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概況 常莊鄉(Changzhuang Xiang)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1.88萬人(2002年)。轄1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常莊一村。京哈鐵路、唐遵鐵路、112國道過境。
代碼 130208209:~201常莊一村 ~202常莊二村 ~203常莊三村 ~204金川院村 ~205花園村 ~206新房子村 ~207張傢窪村 ~208崔馬莊一村 ~209崔馬莊二村 ~210崔馬莊三村 ~211大楊莊村 ~212門趙莊村 ~213金莊村 ~214甸傢窪村 ~215南王官營村 ~216東黃各莊村 ~217指務村
沿革 原屬豐潤縣常莊公社。1979年劃歸唐山市。1984年建鄉。1997年,位於新區東南部,距區政府9千米,面積30.1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常莊一村、常莊二村、常莊三村、崔馬莊一村、崔馬莊二村、崔馬莊三村、大楊莊、新房子、張傢窪、金川院、門趙莊、花園、金莊、甸傢窪、南王官營、東黃各莊、指務17個行政村。2002年屬豐潤區。
鄉政府駐常莊一村。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1.88萬。轄17個行政村:常莊一、常莊二、常莊三、新房子、門趙莊、張傢窪、金川院、大楊莊、甸傢窪、東黃各莊、南王官營、崔馬莊一、崔馬莊二、崔馬莊三、指務、金莊、花園。 |
|
概況 常莊鄉(Changzhuang Xiang)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2.5千米。邢清公路過境,清涼江流境。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64萬。轄2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常莊村。
代碼 130533208:~201 牛傢寨村 ~202 鴨窩村 ~203 後店村 ~204 常莊村 ~205 東小莊村 ~206 孫莊村 ~207 田村 ~208 孟官莊村 ~209 豆坊屯村 ~210 大河村 ~211 安上一村 ~212 安上二村 ~213 尚傢寨村 ~214 何傢莊村 ~215 桑園村 ~216 孟村 ~217 團堤村 ~218 後屯村 ~219 前屯村 ~220 東陳莊村 ~221 北倉莊村 ~222 南倉莊村
沿革 1952年置常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鴨窩、後店、常莊、孫莊、東小莊、田村、孟官莊、牛傢寨、豆坊屯、大河、尚傢寨、東安上、西安上、何傢莊、桑園、孟村、團堤、後屯、前屯、東陳莊、北倉莊、南倉莊22個行政村。
鄉政府駐常莊村。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64萬。轄22個行政村:常莊、田村、鴨窩、桑園、後店、何莊、孫莊、大河、團堤、孟村、前屯、後屯、南倉莊、北倉莊、豆坊屯、尚傢寨、牛傢寨、孟官莊、安上一、安上二、東小莊、東陳莊。 |
|
概況 常莊鄉(Changzhuang Xiang)位於縣城南,距縣城21千米。鄉政府駐常莊村。面積32.8平方千米,人口1.85萬人(2002年)。轄26個村委會。
代碼 130925204:~201 常莊村 ~202 小馬村 ~203 東孫村 ~204 馬販村 ~205 大蘆村 ~206 火竜店村 ~207 毛集村 ~208 王梅村 ~209 小周村 ~210 小王村 ~211 李士道村 ~212 三官廟村 ~213 中閆村 ~214 前閆村 ~215 後閆村 ~216 劉春奎村 ~217 湯傢村 ~218 崔傢村 ~219 蔡傢村 ~220 反劉村 ~221 前庵村 ~222 後庵村 ~223 陳營村 ~224 張營村 ~225 田莊村 ~226 付孫村
沿革 1948年建常莊鄉,1958年屬孟店公社,1961年析置常莊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2.8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常莊、小馬、東孫、馬販、大蘆、火竜店、毛集、王梅傢、小周、小王、李士道、三官廟、中閻、後閻、前閻、劉春奎、湯傢、崔傢、販劉、菜傢、前奄、後奄、陳營、張營、田莊、付孫26個行政村。
鄉政府駐常莊村。面積32.8平方千米,人口1.85萬。轄26個村委會:常莊、小王、湯傢、崔傢、蔡傢、中閻、前閻、後閻、田莊、付孫、前庵、後庵、馬販、小馬、反劉、小周、東孫、毛集、陳營、張營、大盧、李士道、三官廟、王梅傢、火竜店、劉春奎。 |
|
常莊鄉是唐山市豐潤區所轄的經濟文化重鄉,轄17個行政村,總面積31萬平方公裏,耕地26206畝,位於豐潤區東南部,與開平、灤縣交界。銀河路、唐豐路從鄉域穿過,唐山東站座落於鄉域內,交通便利。該鄉現有企業100多傢,形成了以鋼鐵、防盜門加工為支柱産業的工業重鎮。鋼鐵年産200多噸,防盜門年産近35萬樘。農業發展上,奶牛、豬、雞為主導産業,現有奶牛2635頭,生豬21730頭,雞40.6萬衹,全鄉共有養殖廠95個。其中農副産品以金川院豆片最為有名,遠銷國內外。該鄉投資環境好,各項事業發展迅速,歡迎各地客商來常莊鄉投資。 |
|
|
|
????山縣是經國務院批準的“環渤海經濟區開發縣”。常莊鄉是河北省指定的“優質紅棗生産基地”,年出産優質金絲小棗二千萬斤。一、地理位置、氣候????山縣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東南部,地處華北濱海平原。東鄰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東,是江浙一帶至京津、東北的必經之地。距北京市380公裏,天津市150公裏,濟南市160公裏。全縣境轄北緯37°49′—38°06′,東經116°56′—117°30′,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溫度12.1℃,雨熱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二、行政區劃、人口常莊鄉屬河北省滄州市????山縣轄。總面積24.4平方公裏,26個行政村,總人口1.8萬。三、基礎條件交通:????山縣交通便利,205國道(山廣綫)、省道滄樂綫、武港路,由縣城交叉過境。鄉村道路四通八達,全縣鄉村公路368.1公裏,已實現321個村通柏油路,3年內完成村村通公路計劃。距京福鐵路滄州站43公裏;距天津港150公裏,黃驊港80公裏;距京滬高速公裏35公裏。電力:????山縣電力設施完善,供電充足,建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容量6.3萬KVA,有35千伏變電站5座,主變總容量4.41萬KVA,縣境內共設24個供電所,34條10千伏高壓綫路縱橫遍布????山全境,形成了安全、經濟、可靠的供電網絡。農村一、二期電網改造工程順利完成,使城鄉工業用電、居民用電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基本實現城區範圍內24小時無斷電現象。另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工程正積極興建。通訊:城鄉電信綫路縱橫相聯,井然有序,全縣居民共裝有固定電話33000餘門,從深圳中興公司引進40000門程控交換機並網開通,並建立了縱橫交錯的大型移動網絡係統,集群移動通訊係統,所轄鄉鎮建有移動網絡信號發射接收塔,大大保證了無綫移動用戶的通話質量和使用效率,為客戶第一時間內獲得保貴信息提供可靠的保證。水源:黃河入海支流漳衛新河和宣惠河,由縣境中部橫穿入海,在加上較為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産需要。 |
|
常莊鄉位於商河城縣東部20公裏,面積59.53平方公裏,耕地50719公頃,轄59個行政村。人口出生率8.6‰。人口自然增長率8.7‰。2004年全鄉GDP總量6.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1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40元,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5.8億元,固定資産投資1.06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94元。連續3年被濟南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兩個文明先進單位”,連續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市“‘平安濟南’建設先進單位”、“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在招商引資工作方面,註重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資源招商。先後引進山東康尼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廣源棉業公司、縣良種棉加工廠、琉璃飾品加工廠、濟南長風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吸引投資5000餘萬元,實現利稅600萬元。
常莊鄉素有“畜牧之鄉”的美譽。目前,全鄉新建成駱傢等10畝以上規模養殖園區21個,總數達到37個,60%以上的村有畜牧小區,2005年3月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全市農業生産先進鄉鎮”。 |
|
常莊鄉位於遂平、上蔡、汝南三縣結合部。轄17個行政村,203個村民組,總人口51505人,面積85516畝,是一個農業大鄉。
一、發展優勢
一是地理位置優越。守城靠站,東鄰上蔡名鎮黃埠鎮,西鄰遂平縣城。二是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境內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遂周公路,形成“廾”形交通格局,京珠高速公路出口遂平站就在鄉政府附近。三是電力充沛,電網完善。設有35KV省級標準變電站。四是水資源豐富。水層淺、水質潔淨,境內有汝河、奎旺河、王陳渠、謝湖溝四條河流橫貫全境。五是農業資源豐富。糧、棉、油、畜等農産品均居全縣前列,發展特色農産品加工企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投資少、見效快。六是勞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全鄉有從業人員34000人。臺商劉泰宏,世界500強企業日本火腿株式會社和我國肉類加工行業“巨頭”雙匯集團等看中了該鄉的優勢,在這裏投資興業,創辦了駐馬店新科輪具廠、河南萬東牧業公司遂平種豬場、常興面粉廠等企業。今年已有4傢外商前來考察,有意嚮的2傢。
該鄉的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纍计招商引資近1個億。臺商劉泰宏投資200萬美元興建的駐馬店新科輪具廠已運行投産,今年投資300萬元二期工程即將開工。日本火腿株式會社和雙匯集團出資7304.49萬元、占地545.33畝的河南萬東牧業有限公司遂平種豬場於今年8月份竣工投産,整個工程主要設備均從美國引進,設計施工標準完全嚴格按照日本的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受到日本、美國、丹麥、泰國、韓國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畜牧界專傢的高度評價。該項目從雙匯集團原種豬場引進丹麥長白和大白種豬,生産繁殖“長、大”和“大、長”二元父母代種豬,生産規模達到存欄祖代種母豬2500頭,年提供父母代種豬2萬頭、商品豬3萬頭,年銷售收入可達4400萬元,利潤800多萬元。這一項目在該鄉落戶,對常莊鄉乃至遂平縣的畜牧業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標志着該鄉的畜牧業生産正式與國際接軌,嚮産業化、現代化方向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二、特色産業
預製建材業、畜牧業、食用菌産業、林果業、農産品加工業等是該鄉的五大支柱産業。
預製建材業 全鄉現有預製廠105傢,大都分佈在遂周公路兩側,成為豫南最大的預製建材基地,年銷售額6000多萬元,利稅620萬元。生産有各種國標預應力空心樓板、挑梁、井管、地板磚、隔熱瓦、冷拔絲、電綫桿、機製磚、橋梁構件等十幾種産品,暢銷駐馬店、周口等地。大王莊村民王彥偉投資50萬元創辦的東方預製廠,年銷售額達240萬元,利稅12萬元。
畜牧養殖業 該鄉通過扶持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小區,壯大竜頭企業,提升畜牧品牌,大力促進畜牧業發展。全鄉養殖大戶1700戶,養殖場10個,養殖專業村5個,養殖小區24個。生豬存欄58000頭,出欄56000頭;羊存欄22100衹,出欄16500衹;傢禽存欄65000衹,出欄180000衹;肉類總産量7601噸,畜牧業總産值5136.8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52%,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畜牧業的貢獻額達40%。
林果業 該鄉沿汝河、奎旺河、王陳渠、謝湖溝發展林果業,形成了四條林果帶,面積10000多畝,盛産桃、梨、蘋果、葡萄等。
食用菌産業 利用牛糞、麥稭、麩皮等生産雙孢菇,利用棉籽殼、玉米蕊、麩皮等原料生産白靈菇、蘑菇等,年生産食用菌達10萬多袋。 |
|
常莊鄉(Changzhuang Xiang)位於縣城南,距縣城21千米。鄉政府駐常莊村。面積32.8平方千米,人口1.85萬人(2002年)。轄26個村委會。
代碼
代碼 130925204:~201 常莊村 ~202 小馬村 ~203 東孫村 ~204 馬販村 ~205 大蘆村 ~206 火竜店村 ~207 毛集村 ~208 王梅村 ~209 小周村 ~210 小王村 ~211 李士道村 ~212 三官廟村 ~213 中閆村 ~214 前閆村 ~215 後閆村 ~216 劉春奎村 ~217 湯傢村 ~218 崔傢村 ~219 蔡傢村 ~220 反劉村 ~221 前庵村 ~222 後庵村 ~223 陳營村 ~224 張營村 ~225 田莊村 ~226 付孫村
沿革
1948年建常莊鄉,1958年屬孟店公社,1961年析置常莊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2.8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常莊、小馬、東孫、馬販、大蘆、火竜店、毛集、王梅傢、小周、小王、李士道、三官廟、中閻、後閻、前閻、劉春奎、湯傢、崔傢、販劉、菜傢、前奄、後奄、陳營、張營、田莊、付孫26個行政村。
經濟
????山縣是經國務院批準的“環渤海經濟區開發縣”。 常莊鄉是河北省指定的“優質紅棗生産基地”,年出産優質金絲小棗二千萬斤。
一、地理位置、氣候
????山縣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東南部,地處華北濱海平原。東鄰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東,是江浙一帶至京津、東北的必經之地。距北京市380公裏,天津市150公裏,濟南市160公裏。全縣境轄北緯37°49′—38°06′,東經116°56′—117°30′,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溫度12.1℃,雨熱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
二、行政區劃、人口
常莊鄉屬河北省滄州市????山縣轄。總面積24.4平方公裏,26個行政村,總人口1.8萬。
三、基礎條件
交通:????山縣交通便利,205國道(山廣綫)、省道滄樂綫、武港路,由縣城交叉過境。鄉村道路四通八達,全縣鄉村公路368.1公裏,已實現321個村通柏油路,3年內完成村村通公路計劃。
距京福鐵路滄州站43公裏;距天津港150公裏,黃驊港80公裏;距京滬高速公裏35公裏。
電力:????山縣電力設施完善,供電充足,建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容量6.3萬KVA,有35千伏變電站5座,主變總容量4.41萬KVA,縣境內共設24個供電所,34條10千伏高壓綫路縱橫遍布????山全境,形成了安全、經濟、可靠的供電網絡。農村一、二期電網改造工程順利完成,使城鄉工業用電、居民用電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基本實現城區範圍內24小時無斷電現象。另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工程正積極興建。
通訊:城鄉電信綫路縱橫相聯,井然有序,全縣居民共裝有固定電話33000餘門,從深圳中興公司引進40000門程控交換機並網開通,並建立了縱橫交錯的大型移動網絡係統,集群移動通訊係統,所轄鄉鎮建有移動網絡信號發射接收塔,大大保證了無綫移動用戶的通話質量和使用效率,為客戶第一時間內獲得保貴信息提供可靠的保證。
水源:黃河入海支流漳衛新河和宣惠河,由縣境中部橫穿入海,在加上較為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産需要。
四、自然資源
全縣地勢坦蕩如砥,面積73萬畝,盛産小棗、玉米、𠔌子、高粱等,經濟作物有苜蓿、設施蔬菜、金絲小棗、棉花、花生等,菜、棗、草、畜為農業四大支柱,金絲小棗種植面積已達35萬畝,菜、棗、畜發展勢頭迅猛,逐步嚮農、工、商一體化方向發展。
五、基礎工業
素有“鳳凰城”美譽的????山縣城自古為商業重鎮。為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山縣委、縣政府及時確定了“以商興縣”發展戰略,並認真組織實施。目前,全縣初步構建了綜合商貿、專業批發、集貿市場和銷售網點四位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多成份相結合的市場體係,擁有蔬菜、建材、服裝、副食品等十大專業批發市場,並引資近億元興建了規模大、檔次高、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的商貿城和東城路商業街,進一步增強了市場載體功能。 常莊鄉主要以棗業為竜頭,進一步鞏固發展種植業,鼓勵推廣養殖業。目前各項産業都已初具成效。
????山縣民風純樸,????山人民熱情好客,????山縣委、縣政府及全縣40萬人民願與海內外朋友攜手並肩,共同開發建設????山。我們將以最優惠的投資政策、最優越的投資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水平,熱情歡迎您的到來。
常莊鄉棗業介紹
金絲小棗是黃河下遊衝積平原的特産珍果,因掰開後出現縷縷金絲而得名。河北省????山縣是金絲小棗的發源地,<<中國名勝辭典>>所記載的“唐棗樹”就在本縣境內,這裏地理環境優越, 氣候適宜,日照時間長,日夜溫差大,是棗樹生長的最佳環境。
常莊金絲小棗生産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千年來一直作為朝廷貢品聞名於世。據測定,金絲小棗所含糖分、蛋白質、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粗纖維、有機酸、鈣、磷、鐵等,均高於其它水果含量,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幾十倍,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
<<本草綱目>>載:棗味甘、性溫,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通九竅,健脾胃,益肝肺,助經脈,補血安神。“金粒寶”金絲小棗汁完整保留了棗的各種營養成份,具有養顔補血、益氣生津、和肝養胃、軟化血管,促進食欲、增強記憶力、醒酒止渴之功效。
鼕棗: 棗枝是我國獨有的經濟樹種,栽培歷史已超過4000年。其中,鼕棗是我國獨有的名貴特産,國外尚無栽培記載。鼕棗最早見無公元1300年元代柳貫的《打棗譜》中。原産於河北滄州,即“鼕棗之鄉”。滄州鼕棗形如蘋果,單果重20剋左右,果皮赭紅光亮,個大皮薄,果肉脆且細嫩多汁,甘甜清香,色澤豔麗,營養豐富,可食率達93.81%。經北京營養源研究所分析,鼕棗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天門鼕氨酸蘇氨酸等19種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蛋白質1.65%,膳食纖維2.3%,總糖17.3%,黃酮0.26%,煙酸0.87mg/100g,維生素B1 0.1mg/100g,維生素B2 2.2mg/100g,維生素C的含量尤為豐富,是金絲小棗Vc含量的20倍,蘋果的Vc含量的70倍,梨Vc含量的100倍,號稱“維C之王”的中華獼猴桃的Vc的含量還要高三倍,有“活維生素C丸”之稱。此外,鼕棗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獨含Vb17有防癌之功效,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
一位中央領導品嚐後稱贊鼕棗為“天下奇果”。美國俄勒岡大學園藝農學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鮑伊爾,教授福基高米品嚐後,稱其“世界第一果品”。
鼕棗為晚熟品種,一般在9月底-10月底成熟,由於果肉棧脆,糖度高,水分足,保鮮可達3-4個月,可冷藏至春節前後,進行反季節銷售。
鼕棗耐幹旱、耐澇、耐貧瘠、耐????鹼;適應性強、抗病害能力強、抗逆性強、適宜範圍廣,尤其適宜黃河流域衝積平原規模發展。
鼕棗投資少,見效快。鼕棗密植園按2*3米或*4米種植,當年種植當年見果,第三年進入豐産期,畝産1500-3000斤。2001年鼕棗産地收購價格高達30元/公斤,經保鮮儲藏,春節前後市場價格達80元/公斤仍供不應求。
無核金絲棗:果實橢圓形, 單果重5-8剋,皮薄肉厚,細膩甘甜,果實退化為革質薄膜,可隨果肉一起食用,既可鮮食,又可幹製和加工。
早脆王:新選育的早熟鮮食良種。9月上旬即可采摘,是供應“中秋”和“國慶”兩大節日的節慶佳品。單果重30剋,果肉酥嫩爽口,具有早熟、豐産、穩産、口感極佳 的優點。
優質紅棗生産基地
常莊鄉金絲小棗産業簡介
河北省????山縣常莊鄉位於????山縣城東南25公裏,漳衛新河北岸,南鄰山東省樂陵市,交通便利。地肥水足,轄26個行政村,人口1.7萬人,耕地2.7萬畝。全鄉棗樹種植面積2.2萬畝。其中密植棗林0.9萬畝。年産紅棗1200萬公斤,年産值3600萬元。人均小棗收入2100元以上。2000年被河北省林業局命名為“優質紅棗示範基地”。
常莊鄉黨委政府多年來把金絲小棗做為強鄉富民的第一支柱産業重點培植。為適應市場需要,常莊鄉小棗走嚮産業化生産,一是實行標準管理,無公害生産。目前全鄉實現標準化生産1.5萬畝,無公害生産0.5萬畝。二是優化改良品種。目前我們嫁接鼕棗500畝,金絲四號800畝,紫鈴棗300畝,建起一個占地120畝的百棗示範園,收集品種達120種。在紅棗品種選優良品種示範推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規範棗市場,建立????山縣常莊棗品綜合服務中心,積極引進棗加工項目。2001年興建的反劉紅棗交易市場,年交易達到1.5萬噸。輻射周邊三個鄉鎮,遠銷江蘇、浙江及京、津地區。今年又建起了服務中心。為棗品的生産、加工、銷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
|
河北唐山市豐潤區常莊鄉政府駐常莊一村。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1.88萬。轄17個村委會:常莊一、常莊二、常莊三、新房子、門趙莊、張傢窪、金川院、大楊莊、甸傢窪、東黃各莊、南王官營、崔馬莊一、崔馬莊二、崔馬莊三、指務、金莊、花園。
常莊鄉1997年組織成立了養豬協會,幾年來,協會會員已發展到65名。在協會的帶動下,全鄉存欄百頭以上的養豬場由1997年的15個發展到現在的21個,存欄千頭以上的養豬場4個,年出欄生豬由1997年的1.5萬頭上升到3.2萬頭,年創産值2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58元。
常莊鄉素有養豬的歷史,1997年春,豬肉價格每斤達到8元,農民養豬積極性高漲,但睏擾於技術滯後、防病管理滯後的問題難以解决,組建協會以滿足技術需求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常莊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及時組建了養豬協會。協會協調投資70萬元建了冀東實驗養豬場,成立了獸藥服務站,聘請畜牧師製定了生豬、母豬飼養標準,提供培訓和防疫服務。引進了瘦肉型豬優良品種,推廣工廠化養殖技術,采用高床産仔、群養單飼、自動飲水、自由采食等新技術,增強了防疫滅病能力,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效益。
1999年,由協會3個副會長牽頭,以各自的規模養殖場為依托形成了3個農民自我管理的民間性分會。分會由最初的滿足會員的飼養技術需求,發展到賒銷仔豬、統銷成豬,以及統購批發飼料和獸藥、母豬配種及搜集傳遞市場信息等服務。到2002年,全鄉生豬存欄已達到3.2萬頭。全鄉瘦肉型豬養殖率達到了85%,出欄生豬進入京、津等地市場。
協會為會員間溝通信息、互通有無提供了有利條件,使一些先進飼養技術和管理方法迅速普及,協會成立後,組織養殖大戶先後進行多次試驗,於1999年摸索出了既能滿足生産需要,又能降低成本的合理配方,改單一飼料為混合飼料、精料為預混料,根據不同豬群、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要求和日糧標準進行配製,使用不同的飼料。這項新技術試驗成功後,通過協會的組織和引導,在會員中得到了迅速推廣。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生豬的産仔率和育肥速度。母豬産仔率由過去一年一胎上升到一年2.2胎,仔豬育肥期由原來的8個月縮短為5個月。
協會實行一條竜服務,從提供仔豬、飼養技術、防疫滅病到回收銷售,一包到底,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拓寬了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戶收入。協會每年嚮會員提供優質低價飼料6850噸、獸藥8噸,組織嚮外地市場銷售生豬5000多頭,生豬銷售價格每斤高出本地0.2--0.3元,僅這兩項每年可為養殖戶增收15萬元。
提高養豬業效益,常莊鄉政府的做法提供了有益的藉鑒。組織農民,成立協會,政府必須發揮協調作用,在人員的組織、章程的製定、運作的程序等方面進行具體幫扶。協會運作規範後政府適時退出,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放手交給農民。常莊鄉養豬協會幾年來一直保持活力的關鍵還在於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聯結機製。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協會的會員之間如果沒有一種有效的利益聯結機製為紐帶,協會就沒有生命力。常莊養豬協會的會員之間由最初的飼養技術上的聯合,逐步發展到了飼料供應等生産和銷售環節的聯合,農戶從這種越來越緊密的聯合中都獲得了越來越穩定的效益。分會會長陸之金經營的金鑫養豬場去年從北京花8000元引進的斯格種豬,通過人工授精一年就收回成本,而會員的養殖品種進一步優化,飼養效益也得到提高。 |
|
鄉政府駐常莊村。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64萬。轄22個村委會:常莊、田村、鴨窩、桑園、後店、何莊、孫莊、大河、團堤、孟村、前屯、後屯、南倉莊、北倉莊、豆坊屯、尚傢寨、牛傢寨、孟官莊、安上一、安上二、東小莊、東陳莊。 |
|
基本概況
常莊鄉位於商河城縣東部20公裏,面積59.53平方公裏,耕地50719公頃,轄59個行政村。人口出生率8.6‰。人口自然增長率8.7‰。2004年全鄉GDP總量6.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1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40元,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5.8億元,固定資産投資1.06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94元。連續3年被濟南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兩個文明先進單位”,連續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市“‘平安濟南’建設先進單位”、“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在招商引資工作方面,註重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資源招商。先後引進山東康尼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廣源棉業公司、縣良種棉加工廠、琉璃飾品加工廠、濟南長風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吸引投資5000餘萬元,實現利稅600萬元。
常莊鄉素有“畜牧之鄉”的美譽。目前,全鄉新建成駱傢等10畝以上規模養殖園區21個,總數達到37個,60%以上的村有畜牧小區,2005年3月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全市農業生産先進鄉鎮”。
下轄村:常莊村鬍傢村曹傢村北王村鬍坊村尹傢村孫傢村南王村東高村西高村崔傢村前翟村後翟村鄭傢村仉傢村代傢村東郅村後郅村韓傢村岔道村賈傢村三閤村趙官村房傢村西辛村黃馬村王皮賢村解傢村三小劉村霍廟村穆庵村油房村西田村王太開村小張村小黎村小畢村李萬義村孫扒牯村小郭傢村大畢村道口張村侯馬村三官廟村呂院村東小劉村薛傢村四門張村東田村東辛村張旺芝村史傢廟村道門村高明吳村後宅村鹼場村徐太院村徐宋駱村王傢寨村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6052男13218女12834家庭戶戶數6555家庭戶總人口(總)25853家庭戶男13059家庭戶女127940-14歲(總)52590-14歲男27130-14歲女254615-64歲(總)1842815-64歲男945915-64歲女896965歲及以上(總)236565歲及以上男104665歲及以上女131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5894 |
|
商河縣常莊鄉中學
商河縣常莊鄉中心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侯馬村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史傢廟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後翟村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岔道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師曹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常莊村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徐太院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房傢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穆傢庵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謝傢村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道門村小學
商河縣常莊鄉鄭王莊小學 |
|
常莊鄉 常莊鄉位於遂平縣東部,距縣城9千米。轄吳集、蔡崗、常莊、大王臺、大王莊、大興、杜趙、鬍趙莊、蔣莊、竜泉、前王莊、圈子王、任莊、三裏朱、邊子張、徐店、徐樓17個行政村。西臨京廣鐵路,遂(平)周(口)公路橫穿南部。 [代碼]411728200:~200吳集村 ~201蔡崗村 ~202常莊村 ~203大王臺村 ~204大王莊村 ~205大興村 ~206杜趙村 ~207鬍趙莊村 ~208蔣莊村 ~209竜泉村 ~210前王莊村 ~211圈子王村 ~212任莊村 ~213三裏朱村 ~214邊子張村 ~215徐店村 ~216徐樓村
[沿革]1955年建常莊中心鄉,1958年改管理區,1959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吳集、邊子張、鬍趙莊、大王堂、竜泉、三裏朱、蔡崗、杜趙、前王莊、徐店、蔣莊、任莊、大王莊、徐樓、常莊、大興、圈子王17個行政村。 |
|
- : Changzhuang township
- n.: Changzhuang Xiang
|
|
常莊 |
|
花園村 | 桑園村 | 崔傢村 | 尹傢村 | 大河村 | 張傢窪村 | 常莊村 | 前屯村 | 韓傢村 | 東高村 | 孫莊村 | 曹傢村 | 鄭傢村 | 徐樓村 | 南王村 | 大楊莊村 | 鹼場村 | 金莊村 | 北王村 | 王傢寨村 | 後屯村 | 鬍傢村 | 三官廟村 | 東田村 | 後宅村 | 後店村 | 大興村 | 孫傢村 | 岔道村 | 新房子村 | 西高村 | 黃各莊村 | 蔣莊村 | 吳集村 | 薛傢村 | 西田村 | 王官營村 | 賈傢村 | 東陳莊村 | 小郭傢村 | 小張村 | 房傢村 | 東辛村 | 西辛村 | 前王莊村 | 何傢莊村 | 東小莊村 | 油房村 | 孟官莊村 | 徐店村 | 代傢村 | 解傢村 | 道門村 | 小畢村 | 黃馬村 | 蔡崗村 | 前翟村 | 後翟村 | 大王臺村 | 大畢村 | 東黃各莊村 | 常莊一村 | 常莊二村 | 常莊三村 | 金川院村 | 崔馬莊一村 | 崔馬莊二村 | 崔馬莊三村 | 門趙莊村 | 甸傢窪村 | 南王官營村 | 指務村 | 孟村村 | 鴨窩村 | 牛傢寨村 | 豆坊屯村 | 安上一村 | 安上二村 | 尚傢寨村 | 團堤村 | 北倉莊村 | 南倉莊村 | 呂院村 | 趙官村 | 田村村 | 四門張村 | 鬍坊村 | 仉傢村 | 東郅村 | 後郅村 | 王皮賢村 | 三小劉村 | 霍廟村 | 穆庵村 | 王太開村 | 小黎村 | 李萬義村 | 孫扒牯村 | 道口張村 | 侯馬村 | 東小劉村 | 張旺芝村 | 史傢廟村 | 高明吳村 | 徐太院村 | 徐宋駱村 | 杜趙村 | 鬍趙莊村 | 圈子王村 | 三裏朱村 | 邊子張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