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銅梁縣 : 三臺縣 : 隨縣 : 任城區 : 曾都區 : 安居區 [顯示全部] > 安居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安居鎮
  安居鎮位於遂寧市城區西南23公裏處,國道318綫,省道遂內公路橫貫其中,瓊江河與白安河在鎮北雙河口交匯。安居鎮是1992年撤區建鎮時,在原安平、護村、瓊江、安居四個鄉的基礎上成立的,全鎮以淺丘平壩為主,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幅員面積89.5平方公裏,轄44個村,2個居委會。2003年底,全鎮人口為6199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4萬人,國內生産總值為1.85億元,財政收入為9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2元,城鎮面積2.5平方公裏。
  1994年以來。安居鎮先後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級村鎮建設先進鎮,省級鄉鎮企業優秀示範區。省級文化先進鄉鎮、市級特色文化鄉鎮和科技示範園,2003年被評為四川省文明小城鎮示範點鎮,原遂寧市市中區明星城鎮。2003年12月18日,根據國務院函18號文件精神,原市中區區劃調整為船山區和安居區,安居鎮場鎮是安居區首府所在地。
  該鎮工業産業篷勃發展,通過一係列強有力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道路通了,街道順了,秩序好了,路燈亮了,樹立了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現有私營企業65傢,其中省外15傢。2003年全鎮企業總産值4.99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6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86萬元;實現利潤1710萬元,區內入庫稅金實現520萬元。2003年全鎮鄉鎮企業完成投10080萬元,完成新建項目18個,其中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2個,500萬元以上的2個,新增個體工商戶230戶,現有個體工商戶91)5戶,投資額最大的企業是投資1700萬的遂寧恆豐塑膠有限公司,年創稅最多的企業是年創稅22萬的遂寧市鳳平耐磨合金材料廠。
  鎮黨委、政府把發展特色農業作為助農增收、企業增效、稅收增長的有效途徑來抓,形成了以生豬、沙田柚、脫水蔬菜、海椒、麻竹筍、矮晚柚、花生、竹編等特色農業産業帶。目前,安居鎮已初步形成五大示範園區和五大産業化基地:以安緑公司為竜頭的2000畝脫水蔬菜示範園,以鬆濤麻竹園為竜頭的2500畝麻竹、植物園、以高金公司、千頭肉牛養殖場為竜頭的畜牧業養殖示範園,以塘河村沙田柚為重點的3000畝優質水果示範園,業主許文等帶動發展的3000畝蠶桑基地,以塘河新村為基礎的觀光旅遊農業基地,以通發食品公司為竜頭的6000畝海椒基地,以趙氏花生加工廠為竜頭的5000畝優質花生基地,以兩江兩河流域為依托的水禽基地和初步規劃建成的黃薑基地,安居鎮現為遂寧市首批農業科技示範園。
重慶市銅梁縣安居鎮
  銅梁安居古鎮是重慶市批準的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安居古鎮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竜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裏而入境。”安居古鎮背依俊秀的山脈,北臨平靜而悠遠的涪江、瓊江,烏木溪穿鎮而過,是古鎮位於山與水構成的整體環境中。樓郭下船墻蟻聚,兩江上渡舟往來,構成一幅天然畫捲。
  銅梁縣安居鎮位於縣城西17公裏處,距重慶市區60公裏,地處瓊江、涪江交匯的南岸,距渝遂高速公路入口2公裏,國道319綫橫穿境內,因其水陸交通方便,曾於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縣,後於清雍正6年(1728年)撤並入銅梁縣,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百強鄉鎮”,商貿中心鎮。
  安居鎮面積57.4平方公裏,全鎮約3.8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2萬人,城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裏,建成面積1.5平方公裏。
  區位優勢:安居位於瓊江、涪江交匯處,歷來是銅梁、大足、潼南、遂寧、合川等縣(市)的物資集散地,國道319綫、212省道穿境而過,遂渝公路通車後,到市區40分鐘車程。
  場鎮功能:場鎮有安居汽車站,發往各地客車100多班次,安居船運公司有大小客貨船近500艘,黃傢壩貨運碼頭年吞吐量100萬噸以上;場鎮有日供水近萬噸的安居自來水廠,日供氣近萬立方米的安居配氣站;農業銀行、信用社、郵政、電信均在安居設有營業機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信號覆蓋全鎮每個村社,並設有營業廳;寬帶、有綫電話、有綫電視隨時安裝到戶。
  自然資源:安居具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有瓊江、涪江總長33公裏。可利用發電的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投資2.1億元、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安居水力發電站是重慶市“七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對安居經濟的騰飛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砂石資源十分豐富。
  旅遊資源:安居古鎮旅遊景點衆多,“安居八景”和“九宮十八廟”聞名遐邇,安居景色清幽奇特,風光旖旎,既有別具特色錯落有緻的古鎮建築(傳統街區),又有遍布古鎮精湛的歷史遺跡(九宮十八廟,歷代名人手跡);既有風光綺麗的山水美景(特色生態農業),又有獨具韻味的傳統風情(竜舟競渡,民間彩紮,名特小吃)。
  産業優勢:一是工業支柱産業初步形成,形成了以食品、絲綢、醫藥為主的農副産品加工業,以林漿紙一體化為主的造紙業,以汽摩配件為主的機械加工業,以砂石為重點的建材業,以天青石為原料的鍶????化工業。轄區內擁有規模以上企業6戶,其中年産值上億元企業1戶,3000萬元以上企業5戶。二是農業特色項目明顯。其中已具相當規模的“四大基地”已成市級農業示範基地。即5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發種1.5萬張的萬擔蠶桑基地;以水禽為主的水禽養殖基地;特色肉食品加工基地。
  目前,安居鎮委、鎮政府正在全力打造特色安居、實力安居和和諧安居,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完成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730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0006萬元,完成農業增加值7577萬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3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781元。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安居鎮
  安居鎮位於隨州市城西南15公裏處,鎮政府駐安居,人口62367人,面積11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安居、夏傢畈、徐傢咀、肖傢店、鄧傢廟、皂角樹、車崗、黃傢寨、聶傢寨、張傢河、寶峰觀、范家崗、劉傢臺、煙袋坡、和睦畈、劉傢畈、張畈、漂河、姜家棚、安南山、林傢臺、張傢井灣、王傢沙灣、王傢樓。安居鎮鎮政府駐安居。
  其中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裏。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溳、溠二水在鎮區交匯,位於鎮區西北角之王樓村,經考古證實,為古隨國都城遺址;鎮區南面之安南山,綿延十余公裏,有雄姿妙景的“覆船聳翠”,有激越悠揚的“清涼鐘聲”,有美不勝收的“兩岸桃花”,有似煙似霧、如夢如幻的“潘州夜雨”等景觀,極富詩情畫意;更有鎮區老街“九街十八巷”保存良好,見證歲月之流逝,抒發思古之幽情。
  安居鎮距316國道15公裏,隨宜公路(省級)和孝襄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孝襄高速公路在距鎮區中心2公裏處設有站點。3300門程控電話網絡和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鎮,110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可充分滿足工農業生産及居民生活需要。
  隨國古都城遺址:古城址距隨州市區約20公裏,位於市郊曾都區安居鎮一帶。該城址為周代隨國古都城遺址,約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廢棄於漢代。該城址與現已發現的齊、魯古國都城相似,城內有城,城外有套城。內城南北約190米,東西寬170米,城墻東、北、西三面保存較好,墻基寬約10米。城內有厚薄不等的文化層和大量陶器碎片,內城四周有護城河遺址,距內城西北方向一公裏處發現有多處夯土。這些古都遺址,讓今人目睹了兩三千年前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安居鎮
  基本概況
  安居鎮位於大運河西畔,濟寧市區西郊,面積81.4平方公裏,7萬人,61個行政村,是魯西南歷史重鎮。 這裏交通十分便利。濟菏公路、濟菏鐵路、濟徐公路、南環路、西環路、105國道、327國道分別穿過境內,京杭大運河上建有濟寧港等三處碼頭,是北煤南運的重要集散地。濟菏鐵路濟寧西站為國傢二類開放口岸。距離15公裏的濟寧機場有直達北京、廣州的10餘條航綫。
  自然條件
  這裏屬黃泛衝積平原,氣候適宜,盛産優質水稻和小麥,是魯西南著名的"魚米之鄉"。豆腐絲、豆腐皮、狗肉是遠近聞名的土特産。地下煤炭資源豐富,地上粉煤灰儲量較大。北距麯阜40公裏,南距微山湖25公裏,東距中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兗州30公裏,發展經濟得天獨厚。
  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4.6億元,完成稅收1084 萬元,人均純收入3386元。任城安居鎮民營經濟服務區,控製面積13.8平方公裏,形成了石化、傢具、裝飾材料、造紙、羽絨製品、飲食服務六大主導行業,涌現了濟寧中油石化、瑞宏傢具、運河人造板、蘭氏木業等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個體私營大戶,使該鎮成為山東省人造板生産銷售基地和魯西南重要的傢具生産銷售基地。
  全鎮現有初級中學4所,小學4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總體目標;鎮文化中心站為省級先進單位;鎮級衛生院1處。郵政電信事業發展迅速,程控電話突破9500餘門。
  文化古跡歷史悠久。境內史海遺址,經考證確認為殷商遺址,出土的土陶、兵器、祭器等60餘件文物,2001年3月被列為濟寧市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下轄村莊
  史海村 東西街村 西北街村 居北村
  張店村 西劉莊村 十裏東村 十裏西村
  十裏北村 宮王莊村 西朱莊村 劉營村
  永東村 汪東村 汪西村 橋東村
  後張宇村 前張宇村 屈劉莊村 李莊村
  鬍莊村 孟莊村 孫井村 西鄭橋村
  張橋村 蘭莊村 東朱莊村 二裏半村
  夏莊村 八裏廟村 五裏營河北村村委 五裏營河南村村委
  靳莊村 唐營村 阮傢村 鬍西村
  鬍東村 蔣營村 宮白莊村 南劉村
  永北村 西李村 楊莊村 永南村
  常馬村 東李村 張天樓村 大辛莊村
  薛屯村 前埝口村 後埝口村 陳屯村
  陳莊村 白咀村 橋西村 火西村
  滿營村 唐莊村 火東村 候莊村
  鬍廠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7939男34337女33602家庭戶戶數18973家庭戶總人口(總)66287家庭戶男33523家庭戶女327640-14歲(總)147380-14歲男80200-14歲女671815-64歲(總)4769515-64歲男2388715-64歲女2380865歲及以上(總)550665歲及以上男243065歲及以上女307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6604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
  安居鎮位於大運河西畔,濟寧市區西郊,面積81.4平方公裏,7萬人,61個行政村,是魯西南歷史重鎮。 這裏交通十分便利。濟菏公路、濟菏鐵路、濟徐公路、南環路、西環路、105國道、327國道分別穿過境內,京杭大運河上建有濟寧港等三處碼頭,是北煤南運的重要集散地。濟菏鐵路濟寧西站為國傢二類開放口岸。距離15公裏的濟寧機場有直達北京、廣州的10餘條航綫。 自然條件優越。這裏屬黃泛衝積平原,氣候適宜,盛産優質水稻和小麥,是魯西南著名的"魚米之鄉"。豆腐絲、豆腐皮、狗肉是遠近聞名的土特産。地下煤炭資源豐富,地上粉煤灰儲量較大。北距麯阜40公裏,南距微山湖25公裏,東距中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兗州30公裏,發展經濟得天獨厚。 經濟全面發展。改革開發以來全鎮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2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4.6億元,完成稅收1084 萬元,人均純收入3386元。安居民營經濟園區已經升格為"濟寧市任城民營經濟開發區",控製面積13.8平方公裏,形成了石化、傢具、裝飾材料、造紙、羽絨製品、飲食服務六大主導行業,涌現了濟寧中油石化、瑞宏傢具、運河人造板、蘭氏木業等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個體私營大戶,使我鎮成為山東省人造板生産銷售基地和魯西南重要的傢具生産銷售基地。 社會公益事業全面進步。全鎮現有初級中學4所,小學4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總體目標;鎮文化中心站為省級先進單位;鎮級衛生院1處。郵政電信事業發展迅速,程控電話突破9500餘門。 文化古跡歷史悠久。境內"史海遺址"經考證確認為殷商遺址,出土的土陶、兵器、祭器等60餘件文物,2001年3月被列為濟寧市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No. 6
  安居鎮 安居鎮位於隨縣中部,距隨州城區18千米。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62367人(2005年)。轄安居1個社區,夏傢畈、徐傢咀、肖傢店、鄧傢廟、皂角樹、車崗、黃傢寨、聶傢寨、張傢河、寶峰觀、范家崗、劉傢臺、煙袋坡、和睦畈、劉傢畈、張畈、漂河、姜家棚、安南山、林傢臺、張傢井灣、王傢沙灣、王傢樓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安居。隨(州)宜(城)公路從鎮區橫穿而過。
  [沿革]1950年為安居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鎮。1997年,面積114.8平方千米,人口6萬,轄夏傢畈、張傢井灣、王傢沙灣、林傢臺、徐傢咀、肖傢店、鄧傢廟、柏樹灣、皂角樹、黃傢寨、東崗、張傢河、孟坡、寶峰觀、聶傢寨、何傢崗、加廟、劉傢臺、吳傢窩、煙袋坡、和睦畈、范家崗、劉傢畈、張傢畈、趙傢河、漂傢河、鐘傢灣、姜家棚、安南山、七棵樹、羅傢榨、王傢樓32個村委會和楊傢臺、香雲寺、雙橋、橋口4個居委會。2009年由曾都區劃歸新設立的隨縣管轄。
  [2006年代碼]421302113:~001安居居委會 ~200夏傢畈村 ~201徐傢咀村 ~202肖傢店村 ~203鄧傢廟村 ~204皂角樹村 ~205車崗村 ~206黃傢寨村 ~207聶傢寨村 ~208張傢河村 ~209寶峰觀村 ~210范家崗村 ~211劉傢臺村 ~212煙袋坡村 ~213和睦畈村 ~214劉傢畈村 ~215張畈村 ~216漂河村 ~217姜家棚村 ~218安南山村 ~219林傢臺村 ~220張傢井灣村 ~221王傢沙灣村 ~222王傢樓村 ~223農科所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
  安居鎮位於隨州市城西南15公裏處,總人口7.1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萬人,版圖面積115平方公裏,其中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裏。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溳、氵差二水在鎮區交匯,山川秀美,人傑地靈,位於鎮區西北角之王樓村,經考古證實,為古隨國都城遺址;鎮區南面之安南山,綿延十余公裏,有雄姿妙景的“覆船聳翠”,有激越悠揚的“清涼鐘聲”,有美不勝收的“兩岸桃花”,有似煙似霧、如夢如幻的“潘州夜雨”等景觀,極富詩情畫意;更有鎮區老街“九街十八巷”保存良好,古香古色,見證歲月之流逝,抒發思古之幽情。安居鎮距316國道15公裏,隨宜公路(省級)和孝襄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孝襄高速公路在距鎮區中心2公裏處設有開口,交通十分便利。3300門程控電話網絡和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鎮,110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可充分滿足工農業生産及居民生活需要。2005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産值9.55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工業産值7.9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産值5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710元。
No. 8
  安居鎮 安居鎮位於銅梁縣北部,瓊江、涪江匯合處,距縣城20千米。轄4個社區,13個行政村。
  [代碼]500224105:~001大田社區 ~002會竜社區 ~003大南社區 ~004臨江社區 ~201四面村 ~226琵琶村 ~227竜興村 ~228賽竜村 ~229玉頂村 ~230石馬村 ~231紫極村 ~232淘河村 ~233竜泉村 ~234楊樂村 ~235楊壽村 ~236象山村 ~237七佛村
  [沿革]清康熙六十年(1721)建銅梁安居鎮,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鄉,1919年建安居鎮,1958年安居鎮、賽竜、波 、鼓樓鄉合建安居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9年建安居鎮。1997年,面積63.5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四面、象山、新春、鐵馬、楊壽、楊樂、淘河、紫極、木橋、天馬、萬益、竜泉、泉溪、梅子、竜興、波 、金橋、賽竜、玉頂、金星、七佛、新生、白鶴、石馬、葫蘆、琵琶26個行政村和會竜、臨江、大田、大南4個居委會。
重慶市重慶市銅梁縣
  銅梁縣安居鎮位於縣城西17公裏處,距重慶市區60公裏,地處瓊江、涪江交匯的南岸,距渝遂高速公路入口2公裏,國道319綫橫穿境內,因其水陸交通方便,曾於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縣,後於清雍正6年(1728年)撤並入銅梁縣,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百強鄉鎮”,商貿中心鎮。
  安居鎮幅員面積57.4平方公裏,全鎮約3.8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2萬人,城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裏,建成面積1.5平方公裏。
  區位優勢:安居位於瓊江、涪江交匯處,歷來是銅梁、大足、潼南、遂寧、合川等縣(市)的物資集散地,國道319綫、212省道穿境而過,遂渝公路通車後,到市區40分鐘車程。
  場鎮功能:場鎮有安居汽車站,發往各地客車100多班次,安居船運公司有大小客貨船近500艘,黃傢壩貨運碼頭年吞吐量100萬噸以上;場鎮有日供水近萬噸的安居自來水廠,日供氣近萬立方米的安居配氣站;農業銀行、信用社、郵政、電信均在安居設有營業機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信號覆蓋全鎮每個村社,並設有營業廳;寬帶、有綫電話、有綫電視隨時安裝到戶。
  自然資源:安居具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有瓊江、涪江總長33公裏。可利用發電的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投資2.1億元、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安居水力發電站是重慶市“七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對安居經濟的騰飛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砂石資源十分豐富。
  旅遊資源:安居古鎮旅遊景點衆多,“安居八景”和“九宮十八廟”聞名遐邇,安居景色清幽奇特,風光旖旎,既有別具特色錯落有緻的古鎮建築(傳統街區),又有遍布古鎮精湛的歷史遺跡(九宮十八廟,歷代名人手跡);既有風光綺麗的山水美景(特色生態農業),又有獨具韻味的傳統風情(竜舟競渡,民間彩紮,名特小吃)。
  産業優勢:一是工業支柱産業初步形成,形成了以食品、絲綢、醫藥為主的農副産品加工業,以林漿紙一體化為主的造紙業,以汽摩配件為主的機械加工業,以砂石為重點的建材業,以天青石為原料的鍶????化工業。轄區內擁有規模以上企業6戶,其中年産值上億元企業1戶,3000萬元以上企業5戶。二是農業特色項目明顯。其中已具相當規模的“四大基地”已成市級農業示範基地。即5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發種1.5萬張的萬擔蠶桑基地;以水禽為主的水禽養殖基地;特色肉食品加工基地。
  目前,安居鎮委、鎮政府正在全力打造特色安居、實力安居和和諧安居,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完成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730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0006萬元,完成農業增加值7577萬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3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781元。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
  安居歷史悠久。漢、晉時為郪縣富國鎮。南朝於鎮設置????監。清康熙時建場,名雲臺場。是三臺縣南路重鎮之一。鎮治地位於三臺縣南41公裏處,地理坐標北緯30o48',東經105o05'。全鎮東與紫河鎮接壤,南與郪江鎮、建中鄉毗鄰,西依觀橋鎮,北接景福鎮。
  全鎮幅員面積43.69平方公裏,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個居民段、“8個經濟合作社,總人口23849人(其中農業人口21935人),耕地面積17991畝,是三臺有名的文化古鎮和旅遊勝地。
  該鎮基礎設施良好,集貿市場繁榮,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經濟發展前途廣阔;交通便利,三象、三蓬公路貫穿全境,村社通公路;水利資源豐富,玉帶河穿鎮而過,魯千、太建、嚮西支渠交錯縱橫,除豐富的水能資源外,還有食????、石油、天然氣等礦産資源。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現已形成機械、建築、印刷、化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結構體係;風景名勝遠近聞名,素有“雲臺十景”的四川省第二大道教勝地座落境內。
英文解釋
  1. :  Anju Town
近義詞
安居
包含詞
任城區安居鎮衛生防保站
分類詳情
張開社區張開農科所八裏廟村金星村新春村
仁義村孟莊村張店村新生村白鶴村
石佛村石馬村靳莊村張橋村金橋村
天馬村雙河村夏莊村琵琶村程傢村
鬍莊村劉營村葫蘆村山青村竜泉村
東嶽村東朱莊村雲臺村塘河村大辛莊村
孟傢坡村木橋村橋東村橋西村梧桐社區
獅子山村王傢樓村王樓村石盤村象山村
陳屯村竜興村南劉村東李村唐莊村
蘭莊村西李村黃林村永南村東西街村
劉傢臺村劉傢臺村西劉莊村二裏半村范家崗村
范家崗村永東村黃傢寨村黃傢寨村張傢河村
張傢河村鳳凰社區鐵馬村安居居委會萬傢溝村
阮傢村臨江社區林傢臺村林傢臺村薛屯村
明月村鐘傢灣村泉溪村鬍東村賽竜村
李傢堰村張畈村唐營村錦綉村梅子村
皂角樹村皂角樹村張傢畈村鬍西村趙傢河村
劉傢畈村劉傢畈村徐傢嘴村徐傢咀村夏傢畈村
夏傢畈村梨子園村大田社區紅岩咀村三官塘村
七棵樹村候莊村蔣營村蘋果社區西北街村
西朱莊村京臺村孫井村屈劉莊村柏樹灣村
火東村火西村蘿蔔園村永北村八角寨村
淘河村廟兒坡村何傢崗村萬閤村順安社區
漂河村汪西村汪東村大佛寺村肖傢店村
肖傢店村轎頂村滿營村史海村居北村
十裏東村十裏西村十裏北村宮王莊村後張宇村
前張宇村西鄭橋村宮白莊村常馬村張天樓村
前埝口村後埝口村白咀村鬍廠村楊壽村
五裏營河北村五裏營河南村車崗村車崗村聶傢寨村
聶傢寨村鄧傢廟村鄧傢廟村寶峰觀村寶峰觀村
煙袋坡村煙袋坡村和睦畈村和睦畈村姜家棚村
姜家棚村安南山村安南山村張傢井灣村張傢井灣村
王傢沙灣村王傢沙灣村板橋鋪村羅傢榨村加廟村
吳傢窩村漂傢河村楊樂村四面村佛岩村
瓊江社區會竜社區大南社區玉頂村紫極村
七佛村萬益村波侖村襄竜村團山堡村
三合碑村天井壩村廟進村正東社區雙林橋村
書院溝村頭陀寺村烏木廳村陷馬堰村書房坡村
小河壩村鳳凰灣村鍋蓋梁村演化寺村礅子堰村
高坎河村山洞岩村寶臺寺村護村煙傢壩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