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運城市 : 港口 : 阿爾及利亞 : 芬蘭 [顯示全部] > 奧蘭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阿爾及利亞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人口89萬(1984年)。經濟和文化較發達。有石油化工、造船、紡織等工業。兼有阿拉伯風貌和現代化城市特色。
No. 2
  奧蘭群島(瑞典文:Åland、芬蘭文:Ahvenanmaa)位於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入口處。奧蘭是芬蘭的一個自治省,島上通用瑞典語。省府瑪麗港是全省的最大城市。
  自治地位
  
  奧蘭的自治地位由國際聯盟於1921年確認,後來又在芬蘭加入歐盟時簽訂的條約確認。法律規定,奧蘭政治中立,不設軍事設施,其居民獲豁免在芬蘭國防軍服兵役。芬蘭國會於1920年通過的《奧蘭自治法案》賦予極奧蘭群島大自治權,此法案其後在1951年和1991年由同名法案取代。
  
  芬蘭加入歐盟時,它簽訂了一份議定書,規定歐洲共同體條約之條款,對外國人持有房地産和提供服務的限製不得作出任何改變。此舉意味承認奧蘭人享有自己的國籍。
  歷史
  奧蘭在芬蘭的位置
  
  奧蘭群島本為瑞典領土,但於1809年9月《弗雷德裏剋港條約》割讓予俄國,奧蘭群島連同芬蘭本土組成俄國附庸芬蘭大公國。其間,瑞典無法爭取俄國答應不在島上加固堡壘。除了瑞典外,英國也不願島上防禦增強,因為島上的軍事設施會威脅英國的安全和貿業利益。
  
  1832年,俄國開始在島上建造保瑪爾宋特堡壘。1854年,剋裏米亞戰爭爆發,在波羅的海戰役中,保瑪爾宋特堡壘被英法艦艇奪取和摧毀。1856年《巴黎條約》規定奧蘭群島全島非軍事化。
  
  1918年芬蘭內戰期間,瑞典軍隊介入,以在駐紮奧蘭群島上的俄國軍隊和芬蘭“紅”、“白”軍之間維持和平。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瑞典當時可能有意占領奧蘭。數星期後,瑞典讓步,任由支持芬蘭“白”黨的德國軍隊占領奧蘭
  
  1917年後,島上居民謀求把該島割讓予瑞典,爭取脫離芬蘭的聯署得到島上96.2%的成年男人支持。芬蘭境內,出現了反瑞典意嚮、爭取保留自治權的芬蘭民族主義,和反對俄國化的抵抗;這都使島上居民萌生瑞典民族情緒。此外,芬蘭本土瑞典語少數族群和芬蘭語多數族群間的衝突,也令居民不願留在芬蘭。
  
  然而,芬蘭沒有把群島割讓,反而賦予他們自治地位。居民拒絶接受,而把這紛爭提交至國際聯盟。國際聯盟决議,芬蘭繼續擁有奧蘭群島主權,但奧蘭群島必須成為自治地區。因此,芬蘭須保證島上居民使用瑞典語的權利,也要保持他們的文化和地區傳統。同時,芬蘭簽訂的國際條約確保了奧蘭的中立地位,島上不得建立軍事設施和駐守軍隊。
  
  20世紀期間,越來越多奧蘭居民認為芬蘭對該島的主權是有益的。瑞典沒有在國際聯盟對支持奧蘭的訴求,又在1930年代輕視該島的非軍事化地位;二戰之後,奧蘭群島居民感到與芬蘭休戚相關。這都使奧蘭不再自視為“被芬蘭占領的瑞典領土”,而是“芬蘭屬下的自治領土”。
奧蘭(Oran)
  奧蘭,阿爾及利亞第二大城市,海港,奧蘭省首府。又稱瓦赫蘭。位於地中海瓦赫蘭灣南岸,阿爾及爾西南430千米處。人口716,900(2004年)。建於10世紀。中世紀為西部商業中心。16~18世紀先後被西班牙、土耳其占領。19世紀上半葉被法國占領。19世紀末與附近的凱比爾港一起構成阿爾及利亞最大的海軍基地兼漁港。周圍是産葡萄、小麥的重要農業區。工業以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紡織、金屬加工、釀酒、面粉、罐頭食品為主,有北非最大的玻璃製造廠。鐵路西通摩洛哥,東連阿爾及爾等城市,南穿阿特拉斯山脈到撒哈拉沙漠邊緣的貝沙爾及阿巴德萊。輸油、輸氣管道通哈西魯邁勒氣田和哈西邁斯歐德油田。港口可泊吃水10米的船衹,裝卸作業現代化,倉儲設備良好,有燃油供應站。城市建於小山坡上,新舊城東西並列。市內有聖剋魯斯堡、前西班牙總督府、18世紀的清真寺、1965年創辦的瓦赫蘭大學。市區南郊塞尼耶建有國際航空港。
奧蘭省
  奧蘭省(阿拉伯語:ولاية وهرا‎)是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的一個省,首府奧蘭奧蘭省東接穆斯塔加奈姆省,東南與穆阿斯凱爾省,西南與西迪貝勒阿巴斯省相鄰,西與艾因泰穆尚特省接壤。面積2,121 km² ,人口1,443,052(2008)。
  奧蘭省的前身是法國省份奧蘭,阿爾及利亞獨立後名稱被沿用,1968年被列為省,1974年新組成的西迪貝勒阿巴斯省從奧蘭省分割出去。現在奧蘭省分為9個縣和26個市,是阿爾及利亞人口第三多的省份。
百科辭典
  Aolan
  奧蘭
  Oran
    阿爾及利亞第二大城和海港,瓦赫蘭省首府。又稱瓦赫蘭。在地中海瓦赫蘭灣南岸,阿爾及爾西南43公裏。地中海式氣候。人口84.6萬(1980)。建於公元10世紀,是中世紀阿爾及利亞西部商業中心。曾為西班牙要塞,統治達200餘年。1708年被土耳其人占領後,兩國反復爭奪。19世紀上半葉,被法國殖民者占領。19世紀末,港口開始擴建,與附近的凱比爾港一起構成阿爾及利亞最大的海軍基地。也是一個漁港。周圍是重要農業區,盛産葡萄、小麥、蔬菜等。有北非最大的玻璃製造廠,還有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紡織、釀酒、面粉、金屬加工、罐頭(水果、魚類)等工業。鐵路西通摩洛哥,東通阿爾及爾等城市,南穿阿特拉斯山到撒哈拉沙漠邊緣的貝沙爾和阿巴德萊。有輸油和輸氣管道通哈西魯邁勒氣田和哈西邁斯歐德油田。港口由兩道防波堤保護,可通行吃水10米的船衹,裝卸作業現代化,倉儲設備良好,有添加燃油設備,輸出石油製品、葡萄酒、柑橘、皮革、阿爾法草、蔬菜等。城市建在一座小山坡上,新城位於舊城東,郊區沿主要公路嚮東、南擴展。重要建築有聖剋魯斯堡、前西班牙總督府、18世紀的清真寺、古物博物館。有1965年創辦的瓦赫蘭大學。在市區以南塞尼耶有國際航空港。
     (蘇世榮)
    
英文解釋
  1. n.:  Oran,  Ahvenanmaan lääni,  Ålands län
近義詞
奧蘭群島
包含詞
奧蘭治奧蘭多
分類詳情
張開納坦利瑪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