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120225102 官莊鎮
120225102201 溝河北村
120225102202 梁後莊村
120225102203 磚瓦窯村
120225102204 雙安村
120225102205 聯閤村
120225102206 北朱莊子村
120225102207 鬍裏峪村
120225102208 蓮花嶺村
120225102209 玉石莊村
120225102210 盤富莊村
120225102211 營房村
120225102212 塔院村
120225102213 石佛村
120225102214 官莊村
120225102215 北後子峪村
120225102216 新馬坊村
120225102217 挂月莊村
120225102218 西後子峪村
120225102219 野溝村
120225102220 小彩各莊村
120225102221 邢傢溝村
120225102222 大彩各莊村
120225102223 東後子峪村
120225102224 肘各莊村
120225102225 永平莊村
120225102226 蓮花院村
120225102227 張丁莊村
120225102228 賈各莊村
120225102229 居官屯村
120225102230 西大佛塔村
120225102231 東大佛塔村
120225102232 門莊子村
120225102233 南營村
120225102234 北小屯村 |
|
河北省黃驊市官莊鄉位於黃驊市西北19公裏處,東為呂橋鎮、南接滕莊子鄉、北與齊傢務為鄰、西與滄縣接壤,是黃驊市的農業大鄉,轄北排、西排、東排、前排、中排、後吳莊、王吉莊、大閆臺、小閆臺、呂郭莊、官莊、西橋、東橋、萬莊子、閆莊子、良口、小鬍莊、葛沽塘、孔韓莊、前河、西河、東河22個行政村,27534人口,總面積90.7平方公裏。 官莊鄉歷史悠久,據民國版《滄縣志》載: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先斯院瞻田碑文記,該地原稱馬裏道莊。後滄州地主韓應竜在此買地,招佃戶立官院,改稱官莊。鄉內回民聚居地西排有清真寺一座,始建於民國年間。 |
|
位於淳化縣西部偏南,總面積為96.2平方公裏。轄劉傢坳、仙傢、孫傢、北張傢、官莊、占張、上塬、席傢、李傢、皇城、莊子頭、張村、梁傢、南邢、溝渠頭、焦傢、北莊坳、北莊、申陽、南莊、党家、寨裏、王傢河、景羅、上坳、火石梁共26個村民委員會。48個自然村,2005年10月並村後為19個村民委員會,3970戶,16694人。1958年組建時命名為超英人民公社(公社駐地官莊街),轄今官莊、鬍傢廟。1961年重新組建,以駐地官莊鎮得名官莊公社。1966年5月改為紅旗人民公社,1970年5月2日恢復官莊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更名官莊鄉,1998年撤鄉建鎮改為官莊鎮。明代始為集鎮,名官莊鎮,清時廢,民國復立。官莊鎮交通方便,211國道穿境而過,淳(化)-禮(泉)公路貫通南北,境內村村通沙石路。北部地勢平坦,南部被支毛溝切割成四塊小塬面,海拔900-1168米。主産小麥、玉米,經濟作物以油菜、蘋果為主。蘋果為該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有荒山荒坡面積27650畝,用材林10萬畝,經濟林28萬畝,其它雜果3400畝。2004年工農業總值5781萬元,人均産糧540公斤,人均純收入1484.3元。初步形成多元化産業結構格局。鎮駐地有初級中學、糧站、營業所、稅務所、小學20所。 |
|
官莊鎮地處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東南門戶,南接近新野,東鄰唐河,是一個農業工業大鎮,著名的南陽油田就出自這裏。中有聞名的李營村,地理位置優勢,全鎮轄:官莊社區、牛莊社區、田李莊社區、李營村、張茨園村、新莊村、廖廟村、韓莊村、大劉村、十裏河村、夏鐵樓村、殷莊村、西來村、餘店村、竜泉村、龔營村、嶽莊村、小高村、忽橋村、田店村、前營村、大尹莊村、宗坡村、何上寨村、小尹莊村3個社區、22個村委會,252個村民小組,全國500強特大企業河南油田及其下屬的32個二級單位均在該鎮轄區,總人口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萬人,非農業人口5萬人,外來人口2萬人,鎮域面積88.2平方公裏,其中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裏。2002年,全鎮完成農業産值2.7億元,工業産值2.8億元,鄉鎮企業産值5.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8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00元。
近年來,官莊鎮立足實際,發揮背靠河南油田的區位優勢,確立了"圍繞生産、生活、生態做文章,抓城、強工、興農、活商奔小康的整體工作思路,以小城鎮建設為竜頭,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運作,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明星城鎮,探索出了一條建設高品位緑色小城鎮的可行性之路。該鎮先後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州名鎮"、"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全市唯一一傢"四星級小城鎮",去年又作為全市唯一一家乡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
官莊鎮全鎮皆為平原,便於耕作;澗河和白桐幹渠象兩條玉帶縱貫全鎮,水利條件好;高標準建成了4萬畝世行項目區,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展示出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經營農業,培育壯大瞭瞭以林果花卉、蔬菜、食用菌、畜牧養殖為竜頭的四大支柱産業,初步形成了具有官莊特色的礦區型市場農業。鄉鎮企業快速發展,招商引資異常活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建築建材、服裝紡織三大支産業,擁有各類企業1100多傢,從業人員達18000餘人。第三産業異軍突起,來自全國各地的2500余家個體工商戶落戶官莊,成為官莊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新的增長點。小城鎮建設蓬勃發展,在全市率先完成"四通"工程,開通了萬門程控電話,在全區率先開通農村有綫電視網絡和調頻廣播,建成了雙回路供電網絡,鎮區建設實現"六配?quot;;新近又投資600萬元,對澗河進行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澗河兩岸緑樹蔥蔥,澗河橡膠壩即將竣工,一個碧水、藍天、緑樹、紅花的澗河瀏覽區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官莊鎮政務新區 |
|
地處潛山縣東北角,位於桐、嶽、潛、舒四縣交界處,北靠合肥,東臨巢湖,南接安慶,西望武漢,與安慶機場和安慶客貨碼頭相距80公裏,到滬蓉高速和京九鐵路僅60公裏。全鎮總面積187平方公裏,全鎮轄33個黨支部,1036名黨員,(其中流動黨員23名,並設立了3個黨支部和2個黨小組)。全鎮轄13個行政村,355個村民組,8535戶,32800餘人口。對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車,內部村村通車,主幹道均為瀝青油路面,交通較為方便。境內有移動、聯通基站各3座,手機信號全覆蓋。電力設施配套齊全,動力電遍布每個自然村莊。
官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省級金紫山森林公園坐落境內,與板倉自然保護區、舒城的萬佛山森林公園緊緊相連,總面積4073.3公頃。公園境內森林茂密、環境清幽、風光旖旎、古跡悠久,渾然一幅徇麗多彩的風景畫捲。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的大香山寺坐落於香山村境內,號稱“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傢”,為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禪院鬆竹掩映,莊嚴肅穆,每日晨鐘暮鼓,聲傳十裏。1957年建成,1969年遷建於鑼鼓山南的烈士墓葬有革命先軀十八人,內有周恩來總理同學,中共潛山特支書記餘大化烈士等,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之稱的官莊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全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衆多,隨着時代變遷,雖幾度興衰,仍延續至今。
官莊鎮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産品種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豆製品生産已有二百年歷史,由於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優質的礦泉水,生産出的産品屬無公害緑色食品。産品生産以“官莊鎮福源緑色食品有限公司”為竜頭,現有豆製品生産加工作坊60余家,“福源”牌豆皮遠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都市,産銷兩旺,前景廣阔。鎮內有桑園326公頃,年産鮮繭2萬餘擔,居全縣前列。現有茶園3000餘畝,茶場20余家,年産幹茶6萬多公斤,名優茶品種齊全,以色、香、味著名,深受消費者好評。境內“天柱紅”花崗石資源豐富,經地質鑒定,色灰白、灰紅,斑狀、塊狀結構,整體固定,硬度極強,耐腐蝕,是一種堅固耐用、美觀大方的裝修材料,全鎮現有開採、加工臺鋸28臺套,發展勢頭強勁。書畫紙生産始於宋元時期,今官莊壇畈古時生産的桑皮書畫紙遠銷印度、日本等國傢,因産於官莊,故名“官莊書畫紙”,俗稱“仿宣紙”,以優質野生植物纖維為原料,性能獨特,無蛀、無毒,可書、可畫、可裱,為書畫美術理想的丈房一寶,國傢檔案局和中國美術傢協會通過使用、鑒定,予以了高度評價。
官莊鎮] 官莊鎮位於縣城北65千米的大別山區,潛(山)、嶽(西)、舒(城)三縣交界處。鎮域南北長13千米,東西寬9千米,總面積88平方千米。域內崇山峻嶺、峰巒疊幛,超過千米山峰14座,其中最高峰金紫山諸佛尖標高為1539米。官莊老街坐落在群山環繞的盆地中央。
古鎮創始於漢末、興盛於明清。先民以造紙為主業,集合槽坊,依山傍水、群居成鎮。宋元後就是桐、潛、舒、嶽、(嶽西縣民國置)四縣的物資集散地,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的稱呼。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衆多,主要經營漢皮紙、書畫紙、黃板紙、竹木器、油漆畫、粉絲、豆製品、茶葉、蠶繭等,素有“豆腐之街、書畫之鄉”之稱。其漢皮紙,桑皮書畫紙經國傢檔案局和中國美術傢協會使用鑒定、性能獨特、産品遠銷印度、日本和國內各省市。
官莊鎮主要文物古跡有:官莊、《宋史》載:屯田中員外郎、掌屯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後,“寧古塔將軍編流人隨旗下,設立官莊……凡傢中所有,皆為官物”。街頭廣興五世同堂老宅、三堂五進,建築宏麗。乾隆皇帝親筆所賜匾額,現仍保存完好。橫跨官莊河的鳳溪古橋,精巧秀美。橋頭高大銀杏古樹、緑陰垂地。周邊緑野淡山、環境十分古樸和優美。鎮西南有香山寺,始建於清光緒12年,殿分兩重,前殿內懸萬名鐘,擁四縣三省施主。香火鼎盛,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鑼鼓山南建有烈士墓、內葬中共潛山特支書記餘大化與新四軍政委牛金山等18位烈士遺骨。其文化遺跡還有汪墩周代石器、陶器遺址、金紫山森林公園、寺廟、摩崖石刻、壇坂村水口石刻等。按照皖西南旅遊規劃,官莊將建設成為金紫山、板倉、下滸山水庫即大別山生態旅遊區依托集鎮。 |
|
位於秀山縣城北偏東7公裏處,東接平馬、雅江、幹川,溪口,南與中和鎮、官舟接壤,北連竜池、妙泉。轄官聯、乜敖、張壩、望高、鴛鴦、毛坡、塘店、柏楊坨、新莊、雅都、紅石、柏香、觀音、大杉、地友、紅岩洞等16個村(居),132個村民小組,共8985戶,36548人,鎮政府駐地在官聯居委會。
官莊以官姓的豪富所在屋莊而得名,建縣時屬南洞裏地,1928年建官莊鄉,1938年建官莊鎮,1940年又復為官莊鄉,1950年官莊鄉為第七駐地,1951年建人民政府屬中和區,2001年7月撤區並鄉,將原先的官莊鄉,肖塘鄉,紅岩鄉,三鄉合併成立官莊鎮。
官莊鎮是一個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以農業發展為主的農業大鎮。國道319綫、渝懷鐵路、梅江河貫穿全境。最高海拔為1255.9米,最低海拔為37.9米,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為1341毫米,無霜期為280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鎮幅員面積為101.7平方公裏,有耕地面積30213畝,其中:田21838畝,土8375畝,糧食主産水稻、玉米、薯類。林業以馬尾鬆和1000畝優質水果林基地為主。境內有馬頸、群力兩座電站,小型水庫一座,電力充足,水資源豐富。境內還有10000噸電解錳金屬廠3個,20000噸工業硅廠1 個,年産2000萬匹紅磚廠一個,日産1000噸自來水廠一座,中藥材加工廠一個,復合肥廠一個,小型金屬製品廠2 個,年産2000噸的福鎂鈉廠一個,年産50000噸的錳粉加工廠一個,竜骨灘低壩電站一座,工業經濟已具雛形。
官莊鎮為漢族和少數民族混居地,文化較為發達現有中小學13所,在校學生達6898人,入學率達98.%,全鎮安置電視機地面接收站616座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20%、90%,農用電網覆蓋16個村居,村組通電率達100%。
該鎮建黨委一個黨支部(總支)32個,有黨員853人,其中女黨員68人,鎮人民政府內設黨政辦等9個部門。 |
|
官莊鎮坐落山東省安丘市南部17公裏處,全鎮面積72公裏,轄57個行政村,8435戶,人口3.4萬。
官莊鎮與諸城隔渠河相望,是安丘的南大門,省道央(子)贛(榆)公路縱貫南北,沂(源)膠(州)公路橫穿東西,具有非常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今年,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第十二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三個重點”,努力實現“八項新要求”,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官莊鎮耕地面積8萬多畝,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産品種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官莊的大蒜歷史悠久,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大蒜之鄉”,據縣志記載有300多年的歷史。面積15000餘畝的官莊 “兩河”牌大蒜更是特點獨具,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該蒜頭大瓣勻、汁液粘稠,辛香可口,味道濃厚,素有“官莊大蒜頭、一頭頂兩頭”之說,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奬和農業部頒發的緑色食品標識,暢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並出口日、韓、歐洲等國傢。官莊是“大桃之鄉”,所産的倉方早生桃在省內外久賦盛名,平均單果重250g,大者重400g,果型端正,色豔肉脆,含糖量12%以上,極耐貯運,年産300萬公斤;新川中島桃8月上旬成熟,單果重220g,肉質細脆,果面全紅,含糖量15%以上,耐貯性強,年産100萬公斤。千畝紅富士蘋果果型好,顔色鮮紅,口感甜脆,采收期長,各地客商都慕名前來,因其“皮薄、清脆、口味好”的特點名揚四海,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西瓜、牛蒡、大薑、大蔥、苔韭、大白菜等農産品資源豐富,種植面積廣,農産品加工企業實力雄厚,人力資源充足,進出口農産品加工質量高,完全能夠達到相關標準。官莊鎮肉牛、肉鴨、肉雞等專業養殖小區近百個,肉牛存欄達到萬頭以上,是省外貿定點出口基地,具有自營出口權。
近年來官莊鎮依托省道央贛路,大力發展路域經濟和工業企業。位於鎮區的濰坊王牌電動車是官莊鎮的新建企業,也是安丘唯一一傢電動自行車生産企業,已獲得中國自行車協會認證批準。另外,在鎮區的雙森木箱廠、魯味源花生廠、築路機械製造等企業生産能力不斷提高,生産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鎮村企業的快速發展。格瑞食品、遠洋食品等食品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了起來。
官莊鎮按照規劃好、設計好、管理好的思路,把投資環境和服務作為發展戰略,不斷加大力度改善小城鎮建設規模,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治安穩定,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
河北省內邱縣官莊鎮 Guanzhuang Zhen |
河北省内邱县官庄镇
概況 官莊鎮(Guanzhuang Zhen)位於內丘縣東南部,距縣城12千米。面積48.29平方千米,人口2.81萬人(2002年)。轄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陽村。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過境。
代碼 130523103:~201西陽村 ~202鄧村 ~203大都城村 ~204辛北莊村 ~205辛東莊村 ~206辛西莊村 ~207北陽村 ~208小驛頭村 ~209串傢屯村 ~210李田村 ~211東陽村 ~212中平村 ~213上屯村 ~214官莊一村 ~215官莊二村 ~216官莊三村 ~217下屯村 ~218慶源村 ~219西周村 ~220小都城村
沿革 1961年建官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3.1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大都城、小都城、辛北莊、辛東莊、辛西莊、北陽、小驛頭、西陽、串傢屯、李田、東陽、中平、上屯、官一、官二、官三、慶源、下屯、鄧村、西周20個行政村。
內邱縣官莊鎮位於內邱縣東南部,距內邱縣城區 10公裏,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322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75人。全鎮區域總面積48.29公裏。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被邢臺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鄉鎮”,2004年,鎮黨委被邢臺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官莊鎮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支持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優勝單位”、“發展農村經濟先進集體”、“村村通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官莊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來為交通之要道和兵傢必爭之地,歷史上曾多次建鎮設堡。據《內丘縣志》 (明代)記載: “官莊堡圍三裏餘,南北西三門”, 時為內邱縣四堡之一。 《畿輔通志》也記載,光緒年間官莊設有官莊鎮堡,且州縣大道亦由此經過。又據傳,北宋時楊傢將在官莊附近駐軍,後大破洪洲城,取得了勝利。而今官莊鎮轄區的慶源、上屯、下屯、西周等村村名皆與此有關。
官莊鎮自古乃商賈雲集之地。清朝時期,官莊一帶的土布生産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至民國年間達到鼎盛時期。由於官莊地處交通要道,所産土布品質優良,逐漸形成了土布的集散地。 由此行銷全國各地的土布馱隊絡繹不絶,北銷於內蒙、外蒙等地,東經任縣走水路銷往山東、天津等地,西與山西煤炭進行大量的“黑白”交換。官莊鎮在歷史上也因此名聲遠播。
這裏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本鎮東與任縣相連,南與邢臺縣接壤,西部和北部分別與大孟村鎮、金店鎮交界。鎮政府駐地位於 107國道東側,北距縣城10公裏,南距邢臺市區10公裏。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穿鎮境南北,永官公路(官莊至任縣)橫貫東西,並與金官公路(金店鎮至官莊鎮)相接。西距鎮政府駐地200米的官莊火車站,年貨運量180萬噸,客運量45萬人次,是邢臺市北部各縣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之一。
農村經濟基礎雄厚。全鎮耕地面積54120畝,其中果園5680畝。基礎設施完善,生産條件優越。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為主,是內邱縣優質糧生産基地之一。連續5年被評為全縣農業産業化經營先進鄉,2003年榮獲“邢臺市農村工作優秀鄉鎮”稱號。我鎮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兩大支柱産業,涌現了下屯村緑色蔬菜、緑色禽蛋,大都城村種雞場、緑色果品,小都城村養牛,官三村和中平村養豬等結構調整典型,帶動了全鎮農業産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
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我鎮共有規模企業 3傢,中小企業75傢,各類攤點968傢。投資5000萬元的恆祥醫藥集團扁鵲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已順利通過GMP資格認證並建成投産,年可實現産值3億元。投資9000萬元的宏政煤礦預計年底 投産,投産後年可産煤 15 萬噸,實現産值 6000 萬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共有 107 國道 8 公裏,縣級公路 7 公裏,鄉級公路 10 公裏,所轄 20 個村大部分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所有村莊全部用上自來水。擁有 35 千伏變電站 1 座,郵電支局 1 個,網通交換站 4 個,移動信號傳輸站 1 個,有綫電視“村村通”已接通部分村莊;建有鄉鎮衛生院 1 個,個體診所 55 個,鄉中 1 所,私立中學 1 所,中心小學 1 所,幼兒園 2 所,省甲級敬老院 1 座;供銷社 1 傢,信用社 1 傢,糧站 1 個,集體、個體商業服務門市 419 個。駐鎮單位有 107 國道內邱收費站、法庭、內邱縣交警一中隊等。我鎮集貿市場繁榮,目前有集貿市場 8 個,吸引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地及隆堯、任縣、邢臺縣等周邊縣的大量客商來此進行商品交易。
居民生活環境優良。近幾年,我們通過大力實施緑化、淨化、亮化、美化工程,創造了優良的村落環境,林木覆蓋率達 55% ,田間林木覆蓋率達 52% 。人均居住面積 28 平方米,磚木鋼混結構住房達 99% 。隨着文明生態村建設的紮實推進,農民居住和生活環境將進一步得到優化。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我們大力實施依法治鎮,註重發揮“兩會一校”作用,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加強文化特色村建設。慶源村的排鼓隊和官三村、上屯村、小都城村等村的秧歌隊、文藝隊多次參加市縣文藝比賽和匯演並獲奬。投資 60 多萬元的河北宣傳文化重點工程宣傳文化站 2004 年 2 月份啓用以來,為群衆開展文娛活動提供了理想場所,豐富了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
|
官莊鎮位於沅陵縣東部,東與桃源縣交界,西與楠木鋪鄉、南與杜傢坪鄉接壤,北與清浪鄉、陳傢灘鄉、五強溪鎮毗鄰,為沅陵縣的東大門,懷化市的北大門,319國道、227省道及正在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素有“湘西門戶”之稱。官莊鎮前後經歷了兩次行政區劃調整,2003年11月,沃溪鎮與官莊鎮合併,命名官莊鎮,鎮址設官莊;2005年4月,荔枝溪鄉及黃壤坪鄉的7個村與官莊鎮合併,命名官莊鎮,鎮址設官莊。官莊鎮現轄48個村(居)委會,480個村(居)民小組,14000多戶,50000餘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00餘人),人口出生率為12.6‰,自然增長率為6.3‰,幅員面積459.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016公頃,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2′,北緯28°26′,年內平均氣溫18.3℃,年平均降雨量1052mm。鎮內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3座,水利設施完善。
官莊鎮的礦産資源儲藏量十分豐富,如金、銻、鎢、銅、鐵、輝緑岩等資源。湖南省采金第一、産銻第二、産鎢第三,具有128年歷史的辰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鎮內,鎮內現有工業企業198傢,其中有年産值過億元的辰州鎢品廠,年産值過2000萬元的辰州機械公司、瀋氏礦業,年産值過500萬元的湘魯金礦、小衝子金礦、輝緑岩公司、肉食加工廠、百姓園米業、幹發茶業、抱木園金礦等共10傢規模企業;鎮內茶葉生産歷史悠久,是沅陵縣乃至全省茶葉的主産區,有四傢以上茶葉加工企業,“幹發”係列、“銀峰”係列産品暢銷全國各地。主要工業品黃金年産量為210公斤,茶葉年産量為1800擔,精製大米年産量為1900噸,碎石年産量9萬方,輝緑石年産量9萬方,臘製品年産量240噸,水壓支柱年産量1800套,仲鎢酸銨年産量1200噸。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5.16億元(含辰州礦業),同比增長34%;完成財政收入1227萬元,同口徑比較增長15.5%;實現人平純收入1500元,同比增長17.2%。全鎮實際利用外資7040萬元,新增2傢規模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項目8個,實現工業總産值達4.18億元,同比增長50.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元。
官莊鎮西距沅陵82公裏,東距桃花源風景區60公裏,距桃源縣城90公裏,恰好位於兩個縣城的中點,319國道、227省道和正在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我縣城鎮體係規劃中,屬重點建製鎮,是沅陵縣經濟增長次中心,是縣域重要的物資集散基地,輻射半徑達20余公裏,輻射人口達12萬之衆。巨大的消費拉動,使官莊鎮成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這裏的商務活動日趨活躍。集鎮電力設施齊全,為“國電”窗口單位,生活生産供水正常,有大小賓館旅社達20多傢,接待床位達200多個,服務功能和聚集功能不斷增強。通過縣級評審的集鎮總體規劃和鎮村體係規劃正着手實施,319國道集鎮段改綫工程即將開工。三至五年後,官莊集鎮面積將擴大到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達到2.5-3萬人。 |
|
內邱縣官莊鎮位於內邱縣東南部,距內邱縣城區 10公裏,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322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75人。全鎮區域總面積48.29公裏。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被邢臺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鄉鎮”,2004年,鎮黨委被邢臺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官莊鎮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支持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優勝單位”、“發展農村經濟先進集體”、“村村通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官莊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來為交通之要道和兵傢必爭之地,歷史上曾多次建鎮設堡。據《內丘縣志》 (明代)記載: “官莊堡圍三裏餘,南北西三門”, 時為內邱縣四堡之一。 《畿輔通志》也記載,光緒年間官莊設有官莊鎮堡,且州縣大道亦由此經過。又據傳,北宋時楊傢將在官莊附近駐軍,後大破洪洲城,取得了勝利。而今官莊鎮轄區的慶源、上屯、下屯、西周等村村名皆與此有關。
官莊鎮自古乃商賈雲集之地。清朝時期,官莊一帶的土布生産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至民國年間達到鼎盛時期。由於官莊地處交通要道,所産土布品質優良,逐漸形成了土布的集散地。 由此行銷全國各地的土布馱隊絡繹不絶,北銷於內蒙、外蒙等地,東經任縣走水路銷往山東、天津等地,西與山西煤炭進行大量的“黑白”交換。官莊鎮在歷史上也因此名聲遠播。
這裏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本鎮東與任縣相連,南與邢臺縣接壤,西部和北部分別與大孟村鎮、金店鎮交界。鎮政府駐地位於 107國道東側,北距縣城10公裏,南距邢臺市區10公裏。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穿鎮境南北,永官公路(官莊至任縣)橫貫東西,並與金官公路(金店鎮至官莊鎮)相接。西距鎮政府駐地200米的官莊火車站,年貨運量180萬噸,客運量45萬人次,是邢臺市北部各縣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之一。
農村經濟基礎雄厚。全鎮耕地面積54120畝,其中果園5680畝。基礎設施完善,生産條件優越。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為主,是內邱縣優質糧生産基地之一。連續5年被評為全縣農業産業化經營先進鄉,2003年榮獲“邢臺市農村工作優秀鄉鎮”稱號。我鎮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兩大支柱産業,涌現了下屯村緑色蔬菜、緑色禽蛋,大都城村種雞場、緑色果品,小都城村養牛,官三村和中平村養豬等結構調整典型,帶動了全鎮農業産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
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我鎮共有規模企業 3傢,中小企業75傢,各類攤點968傢。投資5000萬元的恆祥醫藥集團扁鵲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已順利通過GMP資格認證並建成投産,年可實現産值3億元。投資9000萬元的宏政煤礦預計年底 投産,投産後年可産煤 15 萬噸,實現産值 6000 萬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共有 107 國道 8 公裏,縣級公路 7 公裏,鄉級公路 10 公裏,所轄 20 個村大部分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所有村莊全部用上自來水。擁有 35 千伏變電站 1 座,郵電支局 1 個,網通交換站 4 個,移動信號傳輸站 1 個,有綫電視“村村通”已接通部分村莊;建有鄉鎮衛生院 1 個,個體診所 55 個,鄉中 1 所,私立中學 1 所,中心小學 1 所,幼兒園 2 所,省甲級敬老院 1 座;供銷社 1 傢,信用社 1 傢,糧站 1 個,集體、個體商業服務門市 419 個。駐鎮單位有 107 國道內邱收費站、法庭、內邱縣交警一中隊等。我鎮集貿市場繁榮,目前有集貿市場 8 個,吸引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地及隆堯、任縣、邢臺縣等周邊縣的大量客商來此進行商品交易。
居民生活環境優良。近幾年,我們通過大力實施緑化、淨化、亮化、美化工程,創造了優良的村落環境,林木覆蓋率達 55% ,田間林木覆蓋率達 52% 。人均居住面積 28 平方米,磚木鋼混結構住房達 99% 。隨着文明生態村建設的紮實推進,農民居住和生活環境將進一步得到優化。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我們大力實施依法治鎮,註重發揮“兩會一校”作用,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加強文化特色村建設。慶源村的排鼓隊和官三村、上屯村、小都城村等村的秧歌隊、文藝隊多次參加市縣文藝比賽和匯演並獲奬。投資 60 多萬元的河北宣傳文化重點工程宣傳文化站 2004 年 2 月份啓用以來,為群衆開展文娛活動提供了理想場所,豐富了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
|
官莊鎮;地處潛山縣東北角,位於桐、嶽、潛、舒四縣交界處,北靠合肥,東臨巢湖,南接安慶,西望武漢,與安慶機場和安慶客貨碼頭相距80公裏,到滬蓉高速和京九鐵路僅60公裏。全鎮總面積187平方公裏,轄20個行政村,355個村民組,8535戶,32800餘人口。
官莊境;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省級金紫山森林公園座落境內,與板倉自然保護區、舒城的萬佛山森林公園緊緊相連,總面積4073.3公頃。公園境內森林茂密、環境清幽、風光旖旎、古跡悠久,渾然一幅徇麗多彩的風景畫捲。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的大香山寺座落於香山村境內,號稱“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傢”,為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禪院鬆竹掩映,莊嚴肅穆,每日晨鐘暮鼓,聲傳十裏。1957年建成,1969年遷建於鑼鼓山南的烈士墓葬有革命先軀十八人,內有周恩來總理同學,中共潛山特支書記餘大化烈士等,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之稱的官莊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全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衆多,隨着時代變遷,雖幾度興衰,仍延續至今。
官莊鎮;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産品種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豆製品生産已有二百年歷史,由於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優質的礦泉水,生産出的産品屬無公害緑色食品。産品生産以“官莊鎮福源緑色食品有限公司”為竜頭,現有豆製品生産加工作坊60余家,“福源”牌豆皮遠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都市,産銷兩旺,前景廣阔。鎮內有桑園326公頃,年産鮮繭2萬餘擔,居全縣前列。現有茶園3000餘畝,茶場20余家,年産幹茶6萬多公斤,名優茶品種齊全,以色、香、味著名,深受消費者好評。境內“天柱紅”花崗石資源豐富,經地質鑒定,色灰白、灰紅,斑狀、塊狀結構,整體固定,硬度極強,耐腐蝕,是一種堅固耐用、美觀大方的裝修材料,全鎮現有開採、加工臺鋸28臺套,發展勢頭強勁。書畫紙生産始於宋元時期,今官莊壇畈古時生産的桑皮書畫紙遠銷印度、日本等國傢,因産於官莊,故名“官莊書畫紙”,俗稱“仿宣紙”,以優質野生植物纖維為原料,性能獨特,無蛀、無毒,可書、可畫、可裱,為書畫美術理想的丈房一寶,國傢檔案局和中國美術傢協會通過使用、鑒定,予以了高度評價。
民營企業發展迅猛,煙機配件公司,年産值近1000萬元。“天虹”牌衛生材料係全縣唯一獲“準字”號生産企業,生産口罩、藥棉、棉簽、綳帶等産品。各種係列刷子等産品,市場前景看好。珠寶加工、保健布鞋等産品供不應求。 |
|
官莊鎮歷史悠久,資源物産豐富,以民風淳樸、環境秀美聞名遐邇。我鎮位於薊縣縣城西部,距縣城12公裏,鎮域面積96平方公裏,轄34個行政村,人口3.1萬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邦喜公路橫穿東西,津薊高速和即將修建的薊平高速公路均在我鎮設立出口,著名的盤山風景名勝區就座落於我鎮境內。
我鎮歷史文化悠久燦爛,早在盛唐時期,就在九華峰下修建了千像寺,歷代皇傢均進行了修建、擴建,到清朝發展到鼎盛時期,並修建了皇傢園林—靜寄山莊。歷史上曾建有72座寺廟和13座玲瓏寶塔,以東五 臺山著稱佛界。官莊鎮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這裏創建了盤山抗日根據地,産生了縣內最早的村級抗日民主政權—聯閤村政權,誕生了著名的八路軍冀軍東分區十三團和盤山民兵班,打響了冀東暴動的第一槍,涌現了楊媽媽、崔媽媽等衆多的擁軍支前模範。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1956年在盤山南麓修建烈士陵園,成為一個後人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我鎮自然條件優越,資源物産豐富。土地資源不僅類型多而且大,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有金、鎢、鈾、錳等三十多種,主要分佈在山區。建築材料和藥用礦物麥飯石儲量可觀,鎮內藴藏着大量的雪花白大理石,春草緑大理石,奶油大理石、肉紅色花崗岩和玄武岩。鎮內生物資源也非常豐富,植物種類近千餘種,其中被列為國傢重點保護的銀杏、杜仲等名貴稀有植物幾十種。野生動物中名貴稀有動物有環頸錐、飛鼠、中國林蛙等。官莊鎮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好,鎮內盛産優質低鈉低化度偏硅酸型礦泉水,其中盤山礦泉水可與嶗山礦泉水相媲美 。
我鎮農業以林果為主,幾年來,我鎮先後實施了山區開發工程、國傢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封山育林等工程,使我鎮林業得到了有序開發和持續發展,全鎮 山場森林覆蓋率達到92%以上。官莊鎮是天津市有名的水果之鄉,盛産柿子、板慄、核桃、紅果、大棗等。盤山柿樹唐代已有栽植,盤山柿子以甘甜碩大聞名於世,1995年,被國傢譽為“中國盤山蓋柿之鄉”,燕山板慄被商界譽為“東方明珠”。我鎮建立了3000畝大棗基地,高達100多個品種,並嚮全國招生開辦大棗培訓班,將野生酸棗嫁接發展成農民增收的一個支柱産業。1999年,鎮農工商總工司和智利生産者協會在營房村建立了占地340畝的中智示範農場,該農場引進了智利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桃、油桃、櫻桃、杏、李子、葡萄6大係列十幾個品種的果樹種苗及相應技術,該農場已成為高效節水農業、緑色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和市場定單農業的綜合典範。牧業以飼養生豬、蛋雞、肉牛、肉羊、散養雞為主。建立了薊州方正蛋雞養殖小區、官莊、張丁莊肉牛養殖小區等,世界華人投資委員會準備投資12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近億元)在小彩各莊建立黃牛養殖基地。為我鎮的畜牧業發展將打下良好基礎。
我鎮有着實力雄厚的個體私營企業。工業産值超過2000萬元的有天津市康得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天津市利衆工貿有限公司、華陽服裝廠三大企業。天津市康得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2001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 三十強企業。鎮政府按照規劃好、設計好、管理好的思路,把投資環境和服務做為發展戰略,在邦喜路兩側規劃了200畝個體私營經濟園區,將一些大的企業遷到園區之內,用以提高企業的生産規模和整體素質。天津市恆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天津興達礦産納米研發中心兩個高科技民營企業已落戶我鎮,為我鎮企業發展再上新水平奠定了基礎。
我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盤山風景名勝區、石趣園、京東塔林和正在進行招商恢復建設的北少林寺、千像寺、朝陽庵,農傢旅店,聯閤村別墅小區等為遊客吃、住、遊、購、玩一體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吃農傢飯、住農傢院和果品采摘已成為我鎮的一個新興的旅遊項目。盤山是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猶如十裏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津北,是當今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歷史上被列為中國15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盤山景色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而奇特稱絶,前擁紫蓋峰,西傍舞劍峰。五峰攢簇,怪石嶙峋,天然形成了“三盤之勝”。清乾隆皇帝曾三十二次遊歷盤山,發出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嘆。石趣園以世界科教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大師”於慶成老師的泥塑著稱於世,此外,八十七神仙捲、萬佛寺等景點聞名遐邇。千像寺、北少林寺、朝陽庵、聯閤村別墅小區正在進行招商洽談和恢復建設,將我鎮旅遊業的發展推嚮了又一高峰。 |
|
位於安丘市區南部,與諸城市接壤。面積72平方公裏,轄57個行政村,人口3.4萬。省道央(子)贛(榆)公路縱貫南北,沂(源)膠(州)公路橫穿東西。2002年,實現經濟總收入4.15億元,比上年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3409元。
農業方面,大力發展外嚮型特色農業,推行標準化生産,瓜果菜種植走上了規模化、基地式發展軌道。全鎮種植薑蒜1.5萬畝,牛蒡、芋頭6000畝,大蔥4000畝,辣椒1萬畝,紅富士蘋果、優質桃等果品5000畝,速生林5000畝。年出口大蔥4.5萬噸,年産優質果品7500噸,牛蒡、芋頭1.8萬噸,大蒜4800噸,蒜薹5000噸。官莊大蒜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確定為名牌産品,榮獲金奬,是著名的“大蒜之鄉”。養殖業異軍突起,建成肉牛、奶牛、肉鴨、肉雞等專業養殖小區56個,形成了萬頭肉牛出口基地,現代化奶牛基地和肉鴨、肉雞生産基地。畜禽養殖總量200多萬頭(),年養殖總收入過億元。招商引資進展順利,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引進落實項目14個,實際利用外資2400萬元,工業企業發展到20,民營企業26,個體工商戶1000,從業人員6000多人。工業企業年實現産值1.5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8000萬元。鎮特種油廠生産的“雄風”牌特種油,有20個係列、80多個品種,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機械電子等領域,榮獲國際風聯金奬。小城鎮建設發展較快。全年共投資1000多萬元,柏油硬化鎮區街道,進行沿街綜合開發,建成了35千伏變電站。鎮區規劃建設的民營經濟園配套設施完善。一個環境優美、商貿繁榮、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
|
官莊鎮 官莊鎮位於南陽市區東南,距南陽市區32千米。南接新野縣,東鄰唐河縣,北鄰寧西鐵路和312國道,西鄰豫21綫。面積88.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萬人,非農業人口5萬人,外來人口2萬人。轄官莊、牛莊、田李莊3個社區,李營、張茨園、新莊、廖廟、韓莊、大劉、十裏河、夏鐵樓、殷莊、西來、餘店、竜泉、龔營、嶽莊、小高、忽橋、田店、前營、大尹莊、宗坡、何上寨、小尹莊22個行政村。河南油田及其下屬的32個二級單位均在轄區內。漢王、漢(塚)田(店)、瓦(店)官(莊)、官(莊)新(野)公路過境。白(河)桐(柏)幹渠縱貫境內。 [代碼]411302102:~001官莊社區 ~002牛莊社區 ~003田李莊社區 ~200李營村 ~201張茨園村 ~202新莊村 ~204廖廟村 ~205韓莊村 ~206大劉村 ~207十裏河村 ~208夏鐵樓村 ~209殷莊村 ~210西來村 ~211餘店村 ~212竜泉村 ~213龔營村 ~214嶽莊村 ~215小高村 ~216忽橋村 ~218田店村 ~219前營村 ~220大尹莊村 ~221宗坡村 ~222何上寨村 ~223小尹莊村
[沿革]1984年建官莊鄉,1986年設鎮。1997年,面積88.2平方千米,人口5.9萬,轄官莊、李營、田店、前營、大尹莊、小尹莊、和尚寨、張茨園、新莊、韓莊、料廟、殷莊、十裏河、夏鐵爐、龔營、小高莊、嶽莊、田李莊、鬍橋、餘店、大劉、宋坡、竜泉、西來25個行政村。(252個村民小組) |
|
官莊鎮南接新野,東鄰唐河,地處宛城區東南門戶。全鎮轄24個行政村,252個村民小組,全國500強特大企業河南油田及其下屬的32個二級單位均在本鎮轄區,總人口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萬人,非農業人口5萬人,外來人口2萬人,鎮域面積88.2平方公裏,其中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裏。2002年,全鎮完成農業産值2.7億元,工業産值2.8億元,鄉鎮企業産值5.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8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00元。近年來,在宛城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立足官莊鎮實際,發揮背靠河南油田的區位優勢,確立了“圍繞生産、生活、生態做文章,抓城、強工、興農、活商奔小康”的整體工作思路,以小城鎮建設為竜頭,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運作,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明星城鎮,探索出了一條建設高品位緑色小城鎮的可行性之路。我鎮先後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州名鎮”、“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全市唯一一傢“四星級小城鎮”,去年又作為全市唯一一家乡鎮榮獲“河南省人居環境範例奬”,並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城市建設先進單位”,今年2月我鎮又作為全省唯一一家乡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官莊鎮全鎮皆為平原,便於耕作;澗河和白桐幹渠象兩條玉帶縱貫全鎮,水利條件好;高標準建成了4萬畝世行項目區,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展示出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經營農業,培育壯大了以林果花卉、蔬菜、食用菌、畜牧養殖為竜頭的四大支柱産業,初步形成了具有官莊特色的礦區型市場業。 |
|
位於沅陵縣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2'、北緯 28°26'。2003年11月和2005年4月的兩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新官莊鎮轄55個村(居)委會,480個村(居)民小組,14000多戶,50000餘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00餘人),面積459.6平方千米。轄:下街、上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7個居委會;太坪鋪、寧鄉鋪、荊竹山、海沙坪、三渡水、黃土鋪、黃金坪、沐濯鋪、抱木園、龔傢灣、官莊、老街、磨子溪、楠木壇、塘虎坪、界亭驛、牌樓邊、辰州坪、楊傢溪、遼灣溪、席傢溪、沃溪、魚兒山、花岩山、葉傢山25個村委會。 |
|
官莊鎮 官莊鎮位於秀山土傢族苗族自治縣中部。面積101.72平方千米。轄官聯、乜敖2個社區,張壩、望高、鴛鴦、毛坡、塘店、白楊坨、新莊、雅都、紅石、觀音、柏香、大杉、地友、紅岩洞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官莊。渝懷鐵路、319國道過境。 [代碼]500241105:~001官聯社區 ~002乜敖社區 ~200張壩村 ~201望高村 ~202鴛鴦村 ~203毛坡村 ~204塘店村 ~205白楊坨村 ~206新莊村 ~207雅都村 ~208紅石村 ~209觀音村 ~210柏香村 ~211大杉村 ~212地友村 ~213紅岩洞村
[沿革]2001年設立官莊鎮,管轄原官莊、紅岩鄉所屬行政區域及肖塘鄉的毛坡、團结、塘店、聯榮、白楊坨、春光、棉花等7個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01.72平方千米,總人口3520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00人,轄3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官莊。
附:官莊鄉位於秀山土傢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8千米。 [沿革]1938年析南洞鄉置官莊鎮,1941年改鄉,1958年設中和公社官莊分社,1964年析建官莊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1.6萬,鄉政府駐官莊,轄官聯、張壩、乜敖、八一、新莊、雅都、和平、曉光、望高、岩腳、鴛鴦11個行政村。
附:紅岩鄉位於秀山土傢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11千米。 [沿革]1938年析南洞鄉置紅岩鄉,1955年並入觀音鄉,1958年設中和公社觀音分社,1964年析建觀音公社,1972年更名紅岩公社,1983年置紅岩鄉。1997年,面積38.3平方千米,人口1.1萬,鄉政府駐紅岩洞,轄紅岩洞、觀音、牛角、柏香、田壩、紅石、躍進、螞蟥溝、大杉、小屯、地友、桂花12個行政村。
附:肖塘鄉位於秀山土傢族苗族自治縣中北部,距縣城17千米。 [沿革]1938年析小江鄉和月旗鄉置肖塘鄉,1958年設中和公社肖塘分社,1964年成立肖塘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40.6平方千米,人口0.9萬,鄉政府駐茅坡董,轄毛坡、熱水、棉花、團结、響塘、春光、塘店、聯榮、白楊坨9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將毛坡、團结、塘店、聯榮、白楊坨、春光、棉花等7個村劃歸官莊鎮管轄,將響塘、熱水等2個村劃歸妙泉鄉管轄。 |
|
官莊鎮位於秀山城北偏東6公裏處,幅員面積101.7平方公裏,東接平馬、雅江、幹川,西鄰溪口,南與中和鎮、官舟接壤,北連竜池、妙泉。轄16個村(居)委會,共有132個村(居)民小組,8743戶,36687人,鎮政府駐地在官聯居委會,集鎮常住人口8000餘人。
歷史沿革:官莊以一官姓富豪所建莊屋而得名,建縣時屬南洞裏地。1928年建官莊鄉,1938年建官莊鎮,1941年復為官莊鄉,1950年官莊為第七區駐地,1951年建鄉人民政府,屬中和區,2001年7月撤區並鄉,將原官莊鄉、肖塘鄉、紅岩鄉三鄉合併,成立官莊鎮。
自然地理和物産資源:官莊鎮是一個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鎮,國道319綫、梅江河貫穿全境,最高海拔為1255.9米,最低海撥370.9米,平均氣溫16.5攝氏度,年降雨量為1341毫米,無霜期為280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鎮有耕地面積31071畝,其中:田21947畝,土9058畝。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47552畝,主産水稻、玉米、薯類,2005年産糧18821噸,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045元,同比增長7.8%。林業以馬尾鬆和10000畝優質水果基地為主。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2005年全年實現地方生産總值(GDP)1.4766億元,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12.72%,增長率為13.58%。工農業總産值2.8459億,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01.71%,增長率為51.92%,其中:農業産值6459萬元;工業産值2.2億,增長率為115.68%;社會消費商品零售總額達2200萬元,比上年增加200萬元,增長率為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60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00萬元;鎮鄉居民存款餘額達到2697萬元,比上年增加447萬元,增長率為19.8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9‰,比上年減少0.25個千分點。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經濟強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610430101000 官莊鎮 610430101200 官莊村
610430101201 党家村
610430101202 景羅村
610430101204 孫傢村
610430101205 仙傢村
610430101206 寨裏村
610430101207 南邢村
610430101209 張村
610430101210 上塬村
610430101211 申陽村
610430101216 席傢村
610430101217 北張村
610430101218 占張村
610430101219 上坳村
610430101220 皇城村
610430101222 溝渠頭村
610430101223 莊子頭村
610430101224 北莊村
610430101225 焦傢村 |
|
官莊鎮地處潛山縣東北角,位於桐、嶽、潛、舒四縣交界處,北靠合肥,東臨巢湖,南接安慶,西望武漢,與安慶機場和安慶客貨碼頭相距80公裏,到滬蓉高速和京九鐵路僅60公裏。全鎮總面積187平方公裏,全鎮轄33個黨支部,1036名黨員,(其中流動黨員23名,並設立了3個黨支部和2個黨小組)。全鎮轄13個行政村,355個村民組,8535戶,32800餘人口。對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車,內部村村通車,主幹道均為瀝青油路面,交通較為方便。境內有移動、聯通基站各3座,手機信號全覆蓋。電力設施配套齊全,動力電遍布每個自然村莊。
官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省級金紫山森林公園座落境內,與板倉自然保護區、舒城的萬佛山森林公園緊緊相連,總面積4073.3公頃。公園境內森林茂密、環境清幽、風光旖旎、古跡悠久,渾然一幅徇麗多彩的風景畫捲。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的大香山寺座落於香山村境內,號稱“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傢”,為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禪院鬆竹掩映,莊嚴肅穆,每日晨鐘暮鼓,聲傳十裏。1957年建成,1969年遷建於鑼鼓山南的烈士墓葬有革命先軀十八人,內有周恩來總理同學,中共潛山特支書記餘大化烈士等,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之稱的官莊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全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衆多,隨着時代變遷,雖幾度興衰,仍延續至今。
官莊鎮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産品種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豆製品生産已有二百年歷史,由於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優質的礦泉水,生産出的産品屬無公害緑色食品。産品生産以“官莊鎮福源緑色食品有限公司”為竜頭,現有豆製品生産加工作坊60余家,“福源”牌豆皮遠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都市,産銷兩旺,前景廣阔。鎮內有桑園326公頃,年産鮮繭2萬餘擔,居全縣前列。現有茶園3000餘畝,茶場20余家,年産幹茶6萬多公斤,名優茶品種齊全,以色、香、味著名,深受消費者好評。境內“天柱紅”花崗石資源豐富,經地質鑒定,色灰白、灰紅,斑狀、塊狀結構,整體固定,硬度極強,耐腐蝕,是一種堅固耐用、美觀大方的裝修材料,全鎮現有開採、加工臺鋸28臺套,發展勢頭強勁。書畫紙生産始於宋元時期,今官莊壇畈古時生産的桑皮書畫紙遠銷印度、日本等國傢,因産於官莊,故名“官莊書畫紙”,俗稱“仿宣紙”,以優質野生植物纖維為原料,性能獨特,無蛀、無毒,可書、可畫、可裱,為書畫美術理想的丈房一寶,國傢檔案局和中國美術傢協會通過使用、鑒定,予以了高度評價。
民營企業發展迅猛,煙機配件公司,年産值近1000萬元。“天虹”牌衛生材料係全縣唯一獲“準字”號生産企業,生産口罩、藥棉、棉簽、綳帶等産品。各種係列刷子等産品,市場前景看好。珠寶加工、保健布鞋等産品供不應求。
"乘風破浪正當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官莊鎮黨委、政府本着“以城鎮建設為依托,以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為重點”的工作思路,熱忱歡迎各地商傢名流,來我鎮投資置業,我們將真誠為您服務,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優惠政策,共謀發展。 |
|
官莊鎮坐落山東省安丘市南部17公裏處,全鎮面積72公裏,轄57個行政村,8435戶,人口3.4萬。
官莊鎮與諸城隔渠河相望,是安丘的南大門,省道央(子)贛(榆)公路縱貫南北,沂(源)膠(州)公路橫穿東西,具有非常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今年,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第十二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三個重點”,努力實現“八項新要求”,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官莊鎮依托省道央贛路,大力發展路域經濟和工業企業。位於鎮區的濰坊王牌電動車是官莊鎮的新建企業,也是安丘唯一一傢電動自行車生産企業,已獲得中國自行車協會認證批準。前期又新徵建設用地20畝,在央贛路西側,建設了一處新廠區,新上生産綫兩條,投産後,年産電動車20000輛,銷售收入可達3200萬元。新奧築路材料投資3000萬元新上的高標號水泥生産綫項目、福興食品投資1000萬元的脫水蔬菜深加工項目也已經投産達效。另外,在鎮區的雙森木箱廠、魯味源花生廠、築路機械製造等企業生産能力不斷提高,生産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鎮村企業的快速發展。格瑞食品、遠洋食品等食品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了起來。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00多傢,民營企業發展到560傢,從業人員13000多人,年實現産值11億元。
官莊鎮耕地面積8萬多畝,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産品種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官莊的大蒜歷史悠久,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大蒜之鄉”,據縣志記載有300多年的歷史。面積15000餘畝的官莊“兩河”牌大蒜更是特點獨具,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該蒜頭大瓣勻、汁液粘稠,辛香可口,味道濃厚,素有“官莊大蒜頭、一頭頂兩頭”之說,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奬和農業部頒發的緑色食品標識,暢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並出口日、韓、歐洲等國傢。官莊是“大桃之鄉”,所産的倉方早生桃在省內外久賦盛名,平均單果重250g,大者重400g,果型端正,色豔肉脆,含糖量12%以上,極耐貯運,年産300萬公斤;新川中島桃8月上旬成熟,單果重220g,肉質細脆,果面全紅,含糖量15%以上,耐貯性強,年産100萬公斤。千畝紅富士蘋果果型好,顔色鮮紅,口感甜脆,采收期長,各地客商都慕名前來,因其“皮薄、清脆、口味好”的特點名揚四海,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西瓜、牛蒡、大薑、大蔥、苔韭、大白菜等農産品資源豐富,種植面積廣,農産品加工企業實力雄厚,人力資源充足,進出口農産品加工質量高,完全能夠達到相關標準。官莊鎮肉牛、肉鴨、肉雞等專業養殖小區近百個,肉牛存欄達到萬頭以上,是省外貿定點出口基地,具有自營出口權。
官莊鎮按照規劃好、設計好、管理好的思路,把投資環境和服務作為發展戰略,不斷加大力度改善小城鎮建設規模,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治安穩定,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官莊鎮民風淳樸,環境宜人,水源充足,熱忱歡迎各地商傢名流,藉助我鎮便利的交通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前來投資置業,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優惠政策,共謀發展,共創偉業。 |
|
- : Guanzhuang Town
- n.: Guanzhuang Zhen
|
|
官莊鄉, 官莊 |
|
王官莊鎮 | 高官莊鎮 | 劉官莊鎮 | 小官莊鎮 | 劉傢官莊鎮 | 小官莊鎮雙河小學 | 安丘市官莊鎮成人教育中心 | 薊縣官莊鎮肘各莊服裝廠 | 薊縣官莊鎮塔院西中車汽修集團天津廠院 | |
|
|
聯閤村 | 北莊村 | 於傢河村 | 李傢村 | 南莊村 | 寨裏村 | 寧鄉鋪村 | 第一社區 | 第二社區 | 香山村 | 下街社區 | 上街社區 | 第三社區 | 第五社區 | 紅石村 | 孫傢村 | 党家村 | 張村 | 南營村 | 石佛村 | 東陽村 | 新莊村 | 皇城村 | 劉傢坳村 | 慶源村 | 夏莊村 | 磚瓦窯村 | 營房村 | 塔院村 | 官莊村 | 邢傢溝村 | 西陽村 | 北陽村 | 上屯村 | 下屯村 | 西周村 | 金城村 | 官莊村 | 平峰村 | 坳口村 | 橫河村 | 丁傢莊村 | 北李傢莊村 | 兩河村 | 順河村 | 坡莊村 | 毛傢莊村 | 南李傢莊村 | 辛莊子村 | 店子村 | 小河口村 | 王傢營村 | 劉傢營村 | 高傢埠村 | 三官廟村 | 官莊社區 | 李營村 | 大劉村 | 十裏河村 | 殷莊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