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組中文名:大理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緑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亞組概述: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無毛或被密毛,有時還有具柄腺體。成葉上面無毛,通常平滑,稀成泡狀皺紋,下面有一層或兩層毛被,由分枝毛,放射狀毛或簇狀毛組成,通常厚,綿 毛狀或氈毛狀,銹紅色、黃褐色至黃色,稀白色,但有時毛被稀疏甚至無毛。花亭通常密 集,有花5—20朵,總軸縮短;花萼杯狀,小或大,花冠質薄,5(--7)裂,鐘形或漏鬥 狀鐘形,白色。粉紅色至薔薇色或黃色,常具明顯的斑點;雄蕊10(--14);子房無毛或 被毛或具腺體和柔毛或儀具腺體;花柱無毛,稀具腺體。
模 式 種:
大理杜鵑r.taliense franch. 本亞組共54種,5亞種,11變種,我同全有。集中分佈於西南部、四川、雲南、西 藏,嚮北分佈達於陝西、甘肅、青海, 個別補經貴州而分佈於安徽,1種嚮南分佈於緬 甸。另1種分佈於不丹、錫金和尼泊爾。 |
|
- lat.: subsection taliensia
|
|
乳黃杜鵑係 | 理縣杜鵑 | 褐毛杜鵑 | 寬葉杜鵑 | 大理杜鵑 | 川滇杜鵑 | 黃毛杜鵑 | 都支杜鵑 | 兜尖捲葉杜鵑 | 斑葉杜鵑 | 捲葉杜鵑 | 金背隴蜀杜鵑 | 波密杜鵑 | 櫟葉杜鵑 | 大炮山杜鵑 | 金江杜鵑 | 金頂杜鵑 | 灌叢杜鵑 | 粗脈杜鵑 | 粉鐘杜鵑 | 棕背杜鵑 | 隴蜀杜鵑 | 藏南杜鵑 | 皺皮杜鵑 | 白毛杜鵑 | 矮生杜鵑 | 甘肅杜鵑 | 德欽杜鵑 | 魯浪杜鵑 | 丹巴杜鵑 | 礫石杜鵑 | 不丹杜鵑 | 凝毛杜鵑 | 中甸杜鵑 | 汶川褐毛杜鵑 | 棕背川滇杜鵑 | 麯枝杜鵑 | 綫形捲葉杜鵑 | 巫山杜鵑 | 普格杜鵑 | 太白杜鵑 | 玉樹隴蜀杜鵑 | 互助隴蜀杜鵑 | 平臥杜鵑 | 毯毛櫟葉杜鵑 | 山地杜鵑 | 優異杜鵑 | 黑竹溝杜鵑 | 大橙杜鵑 | 幹淨杜鵑溝 | 麻點杜鵑 | 假銹紅杜鵑 | 銹紅杜鵑 | 腺房棕背杜鵑 | 毛枝棕背杜鵑 | 馬爾康杜鵑 | 腺房杜鵑 | 雪山杜鵑 | 黃毛雪山杜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