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 廣州 : 順德區公交站 [顯示全部] > 寶林寺
目錄
《寶林寺 Baolin Si》
詩人: 杜衍 Du Yan

  中懷無絆外緣間,深掩禪扉客到難。
  勝景可曾飛錫去,好山多祇捲簾看。
  畫升講座天花落,夜步吟軒海月殘。
  今日逢師堪論道,歸心愁思一時寬。
《寶林寺 Baolin Si》
詩人: 李邴 Li Bing

  青燈映獨宿,世事忽如遺。
  一榻寒無夢,高齋靜見詩。
  長空消海氣,遠壑淡幽姿。
  欲問無生意,高人不可期。
《寶林寺 Baolin Si》
詩人: 王潤之 Wang Runzhi

  支公曾駐錫,規矩舊業林。
  飛鼠殿堂古,靈鰻井穴深。
  磬聲來竹外,塔影臥池陰。
  幸有相知客,時時過我吟。
《寶林寺 Baolin Si》
詩人: 王申 Wang Shen

  千載寶林寺,清幽每往還。
  兩潮岩上井,一塔寺中山。
  門對荒城冷,鄰分古縣閑。
  道人高處坐,役役笑塵寰。
更多詩歌...
請鑒賞:

  王英孫 Wang Yingsun:寶林寺 Baolin Si
No. 6
  寶林寺投訴電話滁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50-3021964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寶林寺座落於天長市區東郊蘆竜鄉王橋古街北側高郵湖南岸,四周緑水環繞,環境幽雅,寺內古柏參天,花木繁茂。寶林寺是唐代御賜寺院,歷史上規模頗巨,現復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多景樓等。古寺聲名遠揚,歷史上文人墨客參訪者甚多,留下大量詩篇遊記,當代高僧茗山法師為寶林寺題寫寺名。
順德寶林寺
  寶林寺原址在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內的鳳山南麓,初名柳波庵。始建於公元10世紀的五代南漢末期,宋代重修時擴大規模。元代高僧德欽在此潛修至圓寂,僧衆在寺內建“肉身堂”安奉塗漆遺體。清康熙年間重修擴建後,易名“寶林寺”,取“淨土七寶樹林”之意。其後,縣衙在寺內增建“萬壽宮”,供吏員嚮帝、後祝壽及恭聽“聖諭”之用。至20世紀中期,此寺大部分拆卸擴路和興建文化公園。1995年,剩餘建築物全部拆除,另在太平山西麓重建新寺,依山構築,巍峨壯觀,成為順德旅遊一大景點。
  太平山,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南面。據史籍記載,“太平春雨”是清·雍正年間的鳳邑八景之一。
  順德寶林寺就座落在太平山西麓。於明山秀水之中,取"竜躍天門,虎臥鳳閣"的山勢。因此,除了佛教徒經常去朝拜外,也是人們瀏覽的勝地,被譽為“太平瑞氣”。
  寶林寺始建於唐末五代之南漢殤帝光天一年(公元942年),初名“柳波庵”,一直以供奉觀音為主。
  宋·鹹淳年間,名僧德欽和尚雲遊而至,開壇說法,禪宗南播,寺院的規模和影響逐步擴大,盛極一時。
  至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順德開縣,也纔有了"順天之德"這一皇帝御賜縣名的說法(因黃蕭養之亂,明朝廷為鞏固其統治,劃南海、新會等地的一部分設立縣治,是為順德)。故順德有這樣一句俗語:“未有順德,先有寶林”。此時,每遇國傢大典或開讀朝廷詔令,則地方長官紳耆仍集合寺庭舉禮。
  及後,清·康熙初年,肇慶慶雲寺僧人元亮,駐寺傳承禪宗之臨濟宗,遂令寺院的香火,更勝前朝。並將“柳波庵”易名“寶林寺”,取“淨土七寶樹林”的意思(當時庵內長有一片參天古木,宛如傳說中西天挂滿七種寶物的樹林,〈阿彌陀經〉中所說的這七種寶物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
  如今的寶林寺是1996年易地重建,1998年10月11日落成的(原址位於現今大良區青少年宮一帶),左環德勝河,右矚舊寨、清雲雙塔,占地十三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一萬三千平方米)。主體殿閣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古樸莊嚴。拾級而上,有山門(分列兩旁有哼哈二將),天王殿(供奉彌勒佛及‘風調雨順’四大天王)、鼓樓、鐘樓(鼓直徑2.6米、鐘重2.8噸)、九竜壁(寬18.3米,高7.9米)、齋堂、客堂、大雄寶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消災延壽佛,普賢、文殊兩菩薩)、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碑廊、僧捨、藏經閣(供奉西方三聖)……一座比之原址更為壯麗的佛教叢林成為順德乃至佛山的人文景觀。登臨回首,人間繁華盡收眼底。
  在寶林寺重建籌建之初,也是因緣際會,得熱心人士念寶林寺之緣起,捐贈純金觀音一尊。因此,寶林寺建築總體規劃共為兩期,下院觀音堂是第二期工程(2001年秋破土動工,歷時3年)。
  寶林寺觀音堂背山臨水,湖光捐翠,占地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二千三百一十平方米。佈局緊湊,所見雅緻精美,匠心獨運。殿前庭園,點綴片片紫竹,連片成林,此外,四合回廊中有“二十四孝”、“觀音三十二應身”石雕圖,生動傳神;殿內正中純金觀音(高1.68米,重37.3公斤),法相莊嚴,善財、竜女隨侍左右,再兩傍供奉“觀音十八相”。下院觀音堂,與寶林寺一脈相承,遙相呼應。
  太平山上的晨鐘暮鼓,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善信遊人。
浙江泰順寶林寺
  位於泰順縣雅陽鎮白巢村,清同治十三年《寶林寺碑記》載:“寶林寺於紹興二年(1132)雅陽林氏始祖林惠始建於村旁,置田五十一畝, 召僧主持,其時庶傢未有祠之設,故建。
  寺中安佛像,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而製亦仍舊。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族人董養元等擴建 前後二堂兩廡,其雄麗遂為一方之勝。”現存建築為晚清所建,由大雄寶殿、羅漢殿、天王殿等,僧捨組成合院式,占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
  舊存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和同治二年(1863)重修匾額各一,清代銅鐘一口,石刻像三尊(文殊騎獅、普賢騎象、)宋代猞利三尊,宋代石 塔一座,該寺地處浙閩交界,四周青山環抱,深𠔌縱橫,環境清幽,因而每日遊客不斷,香火鼎盛。
  1994年列為泰順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天長市寶林寺
  寶林寺座落於天長市區東郊蘆竜鄉王橋古街北側高郵湖南岸,四周緑水環繞,環境幽雅,寺內古柏參天,花木繁茂。寶林寺是唐代御賜寺院,歷史上規模頗巨,現復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多景樓等。古寺聲名遠揚,歷史上文人墨客參訪者甚多,留下大量詩篇遊記,當代高僧茗山法師為寶林寺題寫寺名。
近義詞
寶林寺
包含詞
寶林寺村寶林寺作遊寶林寺
順德寶林寺寶林寺鰻井寶林寺二首
題寶林寺可賦軒題雲黃山寶林寺題寶林寺禪者壁
順德區黨校寶林寺寶林寺禪者壁(山名飛來峰)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
寶林寺禪者壁山名飛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