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一)、自然情況
新華鎮地處通榆縣西南部,東與邊昭鎮、七井子鄉毗鄰,南與科左中旗交界,西與瞻榆鎮相鄰,北與烏蘭花鎮、新興鄉毗連。全鎮轄14個行政村(其中一個蒙古族村),46個自然屯,總面積56,29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6,537公頃,總戶數5,472戶,總人口21,1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25人。鎮政府駐大有村德興泰屯,距縣城30公裏,通瞻公路通過鎮政府所在地。2003年全鎮經濟總收入8,400萬元,人均純收入2,700元,糧食總産量35,000噸。
(二)、特色農業
鎮內新豐、新農、育林、金山等四個村共有2,192公頃土地連續三年被歐盟ECO公司認證為有機食品地塊,被有關專傢稱為亞洲最大連片的有機食品種植基地,被省緑辦授予“吉林省有機葵花種植基地”。
(三)、招商引資項目
2004年1月與山東榮城百草金園公司簽訂野豬養殖加工項目合同,該公司計劃投資500萬元在該鎮建設廠房、冷庫等設施,以公司加農戶形式在該鎮全面推開。 |
|
新華鎮位於縣城西14公裏處,東連沙河鎮、小屯鄉,南靠倪傢營鄉、肅南縣康樂區,西鄰高臺縣南華鎮,北接國營臨澤農場,蘭新鐵路、312國道穿境而過。境內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地表水及地下水資源豐富,灌溉便利,交通便捷。全鎮耕地面積29307畝。轄16個行政村、102個合作社、5466戶農戶1.84萬人,有漢、回、裕固、維吾爾、土、蒙古、東鄉、侗族等9個民族。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86元。完成財政收入371萬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鎮”,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 |
|
位於中國北方內蒙古西部美麗富饒的河套平原腹地,是“北方羊城”——臨河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 和商品集散中心。地理坐標為 東經107°38',北緯40°59',海拔1029——1034米。東西長18公裏,南北寬9.8公裏。總面積23萬畝,其中耕地8萬畝,鎮轄11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00人,總戶數4263戶,集鎮占地4平方公裏,居民住戶1260戶,常住人口6300人,擁有個體私營企業450傢。
新華鎮全境為黃河衝積平原,引黃自流灌溉,享有“蔬菜之鄉”的美稱。該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9°C,全年降雨少,蒸發大,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156.2mm,無霜期為127天,太陽輻射總量為152.38千卡/平方釐米,積溫為4255°C.這裏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産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是自治區重要的優質農畜産品基地.全鎮盛産小麥、葵花、黑瓜籽、蜜瓜、西瓜、各類蔬菜、肉、奶、蛋、皮張等大宗名優特農畜産品,糧油糖産量逐年穩産穩收,“馬蓮牌”新華韭菜被國傢緑色食品監測中心確定為A級緑色食品,納入了國傢葉類甲級蔬菜品種的行列,産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新華鎮的地方工業以建材、蔬菜加工、葵仁加工、牲畜屠宰、面粉、木材加工、建築裝潢等為主,尤其是蔬菜加工行業,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已成為自治區西部最大的蔬菜生産加工銷售集散地。
新華鎮交通便利,臨份、陝五、新銀公路模穿鎮區。通訊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政府機關和各駐鎮單位全部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加入了國際互聯網。 |
|
新華鎮原屬於花都區轄鎮。是花都區人民政府駐地。在花都區南部,鄰接廣州郊區。民國元年(1912)建新民埠,民國26年(1937)被日軍炸毀,民國33年(194 4)三華村人在原新民埠東北建市場,取名新華市。1955年為縣治。1957年建新華鎮。 現在花縣已改為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於2005年5月28日,正式撤銷新華鎮,設置新華街道辦事處。是花都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對外交往的中心,中共花都區委、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花都區南部,京廣鐵路、107國道、106國道貫穿全街南北,水路由巴江連接珠江。街內有花都港、廣州火車北站和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全街總面積112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33平方公裏。2005年末,全街戶籍人口25.6409萬人,外來人口7.9925萬人。轄24個村民委員會和3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
一、地理位置
新華鎮地處雲南東南部,文山州東部,位於東經105°27′—105°45′,北緯23°33′—23°45′之間,是富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鎮政府坐落於富寧縣城,東接板侖鄉,南連裏達鎮,西南交睦倫鄉,西接廣南縣八寶鎮,北靠花甲、洞波鄉。國道323綫穿境而過,是雲南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
二、自然概況
全鎮國土總面積340平方公裏,轄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分為山區和半山區,其中山區占85%以上,西南端為石山區。土質為紅壤和石灰石土。最高海拔1474米,最低海拔650米,平均海拔1062米,屬南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9.3℃,年均降雨量為1199.6mm,空氣相對溫度75%,年均無霜期327天,轄區內水資源豐富,有各甫河、力們河、擋阿河、者郎河、莫勺河、那瓦河、洪門河七條支流匯入普廳河貫穿全境。普廳河年徑流量為1.5億立方米。全鎮森林覆蓋率為18%,植物資源豐富,有經濟林面積11327畝,宜林荒山21萬畝,有耕地面積2249畝,其中:田7865畝,地14629畝,人均耕地面積0.84畝。經濟林果主要有八角、油桐、油茶、桔、桃、李、梨、葡萄、西瓜等。礦産資源主要有銻、金、錳、鐵、鎳、鈦等。
三、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全鎮轄9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9個村委會分別是:那平、坡地、坡油、各甫、岩納、臘拱、格當、力追、那農。3個社區分別是:新興、文華和團结。共有147個村小組和54個居民小組。居住着漢、壯、苗、瑤、彝、回、傣、仡佬等8種民族。2003年末有9200戶41366人,其中:男21798人。少數民族33004人,占總人口的80%;農業人口26775人,占總人口的65%;人口密度121.7人/平方公裏。全鎮工業總産值7741萬元,農業總産值65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555萬元,地方財政支出543.9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45436萬元,總産值32723萬元,糧食總産量7640噸,農民人均有糧258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943元。生豬存欄24211頭,大牲畜存欄16961頭(匹),肉類總産量2490噸,全鎮主要圍繞農、林、畜、貿四大支柱産業帶動經濟發展。
四、基礎設施現狀
水利:有三面光灌渠3條17公裏,各甫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點溝渠3.2公裏。人畜飲水管道總長500千米,已解决110個自然村4500戶22000餘人及15000頭(匹)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境內有水庫1座,總庫容約2萬立方米,有在建清華洞水庫、格當水庫。有壩塘1座,小水窖、小水池160餘座。
能源、電氣化:12個村(居)委會173個自然村通電,自然村通電率86%,行政村通電率100%。已建沼氣池900餘口。
交通:轄區內國道323綫過境20公裏,富田、富花公路形成了南北35公裏的公路主幹綫。現有鎮村公路7條80余公裏,村村公路91條280余公裏。總通路里程370余公裏。覆蓋12個村(居)委會177個村小組,自然村通路率88%,但村村公路多屬晴通雨阻的簡易土路,道路硬化率低,有近1/2的村村公路雨季無法通車。
通訊、廣播電視:現有6個村委會通程控電話(那平、力追、那農綫路故障,無法接通),擁有程控電話340餘部,3個村區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全鎮電話裝機13900餘部,3個社區的居民小組已全部安裝了閉路電視,4個村委會32個村小組安裝閉路電視。
五、民俗文化
新華鎮居住着漢、壯、苗、瑤、彝、回、傣、仡佬等8種民族,其中壯族居多,漢、苗、瑤次之。城區為各民族雜居,邊遠山區人口居住分散,民族風俗文化各異,民族服飾類型多樣。壯族有三月三瓏端街,七月半鬼節等民族節日,苗族有花山節,瑤族最隆重的當數盤王節和祭祖節。新華鎮岩納村委會竹堡苗族村有一個著名的竹堡苗族農民蘆笙文藝隊,曾遠赴內蒙古、新疆等地演出,其《蘆笙慶豐收》曾獲第二屆全縣農民文藝匯演優秀節目奬。那平村委會牙牌村小組的瑤族銅鼓相傳至今,2003年被縣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認定為是“遵義型”晚期、宋元時代的銅鼓。 |
|
新華鎮位於廣漢市城北,距廣漢市區5公裏,距德陽市11公裏,成都33公裏。全鎮南北長約8公裏,東西寬約3公裏,幅員面積22.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1萬畝。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3個合作社,總人口2.25萬人。
新華鎮內基礎設施較完善,新興場火車站、廣新公路、高小公路、新火公路、金火公路及寶成復綫穿境而過。近三年共修村社道水泥路15條,總長達16.5公裏。
新華鎮內主要重點企業有:1、四川新升塑膠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食品、藥品包裝、生産粘膠帶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企業。2、廣漢緑鬆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傢集科研、生産、研發於一體、專門從事動、植物的藥品提取、生産、開發和銷售的民營企業。3、廣漢市銀山化肥總廠磷肥分廠,年生産稀土磷肥、有機磷肥、顆粒磷肥、BB肥、過磷酸鈣10萬噸、高、中低含量稀土復合肥5萬噸的企業。4、金星彩印包裝有限公司,是一傢為食品、化工、醫藥等企業提供彩印塑料軟包裝袋的企業。
新華鎮農業産業化發展進一步加快。主要有水果、優質糧油、無公害蔬菜、食用菌、小傢禽、肉牛、肉羊等農産品,有西瓜、草莓種植基地,西瓜、草莓的常年種植面積分別在1000畝左右。 |
|
新華鎮地處開魯縣政府所在地西9公裏處,西鄰大榆樹鎮,北鄰和平鎮,南與奈曼旗清河鄉接壤。全鎮總區域面積144,900畝,其中耕地面積6萬畝,有林地面積12258畝。全鎮所轄13個行政村,17個站所,中小學13所,農貿市場1個。總人口1.5萬人,其中蒙族877人。2002年農民人均收入2400元。
新華鎮土地資源豐富,屬西遼河衝積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宜玉米、小麥、大豆、水稻、益都椒等糧經作物的生長是國傢商品糧基地之一;交通便利,國道303綫、開八公路從境內穿過;通訊快捷,程控電話村村通;電力資源充足,地下水資源豐富,對農業生和農民增收有一定的保障。 |
|
新華鎮隸屬鶴崗市管轄。位於市境南部,東、南、西三面為湯原縣的行政區域所環繞。鎮政府駐地距市區25公裏。原為湯原縣永祥鄉。1957年12月,劃歸鶴崗市管轄。1958年9月,將永祥鄉劃入新華經濟區,1959年改為新華人民公社。1984年2月,設置新華鄉。1985年5月,撤銷新華鄉,改設新華鎮。
新華鎮全境北部屬丘陵,南部為平原,鶴立河、阿凌達河分別流經東境和西境。鶴崗鐵路、哈蘿公路通過鎮內,為鶴崗市的南部重鎮。全鎮總面積210平方公裏,有耕地6.25萬畝。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鎮辦工業有造紙廠、製磚廠和煤礦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産值1259萬元。鎮內駐有新華農場。全鎮共轄東合勝、永義、永興、永勝、永華、東安、團结、橋北、南華、永芳、永祥、永昌、永安、永利等14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1.8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57人;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0%。鎮政府駐地新華街。
230406100 新華鎮
230406100001 愛華社區
230406100200 永昌村
230406100201 永興村
230406100202 永芳村
230406100203 永安村
230406100204 南華村
230406100205 永祥村
230406100206 永義村
230406100207 永利村
230406100208 和勝村
230406100209 東安村 |
|
2007年,是我縣繼續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年;是聚力蓄勢,凸現發展的一年;是推陳出新,規範運行的一年;是剋難攻堅,尋求突破的一年;是求真務實、闊步前進的一年。全縣人民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初步統計:2007年新華鎮地區生産總值(總量按當年價,速度按可比價)達3.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第一産業1.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第二産業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7.7%;第三産業1.71億元,比上年增長10.0%。三次産業結構27.5:32.0:40.5,達到“三、二、一”,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成效,經濟運行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畜牧業主要以養豬、羊、牛、雞、鴨、鵝、兔為主
新華鎮 全鎮人口 12947人新華鎮 |
|
位於阿城市西部。南與阿城市楊樹鄉相接,東與捨利鄉相連,北與料甸鄉和哈爾濱市香坊區城高子鎮毗鄰。總面積147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4萬人。
230112110 新華鎮
230112110001 郝羅社區
230112110200 建設村
230112110201 延川村
230112110202 民豐村
230112110203 新華村
230112110204 民利村
230112110205 新農村
230112110206 利平村
230112110207 長虹村
230112110208 先鋒村
230112110209 五星村 |
|
新華鎮(Xinhua Zhen) 代碼:220822105 郵編:137204
面積630平方千米。人口22684人。鎮政府駐德興泰。轄14個村。
由原新華鄉得名,取吉祥之意。清屬蒙王地(係圖什業圖王)南部遊牧舊地,光緒年間開始定居、耕耘。清末歸醴泉縣管轄。…… |
|
轄 王傢店、明星、和平、蔡傢堡、東興、新建、豐勝、禪傢窯、戴傢窯、白傢窯、謙合義、福興、官興號、新華、風華、明勝、良種場17個村委會。 |
|
轄 哈達、新榮、永紅、七股地、紅旗、新豐、勝豐、隆光、隆勝、民益、團结11個行政村。代碼 150802101: ~201哈達村 ~202新榮村 ~203永紅村 ~204七股地村 ~205新華紅旗村 ~206新豐村 ~207勝豐村 ~208隆光村 ~209隆勝村 ~210民益村 ~211團结村 ~212永利村 ~213春和村 ~214三閤村 ~215新樂村 ~216東方紅村 ~217召閣臺村 ~218建國村 ~219新建營村 ~220前進村 ~221橋梁村 ~222古城村 ~223和平村 ~224新設村 ~225份子地紅旗村 ~226五星村 ~227新元村 ~228聯榮村 ~229聯閤村 |
|
新華鎮位於阿城市西部。南與阿城市楊樹鄉相接,東與捨利鄉相連,北與料甸鄉和哈爾濱市香坊區城高子鎮毗鄰。總面積147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4萬人。 |
|
新華鎮位於鶴崗市南部,距市中心25公裏,是鶴崗市東山區唯一的一個鎮,鎮政府所在地與新華農場新華分公司毗鄰。下轄10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土地面積21,000公頃,其中:耕地6,047公頃,林地1,528公頃;總人口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萬人。鎮區內有鶴崗五中、新華鎮中心小學。
新華鎮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轄區內有着豐富的煤炭儲量,可開發利用。農業發展程度較高,是鶴崗市東山區規模較大的優質水稻、玉米、大豆、蔬菜和畜牧業生産基地。阿凌達河、鶴立河兩大河流流經境內,水資源豐富;國傢大型企業華能鶴崗發電有限公司座落在鎮域內,電力資源豐富。境內扼守哈蘿公路、鶴大公路、鶴佳鐵路三條交通要道,交通便利。1996年新華鎮被省建委批準為黑竜江省26個小城鎮試點鎮之一,2001年新華鎮被國傢批準為全國經濟綜合型小城鎮試點鎮,2005年新華鎮又被省建委確定為重點建設示范镇。
幾年來,新華鎮黨委、鎮政府在東山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突出“和諧與發展”這個主題,工農並舉,鎮村並進,立體開發,促進了鎮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6年新華鎮被省命名為“環境優美鄉鎮”榮譽稱號。新華鎮黨委被市委授予“五個好”先進鎮黨委榮譽稱號。新華鎮政府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生産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目前,新華鎮全鎮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人心思幹,正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強勁的發展態勢呈現於全市人民面前,努力實現富民強鎮的目標,達到發展新華,貢獻鶴崗。 |
|
新華鎮地處通榆縣西南部,東與邊昭鎮、七井子鄉毗鄰,南與科左中旗交界,西與瞻榆鎮相鄰,北與烏蘭花鎮、新興鄉毗連。全鎮轄14個行政村(其中一個蒙古族村),46個自然屯,總面積56,29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6,537公頃,總戶數5,472戶,總人口21,1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25人。鎮政府駐大有村德興泰屯,距縣城30公裏,通瞻公路通過鎮政府所在地。2003年全鎮經濟總收入8,400萬元,人均純收入2,700元,糧食總産量35,000噸。
特色農業
鎮內新豐、新農、育林、金山等四個村共有2,192公頃土地連續三年被歐盟ECO公司認證為有機食品地塊,被有關專傢稱為亞洲最大連片的有機食品種植基地,被省緑辦授予“吉林省有機葵花種植基地”。 |
|
新華鎮地處臨河北偏東39公裏處,是臨份路、陝五路、新銀路的交匯處,總面積175平方公裏,其中有耕地主0萬畝,轄11個村、7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850戶,總人口2萬人,是全國500傢小城鎮建設示點鎮之一,內蒙古自治區命名的名牌農畜産品生産鎮和文明集鎮。二00三年農業總産值達到。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
近幾年,新華鎮初步形成了四大産業體係:一是以韭菜、蜜瓜為主的緑色特色産業10000畝,全部按緑色公害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操作,采用梯次種植管理模式,實現四季均街上市;二是以育肥羊為主的肉羊産業,年可上市商品肉羊工2萬衹,創産值3500萬元;三是以“兩廟一海一綫”為主開發的旅遊産業,每年可吸引全國各地五十萬人次旅遊消費;四是以製種玉米為主的訂單産業,目前已引進十幾傢訂單企業落戶新華,每年種植訂單不低於4.5萬畝,創産值3300萬元以上。
二、三産業快速發展。全鎮現有年創産值百萬元以上的生産單位6傢,各類商業、收購門點300多個,二三産業從業人數1689人。 |
|
轄 雲山、新民、福寧、新街、紅珠、商南、聚賢、梅園、秀全、培英、富華、寶華、鳳華、金華、鬆園、紫薇西、新都西、海關西、京華、茶園南、麗雅、豐盛、華南、湖畔、金聯、光華、天貴、駿威、銀菊、金菊30個居委會;新街、大陵、九潭、官溪、大布、樂同、岐山、朱村、馬溪、田美、公益、三東、蓮塘、清布、廣塘、團结、東鏡、石塘、東莞、新華、橫潭、五華、三華、大華24個村委會。 |
|
新華街是花都區中心城區,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新華於2005年5月28日撤鎮改街。新華街東接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西連花都港,南接雅瑤鎮,北鄰獅嶺鎮,京廣鐵路、106、107國道橫貫城區,機場高速、廣清高速、北二環高速在新華街都有出口。總面積11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5.5萬人,外來人口7.5萬人,下轄24條行政村,30個社區居委會。近年來,新華街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曾被評為國傢雙擁模範單位、廣東省鄉鎮企業“十強”鎮、廣東省、廣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廣州市計劃生育先進鎮、廣州市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廣州市文明鎮。
近年來,新華街圍繞“發展第一、經濟第一、工業第一、珠寶第一”的發展思路,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全力推動我街工業化進程。2005年上半年,全街實現地方生産總值20.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05%;工農業總産值55.39億元,同比增長8.79%,比1999年同期增長104.8%,其中工業總産值54.59億元,同比增長12.9%,比1999年增長112.8%;稅收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22.64%,比1999年同期增長306.2%,實現外貿出口9926.5萬美元,同比增長37.54%,比1999年同期增長269.15%。
新華街的珠寶産業,自2000年花都珠寶城建立以來,短短幾年間已成為我區三大支柱産業之一。珠寶城總體規劃占地3000畝,截至2005年6月,有來自美國、泰國、韓國、土耳其、波蘭、粵、港、臺等多個國傢和地區的76個珠寶企業進駐,纍计投資總額9.3億元,其中包括:世界十大黃金生産企業之一——土耳其阿塔賽珠寶公司、擁有700多傢國內連鎖店的中國珠寶業界馳名品牌——廣州石頭記飾品有限公司、以及占有法屬西非國傢三分之一以上珠寶市場份額的法國FILON珠寶有限公司等。
新華街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已逐漸形成新華、華興、鏡湖、國光和華海等五個工業區,同時積極開發緊鄰汽車城的新工業區——馬溪、岐山工業區。截至今年6月,新華工業區(含珠寶城)總體開發面積8000畝,落戶企業共153傢,年産值約15億元;華興、鏡湖、國光工業區總體開發面積7500畝,共落戶企業88傢,年産值約15億元;馬溪、岐山工業區已有2傢企業落戶。工業區內較大型企業有國光電器、宏昌膠粘帶、雲峰酒業、永高塑業、北洋皮革、馬瑞利汽車儀表、高姿化妝品等。 |
|
廣漢市轄鎮。1930年設新興鎮,1940年改置新興鄉,1958年更名新華公社,1981年改新華鄉,1994年建鎮。位於市境北部,距市區7公裏。面積22.8平方公裏,人口2.2萬。寶成鐵路從鎮西穿過,(漢)新(興場火車站)、高(峰)小(漢)公路在此交會。轄嚴石、新光、八角、老佛、瓦窯、寶華、新興、三橋、桂園、峰昌、石橋林、斑竹12個村委會和場鎮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糧油加工、建材等廠。防水捲材獲國傢科委金奬。農業主産水稻、小麥,兼産油菜子、花生、草莓、食用菌。 |
|
新華鎮位於巧傢縣中西部,介於東經102°55′至103°02′,北緯26°54′至26°59′之間,地處巧傢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地勢東高西低,屬金沙江東岸陽坡地帶,三面環山,南北峽長。東與本縣藥山鎮、中寨鄉接壤,南與金塘鄉相連,西與四川省寧南縣華彈鎮隔江相望,北與巧傢營鄉連接。境內最高海拔3330米,最低海拔670米。國土總面積162.6平方公裏,人口密度389人/平方公裏,城區面積2.5平方公裏。全鎮轄15個農村村民委員會240個村民小組和4個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52個居民小組,居住着漢、彝、回、苗等九種民族。2003年末總戶數19939戶,總人口63253人,其中:農業人口12772戶48069人,城鎮人口7167戶15184人。有少數民族2042人,其中回族32人,苗族590人,彝族832人,白族33人,仲族18人,壯族282人,布依族227人,其他少數民族2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08‰。年末總耕地面積42136畝,其中水田4768畝,旱地37368畝,農民人均有耕地0.88畝。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洋芋、蕎子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蠶桑、烤煙、甘蔗、反季蔬菜、經濟林果,主要有:香蕉、柑桔、梨、石榴等。全鎮交通、通訊便捷,縣城過境路、巧蒙公路穿境而過,是出川入滇的重要通道,已實現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話和移動通訊。基礎設施相對較好,水利化程度達50%,森林覆蓋率達32.5%。教育設施日趨完善,全鎮有初中1所,在校教師76名,初中在校生1324名,投資200萬元的鎮中科技大樓預計2005年3月可投入使用;有小學21所,在校教師278名,小學校生6200餘人。
二、資源優勢及特點
新華鎮屬金沙江下遊幹熱河𠔌地段,土地肥沃,光熱資源充足,相對高差達2660米,“立體氣候”明顯,“一山分四季,十裏不同天”是對全鎮氣候的真實寫照,具有寒、溫、熱三種氣候,“立體氣候”形成了“立體農業”,素稱“山下種蠶桑、甘蔗,山腰種煙葉,山上種蕎麥”。江邊河𠔌地區有7個村,年平均氣溫21.1℃,年積溫7720.8℃,極端最高溫42.7℃,極端最低溫-0.4℃,年日照時數2179.4小時,年總輻射量55.7萬焦爾/平方釐米,農作物兩年五熟,是建立無公害緑色食品基地的理想之地。二半山區有5個村,年平均氣溫17.3℃,年積溫6342.9℃,年日照時數1871.9小時,年總輻射量56.3萬焦爾/平方釐米,農物作兩年三熟。高寒山區有3個村,年平均氣溫9.7℃,年積溫3534.3℃,年日照時數1949.9小時,年總輻射量56.4萬焦爾/平方釐米,農作物一年一熟。歷屆黨委、政府充分利用新華充裕的光熱資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不斷創新思路,突出特色,有效開發,逐步走出一條鞏固發展烤煙、甘蔗,大力發展蠶桑、反季蔬菜,穩步發展畜牧業和經濟林果,快速發展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路子。
三、經濟特色及産業特點
2003年末,全鎮工農業總收入實現23583萬元,其中:工業總收入14159萬元,産值11634萬元,上繳稅金1265萬元;農業總收入9424萬元(一、二、三産業在農業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5.94%、8.86%、15.2%)。實現鎮級財政收入580萬元,糧食産量達13004噸,農民人均有糧27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357元。我鎮的經濟主要來源於五大産業和非公有製經濟,其中桑、糖、煙、菜、畜牧五大産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點。2003年,全鎮桑園面積已達2.7萬畝,其中良桑面積4141畝,養蠶9293張,産繭305.5噸,蠶農收入320.7萬元;甘蔗種植13061畝,産量6.5萬噸,蔗農收入1000萬餘元;烤煙種植2006畝,産煙葉22萬公斤,煙農收入146萬元;蔬菜種植9000餘畝,産量1.5萬噸,菜農收入960萬元;畜牧業肉蛋總産量1810.1噸,總收入1944.9萬元;非公有製經濟從業人員2193人,上繳稅收483.2萬元。
四、發展規劃
到2010年達到有桑園面積4萬畝,養蠶4萬張,産繭1600噸;種植蔬菜12000畝,産值1800萬元;種植甘蔗12200畝,産量7萬噸;種植烤煙2400畝,産煙葉26.4萬公斤;經濟林果産量達500萬公斤;畜牧業發展生豬飼養25000頭,山羊廄養5000衹,土雞養殖80000衹。 |
|
一、地理位置
新華鎮地處雲南東南部,文山州東部,位於東經105°27′—105°45′,北緯23°33′—23°45′之間,是富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鎮政府座落於富寧縣城,東接板侖鄉,南連裏達鎮,西南交睦倫鄉,西接廣南縣八寶鎮,北靠花甲、洞波鄉。國道323綫穿境而過,是雲南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
二、自然概況
全鎮國土總面積340平方公裏,轄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分為山區和半山區,其中山區占85%以上,西南端為石山區。土質為紅壤和石灰石土。最高海拔1474米,最低海拔650米,平均海拔1062米,屬南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9.3℃,年均降雨量為1199.6mm,空氣相對溫度75%,年均無霜期327天,轄區內水資源豐富,有各甫河、力們河、擋阿河、者郎河、莫勺河、那瓦河、洪門河七條支流匯入普廳河貫穿全境。普廳河年徑流量為1.5億立方米。全鎮森林覆蓋率為18%,植物資源豐富,有經濟林面積11327畝,宜林荒山21萬畝,有耕地面積2249畝,其中:田7865畝,地14629畝,人均耕地面積0.84畝。經濟林果主要有八角、油桐、油茶、桔、桃、李、梨、葡萄、西瓜等。礦産資源主要有銻、金、錳、鐵、鎳、鈦等。
三、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全鎮轄9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9個村委會分別是:那平、坡地、坡油、各甫、岩納、臘拱、格當、力追、那農。3個社區分別是:新興、文華和團结。共有147個村小組和54個居民小組。居住着漢、壯、苗、瑤、彝、回、傣、仡佬等8種民族。2003年末有9200戶41366人,其中:男21798人。少數民族33004人,占總人口的80%;農業人口26775人,占總人口的65%;人口密度121.7人/平方公裏。2003年全鎮工業總産值7741萬元,農業總産值65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555萬元,地方財政支出543.9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45436萬元,總産值32723萬元,糧食總産量7640噸,農民人均有糧258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943元。2003年末生豬存欄24211頭,大牲畜存欄16961頭(匹),肉類總産量2490噸,全鎮主要圍繞農、林、畜、貿四大支柱産業帶動經濟發展。
四、基礎設施現狀
水利:有三面光灌渠3條17公裏,各甫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點溝渠3.2公裏。人畜飲水管道總長500千米,已解决110個自然村4500戶22000餘人及15000頭(匹)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境內有水庫1座,總庫容約2萬立方米,有在建清華洞水庫、格當水庫。有壩塘1座,小水窖、小水池160餘座。
能源、電氣化:12個村(居)委會173個自然村通電,自然村通電率86%,行政村通電率100%。已建沼氣池900餘口。
交通:轄區內國道323綫過境20公裏,富田、富花公路形成了南北35公裏的公路主幹綫。現有鎮村公路7條80余公裏,村村公路91條280余公裏。總通路里程370余公裏。覆蓋12個村(居)委會177個村小組,自然村通路率88%,但村村公路多屬晴通雨阻的簡易土路,道路硬化率低,有近1/2的村村公路雨季無法通車。
通訊、廣播電視:現有6個村委會通程控電話(那平、力追、那農綫路故障,無法接通),擁有程控電話340餘部,3個村區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全鎮電話裝機13900餘部,3個社區的居民小組已全部安裝了閉路電視,4個村委會32個村小組安裝閉路電視。
五、民俗文化
新華鎮居住着漢、壯、苗、瑤、彝、回、傣、仡佬等8種民族,其中壯族居多,漢、苗、瑤次之。城區為各民族雜居,邊遠山區人口居住分散,民族風俗文化各異,民族服飾類型多樣。壯族有三月三瓏端街,七月半鬼節等民族節日,苗族有花山節,瑤族最隆重的當數盤王節和祭祖節。新華鎮岩納村委會竹堡苗族村有一個著名的竹堡苗族農民蘆笙文藝隊,曾遠赴內蒙古、新疆等地演出。 |
|
620723102000 新華鎮 620723102200 大寨村 620723102201 長莊村 620723102202 富強村 620723102203 勝利村 620723102204 宣威村 620723102205 西街村 620723102206 嚮前村 620723102207 新柳村 620723102208 亢寨村 620723102209 新華村 620723102210 明泉村 |
|
新華鎮地處開魯縣政府所在地西9公裏處,西鄰大榆樹鎮,北鄰和平鎮,南與奈曼旗清河鄉接壤。全鎮總區域面積144,900畝,其中耕地面積6萬畝,有林地面積12258畝。全鎮所轄13個行政村,17個站所,中小學13所,農貿市場1個。總人口1.5萬人,其中蒙族877人。2002年農民人均收入2400元。
新華鎮土地資源豐富,屬西遼河衝積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宜玉米、小麥、大豆、水稻、益都椒等糧經作物的生長是國傢商品糧基地之一;交通便利,國道303綫、開八公路從境內穿過;通訊快捷,程控電話村村通;電力資源充足,地下水資源豐富,對農業生和農民增收有一定的保障。
招商引資項目
1、禪傢窯奶站:
禪傢窯村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新華鎮的中心地段,有四個村與之相鄰,人口密集,距國道303綫僅3公裏,開八公路貫全境,交通便利;通訊快捷,是有名的電話村;該村原是老新華鄉政府所在地,獸醫站、農科站、衛生院等站所均在此地,有農貿市場一座,個體工商戶20餘戶,經濟發展潛力很大,欲建可容200頭奶牛擠奶奶站一座。
2、東興養豬廠
該廠建於97年,位於國道303綫北,東鄰新華酒廠,投資120萬元,有高標準豬捨170間,可養豬1700餘口,有飼料加工廠,飼料配比室,獸醫室,小型酒廠1座,辦公室等,配套設施齊全。
3、新華養豬廠
該廠距303國道3公裏,開八公路穿境而過,該廠始建於97年,投資90萬元,有標準豬捨14棟,140間,占地10餘畝。配套設施齊全。 |
|
新華鎮位於中國北方內蒙古西部美麗富饒的河套平原腹地,是“北方羊城”——臨河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8',北緯40°59',海拔1029——1034米。東西長18公裏,南北寬9.8公裏。總面積23萬畝,其中耕地8萬畝,鎮轄11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00人,總戶數4263戶,集鎮占地4平方公裏,居民住戶1260戶,常住人口6300人,擁有個體私營企業450傢。
新華鎮全境為黃河衝積平原,引黃自流灌溉,享有“蔬菜之鄉”的美稱。該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9°C,全年降雨少,蒸發大,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156.2mm,無霜期為127天,太陽輻射總量為152.38千卡/平方釐米,積溫為4255°C.這裏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産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是自治區重要的優質農畜産品基地.全鎮盛産小麥、葵花、黑瓜籽、蜜瓜、西瓜、各類蔬菜、肉、奶、蛋、皮張等大宗名優特農畜産品,糧油糖産量逐年穩産穩收,“馬蓮牌”新華韭菜被國傢緑色食品監測中心確定為A級緑色食品,納入了國傢葉類甲級蔬菜品種的行列,産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新華鎮的地方工業以建材、蔬菜加工、葵仁加工、牲畜屠宰、面粉、木材加工、建築裝璜等為主,尤其是蔬菜加工行業,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已成為自治區西部最大的蔬菜生産加工銷售集散地。
新華鎮交通便利,臨份、陝五、新銀公路模穿鎮區。通訊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政府機關和各駐鎮單位全部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加入了國際互聯網。
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新華鎮經濟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02年,市委、政府又確定了“工業立市,城市帶動,養殖富民”的總體思路,出臺了一係列優於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政策,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新華鎮將以優越的投資環境和飽滿的熱情,與國內外朋友真誠合作,共謀發展大業。 |
|
- : Xinhua Town
- n.: Xinhua Zhen
|
|
新華 |
|
花都新華鎮一小 | 阿城市新華鎮防保站 | 阿城市新華鎮第二防保站 | 富寧縣新華鎮新華賓館 | 花都市新華鎮官溪針織廠 | 花都市新華鎮田美服裝廠 | 阿城市新華鎮衛生預防保健站 | 花都市新華鎮開端針織有限公司 | 花都市新華鎮蓮塘順發針織廠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臨澤縣公司新華鎮營業廳 | 臨澤縣新華鎮華特豬養殖運銷專業合作社 | 臨澤忠信堂醫藥零售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新華鎮富強藥店 | 臨澤忠信堂醫藥零售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新華鎮藥店 | |
|
|
聯閤村 | 新街村 | 團结村 | 和平村 | 團结村 | 保安村 | 大寨村 | 永昌村 | 西街村 | 三閤村 | 七裏村 | 復興村 | 五星村 | 建國村 | 永勝村 | 新興村 | 團结社區 | 勝利村 | 湖畔社區 | 文華社區 | 培英社區 | 嚮前村 | 新農村 | 新柳村 | 哈達村 | 古城村 | 永興村 | 橋北村 | 永安村 | 新華村 | 育林村 | 新林村 | 官溪村 | 蓮塘村 | 石塘村 | 新華村 | 新華村 | 夏傢村 | 八角村 | 瓦窯村 | 斑竹村 | 大坪村 | 蓮塘村 | 富強村 | 新華村 | 大埔村 | 中村村 | 公益村 | 梅園社區 | 光華社區 | 崇山村 | 新光村 | 新興社區 | 黎明村 | 新元村 | 三華村 | 三東村 | 大陵村 | 永紅村 | 民益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