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 : 社會 : 生活 > 教育
目錄
·培養新生一代 Training new generation·jiào yù jiào yù·No. 3
·No. 4·No. 5·No. 6
·No. 7·No. 8·教育的定義 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
·“教育”的定義 "Education" is defined·教育的價值 The value of education·教育的層次提升 Rais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簡介 Introduction·教育的類型 The type of education·教育的實施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馬剋思主義的教育觀: Marxist View of Education:·教育的歷史 History of education·教育理論(教育學科體係) Education theory (education discipline system)
·教育機構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教育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教育相關法律 Legal Education
·職業教育專業類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讀經教育 Reading Education·宗教教育 Religious Education
·教育的技術 Education Technology·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Differences in the Western Education·義務教育 Compulsory education
·英文解釋·法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分類詳情
·更多結果...
培養新生一代 Training new generation
  ①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②用道理說服人使照着(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說服~。
jiào yù jiào yù
  培養人才、傳播知識的工作,主要指學校教育
No. 3
  發展教育
No. 4
  ◎ 教育 jiàoyù
No. 5
  教導啓發,使明白道理
No. 6
  說服教育
No. 7
  教誨培育;教導。《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捲下:“今朕建學興善,以尊士大夫之行,而更製革弊,以盡學者之才,其於教育之方,勤亦至矣。”《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我當初教育兩個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揚名顯親。”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拿起我這支筆來,想寫點我在這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日子……也就是說我真真實實所受的人生教育。”
No. 8
  教育的基本定義
  教育是一種人類道德、科學、技術、知識儲備、精神境界的傳承和提升行為,也是人類文明的傳遞。
  教育的解釋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教育的層次提升
  一般地,教育的環境可以分為:家庭環境、校園環境、企業環境、個人興趣鬆散團隊環境。
  教育的目標可以理解為,自謀求個人的生存技能開始,到謀求國傢利益、民族利益、人類命運持續科學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類,沒有止境!
  科學的教育是立體的,它分為3個層面: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指對學生智商(i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家庭教育:指對學生情商(e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社會教育:指對學生德商(m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三個層面相互交融、重疊和互補,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係。
  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依據社會的需要,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係統的教育和訓練,開發其體力和智力的活動。
  教育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通常有和狹義兩種概念。産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簡介
  教育過程開始於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相信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讓子宮裏的胎兒聽音樂和故事,希望對孩子發展産生影響。
  "教育"一詞來源於拉丁語 educare,意思是 "引出"。
  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
  ·保證人類延續、促進人類發展的功能;
  ·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
  ·選擇功能。
  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人通過受教育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産生而産生,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如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教育的類型
  正規教育
  社會、群體或私人開設課程教育人們,通常是年輕人。正規教育比較係統完整。正規教育體係傳授理想或有價值的知識,但有時會出現濫用情況。
  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或成人教育在許多國傢已經非常普及。'教育' 還被看作兒童的事,成人教育經常 branded as '成人學習'或'終身學習'.
  成人教育意義是負擔成人社會角色人所進行有係統持續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darkenwald & merrian,1982,p.9〉早期曾被認定唯一種掃除文盲,教導民衆基本讀、寫、算術技能的活動,逐漸拓展至因應技術變遷的需要而提升個人知識能力為目的。
  技術教育
  衹針對某一方面提供的特殊培訓,例如電腦專科學校。技術學校培養適應不同市場的人才。技術教育給了學生們自主選擇的機會,因此會提高學者的興趣。
  教育的歷史
  歐洲
  在西方,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組織的巨大影響:神父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學校體係。在歐洲,許多最初的大學都有天主教背景。蘇格蘭 宗教改革之後建立了新的國立蘇格蘭教會
  中國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 ,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製。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廢除,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
  日本
  日本教育的起源與宗教密切相關。學校是培養想要研究佛教成為僧侶的年輕人的廟宇。後來,想要學習的孩子就要去"tera-koya" (意為廟宇小屋),學習如何讀寫日文。
  印度
  印度的制度化教育已有很長的歷史。
  最近世界教育趨勢
  在過去幾十年中,未受任何學校教育的文盲人口的百分比下降了。從1960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 25%。
  在發展中國傢,2000年文盲百分比衹有1970年的一半。在已發展國傢,文盲也從 6%下降到1%,未受學校教育者從5%下降到 2%。
  教育理論
  ·教育哲學
  ·教育基本理論
  ·教育法學
  ·教育管理學
  ·信息技術教育
  ·教育技術學、教育工學
  ·教育工藝學
  ·教育經濟學
  ·教育心理學
  ·教育社會學
  ·教育未來學
  ·學校衛生學
  ·比較教育
  ·教育統計學
  ·教育傳播學
  ·教育效益學
  ·教學科技
  ·教育評價學
  教育機構
  ·托兒所
  ·幼兒園
  ·小學
  ·初中
  ·中學
  ·國民中學
  ·高級職業學校
  ·技術學院
  ·專科學校
  ·大學
  ·圖書館
  ·培訓班
  ·補習班
  ·教育
  教育分類
  ·胎教
  ·幼兒教育
  ·經典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大學教育
  ·高職教育
  ·專科教育
  ·義務教育
  ·終身教育
  ·職業教育
  ·成人教育
  ·幹部教育
  ·遠程教育
  ·函授教育
  ·工讀教育
  ·數學教育
  ·語言教育
  ·閱讀教育
  ·科學教育
  ·資訊教育
  ·社會科學教育
  ·藝術教育
  ·家庭教育
  ·特殊教育
  ·資優教育
  ·補習教育
  ·性教育
  1)含義: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人類社會的産生、發展而産生、發展起來的(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
  2)教育的特點:
  原始形態教育的特點:一,教育同生産生活相融合,教育內容主要為生産和生活經驗。二,教育手段單一,僅僅限於口耳相傳。三,教育權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
  古代形態教育的特點:一,學校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形態。二,學校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三,學校教育與生産勞動相分離。四,教育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
  現代形態教育的特點:一,教育的世俗化。二,教育的國傢化。三,教育的法製化。四,初等教育義務化。五,學校類型多樣化。
  終生教育理念下的當代形態的教育:一,教育的終身化。二,教育的全民化。三,教育的民主化。四,教育的整合化。
  3)教育的功能:
  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
  包括: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經濟發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的發展。
  教育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相關教育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人犯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
  教育行政法規
  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暫行工作條例
  國務院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
  幼兒園工作條例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教學成果奬勵條例
  殘疾人教育條例
  教師資格條例
  地方性教育法規
  河北省漢語言文字應用管理條例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辦法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辦法
  河北省在職職工教育條例
  河北省義務教育經費籌措使用管理條例
  教育行政規章及其他規範性文件
  幼兒園工作規程
  小學管理規程
  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
  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
  中小學圖館(室)規程
  中小學校實驗室工作的規定
  普通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管理規定
  普通中小學音像教材出版復錄發行管理規定
  中小學校電化教育規程
  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
  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
  普通高級中學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教育督導暫行規定
  示範性高級中學評估驗收標準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
  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
  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
  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
教育的定義 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
  以自我意識現實化為起始,培養改良出心中理想化的“神”(自我意識對未來的希望的代表)既為:教育
  註:(教育沒有失敗的結果,衹有在主導者拋棄被教育者的情況下,被教育者成為另一種教育模式的主導者的結果)
  “教育”的溯源及內涵
  1.漢語“教育”一詞的溯源
  始見於《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說文解字》的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成為常用詞,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葉的事情。19世紀後半期,中國人開始興辦新式教育,現代漢語中“教育”一詞的通行,與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聯繫在一起,反映了中國教育話語由“以學為本”嚮“以教為本”的現代性轉變。
  2.西文“教育”一詞的溯源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ducar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文“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3.教育的內涵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1.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麽”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産力說;特殊範疇說;多重屬性說。
  2.教育功能
  所謂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幹什麽”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什麽是教育?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留美博士黃全愈請教一位英國的教育傢,卻沒有下文。可見,這個問題並不那麽簡單。關於教育的定義,中外的教育傢、思想傢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語錄”,這裏集粹如下: 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嚮油箱註油。” 鐘啓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外國對“教育”也有許多精彩、精闢的論述: 馬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進“個人的獨創的自由發展。” 康德:教育是由個體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構建、自我評價的過程,是自我能力的發展,它體現着社會意志和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審慎嚴肅地共同探究的機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讓繭中的幼蝶麯意迎合或違心屈從。 愛因斯坦:“什麽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納:什麽叫教育教育是讓孩子體驗發現世界是怎樣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麽作用。親民教育:培育個性化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蒙臺梭利:“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雅斯貝爾斯:“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 亞米契斯:教育是“愛的教育”。 種種釋義,各有千秋,都從某一角度通嚮真理之門。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研究報告說:教育是“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作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麽是教育這個問題,對於認清教育的本質、明確自己的職能和職責、找準前進的方向是大有好處的。這並非什麽咬文嚼字、鑽牛角尖。因為沒有理性的自覺,是不可能在實踐中做個自覺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教育是一種改變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途徑,一種積極引導人類的思想、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有效的途徑,從中性詞的角度看,可以有影響與之相對應,從貶義詞的角度看,可以有唆惡與之相對應。
  教育是一種人類道德、科學、技術、知識儲備、精神境界的傳承和提升行為,也是人類文明的傳遞。一種以某些主觀意識形態去適當改變另外一些主觀意識形態的一種方法。是改變他人觀念與思想的一種科學的方法。教育亦是最廉價的國防體係。
  總之,教育的本質屬性,即教育是一種影響,一種積極的影響,一種對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及自身的積極的影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即教會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通俗點說“教:上做下學(或模仿);育:正確態度對待客觀。”教育最終目的是以正確的習慣和態度對待客觀。
  教育的邏輯起點:
  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産生。從猿到人的轉變是由於生産勞動,猿在勞動中逐漸形成以大腦和手為核心的主體機製。大腦可以思維,手可以操作,這就使人區別於一般動物而變成“高級動物。”有了主體機製纔有可能成為具有實踐認知能力的主體人,人類才能把自己提升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從而把客觀世界變成人類改造和認識的客體。而要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是需要有主體能力纔可以的。人類社會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自身存在形式。
  科學的教育定義有助於人們客觀認識教育,客觀認識教育有助於人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正確的教育觀有助於人們製定正確的教育方針、規劃、制度,從而促使人們進行合情、合理、合規、合適的教育活動。
“教育”的定義 "Education" is defined
  “教育”的定義即教育的內涵或意義,給“教育”下定義是對教育現象理性認識的開始,也是教育認識活動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傢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2)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3)更狹義的,有時指思想教育活動。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係統中的一個子係統,分配着或承擔着一定的社會功能。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對象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如果圍繞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來定義,可以把教育定義為教育是指人有意識地通過若幹方法、媒介等形式嚮他人傳遞信息,期望以此影響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狀態,幫助或阻礙他人獲得某種(些)觀念、素質、能力的社會活動。處於前者角色的稱為教育者,處於後者角色的稱為教育對象。這樣定義符合所有的人類教育活動,可以作為教育的基本定義。
  狹義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或教育機構有組織地、係統地實施的教育活動,即正規教育,如學校教育
  當代詩人、文化學者張修林在《談教育》一文中有如下解釋:
  所謂教育,應當是作為對社會文化的傳授、傳播。而社會文化,包括文理學科,它應當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是指高層次文化,既抽象的、看不到存在的,比如社會心理、美學和價值,第二層次指從第一層次具體下來的,儘管看不到具體存在,但能切實感覺到它的結構與活動方式存在的,比如政權及其機構,第三層次指表面文化,既看得到又摸得到的,物品或物質的文化。簡單地說,就是精神文化、精神的物化文化以及物質文化。教育的目的,說是教化育人,其實就是讓人接受各種有用的知識,以期將這些知識吸收、溶化,能夠將其直接作用於社會,或者把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升華出新的知識,即發現和發明。前者像物理變化,接受的人如同一個盛東西的容器,接受的幾種東西還是那樣的幾種東西,不過是換了個地方,有了些混雜,這大概就是常說的實用型人才——技術或技藝的人才;後者則類似於化學反應,已經生成了不同的、另外的東西,這類人才能夠很好地掌握第一層次的文化,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學思想、理念和方法。這就是創造型人才。一個國傢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主要就是第一層次的文化、創造型人才的影響。 (出處:中國學術論壇張修林專欄,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6799)
  教育産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人類高度發達的神經係統是教育産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記憶、聯想、想象、推理等完整的思維功能,使人的意識能夠相互影響並得以傳播。
  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
  從教育的定義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規劃、管理教育活動的方向和目標、傳遞信息的內容和方式。教育者願意施教有若幹因素,其一出於人的利己性。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有效的支持和幫助,要是可以支持和幫助自己的人的能力不足,那麽獲益也將有限。如果通過教育提高了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的能力,其獲益既可擴大。其二出於人的利他性,希望他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生活得更好。其三出於人的競爭性,競爭性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教育使己方的競爭力加強,另一方面藉助教育活動,削弱對方的競爭力。教育者往往宣稱自己的教育是正當的,但事實證明並不完全如此,例如臺獨勢力的去中國化教育、殖民主義當局對殖民地人民的奴化教育
  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不一定非要面對面地嚮受教育者傳遞信息,可以通過通過各種方式和媒介,甚至通過他人進行。而這個他人不一定是教育者,因為教育者是以改變他人的觀念、素質、能力為目的而傳遞信息的。凡是接收到其信息,並且是其傳遞意嚮的人是其教育對象。
教育的價值 The value of education
  基礎的9年義務教育,價值在於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科學教育等的原始啓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接受和接納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
  隨後的中專、大學等中高等教育,價值在於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備基本的科研、實踐、實驗、試驗、仿製、創新啓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和接納科學發明創造等專業化、工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等生産實踐的基本技能。
  職業化教育和培訓,價值在於為社會工業化、産業化、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崗位作業工藝、培訓後上崗就業、接受和應聘各類職業崗位,獲得崗位作業基本技能。
  中國有句俗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傢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為國、為傢、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教育的層次提升 Rais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一般地,教育的環境可以分為: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
  教育的目標可以理解為,自謀求個人的生存技能開始,到謀求國傢利益、民族利益、人類命運持續科學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類,沒有止境!
  科學的教育是立體的,它分為4個層面: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
  學校教育:指對學生智商(I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家庭教育:指對學生情商(E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社會教育:指對學生德商(M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自我教育:個人以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行為。
  四個層面相互交融、重疊和互補,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係。
  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依據社會的需要,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係統的教育和訓練,開發其體力和智力的活動。
簡介 Introduction
  教育過程開始於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相信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讓子宮裏的胎兒聽音樂和故事,希望對孩子發展産生影響。
  "教育"一詞來源於拉丁語 educare,意思是 "引出"。
  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
  ·保證人類延續、促進人類發展的功能;
  ·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
  ·選擇功能。
  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人通過受教育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産生而産生,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如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教育的類型 The type of education
  正規教育
  社會、群體或私人開設課程教育人們,通常是年輕人。正規教育比較係統完整。正規教育體係傳授理想或有價值的知識,但有時會出現濫用情況。
  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或成人教育在許多國傢已經非常普及。'教育' 還被看作兒童的事,成人教育經常 branded as '成人學習'或'終身學習'.
  成人教育意義是負擔成人社會角色人所進行有係統持續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Darkenwald & Merrian,1982,P.9〉早期曾被認定唯一種掃除文盲,教導民衆基本讀、寫、算術技能的活動,逐漸拓展至因應技術變遷的需要而提升個人知識能力為目的。
  技術教育
  衹針對某一方面提供的特殊培訓,例如電腦專科學校。技術學校培養適應不同市場的人才。技術教育給了學生們自主選擇的機會,因此會提高學者的興趣。
  特殊教育
  針對現代出現的社會現象和家庭現象:如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屬於一種精神障礙疾病,長時間上網會在大腦諸多神經元中製造“上網興奮點”,這些興奮點會使大腦對上網産生持續的興奮,這種成癮的病理與吸毒、賭博十分相似,也和吸毒、賭博一樣很難戒斷。主要癥狀有:強烈的依戀性 情感淡漠 意志力薄弱 人際交往範圍變窄等社會問題...!因此少林寺的潘國靜利用"禪"來製約類似的情況.
教育的實施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語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教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比如傢長教孩子孝道,自己就要身體力行,孩子自然也會做到。推而廣之,要教別人首先自己要先修身,先做到,然後再用身教言教去影響人,甚至達到不言而教的效果。育,老祖宗認為教書育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做一個善人,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和專業技能。那什麽是善?善的標準是什麽?假如搞教育的人心中都不知道標準,那教育一定不會是圓滿的;假如他知道善的標準,就能夠把握住每一個教育的機會。
馬剋思主義的教育觀: Marxist View of Education:
  從19世紀40年代起,馬剋思和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就提出了馬剋思主義教育觀的初步原理(比如《資本論》第1捲,第13章;《德意志意識形態》第1捲,第1部分;《哥達綱領批判》第4部分;《共産主義基本原理》)。正是在這一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較係統的教育理論。十月革命及其對馬剋思主義教育實踐的需要,大大推動了這一理論的發展(列寧、剋魯普斯卡婭、勃朗斯基、馬卡連柯)。實際上,馬剋思主義的教育理論基本是一種實踐的理論。對此作出貢獻的一些重要人物有倍倍爾、饒勒斯、蔡特金、李卜剋內西、葛蘭西、郎之萬、瓦倫、塞夫。許多研究者當前正致力於進一步發展這一理論。該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有以下幾點:(1)對所有兒童一律實行義務免費公共教育,以確保消滅文化或知識的壟斷,消滅教育的種種特權。在最初的表述中,這衹能是一種由各種公共機構所辦的教育。當時所以這樣提,是防止工人階級惡劣的生活條件阻礙兒童的全面發展。後來,明確地提出了其它目標,比如必須削弱家庭在社會再生産中的作用,必須根據平等的條件來培養兒童,必須利用社會化的群體力量。無疑,最成功的革命教育實驗,從馬卡連柯學校到古巴的學校,都是按照社會的方案來進行的。(2)教育與物質生産相結合(或用馬剋思的話來說,就是把智育、體育和生産勞動結合起來)。這裏所包括的目標,既不是進行較好的職業訓練,也不是反復灌輸職業道德,而是通過確保人人充分瞭解生産過程來消滅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間、觀念與實踐之間的歷史形成的差距。這一原則在理論上的正確性雖然為人們所廣泛承認,但其實際運用卻提出了許多問題(許多半途夭折的或衹是部分獲得成功的試驗就證明了這一點),這在科學技術迅速變革的條件下,尤其如此。(3)教育必須確保人的全面發展。隨着科學與生産的重新結合,人能成為完全意義上的生産者。在這一基礎之上,所有的人無論男女,其潛力都能得到施展。這樣將出現一個能夠滿足普遍需求的世界,使個人在消費、娛樂、文化的創造和享受、社會生活的參與、人際交往以及自我實現(自身創造)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充分施展才能。這一目標的實現,特別需要改變社會分工,而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迄今僅處於開創階段。(4)社會在教育過程中被賦予新的巨大作用。學校的內部集團關係的這種改變(從競爭轉嚮合作和支持)意味着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將變得更為開放,並以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和積極配合的關係為前提。以上所概述的理論並沒有終結。對上述原則的解釋或依據上述原則所進行的實踐,還存在許多進退兩難的問題。在馬剋思主義者之間以及在馬剋思主義者與非馬剋思主義者之間,正在對下列問題進行辯論:人的個性問題;“本性與教養”的問題;學校和教育在流行的社會决定論範圍內創新的可能性;以及教育的內容、方法、結構在促進社會變革中的相對重要性。(ZF)參考書目 1M.W.阿佩爾:《意識形態與學校的課程》,1979年英文版。 2奧·倍倍爾:《婦女與社會主義》(1879),1886年英文版。 3P.布爾丟和J.C.帕塞隆:《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産》,1979年英文版。 4S.鮑爾斯和H.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教育》,1976年英文版。 5茲蘇薩·弗吉:《形成中的社會》,1979年英文版,第4章。 6保羅·弗雷爾:《被壓迫者的教育學》,1970年英文版。 7安東尼奧·葛蘭西:《可供選擇的教育學》,1973年意大利版。 8讓·饒勒斯:《社會主義與教育》,1899年法文版。 9保爾·朗之萬:《思想與行動》,1950年法文版。 10弗·列·列寧:《論國民教育部的政策問題》(1913),1963年英文版。 11同上作者:《青年團的任務》(1920),1966年英文版。 12同上作者:《關於綜合技術教育對娜捷施達·康斯坦丁諾夫娜的提綱的意見》(1920),1966年英文版。 13D.林登貝格:《共産國際與階級學校》,1972年法文版。 14M.A.馬納科爾達:《馬剋思與現代教育學》,1966年意大利版。
教育的歷史 History of education
  歐洲
  在西方,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組織的巨大影響:神父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學校體係。在歐洲,許多最初的大學都有天主教背景。蘇格蘭 宗教改革之後建立了新的國立蘇格蘭教會。
  中國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 ,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製。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廢除,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現在中國的教育體係在90年代又有很大的變化,私人資本開始進入教育領域。
  日本
  日本教育的起源與宗教密切相關。學校是培養想要研究佛教成為僧侶的年輕人的廟宇。後來,想要學習的孩子就要去"Tera-koya" (意為廟宇小屋),學習如何讀寫日文。
  印度
  印度的制度化教育已有很長的歷史,據考證在佛教興起之前印度已經有了完善的教育制度。其教育的現代化可以分為殖民地時期和獨立後兩個大的發展階段。殖民地時期是印度教育現代化的啓動階段,包括:傳統教育嚮現代教育的過渡時期(1498~19世紀初);殖民地印度教育體係的形成時期,即印度教育的西方化時期(19初~20世紀初)、民族教育的興起和發展時期(20世紀初~1947年獨立)三個時期。1947年獨立以後,印度教育進入它的全面發展階段。
  最近世界教育趨勢
  在過去幾十年中,未受任何學校教育的文盲人口的百分比下降了。從1960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 25%。
  在發展中國傢,2000年文盲百分比衹有1970年的一半。在已發展國傢,文盲也從 6%下降到1%,未受學校教育者從5%下降到 2%。
教育理論(教育學科體係) Education theory (education discipline system)
  .普通教學論 General Didactics
  .教育學 Pedagogy
  .教育革新 Educational Innovation
  .教育價值 Educational Value
  ·教育哲學
  ·教育基本理論
  ·教育法學
  ·教育管理學
  ·信息技術教育
  ·教育技術學、教育工學
  ·教育工藝學
  ·教育經濟學
  ·教育心理學
  ·教育社會學
  ·教育未來學
  ·學校衛生學
  ·比較教育
  ·教育統計學
  ·教育傳播學
  ·教育效益學
  ·教學科技
  ·教育評價學
教育機構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托兒所
  ·幼兒園
  ·小學
  ·初中
  ·高中
  ·高級職業學校
  ·技術學院
  ·專科學校
  ·大學
  ·培訓班
  ·補習班
教育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孝悌教育
  ·道德教育
  ·胎教
  ·幼兒教育
  ·經典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大學教育
  ·高職教育
  ·專科教育
  ·義務教育
  ·終身教育
  ·職業教育
  ·成人教育
  ·幹部教育
  ·遠程教育
  ·函授教育
  ·工讀教育
  ·數學教育
  ·語言教育
  ·閱讀教育
  ·科學教育
  ·資訊教育
  ·社會科學教育
  ·藝術教育
  ·家庭教育
  ·特殊教育
  ·資優教育
  ·補習教育
  ·性教育
  1)含義: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人類社會的産生、發展而産生、發展起來的(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
  2)教育的特點:
  原始形態教育的特點:一,教育同生産生活相融合,教育內容主要為生産和生活經驗。二,教育手段單一,僅僅限於口耳相傳。三,教育權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
  古代形態教育的特點:一,學校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形態。二,學校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三,學校教育與生産勞動相分離。四,教育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
  現代形態教育的特點:一,教育的世俗化。二,教育的國傢化。三,教育的法製化。四,初等教育義務化。五,學校類型多樣化。
  終生教育理念下的當代形態的教育:一,教育的終身化。二,教育的全民化。三,教育的民主化。四,教育的多元化。五,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3)教育的功能:
  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
  包括: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經濟發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的發展。
教育相關法律 Legal Educatio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相關教育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人犯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
  教育行政法規
  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暫行工作條例
  國務院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
  幼兒園工作條例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教學成果奬勵條例
  殘疾人教育條例
  教師資格條例
  地方性教育法規
  河北省漢語言文字應用管理條例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辦法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
  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辦法
  河北省在職職工教育條例
  河北省義務教育經費籌措使用管理條例
  教育行政規章及其他規範性文件
  幼兒園工作規程
  小學管理規程
  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
  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
  中小學圖館(室)規程
  中小學校實驗室工作的規定
  普通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管理規定
  普通中小學音像教材出版復錄發行管理規定
  中小學校電化教育規程
  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
  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
  普通高級中學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教育督導暫行規定
  示範性高級中學評估驗收標準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
  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
  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
  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
職業教育專業類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全國翻譯證書考試(NAETI)
  CGFNS(美國護士考試)
  全國價格鑒證師 導遊資格考試
  報關員考試 質量專業資格考試
  監理工程師 註册結構工程師
  教師資格認定 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執業藥師資格考試 護士執業考試
  公務員考試 物業管理師
  ISO9000內審員 NVQ企業行政管理
  國傢職業漢語能力測試(ZHC) 公安機關民警招考
  調查分析師 註册建造師
  網頁設計師 人力資源管理
  雅思考試 托福考試
  3D建模工程師
讀經教育 Reading Education
  開篇——提倡兒童讀經原由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癡慢,人心墮落原因。
  欲緻天下太平,須從根本着手。圖輓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
  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求為解决問題,反倒製造問題。
  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係,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宗教教育 Religious Education
  現代人普遍有一種無形的苦,莫名的壓力——苦,陷在感情漩渦中——苦,工作的壓力——苦,窮睏逼身——苦,種種的苦,幾乎無時無刻不環繞在周遭,一不小心,這些苦都會纏到身上。
  然而不知如何排遣這些愁苦,纍積於一身,我們就會感覺人生越來越乏味。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與方向,難免就要陷入迷失、彷徨、無助中…而真正可以排解苦悶,滌除塵垢,引導脫離苦海的唯一方法就是——宗教教育
  但遺憾的是,有許多人錯認宗教是迷信。其實宗教不是迷信,也不是哲學,更不是神教,它是一種教育教育我們如何在這一生中過身心安穩的生活,教育我們如何做好人,做善人,提升生活品質,遠離痛苦,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這裏,我們擷錄了九大宗教的教義與精神,祝福您能在彷徨無助中得到一盞光明的燈,引導您有堅定的性靈與真誠的信仰,迎嚮光明的人生。
教育的技術 Education Technology
  通常所說的教育,都是指校園教育,具有通用的區域或國傢標準教材,有指定的教師,進行課堂口授講述,輔之以板書和作業,結合測驗、抽查考試、期中和期末考試,加上升學考試,再進入職業生涯。
  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先進的教育,已不會再用私塾和一對一這樣的落後的、高成本的、低效率的教育手段了!
  互動、快樂、學校指定和學生自選課程等都是比較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至於案例教學,則是職業教育中比較成功的手段。
  藉助信息化,把教育中可能遇到的種種技術和管理問題,更加精確地描述,讓更多的人才在先進的教育技術條件下,更快的、更多的、一生學習接受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Differences in the Western Education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於人文思想而展開的,從小開始培養人的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的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起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好像朋友一般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問題,對於學生的疑問,經常一指圖書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做出判斷,盡可能的不去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歐美國傢的小學生常做的家庭作業就是實驗報告,你研究了什麽,怎麽做的,觀察到什麽,有什麽結果和結論,參考了哪些文獻...研究的對象和問題很小,常常衹是一支鉛筆的滾動,糖和????的溶解等等什麽的。(重要的不是大和小,而是方式方法!)。它最大可能的保護了人類創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我認為,人類之所以在這個世界處於統治地位,就是因為人類的創造力!人類創造工具並使用它,目前已知的生物中,衹有人和黑猩猩有創造工具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麽近代和現代絶大多數發明和發現出現在西方的主要原因。同樣,它也有缺點,有局限性。它註重分析,缺乏綜合思考能力的培養。分析就好像一條射綫一樣,確定了方向,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很少去反思出發點;它“喜新厭舊”,重視個體的創新,常忽略個體對已有知識的纍積。美國教育部長也說:“我們國傢的教育是徹底失敗的,我們把人教成了肉機器”,就是出於西方教育缺乏綜合思考能力和橫嚮思維能力的培養而說的(橫嚮思維——人與電腦的根本區別,例:有十塊錢和一塊錢,拿哪個?答拿十塊或拿一塊的,即縱嚮思維;答都拿或都不拿的,即橫嚮思維)。
  歷來中華教育的主體是通過儒傢思想表現出來的。因為儒傢有“忠孝”的思想,所以當權者就把教育工作主要交給儒傢來負責,以便有利於統治,而國傢行政是否也以儒傢思想為標準,是另一碼事。(漢、唐、皆是“內用黃老,外尊儒術”;宋朝尊敬文人,但不以儒傢為唯一的行事準則,不然那些常開皇帝玩笑的大臣按儒傢思想早就該被“咔嚓”了;元朝是外族入侵,血淚斑斑;明朝遵循的是程朱理學,衹是儒傢思想的分支;不在這裏討論最令一無所知痛恨的滿清,以免破壞好心情)這種教育註重綜合,講究內在,對已知的知識不斷纍積,故有“溫故而知新”,又善於多方位的進行思考,“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了。它的不足之處就是對思想的自由有一定的禁錮,使人缺乏創造力和,條理性、係統性不強,不夠精確,學生往往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認為已經瞭解了事物的總綱,其他的也就那麽回事,不肯腳踏實地的研究分析事物的細節(我亦如此)。這也是宋朝之後再沒有什麽大的發明、發現出現得一個原因。
  近代中國的教育經受了西方教育方式的衝擊,出現了對立並存的情況,或者說,這是中西方思想的一次強烈碰撞,教育方式的不同衹是其中差異的體現。故有“以夷製夷”,有“拿來主義”。堅持自我,也是一條路,在臺灣、在東南亞,都有使用中華傳統教育而非常成功的例子,他們一貫堅持德育,同樣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多優秀公民的教育纔是成功的教育,而不是鳳毛麟角的出幾個名人或科學家,國傢是否強大,取决於大多數國民本身的素質。)
義務教育 Compulsory education
  1986年4月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這是我國首次把免費的義務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也就是說適齡的“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9年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法的製定標志着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雖衹有18條,但“國傢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從此成為法定義務。
  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經過兩年的過渡,中國已與2008年秋季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名副其實的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傢、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傢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製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是適當的。目前,我國的義務的教育學製的實際情況主要有“六三製”(即小學六年製,中學三年製)、“五四製”(即小學五年製、中學四年製)和“九年一貫製”三種學製。其中還有少數地區實行八年製的義務的教育,即小學五年製,中學三年製,但這些地區目前也正在抓緊實現由八年製嚮九年製的過渡。從我國學製狀況看來,九年製或八年製的義務的教育包括了初等義務的教育和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兩個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按規定在義務的教育學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義務教育學習,即可達到初中畢業的文化程度。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和製定的,體現着人的主觀意志。由於人們對教育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因而在製定教育目的的依據等問題上便形成了不同的主張。
英文解釋
  1. :  indoctrination
  2. n.:  schooling,  designed to give knowledge and develop skills,  breed up,  bring up,  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upbringing,  coeducation,  pedagogy,  nurture,  instruction,  education,  edificatory
  3. v.:  teach,  inculcate,  educate,   do or not to do sth by punishment or as a result of experience,   educate,   teach
  4. adj.:  comprehensive
  5. vt.:  school
法文解釋
  1. n.  éducation, instruction
近義詞
教育, 訓練, 養育, 修養, 鍛煉, 練習, 排練, 撫育, 兒童期的教養
教育體製
告誠
教育社區, 教育居委會
教育
相關詞
文化科學機械學科百科大全學校中學教育機構
人物教育數學家數學生物生命高等教育老師
教書育人高教研究雜志常青花園武漢高校笛簫協會浙江大學高校
上海西安建築更多結果...
包含詞
教育j教育學性教育教育部教育者教育傢
論教育教育界教育的
分類詳情
張開學校張開文教張開教學張開圖書張開遠程教育張開高等教育
張開培訓張開教育機構張開其他教育張開早期教育張開職業教育我想
高明教師任務衣服句子早上
本草綱目青藏高原筆友博客玫瑰花本次
請假試卷圖庫哈佛打算每一
好主意有禮貌我希望找不到更多不到
本周更好住在我很想非常感謝趙匡胤
大宋新聞社區是我大眼睛張秀玉光路
中招分析表五千年寫真集宣傳欄趙江濤
實施方案安全教育動物王國節約用電視頻編輯學習技能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