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鄉鎮概況 桃溪鎮武義縣桃溪鎮 華溪村中大橋地處武義縣西南部,東鄰坦洪鄉,南連柳城鎮,西接西聯鄉,北界白姆鄉。44省道穿境而過,鎮政府駐地陶村,距縣城33公裏。全鎮總面積105.6平方公裏,總人口1.86萬人,其中畲族1400多人。2004年工農業總産值1.7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584元。是武義縣南部山區的重鎮之一。桃溪鎮呈西北山地、東南丘陵盆地的地理格局,境內群山連綿,林茂峰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450毫米,無霜期236天。
經濟發展 現有蠶桑、茶葉、板慄、宣蓮、厚樸等經濟特産基地2萬餘畝,其中蠶桑6000畝,年産蠶繭4千擔;名優茶3000畝,年産茶幹3千擔。 桃溪鎮個私經濟發展迅速,已形成服裝、鑄造、農副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服裝行業已成為竜頭行業,現有服裝企業9傢,就業人員千餘人,2004年全鎮工業總産值1.2億元。
資源豐富
桃溪鎮是武義縣瑩石礦貯量富集地之一,境內瑩石分佈面積廣、貯量大、現已纍计探明儲量500萬噸,1969年開始採集螢石,1992年10月成立鎮礦山公司,下設6個采礦點,年開採量2萬噸左右。此外,境內還有相當儲量的紫砂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石,具有廣阔的開發利用價值。
桃溪鎮小水電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阔,現已建成直源、百丈泄、鬆溪、大坑等7座小水電站,總裝機3280千瓦,年發電量700萬度。全鎮可供開發小水電藴藏量在5000千瓦以上。
桃溪鎮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全鎮森林覆蓋率73.6%,有林地面積105754畝。其中鬆木林25204畝,杉木林38458畝,闊葉林32672畝,毛竹林6008畝,油茶林3097畝。建成生態公益林36242畝,開展生態鎮創建工作,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基礎建設 桃溪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康莊工程大步邁進。全鎮已建成等級公路54.78公裏,25個村通等級公路,通村率92.6%。實現路面硬化50.48公裏,硬化率92.2%,農村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城鄉一體化不斷推進。
人文旅遊 桃溪鎮人文風景旅遊資源豐富。桃溪鎮是個古鎮,歷史悠久,鎮內有衆多的古建築和名勝古跡。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的延福寺,坐落於陶村村東,距今已有1060多年歷史,它是我國南方保存較為完好、具有較高建築研究價值的古建築之一,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村是東晉陶淵明後裔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又是明代礦工起義領袖陶德義的故鄉,現保存有明清古建築61幢,極具保護和開發價值。陶村還是武義昆麯的發源地,昆麯藝術正在進一步搶救之中。
社會事業 桃溪鎮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事業快速發展,全鎮擁有小學二座,中學一座,在校學生達2000餘人。2000年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
建置沿革 1986年,撤銷陶村鄉建立桃溪鎮,1992年,澤村鄉、登雲鄉並入。
大事記
1986年,桃(溪)登()公路開通;陶村街道拆遷。
1987年,興建東溪新區。
1993年,投資400餘萬元的皇傢製衣公司成立(1997年改名為森洲製衣公司)。
1994年,開通程控電話;
1994年,成立桃溪鎮工業總公司;
1994年,安裝有綫電視,並於1998年9月與縣城聯網。
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杭州分行投資60萬元,建成桃溪中學教學樓,命名為“中信樓”;
1996年,國務院批準延福寺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實現村村通程控,總裝機460門。
桃溪鎮下轄村
陶村村錦平村東弄源村錦源村玉壙源村潘傢洋村東壠村種子源村大路山村章岸村後茶園村宣新村泉豐村上江村民豐村大河源村西壙村雙溪村華溪村大坑村裏九畈村吳畈村澤村村上陳村錦後村子坑村項灣村
桃溪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4773男7580女7193家庭戶戶數5627家庭戶總人口(總)14759家庭戶男7576家庭戶女71830-14歲(總)30980-14歲男15820-14歲女151615-64歲(總)970515-64歲男497515-64歲女473065歲及以上(總)197065歲及以上男102365歲及以上女94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388 |
|
桃溪鎮是千年古鎮,地處豐樂河之濱,是舒城縣北大門,通往“省城合肥後花園——舒城”的第一站, 206國道貫穿全境9.7公裏,交通便捷,物産豐富,商貿繁榮。全鎮總面積57.8平方公裏,轄15個村(街),3.5萬人。桃溪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著名的人文景觀,歷史上曾有“日有千帆過,夜有萬盞燈”的繁榮,素有“小上海”之美譽。“桃溪春浪”為“竜舒八景”之首。
農業産業化初具規模。全鎮已建成2萬畝優質糧油基地,2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000畝水産、畜禽養殖基地,500畝盆景、花卉、苗圃基地,現代農業格局初步成形。
個私經濟迅猛發展。目前落戶該鎮大中小企業有102傢和468傢個體工商戶,其中固定資産在50萬元以上的個私企業53傢,規模企業8傢,實現年營業收入122595萬元,其中規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8482萬元,出口交貨值5331萬元,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15712人,解决城鎮下崗職工就業達600多人,全鎮工業企業創産值6632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8028萬元。初步形成了童車童床、優質糧油、商貿餐飲、盆景花卉等四大産業集群和一批優勢特色産業,主要有三樂童車有限公司、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福來童車有限公司、三溝車隊、群峰造漆有限公司、天賜油脂有限公司、久富田科技有限公司、百愛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安徽裕鵬建設集團、和平門業等公司。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融入省會經濟圈和縣域經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主動承接産業和資本轉移,對外進行廣泛宣傳,全面發動,努力爭取,使得我鎮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果。近年來,全鎮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40個,實際到位資金16854萬元,並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先進鄉鎮光榮稱號,其中07年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0個,實現到位資金4898萬元,08年度截止目前已落實或正在落實的招商引資項目10個,已到位資金4650萬元。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桃溪老街拆遷改造全面竣工,通村公路網全面建成,程控電話連接千傢萬戶,農村電網改造一新,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全面配套,豐樂河大段加固基本完成,農村康居工程建設成果豐碩,“三點一綫”兩大集鎮格局初步形成,現代化農村景象更新。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3094男17201女15893家庭戶戶數9274家庭戶總人口(總)32128家庭戶男16507家庭戶女156210-14歲(總)85090-14歲男46460-14歲女386315-64歲(總)2232115-64歲男1149815-64歲女1082365歲及以上(總)226465歲及以上男105765歲及以上女120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1061 |
|
桃溪鎮位於武平縣北部,距縣城44千米。轄15個行政村。武(平)(長)汀公路過境。桃溪河經此註入汀江。
[代碼]350824105:~201桃溪村 ~202新礤村 ~203亭頭村 ~204田雁村 ~205新田村 ~206江坑村 ~207魯溪村 ~208新貢村 ~209湘溪村 ~210湘坑村 ~211洋畲村 ~212湘裏村 ~213小蘭村 ~214新華村 ~215新蘭村
[沿革]1949年後稱桃瀾區,1958年設十月公社,1959年更名桃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179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桃溪、新磜、亭頭、田雁、新田、江坑、魯溪、新貢、湘坑、洋畲、湘裏、小瀾、新華、新瀾、湘溪1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桃溪。
概況
桃溪鎮位於武平縣北部,距縣城44公裏,總面積179平方公裏。全鎮轄15個行政村,4532戶,25115人。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鎮有耕地1.16萬畝,林地22萬畝,森林資源覆蓋率達90%;可開發水電資源7000多千瓦,現有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達5410千瓦;礦産資源主要有螢礦石、石英石,其中營礦石儲量2萬多噸。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事第二、三産業人員多。全鎮有外出務工經商人6000人,占全鎮勞動力11538人的52%。其中從事不銹鋼裝璜行業的有4800人,遍布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成為不銹鋼裝璜的生力軍。
桃溪的主要特産是茶葉,素有"緑茶之鄉"之美稱。自1976年開始發展茶葉生産,到現在全鎮擁有茶園9200餘畝,可採茶園8000餘畝,主要以生産毛峰、炒緑、偏型茶和蠃型茶等名優茶。桃溪緑茶品質優良,清香可口,曾多次榮獲省、市"優質茶"稱號。茶葉已逐步成為該鎮的特色産業。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823男9864女9959家庭戶戶數4656家庭戶總人口(總)19000家庭戶男9241家庭戶女97590-14歲(總)60160-14歲男32810-14歲女273515-64歲(總)1237115-64歲男598715-64歲女638465歲及以上(總)143665歲及以上男59665歲及以上女84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320
4、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桃溪鎮
桃溪鎮的前身是西廟崗鄉,位於內鄉縣城西南部26公裏,總面積140平方公裏,其中山坡面積17萬畝,全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佈。轄九個行政村,緑地面積人均10.2平方米。據鄉志記載,明清時期,原西廟崗鄉政府所在地原為自然鎮,稱桃溪鎮,因一條兩岸桃樹連綿成林的桃溪河穿鎮而得名。據載,因軍閥混戰土匪猖獗,一把大火把此街燒成灰燼,加上自然災害瘟疫流行,愚昧的群衆認為魔鬼作怪,因而在此修建廟宇一座,祈求上天賜福。因其座落在縣城西部土崗上,又以古廟會盛傳四方,逐步演變改稱為西廟崗,1962年成立西廟崗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西廟崗鄉。2008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更名為桃溪鎮。
桃溪鎮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大理石資源豐富,主要盛産米黃玉、鬆香玉、七彩玉、雞血紅、黑墨玉、雜毛石、五氧化二釩、青石、邊緣石材等十多個品種,共有礦帶32條,礦山面積約91平方公裏,儲量4000萬立方米。主導石材米黃玉晶瑩剔透,被人們稱為“黃水晶”、“黃色瑪瑙”。該鎮素有“米黃玉”之鄉之稱。多年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農民富裕、財政增收、社會穩定為目標,突出抓好工業、項目、新農村、畜牧養殖、集鎮建設、綜合治理和社會穩定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沿豫52綫創建了桃溪石材城,占地面積300畝,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先後入駐企業近百傢。以桃溪石材城為竜頭的石材工業園區聚集帶成為全國最大的米黃玉大理石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場,形成了開採、加工、銷售、運輸一體化的産業結構。全鎮開採礦口90多處,加工戶達1500多戶,大、中型設備1500餘臺(套),從業人員近4000人。生産的産品包括工程板材、精美餐桌、茶几、茶具及各種工藝品等達四十多個品種,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 |
|
鎮政府駐陶村村華西路39號。面積105.6平方千米,人口1.36萬人。郵編321204。轄27個行政村:陶村、東壟源、玉堂源、東壟、大路山、後茶園、泉豐、西塘、華溪、裏九畈、澤村花、錦後、項灣、錦坪、錦源、潘傢洋、種子源、章岸、宣新、大河源、雙溪、大坑、吳畈、上陳、子坑、上江、民豐。 |
|
桃溪鎮 桃溪鎮位於舒城縣東北部,距縣城10.4千米。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2005年)。轄1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桃溪。206國道縱貫南北,豐樂河可通行木船、機輪等。
[沿革]1949年置桃溪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三溝鄉、桃溪鄉合併建桃溪鎮。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 3.4萬,轄長安、紅光、孔圩、袁灣、四圩、竜舒、金圩、樓房、王泊、棗林、白魚、蒼墩、河東、石灘河、崗頭、群義、新民、三溝、曙光19個村委會和桃溪居委會。2004年,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2006年代碼]341523102:~001街道社區 ~200石河村 ~201白魚村 ~202河東村 ~203曙光村 ~204三溝村~205新民村 ~206倉墩村 ~207王泊村 ~208金圩村 ~209竜舒村 ~210棗林村 ~211四圩村 ~212孔圩村 ~213紅光村 |
|
桃溪鎮地處舒城縣北大門,北與合肥市隔河相望,南與縣城城關鎮毗鄰,206國道縱貫全境9.7公裏,鎮區總面積57.8平方公裏,耕地3.9萬畝,人口3.5萬人,轄19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
桃溪古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著名的人文景觀,曾經出現過“日有千帆過,夜有萬盞燈”的繁華景象,被譽為“小上海”。桃溪春浪為“竜舒八景”之首,每年春季桃花汛時,春浪裏涌動着一河落英,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
|
桃溪鎮地處武義縣西南部,總面積101.6平方公裏,耕地11833畝,山林面積120867畝,有27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農業人口19038人,屬農業鎮。全鎮呈西北山區,東南丘陵盆地的地理格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豐沛,陽光充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分為水田砂土和山地紅壤土,適合多種作物生長,是傳統的産糧區。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鎮黨委、政府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確定以蠶桑、有機茶、食用菌、畜牧業、高山蔬菜、筍竹兩用林為本鎮重點開發農業項目。到2002止,全鎮開發荒山荒地種植經濟作物面積達20000畝,其中蠶桑地6000餘畝,毛竹基地4880畝,茶葉基地2551畝,板慄基地1670畝,柑桔基地1350畝,厚樸等中藥基地1200畝,苎麻基地1100畝,枇杷等其他經濟作物基地1350畝。蠶桑面積占武義縣蠶桑面積的50%,是縣政府確定的十二條産業帶中蠶桑産業帶的中心發展區。畜牧業以奶牛、土雞養殖為主,充分利用本鎮遠離城市,無污染,山林面積廣等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天然緑色食品。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2.35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0.6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2193元,工業總産值1.71億元,其中個體經濟占97.7%,基本形成了服裝、五金、機械、木加工、醫藥化工等主導産業。旅遊業發展初見倪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前進。
321204 |
|
桃溪鎮 桃溪鎮位於武平縣北部,距縣城44千米。轄15個行政村。武(平)(長)汀公路過境。桃溪河經此註入汀江。 [代碼]350824105:~201桃溪村 ~202新礤村 ~203亭頭村 ~204田雁村 ~205新田村 ~206江坑村 ~207魯溪村 ~208新貢村 ~209湘溪村 ~210湘坑村 ~211洋畲村 ~212湘裏村 ~213小蘭村 ~214新華村 ~215新蘭村
[沿革]1949年後稱桃瀾區,1958年設十月公社,1959年更名桃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179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桃溪、新磜、亭頭、田雁、新田、江坑、魯溪、新貢、湘坑、洋畲、湘裏、小瀾、新華、新瀾、湘溪1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桃溪。 |
|
桃溪鎮位於武平縣北部,距縣城44公裏,總面積179平方公裏。全鎮轄15個行政村,4532戶,25115人。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鎮有耕地1.16萬畝,林地22萬畝,森林資源覆蓋率達90%;可開發水電資源7000多千瓦,現有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達5410千瓦;礦産資源主要有螢礦石、石英石,其中營礦石儲量2萬多噸。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事第二、三産業人員多。全鎮有外出務工經商人6000人,占全鎮勞動力11538人的52%。其中從事不銹鋼裝璜行業的有4800人,遍布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成為不銹鋼裝璜的生力軍。
桃溪的主要特産是茶葉,素有"緑茶之鄉"之美稱。自1976年開始發展茶葉生産,到現在全鎮擁有茶園9200餘畝,可採茶園8000餘畝,主要以生産毛峰、炒緑、偏型茶和蠃型茶等名優茶。桃溪緑茶品質優良,清香可口,曾多次榮獲省、市"優質茶"稱號。茶葉已逐步成為該鎮的特色産業。 |
|
桃溪鎮地處豐樂河之濱,是舒城縣北大門,是通往“省城合肥後花園——舒城”的第一站。206國道貫穿全境9.7公裏,交通便捷,物産豐富,商貿繁榮。全鎮總面積57.8平方公裏,轄15個村(街),3.5萬人。
我鎮是千年古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著名的人文景觀,歷史上曾有“日有千帆過,夜有萬盞燈”的繁榮,素有“小上海”之美譽。境內的“桃溪春浪”為“竜舒八景”之首。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鎮經濟發展,事業進步,社會和諧,目前已成為舒城縣招商引資的最前沿。
我鎮農業産業化初具規模。全鎮已建成2萬畝優質糧油基地,2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000畝水産、畜禽養殖基地,500畝盆景、花卉、苗圃基地,現代農業格局初步成形。
我鎮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已建成“三溝經濟開發區”和“紅光美食娛樂園區”兩大民營經濟園區。以三樂童車、玉河羽絨、裕鵬建安、中欣印務、久富田復合肥、華銀茶油、天賜油脂為主體的民營經濟“七大竜頭”蓬勃發展,紅光飲食業、三溝汽車運輸業、廢舊加工業“三大群體”獨具特色,“桃溪瓦罐湯”香飄大江南北。
我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桃溪老街拆遷改造全面竣工,通村公路網全面建成,程控電話連接千傢萬戶,農村電網改造一新,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全面配套,豐樂河大段加固全面完工,農村康居工程建設成果豐碩,“三點一綫”的集鎮建設格局初步形成,路、水、電等集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一個現代化的新農村初具雛形。
進入新世紀,面臨新機遇,鎮黨委、政府以全面建設小康桃溪為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統攬全局,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主戰略和工業化核心戰略,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調整農業結構,不斷創優環境,創佳服務,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嚮四海賓朋敞開歡迎的臂膀,期待着與您真誠雙贏的合作! |
|
- : Taoxi Town
|
|
桃溪 |
|
長安村 | 河東村 | 紅光村 | 亭頭村 | 桃溪村 | 雙溪村 | 新蘭村 | 新田村 | 江坑村 | 湘溪村 | 東壟源村 | 玉堂源村 | 東壟村 | 大路山村 | 後茶園村 | 泉豐村 | 西塘村 | 華溪村 | 裏九畈村 | 澤村花村 | 錦後村 | 項灣村 | 錦坪村 | 錦源村 | 潘傢洋村 | 種子源村 | 章岸村 | 宣新村 | 大河源村 | 大坑村 | 吳畈村 | 上陳村 | 子坑村 | 上江村 | 民豐村 | 石河村 | 曙光村 | 三溝村 | 棗林村 | 孔圩村 | 崗頭村 | 樓房村 | 袁灣村 | 魯溪村 | 小瀾村 | 新瀾村 | 新礤村 | 田雁村 | 新貢村 | 湘坑村 | 洋畲村 | 湘裏村 | 小蘭村 | 街道社區 | 白魚村 | 倉墩村 | 王泊村 | 金圩村 | 竜舒村 | 四圩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