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桐鄉市 : 大埔縣 [顯示全部] > 大麻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大麻鎮
  區域簡介
  大麻鎮地處大埔西部,位於韓江上遊。全鎮總面積232.82平方公裏,管轄22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380個村民小組,人口有9584戶、38646人。(其中農業人口33939戶,勞動力12281人),耕地面積18676畝,山地面積265118.5畝。大麻鎮是著名的僑鄉,是大埔重點的僑鄉鎮,全鎮旅居海外鄉親有3萬多人,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等16個國傢和地區。幾乎村村都有“南風窗”,戶戶都有“海外親”,現在外出的老闆多、幹部多、華僑、港澳同胞多。改革開放以來,大麻鎮認真做好僑務工作,打好僑牌,共接受捐資4千多萬元,用於學校、醫院、道路、橋梁等公益事業建設。
  大麻的由來,據說古時大麻圩附近地勢低窪,盛産大麻(中藥、又叫火麻)而取名。大麻建製較早,明代已為集市,明、清沿稱大麻社。
  當地特産
  馬蹄筍是我國南方著名優良叢生食用筍竹,其筍形似“馬蹄”而得名。其筍肉厚實、質脆嫩白、筍味鮮甜可口。據測定含17種氨基酸、8種為人體所必需,富含蛋白質和粗纖維,具有減少人體內有害物質的積留和吸收,幫助消化排泄,防止腸癌和減肥等功效。産品可鮮食,亦可製筍幹和罐頭,筍幹可即浸即食,適於貯運和外銷。種植三年後最高株産可達30公斤以上,年畝産超過500公斤,采收期從4月底開始10月份結束,長達4-6個月,優質鮮筍每公斤6元左右,畝産值3000元,畝利潤2000元,經濟效益高,市場潛力大。
  五指峰石澗去霧茶源於宋代,産於海拔1298米五指峰山麓,這裏常為雲霧繚繞,故稱五指山石澗雲霧茶。
  農村建設
  小麻村位於大麻鎮西部,省道大梅綫貫穿其中,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335戶1524人。近年來,該村把推廣沼氣建設當作創建節約型新農村的主要內容來抓,特別是去年以來,該村結合“和諧康樂新村”示範點建設,發動群衆大力推廣使用沼氣,以“畜—沼—果”模式,建設生態節約型新農村。
  該村主要采取“政府支持一點、農戶自籌一點”辦法,籌集12萬元(其中上級政府5萬元,農戶自籌7萬元)建成65個沼氣池,建池容積達到650立方米,培訓建池工人3人。現有沼氣池年産沼氣可達32000立方米,年節約生活燃料費5.4萬多元,開展沼氣綜合利用面積125畝,增收節支達5.7萬元。通過以沼氣建設為紐帶,以“畜—沼—果”模式,該村35戶參加沼氣綜合利用的農戶每年增收節支達1358元。同時,“三沼”(沼氣、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促進了種養業的發展,減少了農業的資源污染,提高了農産品的質量,實現了農業生産高效低耗,增産增收的目標。目前該村35戶使用沼氣的農戶發展養豬185頭,種植蜜柚、荔枝、青欖等果樹55畝,養魚32畝。
  基礎建設
  大埔縣大麻鎮蓮塘渡口歷史悠久,承擔着韓江東西兩岸9個村、1個社區25000多人的渡運任務。該渡口現有渡船3艘,年渡運量約22萬人次。近年來,大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工作,於2001年組織縣交通局、大埔海事處、縣公安局、大麻鎮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對該渡口進行專項整治,在原有15艘渡船的基礎上,保留3艘渡船,並且層層落實渡運安全管理責任製。
  為確保渡運安全,2002年至2004年,大埔縣人民政府對渡口3艘船衹分別進行了更新改造。在2006年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專項整治工作中,又撥出專項資金對3艘渡船進行維修。從2006年底起,大埔縣人民政府開始對大麻蓮塘渡口碼頭進行全面改造。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鄭可超: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何祖纔: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藍尚柏:協助黨委書記主持日常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分管黨群、維穩、綜治、計劃生育、績效考核工作。兼任綜治辦主任。負責河東片駐村工作。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郭成:分管人大、依法治鎮、黨政辦、統計、機關內務、統戰、僑務、教育工作。
  黨委委員、副鎮長何維竜:協助鎮長主持日常工作。分管安全、城建、國土、環保、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工作。
  副鎮長房傢興:分管財稅、銀信、工商、民政、物價、科技、通信、殘聯工作。
  副鎮長陳國光:分管農業、水利、供電、扶貧、老區、移民、新農村建設工作。負責英雅片駐村工作。
  黨委委員黎彬昌:兼任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機關作風建設、交通、公路工作。負責河西片駐村工作。
  黨委委員劉幹先:分管組織、人事、老幹、黨校、工會、關工委、人才、勞動和社會保障、企業工作。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黃啓興:分管武裝、民兵、復退軍人、林業、應急、搶險工作。
  黨委委員曹月榮:分管宣傳、文化、廣電、婦女、衛生、食品安全、農醫保工作。
  黨委委員何文海:分管政法工作。協管維穩、安全工作。
  黨委委員羅長江:分管信訪、涉農調處、法製、共青團、旅遊、生豬管理工作。協管綜治工作。
浙江省桐鄉市大麻鎮
  【自然地理】
  東距上海120公裏,北臨蘇州94公裏,西鄰杭州46公裏。320國道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滬杭甬高速公路緊依其傍。境內一馬平川,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全鎮總面積33平方公裏,鎮區面積3.6平方公裏,人口3.47萬。大麻鎮隸屬桐鄉市,為桐鄉市第一個億元鎮,其所在市是1985年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縣(市),是浙江省經濟十強縣(市)之一。
  一代名醫金子久(1870~1921)祖籍杭州,光緒年間(1875~1908)隨父遷居大麻,在大麻行醫30餘年。2004年12月榮獲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傢紡布藝名鎮”稱號。
  【鎮名來歷建置沿革】
  古運河畔一顆璀璨的明珠。位於茅盾故裏——浙江省桐鄉市的西南,緊靠省城杭州市郊。鎮名來歷無確鑿記載,據傳舊時鎮上有麻姑墩,地名來歷似與此有關。原屬德清縣,民國元年(1912)始有大麻鄉。民國20年(1931),改為大麻、湘漾、海卸3鄉。民國33年(1944),為大麻、湘漾兩鄉。民國34年(1945),稱大麻鎮。解放初為大麻鄉。1950年5月,劃隸崇德縣,分為大麻、湘漾、海卸3鄉。1956年,為大麻鄉。1958年,屬大麻公社。1961年,劃出今屬芝村、永秀、上市等鄉的部分地域後,仍名大麻公社。1984年,為大麻鄉。1985年,撤鄉建鎮。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
  1978年10月,大洋村農民楊關福、唐三山等12戶農戶采取集資分紅的方式,與村經濟合作社共同籌資8.95萬元,創辦全縣農村第一傢聯戶股份製企業——大洋並綫廠。1983年3月,大麻第一條簡易砂石公路開通。1986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首次超億元,1987年3月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億元鎮”。1987年7月,南京軍區授予先進軍民醫療協作聯合體稱號;10月,大麻鎮人民政府與縣工商局聯合投資創辦了嘉興市第一個絲綢專業市場;12月,大麻鎮與中國人民解放軍117醫院共建軍民醫療協作聯合體;是年,大麻鎮農村人均收入超千元,成為嘉興市第一個農村人均收入超千元的鄉鎮。1988年5月,全鎮村村辦起幼兒園,幼兒入園率達90.5%;12月,桐鄉大麻輕工設備製造廠自行設計生産的PR—4型噴射式絞絲染色機獲省“四新”成果三等奬。1990年1月,全鎮15位五保老人喜遷敬老院;4月,大麻東方綢廠首批生産的1.8萬米“春夢”、“雲層”係列裝飾布經中國絲綢裝飾開發中心推選,送往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和亞運村使用。1992年1月,桐鄉縣第一個農村有綫廣播電視光纜傳輸工程在大麻開通;5月,旅臺同胞馬文彬先生捐款6萬元、鎮人民政府出資12萬元新建的海百小學落成;同月,國傢體委群體司領導專程來大麻視察桐鄉娛樂器材廠,並於次年在京聯合舉辦國內首屆飛鏢比賽;11月18日,由市供銷和工商部門合資舉辦的國內首傢繭絲産品專業市場——桐鄉繭絲産品市場在大麻鎮落成。1993年2月,大麻農村恢復村級合作醫療制度,村村建成保健站;9月,全鎮連續3年投資110.05萬元,改建舊校捨5080平方米。1997年,大麻鎮有7200多位婦女從事個體絲織業。1998年,長期虧損的亞麻廠和金鐘製衣有限公司破産並拍賣。
  【集體企業全面完成轉製】
  1998年,桐鄉第二棉紡織廠、大麻建築工程公司、大麻絲廠、桐鄉塑料電器廠4個企業相繼以轉讓或租賃的形式完成轉製。至年底,大麻鎮所有鎮村企業全面完成轉製。
   【一方名村——百富村】
  百富村為典型的淡水魚養殖專業村。現有175人從事漁業生産,養殖面積628畝,全年淡水魚産量為285噸,産值達120餘萬元。
   【一方聞人——陸雲仙】
  陸雲仙(1940~1994),桐鄉市人。1956年進大麻衛生院工作,先後為大麻及附近縣、鄉的群衆接生1萬餘人。1994年農歷正月初二,她在為一位難産孕婦手術時,因常年疲勞過度,血壓升高,突發腦溢血而倒在産臺旁。其先進事跡,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高度重視,中央、省級各新聞單位都先後派記者實地采訪。同年4月,被追授為“省級優秀醫護工作者”。
No. 3
  大麻鎮 鎮政府駐西街。面積32.64平方千米,人口3.49萬人(2005年)。郵編:314514。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大麻;海華、麻溪、西南、大莊、湘漾、百富、崇益、光明、吉字浜、永豐、黎明。
  
  2000年,大麻鎮轄海華、麻溪、西南、大莊、湘漾、百富、崇益、光明8個村委會。(是否有1個居委會?)
  2001年,將原永秀鄉的吉字浜、永豐、黎明3村並入大麻鎮大麻鎮轄11村、1居,駐西街。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
  大麻鎮位於桐鄉市西南部。距市府駐地30公裏,被接洲泉鎮,東鄰崇福鎮,南連海寧市許村鎮,西界余杭市,京杭大運河橫貫其中,總面積32.6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89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8496戶,總人口數347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91人。
  大麻農業以特種水産養殖為主,有面積達2400畝的省級效益農業示範園區1個,淡水魚産量3596噸。生豬出欄12256頭,年總寸欄9638頭,湖羊13075頭。工業已紡織業為主,建材、電器配件和塑料等多種門類協調發展。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大麻鎮地處大埔西部,位於韓江上遊。全鎮總面積232.82平方公裏,管轄22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380個村民小組,人口有9584戶、38646人。(其中農業人口33939戶,勞動力12281人),耕地面積18676畝,山地面積265118.5畝。大麻鎮是著名的僑鄉,是大埔重點的僑鄉鎮,全鎮旅居海外鄉親有3萬多人,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等16個國傢和地區。幾乎村村都有“南風窗”,戶戶都有“海外親”,現在外出的老闆多、幹部多、華僑、港澳同胞多。改革開放以來,大麻鎮認真做好僑務工作,打好僑牌,共接受捐資4千多萬元,用於學校、醫院、道路、橋梁等公益事業建設。
  大麻的由來,據說古時大麻圩附近地勢低窪,盛産大麻(中藥、又叫火麻)而取名。大麻建製較早,明代已為集市,明、清沿稱大麻社。
桐鄉市大麻鎮名片-浙江省嘉興市
  大麻鎮,古運河畔一顆璀璨的明珠。位於茅盾故裏——浙江省桐鄉市的西南,緊靠省城杭州市郊。東距上海120公裏,北臨蘇州94公裏,西鄰杭州46公裏。320國道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滬杭甬高速公路緊依其傍。境內一馬平川,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全鎮總面積33平方公裏,鎮區面積3.6平方公裏,人口3.47萬。大麻鎮隸屬桐鄉市,為桐鄉市第一個億元鎮,其所在市是1985年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縣(市),是浙江省經濟十強縣(市)之一。
  2004年12月榮獲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傢紡布藝名鎮”稱號。
  改革開放23年來,大麻人民堅持走“科技興鎮,依法治鎮”之路,大力發展輕紡工業,使大麻享譽“日出萬綢,衣被天下”之美譽。進入新世紀,面對新挑戰,搶抓新機遇,發揮新優勢,全鎮上下合力共建中國·桐鄉室內布藝生産基地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兩個文明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8.75億元,工農業總産值38.7億元,大麻鎮已成為華東地區室內布藝生産規模最大的鄉鎮。
  2000年4月經市政府批準設立,是市級特色工業園,是專門生産各類布藝的輕紡工業基地。規劃面積1600畝,首期已開發360畝,二期400畝,二期400畝開發已全面啓動。現有進區企業65傢,已投産40傢。
  2000年4月規劃設立,現已成為省級名特優水産養殖示範基地。規劃總面積3000畝,首期已開發2000畝。主要養殖特種水産——青蝦、甲魚、黑魚、鮊魚、鱸魚、河蟹。
  1、工業企業三年內返還增值稅留市部分50%;特色工業企業增值稅留市比上年新增部分二
  年內返還100%,後二年返回50%。
  2、企業所得稅留鎮部分三年內全額返還。
  3、教育費附加留鎮部分三年內返還50%;城建稅、房産稅、土地使
  用費留鎮部分三年內全額返還;農業發展基金免繳二年。其他
  規費三年內按現行標準的30%徵收。
  4、凡一次性購土地20畝以上,按出讓價標準90%收取,並由園區
  管委會協調金融部門解决土地出讓金的50%抵押代款。
  大麻工業園區,建設項目位於320國道與塘州公路交界處,緊靠海寧(中國)傢紡裝飾城,區位優勢較好,同時園區管委會在服務上將實行“一條竜服務、無條件跑腿”的服務方針,為進區業主開展優質服務,提供良好環境。
英文解釋
  1. :  Dama Town
近義詞
大麻
包含詞
大麻鎮蓮塘渡口
分類詳情
張開光明村永豐村南坑村蓮塘村麻溪村
黎明村吉字浜村崇益村百富村湘漾村
大莊村西南村海華村大麻社區小麻村
青裏村大留村麻西村附麻村北埔村
敬裏村恭上村恭下村中蘭村小留村
裕州村岐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