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 慶元縣 : 永嘉縣 : 衢江區 [顯示全部] > 嶺頭鄉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嶺頭鄉:面積88.10平方公裏,人口1.47萬人,轄1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嶺北村,郵政編碼325114。
  行政村:嶺北、嶺南、魚裏、黃傢山、金墩、紅楓、半山、小陳、蔡嶴、富源、上港、中源、南陳、南坑、山南、英嶴、山根
No. 2
  鄉政府駐嶺頭村,面積120.3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郵編:323803。轄28行政村:嶺頭、後倉坑、大漈頭、包果、黃木宙坑、舉洋、小漈頭、楊傢莊、下莊、陳鑒坑、山翠灣、崗後洋、大園、蓮花、大池洋、徐洋、後村、村尾、竜洋、富樓源、鉢下、東溪、塘堀、蔥甩、八爐、包謝、芳村、白岩下。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
  嶺頭鄉位於永嘉縣東北部,東鄰樂清市,北界臺州市黃岩區,南接西源鄉、鶴盛鄉,西連鯉溪鄉、張溪鄉,一雞鳴三縣是真實寫照,有高山上的平原之稱。
  [建製沿革]清代屬仙居鄉五十都。民國時期稱第八區(楓林)嶺頭鄉,民國36年(1947)劃歸岩頭區。1949年解放後建政為嶺頭鄉,曾一度分為嶺頭、中源兩鄉,1958年改稱嶺頭、中源管理區,1961年兩管理區合併改為嶺頭公社,1984年復稱嶺頭鄉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1983年,鄉人民政府駐村嶺南、嶺北兩村通公路。1989年,全鄉並入華東電網。1996年,集資200餘萬元,架設電話光纜38公裏,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1996~1998年,投資250餘萬元,建成中、小學捨450平方米。兒童入學率達100%,基本掃除青少年文盲。提前實現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並通過省“兩基”達標驗收。1997~1998年投資500餘萬元,建成簡易公路48公裏,使半山、小陳、紅楓、山南、山根、大坑6個行政村相繼通公路。1999~2002年,建造永黃公路永嘉段16公裏,使金墩、魚裏、蔡嶴三個村行政村通車。1999年國信在嶺頭設立基站。2000~2002年鄉中心小學完成校網撤並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2001~2003年嶺頭至西源鄉水泥路一期3.3公裏竣工。2005年梅坦-嶺頭通鄉公路(6.519km)、嶺頭-後嶺縣際公路(7km)和永黃縣級公路二期(18km)建成,17個行政村通車率為94%。
  [一方名村——南陳村]南陳村位於嶺頭鄉人民政府駐地東面3公裏處,有2個自然村,296戶1064人。村莊倚山臨水,坐北朝南,村南開闊平坦,阡陌縱橫,土地肥沃,村莊四周低矮山連綿起伏,種有東槐楊梅、美國黑李、板慄、柑桔等水果,不同時節盛産不同水果,身臨其境,猶如進入人間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一方風情——重陽節搗麻糍]每逢農歷9月9日,傢傢戶戶都要搗麻糍。麻糍用糯米製成,配以紅糖水,香甜可口,風味獨特。是日,傢傢戶戶都將親朋好友彙聚一堂,一方面享聚會之樂,另一重要方面慶祝稻熟節,寓意人民豐衣足食,賦予了傳統重陽節新的含義。
  [一方名産——野生雜竹筍幹]在嶺頭鄉政府駐村15公裏處金墩、魚裏、蔡嶴三村的山場上,生長着大片的野生雜竹,該竹所生一種筍俗名毛坦筍,個小細長,所曬筍幹細嫩金黃,味道鮮美,屬緑色高纖食品,是難得的山珍美味。
  [一方勝景——魚裏百丈瀑]在永嘉與黃岩的交界處,奇山異水,此地藏有一處瀑布,有百米之高,流水直衝涯底,巍為壯觀,隨着永黃公路的開通,漸為外人所知,遊人與日俱增。
  [消逝的習俗——端午女婿擔粽子到丈人傢]過去,每逢端午節,女婿都要挑一擔粽子送給丈人親戚房族,每位獲贈粽子的家庭均要按一個粽一升麥的比例回贈,女婿回傢將所贈麥子作為生意本,做成素面,以所8斤素面換11斤麥子的價格進行物物交換,不斷擴大規模,使家庭日漸富裕。現在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送老丈人豬蹄拜訪一下,也沒有回贈物品。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
  嶺頭鄉位於慶元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嶺頭村,南接竜溪鄉和福建省壽寧縣,倚舉水鄉、五大堡鄉,北靠荷地鎮、五大堡鄉;東臨荷地、左溪鎮,面積123平方公裏;轄28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共有2886 戶,10870口人,其中:農村10274人,非農業596人。是香菇生産專業鄉,素稱“中國香菇第一鄉”。
  嶺頭鄉歷史悠久,明屬鬆源鄉招賢裏,清屬鬆源鄉第一、第二部,民國屬際東鄉,1950年新建嶺頭鄉,1992年5月,原南峰鄉撤銷後和蘇湖鄉的八爐、包謝、芳村、白岩下4個行政村一起並入嶺頭鄉
  嶺頭鄉境內地勢高低錯落,峰巒密佈,峻嶺縱橫,山間盆地海拔在600—1000之間,農田和村落主要分佈在沿溪和盆地,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網縱橫,土質肥沃,適宜種植水稻、番薯等糧食作物和茶葉、藥材等經濟作物。全鄉共有耕地面積10250畝,山林174054畝,出産稻米、大豆、番薯、木材、香菇、灰樹花、杏鮑菇、牛肝菌、茶葉、山蒼子、毛棕、吊蘭、獮猴桃等,昔以吊蘭最著。經過20多年的改革,嶺頭鄉已經發展成為以食用菌産業為主導的農業大鄉。進入新世紀,嶺頭鄉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革、發展、創新為動力,抓好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優勢産業規模,使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産業結構得到調整:2004年高山蔬菜發展1100畝;香菇標準化生産780萬袋,烤煙生産60畝,藥材種植140畝,稻田養魚1500畝,錐慄園區纍计6800畝。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為今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全鄉共引進縣外資金近100萬元,在慶元縣城興辦了鴻竹竹木、傢瑞竹木、班門木業等傢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603萬元,實現工業稅收2.7萬元。正在建設的竜井、楊溪、橫嶺等3座電站,為當地工業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嶺頭鄉
  嶺頭鄉位於慶元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嶺頭村,南接竜溪鄉和福建省壽寧縣,倚舉水鄉、五大堡鄉,北靠荷地鎮、五大堡鄉;東臨荷地、左溪鎮,面積123平方公裏;轄28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共有2886 戶,10870口人,其中:農村10274人,非農業596人。是香菇生産專業鄉,素稱“中國香菇第一鄉”。
  嶺頭鄉歷史悠久,明屬鬆源鄉招賢裏,清屬鬆源鄉第一、第二部,民國屬際東鄉,1950年新建嶺頭鄉,1992年5月,原南峰鄉撤銷後和蘇湖鄉的八爐、包謝、芳村、白岩下4個行政村一起並入嶺頭鄉
  嶺頭鄉境內地勢高低錯落,峰巒密佈,峻嶺縱橫,山間盆地海拔在600—1000之間,農田和村落主要分佈在沿溪和盆地,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網縱橫,土質肥沃,適宜種植水稻、番薯等糧食作物和茶葉、藥材等經濟作物。全鄉共有耕地面積10250畝,山林174054畝,出産稻米、大豆、番薯、木材、香菇、灰樹花、杏鮑菇、牛肝菌、茶葉、山蒼子、毛棕、吊蘭、獮猴桃等,昔以吊蘭最著。經過20多年的改革,嶺頭鄉已經發展成為以食用菌産業為主導的農業大鄉。
  進入新世紀,嶺頭鄉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革、發展、創新為動力,抓好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優勢産業規模,使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産業結構得到調整:2004年高山蔬菜發展1100畝;香菇標準化生産780萬袋,烤煙生産60畝,藥材種植140畝,稻田養魚1500畝,錐慄園區纍计6800畝。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為今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全鄉共引進縣外資金近100萬元,在慶元縣城興辦了鴻竹竹木、傢瑞竹木、班門木業等傢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603萬元,實現工業稅收2.7萬元。正在建設的竜井、楊溪、橫嶺等3座電站,為當地工業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行政村是:包謝村 塘堀村 黃宙坑村 崗後洋村 大池洋村 富樓源村 鉢下村 後倉坑村 大園村 八爐村 小際頭村 山翠灣村 嶺頭村 舉洋村 楊傢莊村 東溪村 白岩下村 陳鑒坑村 包果村 大際頭村 下莊村 竜洋村 徐洋村 後村村 芳村村 蓮花村。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嶺頭鄉
  嶺頭鄉位於福州市北郊,南接新店鎮,北連紅寮鄉,東鄰宦溪鎮,西界閩侯縣的荊溪鎮,轄石牌、溪下、江南竹、前洋、嶺頭、葉洋、貴洋、吾洋、沙溪、菜嶺、紅廟、山頭頂等12個行政村。總面積62.16平方公裏,人口5500人。
  嶺頭因處小北嶺之口而得名。唐時屬閩縣靈山鄉遵化裏,宋太平興國六年以後,改為懷安縣靈山鄉遵化裏,元代改為懷安縣4都,明萬歷八年(1508年)改為侯官靈山鄉40都,清時屬侯官縣小北嶺區。民國時為閩侯縣5區(新店區)嶺頭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閩侯縣第八區。1962年3月北區撤銷,仍歸福州郊區管轄;1984年改為嶺頭鄉。1996年1月劃歸晉安區。
  嶺頭鄉距福州市區12公裏,為福州的北屏障,為“小北嶺”的交通門戶和樞紐。古時有進京的驛道過境,為兵傢必爭之地。現有福(州)壽(山)公路在鄉內過境,有公共班車南通福州,北通紅寮、日溪、壽山等鄉村。自鄉政府所在地至菜嶺、林陽寺、葉洋、紅廟嶺、貫洋口、沙溪等地皆有小公路可通汽車。公路總長39.7公裏。
  嶺頭鄉的四周有九峰山、壽山和芙蓉山,稱“福州外三山”。境內有嶺頭和墻欄兩條大溪流註入桂湖溪,藴藏着豐富的水力資源。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嶺頭鄉重視發展以礦石、竹器、果品、食用菌、鑄鐵、皮塑加工等為主的鄉鎮企業。1992年嶺頭鄉成立“北嶺投資區”,至2000年,先後有閩加、瑞峰、巨豪、北海、金德行、伊法達等12傢外商房地産公司和7傢省、市、區的單位及8傢個體經營者簽約土地4000畝,引進資金3.5億元,開發山莊、別墅和娛樂中心等。其中香港加倫大有限公司組建的瑞峰房地産公司,在林陽寺附近興建占地面積1000畝的“名人山莊”,華雲山莊,戴維營度假園等,成為嶺頭鄉改革開放的新景觀。
  嶺頭鄉有十分豐富的文化歷史積澱。石牌村有建於後唐長光二年(931年)的“瑞峰林陽寺”,為福州“五大叢林”之一;1983年,林陽寺被列為“漢族地區佛道教全國重點寺觀”之一。石牌村的“法華寺”是宋代名儒朱熹的講學處。前洋村舊稱“賢場”,也是朱熹的講學處。江南竹村有朱熹女婿黃幹(字勉齋)墓。嶺頭村的聚齊亭是古集市,歷代的文人墨客留有大量的題吟。
  附:嶺頭、石牌村地名由來
  嶺頭 《福州百科全書》載:嶺頭鄉地處群山峻嶺,舊稱桃枝嶺,清代更名嶺頭。宋黃棘《九日桃枝嶺》:“一水何縈纖,千峰鬱崢嶸”,明謝肇涮《桃枝嶺》“不識桃枝路,聊為出郭行”。《榕城考古略》載:“長箕嶺,在三十七都,一名長機,一名桃枝,路通古田、羅源,為侯官大湖諸鄉入省孔道。”
  石牌村 嶺頭鄉石牌村,東連鬆柏模、西毗糞桶岩之麓、北鄰溪下、南接黃土坪。“石牌”村名何來?明謝肇涮《遊壽山、九峰、芙蓉諸山記》雲:“過黃勉齋先生墓,十字石碑(註:碑上書刻‘宋黃文肅公勉齋先生墓’計十字)圭立水田中。傍有寺名石牌,以先生故
  得名也。”石牌村還有一座石牌庵,明《閩都記》載:“石牌庵在懷安四都,去府城三十裏,與黃勉齋墓道石牌相近,因以名庵,萬歷初建。”
英文解釋
  1. :  Lingtou township
近義詞
嶺頭
分類詳情
蓮花村嶺頭村嶺頭村南坑村魚裏村
黃傢山村金墩村紅楓村半山村小陳村
上港村中源村南陳村英嶴村後倉坑村
大漈頭村包果村黃木宙坑村舉洋村小漈頭村
楊傢莊村下莊村陳鑒坑村山翠灣村崗後洋村
大園村大池洋村徐洋村村尾村竜洋村
富樓源村鉢下村東溪村塘堀村蔥甩村
八爐村包謝村白岩下村嶺北村嶺南村
蔡嶴村富源村山南村山根村溪東村
雨潭村蒼山村坑源村廿六塢村魚山村
芭蕉村柳傢村上珠坂村坑塢村賴傢村
抱珠竜村大際頭村黃宙坑村小際頭村後村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