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縣 : 底閣鎮 [顯示全部] > 望夫臺
目錄
《望夫臺 Wang Fu Taiwan》
詩人: 蘇轍 Su Zhe

望夫台
望夫台
  江上孤峰石為骨,望夫不來空獨立。
  去時江水拍山流,去後江移水成磧。
  江移岸改安可知,獨與高山化為石。
  山高身在心不移,慰爾行人遠行役。
《望夫臺 Wang Fu Taiwan》
詩人: 蘇軾 Su Shi

  山頭孤石遠亭亭,江轉船回石似屏。
  可憐千古長如昨,船去船來自不停。
  浩浩長江赴滄海,紛紛過客似浮萍。
  誰能坐待山月出,照見寒影高伶俜。
No. 3
望夫台
  望夫臺投訴電話????城市旅遊投訴電話:0515-8348666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射陽湖畔的新陽村河西處,有一個神秘的古墩。此墩四面環水,猶如孤島:墩上古樹參天,瓦礫遍地。這就是傳說中的“望夫臺”遺址。
  相傳“望夫臺”是五百年前明英宗教長女隆慶公主為遙祭已故的駙馬遊泰所建。遊泰建湖境內交睦莊人,身材奇偉,膂力過人,嫻於騎射。元兵打來後,遊泰被招募入伍,後因押運漕船和保衛京都有功,被召為駙馬,官封都尉。其祖父遊彥清、父親遊思池亦被封為錦衣衛。關於遊泰與隆慶公主婚娶之事,在《明史.公主傳》、《????城縣志》中都有記載。
  
  相傳遊泰原是放鴨倌,因常食大黃鱔而增強了膂力,兩腋能同時夾起大石磙,跑上幾裏路;他還能用手一抓,使快速旋轉的大風車停止轉動。他雖是農傢子弟,但立志為國效勞。正統十四年秋,北方蒙古統治集團的瓦刺部首領率部南侵,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敵軍兵臨北京城下,形勢十分危急。兵部尚書於謙為了輓救危局,一邊扶英宗之弟成王即帝位,一邊抓緊召募軍丁,堅持抗敵。遊泰聞訊,毅然從軍。在保衛北京决戰中,他跟隨於謙身先士卒,先後擊斃蒙古貴族宰相卯那孩和元軍首領也先之弟羅索。此後,代宗論功行賞,遊泰遂被招為駙馬。
  
  幾年後,代宗病危,閑居在南宮的英宗趁機宣佈復位。隨即把代宗在位時的大小功臣全部罷黜,遊泰也被攆出駙馬府,放歸故裏。隆重慶公主限於皇命,難以相隨,夫妻忍痛分離,遊泰不久抑鬱而死。噩耗傳出,在京的隆慶公主悲痛欲絶。便拒絶勸阻,攜帶幼子遊鉉趕往遊泰的故鄉祭奠,並在射陽湖東岸,築了三丈六尺高的土臺,臺上建起一座飛檐翹角的饗堂,堂內供奉駙馬牌位。隆慶公主每當追懷駙馬時,即登臺拜祭。“望夫臺”的得名即來源於此。
湖北石首望夫臺 Stone Love is the first station in Hubei
  “綉林十景”之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內楚望山與綉林山交界處。
  赤壁大戰後,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夫妻雙雙住在東嶽山麓。兩人相親相愛,如漆如膠。這時,益州劉璋請劉備入川相助,謀士龐統也力主入川,奪取益州,以圖大業,劉備忍痛割愛,告別新婚夫人,率兵入川。離別時,兩人依依不捨,約定歸期,灑淚相別。
  劉備入川後,孫夫人無時不想念自己的丈夫,時常派人打聽丈夫的行蹤和消息。每當天高氣爽或是喜鵲登枝時,她就登上宮後的東嶽山,踮腳嚮夫君遠去的方向了望。望郎心切,尚嫌山低,她就派人墊石為臺,以期看見丈夫的陰影。天長日久,石臺被踏出一道深深的腳印。這雙女人的腳印,經過1000多年的風吹雨打,至今仍然依稀可辨,此石便為望夫臺
  孫夫人終於沒有看到凱旋的丈夫,由於誤信吳國太病重的消息,被孫權騙回了東吳,從此過上了幽禁的生活。公元 222年,訛傳劉備為報兄弟之仇為東吳陸遜所敗,死於亂軍之中。孫夫人得此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萬分悲痛,當即驅車前往石首江邊,登上東嶽山,站在石臺上,朝着當年丈夫西行的方向,放聲嚎啕大哭,然後縱身一躍,跳入了滾滾東去的長江,了卻了她凄婉的一生,結束了她無邊的懷念。
  現有近造夫人塑像在。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詠綉林十景》:“ 望夫臺接八仙洞,照影橋連萬石灣。”
江蘇射陽望夫臺 Jiangsu Sheyang Wang Fu Taiwan
江苏射阳望夫台
  射陽湖畔的新陽村河西處,有一個神秘的古墩。此墩四面環水,猶如孤島:墩上古樹參天,瓦礫遍地。這就是傳說中的“望夫臺”遺址。
  相傳“望夫臺”是五百年前明英宗教長女隆慶公主為遙祭已故的駙馬遊泰所建。遊泰建湖境內交睦莊人,身材奇偉,膂力過人,嫻於騎射。元兵打來後,遊泰被招募入伍,後因押運漕船和保衛京都有功,被召為駙馬,官封都尉。其祖父遊彥清、父親遊思池亦被封為錦衣衛。關於遊泰與隆慶公主婚娶之事,在《明史.公主傳》、《????城縣志》中都有記載。
  相傳遊泰原是放鴨倌,因常食大黃鱔而增強了膂力,兩腋能同時夾起大石磙,跑上幾裏路;他還能用手一抓,使快速旋轉的大風車停止轉動。他雖是農傢子弟,但立志為國效勞。正統十四年秋,北方蒙古統治集團的瓦剌部首領率部南侵,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敵軍兵臨北京城下,形勢十分危急。兵部尚書於謙為了輓救危局,一邊扶英宗之弟成王即帝位,一邊抓緊召募軍丁,堅持抗敵。遊泰聞訊,毅然從軍。在保衛北京决戰中,他跟隨於謙身先士卒,先後擊斃蒙古貴族宰相卯那孩和元軍首領也先之弟羅索。此後,代宗論功行賞,遊泰遂被招為駙馬。
  幾年後,代宗病危,閑居在南宮的英宗趁機宣佈復位。隨即把代宗在位時的大小功臣全部罷黜,遊泰也被攆出駙馬府,放歸故裏。隆重慶公主限於皇命,難以相隨,夫妻忍痛分離,遊泰不久抑鬱而死。噩耗傳出,在京的隆慶公主悲痛欲絶。便拒絶勸阻,攜帶幼子遊鉉趕往遊泰的故鄉祭奠,並在射陽湖東岸,築了三丈六尺高的土臺,臺上建起一座飛檐翹角的饗堂,堂內供奉駙馬牌位。隆慶公主每當追懷駙馬時,即登臺拜祭。“望夫臺”的得名即來源於此。
  補充說明:
  在射陽湖東岸,今建湖縣建陽鎮新陽村戛糧河西,係明英宗女隆慶公主為遙祭已故的夫君遊泰所建。臺高三丈六尺,上建飛檐琉瓦享堂,內供駙馬都尉遊泰靈位。享堂側畔,還有一座殿堂,為隆慶公主住地。
  據《????城縣志》和 《遊氏傢譜》記載,遊泰的祖父遊彥清,明初由原籍安徽省婺源縣(今屬江西省)遷居????城西北鄉交睦莊。遊泰,字尚泰,身材魁梧奇偉,臀力過人,兼嫻騎射。明英宗時異族乜先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御驾親徵,釀成"土木之變",遊泰時在軍中任伍長。以管運糧餉和保衛京師得功。其時,英宗長公主招選射馬,遊泰飲宴得毬,開府京都,官封珊馬都尉。遊泰祖父遊彥清、父遊思池均被追封為錦衣衛。後因宮廷變亂,遊泰被貶回鄉,不久即鬱鬱而死。公主居此建臺遙祭,世人們稱之"望夫臺"。遊泰娶隆慶公主事,在 《明史·公主傳》中確有記載。
  民間有關望夫臺的傳說頗多。一說遊泰原是放鴨館,因常食大黃鱔而增長了膂力,兩腋能同時挾起大石磙,跑上幾裏路;正在旋轉的大風車,他伸手一抓,即能使其停轉。他雖是農傢子弟,但胸懷大志,在勞動中苦練武功,欲為國效勞。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北方強敵蒙古瓦剌部首領乜先率部南侵,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敵軍兵臨北京城下,形勢十分危急,一國不能一日無主,兵部尚書於謙為即扶英宗之弟成王接住,是為景帝;同時抓緊招募軍丁,堅持抗敵。遊泰聞此消息,慷慨從軍。他手揮大刀,衝鋒陷陣,所嚮披靡。解押漕船時,敵人不敢攔劫,保障了軍需民食。在京城保衛戰中,他隨於謙出生入死,奮不顧身,先後擊斃敵首乜先之弟索羅、丞相卯那孩,一戰圍解。平寇後,英宗獲釋回京。朝廷論功行賞,大封功臣,遊泰被招為附馬,與隆慶公主成婚,官封駙馬都尉。幾年後,景帝病危,閑居在南宮的廢帝英宗趁機宣佈復闢。英宗臨朝不久,即把景帝在位時大小功臣全部罷黜,連他的女婿也不放過,遊泰被攆出射馬府,放歸故裏。隆慶公主限於皇命。不能相隨,夫妻忍痛分離。遊泰遭貶回鄉,滿腹悲憤,不久即積憂而死。襄耗傳京,隆慶公主悲痛欲絶,深恨父皇用心狠毒,拒絶他人勸阻,决意奔喪,帶着幼子遊鉉,日夜兼程,趕往遊泰的故鄉祭奠,並在遊泰當年勞動過的地方--射陽湖東岸,築了土臺,臺上建享堂,隆慶公主朝夕登臺拜祭。
  另一種傳說是,遊泰被貶回鄉,不久敵兵再犯,遊泰以社稷為重,辭別公主再次從戎。公主懷念從徵的丈夫,築臺湖畔,日日登臺北望。遊泰捨身疆場後,公主傷心不已,每到日落之時,必登臺對空遙祭,直到去世。望夫臺的名稱即來源於此。
  星移鬥轉,鼕去春來,當年雕欄畫棟的望夫臺,早已淪為一堆瓦礫。然而,有關望夫臺的傳說,至今仍在????阜民間廣為流傳。
包含詞
豈上望夫臺思君欲上望夫臺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