬”,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全鎮年産優質紅富士8000萬斤,日韓黃金梨3000萬斤,鎮內有果品保鮮庫2.5萬噸,是膠東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和保鮮中心,年果品銷售總量達10萬噸,果品交易額1.5億元,被稱之為“蘋果之鄉”。畜牧業已衝破了傳統飼養模式,萬頭肉食牛和四個乳業加工廠的建設,構築了竜頭連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格局,全鎮共有奶牛3000多頭,奶羊10000多衹,年産鮮奶近萬噸。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集種植業、養殖業、農産品加工、肥料加工、肉類加工於一體的海星牧場就坐落在鎮區西1.5公裏處。通過幾年的調整與發展,生態農業、效益農業、緑色農業、文化農業、品牌農業孕育而生,獨具特色,是興辦農副産品加工業的最理想的投資地。
  山川秀美,風光無限。橋頭鎮地處山區,西有正旗山,東有偉德山,中間有全市第二大水庫---所前泊水庫,當地著名的石傢河延綿十幾裏,河水碧緑,樹木成蔭。鎮政府啓動建設的石傢河改造工程和偉德山“八仙壇”旅遊區的建設工程不僅與聖水觀旅遊區相互輝映,同時還帶動了觀光旅遊農業的開發建設,全鎮已建起黃金梨、中華壽桃、緑色通道、石傢河橡皮攔河壩等10多個觀光農業景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橋頭鎮
  一、地理與面積
  橋頭鎮位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北部,距縣城10公裏,地跨東經108°53′27″至北緯24°51′27″,南與東門鎮接壤,北與黃金鎮、東與小長安鎮相鄰,西面分別與天河、喬善、四把3個鄉鎮連接。全鎮總面積132.4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4410畝,其中水田10090畝,旱地4320畝。林地面積7.97萬畝。
  二、地形、地貌、氣候
  橋頭地貌屬於石灰岩山地,地形劃分明顯,即:東南為石山,西北部為土坡。橋頭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301.5小時,時數最多為8月,最少為2月,年平均氣溫18.9℃,歷年平均降雨量1554.5毫米,分佈不均。嚴鼕期短,無霜期長,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農作物。
  三、資源及開發
  (一)土地資源
  橋頭鎮土地資源豐富,利用類型多樣,其中橋頭、弄達、東勇等三個村是主要産糧區,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竜山、榕木一帶有大片宜林地塊,這兩個村除了種植水稻、玉米外,還兼種糯玉米、黃豆、飯豆、緑豆和其他雜糧等。全鎮境內土壤鹼性反應普遍較強。
  (二)礦産資源
  橋頭鎮礦産資源豐富,境內主要礦産資源有煤炭和石灰石等,其中煤炭的儲藏量達6000萬噸以上,是羅城縣的重點産煤鄉鎮。境內目前有合法煤礦企業9個,年産原煤100萬噸左右。煤礦主要集中在橋頭、弄達和東勇三個村。
  (三)水利資源
  橋頭境內主要河流有野馬河、良東河等。
  (四)林業資源
  全鎮有林面積66570畝,其中經濟林面積7860畝,主要林種為杉木和松樹。林區主要集中在橋頭社區木六屯、竜山村、榕木村和弄達村一帶。境內還有占地500多畝的白果場和100多畝的跌水寨三華李和大青棗果園。
  四、土特産品及其産量
  (一)土特産品及其産量
  1、土雞
  橋頭鎮盛名的特産之一,由山區農戶放養或圈養,體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肉甜味美,營養價值極為豐富。腿短爪小,飼養時間較長,年産15000羽以上。
  2、本地黃豆
  橋頭著名的特産之一,盛産於竜山、榕木一帶,年産量10噸以上。其色澤光亮,顆粒飽滿,質地細嫩,圓潤如珠。
  4、香菇、木耳、老蒜
  橋頭鎮傳統土特産品,主要産於該鎮的竜山、榕木兩村
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
  橋頭鎮坐落於富饒的寧紹平原中部,杭州灣南岸,集山、水、海為一體,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境內有集雨面積達13平方公裏的上林湖,越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鎮區域面積42.2平方公裏,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37000餘人。
  橋頭有着良好的企業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交通十分便捷,329國道東西橫貫全鎮近5公裏,東距中國東方大港-寧波港僅40公裏,西離省會城市-杭州1小時車程,與上海僅一水之隔。供電、供水充足,郵電、通訊、金融、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完整。橋頭人民熱情誠懇,已成為理想的投資熱土。
  工業生産歷史悠久,基礎紮實,發展迅速,全鎮擁有各類企業1000余家,形成了紡織、化纖、造紙、鞋業、機電、塑料、五金等主持産業,門類齊全,是浙江東部工業經濟發達鄉鎮之一。外嚮型經濟發展較快,全鎮已有近30傢外嚮型企業,出口産品遍布歐美、日本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年出口創匯超億元。
  大自然賦予了橋頭髮展農業、林業及水産養殖業的良好環境,全鎮有良田28000餘畝,山林14000餘畝,是慈溪糧棉、楊梅主要生産基地。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0011男19908女20103家庭戶戶數13115家庭戶總人口(總)37990家庭戶男18919家庭戶女190710-14歲(總)70680-14歲男35260-14歲女354215-64歲(總)2923815-64歲男1463115-64歲女1460765歲及以上(總)370565歲及以上男175165歲及以上女195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4505
雲南省麗江市中甸縣橋頭鎮
  麗江城西行至214國道,再沿國道一路北上,過金沙江大橋,從中甸一側北行10 余公裏就到橋頭,麗江至橋頭99公裏。或從中甸縣城南下96公裏也可至橋頭,橋頭也稱“虎跳峽鎮”。
  橋頭是個東面臨河、南北嚮狹長的集鎮,鎮東這條衝江河因衝匯入金沙江得名。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本溪市南郊,地理位置優越,南接本鋼,西接北鋼,總人口20135人,總面積103.1平方公裏,管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是平山區僅有的一個鄉鎮。橋頭地秀人靈,冷暖適宜,交通便利。鐵路有瀋丹綫橫穿而過,瀋丹高速公路下設一路口設在河東村旁。橋頭的水力、土地、礦産等資源十分豐富,如在河東村現有雲石儲藏帶。這裏的雲石花紋美麗且儲量豐富,日本稱之為“羽衣鐵板石”,用其雕刻的硯臺等工藝品成為遼東一寶,遼硯以此石得名,具有十分廣阔的開發前景。近幾年來,通過全鎮上下的齊努力,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已形成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體,副業為支柱,農副工商相協調,內外經貿相結合的經濟格局
  橋頭鎮五大優勢:
  一、資源優勢。橋頭有豐富的雲石、硅石、鐵粉、地熱水、土地、林帶等資源。
  二是區位優勢。橋頭鎮隸屬於平山區,是平山區境內唯一鄉鎮,因為是“唯一”的原因,使橋頭鎮占據了“天時”優勢。
  三是地理優勢。橋頭鎮位於本溪市區東南十五公裏,境內有瀋丹鐵路、瀋丹高速公路,橋榆綫三級公路等,我們還位於北鋼、本鋼之間,這些地理優勢都為我們招商引資提供了“地利”優勢。
  四是人文優勢。我們全鎮上下,齊心協力,同舟共濟,高漲的招商熱情,多年創造出的親商氛圍,得到了衆多投資者的青睞,為投資者提供了“人和”氛圍。
  五是發展優勢。當前全鎮上下齊招商,發展迅猛,鎮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經營上給予指導,法律上給予保護,使企業在橋頭地區得到快速發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鎮政府還始終不忘抓好小城鎮建設,建靚社區,扮靚橋頭,加大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用良好的鎮容街貌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 。
  六、軍事優勢。橋頭是軍事重鎮,北鄰瀋陽,南鄰丹東,朝鮮之命門,交通便利運兵神速 、物豐人衆容易徵兵徵糧 、山圍水繞戰術攻守要地,在抗美援朝時期此地給前綫提供彈藥和生活補給做出了傑出貢獻。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懷集縣的西南部,境內凸 顯喀斯特地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環境十分幽雅的自然生態旅遊勝地,1999年被省政府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該鎮民間流傳的傳統地方戲“貴兒戲”,被列為全國300多個劇種和廣東省13個劇種之一,列入了《中國戲麯大典全書》。橋頭鎮也是著名的詩歌之鄉,各村寨詩社茶居,老少競聯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1999年橋頭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一批“廣東省民間民族文化之鄉”。
  長期以來,橋頭鎮堅持走“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路子,加強對燕岩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管理、開發和利用,並通過招商引資重點開發了世外桃源景區和燕岩景區。主要的景點有燕岩、世外桃源、燕山、雪風洞等,目前還有許多具有觀賞價值的原始景點等待開發。燕岩景區是最著名的景點,因金絲燕大量在洞中聚集,故名燕岩。早在八十年代已經聞名中外,許多專傢學者旅遊的同時,還研究金絲燕的生態。
  建立農土特産一條街、燕窩加工場、燕岩展覽廳、人工攀岩場和天然攀岩場等,2004年6月在燕岩景區成功地舉辦了國際攀岩邀請賽,並確定為國傢攀岩隊訓練基地。
  該鎮生産的陳年米酒,醇樸清香。而用橋頭陳年米酒釀造的燕窩酒,更是聞名中外。該鎮居民喜食玉米粥,有傳說當地美女多,皆因玉米粥營養結構合理,到此旅遊的人們吃飯時首先喝上一兩碗玉米粥。
  旅遊業的興起,帶動了全鎮第三産業和農土特産的發展,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2004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達23.2億元,財政收入1423萬元。
  橋頭鎮各村經濟分佈
  1、金星(圩鎮駐地):經貿服務區、無公害蔬菜基地、旅遊渡假屋
  2、保豐村:旅遊渡假屋、沙糖桔基地。
  3、徐豐村:旅遊渡假區(蓮湖)、石山頭養殖基地
  4、新平村:糖果種植基地、速生林基地(副經濟區)
  5、新寧村:板慄、玉桂基地、速生林基地
  6、新興村:速生林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旅遊區
  7、鳳真村:速生林基地、沙糖桔種植基地、(副經濟區)
  8、徐安村:速生林基地、油橄欖種植基地
  9、六竹村:速生林基地、沙糖桔種植基地、石山頭養殖基地
  10、岩旺村:旅遊景區、速生林基地、沙糖桔種植基地
  11、岑元村:速生林基地、沙糖桔種植基地
  12、豐大村:生態公益村、粟米雞養殖基地
  13、紅光村:生態公益村、三華李種植基地
  橋頭鎮2008年工作總結
  一、抓稅源建設,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適應新形勢,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剋服財稅任務重、稅源少的睏難,通過招商引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全方位、多形式地培植新的稅源,鎮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09.1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2.9%,比上年增長22%,其中國稅完成40.5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3.8%,比上年增長23.1%;地稅完成68.6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2.4%,比上年增長21.4%。
  二、抓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路子拓寬
  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大課題,用現代農業、緑色農業、效益農業的理念,精心謀劃農業發展路子,逐步形成了竜頭帶産業、産業聯萬傢的産業格局.按照縣提出的“一果一豬一庶”發展農業經濟戰略,抓好我鎮的沙糖桔、糖蔗和溫氏豬種養基地建設。年內我鎮初步形成了10500畝沙糖桔種植基地,共發展養殖溫氏豬300頭以上的有21戶、形成了1000畝糖蔗種植基地,年內共發展養殖玉米雞20萬衹、石山羊2萬多頭,同時,形成了4萬畝速生豐産林種植基地、1153畝中草藥種植基地、600畝火籠果種植基地、300畝油柑欖種植基地;
  以及鬆脂基地、木薯基地、玉米基地、板慄基地建設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發展。逐步使過去單一的傳統農業嚮現代化農業轉變,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08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生産總值計30102萬元,比去年增長13%,其中,實現農業總産值12851萬元,增長7.8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30元。
  三、抓招商引資,民營經濟迅速發展
  一年來,我們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全鎮工作的總抓手、重頭戲,大做文章。一是打造良好招商環境。我們采取項目定人跟蹤服務的方式,積極為外商提供快速、優質、高效的一條竜服務。對引進的每個招商項目,都派了1—2名黨政領導跟蹤服務,客商的一切辦證及與外部接洽事宜,都由跟蹤該項目的領導全程協助辦理,使客商進得來,留得住。二是建立廣泛招商紐帶。我們充分利用我鎮外出務工人員多的人力資源優勢,廣泛與他們聯絡,以同鄉、同學、朋友、同事等親情為紐帶,通過親友鏈、關係鏈、産業鏈廣泛聯繫客商,吸引客商來橋頭投資。三是以“雙轉移”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省“雙轉移”會議精神,舉全鎮之力,抓住新一輪發展先機,主動積極承接珠三角輕工業産業轉移,為我鎮今後發展培植新的增長極。據統計,今年我鎮新增民營企業3戶,先後引進了恆益礦業有限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在鳳真村大麯山開採陶瓷泥、懷集縣金豐石料建材有限公司投資600萬元在我鎮開發石場、佛山銀星輝精密模具配件有限公司(落業縣工業園)等民營企業,使我鎮的民營經濟不斷壯大、持續發展,工企業經濟呈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並對橋頭鎮燕岩酒果廠進行企業改製重組,積極引導公司加強管理,吸引外來資金,支持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技術改造,轉變營銷觀念,企業的經營實力和效益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和提高。2008年全鎮工企業實現年總産值15812萬元,比2007年增長34%。
  四、抓旅遊開發,第三産業穩步發展。
  我鎮始終把旅遊業作為推動全鎮經濟重點工作來抓,進一步明確發展旅遊業特色經濟,扶持旅遊業做大做強的發展思路,堅持“旅遊興鎮”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積極配合景區開發,認真做好景區開發的各項服務、指導工作,確保景區的穩定持續發展。目前,燕山二期工程預計總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岩口集別墅住宿區、娛樂、飲食和水上樂園等項目建設和世外桃源總投資200萬元“百畝萬蝶”景點改造項目正在籌建中。通過大力開發旅遊資源,逐步構築了一批集風景、探險、觀光、休閑、度假、玩樂、養生於一體的緑色生態旅遊景區,旅遊業發展日趨成熟。年內燕岩、世外桃源、燕山景區共接待遊客68萬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1%,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産業發展,特別是餐飲旅業等服務性行業。各類農副特産銷售量也大幅度增加,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全鎮第三産業收入達1700萬元,比上年增長8.7%。
  五、抓環境建設,鎮村面貌大大改觀。
  一年來,鎮政府圍繞城鎮化發展戰略,以建設旅遊城鎮為目標,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積極加快中心鎮和旅遊專業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狠抓建設和管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大大提升了旅遊城鎮形象。同時,加強城鎮城管的綜合治理,今年以來,我鎮先後組織了10多次專項整治活動,大力整治違章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擺亂賣等“髒、亂、差”現象,改善鎮容鎮貌,提高居民的城鎮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二是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開展“平安傢園、富裕傢園、文明傢園”創建活動,今年,我鎮紅光蓮塘村順利通過了省、市衛生村建設考核鑒定委員會的考核驗收,成為了省衛生村;另外,創建了岑元供口、保豐天田、紅光蓮塘、紅光旺口、金星大馬江等5條生態文明村,使該村逐步實現了排污封閉硬底化;村巷道路硬底化;飲用水清潔自來化;環境美化、緑化,徹底改善“髒、亂、差”的村容村貌,掀起了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熱潮。
  六、抓為民辦事,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群衆利益無小事。為民辦實事,是實踐“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為此,鎮黨委、政府利用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根據省、市、縣的工作部署,配合全縣統一行動,在全鎮各村積極實施了各項
  “民心工程”。
  認真做好規劃與部署,加快公路的路網建設,全面開展較大自然村公路硬底化規劃建設工作.據統計,2008年我鎮共完成村道硬底化4.5公裏,新建公路14.2公裏;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推動農村文化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體係建設,努力提高農民群衆思想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實施生産生活環境改造工程,配合縣分期分批進行農村瓦房改造工程;做好飲用水解睏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年初建成了新寧何村、三村自來水解睏工程;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廣大農民群衆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每年的參保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按時完成了上級下達的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動工作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有綫電視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全鎮目前有綫電視的覆蓋面達到93%以上;積極開展防災抗洪、救災復産工作,年內,共發放重建傢園資金130萬多元,幫助災區群衆重建傢園、恢復生産。各項民心工程的全面實施,大大地改善了我鎮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群衆心坎上,並提高了廣大農村群衆發展經濟、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農村工作新高潮。
  七、抓綜合治理,社會治安大局穩定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狠抓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為鎮域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全年未發生重大的群體性事件、安全生産事故和重大的刑事案件。第一,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重點打擊了搶劫、搶奪、盜竊等多發性犯罪和爆炸、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活動。全年共立刑事案件28宗,破獲15宗;查處治安案件45宗,調處民事糾紛28宗。第二,進一步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重點排查調處了因山林權屬帶來的重大隱患糾紛,使糾紛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各山場均未發生因矛盾糾紛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第三,加大安全生産檢查督辦力度,增強業主安全生産意識。我們對2傢加油站、3傢機磚場等場所進行了多次現場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當場責令其停産整頓。對煙花爆竹經營管理進行了整頓,重點整治無專櫃、無消防器材、堆放不規範的經營戶,對無證經營的個體戶,堅决予以取締。第四,進一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突出抓好了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公務員等為重點對象的法製宣傳教育工作,大力推進依法治鎮進程。第五,做好綜治維穩工作,深入開展21項民生信訪問題專項治理。切實做好群衆的來信來訪和開展排查工作,對不同的信訪案件落實領導包案責任製,並嚴格按照“五包”、“五定”要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杜絶發生群衆集體越級上訪現象。據統計今年我鎮共排查出信訪案件15宗,目前已調解辦結13宗,其餘2宗正在調解中。有效地確保了我鎮無出現群衆越級上訪或發生群衆性事件,維護了全鎮社會大局穩定。
  八、抓基礎夯實,計劃生育水平提高
  一年來,我們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全鎮計劃生育水平明顯提高,年內共落實四術749例,其中結紮254例、二女紮47例、上環487例、人引8例,計劃生育率達88.62%,人口出生率為11.43‰,自然增長率6.8‰。第一,強化了計生服務網絡建設。全鎮的村計生服務室在去年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全部達到“用房寬敞明亮、設備新穎齊全、制度規范公開、環境整治優美”的標準。第二,完善了利益導嚮機製。我們共為全鎮150人發放了計生奬勵金,其中發放節育奬47人、發放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奬勵金103人,有效地促進了群衆生育觀念的轉變。第三,加強了流動人口管理。過去影響我鎮計劃生育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就是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流動人口違育嚴重。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了詳實的登記造册,對其進行了嚴密的跟蹤服務,並積極主動與流入地溝通聯繫,形成區域合作關係,及時做好全省、全國流動人口平臺的信息核實和反饋工作,把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嚴把環孕檢關,做到每次環孕檢均到位檢查或寄證,從而有效地預防了計劃外生育。第五,圍繞全縣開展的“雙百”行動,加大了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我鎮緊緊圍繞全縣開展“雙百”行動的部署要求,強化人口計生層級動態管理責任製,采取措施,突破二女戶結紮難點,對違反計劃生育的對象,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年內共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37.6萬元,共落實純二女紮47例,為我鎮人口計生工作打開了局面。
  九、抓精神文明,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一年來,我們通過加強領導、加大投入,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第一,想方設法增加改善薄弱學校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的投入,加快中小學校的佈局調整優化,籌集資金500多萬元實現了中心校搬遷工程,優化了教育教學環境,使其成為了我鎮的
  “窗口”學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對中小學危房改造的步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水平。全鎮已基本消滅農村義務教育學校C、D級危房;而新建項目,總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目前也已全面峻工,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近5000多個。同時,積極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6%,各中、小學返學率達94.5%;高中送生率80.6%,控流防輟工作成效得到了鞏固。第二,認真開展民政救濟工作。全鎮特睏群衆218戶882多人全部納入了社會救濟範圍,發放救助資金58.2萬多元。並以敬老院為載體,堅持集散結合,搞好農村五保工作。第三,進一步加強人民武裝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兵役法》宣傳教育和國防教育,保持保量完成了兵員徵集任務,今年我鎮共嚮部隊輸送了19名優秀兵員。第四,進一步強化了人大監督職能。在人代會上認真審議了政府工作和財政預决算報告,同時對政府重大事項决策、行政執法情況不定期進行監督,認真辦理了代表的建議、批評、意見。第五,政府作風有新轉變。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積極開展“問責行動”,紮實開展機關作風建設活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廉政建設責任製進一步落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綫制度。第六,軍烈屬優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殯葬改革工作進一步推進;衛生院“一無三配套”建設和防疫機構不斷完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進展順利;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婦幼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和林業管護工作取得新進步,2008年完成營造林6500畝。
  
  橋頭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4958男21813女23145家庭戶戶數7833家庭戶總人口(總)44526家庭戶男21441家庭戶女230850-14歲(總)206760-14歲男103200-14歲女1035615-64歲(總)2183415-64歲男1047915-64歲女1135565歲及以上(總)244865歲及以上男101465歲及以上女143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4787
安徽省明光市橋頭鎮
  橋頭鎮地處明光市北16公裏處,104國道和橋古路穿鎮過,地理條件優越。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裏,耕地2.26萬畝,總人口12750人,轄9個行政村,21個黨支部,535名黨員。全鎮下設9個工作部門,共有工作人員45名,其中黨政領導10名。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
  一、基本情況
  橋頭鎮:位於自貢市西部,距貢井城區9公裏,距自貢市區15公裏,幅員面積2951公頃,東鄰建設鎮,南接榮邊、農團、蓮花,西靠竜潭鎮,北界白廟鎮。地勢為淺丘,西高東低,土地為大部屬沙溪組岩棕紫泥土,部分為紫色潮沙土,14公裏旭水河橫貫全境,旭水河自本鎮壩上入境經橋頭場由漿洗溝出境,境內年均徑流量為每秒10立方米,洪期達每秒500-1000立方米,特別是幹旱仍有斷流現象,1964年經建橋頭大堰後已得到改善。氣候條件優越,為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8℃;太陽輻射能量偏低,年均日照時間為1100-1300小時;霜期達325天左右,年均降水量為1000-1100毫米。因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
  轄區內有7個行政村(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永順村村民委員會、石房村村民委員會、白房村村民委員會、跳礅村村民委員會、團结村村民委員會、增産村村民委員會、玉其村村民委員會),82個農業社,1個街道社區(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鋪社區居民委員會),有4538戶、15258人(其中:農村人口4264戶、14452人),11個黨支部、32個黨小組、391名共産黨員,10個團支部、324名共青團員。政治構架合理,鎮政府共有公務員21名、其中黨政領導9名,分別設有負責黨政事務的黨政辦公室,負責基礎建設的村鎮建設辦公室,負責社會事務工作的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政府財經管理的財政所,負責經濟發展工作的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安全生産管理的安全生産辦公室,另為了加強政府的服務功能,設有農業服務中心、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和計生服務站。內設機構運轉協調,各部門即分工又合作,在政府轉變職能,增強服務功能上取得了極大的作用。
  二、歷史沿革
  橋頭鎮源於清朝初年,白窯灣道士橋處有場,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設橋頭鋪,乾隆年間廢除。至道光後興集市,仍沿用橋頭鋪舊名,同時清朝時榮州為加強邊區管轄,於道光初年建旭水河橋(即今橋頭大橋)。該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面寬8米、長50米,橋正礅中心治水竜頭栩栩如生。因該橋建成後,各集市商傢紛紛將店鋪東遷至新橋一則,使整個集市東移1公裏,形成現址,該橋至今仍發揮着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建立橋頭鄉,1851年分為橋頭、大田、團结鄉,1955年與團结鄉合併,大田鄉並入榮邊鄉,1958年成立橋頭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名,1995年撤橋頭鄉,建橋頭鎮至今。
  三、基礎設施
  鎮內基礎設施完備,鎮內建學校一所,有在校教師81人、學生1800餘人。衛生院一所,有病床數11張,擁有醫生8名,每村均建有衛生站。鎮內8個電排支撐農業灌溉,各類道路里程達117余公裏,其中:自犍路貫通東西,猶如一條鑲嵌在橋頭鎮腰間的玉帶。廣播電視(1420戶),移動、電信(1450戶)實現村村通。電力供應充足,鎮內設有供電所,能滿足各類用戶用電需求。
  四、特色農業
  全鎮有耕地17553畝,森林6000餘畝,農副産品主要的種類有:各類糧食(播種面積37530畝10474噸)、油菜、蔬菜、水果等,養殖特色品種有:小群鴨、鵝、雞、兔等,年産量達50萬衹,大宗養殖生豬年出欄2萬餘頭,山羊出欄達1500餘衹,水産品産量達350噸等。
  五、工業支柱
  鎮內二、三産業發達,工業有22個企業,重點分:機械鑄造、建材化工、食品釀造等行業。2004年實現工業營業收入達25500萬元,增加值5900萬元;工資總額達1600萬元、企業職工近2000人。三産業營業收入達7000萬元;二、三産業2004年創利稅達1100萬元。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7184萬元,人均達5464元。全鎮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95元,財政收入486萬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009男7716女7293家庭戶戶數4334家庭戶總人口(總)14976家庭戶男7687家庭戶女72890-14歲(總)26760-14歲男13250-14歲女135115-64歲(總)1107715-64歲男578915-64歲女528865歲及以上(總)125665歲及以上男60265歲及以上女65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741
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
  【概況】橋頭鎮毗鄰姜堰經濟開發區和姜堰城區,區位優勢明顯,328國道與寧靖????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寧啓鐵路、通揚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橋頭鎮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得天獨厚,“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的劉氏狀元府遺址、千年銀杏、李堡石橋、麋鹿化石留下了歷史的實證。全鎮土地總面積38平方千米,轄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147個,總人口25316人,其中非農人口842人。國內生産總值22193萬元,財政收入512萬元。2003年被泰州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姜堰市交通重點工程建設先進集體。
  風光秀美,物産富饒的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總面積38Km2,人口2.6萬,區位優勢異常明顯,水陸交通十分便捷,328互通國道、寧靖????高速公路、寧啓鐵路、通揚運河,薑溱公路穿境而過。
  橋頭鎮歷史悠久,清代“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劉氏家庭,便是橋頭人傑出的代表,劉氏兄弟兩狀元叱咤風雲,戰功赫赫,名標青史,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珍貴的文化遺産。人文景觀得天獨厚,千年銀杏、李堡石橋、狀元府遺址、特別是麋鹿化石無一不是滄桑歷史的實證,經國際知名專傢確認,這裏是稀世珍獸麋鹿的故鄉及最後消失點。橋頭鎮這片熱土神奇狀美,令人神往。
  工業領域開發和研製了一批高新技術産品,相關産品填補國內空白,申報了國傢專利。
  科技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和創匯農業發展迅速,8000多畝小農場成為全市科技農業的示範窗口,10000多畝水面建成了特種水産養殖試驗場,新建了農業部南方農機化研究所、江蘇省園藝研究所、江蘇省水産研究所,江蘇省畜禽研究所四大科研項目基地,綜合開發了國傢“八五”農業項目3000畝,橋頭農業碩果纍纍。
  建築産業異軍突起,江蘇正達建設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建築業一支勁旅,飲譽大江南北,輝煌的業績在深圳人心中樹立起一座座的豐碑,“橋頭現象”已成為中國建築界專傢研究的課題。
  旅遊事業健康發展,風光秀麗的麋鹿風景區,在狀元府遺址上新建的文化公園--劉園,拉開了省級旅遊風景區--溱湖風景區的序幕。
  各種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纍纍,榮獲省級電話小康、泰州市廣播電視先進鎮,泰州市新型小城鎮、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鎮、江蘇省教育促小康先進鎮、江蘇省群衆文化先進鎮等稱號。
青海省大通縣橋頭鎮
  【橋頭鎮(Qiao Tou Zhen)】 位於縣境東南部,縣府駐地。人口6.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蒙古等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16.2%,藏族占3.2%。面積33.6平方千米。轄鬍基溝、嚮陽堡、紅河限、暗門灘、元樹爾、小煤洞、大煤洞7個村委會和人民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橋東、氂牛山、園林北路、園林南路7個居委會。1952年建橋頭鄉,1956年設橋頭鎮。1958年改為五星人民公社,次年更名為橋頭公社。1965年復設橋頭鎮
江蘇省句容市橋頭鎮
  江蘇橋頭鎮位於江蘇句容市,橋頭鎮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句容市的北部重鎮,長江中下遊的著名物資集散中心,位於佛教聖地“律宗第一名山”寶華山腳下。上海-蘇錫常-南京經濟輻射區內,東離古城鎮江24公裏,西距六朝古都南京42公裏。現已與下蜀鎮合併,成為句容市沿江開發區。
  橋頭區位優勢突出、交通發達。滬寧鐵路穿境而過,其中在橋頭有一貨運站(現已撤除),滬寧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正在建設之中;沿江大道已經竣工通車。312國道、寧鎮公路橫貫東西,新大公路縱展南北,南京新生圩港、鎮江大港近在咫尺。 長江岸綫資源獨特。境內有3.5公裏長江深水岸綫,可以為各類工業企業建造自備碼頭。該鎮在2002年啓動了沿江工業集中區的建設,吸引大運輸量、大用水量的工業項目。沿江已有江蘇建華管樁有限公司、江蘇毅馬鑄鍛有限公司、句容長安石業有限公司、長江石業等一批企業進入。總投資達280億元的華電集團句容發電廠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橋頭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降水量1105毫米,年平均氣溫15.1℃,年平均日照時數2018小時,年均無霜期229天。礦藏、農副産品資源豐富。被地質礦産部命名的“下蜀粘土”儲量達億噸以上,大理石、花崗岩、白雲石儲量億噸左右,鐵礦、硫礦、磷礦儲量1000萬噸以上。
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澄邁縣西北部,北臨北部灣,行政區總面積為72.2平方公裏,轄有8個村(居)委會,67個自然村,84個經濟社,總人口18726人。2003年,鎮委、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綫方針政策,較好地完成縣下達的各項任務,工農業總産值8692萬元,比上年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38元,比上年增長8 .3%;財政收入119萬元,超收55萬元。該鎮被省委授予“海南省先進單位基層黨組織”稱號,獲得全縣兩個文明建設三等奬、鼕修水利三等奬和農村稅費改革一等奬,獲評全縣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文明生態村建設先進單位、興農增收工作先進單位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一類單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150男10232女8918家庭戶戶數4054家庭戶總人口(總)19034家庭戶男10155家庭戶女88790-14歲(總)66030-14歲男35350-14歲女306815-64歲(總)1128815-64歲男608115-64歲女520765歲及以上(總)125965歲及以上男61665歲及以上女64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839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
  【橋頭鎮】鎮政府駐橋頭村,轄51個村民委員會,人口3萬人,面積107平方公裏,耕地3239公頃。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億元,財政收入62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中學1所,小學4所,在校生3427人。橋頭因盛産日韓黃金梨而被稱為“果之鄉”。“橋頭牌”優質紅富士蘋果屬國傢緑色品牌,遠銷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全年糧食總産量1.3萬噸,果品總産量1.6噸,農業總收入4.5億元。全鎮共有企業39傢,其中外資企業12傢,産品涉及10大類200多個品種,主導産品有保溫杯、漁具、網浮、建築塔機等,年創産值過10億元。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緑色食品”生産先進單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231男16060女16171家庭戶戶數12200家庭戶總人口(總)30844家庭戶男15467家庭戶女153770-14歲(總)52590-14歲男26300-14歲女262915-64歲(總)2290815-64歲男1160515-64歲女1130365歲及以上(總)406465歲及以上男182565歲及以上女223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810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橋頭鎮
  保德縣轄鎮。1958年設橋頭公社,1984年置鎮。位於縣境北中部,距縣城16公裏。面積72.3平方公裏,人口1.1萬。神(木)朔(州)鐵路和忻(州)保(德)公路過境。轄橋頭、白傢莊、下流磧、棗林、見虎墕、吳傢梁、井道溝、桑園、銓傢坪、楊傢峁、劉傢窪 、河灣、石棱灣、石棱、炭峪溝、南孫傢墕、崔傢甲、蘇傢裏、韓傢塔、薛塔、南坡、郝傢裏、澗溝2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採煤、煉焦、采石、飲食服務業。農業以種植土豆、糜、𠔌為主。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4330男7586女6744家庭戶戶數3563家庭戶總人口(總)13854家庭戶男7133家庭戶女67210-14歲(總)50340-14歲男25680-14歲女246615-64歲(總)858015-64歲男466515-64歲女391565歲及以上(總)71665歲及以上男35365歲及以上女36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657
湖南省社旗縣橋頭鎮 Sheqi bridge in the town in Hunan Province
  橋頭鎮代碼:411327101。2006年,轄16個村委會:橋頭街村、許莊村、小河流村、史莊村、陶莊村、範朱流村、相莊村、河營村、姚營村、泥河村、老莊村、明章村、王蠻村、王坊村、吳氏營村、新街村。
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橋頭鎮
  橋頭鎮 轄:橋頭、李傢營、北常勝、永興河、河南營子、馬架子、大西營子、上橋頭、太平莊、崔傢營、七大份、羊草溝12個村委會。
No. 24
  代碼 150426103: ~200橋頭村 ~201崔傢營村 ~202七大份村 ~203太平莊村 ~204李傢營村 ~205河南營村 ~206永興河村 ~207大西營村 ~208馬架子村 ~209北長勝村 ~210羊草溝村 ~211上橋頭村 ~212杜傢地村 ~213西南店村 ~214下店村 ~215天益泉村 ~216東窪村 ~217荷勿蘇村 ~218西溝村 ~219房申村 ~220柳樹底村 ~221隋窩卜村 ~222燈籠村
No. 25
  鎮政府駐河東,人口2.79萬人,面積101.7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橋頭;10個村委會:興隆、臺溝、尚傢、河東、房身、橋頭、金傢、嶺下、富傢、梨溝。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
  橋頭鎮位於明光市區北16千米處,總面積54平方千米,總人口12750人,轄9個行政村。
  橋頭鎮主産大豆、明光緑豆、花生、水稻,大豆年外銷量100噸。同時這裏也是無籽西瓜的主産區,每年夏季來這裏調運西瓜的車隊都會排成一條長竜,這在別的地方是很少見的,因為這裏的瓜既大又甜。橋頭鎮的人們都這麽說:“看咱傢的瓜,馬上都可以申報吉尼斯紀錄了!”。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
  橋頭鎮,位於慈溪市中部,杭州灣南岸,東接觀海衛鎮,西鄰逍林鎮,南枕四明山餘脈,北臨新浦鎮。距寧波市55公裏,離慈溪市城區12公裏,329國道和中橫綫一南一北橫貫全鎮,橋頭天橋橫架於國道之上,交通便捷。全鎮的行政區劃面積為43.91平方公裏,2004年底戶籍人口達3.55萬人,轄1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小橋頭村。
  橋頭原隸屬余姚,1954年行政區劃調整,劃屬於慈溪。1992年,由原橫河區橋頭鄉與原逍林區三管鄉合併成新的區劃,定名橋頭鎮,行政辦公地點設在原橋頭鄉羅傢,後遷址至現址——吳山南路。
  橋頭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文化底藴豐厚。栲栳山東西對峙,上林湖蕩漾其中,越窯遺址幸留於此,青瓷文化孕育於斯。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農民讀書蔚然成風,成立了全國聞名的農民少兒讀書協會,創建了列入“東海明珠工程”的全國特級圖書館,培養了技藝精湛的業餘農民畫傢,為橋頭的文化增色添彩。
  藉着改革的東風,勤勞智慧的橋頭人民,用辛勤靈巧的雙手和善良淳樸的心地,同心合力,不斷改變着橋頭,創新着橋頭,發展着橋頭。
  國民經濟強健穩定:2004年,全鎮生産總值達到 9.6 億元,比上年增長17.9%;財政預算內收入按同口徑計算達到7164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7670萬元;完成工業技改投入2429萬元,增長率13.4%,農業增加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 6838萬元和6.29億元,同比增長9%和18%,第三産業增加值達2.4億元,同比增長 14.9%。完成自營出口1512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56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59萬美元。
  特色農業突飛猛進:隨着現代農業發展步子加快,形成了三個特色區域基地:沿山生態公益林基地,以種植楊梅等水果、發展經濟林為主;新二江以南,大塘以北水作種植基地,以種植單季稻、菜藕為主;中橫綫二側出口創匯蔬菜基地,以種植蔬菜花卉為主。南山雲霧茶、五星菜藕和林洪大米已打出品牌,形成了規模。鎮北萬畝畈平整竣工,配套設施日益完善,以種植業為主,實行規模經營,緑色基地農場經營土地達到1200餘畝。
  城鎮建設面貌一新:按照“以橋三路為軸心,東西拓展,南北貫通”的集鎮發展思路,全面實施了規劃建成區路網框架建設,建成區“三橫三縱”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康莊工程建設、沿山公路建設和中橫綫配套工程相繼實施。開通了毛三黃鬥村至慈溪汽車東站的公交綫路。舊城改造、國道街景立面改造已具成果,橋頭公園、吳山公園建造完成,緑化亮化工程初顯成效。
  社會事業贏得民心:文化設施和文化陣地加快推進,群衆性文化事業繁榮進步,成功舉辦了首屆農民少兒讀書節,圓滿開展了送文化進城展示活動。科普工作紮實推進,順利跨入了寧波市科普示范镇行列。高度重視教育管理,製訂了創建寧波市現代化學校實施規劃,易地新建了鎮中心小學,提升了教學硬件檔次。計劃生育工作被評為寧波市計劃生育先進集體。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環境整治工作紮實進行。全面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村村建立了衛生服務站。
  生活水平日益上升: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178元,同比增長6%,居民儲蓄比重上漲。居民住房寬敞、交通便利,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生活條件明顯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率高,文化品味成為生活主流的前導。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 Yongjia Coun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環山抱水水抱山,宜人賞景景宜人。”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位於永嘉縣西南部,甌江中下遊北岸,金麗溫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嚮東,菇溪河自北嚮南貫穿全境。東鄰橋下鎮,南與溫州市鹿城區隔江相望,西連青田縣溫溪鎮,北接西溪鄉。全鎮總面積90.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6591畝,其中水田13627畝,旱地2964畝,下轄5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0萬,其中常住人口7萬多。係中國最佳投資環境百強鎮,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溫州30經濟強鎮。2002年,“中國拉鏈之鄉”、“中國鈕扣之都”先後名至實歸。
  2004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産值44.27億元,同比增長15.3%;工業總産值43.22億元,同比增長15.6%;財政收入1.32億元,同比增長16.8%;農民人均收入10121元,同比增長4.6%。經濟綜合指標在中國千強鎮中排名第556位,溫州30經濟強鎮中排名第19位。
  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素有經商傳統的橋頭人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感召下,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富總動員。1979年,橋頭人便開始從浙江黃岩等地販進鈕扣,擺起第一個紐扣攤。1982年,鎮上賣紐扣的攤位發展到300多傢。1983年,永嘉縣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開放橋頭鈕扣市場。至此,中國第一個農村專業自由市場——橋頭紐扣市場悄然形成。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
  橋頭鎮位於本溪市南郊,地理位置優越,南接本鋼,西接北鋼,下轄8個村、一個社區、5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01.7平方公裏,總人口20135人,是平山區僅有的一個鄉鎮。
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橋頭鎮位於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南部,是“翁旗的南大門”距赤峰、烏丹均為45公裏,赤大高速公路、赤錫公路縱貫全鎮,赤大白鐵路穿鎮而過。鄉間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在經濟發展上,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橋頭鎮實行多業並舉的方針,在保證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農業主要盛産玉米、葵花、大豆等雜糧雜豆。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橋頭鎮連續15年糧食産量超億斤,位居全市鄉鎮産糧榜首,有“億斤糧鎮”、“自治區産品糧基地鎮”、“全市農業現代化綜合試點鎮”、“農業高層次開發鎮”、“科技示范镇”之稱。經濟園區的建立,帶動了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騰飛,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以大西營村為主的陶土開發工業小區,年産大瓦2億片、紅磚8000萬塊;以草柳編工藝總廠為竜頭的草柳編織小區,擁有自營出口權,産品遠銷美、日、德、韓、丹麥、瑞典、比利時等十幾個國傢和地區;以種雞場為竜頭的禽蛋生産小區,蛋雞飼養量達80萬衹,日産鮮蛋5萬斤,遠銷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以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橋頭鎮老畢西瓜、豆角、蔬菜貨站為竜頭的沿省道S205綫兩側的保護地瓜果蔬菜小區5萬畝,初具規模;以6個山區村為主的大葵花基地小區,種植面積3萬畝,年銷量3000萬斤,主要銷往東北三省及河北、山東等地。2001年4月1日,橋頭鎮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吸引市內外企業商人投資興辦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措施》,為來我鎮經營的外地客商提供優質行政性服務,保護個體私營經濟和外地客商合法權益。隨着各行各業的發展,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橋頭鎮小城鎮建設有了長足發展,鎮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繁華的商業街兩側,商業、飲食服務、文化娛樂、加工修理各業俱全,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
  保德縣轄鎮。1958年設橋頭公社,1984年置鎮。位於縣境北中部,距縣城16公裏。面積72.3平方公裏,人口1.1萬。神(木)朔(州)鐵路和忻(州)保(德)公路過境。轄橋頭、白傢莊、下流磧、棗林、見虎墕、吳傢梁、井道溝、桑園、銓傢坪、楊傢峁、劉傢窪、河灣、石棱灣、石棱、炭峪溝、南孫傢墕、崔傢甲、蘇傢裏、韓傢塔、薛塔、南坡、郝傢裏、澗溝2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採煤、煉焦、采石、飲食服務業。農業以種植土豆、糜、𠔌為主。
No. 32
  橋頭鎮 面積:253k㎡ 人口:14783人 郵編:343708 代碼:360826102 
  轄橋頭居委會,津洞、中坪、西池、店前、小山、黃陂、水坑、石壁、湛口、東山、春和、毛傢等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小山村。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
  泰和縣橋頭鎮概況
  橋頭鎮位於泰和縣西部,井岡山腳下,面積253平方公裏,是泰和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鎮現有人口1.5萬,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省“八五”重點水利工程裝機1.28萬千瓦的南車水庫位於境內,是江西省用材林基地鄉鎮之一。
  橋頭鎮耕地面積1.5萬畝,山林面積26萬畝,其中竹林面積7萬畝,森林覆蓋率82.1%,活立木蓄積量110萬立方米,年産毛竹量40—80萬支,經濟以林業為主,主産原木、毛竹、竹筍、香菇、木耳等。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企業有22傢,個體工商戶230傢。2003年完成財政收入任務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8元,地方特色産品有筍幹、香菇幹、竹筍、黑木耳、生薑、臘八酒、客傢熏肉、客傢小魚幹、客傢豆腐等。
  橋頭境內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植被保護良好,植物種類繁多,已由國傢林業局批準立項的國傢級白鷺湖森林公園和白鷺湖風景名勝區就在境內。自然生態景觀資源豐富,歷史人文景觀衆多,加之民風淳樸,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具備開展生態旅遊的良好條件。轄區內主要景點現已納入吉安市旅遊“十五”規劃中的“大井岡”旅遊範疇,列入精品綫路“大井岡革命文化和生態旅遊綫路”之中。依托“井岡山”這一著名旅遊品牌,大力開展橋頭特色的生態旅遊,旅遊經濟發展前景極為看好。現已有白鷺湖國傢森林公園、井岡楠木林度假村、井岡大漂流、朝仙崖文天祥抗元舊址高紫名山等景區(點)對外開放。
  橋頭鎮交通便利,通訊方便,投資條件優越,泰井高速公路、319國道穿境而過,是通往井岡山的咽喉要道。距井岡山市20公裏,吉安市35公裏,井岡山火車站30公裏,井岡山飛機場15公裏。橋頭鎮電能充足,電價優惠,是外商投資的熱土。目前,正開發成功的項目主要有旅遊、休閑觀光、竹木加工、天然飲用水等。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
  橋頭鎮鎮政府駐橋頭村,轄51個村民委員會,人口3萬人,面積107平方公裏,耕地3239公頃。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億元,財政收入62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中學1所,小學4所,在校生3427人。橋頭因盛産日韓黃金梨而被稱為“果之鄉”。“橋頭牌”優質紅富士蘋果屬國傢緑色品牌,遠銷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全年糧食總産量1.3萬噸,果品總産量1.6噸,農業總收入4.5億元。全鎮共有企業39傢,其中外資企業12傢,産品涉及10大類200多個品種,主導産品有保溫杯、漁具、網浮、建築塔機等,年創産值過10億元。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緑色食品”生産先進單位。
No. 35
  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社旗縣西部,距縣城13千米。轄橋頭街、許莊、小河流、史莊、陶莊、範朱流、相莊、河營、姚營、泥河、老莊、明章、王蠻、王坊、吳氏營、新街16個行政村。許(昌)南(陽)、南(陽)駐(馬店)公路交會過境。
  [代碼]411327101:~200橋頭街村 ~201許莊村 ~202小河流村 ~203史莊村 ~204陶莊村 ~205範朱流村 ~206相莊村 ~207河營村 ~208姚營村 ~209泥河村 ~210老莊村 ~211明章村 ~212王蠻村 ~213王坊村 ~214吳氏營村 ~215新街村
  [沿革]1949年設橋頭區,1965年改公社,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橋頭、王蠻、王陶莊、範朱劉、史莊、小河流、新街、和莊、明章、王坊、相莊、何營、老莊、泥河、姚營、吳氏營16個行政村。
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Sheqi
  橋頭鎮簡介 橋頭鎮是社旗縣西部重鎮,位於社旗、宛城、方城三縣、轄16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232個村民小組,43500人,83800畝耕地,南駐公路穿境而過。鴨河幹渠橫貫全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物産豐富,是我國優質棉産區。
No. 37
  橋頭鎮 Qiaotou Zhen 概況 橋頭鎮(Qiaotou Zhen)位於市境東北部,東江河畔,東與惠陽市相鄰,距市區33千米。
  代碼 441901107:~002 蓮城社區 ~003 橋頭社區 ~004 逕聯社區 ~005 田新社區 ~006 嶺頭社區 ~007 大洲社區 ~200 東江村 ~201 山和村 ~202 屋廈村 ~203 崗頭村 ~204 李屋村 ~205 鄧屋村 ~206 朗廈村 ~207 邵崗頭村 ~212 石水口村 ~214 禾坑村 ~215 田頭角村
  沿革 建村於南宋。1953年為橋頭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9萬,另有外來人口1.9萬,轄禾坑、田頭角、石水口、大洲、嶺頭、田新、逕聯、李屋、鄧屋、邵崗頭、山和、屋廈、崗頭、東江、橋頭、朗廈16個農村管理區和橋頭居民管理區。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
  一、 基本情況:
  橋頭鎮位於懷集縣西南部,全鎮土地總積為213平方公裏,屬石灰地區,四面為丘山,人多地少,其中耕地面積29511畝,全鎮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191個,林業用地218712畝(包括石山66816畝),水田耕地面積19327畝,旱地10184畝,總面積31917畝。全鎮居民住戶為8009戶,總人口54472人,有13個村委會,242個村民小組(其中非農業人口1016人),勞動力30114人。去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904萬元,同比增長9%,第一産業遞增值2168萬元,增長4.3%,第二産業遞增值2204萬元,增長11%,第三産業遞增值532元,增長15%,全鎮農村經濟總收主17828萬元,社會總費用5348萬元,人均收入達3282元,比上年下降4.3%。
  二、 城鎮規劃、建設用地規模
  鎮區城鎮規劃中心區總面積為94公頃,除了水域2.2公頃外,集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91.8公頃,各類建設用地規模如下:
  居民建設用地23公頃,公用建築用地25.8公頃,生産建築用地(工業用地)8.4公頃,道路廣場用地22.4公頃,對外交通用地0.4公頃,緑化用地11.8公頃。
  三、 文教衛生
  1、 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間,鎮中心校1間,其他完全小學14間,百完全小學15間,其中有鋼筋水泥樓結構教學樓21間,其中新建教學樓5間。全鎮有教師人數365人,其中:中學教師82人、小學教師283人。
  2、 現有在校學生人數7441人,其中男:4244人,女:3197人,小學生:5323人,中學生:2018人。
  3、 全鎮現有衛生院1間,建築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醫務辦公樓2幢,安居樓1幢,醫務人員35個,村級衛生站37個,鄉醫人員55人,其中中醫師2人,西醫師5人,西醫士13人,護士4人,各種醫療技術設施基本齊全。
  土特産情況
  1、 有産自天然的純正金絲燕窩、金絲燕窩酒等係列産品、用當地産玉米飼養的純正粟米雞、無膻味的石山羊,還有鼕菇、黃筍、黑木耳等産品。
  2、 水果類有金黃皮果、山楂、無核柿子等特産。
  3、 有鴛鴦蓮藕、金絲苦瓜、花芋、金南瓜等無公害瓜菜。還有取材獨特的盆景、根雕、石雕、觀賞石、樹樁等工藝品。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
  【地理位置】
  橋頭鎮位於英德市東部,東經113度20分,北緯24度21分。距縣城51公裏。東與青塘鎮、白沙鎮接壤,南與魚灣鎮、英德華僑茶場毗鄰,西與大鎮鎮、黃陂鎮相連,北與橫石水鎮交界。面積148.6平方公裏。
  橋頭鎮屬丘陵山區。年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積3.74萬畝。森林覆蓋面積98%。因翁江穿流其中,水力資源非常豐富。礦産資源具有品質好、儲量大、開採容易的特點。
  1998年底,橋頭鎮總人口29688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27044人,占總人口的91.1%;非農業人口2644人,占總人口的8.9%。此外,有華僑、港澳臺同胞100多人。
  【歷史】
  建製於明洪武二年(1369)。鎮內原有潭坑墟,由於稅捐重,橋頭鄉紳趙汝老召開東坑、坪山、石角、土頭陳、鴨麻圍、高車壩、趙屋、上塘、丘屋、寧屋等“六甲會議”,在今橋頭鎮建“六甲祠”作墟場,凡赴墟者皆免費供應半斤油。後來赴墟的人越來越衆,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橋,因墟場正在石橋的東頭,橋頭鎮因此得名,潭坑老街也隨之自然消失。屬英德縣象屬岩貴、甘棠都溪頭、板莆圖。清光緒十二月(1886)屬英德縣總局溪頭、板甫、潭坑、五石分局。民國期間英德縣第三區溪板、新興鄉。1949年10月至於1951年9月屬縣第三區。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屬英德縣第十三區。1957年11月屬英東工作委員會。1958年9月劃翁源縣,稱翁江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劃歸英德縣,稱橋頭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稱區。1987年7月改稱區。1987年4月改稱鎮。
  【旅遊風光】
  英東中學 全省第1所老區革命學校。1942年,地下黨組織為培養革命骨幹,發展黨的力量創辦。校長和教員中,許多是共産黨員,其中有從延安學習回來的。這所革命學校曾先後於1945年和1947年兩次有各100多名師生集體參加遊擊隊,以其光榮的功績栽入史册。現該中學正不斷擴建完善,設有初中、高中部,總占地面積7060平方米,有教學樓1幢24間課室,建築面積2226.93平方米;學生宿舍樓4幢,面積3246.52平方米;教工宿舍7幢,面積4020.9平方米。
  烈士陵園 原革命烈士紀念碑,後通過改建而成,占地面5畝,內有六角亭、四角亭、石臺石椅,有一尊價值3萬元的遊擊隊員銅像,供人們緬懷先烈。
  名人
  郭保慈(1877—1958),字少雲。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科。1910年回國,應學部考試,賞給農科舉人。翌年殿試列為一等,授主事,簽分傢商工部。嗣返粵,創辦南韶連進會,任會長。1912年任廣東農業教員講習所所長。1913年任衆議院議員,並任農業和財政委員。袁世凱解散國會後返粵。1916年國會恢復,復任衆議院議員。1958年病逝。
  廖碧波(1902—1979),1926年秋投身革命創辦了亞婆石小學,任校長。從此,以學校為陳地,團结進步表年,進行革命宣傳,成立亞婆石農民協會,建立農民自衛軍,並先後多次率領農軍增援魚灣農民暴動。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英翁邊和橋頭地下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曾兩次被捕入獄,受盡酷刑,繼續堅持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英德縣第一區區長、英德縣副縣長等職。1979年在英德病逝。
  【基礎設施】
  橋頭鎮轄13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鎮政府設在橋頭墟。墟鎮面積1.21平方公裏。有13條混凝土集市馬路,即府前路、橋西路、橋東路、園陵路、先烈路、吉祥路、利民路。有40米高的電視差轉塔,全鎮可接收電視差轉節目。老街中心有一幢三層框架結構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的貿易市場。
  已於1990年繪製墟鎮20年建設規劃藍圖。1991年建成有綫廣播電視接收站,可收中央和省市各頻道等10套節目。1994年在小橋西面開發新城區並建成程控電話大樓,開通了程控電話。1995年得新建成板甫大橋。1997年建成傳呼機、移動電話訊號站。1997年建成11萬千伏安變電站1座。1998年在集鎮西約400米的開闊地帶建設了一個面積800平方米的綜合農貿批發市場。目前,不少的樓房建築往西、南面幅射,這一地帶的開發使新舊集鎮連成一片。
  【交通通訊】 
  橋頭鎮交通方便,四通八達。以橫貫其中的英東公路和橫沙公路為幹綫,東行12公裏連106國道,南駛6公裏與白沙鎮接壤,西走50公裏與衡廣鐵路復綫相接,北距橫石水鎮14公裏。每天通往廣州、清遠、英德、佛崗以及附近各鎮的客車50多班次。鄉道、村道交叉縱橫,13個村委會及80%的村民小組均可通車,擁有大小車輛500餘輛。
  【資源特産】
  荷蘭豆 種植歷史悠久。産量高、質量好。歷年來主要以秋植(反季節)輔以鼕種。1998年種植面積5500畝,總産量2800噸。出口港澳,遠銷歐美。
  橋頭蓮藕 久負盛名,尤以潭坑社前塘為最。身細節疏,湯白不渾,肉粉軟幼,、香味獨特。
  橋頭紅瓜子 色澤紅亮,粒大飽滿,殼薄肉香。在省市的市場上享有高的聲譽。
  橋頭楊桃 新植品種,97年始投産,産量高,質量好。一年三季皆開花結果,果大肉嫩,清甜爽口。已銷往省內各市、縣,初具盛名。
  橋頭沙田柚 果大飽滿,肉質鮮嫩,晶瑩剔透,香甜可口,漸露頭角。
  煤 初探工業儲量650萬噸,現仍是小煤窯生産,年産量3.5萬噸。銷往廣州、深圳、珠海、從化、花縣以及珠江三角州等縣市。
  鐵 現已發現鐵礦點13個,勘探儲量1076萬噸,部份礦已進行開採。
  此外,還有葉臘石、瓷土礦等礦産資源,現已有少量開採。
  【經濟狀況】
  1998年底,橋頭鎮工農業總産值16749萬元。其中工業産值3385萬元,占總産值的20.2%;農來産值13364萬元,占總産值的79.8%;1998年人均純收入2657元。有市屬廠(場)兩個:一是日榨量700噸的英東白糖廠(離集鎮2.5公裏),二是英德市林業苗圃場。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水薯、黃豆、甘蔗、花生、蓮藕、紅瓜子等。近年逐步形成了以荷蘭豆為主的蔬菜、甘蔗、柑桔(橙)、柿子、青欖、李子、楊桃、沙田柚等生産基地。有林面積11萬畝。可養魚的山塘水庫2500畝。
  工業以水電、採煤為兩大支柱。建有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1300千瓦,計劃還要對兩座電站進行擴建,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並計劃新建一座水電站。有農機廠、機磚廠、爆竹廠、鋼窗廠、榨油廠、竹木器加工廠、澱粉廠等。由個體經營、引進先進技術、年産2500噸的軋鋼廠已成一定規模,産品銷往省內外市場。
  現有商業戶190戶,其中集體21戶、個體169戶。
  【文教衛生】
    橋頭鎮現有市屬英東中學1所、鎮為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3所、村辦小學7所,在校學生46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7%.。有面積1200平方米的電影院及文化娛樂中心及文化娛樂場所13個。醫療保健設施有衛生院1所、醫療保健站30個。
No. 40
  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澄邁縣北部,距縣城27千米。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旅遊點有太陽灣旅遊城和亞珠莊園。
  [代碼]469027109:~001橋頭社區 ~200橋東村 ~201沙土村 ~202西岸村 ~203元隆村 ~204玉包村 ~205善豐村 ~206榮興村
  [沿革]建國初建橋頭鄉,1961年析福山公社建橋頭公社,1983年設區,1986年建鎮。1997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橋頭、玉包、橋東、沙土、元隆、善豐、榮興、西岸8個村委會。
No. 41
  630121100000 橋頭鎮
  630121100001 人民路南居委會
  630121100002 人民路北居委會
  630121100003 園林路北居委會
  630121100004 橋東居委會
  630121100005 園林路南居委會
  630121100006 解放路北居委會
  630121100007 解放路南居委會
  630121100008 元朔居委會
  630121100009 橋電居委會
  630121100200 大煤洞村
  630121100201 元樹爾村
  630121100202 安門灘村
  630121100203 鬍基溝村
  630121100204 小煤洞村
  630121100205 嚮陽堡村
  630121100206 紅河限村
  630121100207 毛傢寨村
  630121100208 老營莊村
  630121100209 大灣村
  630121100210 水泉灣村
  630121100211 毛傢溝村
  630121100212 賀傢寨村
  630121100213 古城村
  630121100214 後莊村
  630121100215 後子溝村
  630121100216 南關村
  630121100217 上關村
  630121100218 上廟溝村
  630121100219 下廟溝村
  630121100220 新城村
  630121100221 窯莊村
No. 42
  (居委會:橋頭;村委會:小楊、大楊、橋頭、李堡、楊院、三沙、狀元)
No. 43
  毗鄰姜堰經濟開發區和姜堰城區,總面積38平方千米,轄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147個,總人口25316人,其中非農人口842人。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市
  橋頭鎮毗鄰姜堰經濟開發區和姜堰城區,區位優勢明顯,328國道與寧靖????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寧啓鐵路、通揚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橋頭鎮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得天獨厚,“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的劉氏狀元府遺址、千年銀杏、李堡石橋、麋鹿化石留下了歷史的實證。全鎮土地總面積38平方千米,轄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147個,總人口25316人,其中非農人口842人。國內生産總值22193萬元,財政收入512萬元。2003年被泰州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姜堰市交通重點工程建設先進集體。
平山區橋頭鎮名片-遼寧省本溪市
  橋頭鎮概況:橋頭鎮位於本溪市南郊,地理位置優越,南接本鋼,西接北鋼,總人口20135人,總面積103.1平方公裏,管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是平山區僅有的一個鄉鎮。橋頭地秀人靈,冷暖適宜,交通便利。鐵路有瀋丹綫橫穿而過,瀋丹高速公路下設一路口設在河東村旁。橋頭的水力、土地、礦産等資源十分豐富,如在河東村現有雲石儲藏帶。這裏的雲石花紋美麗且儲量豐富,日本稱之為“羽衣鐵板石”,用其雕刻的硯臺等工藝品成為遼東一寶,遼硯以此石得名,具有十分廣阔的開發前景。近幾年來,通過全鎮上下的齊努力,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已形成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體,副業為支柱,農副工商相協調,內外經貿相結合的經濟格局。橋頭鎮魅力無限,商機無限,前程無限.這塊沃土熱忱歡迎海內外客商和各界朋友來共商發展大計,攜手合作,同繪明天發展藍圖。
  平山區橋頭鎮人民政府 地 址:本溪市平山區橋頭鎮河東村聯繫電話:2625225
  書 記:高 飛 電話:2625417 手機:13386708833 
  鎮 長:史維強 電話:2625388 手機:13941448611
東莞市橋頭鎮名片-廣東省東莞市
  橋頭鎮地處中國最發達的南部沿海經濟帶和亞洲著名的惠、莞、深、港經濟走廊,位於東莞市東北部,處在東經113°60'28"、北緯22°58'38"之間。橋頭既有丘陵又有平原,是聞名中外、供水香港的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的源頭所在地。全鎮轄16個村,1個居民區,總面積56平方公裏,總人口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3萬人。
  自然地理
   橋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長無鼕、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熱量豐富、氣候溫和、溫差振幅小及季風明顯等特點,年平均氣溫在21°C—22.2°C之間,無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24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767.8毫米。橋頭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流經本鎮的東江是珠江在廣東省內三大水係中水質較好的江河。
  經濟發展
   近年來,橋頭鎮根據東莞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創五爭先”的戰略部署,堅持“一強化二調整三提升”的工作思路,發揮毗鄰香港、僑胞衆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內外源型經濟,促進了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全鎮現有外商投資企業500多傢,已初步形成以電子、塑膠、機械、印刷、紡織、傢私為支柱行業的現代工業體係。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43.9億元,國內生産總值2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億元,外貿出口總額6.3億美元
  交通環境
   
  區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東北部有廣惠高速公路與廣州、惠州相連,西南部有常虎高速公路與莞深、廣深、京珠南等三條高速公路相接,境內又有東部快速路、東深快速幹綫分別與東莞市區和深圳市區貫通,距京九、廣九、廣梅汕等三條鐵路的交匯點(常平)僅有10公裏,在約一個小時車程內有五個國際國內大型機場(香港、廣州、深圳、珠海、澳門)和多個大型港口(葵涌、????田、黃埔、虎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市政設施
  橋頭鎮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鎮中心區建成面積15平方公裏;全鎮擁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2萬立方米。體育中心、公園、文化廣場等文體設施網絡覆蓋全鎮,城市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鎮內有先進完善的電信網、互聯網等設施,普及並開通了有綫電話、移動電話、計算機互聯網和郵政快遞等業務,可為鎮內企業和居民提供高素質的電信、資訊和郵政服務。發展環境優越,社會和諧穩定,自然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並有東莞市東部工業園的帶動和輻射,橋頭鎮已成為東莞市內一個“宜工、宜商、宜居”的寶地,是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和創業的樂園。
   商貿旅遊
  橋頭鎮位於東莞、惠州和博羅三市縣交界處,商業比較發達,市場商場衆多,商品交易活躍。鎮中心區現有繁華商業街5條,大型購物商場5傢,世界知名品牌專賣店林立,傢用電器、傢具、建材、紡織品、食品、藥品、農副産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橋頭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既有自然風光旖旎的宋屋洲,又有中西文化合壁的古村落,其中位於鎮中心區占地20多公頃的蓮湖,鼕春湖光瀲灧,夏秋荷花飄香,“一湖美景,十裏荷香”常常讓遊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橋頭每年都要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
  今日橋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着力打造工業強鎮、文化緑洲、旅遊新城,大力構建和氣、和睦、和諧的社會環境,一個山與水和諧結合、嶺南特色與歐陸風情並存、最適宜居住和創業的橋頭鎮正在迅速崛起。
  商貿旅遊
  橋頭鎮位於東莞、惠州和博羅三市縣交界處,商業比較發達,市場商場衆多,商品交易活躍。鎮中心區現有繁華商業街5條,大型購物商場5傢,世界知名品牌專賣店林立,傢用電器、傢具、建材、紡織品、食品、藥品、農副産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橋頭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既有自然風光旖旎的宋屋洲,又有中西文化合壁的古村落,其中位於鎮中心區占地20多公頃的蓮湖,鼕春湖光瀲灧,夏秋荷花飄香,“一湖美景,十裏荷香”常常讓遊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橋頭每年都要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
  今日橋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着力打造工業強鎮、文化緑洲、旅遊新城,大力構建和氣、和睦、和諧的社會環境,一個山與水和諧結合、嶺南特色與歐陸風情並存、最適宜居住和創業的橋頭鎮正在迅速崛起。
  說
懷集縣橋頭鎮名片-廣東省肇慶市
  橋頭鎮是全省273個中心鎮之一,也是省級“旅遊專業鎮”,地處懷集縣的西南部,距縣城46公裏。全鎮共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26個村小組,人口5.7多萬人,總面積21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9萬畝,山地面積21萬畝,其中石山面積7萬多畝。全鎮四周土山環抱,中間石山林立,層戀疊嶂,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鎮內有奇峰380多座,奇異溶洞170多個,燕岩、潮岩、世外桃源是目前名聲遠播的省級旅遊勝地,廣東最美的地方、中國最佳溶洞奇觀名揚海內外。近年來,鎮委鎮政府確立“旅遊興鎮,産業富鎮,和諧旺鎮”的發展戰略,推動全鎮各項事業健康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生産總值26231萬元,比去年增長9.5%,其中,實現農業總産值預計8491萬元,增長7.6%,人均純收入3462元。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農村經濟生産總值比2006年增長13%;工業總産值比2006年增長18%;農業總産值比2006年增長7.5%;本級財政收入比2006年增長15%;農村人均純收入比2006年增長6%;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控製在上級下達指標以內。
姜堰市橋頭鎮名片-江蘇省泰州市
  風光秀美,物産富饒的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總面積38Km2,人口2.6萬,區位優勢異常明顯,水陸交通十分便捷,328互通國道、寧靖????高速公路、寧啓鐵路、通揚運河,薑溱公路穿境而過。
  橋頭鎮歷史悠久,清代“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劉氏家庭,便是橋頭人傑出的代表,劉氏兄弟兩狀元叱咤風雲,戰功赫赫,名標青史,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珍貴的文化遺産。人文景觀得天獨厚,千年銀杏、李堡石橋、狀元府遺址、特別是麋鹿化石無一不是滄桑歷史的實證,經國際知名專傢確認,這裏是稀世珍獸麋鹿的故鄉及最後消失點。橋頭鎮這片熱土神奇狀美,令人神往。
  改革春潮涌動的今天,橋頭二萬六千兒女更是競顯風流。
  工業領域開發和研製了一批高新技術産品,相關産品填補國內空白,申報了國傢專利。
  科技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和創匯農業發展迅速,8000多畝小農場成為全市科技農業的示範窗口,10000多畝水面建成了特種水産養殖試驗場,新建了農業部南方農機化研究所、江蘇省園藝研究所、江蘇省水産研究所,江蘇省畜禽研究所四大科研項目基地,綜合開發了國傢“八五”農業項目3000畝,橋頭農業碩果纍纍。
  建築産業異軍突起,江蘇正達建設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建築業一支勁旅,飲譽大江南北,輝煌的業績在深圳人心中樹立起一座座的豐碑,“橋頭現象”已成為中國建築界專傢研究的課題。
  旅遊事業健康發展,風光秀麗的麋鹿風景區,在狀元府遺址上新建的文化公園--劉園,拉開了省級旅遊風景區--溱湖風景區的序幕。
  各種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纍纍,榮獲省級電話小康、泰州市廣播電視先進鎮,泰州市新型小城鎮、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鎮、江蘇省教育促小康先進鎮、江蘇省群衆文化先進鎮等稱號。
  開放的橋頭,熱忱歡迎四海朋友投資興業;前進中的橋頭,將以一流的投資環境供您大展鴻圖。
英文解釋
  1. :  Qiaotou Town
  2. n.:  Qiaotou Zhen
近義詞
橋頭
橋頭鎮社區, 橋頭鎮居委會
包含詞
肖橋頭鎮石橋頭鎮橋頭鎮站
橋頭鎮居委會東莞市橋頭鎮恆利針織廠東莞橋頭鎮東方工藝廠
東莞橋頭鎮港城玩具廠東莞橋頭鎮邵崗頭玩具廠東莞橋頭鎮錦庫玩具廠
東莞市橋頭鎮禾坑巨箭玩具廠東莞市橋頭鎮成人教育培訓中心東莞市橋頭鎮邵崗頭經紡針織廠
東莞市橋頭鎮友聯針織製衣廠永嘉縣橋頭鎮衝霄內衣服裝工藝廠
分類詳情
張開興隆村張開新街村張開團结村張開團结村張開桑園村
張開陶莊村萬象河東村西山後村南臺村
徐傢莊村崔傢營村尚傢村南關村橋東社區
橋頭社區西溪村太平莊村店前村嶺下村
白沙村窯底村洛溪村新建村河灣村
石塘村西溝村鳳山村高傢村梨樹溝村
水坑村石壁村渡口村老莊村大灣村
古城村後莊村新城村小楊村大楊村
橋頭村狀元村沙土村東江村許莊村
史莊村橋頭村紅橋村橋頭村竜山村
李堡村崗頭村鄧屋村山和村禾坑村
煙墩村五姓村五豐村小橋頭村橋西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