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威海 : 威海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 : 環翠區 [顯示全部] > 怡園街道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怡園街道辦事處(Yiyuan Jiedaobanshichu)屬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在威海市區西北部。面積26.6平方公裏,人口7.4萬。海岸綫長10.5公裏。原名威海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6日,威政發5號文批準,更為今名。2005年5月27日,經威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臥竜街道辦事處並入。辦事處機關駐怡海園。轄怡海園、青州街、濱州街、東澇臺、畢傢疃、西澇臺、臥竜山、神道口新區、神道口、西北山、王傢欽村、桃園、寨北、恆泰街、奧林15居民委員會;後峰西、槐雲、西欽村、戚傢欽村、陳傢後溝5村民委員會。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
No. 3
  概況怡園街道位於山東省威海市區西北部,北部是10.5公裏的海岸綫,東鄰環翠區鯨園街道,南接田和街道,西連環翠區張村鎮。面積26.4平方公裏。轄5個行政村,15個居民社區。人口9.5萬人。
  今怡園街道境域,1898年前,屬文登辛汪都三裏。1930年10月分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二、三自治區。1940年8月分屬城市區和裏口區。1945年9月分屬裏口區、市北區。1950年3月屬市郊區。1956年9月合併為田村鄉。1958年9月屬紅旗公社;10月改稱田村公社。1984年3月置鎮。1992年5月成立開發區街道,為現在怡園街道前身。2001年2月,更名怡園街道,高技術産業開發區調整為田和、萬欣、臥竜3個街道。2005年5月27日,撤銷臥竜街道,所屬區域並入怡園街道
  神道口古文化遺址位於神道口村西南山坡上,現廣播電視局辦公樓後側。1979年發現,遺址未經發掘。現存範圍約3000平方米。遺址上中層破壞較重,下層保護較好。從遺址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層:上50釐米為擾亂層,中、下80~120釐米為黃土,內有紅燒土塊、獸骨、蛤殼,並雜有殘斷石器、陶器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錛、石磨盤、石磨棒殘塊、陶鼎腿、陶器把手等。距今約六千年左右。石器均係青石琢製,製作技術粗糙。陶器分夾沙滑石粉紅陶和灰泥陶兩種,為手工捏製和器物拍製。其中灰泥陶燒製火候較高,有的陶片上有附加堆紋。遺址為新石器時代,現已公佈為威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怡園街道居民有尊師重教傳統。據後峰西村《鄒氏宗譜》記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後峰西村就在鄒氏祠堂創辦私塾。這是轄區內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學堂。現轄區內有小學6所,幼兒園22所。其中欽村小學、神道口小學被省、市分別命名為規範化學校、教育示範學校、課題實驗學校等。
  怡園街道轄區是威海市規劃的文化功能區。威海市第一中學、威海市體育運動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威海市電視臺、威海市人民廣播電臺、威海日報社、威海市圖書館、威海市博物館、威海市體育館、威海市體育場等均坐落在區內。轄區還有國際海水浴場、威海第一海水浴場、垛頂山公園、小石島釣魚公園等旅遊景點,其中國際海水浴場被國傢海洋局列入10個定期監測海水質量的重點海水浴場之一。
英文解釋
  1. :  Yiyuan Subdistrict
近義詞
街道, 街道辦
分類詳情
道口村神道口村桃園臥竜山西北山
奧林後峰西村槐雲村陳傢後溝村後峰西村
怡海園青州街濱州街東澇臺畢傢疃
西澇臺神道口新區寨北恆泰街王傢欽村
西欽村戚傢欽村畢傢疃村西澇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