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詩詞 :《安公子 quiet son of a high official》 《八聲甘州 Bashengganzhou》 《雨霖鈴·秋別 Yue ling ling Do not Fall》 《望海潮 Wang Haichao》 《長相思慢 Long lovesickness defer》 《定風波 book storm》 《鳳歸雲 Feng Yun go》 《河傳二 River Communication II》 《河傳 River Communication》 《黃鶯兒 Oriole children》 更多詩歌...
柳永 柳永
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窮愁潦倒,處事方面抱着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時間很長,經常出入倡館酒樓間,與教坊樂工和歌伎們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並通曉樂律。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傢,由於他的生活還境及其他各個方面的條件,使他成為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躍派的代表詞人。
柳永 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與影響。第一,他製作了大量的慢詞長調,使詞從小令為主過渡到慢詞占優勢地位,從而為詞容納更多的內容提供了相應的表現方式。第二,他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於鋪敘,善於運用白描,寫景抒情密切結合,語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諧優美。柳永 詞對秦關等人都有影響,對後來的說唱文學和戲麯作傢在麯辭創作上也有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有詞集《樂章集》
[北宋中期的詞]
與前述幾位詞人相比,柳永 的情況有明顯的不同。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變,崇安
(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大約與晏殊、張先同時,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時代。
早年屢試不第,晚年纔中進士,當過睦州掾、定海曉峰場????官及屯田員外郎等小官。有
《樂章集》。
關於柳永 有幾個故事。他很早就以寫“淫冶謳歌之麯”即世俗喜愛的風流麯調聞名,
曾寫過一首《鶴衝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據說當他考進士時,
“留意儒雅”的宋仁宗特予黜退,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弄得他很久沒有
中進士(吳曾《能改齋漫錄》),幹脆號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專寫歌辭去了。又傳
說柳永 曾拜訪晏殊,晏殊問他:“賢俊作麯子麽?”他回答:“衹如相公亦作麯子。”
晏殊認為他有意譏諷,便反譏道:“殊雖作麯子,不曾道:‘緑綫慵拈伴伊坐。’”
(張舜民《畫墁錄》)柳永 常與歌兒舞女交往,為他們寫作歌辭,相傳他死在僧捨,是
一群歌妓集資葬了他的屍骨(楊湜《古今詞話》)。這些故事是否可靠很難說,但他屢
試不第,輾轉下僚,因而對市民生活有相當的瞭解,與歌妓交往時有較為真摯的感情和
同情心,而且對此不像上層文人那樣假作正經,卻都是事實。正因如此,他纔專意作詞,
在詞的體製、內容、風格諸方面均有所突破,而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以致“凡
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
柳永 詞在體製方面有二項彼此相關的突破,一是采用了許多新麯調,二是寫作了許
多長調詞。北宋中葉歌麯繁榮,音樂的變化很大,新聲流行,在柳永 的詞中就提到這種
情況,如《木蘭花》“佳娘捧板花鈿簇,唱出新聲群豔伏”,《木蘭花慢》“風暖繁弦
脆管,萬傢競奏新聲”。而當代的文人詞,多沿用晚唐五代以來的舊調,與民間音樂的
關係較疏遠。柳永 則不同,他既精通音樂,又與民間藝人關係密切,據《避暑錄話》載,
當時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柳永 的《玉蝴蝶》詞中也提及歌妓嚮他索詞
的情形:“珊瑚筵上,親持犀管,旋疊香箋,要索新詞,殢人含笑立尊前。”因此,他
的創作與社會中流行的音樂關係緊密,在其現存詞作中共有一百三十個詞調,除《清平
樂》、《西江月》等十餘調外,大多數是采用新流行的麯調。其中有些還是他自己創製
的,如《秋蕊香引》。這些新調中有些本身是長調,有些則是據原有令詞加以延伸而形
成的慢詞,如《木蘭花慢》、《定風波慢》、《浪淘沙慢》等。慢詞比原來的小令要長
很多,有的甚至疊數也增加了。如《浪淘沙》原為二十八或五十四字,而《浪淘沙慢》
則多達一百三十六字。這樣,柳永 就打破了長期以來文人詞以傳統的小令為主的習慣,
不但豐富了詞的麯調,而且擴大了單首詞的容量,使之更富於變化,也更適合當時人的
審美愛好。
在內容方面,柳永 也有所開拓。他的一部分作品雖是沿襲傳統題材,如寫男女戀情,
或是寫歌兒舞女情態的,卻頗有新鮮氣息,像《甘草子》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
言語”,寫出少女懷念情人時的寂寞與無聊,《定風波》以“針綫閑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寫出少婦對平凡而和滿的家庭生活的眷戀,詞中的女性口吻表
達的情感坦率真摯,與上層文士詞作的含蓄委婉不太一樣。有一些詞通過描述歌妓舞女
的生活,真切地寫出她們心靈深處的痛楚,如《迷仙引》:
纔過笄年,初綰雲鬟,便學歌舞。席上尊前,王孫隨分相許。算等閑,酬一笑,便
千金慵覷。常衹恐,容易蕣華偷換,光陰虛度。已受君恩顧,好與花為主。萬裏丹霄,
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
那些歌妓舞女渴望擺脫強顔賣笑的生涯,獲得有尊嚴的常人的生活,這種心願在詞
中如此真實地呈現出來,在當時確是難能可貴的。其他詞篇,如《禦街行》寫一位歌妓
在歡宴之餘卻“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回千轉”,《集賢賓》代她們發出“和鳴偕老,
免教斂翠啼紅”的呼聲,都是懷着同情和平等的態度,為這些受凌辱的女子鳴不平。
這種思想感情顯然來自城市平民的意識。柳永 仕途蹉跎,在當時日益繁華的大都市
中與歌妓樂工廝混,這種境遇衝淡了他身上的士大夫氣息,而較多地接受了城市平民的
影響。雖說柳永 詞中有時也流露出市民階層的庸俗氣息,但這種市民意識總的來說是對
封建士大夫意識的一種衝擊。後來不少人批評他的詞“格調卑下”,其實很大程度上是
封建士大夫意識的流露。
這種市民意識的影響,還使柳永 寫出多篇描繪都市繁榮華麗景象的詞作,這一題材
是前人從未觸及的。士大夫詩詞中出現最多的是山野鄉村、溪澗林泉。這既是他們在都
市的仕宦生活的一種補償,更是他們所着意強調的高雅曠逸的人生情趣的寄托,所以自
然山水幾乎成了士大夫文學的傳統標志。而柳永 則對都市生活表現出興奮與迷戀,他寫
成都的有《一寸金》,寫汴京的有《破陣樂》、《透碧宵》、《傾杯樂》,寫蘇州的有
《木蘭花慢》、《瑞鷓鴣》等等。這些詞無不贊美繁華,渲染歡鬧,期慕風流,乃至誇
耀奢侈的消費,這與士大夫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時總不忘標榜淡泊清高、點明自己的社
會身份與責任的意識顯然大相徑庭。這一類作品中,以寫杭州城市景象和西湖風光的
《望海潮》最為著名: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傢。雲樹
繞堤沙,怒濤捲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類與傳統士大夫文學標準相去甚遠的詞作中,潛藏了一種富有
生命力的人生意識和審美情趣。
柳永 詞中也有不少感慨人生失意、抒寫羈旅行役之思的作品,往往在山村水驛、川
林溪石、夕陽風雨的描繪中寄托自己凄涼心境,如著名的《八聲甘州》、《雨霖鈴》等。
這一類詞作與傳統的士大夫文學比較接近,所以嚮來最受人稱道。
不過,柳永 在這些詞中所表述的情緒很復雜,既有對功名利祿的蔑視,透出一種傲
岸與狂放,有時卻又不甘寂寞,顯出鬱鬱不得志的痛苦,也有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總
之,這類詞常給人以沉重的苦悶感。
在藝術技巧方面,柳永 詞最重要的貢獻是成熟地運用了長調詞適於鋪敘、層次豐富、
變化多端的特點,為後人在詞中融抒情、敘事、說理、寫景於一體,容納更復雜的內涵,
開拓了新路。前錄《望海潮》可為一例,《八聲甘州》、《雨霖鈴》更具有代表性。
一首如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
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
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
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上闕一層寫秋景,一層寫送別,一層寫別後之景;下闕一層寫秋日離別的傷感,一
層寫想象中酒醉醒來時的凄涼景色,再一層收回,嘆息從此天各一方、孤單寂寞。或寫
景、或敘事、或抒情,麯折回環、重重疊疊地渲染氣氛,纏綿悱惻地表現了離愁別緒。
另外,柳永 詞的語言也有特色。他一方面善於化用以前詩歌中的語匯和意象,如
《八聲甘州》中“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出於南朝謝朓詩,《滿朝歡》中“人面桃花,
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出於唐代崔護詩,以此增添與原詩內涵相關的聯想,並達
到雅化的效果,但通常不因此而顯得深澀;另一方面,他也善於運用口語俚句,如《晝
夜樂》“早知恁地難拼,悔不當初留住”,《憶帝京》“萬種思量,多方開解,衹恁寂
寞厭厭地,係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等等,雖有時失於粗糙,但也使詞更自然流暢。
總的說來,柳永 詞的語言不以典麗為長,大都寫得比較直率明白,很少掩飾假藉之處,
與其他詞人不一樣。
北宋中期文人寫詞的情況很普遍。除了以上介紹的詞人和後面將在專章中介紹的蘇
軾外,像范仲淹、王安石雖作品較少,不是重要的詞傢,卻各有一些優秀的詞作。範仲
淹的《漁傢傲》作於他鎮守延州與西夏對抗時,意境闊大,情調悲涼,堪稱豪放詞的先
聲;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在對六朝舊事的詠嘆中寄托了對現實政治的憂患,
文筆清麗而勁健,藴意深沉,兩者都是傳誦的名篇。限於篇幅,不一一抄錄。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約987—約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宋朝崇安(現在福建省崇安縣)人,著名詞人 (?-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曾任余杭令、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作品多為慢詞,喜用俗語填詞,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為其代表作。有《樂章集》。 白衣卿相柳永 ,(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許。
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柳永 是北宋一大詞傢,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産生了較大的影響。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妓女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許多篇章用凄切的麯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 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 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麯,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麯。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傢,有《樂章集》。
柳永 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柳永 本人卻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纔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捲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 混跡於煙花巷陌中。51歲時,柳永 終於及第,去過福建,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為生的民衆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名宦錄》中,足可見其在經綸事物上的天賦。可惜由於性格原因,他屢遭排貶,因此進入四處漂泊的“浮生”,養成了一種對蕭索景物,秋傷風景的偏好。柳永 常以宋玉自比,對此,不與置評。柳永 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柳傢世代做官。柳永 少年時在家乡勤學苦讀,希望能傳承傢業,官至公卿。學成之後,他就到汴京應試,準備大展鴻圖,在政治上一試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陸離的京城,骨子裏浪漫風流的年輕才子柳永 ,就被青樓歌館裏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拋在了腦後,一天到晚在風月場裏瀟灑,與青樓歌妓打得火熱,而且還把他的風流生活寫進詞裏:
“近日來,陡把狂心牽係。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知幾度、密約秦樓盡醉。便攜手,眷戀香衾綉被。”(《長壽樂》)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此行考中進士的目標,衹是他“自負風流才調”,自信“藝足才高”,“多才多藝善詞賦”(《擊梧桐》),沒把考試當回事,以為考中進士、做個狀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經嚮可以的心上人誇口說,即使是皇帝臨軒親試,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長壽樂》)。不料事與願違,放榜時名落孫山。他沮喪憤激之餘,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衝天》(黃金榜上),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你皇帝老兒不讓我進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詞壇上叱咤風雲,難道不是一樣的輝煌?正是“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表面上看,柳永 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衹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裏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中一方面說“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挂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
仁宗初年的再試,考試成績本已過關,但由於《鶴衝天》詞傳到禁中,上達宸聽。等到臨軒放榜時,仁宗以《鶴衝天》詞為口實,說柳永 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給黜落了,並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吳曾《能改齋漫錄》捲十六)
再度的失敗,柳永 真的有些憤怒了,他幹脆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無所顧忌地縱遊妓館酒樓之間,致力於民間新聲和詞的藝術創作。官場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詞人柳永 ,使他的藝術天賦在詞的創作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時教坊樂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求柳永 為之填詞,然後才能傳世,得到聽衆的認同。柳永 創作的新聲麯子詞,有很多是跟教坊樂工、歌妓合作的結果。
柳永 為教坊樂工和歌妓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裏演唱,常常會得到她們的經濟資助,柳永 也因此可以流連於坊麯,不至於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丙集捲二就說“耆卿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柳永 憑藉通俗文藝的創作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表明宋代文學的商品化開始萌芽,為後來“職業”地從事通俗文藝創作的書會才人開了先河。 柳永 白衣卿相 趣闻轶事
一、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 《鶴衝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柳永 自稱:“奉旨填詞。”
二、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據說完顔亮讀罷柳永 的《望海潮》一詞,稱贊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捲一)
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 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並且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柳永 乃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在四旗中號“情長”
有“豪蘇膩柳”之稱,柳詞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約,細膩獨到。
柳永 名列宋代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他的詞凄婉纏綿,兒女情長,但卻不靡靡。構詞意境脫俗,豪放不羈。以至於“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於世”。雖有花間詞派遺風,亦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柳永 是北宋一大詞傢,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麯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 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 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麯,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麯。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
煙花巷陌 柳永 情事
北宋仁宗時,有位名妓謝玉英,色佳纔秀,最愛唱柳永 的詞。柳永 才高氣傲,惱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衹得個餘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浪流妓傢,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册"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 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 在餘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 十分惆悵,在花墻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後道:"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 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傢私趕往東京尋柳永 。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傢找到了柳永 。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 如夫妻一般生活。
後來柳永 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聖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從此,他改名柳三變,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擡高身價。他也樂得漫遊名妓之傢以填詞為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 盡情放浪多年,身心俱傷,死在名妓趙香香傢。他既無傢室,也無財産,死後無人過問。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情癡,湊一筆錢為他安葬。謝玉英曾與他擬為夫妻,為他戴重孝,衆妓都為他戴孝守喪。出殯之時,東京滿城妓女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
謝玉英痛思柳郎,哀傷過度,兩個月後便死去。陳師師等念她情重,葬她於柳永 墓旁。 柳永 於雍熙四年(987)生於京東西路濟州任城縣,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 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製,不許攜帶傢眷前往。柳宜無奈將妻子與兒子柳永 帶回福建崇安老傢,請其繼母也就是柳永 的繼祖母虞氏代養,直到至道元年(995)纔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歲時的柳永 是在故裏崇安度過其童年時代的,此後柳永 終身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崇安。《建寧府志》中錄的那首寫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詩,就出於童年柳永 之手,也可稱之為神童了。
柳永 係崇安五夫裏(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鄉茶景村)人,那裏興植荷花,他傢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鐘靈毓秀之山水,養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 灑脫飄溢的人生情懷和浮世苦短,何來雲歸的經世之觀,故柳永 一出傢門,便沒再回來,那個美麗的家乡,那蕖白荷衹能留在他心於四方的純粹思念中。在今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地的武夷山,風景區內武夷宮古街中段建有柳永 紀念館,還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銅柳永 像。 據明萬歷《鎮江府志》捲三六附記,直到王安禮知潤州時,纔將柳永 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資料歷來文學史傢均語焉不詳。宋代以後各傢記載,也是衆說紛紜,各執一詞。歸納起來,其說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陽說。宋祝穆持此說,祝在《方輿勝覽》中記載:柳永 卒於襄陽,死之日,傢無餘財,群妓合資葬於南門外。每春日上塚,謂之“吊柳七 ”,也叫“上風流塚”。漸漸形成一種風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流塚”者,甚至不敢到樂遊原上踏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後人有詩題柳永 墓雲: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纔不及衆紅裙。
二、葬湖北棗陽花山說。宋曾達臣(敏行)、元陳元靚持此說。曾在《獨醒雜志》中記載:“耆卿墓在棗陽縣花山,每歲清明詞人集其下,為吊柳”。陳在《歲時廣記》中亦載:柳耆卿“掩骸僧捨,京西妓者鳩錢葬於縣花山,其後遇清明日,遊人多狎飲墳墓之側,謂之吊柳七”。《棗陽縣志》記載:“宋詞人柳耆卿(即柳永 )墓在興隆鎮花山”。據說柳永 晚年遊歷到棗陽,與教坊樂工和歌妓為伴,靠作麯填詞度日,後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還是歌妓們湊錢將他安葬在興隆鎮西北3公裏外的花山上。
三、卒京口、葬北固山或銀山說。宋葉夢得(少藴)持此說。葉在《避暑錄話》中記載:柳永 “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不得,乃為出錢葬之。王和甫究竟葬柳永 於何處?葉夢得未提及。據傳北固山下有已湮沒的柳永 墓。但明代正德《丹徒縣志》有“屯田郎柳永 墓在(丹徒)土山下 ”,萬歷《鎮江府志》不但有同樣記載,而且記載了在土山下發現的柳永 墓志銘殘碑的部分內容。元代鎮江籍學者俞希魯所撰《至順鎮江志》捲七說:“土山,在縣西江口,俗呼竪土山(唐劉禹錫詩:‘土山京口峻’)。舊與蒜山相屬,今改名銀山。”而北固山,東晉以來就很出名,人們並沒有稱它為“土山”的。可見,柳永 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銀山”(今天鎮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銀山門的地方),就是雲臺山北面的那一部分,並不是北固山。清代鎮江籍詞人趙彥俞有一首憑吊柳永 墓的《琵琶引》詞,上段開頭就說:“芳草西津,那堪問,故裏清明時節。”中間又有“春去也,荒墳一掬”等語;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處,記王郎碑碣”(指柳永 墓殘碑)等語。從中可以看出,柳永 墓所在的“土山”,是緊靠“西津”(即西津渡)。這首詞,既是柳永 墓“在土山下”的旁證,更是“土山”就是“銀山” 的明證。清代考據傢葉名灃在《橋西雜志》中也支持葬鎮江說。柳永 的故鄉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鎮江說。柳永 紀念館一塊與柳永 銅像齊肩的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着:“柳永 墓塚抔土還鄉記”幾個大字,下面還有幾行碑文寫着:“ 公元二00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 紀念館新館落成之際,柳永 仙塚抔土自鎮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載遊子今朝還鄉,一代詞宗魂歸故裏”。
四、葬儀徵說。清王士禎(漁洋)持此說。王士禎在《分甘餘話》中卻提到了:“相傳柳耆卿卒於京口,王和甫葬之,今儀徵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則是葬於真州,非潤州也”。儀徵古名真州,柳墓在儀徵仙人掌。王士禎在《真州絶句》中還又一次提到:“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詩文相互印證,當不致有誤。但有一點存疑,儀徵四郊無仙人掌這個地方,不知王士禎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據?而明《隆慶儀真縣志·免談考》載:“柳耆卿墓在縣西七裏近胥浦”。清《嘉慶揚州府志·塚墓》亦載:“屯田員外郎柳耆卿墓在儀徵縣西七裏近胥浦”。據此,柳永 墓在儀徵胥浦較為可信。
由於官方正史《宋史》中沒有柳永 的傳記,當時文人學士的詩文集裏也沒有關於柳永 的記載,所以連柳永 的生卒年限都沒有定論。而現在所有關於他卒葬地的說法都來自宋人和清人的筆記,且是零星記載,傳聞各異,要下一個定論,就更難了。這也是詞人的悲哀!但換一種想法:這也是詞人的一種榮幸,讓更多地方的人記住他、關心他!幸與不幸竟在一念之間!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
伫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云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傢。雲樹繞堤沙。怒濤捲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定風波
自春來,慘緑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享單。終日懨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麽,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嚮雞窗、衹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綫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竜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嚮?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黃鶯兒
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𠔌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遊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當上苑柳農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雪梅香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裏溶溶。
臨風想佳麗,別後愁顔,鎮斂眉峰。可惜當年,頓乖雨跡雲蹤。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無憀恨,相思意,盡分付徵鴻。
彩雲歸
蘅臯嚮晚艤輕航。卸雲帆、水驛魚鄉。當暮天、霽色如晴畫,江練靜、皎月飛光。那堪聽、遠村羌管,引離人斷腸。此際浪萍風梗,度歲茫茫。
堪傷。朝歡暮宴,被多情、賦與凄涼。別來最苦,襟袖依約,尚有餘香。算得伊、鴛衾鳳枕,夜永爭不思量。牽情處,惟有臨歧,一句難忘。
古傾杯
凍水消痕,曉風生暖,春滿東郊道。遲遲淑景,煙和露潤,偏繞長堤芳草。斷鴻隱隱歸飛,江天杳杳。遙山變色,妝眉淡掃。目極千裏,閑倚危檣迥眺。
動幾許、傷春懷抱。念何處、韶陽偏早。想帝裏看看,名園芳樹,爛漫鶯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繼日恁、把酒聽歌,量金買笑。別後暗負,光陰多少。
玉蝴蝶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鳳棲梧
蜀錦地衣絲步障。屈麯回廊,靜夜閑尋訪。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爐溫鬥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綉被翻紅浪。
憶帝京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徵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衹憑寂寞厭厭地。係我一身心,負你千行淚。
定風波
伫立長堤,淡蕩晚風起。驟雨歇、極目蕭疏,塞柳萬株,掩映箭波千裏。走舟車嚮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驅,覺鄉關轉迢遞。
何意。綉閣輕拋,錦字難逢,等閑度歲。奈泛泛旅跡,厭厭病緒,邇來諳盡,宦遊滋味。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嚮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裏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顔。漏箭移、稍覺輕寒。漸鳴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嚮曉,抱影無眠。 (212字)
採蓮令
月華收, 雲淡霜天曙。四徵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 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伫立,無言有淚, 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 便恁急漿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 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 隱隱兩三煙樹。 《樂章集校註》薛瑞生校註 1994年中華書局出版
《柳永 詞新釋輯評》2005年中國書店出版
《柳永 詞選》2005年中華書局出版
《柳永 》趙長徵 2006年10月五洲傳播出版社
《柳永 集》孫光貴,徐靜校 註 2003年嶽麓書社
《白衣卿相》黃大銑 1986
功不可沒 在宋詞史上的開創性意義
這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 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 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柳永 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小令的體製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 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製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 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 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 ,體製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製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 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衹能在小令世界裏左衝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竜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 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 不僅從音樂體製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着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捲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嚮市民大衆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衆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衆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 由於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於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衆的生活、心態相當瞭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裏為市民大衆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衆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表現方式,着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註的情事。
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衹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願望含而不露。而柳永 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水長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緑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麽。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嚮雞窗、衹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綫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 《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 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願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柳永 另一首《錦堂春》(墜髻慵梳)所寫的市民女子,更是對負約不歸的郎君既埋怨,又數落,並且設想等他回來時該如何軟硬兼施地懲治他,以使他今後,不敢再造次。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衆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 也許是第一次筆端伸嚮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係。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始終。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
空衹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以女主人公自敘的口吻,訴說失戀的痛苦和難以割捨的思念。另一首《慢捲紬》(閑窗燭暗)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後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也同樣傳神生動。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着哀婉動人的新聲麯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衆情感的共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卻掃編》)。
再次是表現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願望。柳永 長期流連坊麯,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等她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遊》);欣賞她們“豐肌清骨,容態盡天真”(《少年遊》)的天然風韻;贊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豔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心傷。”(《少年遊》)也常常替她們表白獨立自尊的人格和脫離娼籍的願望:“萬裏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仙引》)柳永 這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也一格觀念的變化。而作為當時一個特殊社會群體的歌妓,與市民的生活內容、消費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 詞真切地表現她們的命運,也非常貼近市民大衆的日常生活和欣賞趣味。不過其中也有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描寫,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 詞還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 長期生活在都市裏,對都市生活有着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裏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贊嘆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傢。雲樹繞堤沙。怒濤捲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華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州的美景和民衆的樂事。這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而為文人士大夫所激賞。據說,金主就是因為看了這首詞,嚮往“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動了南下入侵的貪念。
柳記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並在詞的審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變化,在題材取嚮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發展。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 詞則註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早年進士考試落榜後寫的《鶴衝天》,就預示了這一創作方向:
黃金榜上。偶失竜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嚮。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盡情地抒發了他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柳永 在幾度進士考試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幹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南宋陳振孫所說柳永 “尤工於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捲二一),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由於“未名未祿”,必須去 “奔名競利”,於是“遊宦成羈旅”,“諳盡宦遊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遊,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麽令》)。但“利名牽役”,又不得不與佳人離別:“走舟車嚮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 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復雜心態。稍後的蘇軾即是沿着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
3 詞的表現方法的改變
柳永 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衹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 “伊”、“自傢”、“伊傢”、“阿誰”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 “消得”等,柳永 詞都反復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像是直接與人對話、訴說,使讀者和聽衆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當時“凡有井水飲處,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捲下),與柳詞語言的通俗化不無關係。嚴有翼《藝苑雌黃》即說柳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
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
詞的體式和內容的變化,要求表現方法也要作相應的變革。柳永 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衆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於篇幅短小,衹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徵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 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如上舉《定風波》、《滿江紅》詞);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試比較兩篇名作: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薫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沙行》)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 《雨霖鈴》)
兩首詞都是寫別情。歐陽修詞用的是意象烘托傳情法;則柳永 詞則是用鋪敘衍情法,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後的環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心緒,都有細緻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歐詞是藉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詞則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敘事情和隱約的情節性。這也是柳永 大部分詞作的共同特點。
同時,他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詞的一般結構方式,是由過去和現在或加上將來的二重或三重時空構成的單綫結構;柳永 則擴展為從現在回想過去而念及現在,又設想將來再回到現在,即體現為回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駐馬聽》(鳳枕鸞帷)、《浪淘沙漫》(夢覺)和《慢捲紬》(閑窗燭暗)等。後來周邦彥和吳文英都藉鑒了這種結構方式而加以發展變化。在空間結構方式上,柳永 也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算得伊傢,也應隨分,煩惱心兒裏”(《慢捲紬》)。
與鋪敘相配合,柳永 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藉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憶帝京》: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徵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衹恁寂寞厭厭地。係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不加任何藻飾,卻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麯折的心理過程。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 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瀋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捲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啓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傢;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衹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藴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
柳永 詞的開拓貢獻
The Enterprising Contribution of Liu Yong's Ci
張瑞芳
摘 要:柳永 是宋詞發展史上一位關鍵性的人物.他在創作主體介入和感事紀實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詞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使詞真正成為表情達意的利器.他大量創製慢詞長調,將賦體的鋪敘手法運用其中,抒發浪跡天涯的漂泊心緒,增強了詞的抒情性和敘事性,這些都為後世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藉鑒.
作者簡介:張瑞芳(1980~),女,內蒙古鄂爾多斯人,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作者單位:張瑞芳(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參考文獻:
高鋒.花間詞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陶爾夫諸葛憶兵北宋詞史[M].哈爾濱:黑竜江教育出版,2002
楊海明."男子而作閨音--唐宋詞中一個奇特的文學現象"[J].古典文學知識,1993,(1)
李星水.柳永 "俗詞"的積極意義[J].江漢論壇,1986,(12)
[宋]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捲40[M]
[清]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後世印象:
柳永 是中國歷史上衆多詩人詞人中唯一一位肯為妓女歌姬寫詞的人,後事無不傾倒於他的絶世文采與平等思想,他不僅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還在道德上創造了不朽的詩篇。 Liu Yong
柳永
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一作樂安)人。其生卒年未見史籍明載,據今人唐圭璋《柳永 事跡新證》,約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 (987),卒於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他的文學活動期間約略相當於仁宗朝(1023~1063)。其年齒與晏殊相近。因排行第七,故也稱為柳七。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又做過余杭令,昌國州曉峰????場大使,監督製????,因此深知貧苦????民的悲慘生活。他的《煮海歌》說他們終年“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衹有兩三首。但即如上引《煮海歌》,已可見其風格和他的詞完全不同。
他為後人所重視的,是他在宋詞方面的貢獻。他在這方面之所以有顯著的成就,和他生性放浪、風流倜儻的私生活有關。據宋人筆記,他因在〔鶴衝天〕詞中說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為宋仁宗所不喜,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因此他屢試不中。直到他改名為“永”,纔中了景□元年(1034)的進士。按〔鶴衝天〕開頭說“黃金榜上,偶失竜頭望”,則此詞正為“下第”而作,並非先有此詞而後仁宗除他的名。其次,像他這種似乎頽廢的牢騷是當時一般士大夫常有的習氣,連堂堂宰相范仲淹都說:“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忍把浮名牽係?”(〔易銀燈〕柳永 的牢騷,正是從范仲淹那裏來的。又據說,因為仁宗對他的批評,他就自稱“奉聖旨填詞”(《藝苑雌黃》)。其實,他平日填詞,所奉的不是皇帝的聖旨,而是和他親密交遊的歌女舞伎的“芳旨”。
柳永 年輕時是個風流才子,喜歡為秦樓楚館的姑娘們和教坊的樂工們(演奏員)用當時的口語為她們填詞,寫出她們的心思。柳永 大概沒有結婚,他死後沒有傢屬為之營喪葬,由歌女們聚資為他營葬,因此他變成了一個傳奇人物;以後她們每年還為他舉行“吊柳會”,《清平山堂話本》中的《江樓記》即是敷衍此事成為小說。把柳永 戀愛故事的傳說寫成劇本的,有元麯《錢大尹智寵謝天香》,關漢卿著,劇本說明他赴考以前尚未結婚。從他的詞中可以看出他常在旅行中,在城中則就宿在歌女傢中。
他在詞史上的貢獻有兩個方面:其一,他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二,他用俗語填入詞中。宋初詞宗《花間》,多唱小令。由柳永 大力開拓新局面。試看北宋初年直到徽宗時代,幾個大名傢的詞集幾乎全是小令;例如晏殊的〔珠玉洞〕,全部130多首中,除了捲末5首應酬的壽詞〔拂霓裳〕、〔連理枝〕是中調外,幾乎全部是小令。歐陽修的《六一詞》,也絶大部分是小令,而且有些調子用得特別多,如〔漁傢傲〕30調,〔玉樓春〕29調,〔蝶戀花〕17調,〔采桑子〕13調。這些情況,都是符合《花間》和南唐的本色傳統的。在北宋大傢的集子中,保存長調最多的要算柳永 的作品,而且以《樂章》名集,又在許多慢詞的調名上還註明宮調名稱,以指導樂器的演奏員按調奏樂。如“正宮”、“仙呂宮”、“大石調”等。可見他不但提倡寫長調,而且着重證明長調也和小令一樣,可以入樂演唱;他的作品不僅是詩集而且是唱本,故名《樂章》。
和柳永 約略同時的張先也寫了一些慢詞,但比柳永 要少得多。《樂章集》中除少數當時流行的小令如〔玉樓春〕、〔巫山一段雲〕、〔少年遊〕、〔木蘭花〕、〔蝶戀花〕等外,絶大多數是長調,其中有不少是他自創的。其最長者如〔戚氏〕多至 212字,〔拋球樂〕也有 188字,這是以前所沒有的。自他開創了寫長調的風氣,後來蘇軾也寫〔戚氏〕、〔哨遍〕等長調。柳永 的〔憶帝京〕說:“係我一生心,負你千 n.: Liu Yong 文學 名篇 宋詞 詞牌 文化 詩詞 詞牌名 慢詞 古典文學 愛情 相思 中國文學 更多結果...
相思意 蝶戀花 望海潮 鶴衝天 定風波 雪梅香 千裏煙波 曉風殘月 慘緑愁紅 水驛魚鄉 雨霖鈴 黃鶯兒 八聲甘州 對酒當歌 彩雲歸 無那 天際識歸舟 衣帶漸寬終不悔 悔當初 煙花巷陌 寒蟬凄切 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去經年 多情自古傷離別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暮靄沉沉楚天闊 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伫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強樂還無味 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 鶯穿柳帶 猶壓香衾臥 恨薄情一去 音書無個 早知恁麽 不把雕鞍鎖 衹與蠻箋象管 拘束教吟課 針綫閑拈伴伊坐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 苒苒物華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