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陽省 : 嶽陽 [顯示全部] > 平江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郵編:410400 代碼:430626 區號:0730
  拼音:Píng Jiāng Xiàn,Pingjiang Xian
  
    平江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處汨水、羅水上遊。東與江西省修水、銅鼓縣交界,北與湖北省通城縣和本省嶽陽縣相連,南與瀏陽市接壤,西與長沙縣、汨羅市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0′13〞-114°9′6〞、北緯28°25′33〞-29°6′'28〞。總面積4118平方千米。總人口100萬人(2003年)。
    平江縣轄15個鎮、12個鄉:漢昌鎮、安定鎮、三市鎮、加義鎮、長壽鎮、竜門鎮、虹橋鎮、南江鎮、梅仙鎮、浯口鎮、甕江鎮、伍市鎮、嚮傢鎮、童市鎮、岑川鎮、三陽鄉、思村鄉、詠生鄉、黃金洞鄉、南橋鄉、木金鄉、大坪鄉、鼕塔鄉、板江鄉、大洲鄉、三墩鄉、餘坪鄉。縣人民政府駐漢昌鎮。
概況
  平江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處汨水、羅水上遊。東與江西省修水、銅鼓縣交界,北與湖北省通城縣和本省嶽陽縣相連,南與瀏陽市接壤,西與長沙縣、汨羅市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0′13〞-114°9′6〞、北緯28°25′33〞-29°6′'28〞。總面積4118平方千米。總人口100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漢昌鎮(城關鎮),郵編:414500。行政區劃代碼:430626。區號:0730。拼音:Pingjiang Xian。
氣候
  境內氣候屬大陸季風氣候區,東亞熱帶嚮北亞熱帶過渡氣候帶。平均氣溫16.8℃,常年積溫6185.3℃,一月平均氣溫4.9℃,七月平均氣溫28.6℃,平均年降水量1450.8mm。
主要對外交通
  京珠高速經過本縣,在伍市鎮設有出入口,並以平伍公路連接縣城。
  隨着106國道和308、207省道平江段改造和嶽汝高速的修建,平江將與長株潭融為一體,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平江經濟
  2008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完成生産總值89.1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8.7億元,增長22.2%;完成財政總收入3.77億元,同比增長17.5%,國、地兩稅雙雙突破億元大關,財政質態進一步優化;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億元,增長16.1%;城鎮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和農民實際人均純收入與上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長。
  二、農業
  農業生産發展平穩。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01219萬元,同比增長5.5%。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35350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20350畝,糧食總産量484771噸。早稻381900畝,産量145122噸,中稻182550畝,産量108975噸,晚稻425700畝,産量195848噸。經濟作物中,油菜播種面積158400畝,産量11880噸,棉花播種面積12300畝,産量1144噸,花生播種面積22500畝,産量3809噸,蔬菜播種面積134700畝,産量264995噸,瓜果播種面積15000畝,産量2749噸。
  畜牧業發展良好。全年生豬發展194.2萬頭,比上年增長4.4%;年內出欄119萬頭,同比增長8.4%;牛發展15.8萬頭,比上年減少25.8%,年內出欄3.6萬頭,同比減少48%;山羊發展46.91萬頭,比上年減少17.7%,年內出欄24.46萬頭,同比減少21%;肉類總産量達到89263噸,比上年增長9.4%。
  漁業生産穩中有升。水産品産量達6500噸,減少4.9%。
  農業生産條件進步。年末農業機械總量45762臺,同比增長11.2%,總動力494925千瓦,比上年增長6.9%。
  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先後被確定為國傢商品糧重點縣,全國生豬百強縣,全國品牌茶生産基地,全省大豆産業化、肉牛養殖重點縣。旺雲米業進入國傢農産品加工示範企業行列,市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達到11傢。
  林業總産值完成66245萬元,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種植2077萬元,撫育和管理280萬元;木材的采運完成産值10518萬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長。全年造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59.54%。林木緑化率64.16%。主要林産品産量中,木材産量14.8萬方;楠竹産量151萬根。
  全縣楠竹面積241732畝。07年底止纍计退耕還林面積27.5萬畝。
  三、工業
  工業生産快速增長。全縣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800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規模工業實現産值608300萬元,比上年增長43.5%。全部工業增加值255076萬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196522萬元,比上年增長29.6%。規模工業萬元産值能耗為0.132噸標煤。
  工業經濟效益回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盈利的104,實現利潤31802萬元,虧損9,虧損額991萬元,虧損面為8%, 今年規模工業呈現出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企業規模擴大。今年,新增規模企業11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13傢,年産值可上億元的有15傢,上5000萬元的15傢,1000萬元的55傢。二是企業效益提高。通過加大管理、技改、扶持力度,企業潛力得到挖掘,活力得到激發,産值、效益大大提高
  集聚項目,集群産業,新型工業化得到大力推進,通過招商引資,平江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入園企業27個,開工投産8個,“工業西進”戰略逐步突進。礦産加工、機械電子、再生資源、食品加工等支柱産業集群逐步形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了後勁。
  華竜今麥郎方便麵被評為國傢免檢産品,“山潤茶油”、“泰美竹地板”被評為省級金奬産品,“旺雲牌”生態米、“金壽牌”藥膏成為全省著名商標。
平江特産
  平江火焙魚
  俗話說,魚吃跳。現在營養專傢加上了一句:“魚吃小。”小魚比大魚更有營養。怪不得我家乡出産的平江火焙魚歷來那麽走俏呢。顧名思義,火焙魚就是用細火焙烘加工的魚。它不像僵硬的幹魚、????漬的鹹魚,它焙得半幹半濕、外黃內鮮,這就兼備了活魚的鮮、幹魚的爽、鹹魚的味。莫看平江火焙魚的個頭衹有小指頭般長短粗細,弄起來這頗費周折。 先說焙火焙魚的魚,就極有講究。它必須是江河塘庫裏野生野長的小小的肉嫩子魚,這類魚暫時還沒有人工方法來繁殖喂養。我的家乡平江縣山高水長,境內溪河漫流,山塘密佈,無論是大河小溪,還是淺塘深庫,總是生衍着無窮無盡的肉嫩子魚,在那清澈若空的淺水裏自由自在地遊蕩。就像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魚也是一方山水養一方魚。東南西北四鄉八嶺,肉嫩子魚的嘴臉、鱗色、形態各異,土名方號自然也各不相同,有的喊“摸沙機”,有的稱“滯夾腦”,有的叫“麻嫩”,有的號“紅須”。但都有肉嫩子魚的共同特點:寸把長,指尖粗,肉多刺少,腸肚不苦,永遠也不大,永遠也捕不盡。同一口山塘,同一段流水,每天都有人去捕,但從來沒有聽說誰一回捕澇過幾十、上百斤的肉嫩子,也從來沒有遇見過撒清水網打空轉身的。漫步城鎮各處的菜市場,總能看到有人提着那長方型的竹藍子來叫賣火焙魚。火焙魚必須薄薄一層地攤開,這纔新鮮。在我孩童的歲月,農民提到縣城裏來賣的火焙魚,都是用一張荷葉、瓜葉或是字紙一起一起地攤着的,日記本紙大小一起,每起賣一角錢、兩角錢。現在是要三、五塊錢買一兩了。 這肉嫩子魚其實是極容易捕撈上來的。可以撒網,可以鮒凼,可以安鑽籟,可以颳撈子。在我看來,十八般漁藝中,最有意思的便是“陣魚”。小時候到鄉下外婆傢,“陣魚”曾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喜悅。找來一塊方桌大小的蚊帳布,用兩根竹條彎成十字架將布的四角綁住,安一根長繩子吊索,便做成了一個四方形的魚罾。魚罾裏面撒上些白米飯和糠餅作誘餌,再擱上一塊卵石作沉坨,用竹竿挑着,顫悠悠地沉下水塘裏去。過不了多久,塘裏的肉嫩子魚見到白花花、香噴噴的餌食,便會搶着進來吃食。殊不知落入了我們設下的捕魚陣。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用竹竿穩穩地將魚罾挑上來,一出水面,水點直滴的魚罾裏總會有幾衹肉嫩子魚活潑亂蹦。碰上運氣好,有時還能“陣”到幾寸長一隻的鯽魚和遊叼子魚呢!而現在,總有人喜歡用毒藥鬧魚或是用電流打魚,這種趕盡殺絶的竭澤而漁,使得原來到處都有的肉嫩子魚,日見地稀少了。 肉嫩子魚焙烘火焙魚,是不用開腸破肚擠去內臟的。這類魚雖然肚子裏也長有小小的苦膽,但由於山裏水質好、無污染,吃起來絶對沒有半點兒苦味。焙火焙魚是個過細的活兒。將那牛二闊鍋洗淨,用柴火燒熱了,細細地塗上一層茶油,再將那鮮活的肉嫩子魚倒進鍋裏,勻勻地攤開來,鍋熱油溫,那魚兒幾個翻滾,自然是周身沾上了清油,這樣便不會結鍋。竈裏的暗火正紅,魚鍋熱氣蒸騰,漸漸地水氣散去而衹聞魚香撲鼻而來。隔一段時光,便搗紅搗紅竈膛的暗火,輕輕地翻轉翻轉魚攤。象是燒窯的大師傅,火候掌握精確的,焙出來的火焙魚,衹衹完整如初,不粘不爛,不焦不枯,香噴噴,金燦燦,一望便令人垂涎三尺。 火焙魚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無論煎炒蒸汆都是開味的好菜。平江火焙魚的出名,在做法上自然也有獨樹一幟。最有名的應當算是酸辣火焙魚熬豆腐。紅鍋冷油,抓上一撮火焙魚丟進去,稍作翻炒,開半鍋湯,放????、薑、醬、醋、大蒜、紫蘇葉,青椒或幹椒皆可,再選上大半斤那鄉下來的油豆腐,那種麻石磨盤磨出來的皮薄心空油黃黃的油豆腐,燒開後蓋上用文火慢慢地熬着。對了,酸辣火焙魚熬豆腐,還有酸料沒有說。這酸料卻不能是一般的酸醋能夠代替得了的。它必須選用平江百姓人傢起養的酸壇裏的酸刀豆、酸蘿蔔,切成細條佐進去,這纔是正宗的平江酸辣火焙魚熬豆腐。單是酸壇裏夾出來的那幾塊罎子菜,就會讓你口水直滴,何況還有油豆腐加火焙魚呢.
  平江白术
  平江白术又名“鼕術”、“於術”,“盛産於平江縣三陽、安定、嘉義、長壽、金竜、鐘洞等地區,故稱為平術”。
  白术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在平江縣已有400多年人工栽培歷史,久負盛名”。明代嘉靖《嶽州府志》載:“平江産有白术(以紫花者為上)”。傑出的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1578年(萬歷六年)著的《本草綱目》中也有白术“瘦而黃者,是幕阜山所出”的記載。清代同治《平江縣志》“物産”篇盛贊“平術最著名,自然山地墾闊後,天生述殊不易得。”可見,“平術早已是平江的傳統地方特有珍貴中藥材”,“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東南亞各國和美國、日本等國,在國內外藥材市場享有盛譽。”
  平江白术“屬菊科蒼術屬,係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30至60釐米,莖直立,上部分枝,葉不分裂,莖下部葉有深裂”,“莖部木質化,微有縱槽;單葉互生草質,橢圓形或卵狀針形;花小,多數呈紫色,頭狀花序頂生;果實為瘦果,長橢圓形,被有黃色絨毛”。平術“九至十月開花,十至十一月結果;根莖粗壯肥厚,略呈拳頭形,少數有不規則的分枝。地下莖塊為藥用部分。”
  “在市場上銷售的平術係烘幹的根莖,分為烘裝平術、天生平術兩類。在質量上。烘裝平術以身幹,個重,堅實,無空心,斷面黃白色,有朱砂點,無焦枯黃為佳。天生平術以體大,外形美觀,似拳頭狀,柔軟,斷面黃白色,顯油性,味甜者為佳。”
  平江白术的“主要藥用化學成分是揮發油,含量為1.32%,在國內白术中首屈一指,被稱為‘南方人參’,藥性溫和,味甘苦,氣清香,對人體有健脾胃,助消化,降低血糖,抗血凝,強壯去濕,抗菌,行氣,止瀉,利尿,安胎和中的功能,常用於主治脾虛勞倦,食欲不振,腹脹,泄瀉,眩暈,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多種病癥,對食管癌細胞有體外抑製作用。”
  平江白术“喜陰涼幹爽氣候,怕高溫多濕,忌連作。據實地試驗觀察:當氣溫在30℃以下時,植株生長速度隨氣溫升高而加快;當氣溫升到30℃以上時,生長受到抑製。平術地下部分的生長速度以26℃至28℃最快。因此,平術對環境選擇性較強,適宜在自然植被好,雨量充沛,日照時間短,直射光少,保水保肥能力強,排水性能良好,有機質、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含量較多的板頁岩風化物形成的中性偏酸土壤和海拔500米左右的中低山、山坡地生長發育”。“平江縣東南面有連雲山,北面有幕阜山,既阻擋着偏南來的暖流,又抵禦了北方冷空氣的入侵,形成了夏季不熱、鼕季不冷的特殊山地小氣候。全縣板頁岩成土面積占55.6%,土層厚度大於40釐米的土壤占80%,PH值在5.5至7之間的土壤占67%,其中微量元素含量較多。縣內多數地區深山𠔌地多,日照時間短,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質肥沃,最適宜平術生長發育。加之該縣在長期的平術生産實踐中積纍了豐富的經驗,有一套高産栽培技術和先進的加工工藝,因此,發展平術生産是活躍山區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平江桂花蜜
  平江縣境內丘陵連綿起伏,氣溫柔和,非常適宜山桂花生長。平江蜜的蜜源為開滿山崗的山桂花,故平江蜂蜜又叫山桂花蜂蜜,為湖南著名特産。平江蜂蜜外觀呈乳白色,氣味清香,濃度比其他蜂蜜大,一般都在42度以上,最高的可達46度。甜度也很高,含葡萄糖或果糖70~80%,一直被人們稱為蜜中之王。平江蜂蜜揚名中外,質量好,與當地特産的山桂花有着密切關係,鼕天百花凋零,而山桂花卻傲然怒放,花期較長。其中鼕桂品種從10月25日左右可以一直延續到12月下旬。鼕桂花凋落後,又是春桂花開花時期,從2月4日左右到3月初,時間長達1個月。故平江縣歷年來都是蜂匠鐘愛之地。
  平江醬幹,獨特的口感,是由豆子打製而成。
地理信息
  境內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土地總面積4118.06平方公裏,折合618萬畝,其中耕地8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3%。山林面積413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330萬立方米。水力資源藴藏量為19.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約為9.3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為4億千瓦小時。礦産資源目前已探明發現的有50多個,現已開發20種,其中沉積礦有石煤、石灰石、石膏、砂金、獨居石砂礦等5種,內生金屬礦産有脈金、錫、銅、鉛、鋅、鈮、鉭、鈹等8種,內生非金屬礦産有長石、石英、雲母、瑩石、重晶石等5種,此外尚有飲料礦泉水、中溫熱等2種。
  平江是一個農業大縣,1998年糧食作物面積117萬畝,産糧44.8萬噸,經濟作物面積16萬畝。年出欄生豬100萬頭以上,黑山羊20萬頭左右。同時,隨着行業結構的不斷改善,基本形成了機電、化工、食品、竹木、建材、礦産等利用本地資源加工的五大産業支柱和23個工業行業,有潛泵廠、氮肥廠、電器廠、非金屬礦等工業總産值過千萬元的中型骨幹企業9個,有21種門類的上千個工業産品,其中21個獲國、部、省優稱號,紅碎茶、礦泉水、潛水電泵、山桂花蜜、長石粉、紙扇、雲母等20多個出口産品馳名中外。先後與美、印、德、日、澳、港、臺等國傢和地區的外商合資興辦的企業方興未艾。150種潛泵係列産品,産量居全國同行業第3位,年出口創匯800多萬美元。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楚附庸羅子國。秦置羅縣。漢末將羅縣東部劃為漢昌縣,三國時改名吳昌縣。唐神竜二年(706)析湘陰東境置昌江縣;後唐同光元年(923)為避莊宗祖父李國昌諱,以縣治周圍地勢平坦,江水至此平靜無波,改稱平江縣
  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18號):撤銷嶽陽地區,將臨湘、華容、汨羅、平江4縣劃歸嶽陽市管轄。
  1995年,平江縣撤區並鄉建鎮: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併為安定鎮;爽口鄉、三市鄉合併為三市鎮;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併為南江鎮;慄山鄉、三和鄉、時豐鄉合併建伍市鎮;談岑區的西江鄉、甕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合併為浯口鎮;甕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併建甕江鎮;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併為梅仙鎮;竜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併為竜門鎮;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併為長壽鎮;談胥鄉、張市鄉合併為餘坪鄉;鐘洞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併為鐘洞鄉;思村鄉、蘆洞鄉合併為思村鄉;大坪鄉、漿市鄉合併為大坪鄉;木瓜鄉、金坪鄉合併為木金鄉;(其餘待補充)。
  1997年,平江縣轄13個鎮、15個鄉:伍市鎮 漢昌鎮 三市鎮 長壽鎮 加義鎮 竜門鎮 安定鎮 嚮傢鎮 甕江鎮 虹橋鎮 南江鎮 浯口鎮 梅仙鎮 三陽鄉 大坪鄉 三墩鄉 大洲鄉 木金鄉 鼕塔鄉 詠生鄉 餘坪鄉 板江鄉 岑川鄉 思村鄉 南橋鄉 東塔鄉 鐘洞鄉 黃金洞鄉。
  1999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9個縣屬農林茶場,778個村、26個居委會。面積4125平方千米,總人口98.7萬人。
  2000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總人口931996人,各鄉鎮人口: 漢昌鎮 69137 安定鎮 63094 三市鎮 48737 加義鎮 47705 長壽鎮 61170 竜門鎮 35013 虹橋鎮 33757 南江鎮 70858 梅仙鎮 59943 浯口鎮 36433 甕江鎮 45340 伍市鎮 64127 嚮傢鎮 15038 三陽鄉 54527 思村鄉 17917 詠生鄉 2981 黃金洞鄉 5533 南橋鄉 3154 木金鄉 19599 大坪鄉 20736 鼕塔鄉 21055 板江鄉 13129 大洲鄉 18146 鐘洞鄉 27270 三墩鄉 28275 餘坪鄉 33291 岑川鄉 1603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平江縣轄15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嘉義、竜門、安定、伍市、嚮傢、甕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鐘洞)、12鄉(三陽、大坪、三墩、大洲、木金、鼕塔、詠生、餘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2004年,平江縣轄15個鎮、12個鄉。(2004年行政區劃一覽)
鄉鎮簡介
  (根據當地政府網站內容整理,數據截至時間不詳)
  平江縣城:位於汨水北岸,仙江河、三望衝水於此匯註汨水。舊城中心原名鶴嶺,處縣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原昌江縣治由中縣坪遷此。縣域建製,1935年名漢昌鎮,1950年12月改名城關鎮,後改為漢昌鎮。今縣城範圍東至三陽鄉,西南抵甕江鎮,北連梅仙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5′,北緯28°42′。西南距長沙112千米,西北距嶽陽市區140千米。2000年城區規劃面積5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萬人。
  虹橋鎮:虹橋鎮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區,東鄰江西修水和本縣大坪鄉;南接本縣木金鄉,詠生鄉;西連本縣南江鎮,三墩鄉; 北與湖北通城及幕阜森林公園接址。版圖面積為182.36平方公裏。中國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下轄的一個鎮。轄:虹橋居委會;天嶽、柘坪、瑤田、竜黃、九眼、毛沅、白馬、水沅、阜沅、梘黃、東安、嚮陽、仁義、陡嶺、平安、梘沅、柘屋、張公、京馬、洞口、桃沅、大林、大山、高沅、西橋、民建、鳳六、正東、文昌、水口、大興、青石、桃霞、金雞34個村委會。
  安定鎮:位於平江南部,東北接三市鎮,西南近瀏陽市社港鎮,東南鄰思村鄉,西北接三陽鄉。民國時期為5區安定鄉;建國後為思安鄉,隸2區,1956年為安定辦事處所屬之安定鄉、安定鎮,1958年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製,為安定區安定公社。1984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併為安定鎮。面積165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9萬餘人。轄44個村,2個居委會,644個村民小組。鎮區官塘,自1958年以後即為社、區、鄉機關駐地。
  三市鎮:位於縣域東南,距縣城20千米。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鐘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併而成三市鎮。面積1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8萬。轄35個村,1個居委會。鎮區三眼橋。原爽口鄉政府駐地牛串坪集鎮。
  嘉義鎮:距縣城42千米。民國時為義口段、嘉義鄉,轄9保,隸2區;大革命時期設有蘇维埃區級政權。1949年置嘉獻鄉,1955年改為嘉義鄉,隸7區;1958年為嘉義人民公社;1961年獻鐘區更名為嘉義區,1984年社改鄉,隨後建嘉義鎮,隸屬嘉義區。1995年撤區並鄉置嘉義鎮。面積360平方千米,總人口49958人。轄5個管區、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5個居委會、488個村民小組。除嘉義鎮區轄區外,還有泗洲、獻鐘、東山、謝江等4個小集鎮。
  長壽鎮:位於縣域東南,北鄰竜門、木金、詠生等鄉鎮,東連南橋鄉,南接黃金洞鄉,西近嘉義鎮。清代為鳳棲鄉20都,民國為長壽區、長壽鄉。建國初為第3區,後改長壽區。1981年置鄉級建製鎮。1995年4月,由原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併建長壽鎮。面積220平方千米,總人口6.3萬人。轄51個村,3個居委會。鎮區長壽街。
  竜門鎮:位於平江縣城東部,羅水上遊,距縣城76千米,東鄰江西修水縣餘塅鄉和大橋鎮,東南靠南橋鄉,南鄰長壽鎮,西接木金鄉,北連大坪鄉。清鹹豐時設有竜門關。鎮域民國時為2區竜門鄉。建國後置竜門鄉。1995年,竜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併為竜門鎮。面積205平方千米,總人口9575戶、37203人。轄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3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口塅。
  梅仙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後初隸4區,後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人民公社,後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併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轄36個村,2個居委會,603個村民小組。鎮區為梅仙。
  甕江鎮:位於平江縣境西南。建國前甕江屬西陽鄉,建國後劃歸6區,1958建甕江公社,1961年恢復甕江區,轄浯口、三聯、甕江、雙江、河東5個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將原甕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併建甕江鎮。面積248.8平方千米,總人口13846戶、51233人。轄47個村、1個居委會,村民小組555個。鎮人民政府駐水口嘴。
  浯口鎮:位於平江縣西部,距縣城41千米,東接甕江鎮,南與長沙縣交界,北界汨羅市,西靠伍市鎮。鎮域清代隸富華鄉15都,民國初隸協和區,後隸4區南陽鄉。建國後,初隸6區,後隸甕江辦事處,1958年隸甕江人民公社,後改社為鄉,1984年置浯口鎮。1995年由原談岑區的西江鄉、甕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聯建浯口鎮。面積198平方千米,總人口9904戶,38793人。轄34個村,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地浯口。原西江鄉駐地甘棠。原為三聯鄉政府駐地三聯集鎮。
  伍市鎮:位於縣境西部,與汨羅市新市鎮接壤。清代為富華鄉16都,民國初隸永綏區,後隸4區綏安鄉。建國初期合併為平綏鄉,隸14區,60年代末改為慄山區,下設慄山、三和、時豐、嚮傢四個鄉鎮,1995年,慄山、三和、時豐3個鄉合併建伍市鎮,因鎮政府所在地有古地名伍公市而得名。面積217平方千米,總人口15577戶,65735人。轄4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區伍公市(伍市村)。原時豐鄉駐地椽皮嶺。原慄山鄉人民政府駐地慄山巷。
  嚮傢鎮:建國前屬平江縣第4區平安鄉,轄3個保。建國初屬平綏鄉,1952年建嚮傢鎮,為區屬鎮。1956年設嚮傢辦事處,轄三和、嚮傢、慄山、時豐4鄉、66個農業社。1958年9月屬燈塔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屬慄山公社,1961年4月體製縮小為嚮傢公社,1982年社改鄉,1984年建為建製鎮。面積41.4平方千米,總人口4308戶,15942人。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
  南江鎮:位於平江縣北境,與嶽陽縣、通城縣、修水縣三縣毗鄰,距縣城43千米,距嶽陽市區98千米,距通城縣城37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民國時期建有南江區。建國後為南江辦事處、南江區、南江公社。1982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原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併而成今鎮。面積196平方千米,總人口7.18萬人。轄5個居委會,44個行政村,714個村民小組。2000年,鎮區南江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萬人。原石漿鄉政府所在地石漿集鎮。原昌江鄉鎮府所在地昌江集鎮。
  三陽鄉:位於縣境中部,分別與甕江、安定、三市、城關、天嶽開發區5個鄉鎮接壤。面積214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轄42個村、510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三陽街,已經融入平江縣城區。濁水集鎮是原濁水公社、濁水鄉政府所在地。
  餘坪鄉:建國前為岑川鄉。建國後為談岑區談胥鄉、張市鄉。1995年,談胥、張市兩鄉合併為餘坪鄉。全鄉面積181平方千米,耕地2.4萬畝,總人口37000人。轄28個村。鄉人民政府駐餘坪,1995年建餘坪鄉後,集鎮改名餘坪。原張市鄉政府所在地張市集鎮。
  鐘洞鄉:鄉域清代屬太平鄉5都,民國屬5區三聯鄉。建國後隸鐘洞辦事處、鐘洞區、鐘洞公社(後復為區)。1995年4月由原鐘洞區公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併建為鐘洞鄉。面積1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000萬人,耕地1.9萬畝;轄28個村、380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童市。原恩溪鄉政府所在地恩溪集鎮。
  板江鄉:位於縣境北部,南鄰南江鎮,北與湖北省通城縣相連,建國初為全福、南源、小水鄉,合作化時為板江鄉,後隸幕阜人民公社,1982年改社為鄉。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14300人。鄉人民政府駐板江集鎮。
  鼕塔鄉:位於縣境北部,北與湖北通城縣相連,南毗南江鎮。清代屬南江鄉十三都,民國屬南口區十一保。建國後屬南江區鼕塔鄉、鼕塔公社,1982年復名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2500人。轄1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上塔市。
  思村鄉:位於縣境南部,南鄰瀏陽縣,北靠安定鎮,東接嘉義鎮,西連三陽鄉。建國初為二區思村鄉,六十年代為思村公社;1982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思村鄉、蘆洞鄉合併建為思村鄉。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22000人。轄23村、278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思和。原蘆洞鄉政府駐地蘆洞集鎮。
  黃金洞鄉:位於縣境東南角,東鄰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南接瀏陽市大圍山鎮,西連嘉義鎮,北靠長壽鎮、南橋鄉。建國初先後名黃金鄉、黃金公社,地名普查後改為黃金洞鄉,因境內有大小48洞,盛産黃金,故名黃金洞。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4196人。轄16行政村。鄉政府駐寺下集鎮。
  木金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靠竜門鎮,西、南鄰長壽鎮,北連虹橋鎮大坪鄉。建國前為木貞鄉七保;建國後為木瓜、大橋、三合、金坪等鄉;1995年撤區並鄉,木瓜,金坪鄉合併為木金鄉。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24000人。轄14個村,142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木瓜集鎮。
  大坪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鄰江西省修水,南接木金鄉,西連虹橋鎮,北近湖北省通城縣。建國前為5區天嶽鄉六保;建國後為大坪、桂林、薑源、黃竜等鄉,公社化後為大坪公社;1995年與漿市鄉合併為大坪鄉。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轄21村、220個村民小組。因建國初鄉機關駐地為一塊大荒坪,故名大坪。鄉人民政府駐大坪集鎮。
將軍之鄉
  以下為平江將軍名錄
  【上將】
  張 震 蘇振華 傅秋濤 鐘期光 張海陽
  【中將】
  賴 毅 鐘赤兵 歐陽文 張令彬 邱創成 吳信泉 劉志堅 甘渭漢 方 強 方正平
  【少將】
  方 正 方國安 方國南 孔峭帆 葉楚屏 呂 展 李 元 李 基 李光輝 李桂林
  李彬山 李梓斌 楊尚高 吳自立 何能彬 何 輝 何維忠 餘光文 餘 非 張書祥
  張平凱 張正光 張闖初 林勝國 羅湘濤 鄭貴卿 鐘 偉 鐘明彪 秦化竜 徐德操
  唐 明 黃連秋 黃勝明 喻縵雲 謝忠良 福 林 裴周玉 方南江 李柏濤 李作之 邱 明 張小陽 張連陽 張寧陽 黃 彬 喻集禧 王赤軍 張振乾
近代名人
  張純清
  1910年5月生於平江縣梓江東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曾入教會學校就讀,積極投入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春到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加入中國共産黨。
  孔荷寵
  (1896-1956) 別名孔介如、孔慶如,化名曾慶福、曾福生。湖南平江人。早年參加過湘軍。1926年在平江參加農民運動,任農民自衛軍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吳溉之
  (1898-1968) 又名武維揚。湖南平江人。早年就讀於平江培元學校。畢業後回鄉創辦培元學校語口分校,當教員,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參與組織救國十入團,並兼平江《旬報》記者。1924年春任平江縣工會秘書,不久兼任縣農民協會工作。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7月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
  李宗白
  1902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19年,在平江縣立中學讀書期間,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參與領導平江著名的抵製英國煤油起岸的反帝愛國鬥爭。
  呂展
  (1919—1997)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三六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王赤軍
  (1916—1967)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一九三0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餘非
  (1911—2001)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
  葉楚屏
  (1916—2000)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五年轉入中國共産黨。
  方國安
  (1913—)原名方國南。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鐘明彪
  (1910—2006)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
  塗正坤
  1897年11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27年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鈞
  (1906-1928),中共湖南省委農民部長,革命烈士。
  鄒昔疇
  ( 1893-1931.12),湖南省平江縣人。出身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同情貧苦農民,富有正義感。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30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邱訓民
  (1898—1934) 紅軍獨立二師師長,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縣人,1898年3月出生於平江縣思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在雜貨店當學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組織農軍迎接北伐軍,任沙鍛黨支部書記、農協委員長。1927年帶領沙鍛農民自衛軍攻打思村等地團防局,救出了被關押的幾十名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隨後擴充遊擊隊,任湘鄂贛獨立師二團團長。1930年任紅十六軍七師師長。1931年任湘北獨立團團長,開闢湘北根據地。1932年任湘鄂贛獨立二師師長,率部參加了湘鄂贛根據地歷次反“圍剿”作戰,屢屢獲勝,被譽為“紅軍虎將。
  ”
  方維夏
  教育傢,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縣人,1880年生於平江縣長壽街。幼從父讀書,後考入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簡易科,畢業後在長壽街創辦高等小學校。1898年8月進入湖南優級師範習博物科,畢業後在中學任教。
  方會進
  (1896-1935),湖南省平江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少時曾讀過3年私塾。19歲時拜師學縫紉。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鬍榮
  (1906——1941),新四軍新編第三支隊政治委員,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縣人,1906年2月生於平江縣大坪雙洞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夏平江縣立中學畢業。曾任小學教員。北伐軍攻剋平江後,即投入農民運動,加入共青團,秘密發展團組織,任團支部書記。
  鄧玉南
  (1906-1933.4),湖南省平江縣人。出生於一個鐵匠家庭。1926年10歲起給地主放牛,後到本地辜傢洞一傢造紙坊戶當童工。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方林村
  (1907-1935.2),湖南省平江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曾讀過幾年私塾。後輟學在傢務農。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毛簡青
  (1891-1932) 中共六大主席團成員,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縣人,1891年11月生於平江縣濯水金窩的一個富紳之傢。曾就讀於碧潭小學、平江縣中學、嶽州中學。1913年偕妻吳淑坤自費赴日本東京留學,先補習功課,1915年考取仙臺第一高等學校,畢業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係,1921年夏畢業,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在長沙任教。1922年,經李六如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房謀
  (1908-1931),湖南省平江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時靠房姓傢族長輩的資助讀完小學。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鄒平
  湖南平江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幼時曾在家乡讀過私塾和初小。1919年,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期間,積極參加毛澤東等領導的驅逐反動軍閥張敬堯的鬥爭。1921年秋,從一師畢業後,應聘到長沙明德中學任教。1922年10月,在明德中學組織“後援會”,聲援長沙泥木工人大罷工鬥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繼續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大力從事革命活動。1926年,由國民黨湖南省黨部選送到廣州政治講習班學習。同年夏結業後,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營黨代表。同年11月,奉命離開北伐軍,以國民黨湖南省黨部農運特派員身份赴衡山開展農民運動。曾先後領導農協骨幹與衡山油麻園反動組織“左社”的頭目進行了堅决鬥爭;參與組建衡山農民自衛軍和籌建“衡山縣人民公祭嶽北農工會死難烈士籌備處”的工作;帶領貧苦農民開展平糶糧食的鬥爭。
  1927年“馬日事變”後,因被衡山反動當局列為全縣懸賞通緝的“四大暴徒”之一,遂潛回平江繼續堅持地下鬥爭,並以秀野師範學校教員身份作掩護,協同中共平江縣委發動全縣的秋收暴動。1928年春,先後任平(江)湘(陰)嶽(陽)遊擊總隊第一大隊第一中隊中隊長兼黨代表和第一大隊大隊長兼黨代表,率部參加著名的“二月(農歷)撲城(縣城)”的戰鬥。同年5月,率部在平江岑川與敵作戰時,頸部中彈負傷,傷勢極為嚴重,卻大難不死,此後被大傢稱為“鄒不死”。同年7月,被推選為平江縣蘇维埃政府執行委員。後率部編入紅五軍,任第一縱隊黨代表,參與領導開闢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秋,調任紅五軍三師政委,參加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戰鬥。同年11月,任紅三軍團隨營學校校長,先後參加中央蘇區第一、二次反“圍剿”戰鬥。1931年夏,任紅三軍團四師代師長。同年9月7日,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鬥,在興國縣高興圩前沿陣地觀察敵情時,不幸被子彈擊中胸部。送往後方醫院搶救途中,因失血過多而犧牲。
  李六如(1887~1973)
  湖南平江縣嘉義獻衝泊頭人。1887年7月生。出身富商家庭。1908年加入新軍,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任46標標統,補陸軍少將銜。1913年赴日本留學,歷任長沙群大、高商、法專等校教師,廣州第二軍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北伐二軍四師中將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共産黨臨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南方局宣傳幹事,福建蘇维埃政府秘書長,延安毛主席辦公室秘書長,行政學院院長,中共中央財經部副部長,中共熱河省委常委、省府秘書長,哈爾濱東北行政委員會財委副主任、財經學校校長,東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長。解放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全國政協常委。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文革”中受“四人幫”迫害,於1973年4月10日逝世。
歷史名人
  彭德懷
  1928年6月,彭德懷同志率領的國民革命軍湖南陸軍獨立五師第一團和第三團三營駐平江,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感召下,、滕代遠、黃雲暗等人在天嶽書院發動了平江起義,占領平江縣城,建立臨時蘇维埃政府,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開闢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起義舊址的天嶽書院始建立於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為磚木結構,占地2700平方米。解放後,擴為平江縣第一完全中學。對彭德懷、滕代遠同志當年的住房進行復原陳列,新開闢了文物陳列室。1982年,陳雲同志為其題寫“平江起義紀念館”匾額。
  李元度
  (1820-1887),字次青,自號天嶽山樵,晚年更號超然老人,今平江縣爽口鄉沙塅村人。四歲喪父,靠母親紡織換錢供他上學。十八歲中秀纔,二十二歲中舉。但以後他6次參加禮部考試,都未中第。
  鹹豐三年(1853年),已經三十三歲的李元度投筆從戎,加入曾國藩湘軍,充當幕僚,協助曾“闢佐戎機,調理營務”,深得曾氏賞識。曾國藩保舉李為候選知縣、加內閣中書①銜;後又保舉同知②銜,賞戴花翎③銜。江西湖口之戰以後,李元度便由軍中文員改為將領。鹹豐八年(1858年),李元度帶領一支700人的部隊,固守江西玉山、廣豐兩城,為湘軍攻占江西全境起到了很重要的輔佐作用。加上,李在湖南靖港、江西湖口期間,曾經兩救曾國藩,曾國藩力替李元度上奏請賞,獲得道員記名,加按察使④銜,賜號色爾固楞巴圖魯之賞。兩年後補授浙江溫處道道員,不久,調任安徽徽寧太廣道員,加布政使銜。任上,李元度奉曾國藩之命率部抵徽州,因兵力懸殊,徽州失守。曾國藩為掩飾“籌劃未密”之過錯,具奏參劾李元度,李被革職。鹹豐十一年十月,李戴罪立功,官復原職。先後任貴州按察使、布政使。任內,他剪巨惡,劾墨吏,興蠶桑,設礦局,勵精圖治,深得民心。當年死於貴州任上。
  曾國藩雖曾參劾李元度,並說李元度“帷戰陣非其所長”,但在晚年又曾有所自省、悔悟:“(李元度)雖治軍無效,而不失為賢者。”在《國朝先正事略》序言中更有中肯的評價:“次青提兵四省,屢蹶仍振,所謂貞固者非耶;發憤著書,鴻編立就,亦云勇猛矣。”
  李元度轉戰南北,四處奔波,閱歷豐富,熟悉社會民情,為治學積纍了豐富的生活素材。他熱愛文史,即使戎馬倥傯、政務繁忙之際,仍筆耕不輟。著述有《國朝先正事略》、《天嶽山館文鈔》、《天嶽山館詩集》、《名賢遺事錄》、《四書講義》、《國朝彤史略》、《南嶽志》、《同治平江縣志》等30多種1500多捲。最有價值者當屬60捲《國朝先正事略》,其中收錄了清朝開基至同治200餘年間1108位人物,分名臣、名儒、經學、文苑、遺逸、循良、孝義七類,采其勳績議論、嘉言懿行,每人一傳記之,林則徐、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戴震等人傳略皆在其內,頗具史學價值。另外,40捲《天嶽山館文鈔》,集中記載了平江縣的碑、傳、志,保存了大量傳統文化遺産,尤其是對杜甫卒地的考證,自成一傢之言,難能可貴。
  平江至今流傳着李元度的不少趣事與傳說,尤以“對字”趣話,令人拍案稱奇。相傳一天黃昏,李元度散步遇到一位江夏劉秀纔問路。李嫌其語言唐突,以白眼待之。劉秀纔衹好和顔低聲藉問姓氏,李脫口而出:
  “騎青牛,過函𠔌,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秀纔答道:“斬白蛇,入鹹陽,興漢傢四百載,高祖是劉。”
  李元度大驚,忙嚮前詢問:“足下何處人氏?”
  秀纔答曰:“江夏”。
  李元度問:“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一,是第二?”
  秀纔沉吟片刻,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弟本儒人,不在前,不在後。”堪稱出句巧,聯句妙,唱和相宜,情趣相投。自此,李劉兩人結成了忘年之交。
平江旅遊
  平江縣旅遊資源由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類構成。其特徵可歸納為:既有綺麗的自然風光,又有內涵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歷史文化與鄉土文化旅遊資源;資源融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和體驗感於一爐,合文化價值、科普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與經濟效益於一體,自然景觀、生物資源、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較完美地在此結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旅遊資源體係。
  1、幕阜山
  幕阜山屬羅霄山脈,位於平江縣北部,在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主峰海拔1595.6米。幕阜山森林覆蓋率為94%,植物區係成份豐富,已查明樹木806種,隸屬96科,珍稀植物有32種,包括銀杏、金錢鬆、福建柏、鬍桃、香果樹等。有我國長江以南最大面積的天然黃山鬆1100多公頃。動物區係成分豐富,珍稀動物種類多達52種,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雲豹,國傢二級保護動物平胸龜、虎紋蛙、獼猴、穿山甲、豺、水獺、大靈貓等22種。
  幕阜山古稱第二十五洞天,“幕阜丹崖”為平江舊時八景之一。自然風景資源有奇異象形石、瀑布清泉、天然黃山鬆、雲錦杜鵑、高山草甸和天象景觀,人文資源有摩崖石刻、天門寺、天嶽關、集善宮、沸沙神廟、遺址遺跡、歷史神話傳說等。
  幕阜山下,南江鎮石漿長潭村吳傢組境內的石漿河中有一處溫泉。熱水從岩石縫隙中呈股狀涌出,在約300平方米的範圍內有泉眼5處,泉眼水溫為26到41攝氏度,最高可以達到46.5度以上。水質無色透明,有淡硫化氫氣味,水化學類型為碳酸型,含有偏硅酸、氟、放射性氡等特殊成分,是理想的浴用溫泉水。由於石漿溫泉處於幕阜山下,適宜作為幕阜山的配套項目進行綜合開發。
  2、連雲山
  連雲山屬羅霄山脈,因常年山上雲氣覆蓋而得名,又名純山。連雲山雄踞平江縣南境,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主峰海拔1600.3米,是縣境的最高峰。連雲山植被良好,計有喬木50多個科,120個樹種,生長着樟檫、銀杏、水杉等珍貴樹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猴面鷹、畫眉等禽類30多種,豹、狐狸等獸類20多種。“連雲翠壁”為平江舊時八景之一。連雲山分為辜傢洞、徐傢洞、蘆頭洞,竈門洞,主要景點有月光岩、燕子岩、玉女潭、前鍋輓後鍋、魔面石窟、寒婆坳、十二層樓、一綫瀑等。已開發的旅遊産品有連雲山峽𠔌漂流、竹海公園等。其中,連雲山峽𠔌漂流是一處較有特色和刺激度的漂流産品,是連雲山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項目。
  3、福壽山
  福壽山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南部思村鄉,屬連雲山脈,總面積近100平方公裏,主峰海拔高度1572.3米。年均氣溫12.0℃,極端最高溫30.5℃。福壽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6%,風景區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於一體,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福壽文化在一起,是國務院國發[1988]51號文件公佈的“嶽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包括的九個景區之一。
  4、汨水脈絡山水文化資源
  汨水與兩位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杜甫)的命運息息相關,流淌着許多動人的傳說。汨水脈絡旅遊資源的主要載體為:杜甫墓祠、石牛寨、汨水源。
  ①杜甫墓祠:位於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占地2552平方米,被國傢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認定為全國唯一杜甫歸葬墓,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千古名勝,詩聖遺阡”之稱。整個墓祠包括杜甫墓、杜文正公祠、杜公祠堂、浣花草堂和鐵瓶詩社等構成一組極具文物、史學、觀賞價值的古建築群。現保存有唐代蓮花石礎、刻字古磚等文物。
  ②石牛寨:位於平江縣東北部大坪鄉境內。歷來為軍事要地,因其西部一山頂有巨石形似黃牛而得名,是一片面積約十餘平方公裏的丹霞山寨。石牛寨景色秀美、景點密集,分佈着90多個景點,可概括為“一牛二龜三關險;四橋五寨六綫天,七奇石八寺廟,四十八崖景無邊”。
  ③汨水源:位於石牛寨西麓,沿岸是和諧的丹霞景觀和田園風光,主要景點有石牛、仙人岩、蓮花峽、兩指岩、蛟竜戲珠、象鼻石、低頭橋、天門岩、猴面岩、猛獅回頭、佛手岩、睡美人、鼓石、鈸石、官財石等,已開發竹筏漂流項目。
  5、紅色旅遊資源
  ①紅色事件
  平江縣是我國“革命搖籃”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此發生了對我國革命史有着重要影響意義的主要紅色事件,主要包括:秋收起義(組成部分)、三月撲城(電影《怒潮》的原型)、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
  平江起義紀念館(天嶽書院)
  位於平江縣城東北郊約1500米,原為天嶽書院。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在這裏發動平江起義,一舉攻剋平江縣城,建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開創了湘贛邊革命根據地。同年年底,起義部隊轉戰至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會師。1949年7月,這裏又是人民解放軍同程潛、陳明仁舉行和平談判的地方,為和平解放湖南鋪平了道路。1982年天嶽書院闢為平江起義紀念館。陳雲同志為其題寫“平江起義紀念館” 匾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彭德懷、滕代遠同志當年的住房進行復原陳列,新開闢了文物陳列室,室內陳列有平江起義的大量的文物照片資料。左右兩廂為東西齋,中間是長方形花圃。左側正廂房,曾是彭德懷住室,室內挂着彭德懷元帥像。平江起義舊址廣場建有彭德懷元帥騎馬青銅鑄像。2008年新館建成.
  6.陀竜峽
  “亞洲第一漂”
英文解釋
  1. n.:  Pingjiang County,  Bình Giang
法文解釋
  1. lat.  Bình Giang
近義詞
平江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業國企學校中學小學人物義務教育
實施辦法績效工資
包含詞
平江縣二中平江縣中醫院平江縣啓明中學
平江縣第二中學平江縣人民醫院平江縣園藝示範場
平江縣????務管理局平江縣第十一中學平江縣南江橋中學
蘇區平江縣造銀幣平江縣精神病醫院平江縣婦幼保健所
平江縣衛生防疫站平江縣第四人民醫院平江縣連雲鞋業有限公司
平江縣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辦法
分類詳情
張開虹橋鎮張開安定鎮張開浯口鎮張開甕江鎮張開伍市鎮
張開長壽鎮張開南江鎮張開三市鎮張開加義鎮張開童市鎮
張開鼕塔鄉張開板江鄉張開漢昌鎮張開嚮傢鎮張開南橋鄉
張開木金鄉張開餘坪鄉張開城關鎮張開三陽鄉張開竜門鎮
張開梅仙鎮張開大坪鄉張開農科所張開岑川鎮張開黃金洞鄉
張開鐘洞鄉張開思村鄉張開詠生鄉張開大洲鄉張開三墩鄉
張開岑川鄉張開時豐茶場張開蘆頭林場張開獻衝采育金新
官塘農場連雲林場福壽林場幕阜林場獻衝苗圃
加義采育長壽林場淡岑采育大口塅
杜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