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 習俗 > 對聯
目錄
對聯 couplet
  對聯簡史
  對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挂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挂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纔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傢》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挂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纔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傢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着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傢至今還保留着貼對聯的風俗。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着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這些特點,都和律詩有某些相似之處,所以有人把對聯稱為張貼的詩。但對聯又不同於詩,它衹有上聯和下聯,一般說來較詩更為精煉,句式也較靈活,可長可短,伸縮自如。對聯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幾十言。在我國古建築中,甚至還有多達數百字的長聯。對聯無論是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較高的概括力與駕禦文字的本領,纔可能以寥寥數語,做到文情並茂,神形兼備,給人以思想和藝術美的感受。
  
  對聯的基本規則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
  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此外,張挂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竪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竜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藏字格
   
  也叫“闕如格”,聯中有意識地將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達某種意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義廉
  註解: 上聯忘八,諧音王八,下聯打無恥。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
  此聯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字寫三秋離北塞
  路通一綫到鵬圖
  註解:上聯隱「雁」。
  下聯隱「指南針」。
  數聲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來巫峽雲
  註解:上聯隱「笛」。
  下聯隱「夢」。
  一肩風雪三千裏
  兩眼乾坤十二時
  註解:上聯隱「轎夫」。
  下聯隱「貓」。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
  乾隆講書、侍讀,時間長了,不免思念起河間老傢來。
  乾隆看出紀曉嵐的心事,便說:“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立刻跪下說:“如準給假省親,我便: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聖心大悅,恩準假期,讓紀曉嵐回鄉省親。
  清末,有一個童生應試。因沒有帶禮物贈送主考大人,結果屢試不中。有一年,這童生又去應試,主考大人見他又是兩手空空,便將他的考卷扔在一旁,並出聯奚落他:
  上勾為老,下勾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想,我屢試不第,並非我無纔,而是無錢送禮。便對到:
  二人為天,一人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為柴!
  長巾帳內女子好, 少女更妙!
  此山為柴山山出
  因火成煙夕夕多
  妙人兒倪傢少女
  武士心志在止戈
  註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妙人兒倪傢少女
  大言者諸葛一人
  註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妙人兒倪傢少女
  鍾山寺峙立金童
  註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張長弓,騎奇馬,單戈作戰
  嫁傢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踏破磊橋三快石;
  分開出路兩重山。
  閑看門中木
  思間心上田
  或如園中,拖袁出來還我國
  餘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少水沙即現
  是土堤方成
  八刀分半粉
  千裏重金鍾
  古文故人做
  (言志)言志士心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邊明
  鴻是江邊鳥
  蠶為天下蟲
  凍雨灑人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橫七刀竪八刀
  出自:明.蔣燾,字仰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學家
  上聯拆「凍」、「灑」字。
  上聯拆「切」、「分」字。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吳
  人中王 人邊王 意圖全任
  註解:上聯拆「吞吳」字。
  下聯拆「全任」字。
  一目不明 開口便成兩片
  廿頭割斷 此身應受八刀
  註解:上聯拆「鼎」字。
  下聯拆「芬」字。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
  註解:上聯拆「馮馴」。
  下聯拆「伊尹」。
  墻上挂珠簾 你說是王傢簾 朱傢簾
  半夜生孩兒 我管他子時乎 亥時乎
  註解:上聯拆「珠」
  下聯拆「孩」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註解:上聯合「人曾」為僧,「人弗」為佛。
  下聯合「女卑」為婢,「女又」為奴。
  三女爲姦 二女皆從一女起
  五人共傘 小人全靠大人遮
  註解:上聯合「三女」爲姦
  下聯合「五人」爲傘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圖內口皆從外口管
  十口心思 思國思傢思社稷
  八目尚賞 賞風賞月賞秋香
  註解:上聯合「十口心」為思。
  下聯合「八目尚」為賞。
  日在東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間配定好字
  註解:上聯合「日月」為明。
  下聯合「子女」為好。
  喬女自然嬌 深惡胭脂膠肖臉
  止戈纔是武 何勞銅鐵鑄鏢鋒
  竹寺等僧歸 雙手拜四維羅漢
  木門閑可至 兩山出大小尖峰
  註解:上聯合「竹寺」爲等,「雙手」爲拜,「四維」爲羅。
  下聯合「木門」爲閑,「兩山」爲出,「大小」爲尖。
  四維羅 馬各駱 羅上駱下羅騎駱
  言者諸 豕者豬 諸前豬後諸牽豬
  註解:上聯合「四維」爲羅,「馬各」爲駱。
  下聯合「言者」爲諸,「豕者」爲豬。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雙木為林,林下示禁,禁雲:斧斤以時入山林。
  註解:上聯合「寸土」為寺,「言寺」為詩。
  下聯合「雙木」為林,「林示」為禁。
  晶字三個日,時將有日思無日,日日日,百年三萬六千日。
  品字三個口,宜當張口且張口,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
  註解:上聯拆「晶」。
  下聯拆「品」。
  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當來,千裏重意若,永言詠黃鶴,士心志未已。
  註解:上聯合「明」,「嵐」,「破」,「枯」。
  下聯合「何」,「重」,「詠」,「志」。
  阮元是清代中葉的大學士,江蘇儀徵人,道光六年(1826)曾任雲貴總督。一年他進京趕考,到了京城,考期已過。考官見他名字,便以他名字為上聯求對,阮元當即對出“伊尹(商代的賢宰相)”。考官就錄他為進士。
  
  疊字格: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出自:浙江長陽南雲山寺。
  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
  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間
  作者:郗鑒 出自:山東鄒縣嶧山有赫門。
  搔搔癢癢,癢癢搔搔,不搔不癢,不癢不搔,越搔越癢,越癢越搔 ——塾 師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李調元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冶冶
  風風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作者:寄塵 出自:上海豫園花神廟。
  麯麯彎彎,前前後後,花花葉葉,水水山山,人人喜喜歡歡,處處尋尋覓覓
  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雨雨風風,鶯鶯燕燕,想想來來往往,常常翠翠紅紅
  作者:慕壽祺 出自:甘肅蘭州仰園。
  高高下下樹 叮叮咚咚泉
  重重疊疊山 麯麯環環路
  緑緑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出自:杭州西湖聯
  水水山山 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時時好好奇奇
  出自:杭州清代行宮花園古亭柱聯。
  重重迭迭山 麯麯環環路
  丁丁鼕鼕泉 高高下下樹
  出自:杭州九麯十八澗路亭聯。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獲風收。
  盈盈笑語,盈盈笑,笑頻頻傳報捷。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出自:蘇州網絲園聯。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竜門叁級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復字格
  將一個或幾個字按照某種規律,重複出現多次。
  看山 山已峻
  望水 水乃清
  寇準與友同出遊,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無以相對。
  楊大年剛好趕到,便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衆皆喝彩。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長沙沙水水無沙
  出自:湖南長沙白沙井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
  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
  讀書好 耕田好 學好便好
  創業難 守業難 知難不難
  煙水亭 吸水煙 煙從水起
  風浪井 搏浪風 風自浪興
  山美水美春光美宏圖更美
  人新事新時代新傳業愈新
  天近山頭行到山腰天更遠
  月浮水面撈到水底月還沉
  一盞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絶詩 施施施施主之才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分水橋邊分水吃 分分分開
  看花亭下看花回 看看看到
  進進出出 笑顔開 人人滿意
  挑挑揀揀 花色美 件件稱心
  鬆下圍棋,鬆子每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垂
  風中緑竹,風翻緑竹竹翻風
  雪裏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註解:上聯唐伯虎出。
  下聯祝枝山對。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難,難求人,人人逢難求人難
  註解:從前,杭州有位科場失意多年的舉子,這一年又名落孫山而歸, 特地到錢塘江畔六和塔,登塔凝望,在悲觀失望中於塔壁書一上聯。
  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
  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註解: 第一、二句皆有「月」字,但意思不同,全句共有六個「月」字。
  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黑夜盡頭方見日。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夏夏秋秋,暑暑涼涼,嚴鼕過後始逢春。
  先生先生,後生後生,先生生後生,後生生行生,先先後後,生生不已
  我說我說,你說你說,我說說我說,你說說你說,我我你你,說說何妨
  
  
  -
  回文格
  上下聯互為倒讀
  據說清代北京有個“天然居”酒傢。乾隆微服出遊,進店喝酒,忽而想到這副回文對,非常得意。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後又將這副對聯作為上聯,然而他想不出下聯,讓紀曉嵐對,紀曉嵐道: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後有人另作續聯:
  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
  郎中王若儷,儷若王中郎
  賢出多福地,地福多出賢
  春回先富村,村富先回春
  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
  風送花香紅滿地,地滿紅香花送風
  雨滋春樹碧連天,天連碧樹春滋雨
  豔豔紅花隨落雨,雨落隨花紅豔豔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水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奇奇好好時時雨雨晴晴
  正讀倒讀同為一聯
  秀山輕雨青山秀
  香柏鼓風鼓柏香
  雲南通海秀山聯
  油燈少燈油
  火柴當柴火
  處處紅花紅處處
  重重緑樹緑重重
  處處飛花飛處處
  聲聲笑語笑聲聲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雪嶺吹風吹嶺雪
  竜潭活水活潭竜
  鳳落梧桐梧落鳳
  珠聯璧合璧聯珠
  靜泉山上山泉靜
  清水塘裏塘水清
  處處飛花飛處處
  潺潺碧水碧潺潺
  香山碧雲寺雲碧山香
  黃山落葉鬆葉落山黃
  正讀倒讀為諧音
  面上荷花和尚面
  書臨漢帖瀚林書
  明.唐伯虎寫了此上聯,過了幾百年,纔由清代的李調元對上下聯。
  繡山輕雨青山繡
  香柏鼓風古柏香
  九麯橋下湖空,空壺下橋取酒
  陶宅院前酣醉,醉漢前院摘桃
  倒讀成新聯
  風送花香紅滿地
  雨滋春樹碧連天
  暮天遙對寒窗霧
  霧窗寒對遙天暮
  橋對寺門鬆徑小
  巷當泉眼石波清
  
  
  集句格
  用古文、詩詞中的句子合成的對聯
  讀書破萬卷(杜甫)
  落筆起群英(李白)
  望崦嵫而勿迫
  恐鵜鴂之先鳴
      魯迅錄《離騷》懸於書室
  集《四書》句聯
  天下有道
  國傢將興 窮不失義
  富而無驕 後而好學
  樂以忘憂
  持其志無暴其氣
  敏於事而慎於言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集《文心雕竜》句聯
  修詞立誠在於無愧
  造物指事莫非自然 絢言朱藍文約為美
  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泉石激韻林籟結響
  雲霞雕色草木賁華
  集《古樂府》句聯
  平生懷直道
  大化揚仁風 沙棠作舟桂為楫
  浮雲似帳月如鈎
  集陶淵明詩句聯
  丈夫志四海
  古人惜寸蔭 化菊東籬下
  種桑長江邊 秋菊有佳色
  幽蘭生前庭
  集唐詩句聯
  美花多映竹
  喬木自成林 柳深陶令宅
  月靜庚公樓 雲山起翰墨
  星鬥煥文章
  鬆風清耳目
  蕙氣襲認襟 顧視清高氣深穩
  文章彪炳光陸離 鳥啼碧樹閑臨水
  竹映高墻似傍山
  傾壺待客花開後
  出竹吟詩月上初 實事漸消虛事在
  長年方悟少年非 一路沿溪花復水
  幾傢深樹碧藏樓
  捨南捨北皆春水
  他席他鄉送客懷 城隅緑水明秋日
  江上詩情為晚霞
  集李白詩句聯
  桂子落秋月
  荷花羞玉顔 天長落日遠
  意重泰山輕 閑吟步竹石
  長醉歌芳菲
  心懸萬裏外
  興在一杯中 秀句滿江國
  芳聲騰海隅 死生一度人皆有
  意氣相傾山可移
  浣溪石上窺明月
  嚮日樓中吹落梅
  集杜甫詩句聯
  倚杖看孤石
  開林出遠山 甘從千日醉
  恥與萬人同 窮愁但有骨
  詩興不無神
  聞說江山好
  終嗟風趣頻 萬裏秋風吹錦水
  九重春色醉仙桃 不知明月為誰好
  更有澄江消客愁
  側身天地更懷古
  獨立蒼茫自詠詩 歌詞自作風格老
  詩捲長流天地間
  集韓愈詩句聯
  莫憂世事兼身事
  卻道新花勝舊花 正值萬株紅葉滿
  問言何處芙蓉多 自笑平生誇膽氣
  須知節候即風寒
  集宋詩句聯
  立腳怕從風俗轉
  商懷猶有古人知 深林閑數新添竹
  殘燭貪看未見書 好山當戶碧雲晚
  古屋貯月鬆風涼
  吾山自信雲舒捲
  片心高與月徘徊 林花經雨香猶在
  芳草留人意自閑 藏書萬卷可教子
  買地十畝皆種鬆
  門無車馬終年靜
  卒對琴書百慮清 林罅忽明知月上
  竹梢微響覺風來 我書意造本無法
  此老胸中常有詩
  集蘇軾詩句聯
  身行萬裏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無人 纔大古來難適用
  人生何處不相逢 天下幾人學杜甫
  詩中自合愛陶潛
  古來畫師非俗士
  此間風物屬詩人
  集黃庭堅詩句聯
  小雨藏山客來久
  長江接天帆到遲 園中鳥語勸沽酒
  窗下日長宜讀書 周鼎湯盤見蝌蚪
  深山大澤生竜蛇
  集陸遊詩句聯
  山河興廢人搔首
  風雨縱橫亂入樓 看鏡已成雙白鬢
  名山踏破幾青鞋 小樓一夜聽春雨
  孤桐三尺瀉秋泉
  集詞句聯
  獨抱琵琶尋舊麯
  數教鸚鵡念新詩 半空月影流雲碎
  十裏梅花作雪聲 流水白雲常自在
  金風玉露一相逢
  翠藥紅蘅幾番風雨
  黃花緑菊好個霜天 天氣欲重陽,幾番風雨
  登臨望故國,萬裏山河 忍淚覓殘紅,柔情似水
  起舞弄清影,瘦骨臨風
  試上小紅樓,論詩說劍
  更盡一杯酒,舉首高歌 花塢春長,煙火千傢都入畫
  桃源路近,桑麻十裏盡成蔭
  無處覓殘紅,試問東風春愁怎畫
  浮生等萍跡,不知江左燕入誰傢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大江東去,平楚南來,一帶江山如畫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依稀風韻生秋
  集《三墳》字聯
  搏觀萬卷才識豪邁
  紀述百傢文翰昌明
  集《秦繹山碑》字聯
  言之高下在於理
  道無古今維其時 澤以長流乃稱遠
  山因直上而成高
  集《漢曹全碑》字聯
  諸子百傢不分門戶
  名山大川各效文章
  集《漢魯峻碑》字聯
  春歸花不落
  風靜月長明 縱懷華事當春去
  暢足清遊載月歸
  集《漢樊敏碑》字聯
  古人所重在大節
  君子於學無常師 門有古鬆庭無亂石
  秋宜明月春則和風
  集《蘭亭序》字聯
  一亭俯流水
  萬竹引清風 一亭盡攬山中趣
  幽室能觀世外天 取靜於山寄情於水
  虛懷若竹清氣若蘭
  集《聖教序》字聯
  三春花滿香如海
  八月濤來水作山 春歸花外燕組織
  雨洗林間翠欲流 門掩梨花深見月
  寺藏鬆葉遠聞鐘
  集《泰山銘》字聯
  風至山中無不和暢
  月生海上自極高明
  集《景君銘》字聯
  虛心為竹
  清節而秋 著作追先哲
  精神讓後生
  集《石門頌》字聯
  山以石峻
  海為川歸 竜門開鑿麯通海
  石梁高懸峻極天
  集《爭坐位帖》字聯
  入世須纔更須節
  傳傢積德還積節 榻橫左右三尺書
  門嚮東南月一寮
  集《多寶塔碑》字聯
  脫俗書成一傢法
  寫生捲有四時春 觀書要能自出見解
  處世無過善體人情
  集《醴泉銘》字聯
  明月清風深有味
  左圖右史交相輝
  集史書句聯
  高柳生風扶桑盛日
  天桃敷水落杏飛花 十步之間必有芳草
  用計月既望常見浮槎 每撫琴操令萬山皆響
  聊欲弦歌作三徑之資
  
  聯旁格
  經過精心構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漢字組成的對聯
  明朝天啓元年,宰相葉嚮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傢中,翁即興出對曰:
  寵宰宿寒傢,窮窗寂寞。
  葉嚮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葉接着和對道:
  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
  次日翁送葉上路,經過池塘時,葉說:翁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
  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
  翁公不意被將了一軍,尋視池塘,應道:
  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大木森森﹐鬆柏梧桐楊柳
  細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註解:元中葉隱居不仕的南宋文人黃溍潛身浙東山中﹐日日與郁郁葱葱的參天古木相對﹐ 某日﹐以「木」為偏旁作了上聯,下聯為後人所對。
  河漢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
  雲霄雷電,霹靂震震霈雨霖
  出自:湖北利州天成觀竜王殿
  逢迎遠近逍遙過
  進退連還運道通
  涉淺渠清流,蕩深潭激浪,漫遊潺洙濠濮澗
  構★樓棋榭,架檻橋朱欄,採集鬆柏棟梁材
  註解:★處係“琴”的別字。
  閨閣悶,聞閭鬧,開門閑問
  官宦傢,窈窕客,宜室安寧
  早晨旭日春暉暖
  稼穡稻禾秋季香
  芽萌花草芬芳蕊
  水瀉浪濤活潑河
  湛江港清波滾滾
  渤海灣濁浪滔滔
  嗟嘆嚎啕哽咽喉
  淚滴湘江流滿海
  驅騷駛駑驁馬驟
  植檀栽桂森木榮
  荷花莖藕蓬蓮苔
  芙蓉芍藥蕊芬芳
  煙鎖池塘柳
  炮鎮海城樓
  註解:廣東東莞虎門聯 -- 每字偏旁內涵「金」、「木」、「水」、「火」和「土」。
  迎送遠近通達道
  進退迅速遊逍遙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註解:明代洛陽才子文必正和名門閨秀霍千金相遇,二人一見鍾情,文公子口吟上聯試探,霍千金隨口應答下聯,終於有情人成眷屬。
  寄寓客傢,牢守寒窗空寂寞
  迷途遠逝,返回達道遊逍遙
  大木森森,鬆柏梧桐楊柳
  細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註解:元中葉隱居不仕的南宋文人黃 潛身浙東山中,日日與郁郁葱葱的參天古木相對, 某日,以「木」為偏旁作了上聯,下聯為後人所對。
  謎語格(聯謎和謎聯)
  傳統謎語中有一類對聯謎,亦簡稱“聯謎”。這是謎語同對聯相結合的謎語精品。
  聯謎有的要聯繫對聯的有關知識,在謎底中附加上“對、偶、聯、楹、和”等字樣扣合的,則更多一層謎趣。
  騰竜千古願,
  報國九州思。
  以會意法先猜出“隆中”(意即讓中國繁榮昌盛),然後附加上“對”字,即《隆中對》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省文聯)“聯”字為附加字
  官居五行末(土)
  位在三纔中(地)
  出自:雲林縣某鄉土地公廟對聯
  遠望阿裏山;
  極目日月潭。
  (瞭望臺)
  新月一鈎雲腳下
  殘花兩瓣馬蹄前
  (熊)
  司馬受睏上方𠔌,
  程嬰匿孤潛盂山。
  (圍魏救趙)
  你共人女邊着子;(好)
  怎知我門裏添心。(悶)
  口中含玉確如玉;(國)
  臺下有心實無心。(怠)
  魯肅遣子問路;(敬請指導)
  陽明笑啓東窗。(歡迎光臨)
  雅興忽來詩下酒;(字斟句酌)
  豪情一往贈佳人。(解囊相送)
  日落香殘 免去凡心一點;(禿)
  爐熄火盡 務把意馬牢栓。(驢)
  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油燈)
  青竜挂壁身披萬點金星。( 秤)
  剖開舟兩葉,內載黃金白玉;(鹹蛋)
  打破壇一個,中藏瑪瑙珍珠。(石榴)
  蘇小妹出題於秦少遊
  吳下門風戶戶盡吹單孔簫;(吹火筒)
  雲間勝景傢傢皆鼓獨弦琴。(彈棉花)
  集思廣益搞四化;(賴大傢的、智能)紅樓夢人物
  你追我趕掙上遊。(共工、比幹)神話人物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出巡江南,見一戶人傢門口貼一壽聯:
  古稀重喜再加三九歲月;
  花甲相慶又添二八春秋。
  一打聽,其人傢父親一百六十七歲,兒子一百三十六歲。
  黑不是 白不是 紅黃更不是 和狐狸貓狗彷佛 既非傢畜 又非野獸;(猜)
  詩也有 詞也有 論語上也有 對東西南北模糊 雖是短品 卻是妙文。(謎)
  (作者:紀曉嵐)
  “梁鼎芬”聯額
  有個叫梁鼎芬的人在湖北做官,他不做好事,結果弄得臭名遠揚。當地人用他的姓名字形撰成一額一聯贈給他。額為:
  梁上君子
  聯為:
  一日難支,足下分開兩片
  念頭太錯,頸上須防八刀
  ——清?吳趼人《新笑史》
  拆“公局”為聯
  清代廣東各州縣鄉鎮都設有公局。公局中有紳士、董事,主要負責管理鄉人借錢討債、打架鬥毆、鄰居口角等小訟事。如果利用得好,倒也是個百姓自治的辦法。然而,那些紳士、董事們往往處理不公,甚至有人仗勢橫行,營私舞弊。順德縣某公局處理事情時尤其徇私枉法,於是有人將“公局”兩個字拆開,撰成一副對聯為:
  八面威風,轉個彎私心一點
  大模屍樣,鈎入去有口難言
  ——清?吳趼人《新笑史》
   
  謎聯也是謎語同對聯相結合的文字遊戲,他是由對聯謎衍化出來,但又不同於對聯謎,在謎面表現形式上還揉進了“射覆謎”的形式。
   
  謎聯的基本特點:
  謎面聯語初不成文,語義亦不夠完整。衹有將猜射出來的謎底填入空圈處。聯語方通順完整,意義也清晰完整。
  謎面聯語中有閑字,真正的謎面隱在聯語中,須推敲尋找。
  有些謎聯的謎底限製不十分嚴格,甚至可能出現多底,底面扣合有時也不十分嚴密。當猜射出的謎底字填入迷聯後,對聯文字必須文從字順,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
  謎聯和聯謎的區別:
  謎聯不設謎目,謎底範圍較廣,但亦非漫無邊際,根據謎面字提示,仍有範圍可尋。
  謎聯謎面隱在聯文之中,且多一聯多面。
  謎聯的謎底最後須在聯文中出現,成為聯文的有機組成部分。且可以一聯多底。
  可以說:聯謎是先聯後謎,聯謎是先謎後聯。
  上聯謎底“林蒲”由“莆木”、“木水”組合而成;“羽”由“習習”合併得到。“香”、“多”、“至”三字為閑字。下聯類同。
  莆木OO木水香習習多O至;
  洛山OO山花美月月有O來。
  莆木林蒲木水香習習多羽至;
  洛山出落山花美月月有朋來。
  上聯:“風”由“x(“錯”字符號假藉)”、“幾”合併;“夕”由“多”離合得出;“朝”由“陽”意會得出。
  下聯:“水”綜合運用“亥豕”、“梨花”、“離合”等猜法由“流來兩停”射出;“遠”近“元”“宵半”為“月”。
  錯過幾度春O多少O陽一O遂夙願;
  流來兩停秋O遠近O宵半O寄衷情。
  錯過幾度春風多少夕陽一朝遂夙願;
  流來兩停秋水遠近元宵半月寄衷情。
  如“謎圈”在上下聯中數量、位置均不對稱,稱之為“雜對”;反之稱“正對”。
  火星人OO木星人OO在地球上;
  寒OO對峙香OO隱藏於OO中。
  火星人夥同木星人休息在地球上;
  寒山寺對峙香山寺隱藏于云霧中。
   
  三人一日遊O尤愛劃O舸;
  十者同天避O必去劃O帆。
  三人一日遊春尤愛劃竜舸;
  十者同天避暑必去劃心帆。
  此聯取材歌麯《歌唱二小放牛郎》和動畫片《聰明的一休》。
  “二小”即“示”;“日前”由“明”、“曉”破損意會。
  “一休”即“體”;“醜角”由“看”、“羞”破損意會。
  放歌OO受啓示明了OO咋破曉;
  提問OO答得體看着OO難遮羞。
  放歌二小受啓示明了日前咋破曉;
  提問一休答得體看着醜角難遮羞。
  
  數字格
  就是運用數字巧妙構成對聯
  劉貢父善屬對。
  王安石試之:三代夏商周。
  劉貢父對道:四詩風雅頌。
  王安石誇其對句:真乃天造地設。
  冰冷酒 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 百頭千頭萬頭
  註解:上聯蘇小妹出。
  下聯蘇東坡對。
  花甲重開 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 內多一個春秋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長兩短
  六合插地 七層四面八方
  萬瓦千磚 百日造成十字廟
  一舟二櫓 三人遙過四通橋
  尺蛇人𠔌 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鴨浮江 數數三雙多一隻
  註解:上聯:一尺去掉九寸,還剩十分(一寸)。
  下聯:七減去三雙(六),還剩一。
  水冷金寒 火神廟 大興土木
  南腔北調 中軍官 什麽東西
  註解:上聯合「五行」。
  下聯對「五方」。
  課演六爻 內卦三爻 外卦三爻
  棒長八尺 隨身四尺 離身四尺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從五步樓 十步閣 望百步大江
  五百羅漢渡江 岸邊波心千佛子
  一個美女對月 人間天上兩嬋娟
  註解:上聯:「千」是「五百」的二倍。
  下聯:「兩」是「一個」的二倍。
  童子數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兩漢五代六朝十國,古古今今多變局
  一末二淨三生四旦,重重疊疊上瑤臺
  ——程道衡 湖北黃梅孔壠萬年臺戲臺。
  達四門四目四聰,我有嘉賓,莫負文章華國選
  書六德六行六藝,丞哉髦士,要兼孝弟力田科
  ——林則徐 福建福州明遠樓。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一封書,二度梅,三擊掌,四百士,五福堂,堂堂都擺千秋劍
  六追車,七剪梅,八件衣,九蓮燈,十王廟,廟廟皆立春秋碑
  一孤舟,二客商, 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頁風蓬,下九江,還有十裏。
  十裏運,九裏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衹二日,勝似一年。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紛,八分九分十信嬌。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響,二喬三喬一人占。
  取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燈四十九盞,一心衹為酬三願。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變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析音格(諧音格):
  利用語言文字同音,同義的關係,使一句話涉及到兩件事情或兩種內容,一語雙關地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泥肥禾尚瘦
  晝短夜差長
  註解:「晷」音鬼。上聯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聯的意思是:太陽在天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所謂晷短,此乃夏至後發生的自然現象),日夜的時差越來越長。若以諧音讀此聯,則變成:
  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長
  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着席上果品,
  出對曰: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對道:有杏(幸)不須梅(媒)。
  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
  雞饑盜稻童筒打
  鼠暑涼梁客咳驚
  註解:孩童打雞,老鼠乘涼,皆生活瑣事。此聯重疊六組同音字(請以普通話念),頗見巧思。
  上聯:「雞饑」同音,「盜稻」同音,「童筒」同音。
  上聯:「暑鼠」同音,「涼梁」同音,「客咳」同音。
  移椅倚桐同觀月
  等燈登閣各攻書
  註解:上聯:「移椅倚」同音,「桐同」同音。
  下聯:「等燈登」同音,「閣各」同音。
  賈島醉來非假倒
  劉伶飲盡不留零
  註解:明代唐伯虎與張靈,飲酒整日,俱醉,遂對此聯。酒喝得一幹二淨,人也真個倒也倒也。賈島、劉伶,俱為善飲者。此聯好做酒店招牌。
  附趣味故事:晉人劉伶好飲酒。有人對他說,釀酒的工具腐爛得快,以說明酒對身體有害。劉伶答道:“你難道沒看見肉放在酒中保存得久嗎?”
  焦山洞裏住椒山
  揚子江頭渡楊子
  註解:【明代楊繼盛題鎮江焦山聯】
  「揚楊」同音,「焦椒」同音。楊子即楊繼盛,「椒山」係字號。
  嫂掃亂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註解:唐伯虎與友人對聯。掃柴、箍桶,農傢瑣事,造為聯語,又嵌入同音字(請以普通話念),別具情趣。
  上聯:「嫂掃」同音,「叔束」同音。
  下聯:「姨移」同音,「姑箍」同音。
  無山得似巫山好 無山得似巫山好
  何葉能如荷葉圓 何水能如河水清
  書臨漢帖瀚林書
  面上荷花和尚面
  註解:上聯(唐伯虎出):「荷和」同音,「上尚」同音。
  下聯(李調元對):「臨林」同音,「漢瀚」同音。
  * 此聯亦是回文倒順聯
  獨覽梅花掃臘雪
  遙睨山勢舞流溪
  註解:上聯: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聯:一至七數字方言讀音。
  清風滿地難容我
  明月何時再照人
  註解:上聯:「清」暗寓清朝統治。
  下聯:「明月」懷念明代。
  師姑田裏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綉裁
  註解:上聯為祝枝山所出,下聯為瀋石田所對。「禾上」諧音「和尚」,「綉裁」諧音「秀纔」。
  盜者莫來 道者來
  閑人免進 賢人進
  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註解:上聯:「絲」諧「私」。
  下聯:「泥」諧「疑」,方言讀音。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註解:第一字跟第五字同音,第二字跟第六字同音。此外,蒲樹是草 本植物,桃樹是木本植物;梅花在春天開放,桂花則在秋天開放。
  此乃明人解縉撰春聯,諧音巧妙而不露雕鑿痕跡,大傢手筆。
  媽媽騎馬,馬慢媽媽駡馬
  妞妞轟牛,牛擰妞妞擰牛
  秀纔張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壠遇一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過。農夫笑道:“我有一聯,君若能對,願下田讓道。”秀纔滿口應承。農夫曰:一擔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張苦思冥想,無言可對,衹得下田讓路。三年後,張某看瀎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纔恍然大悟,續上前聯:兩堤夫子笑顔回。
  山童采慄用箱承,劈慄撲簏
  野老賣菱將擔倒,傾菱空籠
  註解:此聯之妙,在於末四字既關含義,又是象聲。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註解:此為古對,在有些方言中“落”、“樂”同音,“崩”、“奔”同 音。
  今對: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丫頭啃鴨頭,鴨頭鹹,丫頭嫌
  麻姑吃蘑菇,蘑菇蘚,麻姑仙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風吹蜂 蜂撲地 風息蜂飛
  李打鯉 鯉沉底 李沉鯉浮
  鷹立樹梢月照斜影鷹不斜
  貓伏墻角風吹毛動貓未動
  註解:上/下聯:「貓毛」近音,「鷹影」近音。
  水陸洲 洲停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閣 閣落鴿 鴿飛閣未飛
  侍郎遊市 眼前柿樹是誰栽
  和尚過河 手扯荷花何處插
  密雲不雨 通州無水不通舟
  鉅野皆田 即墨有秋皆即麥
  姑娘栽𠔌 𠔌秧掉姑娘腳前
  指揮燒紙 紙灰飛指揮頭上
  雞站箕沿上 雞壓箕 翻箕撲雞
  驢係梨樹下 驢挨梨 落梨打驢
  尼姑沽酒 酒美價廉 尼姑宜沽
  和尚上樓 樓高梯短 和尚何上
  鸚鵡洲 洲上舟 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陽橋 橋下蕎 風吹蕎動橋不動
  昨夜敲棋尋子路
  今朝對鏡見顔回
  註解: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為「棋子的路數」。
  顔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顔的真容」。
  未出土時便有節
  及凌雲處尚虛心
  註解:藉寫竹詠物言志。
  民國萬稅(歲);
  天下太貧(平)。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漢中
  註解:上聯:舟「周」。
  下聯:舞「武」。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雨灑灰堆成麻子
  風吹荷葉像烏龜
  註解:上聯:成諧(陳)。
  下聯:像諧(嚮)。
  眼前一簇園林誰傢莊子
  壁上幾行文字哪個漢書
  月朗晴空今夜斷言無雨
  風寒露冷來晚必定成霜
  註解:下聯:「成霜」諧「成雙」。
  和尚挑水兩膀盡是汗淋
  尼姑栽秧雙手按插布陣
  註解:「按插」諧「按察」,「布陣」諧「布政」。
  「盡是」諧「進士」,「汗淋」諧「翰林」。
  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註解:上聯:「櫓速」諧「魯肅」,「帆快」諧「樊噲」。
  下聯:「笛清」諧「狄青」,「簫和」諧「蕭何」。
  塔內點燈 層層孔明諸角(葛)亮
  池中栽藕 節節太白理長根(庚)
  註解:上聯:諸葛亮字孔明。
  下聯:李太白字長庚。
  提藍山中采蘭花,為藍衣人攔住;
  執毛室內題壁月,遭碧玉女逼成。
  霜降降霜,孀婦傷心雙足冷;
  日食食日,術傢述理數人奇。
  河內荷花,和尚采來何處插;
  寺中柿子,士人摘去自傢嘗。
  眼珠子 鼻孔子 朱子反在孔子上
  眉先生 鬍後生 先生不及後生長
  
  鑲嵌格:
  把某些特定的字詞按一定的位置嵌入對聯之中,以取得形式上的別緻和內容上的別有情趣。由於鑲嵌位置不同,又可分為多種類型。如:鶴頂格、燕頷格、鳶肩格、鶴膝格、魁鬥格等。
  鶴頂格:
  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首字位置上
  韜略終須建新國
  奮飛還得讀良書
  (出處:郭沫若“韜奮圖書館”)
  雪散天女花,超離苦海,
  芬灑甘露水,普濟衆生。
  (出處:陳銘樞書贈袁雪芬)
  燕頷格:
  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二字位置上
  日長無奈清愁多
  逢春也似蜜蜂忙
  嵌“長春”
  鳶肩格:
  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三字位置上
  自有晚風推楚浪
  不勞春色染湘煙
  嵌“晚春”
   
  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四字位置上
  此地之鳳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蔡鍔贈小鳳仙
  鶴膝格:
  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五字位置上
   
  魁鬥格:
  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聯首字和下聯末字處
  盼團圓,隔海常灑思親淚
  望統一,桑梓多懷南燕歸
  嵌“盼歸”
  碎錦格:
  不拘位置,衹要在上下聯中嵌入規定的字就行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撰之聯:
  三強韓趙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強”為戰國時韓、趙、魏三個強國,又隱喻科學家錢三強的名字,而“九章”為首次記載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為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清 李紹仿(嘉慶君生日賀聯)
  順泰康寧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慶萬年
  良朋莅瀋
  美鹿鳴春
  瀋陽“鹿鳴春”餐館
  人澹似菊
  品逸於梅
  1944年鄭逸梅50壽辰,南社同仁高吹萬所書的一付賀聯,鄭逸梅本姓鞠,鞠、菊通假。
  嵌地名聯
  密雲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亦難豐潤
  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
  密雲、三河、玉田、豐潤、懷柔、遵化、順義、良鄉,都是北京河北一帶地名
  天壇地壇日月壇,罎罎共土
  前海後海中南海,海海同源
  北京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是皇帝祭祀的地方;現在都是公園。
  什剎前海、什剎海、什剎後海、北海和中南海,是彼此聯通的湖泊。
  十裏春風長安兩路
  千年曉月永定一橋
  永定一橋是指橫跨永定河的蘆溝橋,有著名的“蘆溝曉月”
  
  歇後格
  所謂歇後聯,就是用歇後語構成的對聯。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用群衆熟悉,詼諧而形象的語句, 運用時可隱去後文,以前文示義,也可以前後文並列。
  開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節節甜。
  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賬
  艄公捋櫓--打拱作揖討船錢
  稻草紮秧--父抱子
  竹籃提筍--母懷兒
  馬過木橋--蹄打鼓
  雞啄銅盆--嘴敲鑼
  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
  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蘆
  君子之交淡如--水
  醉翁之意不在--酒
  未必逢兇化--吉
  何曾起死回--生
  廩生抹圍裙--斯文掃地
  屠戶戴頂子--殺氣衝天
  強盜畫喜容--賊形難看
  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雞犬過霜橋--一路竹葉梅花
  牛馬行雪地--兩行蚌殼團魚
  
  針頂格
  所謂針頂,就是將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鄰的兩分句首尾相連,亦稱「聯珠對」、「聯錦對」。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傢夫車水。
  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唐對句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
  千裏為重 重山重水重慶府
  一人成大 大邦大國大明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金水河邊金綫柳,金綫柳穿金魚口
  玉欄桿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鬍子祺 解縉
  開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弓長張張弓,張弓手張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
  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泥幹水盡
  朝廷颳州府,州府颳縣,縣颳民,民窮國危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歸河水,河水歸江,江歸海,海闊天空
  黃花崗,崗花黃,黃照碧血,血染黃花留芳閣。
  緑水河,河水緑,緑映白塔,塔印緑水存真容。
  
  
  
  對聯的用字技巧
  對聯有許多獨特的用字技巧,以下為一些常見的技巧。
  (一) 復字
  所謂復字,就是某一個字在對聯中重複出現幾次。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 隱字
  所謂隱字,就是有意識地將某些字隱去,從而含蓄、巧妙地表達某種意思。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
  此聯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三) 嵌字
  所謂嵌字,就是把有關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如對聯中,使對聯意中有意。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撰之聯:
  三強韓趙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強”為戰國時韓、趙、魏三個強國,又隱喻科學家錢三強的名字,而“九章”為首次記載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為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又如陳銘樞書贈袁雪芬的嵌字聯:
  雪散天女花,超離苦海,
  芬灑甘露水,普濟衆生。
  (四) 疊字
  所謂疊字,就是將聯中某些字疊起來使用,形成反復重疊的藝術效果。如: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冶冶;
  風風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五) 拆字
  所謂拆字,就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如:
  妙人兒倪傢少女,
  大言者諸葛一人。
  踏破磊橋三快石;
  分開出路兩重山。
  (六) 合字
  所謂合字,就是把聯中的某幾個字合成一個字,構成字面上的對偶,同時內容也藴含着某種含義。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更妙。
  (七) 針頂
  所謂針頂,就是將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鄰的兩分句首尾相連。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八) 數字
  所謂數字,就是運用數字巧妙構成對聯。如:
  一孤舟,二客商, 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頁風蓬,下九江,還有十裏。
  十裏運,九裏香, 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衹二日,勝似一年。
  (九) 歇後聯
  所謂歇後聯,就是用歇後語構成的對聯。 如:
  開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節節甜。
  (十) 同旁
  所謂同旁,就是將同偏旁部首的字組合成對聯。如:
  湛江港清波滾滾
  渤海灣濁浪滔滔
  (十一) 混異
  所謂混異,就是把音同或音近的字用在同一聯中,以達成某種意思。如:
  民國萬稅(歲);
  天下太貧(平)。
  (十二) 擬聲
  所謂擬聲,就是通過模擬聲音以取得某種藝術效果。如: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舉國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No. 2
  (~兒)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duì lián duì lián
  指對偶語句,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等。也叫“對子”
No. 4
  對聯、題名並篆文。——明· 魏學洢《核舟記》
No. 5
  互相對偶的文句。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一般張貼、懸挂或鎸刻在門、廳堂及柱子上。講究對仗工整貼切,上句末字聲調必仄,下句末字聲調必平。根據位置與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門聯、楹聯、壽聯、輓聯、春聯等。也稱“對”、“聯”、“對句”、“對子”。《西湖二集·忠孝萃一門》:“ 洪武爺 撫定了 婺州 ,於城樓上立大旗二面,親書對聯道:山河奄有 中華 地,日月重開一統天。”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滕王閣黃鶴樓對聯》:“ 滕王閣 千古名勝,對聯佳者絶少,惟 商邱 宋牧仲 先生一聯雲:‘依然極浦遙天,想見閣中帝子;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吐屬名雋…… 湖北 黃鶴樓 對雲:‘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俊逸清新,獨有千古。” 巴金 《死去的太陽》:“欄桿底兩根柱子上有一副木刻的對聯,是‘桐雲影淡,梧月光清’八個隸書大字。”
對聯的定義 Definition of couplet
  現代漢語詞典上的定義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又稱楹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也要押韻。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區分大小詞類相對,可見稱“對聯起源律詩”是根本的錯誤。傳統對聯的對仗要比所謂的詩對聯工整。
  隨着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下聯以異物對之,或和其意,或駁其意。意義及深之對句,散文對聯亦不可說不行。
對聯之格律 Couplet of the rhyme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見《應用寫作》1987年第1期《漫話對聯》)
  對聯的正規名稱叫楹聯,俗稱對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語言文學藝術形式,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聞樂見。對聯格律,概括起來,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敘如下: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衹是在重疊時要註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麯;
  緑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複,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輓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二是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顔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衹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註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臺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最後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 天文對地理 、地理對宮室等等。
  三是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如李白題湖南嶽陽樓聯: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並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 風雨 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五是平仄相諧。什麽是平仄?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註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傢餘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為平,●為仄。"學"字按《平水韻部》為入聲)
  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絶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回文、諧趣、音韻等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因聯意需要時也可以例外。
  六是內容相關。什麽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的任何規則都有例外,“內容相關”也是如此。對聯中有兩類極特殊的對聯。一是"無情對",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或有似是而非的聯繫),上下聯聯意對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樹已半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幹。
  上下聯中,“樹”、“果”皆草木類;“已”、“然”皆虛字;“半”、“一”皆數字;“尋”、“點”皆轉義為動詞;“休”、“不”皆虛字;“縱”、“相”皆虛字;“斧”、“幹”則為古代兵器。全聯以口語對詩句,更顯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詠格詩鐘。上下聯分別詠出不相幹的兩個事物;逐字逐詞對仗工整;通過聯意從某一點上把兩件事物關連起來。分詠格詩鐘有些類似無情對,還類似謎語,但不同點也很多,有興趣的聯友可作進一步研習。
  楹聯強調內容相關,但又禁忌同義相對,稱為“合掌”。所謂忌同義相對,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盡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對“朝陽”、“史册”對“汗青”、“神州千古秀”對“赤縣萬年春”、“生意興隆通四海”對“財源茂盛達三江”等,就屬合掌。當然,個別非中心詞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無傷大雅。
對聯之習俗 Couplet of the customs
  春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有關介紹和評定文字如下:
  楹聯習俗源於我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西晉時期(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志。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藉鑒,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楹聯有偶語、儷辭、聯語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於明代。
  楹聯以“副”為量詞,一般以兩行文句為一副,並列竪排展示,自上而下讀,先右後左,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楹聯屬格律文學,有種種講究,但無字數和句數的限製,少則一字,多至千言。上下對舉、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辭法相應、節律對拍、形對義聯是其文體特性,其中尤以聲律的平仄與詞性的對仗為關捩。楹聯言簡意賅,雅俗共賞,人稱“詩中之詩”。
  楹聯以文字為內容、以書法為載體,製品種類繁多,包括紙裱、鏡框、木刻、石刻、竹刻等。在楹聯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相關著述,各類楹聯典籍數以萬計。
  楹聯應用廣泛,除名勝宮殿、亭臺樓閣、廳堂書屋懸挂外,還廣泛應用於節慶、題贈、祝賀、哀輓、陵墓等場合。依據功用之不同,它可分為春聯、壽聯、風景名勝聯、自題聯及各種技巧聯等。
  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着重大價值。
  對聯習俗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春聯習俗。春聯古稱春貼,是一年一度新春佳節時書寫張貼的一種時令對聯。春聯習俗起源於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貼春聯是春節文化中的一種重要習俗。春聯具有祝頌性、時效性和針對性特點,並突出一個“春”字。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婚聯習俗。婚聯是為慶賀結婚之喜而撰寫對聯,通常張貼於婚娶之傢的大門、洞房門、廳堂或妝奩堂上。其內容多是對結婚雙方的熱情贊美和良好祝福,帶有濃烈的吉祥、喜慶色彩。
  壽聯習俗。壽聯是為過壽的人祝壽專用的對聯,其內容一般是評贊過壽者的功業才能、道德文章、祝福過壽者多福高壽,美滿幸福,具有熱烈而莊敬的感情色彩。
  輓聯習俗。輓聯,有的地方叫喪聯,係由輓詞演變而來,是一種人們用於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托哀思的對聯。往往貼在門口、骨灰盒兩側、追悼會會場兩側、花圈上,一般用白紙配黑字,具有肅穆、莊嚴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過聯語,喚起人們對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對聯之起源 Couplet of origin
  哲學探源:楹聯者,對仗之文學也。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 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觀念淵源甚遠,《易經》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荀子•禮論》)《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有所措。”《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徵陰陽二爻。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而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徵出現的事物的執着和迷戀。“物生在兩……,體有左右,各有妃藕。”(《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天下的道路,衹是一個包兩個。”(《朱子語類》捲九十三)“成熟、新生,二者於義為對。對待之文,自太極出兩儀後,無事無物不然;日用、寒暑、晝夜,以及人事之萬有——生死、貴賤、貧富、尊卑、上下、長短、遠近、新舊、大小、香臭、深淺、明暗,種種兩端,不可枚舉。” (葉燮:《原詩》外篇)這種根源於陰陽二元論世界觀偏愛成雙結對的民族心理,是對偶句式得以産生並流行的深層原因之一。前人的許多論述,也註意到了這種聯繫。《文心雕竜•麗辭》: 造物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體植必兩,辭動有配。……
  語言尋根:一副標準的楹聯,它最本質的特徵是“對仗”。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麽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裏的字數相等,不同於英語的“單詞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相等。即一個音節對應一個音節。在英語中,單詞“car”與“jeep”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音節不相等。而漢語“kǎchē”與“jīpǔ”,數量相等又音節相等。漢語之所以能實現“音節”相等,是因為漢語是以單音節為基本單位的語言。音節、語素、文字三位一體。漢語每個音節獨立性強,都有確定的長度和音調,音調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今有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四聲,皆分平仄兩大類。平對仄即謂相拗。這樣,漢語的語素與語素之間(即字與字之間)就能建立起字數相等、平仄相諧的對仗關係。而英語中,即使事物的名稱、概念能夠相對,單詞的數量和詞性能夠相對,兩個句子的句式能夠相對,但其音節長短不一,獨立性弱,可自由拼讀,又無聲調,故無法相對。 楹聯大多數是寫成文字,並且很多時候還要書寫、懸挂或鎸刻在其它建築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聯對仗的第二層即是所謂文字相對。文字相對意味着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副楹聯,要求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對稱之美。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它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着力學的要求。它無論是橫寫與竪排,都能顯得疏密有緻,整齊美觀。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個單詞長短不一,衹表音,不表義,更無可視性,衹能橫排,不能竪排,無法從形體上實現真正的對稱。 下面試舉兩個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對偶句進行比較,以進一步說明為何衹有漢語纔有真正的對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則不能。
  英文:(莎士比亞名言,按楹聯形式排列)
  中文:
  構佳思;
  寫妙句。
  英文“上、下聯”單詞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也相同,但音節不相等。讀起來,因其無聲調,上下聯都是一個聲音面貌,沒有平仄相間帶來的抑揚頓挫。至於書寫上,“下聯”比“上聯”少了兩個字母的位置,故全不對稱。讀者或許會想,能不能找出和寫出一個英文對偶句,在單詞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相同的基礎上音節也相等,書寫空間(字母數相等)也相等呢?不能說絶對不能,但因英文的音節、文字、語素不是三位一體的,實際操作起來衹能是顧此失彼,即使莎翁這個對偶句,在英語中都是極其罕見的。而中文的“構佳思;寫妙句”情況就不同了。你看,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相對,音節相等,平仄基本相諧,書寫起來則完全整齊對稱。因此,英文“think good thoughts; write good word.”不是楹聯,而中文“構佳思;寫妙句。”則可稱為楹聯。
  對仗之路: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楹聯繫從古代詩文辭賦中的對偶句逐漸演化、發展而來。這個發展過程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對偶階段,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至南北朝。 在我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殤。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 《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係辭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竜,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乾•文言傳)
  成書於春秋時期的《詩經》,其對偶句式已十分豐富。劉麟生在《中國駢文史》中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畢具”。他例舉了正名對、同類對、連珠對、雙聲對、疊韻對、雙韻對等各種對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風•子衿》)、“山有扶蘇,隰有荷花。”(《鄭風•山有扶蘇》)《道德經》其中對偶句亦多。劉麟生曾說:“《道德經》中裁對之法已經變化多端,有連環對者,有參差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有反正作對者。”(《中國駢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八十一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諸子散文中的對偶句。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武成》)、“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等等。 辭賦興起於漢代,是一種講究文采和韻律的新興文學樣式。對偶這種具有整齊美、對比美、音樂美的修辭手法,開始普遍而自覺地運用於賦的創作中。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
  五言詩産生於漢代,至魏晉達到頂峰。其中對偶句亦較多運用。漢樂府中對偶句更趨工整,儼如後代律詩中的聯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在上述各種文體中,對偶句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它僅作為一種修辭手法來運用,並非文體的格律要求;二是字數多從三字到七字之間;三是對仗很寬鬆,字數、詞性、句式大體能相對,但缺乏平仄的對仗。這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言:“意義的排偶較早起,聲音的對仗是從它推演出來的。”(《朱光潛美學文集》第十二章)
  第二階段是駢偶階段。駢體文起源於東漢的辭賦,興於魏晉,盛於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劉勰在《文心雕竜•明詩》評價駢體文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段為例: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傢;舸艦迷津,青雀黃竜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全都是用對偶句組織,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對偶名句。這種對偶句(即駢偶)是古代詩文辭賦中對偶句的進一步發展,它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對偶不再是純作為修辭手法,已經變成文體的主要格律要求。駢體文有三個特徵,即四六句式、駢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對偶字數有一定規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變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對偶,六字對偶,八字對偶,十字對偶,十二字對偶。三是對仗已相當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聲律對仗未完全成熟。
  第三階段是律偶階段。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捲,呂靜作《韻集》五捲,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註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但魏晉之際,衹以宮、商之類分韻,還沒有四聲之名。南北朝時,由於受佛經“轉讀”的啓發和影響,創立了四聲之說,撰作聲譜,藉轉讀佛經聲調,應用於中國詩文,遂成平、上、去、入四聲。其間,周顒作《四聲切韻》,瀋約作《四聲譜》,創“四聲”“八病”之說,並根據詩歌要求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特點,經過創作實踐的摸索,總結出詩歌必須“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的原則。於是,詩文的韻律日益嚴格。對偶句的格律由駢偶發展成為律偶。 在瀋約、謝眺的“永明體”詩中已有比較工整的律偶。如:“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謝眺《新亭諸別範零陵雲》) 如;“艾葉彌南浦,荷花繞北樓。”(瀋約《休沐寄懷》)等。從齊梁“四聲”、“八病”說盛行之後,再把四聲二元化,分為平(平聲)、仄(上、去、入聲)兩大類,既有了平仄的概念,又逐步總結出每句詩的平仄應有變化,每句詩與每句詩之間的平仄也應有變化的“調平仄術”和聯結律詩的“粘法”;同時,又發現每句詩用五、七字比用四、六字更富有音樂美,節奏也更加有變化;在一首詩中,駢偶句與散體句並用,又能顯示出語言的錯綜美。就這樣,從齊梁時略帶格律的“新體詩”,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了唐代,律詩達到了嚴格精密的階段,成為唐詩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的五、七言律詩,都是八句成章,中間二聯,習稱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對。這就是標準的律偶。舉杜甫《登高》即可見一斑: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的頜聯和頸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對仗極為工穩。遠勝過駢體文中的駢偶句。除五、七言律詩外,唐詩中還有三韻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間各聯也都對仗。
  律偶也有三個特徵:一是對仗作為文體的一種格律要求運用;二是字數由駢偶句喜用偶數嚮奇數轉化,最後定格為五、七言;三是對仗精確而工穩,聲律對仗已成熟。
  綜上所述,漢文學的對偶句式歷經了至少兩三千年,經由排偶、駢偶、律偶三個階段,“對稱原則由意義推廣到聲音方面”(《朱光潛美學文集》第十二章),到盛唐已發展至盡善盡美。唐代詩人的對仗技巧已爐火燉青。如果把楹聯比喻成孕育在詩文母體中的胎兒,那麽此時的胎兒已是完全發育成熟,即將呱呱墜地了。
對聯之特徵 Couple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季世昌、朱淨之先生在《中國楹聯學》中曾把楹聯的特徵概括為:鮮明的民族性,強烈的時代性,嚴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廣泛的實用性。鮮明的民族是指楹聯極為鮮明地體現着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和民族風貌。強烈的時代性是指楹聯象一切文學形式一樣,必然打上時代的印記。嚴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聯有自己的獨特格律。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聯具有比其它文學形式具有更強、更大的藝術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極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廣的生活內容。廣泛的實用性是指楹聯普遍地運用到社會生活之中,可謂各行各業、各色人等,各種場合,無所不用,無所不在,無所不見。
  傅小鬆的《中國楹聯特徵論略》則把楹聯的特徵概括為五個對立統一:
  獨特性和普遍性的統一:人們普遍認為楹聯是中國最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其獨特性究竟表現在哪裏呢?主要表現在結構和語言上。楹聯可稱之為“二元結構”文體。一副標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上聯”,又叫“出句”、“對頭”、“對公”;後一部分稱為“下聯”,又叫“對句”、“對尾”、“對母”。兩部分成雙成對。衹有上聯或衹有下聯,衹能算是半副對聯。當然,許多對聯,特別是書寫懸挂的對聯,除了上聯、下聯外,還有橫批。橫批在這種是對聯中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往往是對全聯帶有總結性、畫竜點睛或與對聯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的。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音樂性的特殊語言。楹聯這種特殊的“語言──結構”方式,完全取决於漢語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質。這種“語言──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楹聯創作在構思、立意、佈局、謀篇上迥異於其它文學形式。同樣的客觀對象和內容,楹樣總是設法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描述事物,並且努力把語言“整形”規範到二元的對稱結構之中去。
  楹聯具有上述的獨特性,但是,楹聯仍是一種文學形式,具有文學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徵。它也是一種用語言塑造文學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它具有文學的形象性、真實性和傾嚮性等特點,也具有文學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功能。楹聯可敘事、可狀物、可抒情、可議論。如悼念死者,可寫祭文,可寫輓詩,也可寫輓聯,這說明楹聯是文學大家庭中的一員,衹是形式獨特而已。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統一:所謂寄生性,指楹聯本從古文辭賦的駢詞儷語派生發展而來,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對駢偶句,因此,它能寄生於各種文體之中。詩、詞、麯、賦、駢文,乃至散文、戲劇、小說,那一樣中又沒有工整的對偶句呢?但反過來,楹聯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備其他文體的特徵,吸收其他文體的表現手法,尤其是長聯和超長聯,簡直能集中國文體技法之大成。諸如詩之精煉藴藉,賦的鋪陳誇張,詞之中調長調,麯的意促爽勁,散文的自由瀟灑,經文的節短韻長等等,皆兼收並蓄,熔鑄創新。
  楹聯如詞者如清許太眉題上海嘉定花神廟聯:
  海棠開後,燕子來時,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崐楝花風,爾且慢到;
  碧懈傾春,黃金買夜,寒食清明都過了。杜鵑道,不如歸去。崐流鶯說:少住為佳。
  此聯實可當作一首清新秀美、溫軟傷懷的詞來讀。
  楹聯如麯者如清佚名諷某知府聯:
  見州縣則吐氣,見藩臬則低眉,見督撫大人茶話須臾,衹解說崐幾個:“是!是!是!”
  有差役為爪牙,有書吏為羽翼,有地方紳董袖金賄贈,不覺說崐一聲:“呵!呵!呵!”
  此聯的口語化和諧謔意味,頗有麯的味道,刻畫封建官僚醜態,維妙維肖。
  楹聯象散文者如佚名題山東濟南千佛山北極臺聯:
  出門一瞧,數十裏圖畫屏風,請看些梵宇僧樓,與丹楓翠柏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緑的碧緑;
  歸臺再想,幾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門黃閣,和茅屋蓬扉接壤,名者爭名,利者奪利,聖者益聖,庸者愈庸。
  甚至連經文的獨特文風也運用楹聯之中,試看佚名題江蘇鎮江金山寺齋堂聯:
  一屋一椽,一粥一飯,檀越膏脂,行人血汗,爾戒不持,爾事不辦,可懼,可憂,可嗟,可嘆;
  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水易度,幼影非堅,凡心未盡,聖果未圓,可驚,可怕,可悲,可憐。
  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如前所述,楹聯是中國古典文學形式的一種,理所當然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它以詩、詞、麯等前所未有的靈活和完美而體現了中國文字的語言藝術風采。對聯之美在於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王力在《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一文中說,“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主要是兩件事:第一是對偶,第二是聲律”(《竜蟲並雕齋文集》第456頁)。對聯講究對仗與平仄,集中體現了古典文學的形式美 。北宋詞人晏殊有一首名作《浣溪沙》:“一麯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公推是千古名句。正是這個名句使這首詞成為晏殊的代表作,並躋身詩詞名篇之一。這個名句實際上首先是作為對聯創作的。宋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捲二十引《復齋漫錄》記載;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飯,談起他一個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恨無下句。王琪應聲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大喜,於是把這個絶妙對句寫進了《浣溪沙》一詞。楊慎稱這個對句“二語工麗,天然奇偶”。這就是對聯的藝術魅力。
  楹聯的藝術性,可以當代學者白啓寰先生一副對聯來概括: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麯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楹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同時它又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它可以書寫、雕刻、張貼、懸挂;可以撰聯、贈聯、徵聯、集聯;可以用於金石書畫、旅遊景點、婚喪喜慶、室內設計、舞臺道具、新聞標題、廣告宣傳、章回小說、文字遊戲;有句話,它可以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
  楹聯這種實用性和文學性的巧妙統一是其它文學形式和應用文完全沒有的。形成這種奇妙統一的原因在於楹聯本身所具有的其它文學形式沒有的特性。由於楹聯是由對仗的上、下聯兩部分組成,具有外在形式的對稱美與和諧美,把它書寫鎸刻於一特定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具體場景中的建築物、構築物、搭構物的正門兩側,就能夠産生鮮明的裝飾美化作用、社會交際作用和宣傳廣告作用。其用途遍及三教九流,已成為一種正宗的主要的用於慶賀、吊輓、裝飾的社會生活應用文。也許有人認為,把詩詞刻於墻壁碑林,不也同樣可以發揮實用功能嗎?不錯,但詩詞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分成兩半,以對稱形式展列出來,它不能書寫於門之兩側。而“門”,則是一個建築物的中心,是其黃金段位,好比一個人的臉面。挂在大門兩側的楹聯和刻在墻壁上的詩詞,其實用功能的發揮是有天壤之別的。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統一:人們常說對聯雅俗共賞,這絲毫不假。試想,還有那一種文學形式,象楹聯一樣,上為學者文人,下為婦人孺子所喜聞樂道,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裏巴人呢?這種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麽回事呢?原因在於楹聯是一種既簡單又復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誠如前所述,楹聯的規則並不復雜,尤其是對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內容都沒有什麽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不象其它文學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學、易懂、易記,也不難寫。衹要對得好,無論語言之俗雅,題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淺,皆成對聯。但其他文學則未必然。詩尚典雅藴藉,如“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之類,衹能稱之為“打油詩”。一般人是不敢問津詩詞的,怕寫成打油詩。而楹聯,至若逢年過節,傢傢寫之,戶戶貼之,實為文學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聯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聯固規則簡單,形式純粹,但其對道、聯藝,卻博大精深,沒有止境。短小雋永者,一語天然,非俗手能為;長篇巨製者則更是鋪錦列綉,千匯萬狀,如同史詩,非大手筆不能作。那些優秀的風景名勝聯,輝映山川古跡,永放異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聯,傳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聯,慷慨磊落,光耀千秋,豈非大雅乎?
  嚴肅性和遊戲性的統一:一般來說,文學和藝術是嚴肅的,人們反對遊戲文學、遊戲語言的那種不嚴肅的創作態度。但對於楹聯來說,情況就不同了。楹聯歷來被很多人視為筆墨遊戲,雖為偏見,但也說明了楹聯具遊戲性的特點。由於楹聯追求對仗,自然是對得越工穩,越巧妙越好。這其中既是文學創作,又包含了思維遊戲和語言遊戲的成份。如果單純嚮對得工、對得巧上發展,就純粹變成了一種語文鬥纔和思想鬥智。事實上,純以逗樂諧趣、鬥智試纔為目的遊戲性楹聯也不少,它往往藉助漢字音、形、義某一方面的特殊情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別出心裁的奇思異構撰寫而成。遊戲性楹聯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蘇軾就曾經創作過不少遊戲性對聯,留下了許多趣聞佳話。從他以後,對對子成為文人之間乃至普通百姓中試纔鬥智的一種主要方式,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劉基、解縉、清代的乾隆、紀昀、都是熱衷於遊戲性對聯的大師。
  楹聯具有遊戲性,但是,這絶不意味着楹聯就變成了一種遊戲。事實上,楹聯能諧能莊,既是一種帶遊戲性的語言藝術,同時又具有文學的嚴肅性。那些極為莊重典雅的場合,如名勝古跡、祠墓碑林,如書院會館、官廳衙署,都書挂楹聯。人們以聯鬥智遊戲,也用楹聯來抒情言志、評人論史、寫景狀物。清末有個叫趙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題了一聯。聯雲:
  武侯祠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副楹聯既概括了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點,又總覽了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藉此提出自己關於正反、寬嚴、和戰、文武諸方面的政見,極富哲理,藴含深刻的辯證法,發人深思。和歷史任何優秀的哲理詩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聯問世以來,好評如潮。人們“看中”的,正是此聯深刻性和嚴肅性。毛澤東1958年參觀武侯祠時,對此聯看得很細,予以高度評價。
  這就是中國楹聯,一種充滿矛盾和對立統一的特殊藝術形式。
古代經典對聯 Ancient classical couplet
  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對聯
  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為【明】徐渭所作。上聯指年少時好讀書卻不愛好讀書,年老時愛好讀書不好讀書。
  上聯:閑人免進賢人進。
  原對:盜者莫來道者來。
  新聯:撈者莫來勞者來。
  吾聯:罪客勿來醉客來。
  此聯為【明】擔山和尚所作。
  上聯:理想莫享醴。
  下聯:前途弗圖錢。
  上聯: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細睨山勢舞流溪.
  此聯的妙處在於上聯急讀如音階:‘多來米發索拉西’。下聯為方言讀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聯:暑鼠涼梁,提筆描貓驚暑鼠。
  原對:饑雞盜稻,呼童拾石打饑雞。
  古對:渴鶴汲漈,令奴響槍擊渴鶴。
  此聯又作‘暑鼠量梁’。
  上聯:暑鼠涼梁,筆璧描貓暑鼠驚竟沿檐,撞樁斯死,老貓食屍。
  原對:缺!
  吾對:饑雞盜稻,同童拾石饑雞逸亦飛扉,碰棚彼斃,矢石落籮。
  此聯為網友改上聯而出之新聯,餘勉而對矣。
  上聯:雞饑爭豆鬥。
  下聯:鼠暑上梁涼。
  上聯:溪西犀喜戲。
  下聯:囿右鼬悠遊。
  上聯:今宵消夏。
  下聯:明晌賞花。
  上聯:士農工(宮)商角徵羽。
  下聯:寒熱溫涼(良)恭儉讓。
  吾聯:鋁銅金鉬(木)水火土。
  此聯也是一奇聯。上聯分兩部分:士農工商;宮商角徵羽。前為四業,後為五音,而有一個字重複,一個字諧音。原對寒熱溫涼為四覺,溫良恭儉讓為君子的五種德行。我的鋁銅金鉬為四種金屬,金木水火土為五行。
  上聯:遊西湖,提錫壺,錫壺落西湖,惜乎錫壺。
  下聯: 做邊幅, 捉蝙蝠, 蝙蝠撞邊幅, 貶負蝙蝠。
  原對:古對:逢甲子,添傢子,傢子遇甲子,佳姿傢子。
  吾聯:過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聯:過桐岩,射彤雁,彤雁斃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峽的九畹溪。
  上聯:泥肥禾尚瘦。
  下聯:晷短夜差長。
  此聯諧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長’。
  上聯:削發又犯法。
  下聯:出傢卻帶枷。
  此聯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聯: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聯: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聯:畫廟廟畫妙化廟。
  下聯:名園園名圓明園。
  上聯: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琅玕不是狼肝。
  此聯為【明】王洪所對。
  上聯: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琅玕不是狼肝。為絶代佳句.
  上聯: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聯相傳為【清代】鐘耘舫之嶽父下雨時輓留女婿的話,看似平常,實則用心良苦,絶妙異常。因為它巧用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全聯皆是古代人名。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劉禹錫:【唐】詩人;子莫、顔回:孔子的弟子。因難度太大,據說至今無人能對。
  上聯: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
  吾聯:傷足跟,懼侵身,無醫、沒藥安期生。(因為原對無下聯,本人嘗試一對)
  此聯為上聯的另一版本。我的諧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寢生:【春秋】鄭莊公之名;吳懿:【三國·蜀】大將;梅爻:《封神榜》裏的人物;安期生:【漢】仙人。
  上聯:下大雨麥子灌種。
  下聯:旱高地田禾必幹。
  此聯諧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諸子(麥、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漢高帝:【漢】高祖劉邦;田何:【漢初】《易》學大師;比幹:【商】紂的大臣。
  上聯:思南女子銅仁去。
  下聯:上蔡廚師會理來。
  此聯為【清】吳進三所對。其友出此上聯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銅仁那裏去,諧音:思男女子同人去;進三指着上菜的廚師而對,原來此廚師祖籍上蔡,後住會理,經常在兩地來往,諧音:上菜廚師燴鯉來。
  上聯:近世進士盡是近視,京師禁試進士,進士襟濕,巾拭。
  下聯:是時肆市始失史詩,仕識世失時勢,實似石獅,誓蝕。
  上聯:狗啃河上骨
  下聯:水漂東坡詩
  此聯為一日東坡和佛印乘船遊玩,看見一條狗在啃河岸上的骨頭,東坡出此上聯,諧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東坡寫的詩丟進水裏,對此下聯,諧音:水漂東坡屍。
  上聯:佛印水邊尋蚌吃。
  下聯:東坡河上帶傢來。
  此聯為一日東坡帶傢眷出去遊玩,遇到佛印在水邊挖蚌吃,於是出此上聯。諧音:佛印水邊尋‘棒’吃。佛印一聽,以東坡帶傢眷而來而對,諧音:東坡河上帶‘枷’來。
  上聯:揚子江頭渡楊子。
  下聯:焦山洞裏住椒山。
  此聯為【明】楊繼盛(字椒山)題鎮江焦山聯。
  上聯:空中一朵白蓮花,風捧奉佛。
  下聯:峽裏幾枝黃慄樹,月遠怨猿。
  上聯:玉瀾堂,玉蘭蕾茂方逾欄,欲攔餘覽。
  下聯:清宴舫,清豔荷香引輕燕,情湮晴煙。
  此聯反復快讀,即成繞口。玉瀾堂:在頤和園昆明湖畔,為當年光緒帝寢宮。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頤和園萬壽山西麓岸邊,為園中著名水上建築。
  風景對聯
  進退一身關社稷 英靈千古鎮湖山
  福州西湖開化寺 桑柘幾傢湖上社
  芙蓉十裏水邊城 福州烏山琵琶亭
  一彈流水一彈月 半入江風半入雲
趣味對聯 Interesting couplet
  諧趣聯用途廣泛。它或褒揚、或鞭撻;或諷刺、或贊美;或鼓勵、或自勉……現擷取一二:(1)清末政治腐敗,賣官鬻爵成風。某城中一中藥商人花巨款買了個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時人不齒,作無情對諷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黃丸。”
  (2)近人何顔生,清末任甘肅布政使時,有留學歸來一唐姓翰林在給他的信函中誤將“秋輦”寫成“秋輩”,又將“追究”的“究”錯為“宄”。何即以一聯嘲諷:“輦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異穴,九九難將八八除。”
  (3)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黃不接,嚮你藉點東西。
  這裏有則故事。一位富秀纔與一個窮秀纔是朋友,一天富秀纔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於是隨口吟出上聯,但卻怎麽也想不出下聯了。此時,窮秀纔前來敲門,說道:“青黃不接,嚮你藉點東西。”富秀纔一聽,忙說“這個好說,你先把我的上聯對出來。”說完,窮秀纔說“小弟進門時不是對出來了嗎?”富秀纔一想,果然是這樣,於是樂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聯:閑(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5)拆字聯: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格)亮
  風送幽香,鬱鬱畹華梅蘭芳。
  (7)兩舟並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鳴,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此聯是聞名的方位聯。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紀曉嵐即興所對。南通州,即今日江蘇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區。“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說乘船沿着大運河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東當鋪,西當鋪”,是紀曉嵐看到街上的當鋪很多,靈機一動對出來的,“東西當鋪當東西”,前一個東西為方位,後一個東西表示物體,此為藉對。後來,有一書生認為紀曉嵐所對下聯並不太好,有些俗氣 。於是他對出了一個下聯:“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果然比紀聯儒雅一些。後一個春秋是指孔子修訂的儒傢經典之作《春秋》。另外,還有一位澳門人對出:“東望洋,西望洋,東西望洋望東西。”這裏的“東望洋”、“西望洋”,都是澳門的地名,更顯貼切。
  (10)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嚮東扔;由上嚮下讀左傳,書往右翻。
  這副對聯若僅從思想內容上看並無多大意義,若從形式上看還有些意思。上聯是說一個人在夏天靠着南墻吃西瓜的情景,把南北西東四個方位詞占全了。下聯則獨闢蹊徑,用上下左右來對,描繪出讀“左傳”,書往右翻的狀態,恰如其份,毫無做作之感,令人稱奇。
  (11)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相傳,林則徐幼時到姑父傢串親戚,恰逢幾位詩人與徐的姑夫一起連詩對句。一詩翁想考一考林的學問,便出了一上聯,聰明的林則徐立即對出下聯。上聯是說,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顆星星,倒映在靜靜的湖中便成十四點了。下聯是說,南樓的孤雁雖然是一隻,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帶影”便成為“一雙飛”了。這副聯反映了少年林則徐的聰穎機智,博學多才。
對聯的分類、規範與創作方法 Couplet classification, specification and creation methods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一、對聯的分類
  清朝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製、廟寺、廨宇、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輓、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豔、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範圍來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係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回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着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一步發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二、對聯的規範與創作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復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亦要求嚴格,本書將根據對聯的規範,講述與解析創作方法,供學撰聯者參考。
  對聯一般都是竪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衹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繫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采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三、漢語四聲與對聯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註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註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樸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於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麯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麯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了。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衹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煉的文字,衹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麽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字分別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註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準。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着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4.必須知道:有些漢字,歷來是平仄互用,可作平聲,也可作仄聲,如看、教、為、思、傍……略舉數例如下:
  (1)“看”作平聲: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看”作仄聲: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緑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3)“教”作平聲:櫻杏桃榴次第開,故教一一傍窗栽;毿毿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陰入戶來。
  (4)“教”作仄聲:粉筆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滿園桃李生機鬯,化雨春風次第開。
  (5)“為”作平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為”作仄聲:本為漢王建大功,未將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絶終烹狗,悔不淮陰坐釣終。
  四、對聯的詞組結構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詞組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搖紅;
  滌翠。
  (單組,二字結構)
  謙受益;
  滿招損。
  (單組,三字結構)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單組,四字結構)
  梔放同心結;
  蓮開並蒂花。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一枝香滿;
  昆山片玉連城。
  (復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復組,七字結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復組,八字結構)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復組,九字結構)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竜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復組,十字結構)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復組,十一字結構)
  天地啓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復組,十二字結構)
  對聯上下聯的詞組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詞組,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詞組,下聯也必須以偏正詞組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並蒂花”,就是相同的詞組結構。在謀篇佈局對聯詞組時,一定要註意上下聯的詞組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關於對聯起源的其它說法 Other claims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couplet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我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捲號為斯坦因0610號敦煌遺書為據:
  歲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又:三陽□始,四序來祥。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
  立春日:銅渾初慶墊,玉律始調陽。
  五福除三禍,萬古□(殮)百殃。
  寶雞能僻()惡,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戶上,富貴子孫昌。
  又:三陽始布,四猛(孟)初開。
  □□故往,逐吉新來。
  年年多慶,月月無災。
  雞□闢惡,燕復宜財。
  門神護衛,厲鬼藏埋。
  門書左右,吾儻康哉!
  實際上,這衹是現存最早的對聯對聯起源於律詩,實際上是以訛傳訛的現象,是紀曉嵐一廂情願的猜測(見《楹聯叢話》捲之一開篇雲:“嘗聞紀文達師言:楹帖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
  《聲調譜》作者趙執信明確指出:“兩句為聯,四句為絶(句),始於六朝,元(原)非近體。”王夫之說,對聯源於律詩的說法,好比“斷頭刖足,殘人生理”------《清詩話》
  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塗懷珵 先生重申“正是對聯成全了駢文和律詩”,正因為對聯的二元化佈局,才能促成四聲二元化,形成所謂平仄。四聲是用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
  平仄是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見何偉棠《永明到近體》),陳學易主主張“格律遵循 但求對仗工與穩 技巧活用,不計四聲仄與平。”江蘇省對聯學會會長陳德樹主張把對聯分為散聯,通聯,律聯,中山大學教授周錫(韋復)pò提倡,在創作中,應考慮格律和材料的兼容性。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經驗
對仗的種類 Antithesis of the kind
  對仗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語法學對仗,即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另一類是修辭學對仗,通過變通,轉類,讓不同類別的詞語對仗,具體表現為名詞當形容詞,形容詞當動詞用。無論那種對法,都要突出對仗的象似性。切不可,海日生殘夜對端居恥聖明
  頂針聯
  回文聯
  疊字聯
  數字聯
英文解釋
  1. n.:  couplet,  distich,  parallelism,  antithetical couplet
  2. v.:  a Chinese couplet (often written and mounted on scrolls to be hung up on the wall)
法文解釋
  1. n.  sentences parallèles
相關詞
詩詞國學駢文聲律對偶文學對仗界面
linux平臺程序詩歌中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文化春節
習俗民俗峨嵋名勝絶句作詩文字生活
社會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佛教對聯張開新婚對聯鶯歌燕舞
竜飛鳳舞兩袖清風萬事如意
山青水秀五穀豐登虎躍竜騰
四季平安春風得意風和日麗
六畜興旺地利人和大地春回
一元復始三陽開泰年逢大有
慶雲兆日一堂春色三更豬去
八方秀色江山千古秀春來千枝秀
祖國山河壯春風迎顧客青山籠彩霞
五嶺詩如雲桃李競芳菲臺澎去雁將回
今年更上一層樓神州光澤萬傢春填空組成對聯
春光永駐軍人府春雨潤桃李庭前緑竹迎風舞
天地無私千裏緑青山不老國增豔點點梅花樂淑氣
白粉圍墻客疑問燕剪身針綉就寰中
時雨隨風到港澳歸帆在望去歲曾究千裏目
新春共飲團圓酒豬年大有詩千首兩岸三通金光道
原野雪消千裏緑九州雨順千山緑春酒一杯歌兩製
瀟瀟春雨潤桃李紅日東風常送暖萬裏河山呈畫捲
雪化冰消高山緑漲小溪滿海峽同澆統一花
鼠歲豐登酒一船一元復始豔陽天六合風調萬戶豐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