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 Koike Huangmei town in Hubei Province |
小池鎮原名小池口,古代因黃梅楊林湖水經孔壟流入小江(即東港),在長江口處有一條池,故名小池口。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地屬清江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四區駐地,抗戰勝利為復興鄉公所駐地,解放後為小池區駐地,1956年單獨設鎮,歷史上小池是一個有名的軍事重鎮,南朝梁武帝初下建業(南京),行兵駐此生昭明太子蕭統,因而得名“太子伏”,唐代改稱臨江驛,明清以來又劃小池口為清江鎮,鎮東邊為清江口,“清江煙雨”是著名的黃梅古十景之一,《舊志載》:“雨中春樹,江上煙波,遠望潯陽城廓,直如海市蜃樓”。每到暮春季節,春雨蕭蕭,薄霧靄靄,舟帆點點,楊柳依依,江天一色,煙波浩渺。
小池鎮,古名臨江驛,始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因明代太子肖衍出生於此,故又名太子驛。太平天國時,洪秀全曾引兵屯紮於此,更名清城縣。清朝劃歸江西德化縣。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是紅十四軍得要渡口之一。新中國成立後,設縣轄建製鎮。
浩造長江,浪淘千古。京九千裏,縱貫南北。正處共和國這兩條大動脈的黃金交點,坐落着一座距今已1400餘年的歷史的悠悠古鎮――這就是素有“鄂東門戶”、“雞鳴三省”之稱的黃梅縣小池鎮。版圖面積63.5平方公裏,城區面積10平方公裏,現有機關、企事業單位437個下轄4個辦事處24個行政村,總人口12萬人。
小池還處在廬山、黃山、九華山、石鐘山、鞋山、竜宮洞、五祖寺、四祖寺、挪步園、東坡赤壁、妙樂寺等“五山六景”著名風景名勝中心,具有發展旅遊經濟的巨大潛力。這裏土地肥沃,物産豐富。春日,江中帆影點點,東港漁歌唱晚,長堤楊柳青青,枝頭百鳥爭鳴。夏天,南風煦煦,荷花飄香。秋季,天高氣爽,廬山咫尺,夕陽流金,街市繁華。鼕季大棚如春菜豐茂,銀裝素裹觀雪景,鑼鼓暄天黃梅戲,梅花吐蕊喜報春。置身四季,如入詩情畫境,讓人留連忘返,引得歷代遷客騷人紛遊至此,潑灑翰墨,吟詩作賦,爭相贊美。 梧桐茂處鳳凰棲,十裏江灘崛新城。
小池南飲長江,北枕平川,與潯陽古城隔江相望。長江黃金水道繞城過境11華裏,南與國傢對外開放港口九江一橋相連,距九江機場24公裏,距廬山風景區20公裏。京九、合九兩條鐵路在此交匯設站,105國道和黃小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獨特的區位、便捷的交通,使小池“上承三峽、下應浦東、橫貫南北、縱聯東西”的優勢日益突出,愈來愈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焦點。小池鎮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處,與江西省九江市一橋相連,水路臨江達海,105國道、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京九、合九鐵路在此交匯,空運毗鄰九江機場,素有“九省通衢”、商貿旅遊“金三角”之稱。
全鎮版圖面積153.8平方公裏,總人口12萬。轄16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石團湖、新河、水産場、港岸上、新河路、沿江、濱江、清江自由貿易區、虞菜園、普濟宮、帥竜凼、中列、五裏橋、河橋、新河橋、軍列、臘列、楊泗、橋下、長列、泥池、蘆段、彭列、顧傢、徐橋、素列、楊武、大堰、業莊、馮圈、呂傢咀、三列、沙池、新河橋、河橋、五裏橋、中列、陳壩、萬傢、汪列、姚湖、水月庵、虞菜園、北關、塗咀、戴營、普濟宮、帥竜凼、農科所、石花屋、楊塘、王世九、板橋畈、馬列、朱樓、呂弄、李大墩、王埠、唐司月、劉畈、周廊、楊列、張東垸、廖圩、殷壟。
1992年10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開發區。1994年被省體改委批準建立全省首傢自由貿易區。1995年6月被國傢列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2年被授予國傢級文明城鎮。 |
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 Taihu County, Anhui Province, the town pond |
基本概況
太湖縣小池鎮古為驛站,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城東16公裏處,與潛山縣接壤,素稱太湖東大門,轄區面積95平方公裏,下設23個行政村,314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2萬人,耕地面積2萬畝。
該鎮地理位置優越,105國道橫貫而行,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有青山(石霞山區)緑水(小池河、白沙河、楊埠河、前河、後河),良田萬頃,是名副其實的“糧倉”,小池大米遠近聞名。
城鎮建設
該鎮建設方面,幾年來建設新的主要街道三條,區間街道兩條,總長度3000米,一化三格的標準化街道480米,105國道過境段3500米,路面拓寬到30米,建1000噸自來水廠一座,2300米主要街道安裝路燈,開通5000門程控電話,新增居民樓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
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進程快,步子穩,小池以優質大米聞名,大膽調整支柱産業。目前蘑菇、香菇、黑木耳、中藥材發展異常迅速,農民初步嘗到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甜頭,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經濟發展
小池企業發展快,産品遠銷省內外,太湖瓷器、防偽瓶蓋供不應求,愛自己衛生巾生産的“愛自己”係列護嬰衛生巾、“愛傢人”係列捲筒衛生紙、“愛朋友”係列面巾紙等係列産品被縣技術監督局評為“信得過”産品。
目前,該鎮已初步形成食用菌、建築、建材、陶瓷、林業等五大支柱産業,商業、郵電、銀行、醫院、飯店、集貿市場、通訊、衛生及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近年來鎮已建了政府辦公大樓、財政、公安、廣播站、水利站、學校、醫院門診樓拔地而起,投資100多萬元,修建了村級公路,農民住宅有了很大的改觀,人均居住面積達20平方米,90%的農民吃上了安全衛生水,90%的居民用上液化氣,孤寡老人有敬老院,計劃生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環。1999年,該鎮被安徽省政府正式列為中心鎮。目前,一個佈局合理、功能較為齊全、交通便捷,特色鮮明的新型集鎮正在崛起。 |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9031男14721女14310家庭戶戶數7723家庭戶總人口(總)27987家庭戶男13989家庭戶女139980-14歲(總)75180-14歲男38630-14歲女365515-64歲(總)1912115-64歲男973315-64歲女938865歲及以上(總)239265歲及以上男112565歲及以上女126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663 |
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小池鎮 Xinluo District, Longyan, Fujian Koike Town |
【基本情況】
領導視察小池鎮位於竜岩市 新羅區西部,東臨竜門鎮,北接江山鄉,並與上杭縣毗鄰,西連大池鎮,南與永定縣接壤,面積102.2平方公裏,鎮政府所在地汪洋村距市區18公裏。下轄13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358人。全鎮有耕地面積12446畝,有林地面積10.6萬畝。毛竹1萬畝。實現村村通電話、通公路、飲用水等工程,全鎮擁有固定電話1500戶,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全鎮13個行政村。小池鎮交通發達,319國道橫穿而過,首期竜贛鐵路工程在小池開工,在小池鎮設立的貨運中轉站正在建設中。
總投資500萬美元的雲頂茶園有限公司和雲頂茶園度假村,是全區首傢觀光農業旅遊企業,現已開始對外營業。小池鎮還擁有歷史悠久的竜馳書院名勝古跡。
【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782男6566女6216家庭戶戶數3163家庭戶總人口(總)11403家庭戶男5812家庭戶女55910-14歲(總)24950-14歲男12890-14歲女120615-64歲(總)923315-64歲男483615-64歲女439765歲及以上(總)105465歲及以上男44165歲及以上女61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790
【經濟狀況】
2001年,全鎮社會總産值現價達4.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工農業總産值達2.56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88億元,比上年增長3%;農業總産值6799萬元,比上年增長7.3%。企業總産值4.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全年鎮財政收入92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640元,比上年增長2%。
【農業】
小池鎮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面嚮市場着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産業結構,農業生産持續獲得豐收。引進外資興建的小池雲頂茶園生態農業,已改造茶園250畝,新建茶園900畝;建立了儒蘆、黃斜千畝蔬菜基地。全鎮花生、水果、蓮耦、烤煙等經濟作物面積、産量增加,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糧經比例調整為5:5。畜牧業迅速發展,農戶與森寶公司聯辦養雞規模年出欄30萬衹,存欄10萬衹,生豬飼養中小型豬、良種豬為特色,小池禽蛋聞名中外。
【鄉鎮企業】
繼續實施一係列優惠政策,鼓勵扶持鎮屬企業進行産業和産品結構調整,結合鎮情大膽探索,製訂"保水泥、拓竹業、扶禽蛋、促旅遊"的12字工作方針。全鎮共有各類企業1061傢。其中,個私企業1046傢,集體企業15傢。水泥企業大力抓好技改和發展散裝水泥,實施以質取勝的戰略。近年來,共建立了以培斜竹製品有限公司、小池禽蛋製品有限公司、竜岩市磁性材料廠、小池水泥廠等為首的科技示範竜頭企業,形成了以市場牽竜頭,竜頭帶基地,産供銷、貿工農、農科教一體的生産新格局。2000年5月,小池鎮順利通過區省第三批科技示範鄉鎮的驗收。培斜竹涼席年産量80萬床,産品遠銷國內外,使該鎮成為著名的竹席之鄉。
【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情況】
教育方面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兒童"四率"均達100%,中考成績名列全區農村中學前茅。
文化方面進一步發展,村村建立文化宣傳站,鎮區設立文化活動中心,村村開通有綫閉路電視,積極舉辦各種文藝活動,豐富群衆業餘文化生活。
衛生事業方面以健康教育為主綫,抓好衛生保健工作,紮實開展愛國活動,大力推廣農村合作醫療,全鎮13個村參與率100%。現有衛生院1所,醫生8人,門診和衛生所13個,鄉村醫生16人。農村全面進行改水、改厠。同時,大力加強集鎮規劃和環境緑化建設,社會治安良好,營造了一個生産、生活、旅遊的良好環境。 |
|
小池鎮 小池鎮位於太湖縣東北部,大別山南麓,距縣城16千米。轄14個行政村。合(肥)九(江)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及105國道過境。是歷史古鎮,境內有三國魏修築的樂成堡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代碼]340825103:~200小池村 ~201天竜村 ~202百鳴村 ~203中心村 ~204白廟村 ~205銀山村~206白沙村 ~207紅星村 ~208石霞村 ~209紅旗村 ~210海會村 ~211楓鋪村 ~212方興村 ~213新華村
[沿革]古稱小池驛。1949年建小池鎮,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2月,小池、中心、白銀、石霞4個鄉合併設立小池鎮,面積 95.12平方千米,人口30266人,轄小池、徐屋、吳衝、光華、毛安、四義、應寨、孔河、後河、白廟、陳名、楊埠、蟹形、新華、東畈、西畈、方竜、洪嶺、紅星、三星、劉河、上宕、抱山共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原小池區址(小池中街)。1997年,面積95.1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小池、毛安、徐屋、四義、光華、吳衝、應寨、孔河、後河、陳名、白廟、楊埠、東畈、方竜、西畈、海形、新華、洪嶺、紅星、三星、劉河、抱山、上宕23個行政村。
2004年,花園鄉的方嶺、新莊、立新3村以及劉羊鄉的殷衝、李衝、月竜、李嶺、楓鋪5村並入小池鎮,面積126平方千米,轄31個行政村,420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16萬。2005年村級調整:小池村(小池、徐屋、西畈)、天竜村(吳衝、光華)、百鳴村(四義、毛安)、中心村(孔河、後河、應寨)、白廟村(白廟、陳名、立新)、銀山村(海形、楊埠)、白沙村(東畈、方竜)、紅星村(洪嶺、紅星)、石霞村(三星、劉河)、紅旗村(上宕、抱山)、海會村(殷衝、李衝、月竜)、楓鋪村(李嶺、楓鋪)、方興村(方嶺、新莊)、新華村。 |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 Taihu County, Anhui Province, Anqing City |
小池鎮位於太湖城東16公裏處,素稱太湖的東大門.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105國道三大交通動脈穿鎮而過.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裏,轄14個行政村,420個村民組,總人口4.18萬.黨員1713人,設15個總支,64個支部.小池鎮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人文薈萃,區位優越.古時小池是重要的驛站,三國時曹操麾下大將曹仁曾在這裏建有上格城,至今保留完整的城墻;相傳公元735年唐玄宗年間,為給後宮貴妃楊玉環運送廣西荔枝,曾走的是這條官道;清鹹豐九年(1859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曾在這裏安營紮寨,與湘軍激戰,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池驛之戰".境內風景名勝及歷史文化遺産有:王傢墩文化遺址、吳河遺址,三國時上格城,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會寺,建於唐代的獨埠寺,李寨打鼓石、玉皇尖等等。92年成立新建鎮後,小池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逐漸形成人口密集、市場繁榮、交通發達的新集鎮。1999年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中心鎮,被定位為太湖東南部的經濟中心,是以發展工業為主導型的工貿結合型的城鎮。 |
|
小池鎮 小池鎮位於新羅區西部,距區政府8千米。面積102.2平方千米,轄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汪洋。319國道過境。名勝古跡有南化岩、留陽洞、竜池書院。 [代碼]350802106:~201培斜村 ~202南山村 ~203卓洋村 ~204興貴村 ~205汪洋村 ~206山美村 ~207璜溪村 ~208賴邦村 ~209京源村 ~210牛眠石村 ~211何傢陂村 ~212黃斜村 ~213儒蘆村 ~501小池茶場 ~502黃斜農場
[沿革]明代屬鐵石鄉竜門裏小池社,有黃邦、黃畲、餘爐、背畲、南山、河坑、均園等村落。清代至民國初為小池社全境。民國18年6月至民國20年7月,民國21年4月至11月,成立小池區蘇维埃政府。轄南山、培斜、卓然、汪洋、賴邦、黃邦(璜溪)、何傢陂、儒蘆等鄉蘇维埃政府。民國22年,屬西池區,轄敦誼、德鄰、輯和鄉,次年屬第六區。民國26年3月,屬第一區,劃南山、良貴、紫文鄉聯保,次年縮為小池鄉聯保,轄16保。民國30年12月,改小池鄉,轄南星、南光、貝畲、卓然、興貴、汪洋、璜溪、山美、賴邦、源石、黃陂、儒蘆保。
1949年11月,為小池區,轄南山、培斜、卓興、汪美、聯邦、源石、黃陂、儒蘆村。1955年,並為雙池區,翌年改稱竜池區,轄源邦、黃陂、儒蘆、卓美、南斜鄉。1957年改小池鄉,次年成立小池公社。1959年大池、湖邦公社並入小池公社,設小池管理區。1961年,分出大池、湖邦二公社,恢復原小池公社,轄南山、卓然、興貴、聯盟、紅邦、紅聯、章源、牛眠石、何傢陂、黃斜、儒蘆、培斜、汪洋、山美14生産大隊、74生産小隊。
1984年7月改設小池鄉,1987年,面積102.25平方千米,總人口1255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8人,轄13村、84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在小池圩,距市區18千米。1996年,面積102.2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培斜、南山、興貴、汪洋、卓洋、山美、賴邦、璜溪、京源、牛眠石、何傢陂、黃斜、儒蘆13個村委會。1997年底撤鄉改鎮。 |
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 Lo District, Longyan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
小池鎮位於竜岩市新羅區西部,距市區18公裏,東南連竜門鎮,西南界永定高陂鄉,西接大池鎮。北鄰上杭古田鎮,東臨江山鄉。土地總面積102.2平方公裏,轄13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萬人。有中學一所,初小十二所,幼兒園十六所,小學“四率”均達100%,村村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話。
小池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毛澤東、朱德等在小池“贊生店”部署“首打”和“三打”竜岩城的戰鬥,為革命獻出了三百多名的優秀兒女。小池四面環山,中為盆地,是竜津河的發源地,平均高度海拔560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9°C。雨量充沛,有豐富的石灰石、鐵、錳等礦産資源。山青水秀,名勝古跡頗多,有“壽岩奇石、采薇春雪、留陽餘輝、南華香夜、竜池夕照、白水飛瀉”六大景觀,其中竜池書院是區級古文物保護建築。
小池鎮原是省定貧睏鄉,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鄉村企業迅錳發展,九十年代初,建立了以小池水泥廠為竜頭的七傢建材工業,1994年社會總産值突破億元,脫掉了貧睏鄉的帽子,步入億元鄉鎮。一九九七年全面實現小康生活水平,實行撤鄉建鎮。近三年來,小池鎮堅持黨管農村的原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實施“科技興鎮”戰略措施。製定實施“保水泥、拓竹業、扶禽蛋、促旅遊”十二條工作方針,根據地理位置優勢和各村實際情況,將全鎮十三個行政村劃分為三個經濟發展區域,即位置高海拔的山區村以大力發展漢季節蔬菜為主;位處平原片的村以發展高優農業為主。加大項目開發力度,積極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培育了以培斜村為主的“天然”牌竹席産業。到2000年底,共有竹席廠六十多傢,年産竹席50萬床,年産值達4500萬元。引進栽培了五十畝的地毯草,引進開發了集旅遊、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竜岩雲頂茶園有限公司、森寶有限公司肉雞場、竜岩市磁性材料廠、小池禽蛋公司、竜岩化工有限公司等等。據統計,2000年底,社會總産值達4.4億元,其中企業總産值達3.75億元,農業總産值達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51元,糧食總産量達7315噸,肉類總産達1680噸,蛋類總産達1501噸,水産品量達281噸,水果總産達3430噸。 |
|
鎮政府駐小池口,人口107300人,面積131平方千米。轄16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石團湖、新河、水産場、港岸上、新河路、沿江、濱江、清江自由貿易區、虞菜園、普濟宮、帥竜凼、中列、五裏橋、河橋、新河橋、軍列、臘列、楊泗、橋下、長列、泥池、蘆段、彭列、顧傢、徐橋、素列、楊武、大堰、業莊、馮圈、呂傢咀、三列、沙池、新河橋、河橋、五裏橋、中列、陳壩、萬傢、汪列、姚湖、水月庵、虞菜園、北關、塗咀、戴營、普濟宮、帥竜凼、農科所、石花屋、楊塘、王世九、板橋畈、馬列、朱樓、呂弄、李大墩、王埠、唐司月、劉畈、周廊、楊列、張東垸、廖圩、殷壟。 |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 In Hubei Province Huangmei |
小池鎮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位於九江長江大橋北岸橋頭,滬溶高速、105國道穿境而過,京九、合九兩條鐵路在此接軌設站,長江黃金水道穿境18華裏,與國傢級經濟開發區江西省九江市一橋之隔。素有“鄂東門戶”和商貿旅遊“金三角”之稱,先後被列為省級開發區,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省重點口子鎮。
全鎮版圖面積153.8平方公裏,現有人口12萬,其中:農業人口7萬,城鎮人口5萬多。轄59個村(居)委會,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7.5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3.2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6億元),農業總産值3億元,第三産業總産值11.24億元。財政收入1303萬元,其中:國稅收入400萬元,地稅收入613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518。 |
|
- : Xiaochi Town
|
|
小池 |
|
小池鎮二中 | 小池鎮渡口 | 小池鎮第一中學 | 小池鎮第一小學 | 小池鎮徐港中學 | 小池鎮王埠中學 | 小池鎮中心小學 | |
|
|
光華村 | 卓洋村 | 板橋村 | 中心村 | 顧傢村 | 北關村 | 南山 | 萬傢村 | 濱江社區 | 白沙村 | 三星村 | 後河村 | 五裏橋村 | 方竜村 | 小池村 | 白廟村 | 銀山村 | 洪嶺村 | 劉河村 | 上宕村 | 楊埠村 | 西坂村 | 黃斜村 | 新河社區 | 新河路社區 | 沿江社區 | 五裏橋社區 | 河橋社區 | 臘列村 | 楊泗村 | 橋下村 | 長列村 | 泥池村 | 蘆段村 | 彭列村 | 徐橋村 | 素列村 | 楊武村 | 大堰村 | 業莊村 | 馮圈村 | 呂傢咀村 | 三列村 | 沙池村 | 新河橋村 | 河橋村 | 中列村 | 陳壩村 | 汪列村 | 姚湖村 | 水月庵村 | 虞菜園村 | 塗咀村 | 戴營村 | 普濟宮村 | 帥竜凼村 | 農科所村 | 石花屋村 | 楊塘村 | 王世九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