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太陽鄉位於安徽省霍山縣西南,坐落在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北麓,總面積 105.7平方公裏,轄5個村,98個村民組。該鄉現建製是於1992年撤區並鄉時,由原太陽鄉和原船倉鄉的鬆林、船倉、小河三村合併而設,鄉政府機關坐落於太陽下東河集鎮。
太陽鄉境內群山環繞,層巒疊嶂,與安慶市搭界。同時,雨量充沛,氣候適中,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鄉、旅遊富鄉、開放興鄉、文明育鄉”四大戰略,突出大旅遊、小集鎮、小水電三大開發,着力做好生態創建、農業産業化、招商引資、民營經濟、集鎮建設5篇文章,使山區經濟穩步發展,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太陽鄉農業産業化:
(1)有機茶生産。該鄉山高霧多,溫差大、蟲害少、生産有機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近年來,在中荷項目的推動下,太陽鄉成立了“有機茶聯合會”,發展有機茶園3200畝,無性係良種茶苗繁育基地100畝。共有11個有機黃芽茶加工廠,3個有機緑茶精製廠。其中金竹坪村生産的有機茶極品曾以50011800元的售價驚暴省內外。該鄉茶葉於2001年全部通過國傢有機食品發展研究中心認證。目前正在進一步努力,與國際有機飲品質量要求接軌。
(2)食用菌生産。該鄉自1986年就開始利用森林資源,發展食用菌生産,並始終是支柱産業之一。近些年來,又大力推廣袋料栽培新技術,利用梢頭枝丫生産木耳、香菇、茯苓、靈芝等,既有效節約資源,又提高經濟效益。
(3)中藥材生産。《本草綱目》記載的靈芝發源地,主要是生産靈芝、天麻、杜仲、棗皮等。其中靈芝規模性栽培基地達到1000畝,年産大別山椴木靈芝600-800噸,吸引海內外客戶批量採購。
(4)養殖業。農村改革以後,該鄉養殖業有了很大發展。大牲畜年戶均存欄量4頭,傢禽10衹以上。在中荷項目的扶持下,太陽鄉還引進了波爾山羊和江南黃牛,特色養殖已成為山區經濟的新亮點。
旅遊開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雄居該鄉南側。2003年經批準設立白馬類風景區。通過招商引資於2003年由江蘇華夏集團投資開發,計劃總投資1.5億元。現已建成登山步道、星級大別山賓館等設施,計劃於2007年5月開始接待遊客。“江北小黃山——銅鑼寨風景區”建設項目之一——聽鬆園旅遊文化項目己於深圳客商達成投資協議。其它如雙竜尖、蜈蚣趕蟒、殷氏寨、今牌石、泗周墳、竜井瀑布、灑水岩瀑布和觀音岩瀑布等衆多景點,正在繼續開展招商引資、規劃建設中。
小水電資源開發:太陽東河由嶽西縣包家乡流入該鄉境內,河道總長27公裏,落差319米,流域面積24平方公裏,且植被良好。據勘測:水能藴藏量5.4萬千瓦。現已建成上東河一站、二站、三站和雞冠山四座電站,總裝機2300千瓦。觀音岩電站正在建設之中,查傢河、雙竜尖、東河四站也在招商籌建。 生態建設:全鄉共有山場120922畝,其中有林地97485畝。近些年來,該鄉把生態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認真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作,大力推行封山育林和分類經營。共完成退耕還林1837畝,中荷項目造林1300畝,世行造林5000畝,開展中幼林扶育15000畝,嚴禁亂砍亂伐,嚴防火災發生。通過上述努力,有效地擴大了森林覆蓋面,加強了林區管理,保護了青山緑水,使生態環境更加美好。
集鎮建設:太陽鄉政府所在地原是一個很小的街道。改革開放以後,小鎮開始煥發生機。特別是1999年以來,該集鎮先後完成了一期、二期改造擴建工程。2004年由六安市規劃設計院對該集鎮又進行了總體規劃,經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掀起了新一輪集鎮建設熱潮。現已建成集鎮循環路、人行道、下水道、公側、垃圾處理場、停車場等相關設施,安裝了路燈、有綫電視,旅館、餐飲業也應運而生,集鎮總面積達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達2000人。下東河已成為頗具山區特色的小集鎮,以下東河集鎮為中心,從銅鑼寨至白馬尖至鷂落坪的生態旅遊帶已經形成。
道路建設:國道209綫於2002年完成拓寬鋪油工程。2003年拓寬改造的縣道東(東西溪)——太(太陽)綫,使該鄉與本縣南部鄉鎮及嶽西、舒城相連,兩綫在該鄉縱橫交匯,構成了全鄉交通骨幹。藉助中荷項目扶持,近年來還修通了雙太路、鬆小路、長嶺庵村路,2002年就實現村村通公路目標。同時還修建了22條組級路,使80%的村民組通機耕路。 教育衛生方面:96年以來,該鄉先後新建了太陽中學宿舍樓、金竹坪校捨、太陽小學校捨、祝傢衝小學教學樓,基本消滅D級危房,全面改善了辦學條件,教育總投資達164萬元。2001年太陽鄉利用VIII項目資金,投入48萬元,新建了衛生院門診綜合樓。2004年又投入15萬元以工代賑資金,新建了衛生院醫療綜合樓,器械設備也不斷完備,基本能夠滿足山區群衆看病就醫的需要。 | | 山西省稷山縣太陽鄉位於太嶽山南麓,稷王山下,是後稷教民稼穡,中國原始農業的發祥地,全國衛生模範村—太陽村,是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公裏。下轄太陽村、塢堆村、廟岔村、小陽坡村、小陽堡村、小陽村、勳重村、東裏村、西裏村、董傢莊村、均安村、均和村、西小郝村、白池村、白辛村、三堡村、白傢莊村、塢堆坡村、修善村、丁莊村、興隆莊村、東王村、西王村、北王村、三坡村、楊傢莊村、上王尹村、長嶺村、劉傢坪村、石佛溝村、下王尹村31個行政村,167個居民組,11427戶,5萬人。耕地面積114167畝,其中保澆面積25000畝。
太陽村是山西的驕傲,1958年11月,在"全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先進代表會"上,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發了授予太陽村的奬狀。1959年11月,國傢衛生部在稷山縣召開全國衛生工作現場會,太陽村作了典型發言,會上把"衛生模範村"的錦旗授予太陽村。
1960年3月18日毛澤東主席給"全國衛生工作山西稷山現場會的報告"做了親筆批示,之後,全國各地的黨政領導幹部和衛生工作者前來參觀的絡繹不絶.黨和國傢領導人鬍耀邦,謝覺哉,陶譸等先後視察並題詞.1959,1970,1974,年北京,山西,西安電影製片廠分別將太陽村的衛生模範事跡拍攝成電影在全國各地放映.
2002年4月,新一屆太陽鄉黨委.政府班子上任後,通過深入調查,反復研究,提出了今後三年的奮鬥目標:在狠抓"兩紅"發展的同時,新建一個住宅區,建設三個工業園,退耕還林兩萬畝,建好太陽一中和二中,開發利用稷王山,人均增收1000元.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完成"三增一降"的工作任務:
★ 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 裼蒙苤蕩鐧?億元,比上年增長50%
★ 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比上年增長17%,人均增加300元
★ 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千分之8以下
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努力,全鄉上下形成了齊心協力力爭上遊,負重趕超求發展,銳意進取,思幹求變,穩定發展,與時俱進的良好態勢,各項工作整體推進,充滿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今年4至6月份,先後三次組織人員赴浙滬等地考察參觀,多次召開座談會,論證會,動員會,提出"一切為工業讓路"的口號,在全鄉上下産生共鳴,形成共識.並結合實際,提出今後三年民營企業發展的奮鬥目標:
★ 建成億元産值千萬元利稅的企業3個
★ 五百萬元産值50萬元利稅的企業20個
★ 百萬元産值10萬元利稅的企業100個
★ 五十萬元産值5萬元利稅的企業500個
★ 個體經營戶達到3000戶
★ 從事二,三産業的人員要達到1.2萬人
行政轄村
太陽村塢堆村廟岔村小陽坡村小陽堡村小陽村勳重村東裏村西裏村董傢莊村均安村均和村西小郝村白池村白辛村三堡村白傢莊村塢堆坡村修善村丁莊村興隆莊村東王村西王村北王村三坡村楊傢莊村上王尹村長嶺村劉傢坪村石佛溝村下王尹村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3268男16921女16347家庭戶戶數8049家庭戶總人口(總)33090家庭戶男16796家庭戶女162940-14歲(總)98520-14歲男54090-14歲女444315-64歲(總)2111815-64歲男1048715-64歲女1063165歲及以上(總)229865歲及以上男102565歲及以上女127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2694 | | 太陽鄉在惠水縣中部偏東南。面積141.1平方公裏。人口1.26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71.4%。轄16村委會:新寨村、播哨村、石門村、擺俄村、擺王村、蠻莫村、田壩村、街上村、和平村、崗金村、風坡村、五星村、陰橋村、犀牛村、硐口村、高坪村。鄉境拉瓦寨旁水井,每當日落,夕陽照耀水面,光燦奪目,故名太陽鄉。1930年置睹照鎮及太陽鄉。1941年置同化鄉。1953年析設太陽、董照、水頭3鄉。1958年撤鄉並入紅專公社。1963年析建太陽、董照2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1年合併置太陽鄉劃原洛平鄉部分地入轄。有煤礦。産桃、李、梨、柿等水果。有小學11所。鄉人民政府駐地新場壩,在惠水東南26公裏,董照小河上遊。人口近200人,均為布依族。海拔1180 米。1975年鄉場由田壩寨遷此,故名新場壩。雅水—羨塘公路經此。 | | 太陽鄉位於霍山縣西南邊陲,地處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和省級風景區銅鑼寨之間,海拔800米,總面積105.7平方公裏,轄5個行政村、98個村民組,人口8300人;是一個旅遊開發方興未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山區鄉鎮。
太陽鄉資源豐富,是一片美麗的沃土。這裏是生態之鄉,植被豐富、物種衆多,森林覆蓋率達87%;這裏是有機茶之鄉,茶園面積廣阔,盛産名茶,是“霍山黃芽”的主産區之一,其中“金竹坪”牌黃芽茶多次在國內外茶葉評比中榮獲金奬;這裏是藥材之鄉,現有1300餘種中藥材,包括有“軟黃金”之稱的霍山石斛和杜仲、天麻、靈芝等,擁有藥材基地1500畝;這裏是小水電之鄉,水電藴藏量達5.4萬千瓦,鄭傢灣水電站、觀音岩水電站正在緊張建設之中,查傢河、雙竜尖、東河西站等水電站也正在籌建開發;這裏是生態旅遊之鄉,境內有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江北小黃山”銅鑼寨景區和馬糟河大峽𠔌等著名自然景區。
太陽鄉經濟不斷崛起,是一片投資創業的熱土。近年來,我鄉把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建設發展的中心任務,堅持實施“生態立鄉、旅遊富鄉、外嚮帶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戰略,以大別山主峰景區旅遊開發為契機,努力搞好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經濟,大力推廣立體開發、綜合開發、庭園經濟等生態農業開發模式,重點開發了茶葉、高山蔬菜、特種養殖、經濟林果等特色産品;同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快招商引資,通過旅遊招商、水電招商、特色農業招商等方式規劃並開發了許多新項目;大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走特色農業産業化之路,通過扶持一批竜頭企業,帶動了農業産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力搞好集鎮建設,發展村級集鎮小區,完善集鎮整體配套功能,逐步實現亮化、緑化、淨化、美好標準,加快了城鎮化進程。 | | 山西省稷山縣太陽鄉位於太嶽山南麓,稷王山下,是後稷教民稼穡,中國原始農業的發祥地,全國衛生模範村----太陽村,是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公裏.共有31個行政,167個居民組,11427戶,5萬口人,耕地面積114167畝,其中保澆面積25000畝.
太陽村是山西的驕傲,1958年11月,在"全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先進代表會"上,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發了授予太陽村的奬狀.1959年11月,國傢衛生部在稷山縣召開全國衛生工作現場會,太陽村作了典型發言,會上把"衛生模範村"的錦旗授予太陽村.
1960年3月18日毛澤東主席給"全國衛生工作山西稷山現場會的報告"做了親筆批示,之後,全國各地的黨政領導幹部和衛生工作者前來參觀的絡繹不絶.黨和國傢領導人鬍耀邦,謝覺哉,陶譸等先後視察並題詞.1959,1970,1974,年北京,山西,西安電影製片廠分別將太陽村的衛生模範事跡拍攝成電影在全國各地放映.
2002年4月,新一屆太陽鄉黨委.政府班子上任後,通過深入調查,反復研究,提出了今後三年的奮鬥目標:在狠抓"兩紅"發展的同時,新建一個住宅區,建設三個工業園,退耕還林兩萬畝,建好太陽一中和二中,開發利用稷王山,人均增收1000元.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完成"三增一降"的工作任務:
★ 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 裼蒙苤蕩鐧?億元,比上年增長50%
★ 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比上年增長17%,人均增加300元
★ 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千分之8以下
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努力,全鄉上下形成了齊心協力力爭上遊,負重趕超求發展,銳意進取,思幹求變,穩定發展,與時俱進的良好態勢,各項工作整體推進,充滿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今年4至6月份,我們先後三次組織人員赴浙滬等地考察參觀,多次召開座談會,論證會,動員會,提出"一切為工業讓路"的口號,在全鄉上下産生共鳴,形成共識.並結合實際,提出今後三年民營企業發展的奮鬥目標:
★ 建成億元産值千萬元利稅的企業3個
★ 五百萬元産值50萬元利稅的企業20個
★ 百萬元産值10萬元利稅的企業100個
★ 五十萬元産值5萬元利稅的企業500個
★ 個體經營戶達到3000戶
★ 從事二,三産業的人員要達到1.2萬人 | | 在惠水縣中部偏東南。面積141.1平方公裏。人口1.26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71.4%。轄16村委會。鄉境拉瓦寨旁水井,每當日落,夕陽照耀水面,光燦奪目,故名太陽鄉。1930年置睹照鎮及太陽鄉。1941年置同化鄉。1953年析設太陽、董照、水頭3鄉。1958年撤鄉並入紅專公社。1963年析建太陽、董照2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1年合併置太陽鄉劃原洛平鄉部分地入轄。有煤礦。産桃、李、梨、柿等水果。有小學11所。鄉人民政府駐地新場壩,在惠水東南26公裏,董照小河上遊。人口近200,均為布依族。海拔1180米。1975年鄉場由田壩寨遷此,故名新場壩。雅水—羨塘公路經此。 | | | | - : Taiyang township
| | 太陽 | | | | 和平村 | 董傢莊村 | 五星村 | 長嶺村 | 前川村 | 丁莊村 | 東王村 | 北王村 | 東裏村 | 西裏村 | 新寨村 | 石門村 | 太陽村 | 高坪村 | 均和村 | 太陽村 | 太陽村 | 劉傢坪村 | 楊傢莊村 | 三堡村 | 白傢莊村 | 興隆莊村 | 西王村 | 白辛村 | 雙河村 | 鬆林村 | 小河村 | 田壩村 | 街上村 | 犀牛村 | 楊坪村 | 火神廟村 | 塢堆坡村 | 修善村 | 三坡村 | 塢堆村 | 廟岔村 | 小陽坡村 | 小陽堡村 | 小陽村 | 勳重村 | 均安村 | 西小郝村 | 白池村 | 上王尹村 | 石佛溝村 | 下王尹村 | 金竹坪村 | 長嶺庵村 | 響塘村 | 楊傢河村 | 船倉村 | 播哨村 | 擺俄村 | 擺王村 | 蠻莫村 | 崗金村 | 風坡村 | 陰橋村 | 硐口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