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浙江 : 無錫 [顯示全部] > 安南
目錄
簡介
  科菲·安南,加納人,第51屆聯大任命安南為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是出身聯合國工作人員行列而當選的第一位秘書長,也是第一位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於1997年1月1日就職。2001年6月26日,第56屆聯大批準安南連任,同年6月29日根據安理會的建議聯合國大會正式任命,安南先生連任下一屆秘書長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2001年科菲·安南獲得諾貝爾和平奬。
  科菲·安南就任秘書長後的優先措施:通過全面改革方案恢復聯合國的活力;加強聯合國在發展和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傳統工作;鼓勵並提倡人權、法治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的關於平等、容忍和人類尊嚴的普遍價值觀念;恢復公衆對聯合國的信任,嚮新的夥伴伸手和套用他的話說,“使聯合國更接近人民”。
  1938年4月8日生於加納的庫馬西。他曾就讀於庫馬西科技大學,196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麥卡利斯特學院完成經濟學本科課程。1961年至1962年,他在日內瓦國際高級研究學院攻讀經濟學研究生課程。1971-1972年,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研究員,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先後在加納和美國高等學府就讀,獲經濟學學士和管理學碩士學位。)
  1962年進入聯合國係統工作,擔任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的行政和預算幹事。後來,他任職於設在亞的斯亞貝巴的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駐在伊斯梅利亞的聯合國緊急部隊(第二期緊急部隊)、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並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歷任主管人力資源管理助理秘書長兼聯合國係統安全協調員(1987年至1990年)及主管方案規劃、預算和財務助理秘書長兼財務主任(1990年至1992年)。1990年,繼伊拉剋入侵科威特後,秘書長派安南先生擔負一項特別任務,協助撤出伊拉剋境內的900多名國際工作人員和西方國傢的國民。隨後,他又率領聯合國的第一個工作隊,同伊拉剋談判出售石油以購買人道主義援助物品的問題。
  被任命為秘書長之前,曾任主管維持和平行動助理秘書長(1993年3月至1994年2月),後來改任副秘書長(1994年2月至1995年10月;1996年4月至1996年12月)。他擔任副秘書長期間,恰逢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規模和範圍空前擴大,在1995年達到高峰,總共部署來自77個國傢將近7萬名軍事和文職人員。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繼簽訂《代頓和平協定》結束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戰爭之後,安南先生被秘書長派到前南斯拉夫去擔任他的特別代表,監督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聯合國保護部隊(聯保部隊)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率領的多國執行部隊(執行部隊)的移交手續;這個地方被稱作泥潭,許多才能卓越,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馬失前蹄,無功而返,而安南則是個特例。波斯尼亞駐聯合國大使默罕默德·沙契裏亞曾猛烈抨擊在他的國傢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但對於安南卻倍加贊揚:“由於他非常正直,所以人們都信任他。他從不以錯誤論點掩飾自己,他總按照是非麯直為自己的立場辯護。”
  就任秘書長後,安南提出的第一個主要倡議是他的改革計劃:“振興聯合國”。這項計劃於1997年7月提交給會員國,此後一直繼續推行,其重點是改進連貫性和協調。他多次努力維持國際社會對非洲這個世界上處境最為不利的區域的承諾,包括在1998年4月嚮安全理事會提出關於“非洲境內衝突起因和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他曾在若幹敏感的政治局勢中進行斡旋,包括在1998年設法促使伊拉剋遵守安全理事會的决議,在1998年出差幫助促進尼日利亞過渡到文人執政局面,在1999年促成協議解决利比亞與安全理事會在1988年洛剋比炸機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國際上對東帝汶暴亂的回應,核實了2000年9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舉,以及自2000年9月重新爆發暴力事件後進一步努力鼓勵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據安全理事會第242號與第338號决議和“土地換和平”原則通過和平談判解决他們的歧異。
  安南設法提高婦女在秘書處的地位,並與對聯合國的能力有所補益的民間組織、私營部門和其他非國傢行動者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特別是他呼籲締結“全球協約”,由全球企業界和勞工組織與民間組織領袖人物參與,使全世界人民能夠分享全球化的好處和將滿足社會經濟需要的基本價值與做法引進全球市場之中。
  他在2000年4月以“我們人民:二十一世紀聯合國的作用”為題,發表了千年報告,籲請會員國全心投入一項行動計劃,以消除貧窮和不平等現象、改善教育、減少艾滋病毒/艾滋病、保護環境和保護各國人民免受致命衝突與暴亂。該報告後來成為2000年9月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千年首腦會議上國傢元首和政府首腦通過的《聯合國千年宣言》的基礎。
  安南在2001年4月發表了被他稱為“個人優先事項”的解决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病五點“行動呼籲”,並提議設立全球保健基金,作為一項機製,用作幫助遭遇危機的發展中國傢所需的更多開支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佈,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諾貝爾和平奬。該委員會表示,這一决定是為了表彰安南為創建一個“更有組織與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該委員會還高度贊揚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擔任秘書長以來為聯合國所註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貧睏和與艾滋病和國際恐怖主義抗爭中所做出的貢獻。
  科菲·安南 Kofi A. Annan
  全名:科菲·安南(Kofi A.Annan)
  出生日期:1938年4月8日
  出生地:加納的中部城市庫馬西
  國籍:加納(迦納)
  父親:亨利·雷金納德·安南(阿桑特部落酋長)
  母親:維多利亞.安南(芬提族)
  身高:5英尺9英寸(1.75米)
  婚姻情況:已婚
  第一任妻子:索妮亞(尼日利亞)
  第二任妻子:娜內·拉格爾格倫(瑞典)
  學歷學位: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經濟學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碩士
  專長:通曉英語、法語和多種非洲語言,擅長演講、調停和談判
  愛好:爵士樂,古典音樂,足球,跳舞
  從事職業: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
  行動指南:尊嚴、自信、勇氣、同情心和信仰
  ●安南是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傢,能說流利的英語、法語和幾種非洲語言。他講話溫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誠,頭腦冷靜,富有幽默感。
  ●安南的夫人娜內·拉格爾格倫 (Nane Lagergren) ,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一名職業畫傢,其父貢納爾·拉格爾格倫是著名的國際法學家。拉格爾格倫曾擔任過律師和法官,並在聯合國難民事務署工作過。安南夫婦均為再婚,1981年結婚,有3個孩子。
  (安南的夫人娜內·安南是瑞典人,律師,現為藝術傢,她對瞭解聯合國在這方面的工作至感興趣,目前她最關心的是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對婦女的教育問題。她還曾為兒童寫書介紹聯合國。安南先生和夫人有三名子女。)
生平
  2001年 安南獲當年諾貝爾和平奬
  1938年4月8日,安南出生於加納庫馬西市,早年就讀於加納庫馬西理工大學,曾到美國和瑞士留學,先後獲美國明尼蘇達州麥卡萊斯特學院經濟學學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1959年,安南首次離傢出國,獲福特基金會的奬學金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麥卡萊斯特學院學習,並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還曾就讀於日內瓦高等教育大學。33歲時進入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1962年,安南進入聯合國工作,先後在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聯合國難民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等部門擔任行政工作。
  1974年,安南回到加納,擔任國傢旅遊局局長。
  1974年中東“十月戰爭”後,安南擔任駐開羅的聯合國緊急部隊民事長官。20世紀80年代初,安南調回聯合國總部,先後擔任人事和財政部門的領導工作。
  1986年,安南升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在人事廳負責人事工作。
  2001年 安南與聯合國同獲當年諾貝爾和平奬
  2001年 安南與聯合國同獲當年諾貝爾和平奬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後,安南被委派負責遣返900名聯合國工作人員、談判釋放西方人質和協助解决滯留在海灣地區的50萬亞洲人的問題(同伊拉剋談判釋放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工作人員的人質問題)。此後,率領聯合國小組同伊拉剋進行了“石油換食品”的談判。
  1993年3月1日起,安南出任聯合國負責維持和平事務的副秘書長,主管聯合國在世界各地的維和行動。曾作為負責前南斯拉夫地區的聯合國秘書長特使和赴北約特使,協調有關國傢的關係。
  1995年10月10日,安南由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任命為臨時負責前南地區的秘書長特使和駐北約特使。
  1996年12月13日,安南被聯合國安理會提名為下屆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1996年12月17日,第51屆聯大批準安南為聯合國第7任秘書長。1997年1月1日正式就職,任期5年。
  1997年4月13日,獲得1996年度“博尼諾世界和平奬”。
  1998年2月20日-23日,安南秘書長親赴巴格達進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剋武器核查危機。(調解美國和伊拉剋關於武器核查的危機,並與伊拉剋達成了協議,為避免戰爭,和平解决這場危機帶來了希望。)
  2001年6月,聯大通過安理會提名安南連任秘書長,6月29日,聯大通過了安理會的提名,安南將從2002年1月1日起連任秘書長,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2001年6月26日,第56屆聯大批準安南連任。)
  2001年7月,安南獲美國費城自由勳章。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佈,聯合國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由於在促進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奬。安南出任聯合國秘書長,改變了聯合國這一國際組織的權威性,他是為公認的和平使者。(安南與聯合國同獲當年諾貝爾和平奬。)
  2005年3月,由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剋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剋“石油換食品”計劃實施過程中沒有任何腐敗行為。
  2006年5月,安南正式訪華。(安南曾於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2004年10月五次訪華。於2006年5月,安南正式訪華。)
安南創造的三個“第一”
  安南為聯合國創造了有史以來的三個第一:第一位來自非洲的黑人秘書長;第一位從聯合國基層做起,因功績卓著而擢升為最高行政長官的秘書長;第一位帶領聯合國跨越兩個世紀的秘書長。
安南其人
  傳記《世界總統安南》中譯版 封面
  傳記《世界總統安南》中譯版 封面 身高1米75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虔誠的天主教,站着的時候總是腰板挺直。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即便是在勞累、憂傷或處在危險境地,安南總是非常註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因此熟悉他的人常戲稱他為“世俗教皇”。
  美國著名男性雜志《君子》(《Esquire》)曾經評選出“全世界最會穿衣服的男性”,名單中除了英國影星休-格蘭特和大帥哥裘德-洛以外,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榜上有名。
  安南入選的理由是,他穿着講究簡單的搭配方式,不追隨流行風尚卻獨具風格,不但高雅大方,還給人一股存在感和力量。
  正如同服裝追求簡單之美,在為人處事中,安南也喜歡說自己是個簡單的人。
  安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簡單的言語難以概括。他生在非洲部落酋長之傢,卻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很少提到自己是加納人,而以一個非洲人來稱呼自己;他被人稱為“世界總統”,卻沒有任何實際的政治權力,沒有任何領土歸他管轄,沒有任何軍隊供他調遣;作為聯合國秘書長,他有太多的麻煩和睏擾,但他始終保持樂觀;他是那麽引人註目,卻是個低調的人,讓人覺得他在盡力避免別人的目光;他既有着高貴的品質,也不乏普通人的生活原則;他永遠讓人感覺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態……
  安南是公認的聯合國歷史上最富有改革精神的秘書長。在任職的八年中,安南一直在不懈地推動聯合國改革進程,致力於將這個聲望下降的龐大機構改革成為能夠應對新時期新挑戰的卓有成效的權威國際組織。
  安南曾經將自己的工作形容為“與時間賽跑”。就任後,為了和平使命,安南在世界各地不斷地穿梭訪問、調停斡旋,化解危機,遏製衝突,防止戰爭,到處呼籲和談、譴責暴力,足跡遍布五大洲。無論是在伊拉剋危機、中東巴以衝突中,還是在南亞剋什米爾爭端、阿富汗戰爭裏,都可以見到安南的身影。因此,有人稱他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
  安南最引人註目的是他那雙眼睛。他的眼睛,映射出的不僅有對這個既富饒又貧窮、既美好又痛苦的世界的憂患和悲憫,更多的是力量和希望。
  聖·馬修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為他們應該被稱之為上帝的孩子!這句話被刻在一個走在鋼絲上的木雕小熊上,在2003年2月8日的安理會午宴上,由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送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安南正是這樣一個“走在鋼絲上的小熊”,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中,為了全世界人民的福祉,他正步履艱難然而堅定不屈地前行。
安南國
  越南古稱,包括現廣西一帶。安南一詞,最初作為地區—政區名出現於中國載籍,是唐代初葉的事。
  安南改名越南的由來
  現如今的越南國在清嘉慶前稱安南國,是當時中國的屬國。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維祁與安南國王阮光平交戰,並作為“十全武功”之一,大肆宣揚。
  嘉慶即位以後,安南的局勢一度更加動蕩不安,阮光平死後,其子阮光纘繼位,不僅與故廣南王的後裔阮福映發生內戰,還暗中支持中國廣東省一帶“洋盜”的活動,而嘉慶卻無力象乾隆時那樣耀武揚威,衹得采取剋製優容態度,終於釀成嚴重問題。“洋盜”事件從最初就有阮光纘支持的安南人參與,嘉慶深知此情,但衹是說:內地人民出洋為“匪”,還無法官為禁止,何況外國人,怎麽值得為這種事興師動衆去徵討該國呢?
  阮光纘與阮福映交戰之後.都想討好清廷以讓清廷支持自己,阮光纘一改過去做法,把60多個“洋盜”解送到廣東;阮福映得知,也縛送“洋盜”到廣東正法。嘉慶對比,卻采取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囑咐粵督吉慶,說安南兩派自相吞噬,與我國無關,不必過問.如果安南有人內投,自應妥為安置,如果來我國請兵,則一定要據實奏聞。對一直嚮自己朝覲納貢的小國如此挑釁置之不理,如此內亂又公然表示不干涉,這在一嚮以“天朝”自居的清廷,實是少見之事。
  嘉慶七年(1802),阮福映擊敗阮光纘而登上國王寶座,遂遣使清朝,請求以“南越”為國名。嘉慶對此類問題.倒是非常敏感,立即指令軍機處:以“南越”二字册封,斷不可行。因為南越之名,包羅甚廣,考之前史,如今的廣東、廣西地界,都包括在內。嘉慶認為,阮福映即使領有整個安南,也不過是交恥故地,怎麽竟敢稱為南越,他到底想要幹什麽?於是,嘉慶讓軍機處密飭廣東、廣西一帶海道邊關的地方官留心防備,以防阮福映圖謀不軌。
  其實,阮福映表現還是極為恭順的,他之所以想用“南越”作國名,是因他原從越裳之地起傢,如今又吞併安南,所以以兩地各取一字為“南越”,並沒有其它非分之想。嘉慶在摸清實情之後,倒也靈活,持令廣西巡撫孫玉庭轉知阮福映,册封該國為“越南”,因其先據越裳,越字自應在前,後有安南,南字理應居後。從地理位置看,該國又位於百越之南,如此稱呼,也不會與古代的“南越”相混淆。阮福映得知.也很滿意,雙方皆大歡喜,而“越南”國名,也就沿用至今。
  歷史背景
  歷史上的越南長期臣服於中國,所以“安南”、“越南”這兩個國名均與中國官方有關。“安南”之名,最早見於唐調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護府 (治所在今河內)。
  “安南國”之名,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即見於記載 ;待到淳熙元年(1174年)初,李朝國王李天祚遣使入貢,南宋孝宗始正式“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次年八月,又“賜安南國王印” 。“安南國”之名自此始 。此後,其國王屢為元、明、清各朝封為“安南國王”。嘉慶八年(1803年),清朝改“安南國”為“越南國”,册封阮朝創立者阮福映為“越南國王”。為何國名叫“越南”?《嘉慶重修一統志》捲五五三有一個簡短的說明:“先是,阮福映表請以‘南越’二字錫封。上諭大學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於《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英文解釋
  1. n.:  [Kofi] Annan
近義詞
安南社區
安南
安南
相關詞
北宋錢幣收藏越南歷史唐朝都護府更多結果...
包含詞
安南區安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