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張場鎮,原名張傢場,因張姓人傢聚居於此而得名。幅員面積36.87平方公裏,人口1. 2萬,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地形以平壩為主,平均海拔483.7米,最高峰老峨山金頂,海拔1142米。位於丹棱縣西部,丹棱,洪雅,名山三縣七鄉(鎮)交匯處;是四川省文化先進鎮,市級嗩吶之鄉,花燈之鄉,廣場文化之鄉,丹棱縣芒硝工業走廓重點區段。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
張場東鄰順竜鄉,南接雙橋鎮,西鄰仁興鄉,北連王場鄉和名山縣馬嶺鎮;距洪雅縣城20公裏,丹棱縣城23公裏,離省道106綫13公裏,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暢達,方便快捷。為適應新形勢下加快張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連接省道106綫,並與成樂高速公路相連的仁張路正加緊改造。
二、豐富的資源
張場是丹棱縣域內最大的物資歷集散地和芒硝,茶葉,酒類生産基地,旅遊資源相當豐富。鈣芒硝貯量達7億噸,埋藏淺,品位高,品質好,開採條件優越。境內老峨山、黃金峽,山奇水秀,文物古跡衆多,是考古研究和佛教尋蹤的好去處。有與峨眉山媲美的金頂日出、雲海,佛光,聖燈等景點,更有獨具特色的華頭懸棺,美女曬羞,唐代摩崖造像,金峽危岩,東風湖秀色,烏鬼沱、千年古道等景點,衆多神奇美麗的傳說與清幽神秀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更添美麗的色彩。道教名仕杜光庭,詩僧可朋,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的彭端淑均曾在此留下足跡,寫下不朽詩篇。老峨山盛産紫膠,雲霧茶,山藥,芍藥,出産的雲霧毛峰,炒青緑茶,經茶及總崗特液酒,業牌液多次獲省部級精品奬和優質奬,暢銷10多個國傢和地區,是省內著名的白酒生産基地。
三、完善的設施
張場鎮基礎設施完善配套,“九五”期間,投資180萬元修造了電信大樓,安裝程控電話440門,每百人擁有量居全縣之首,投資360萬元造成7000平方米綜合商場一座,投資60萬元新建醫院門診大樓,住宿樓,文化,教育事業投資近100萬元,群衆性文化活動有着悠久的歷史,連續舉辦了六屆老峨山遊山文化經貿交易會,參會客商,遊山群衆和經貿成交額逐年成倍增長。“三通”工程成效顯著,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有綫電視網絡發展壯大,全鎮現有近30%的農戶入網,因特網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傢,為加快張場的城鎮化,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張場發展,經省政府批準,從2000年起,開展小城鎮建設試點工作。《張場鎮建設規劃綱要》由樂山市城鄉規劃設計院製訂,已由縣政府評議通過,根據《綱要》未來10年間,城鎮規模將擴大3倍,達到1.2平方公裏,城鎮人口達到10000人,建成縣城西部重要的農副産品集散中心,以發展芒硝工業,食品工業,旅遊業為主的資源開發型,田園式城鎮。小城鎮建設主要內容有:舊城區連接新區的橋梁建設,新區幹道建設和老峨山森林公園建設,預算需投入資金2000萬元。 |
|
- : Zhangchang Town
|
|
張場 |
|
三閤村 | 紅岩村 | 河灣村 | 河灣村 | 鎖江村 | 鎖江村 | 長流村 | 長流村 | 官山居委會 | 小河村 | 金峽村 | 竜泉村 | 峨山村 | 萬年村 | 菜灣村 | 李廟村 | 蔣山村 | 文武村 | 青杠村 | 白廟村 | 萬山村 | 金山村 | 岐山村 | 小河村 | 金峽村 | 竜泉村 | 峨山村 | 萬年村 | 菜灣村 | 郭壩村 | 陳嘴村 | 朝真村 | 大田坎村 | 大木河村 | 廖店村 | 玉柱村 | 元石村 | 郭壩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