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黎族自治縣 : 玉田縣 : 通化縣 : 兗州市 : 寧強縣 : 陸豐市 : 平南縣 : 永川區 : 廣安區 [顯示全部] > 大安鎮
顯示地圖
目錄
Da’an Zhen
  概況 大安鎮(Da’an Zhen)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7.7千米,西與天津市薊縣為鄰。北部多山。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2.98萬人(2002年)。轄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安鎮村。京秦鐵路、102國道過境。
    代碼 130229112:~202大龐各莊村 ~203小龐各莊村 ~206大白山村 ~208後蠃山村 ~209峰山村 ~213石河村 ~227吉傢行村 ~229小南莊村 ~232勝利村 ~233板鬍莊村 ~234大安鎮莊村 ~235丁程莊村 ~236河李莊村 ~237華祥村 ~238老宋賈莊村 ~239竜周村 ~240前辛屯村 ~241張徐莊村 ~242狀元村
    沿革 1953年建大安鄉,1958年為彩亭橋公社,1961年析置大安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改大安鎮。1997年,面積55.9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大安鎮、姚辛壯、梨園、石河、辛莊、小屯、丁傢街、程莊子、老宋莊、賈莊子、大南莊、後窯、後屯、小南莊、鬍傢樓、板橋子、李莊、河頭子、吉傢行、竜爪子、周傢鋪、後蠃山、東九戶、大白山、小白山、大龐各莊、小龐各莊、前蠃山、峰山、張莊、徐傢莊31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大安鎮村。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2.98萬。轄31個行政村:大安鎮、姚辛壯、竜爪子、前蠃山、後蠃山、丁傢街、小南莊、大南莊、周傢鋪、徐傢莊、程莊子、湖傢樓、大白山、小白山、老宋莊、板橋子、東九戶、河頭子、賈莊子、吉傢行、梨園、後窯、辛莊、峰山、石河、後屯、李莊、張莊、小屯、大龐各莊、小龐各莊。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
  大安鎮位於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北依西江,南連大新鎮,東與藤縣山水相傍,西交鎮隆鎮為鄰。全鎮面積124平方公裏,耕地3718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總人口98820人,其中城區人口31420人,城區面積3.8平方公裏,2001年全鎮糧食總産4157.3萬公斤,國民生産總值4.61億元,財政收入943萬元,工農業總産值105853萬元。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綜合建設和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
  農業抓基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生産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高産、優質、高效農業,2001年全鎮經濟作物達3.6萬畝,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𠔌種植達3萬畝,占70%,甘蔗種植面積近萬畝,目前,全鎮已建成六大農業産品基地:一是2.5萬畝優質𠔌基地,二是一萬畝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硤竜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荔蒲芋、葛茹、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優質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畝蠶桑基地,六是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鰻魚、中華鱘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産養殖基地。當前,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種調優、規模調大,産品調外、經營調活、效益調高,大力發展外嚮型、創稅型、特色型農業,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
  工業建竜頭。大安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産高檔水暖器材,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鬆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目前,鎮黨委、政府確立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發揮優勢,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大辦工業,堅持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的方針,對桂花公司、中意公司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産業做大做強。對發展不景氣的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澱的存量資産。抓住西部大開發、加入WTO、迎接廣東産業大轉移等機遇,高度重視軟硬環境建設,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品位,建好工業園,擴大對招商引資力度。提高辦事效率,鏟除門檻,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收費優,服務好,速度快,改善服務,築巢引鳳,積極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産業轉移。
  城鎮建設高起點。鎮黨委、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用足用活大安鎮作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的優惠政策,提升城鎮品位。目前,鎮黨委、政府重點抓好十大工程項目建設。(1)加快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盡快實現“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商落戶工業園。(2)抓緊實施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3)加快環鎮西路建設進程,盡快打通西部連接賀崗大道通道。(4)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産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5)容太過境公路項目。(6)日供水3萬噸引水工程項目。(6)光亮工程項目。(7)緑色工程項目。(8)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設項目。
  文明美鎮邁大步。鎮黨委、政府努力推進“科技興鎮、文明美鎮”工作,突出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提高工作,全鎮現有小學18所,初中4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000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至2001年底,有綫電視用戶2000戶,可以收看19套節目。這些連同原有的影劇院、電影院等文化娛樂宣傳設施,既豐富了群衆文化生活,又能使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千傢萬戶。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结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嚮上的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安素有“粵麯之鄉”,榮獲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稱號,目前,全鎮有民劇隊、獅竜隊、粵麯麯藝社共140多個。群衆文化活動異常活躍,每逢重大節日都舉行綜合文化活動。
  目前大安人民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綫,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穩鎮、工業富鎮、城鎮強鎮、商貿或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文明美鎮”的工作方針,努力建設經濟強鎮,加快推進現代化中心城鎮建設步伐。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82006男43315女38691家庭戶戶數21780家庭戶總人口(總)81799家庭戶男43192家庭戶女386070-14歲(總)271280-14歲男152280-14歲女1190015-64歲(總)4912615-64歲男2530115-64歲女2382565歲及以上(總)575265歲及以上男278665歲及以上女296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81124
  下轄村
  
  動界村同新村羅明村蓮珠村鳳𠔌村儒村村古城村新城村同路村同德村稻花村賀崗村進南村燕嶺村天堂村新儒村儒地村新蒙村聯蒙村小蒙村訂木村
重慶市永川區大安鎮
  大安鎮是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經濟百強鎮,位於永川東部,東距重慶主城區50公裏,西距永川主城區10公裏。幅員面積92.46平方公裏,城鎮建成區面積約3平方公裏。總人口61400人,城鎮人口22000人。全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交通區位優勢突出。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成渝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道口,東距重慶50公裏(30分鐘車程),距江北機場60公裏,西靠永川市區10公裏。承接成渝輻射,是永川東部商貿物資集散地。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在城鎮總體規劃佈局下,城鎮道路內通外聯,四通八達;公共汽車站正緊鑼密鼓地加快建設;天然氣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供水、供電、通訊、閉路電視等市政公用設施已形成規模;公安、工商、稅務、金融、供銷、學校、醫院等門類齊全。
  大安鎮已納入永川大城市組團之一,鎮內大安工業園區是重慶市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首批特色工業園區,被永川市委、市政府定位為創業工業園基地、加工製造業基地和永川經濟發展試驗基地,定位為永川經濟增長極。2004年上半年,全鎮國民生産總值2.71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49.4%;社會固定資産投入1.2億元,占全年任務的44%;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元,占全年任務的50.5%;鎮財政收入實現235.1萬元,占全年任務的48%,同口徑增長24%。
  大安鎮按照“工業抓項目,農業抓特色,商貿促三産”的工作思路,通過招商,1—6月共接觸意嚮性投資企業45戶,意嚮性投資額達到3.7億元,簽訂投資合同2.9億元,其中生産性項目引資1.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600萬元;通過推行業主製,已建成2萬畝速生楊、3000畝茶葉、3000畝花椒、2000畝海椒、1000畝密柚、1000畝荷花、1000畝魚鴨套養、250萬袋食用菌等八大特色農業基地;通過連鎖經營模式,中國移動、中國聯通、TCL王牌傢電、半邊天百貨、雅芳美容院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在大安設立了分店,建築、建材、房地産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郵電、法律服務多種維修等服務産業發展迅猛,集市貿易愈顯繁榮活躍,全鎮共有私營企業102傢,個體工商戶1030戶。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7207男14141女13066家庭戶戶數8221家庭戶總人口(總)26602家庭戶男13633家庭戶女129690-14歲(總)56320-14歲男29440-14歲女268815-64歲(總)1928915-64歲男1006515-64歲女922465歲及以上(總)228665歲及以上男113265歲及以上女115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5869
  下轄村
  
  金魚凼村峰洞岩村德勝橋村大河嘴村大堰塘村雲霧山村民主村????石村銅鼓村放牛村萬年村長石壩村小坎村田堡村一竜村馬口井村花果山村高洞村河水村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大安鎮
  大安鎮歷史悠久,今轄之陸軍村環珠寨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置安陸縣之縣治。因鎮內各寨門、巷口的名稱均帶“安”字,後人取“大傢安居樂業”之意,而得名“大安”。
  大安鎮位於蠃河中下遊,陸豐市北部,東接八萬鎮,西鄰西南鎮,南連河東鎮,北靠陸河縣。全鎮總面積93.5平方公裏,總人口6萬人,轄17個村(居)委會。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産值7489萬元。
  大安鎮交通方便,省道陸五公路橫貫全境,實現村村通公路,水、電充足,通信發展迅速。集市貿易興盛,是陸豐市與陸河縣間的商品交流中轉站。 商品農業發展迅速,是一個農業較為發達的農村大鎮。全鎮擁有糧食、水果、林業、大蒜生産基地。其中,作為廣東省“一鄉一品”的大安蒜頭以“粒大肉厚質白、辣味適中、易脫皮、含油量高”的特點而名聞遐邇。此外,大安鎮炎城剪刀廠生産的正正上牌剪刀,具有刃口鋒利、造型美觀、實用大方、不需電鍍、不易生銹等特點,遠銷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6個省、市。
  該鎮自然資源豐富。有牛角隆、三溪水兩座中型水庫,蓄水量4656萬立方米。高嶺土儲藏量達4000萬噸,且品位高,各種元素成份齊全,極具開發價值。 大安鎮文物古跡多。靈泉寺,位於大安鎮壓東南的石崆峒山,距鎮城區3公裏,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此處山水清幽,古木怪石多,是遊人的好去處。唐代安陸城故址,位於大安鎮環珠寨村。
  大安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9442男19918女19524家庭戶戶數7757家庭戶總人口(總)39394家庭戶男19881家庭戶女195130-14歲(總)172890-14歲男91420-14歲女814715-64歲(總)1966015-64歲男943915-64歲女1022165歲及以上(總)249365歲及以上男133765歲及以上女115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2864
大安文化藝術
  1. 大安“八仙八騎”--八獸
  大安“八獸”,是“大唐文化遺存”的一顆明珠。
  據原汕尾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周波和上世紀五十年代曾任大安鎮鎮長的李鎮水兩位老人考證:大安“八獸舞”源於唐武德五年安陸縣奠基慶典,時人以“八獸”出賀。由於“八獸”造型逼真,氣勢非凡,被視為吉祥之物。之後,大凡大型慶典,必出“八獸”。大唐遺風,綿延千餘年,流傳至今。道教始於東漢,興盛於唐代,並延續於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視為漢人的宗教而受到壓製。“八仙”屬道教人物,唐朝已有 “八仙”傳說,但並沒有“八仙騎八獸”的出現,至宋時“八仙”纔定形,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八仙騎八獸”的模樣了。
  “八獸”是指麒麟、獅、象、綿羊、青牛、老虎、鹿、馬八衹動物,是傳說中“八仙”的座騎,由六男二女八位兒童扮成八位仙人騎在八獸上進行表演,故也稱“八仙八騎”、“八仙騎八獸”。依據各仙座騎及表演時的出場順序分列如下:一是漢鐘離騎麒麟、二是呂洞賓騎雄獅、三是韓湘子騎綿羊、四是曹國舅騎青牛、五是李鐵拐騎猛虎、六是張果老騎駿馬、七是何仙姑騎福鹿、八是藍彩和騎大象。
  八獸舞是廣場舞蹈表演的一種形式。
  表演形式主要有“跑、跳、拜”三種。“八獸”造型古樸,表演起來形神兼備:麒麟雍容富貴、獅子耀武揚威、大象慢條斯理、綿羊純善可親、鹿悠然自得、馬矯健昂揚、青牛憨厚可愛、虎威猛可懼。
  八獸外形龐大,如老虎,身長9米,體寬直徑1.5米,高近2米,重150多斤;外加仙童體重,總重量超200斤。如此龐然大物,需靠多人協力才能進行表演。
  表演時每衹須配身強體壯者6人,由兩人一前一後在獸體內擡着,由於看不到外面路況,須靠外面四人分列兩側指揮,分三班輪換,另加一扮仙人兒童,共7人,八衹計56人。外加一人持叉開路,武畔樂隊5人(鼓手1人,號手2人,鑼、鈸各一人)和帶隊、後勤人員總共計70人。每次出演可謂興師動衆。
  “八獸”巡遊,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夾道爭觀。雖有舞着“鐵姑叉”的“開路神”,腰束紅巾,齜牙咧嘴,不時左、右、上、下各刺三下,以示開路,但還是造成交通阻塞,以至“八獸”隊伍進退不得。這時,“八獸”中的猛虎、大象開始出列跑起來當“開路先鋒”。幾米長的象鼻能伸能縮,出其不意,伸嚮圍堵人群,尤其是一丈多長的虎尾,甩起來虎虎生風,無人不怕,圍觀者霎時如浪涌般散開,驚叫聲、歡笑聲此起彼落。待衆人讓出道來,大象、老虎纔重新歸隊表演。大概是老虎的威猛最讓人印象深刻,以至於有人將大安“八獸”說成“大安墟弄大虎”。
  據傳,舊時大安墟有一“官奶”,平時耀武揚威,刁鑽刻薄,衆人皆厭。“八獸”表演者約好在遊行時將她“教訓”一番。及至街上,見該婦站在前沿,瞅準時機,將象鼻對準該婦胸部,猛力一擊,官婦當即四腳朝天,衆人大笑不止。該婦氣憤歸傢,哭訴丈夫,要報“一鼻”之仇。官紳揚言要報復。其手下提醒說,此去奈“更寮腳”如何!?衹好作罷。
  舊時大安墟各社頭成立“約館”以保平安,民間稱“更寮”。有東約館、西約館、南約館、北約館等“四約四館”。“八獸”均分四社頭,每社頭兩衹。西社為青牛、老虎;北社為麒麟、象;東社為獅、綿羊;南社為馬、鹿。從製作到表演各項費用均由各社負責,故八獸出演又叫出社。
  據長輩介紹:各社頭分若幹“福戶”,大都選擇宮廟作議事地點。如西社北新街(包括米街、周厝巷、鬆柏籃)聚於鬆柏籃埔帝爺公廟;福新街(紙街、後街、堀仔尾)聚於媽祖廟;北社寨內肚(扶安寨)聚於大杜爺廟;南門町聚於石榴腳;東社潭仔墘聚於榕樹腳伯公廟;吳厝內聚於輾師爺廟(原東約館);南社中街聚於佰公廟,桅仔園聚於關帝廟。
  舊時大年初一、初二、初四三天,“八獸”必須遊行。另外,正月二十為大安社日、五月十三鬆柏籃埔做大戲、九月初九帝爺壽誕和逢十年或五十年大慶,“八獸”都出社巡演。
  海陸豐唱麯舞獅保存着一套禮讓體製習俗。唱麯屬文、舞獅屬武,文大武小,“文武”路上相逢,獅隊須為麯班讓道先行。獅班中有竜獅、獅夷、蛤仔獅、蓋仔獅等,其中以蓋仔獅為尊。唯“八獸”地位特殊,唱麯、舞獅班路上與之相遇都要讓道。大安“八獸”曾到陸城及沿海鄉鎮巡演,所到之處,群衆在街邊村道、巷口傢門設香宴迎接,炮聲不斷,傢長率衆眷頂禮膜拜。
  抗日戰爭時期,大安“八獸”成了宣傳抗日的有力工具,多次參與宣傳抗日的遊行集合,“八仙騎八獸,鬼子亡金秋”的童謠與《救國歌》響遍大街小巷,大安人民紛紛以各種形式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八萬學生從軍去”口號的感召下,大安青少年紛紛加入曾生領導的東江抗日縱隊。1945年8月15日(農歷七月初八)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受繳械時間恰是立秋之後的第7天,大安人說這應驗了“鬼子亡金秋”的童謠,更把“八仙八獸”當成“聖物”,8月22日“八仙八獸”出現在慶祝抗日勝利遊行隊伍的最前列。
  解放以來,“八獸”多次參加過政府組織的各種大型活動,成了對外文化交往的“名片。”海豐縣蘇维埃政府成立慶祝大會、汕尾鳳山媽祖廟會、碣石玄武山廟會、陸豐市建市慶祝大會、東海鎮迎仙橋重修落成剪彩等大型活動都活躍着“八獸”的身影。
  “八仙八獸”亦曾蒙受“奇冤”。第一次大革命失敗,是年正月白軍進入大安境內,同年農歷二月初八,“八獸”被迫作為偽政府的反動宣傳工具。之後,恢復正月二十正常出社。1958年鼕,大安區政府在大安田心仔召開萬人會議,成立大安人民公社。大安“八獸”參加祝賀。公社一幹部硬說“八獸”是偽軍的、反動的,便一刀砍掉“八獸”,使大安“八獸”長時間“隱居江湖”,直至撥亂反正後的1979年纔重現於世,參加國慶大典。
  “八獸”舞歷來是大安人最為喜愛的民俗節目之一,李鎮水老人介紹了舊時大安“八獸”表演情況。
  出社前,“八仙”穿戴上相應的服飾後由化妝師根據角色繪上臉譜。 “八獸”表演者穿上草鞋。據說,草鞋可以闢邪,底加皮革,上大鐵絲,不怕玻璃鐵釘,和着鼓點,踏地有聲,因有“六耳”,俗稱“六耳鞋”。各切準備就緒,匯集於北社帝爺公廟前,即現在的大安鎮文化廣場,舉行“化眼”和“點睛”的儀式。
  廣場上早已設好神壇,“師公”開壇設法,辦符開光,“八獸”架在木椅上按大小一字兒排開(各種獅表演前都是放在地上,衹有“八獸”架在木椅上),“八仙”站列一旁。
  “師公”辦符開光後,還要表演“上刀山”、“過火海”等節目,接着為八位仙童“化眼”,道士口中念念有詞,用柳枝將符水灑在八位仙童身上,這叫“化眼”。意即此八童非童也,乃真“八仙”也,是八仙的替身和代言人。
  接着,道士手提朱筆,口中念念有詞,依次在八獸眼中各點一筆,這叫“點睛”。意即此時起,此八個龐然大物即八仙所騎之神獸也。
  據老人說,沒有通過“化眼”和“點睛”的“八仙八獸“,不是真的“八仙八獸”,通俗地說,它們就沒有法力為民賜福和驅邪了。
  儀式完畢,接着進行巡遊表演。舊時大安有四大宮廟,分佈於四社頭,八獸每到一社,必先參拜。大型的節慶還有其他的表演隊伍參加,執大旗、扛排風、挑花籃、精彩紛呈,奏八音、辦土景,一路浩浩蕩蕩。首先在玉虛宮參拜元天上帝後,從廣場出發,主要路綫:南門町→扶安寨→打鐵街→籃箖大巷→周厝巷→米街→堀仔尾,參拜媽祖;又經後街→中街→魚街→圍仔,參拜華光爺;再經油車頭→街仔頂→豬仔街,參拜碾師爺;最後經石榴腳→上五宮→重回廣場帝爺宮。此時,已周遊大安列街列巷。
  各社頭有專門製作“八獸”的藝人,他們對各獸的製作各有所長。據知情者說,近代的製作藝人有:西社的康娘桂、陳榮製作青牛、林子付製作猛虎;北社的黃標製作大象,楊貴之父製作麒麟和雄獅。“八獸”個個都是龐然大物,製作耗時耗資。因室內空間限製,衹能分解成各部位製作,出社時纔組合而成。製作材料有竹、木、麻、鐵、布等。
  據藝人李成介紹,“八獸”頭部製作先用竹片、鐵絲紮架,再用豬血料糊牛皮紙,最後上色彩繪;體部製作先製好長方形木梯,前後裝置扛八獸的扁擔,中間上置一小凳及扶木,用竹篾均勻固定在木梯上,形成圓柱形獸體,之後,在上面披上麻袋布,再披上用布縫製的各種獸皮,最後根據獸體外觀彩繪即成。各獸製作稍有差異,如綿羊,還要粘上棉花,猛虎尾巴的長度等於虎的體長,內用長竹片、大鐵絲綁製,使之在遊行時能不斷的顫動。大象的鼻子要能伸縮自如。總的一句話,八獸的製作,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轉述)
  2. 大安鎮南溪滾地金竜
  根據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南溪村老人黃天樞藏書中的記載和部分知情者的敘述,“滾地金竜”始創於南宋,明嘉靖年間,黃氏光昭公一支從福建漳州移居廣東陸豐南溪村,帶來《滾地金竜演史傳》的傳本。黃氏南溪“滾地金竜”繁衍了十七代。後來由該村的金竜藝師、傳統武術師傳到陸豐潭西鎮深溝村,大安鎮的安博、下安聯、頂潭、安塘村,西南鎮的兩軍、下村,陸豐城東鎮的上神山村等地。
  南溪村“滾地金竜”表演時,由二人鑽入“竜身被套”,一人舞竜頭,一人舞竜尾。整個表演過程分為“開場見禮”、“打圍巡洞”、“遊潭戲水”、“抻筋洗鱗”、“伏蟄聞雷”、“迎雷起舞”、“駕雲飛騰”、“收場還禮”八個舞段,表演中模仿的竜旋舞飛騰、戲水嬉耍、沉思奮醒、柔靜盤麯、勇猛奮進等動作。伴奏用威武雄壯、嘹亮開闊的海陸豐正字戲的“牌子大鑼鼓”,大嗩吶按不同的表演情節吹奏不同的麯調,有【宮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頭】等麯牌。表情豐富、套路衆多、舞段精彩、技藝兼善是這個舞蹈的基本特點。
  1996年,南溪村被廣東省文化廳授予“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滾地金竜被編入《中國舞蹈志》,並在國傢和省級地區的重大活動中多次獲奬。
山東省兗州市大安鎮
  大安鎮3.3萬人,41個行政村,70傢民營企業,22傢規模以上企業。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乘勢而上,堅持“快中求好、大中求強、富中求美”三大原則,堅持“工業立鎮、民營強鎮、開放興鎮”不動搖,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加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先後被評為山東省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镇、環境優美鄉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宣教基地、村務公開示范镇,獲得濟寧市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濟寧市十佳科普示范镇、平安濟寧創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1-2006年連續被評為濟寧市經濟強鄉鎮、2005、2006 年連續被兗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經濟和社會發展一等奬”。
  堅持工業立鎮不動搖,建設富裕大安。2006年規模企業銷售收入完成18億元,民營企業繳納稅金完成6000萬元。2007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億元,占全年任務的77%,同比翻番;國地稅收入完成1460萬元,占全年任務的60%,同比增長41.2%;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有企業發展項目的村達到18個。堅持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實現工農業互促並進協調發展,加快財政增收和農民增收步伐。一方面着力做大做強兩個主導産業。一是做大做強方便麵産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産基地。白象、華竜兩傢方便麵企業現擁有27條方便麵生産綫和一個日處理小麥500噸的面粉廠,可轉化100萬畝小麥,安置4000人就業,並拉動紙箱包裝、交通運輸等産業發展。二是做大做強機械加工産業,建成了全國著名的機械加工基地。機械加工能力強、規模大,大豐機械公司和環宇車輪公司躋身全國三強。另一個方面是着力做起一批新産業。以百盛澱粉和雁翔味精為主體,發展生物製品産業;以合力新型建材和賽樂菲為依托,發展新型建材産業;以康華製藥為支撐,發展醫藥産業;以山東夢澤園紡業有限公司為基礎,發展紡織産業,形成食品、機械、醫藥化工、新型建材、紡織五大産業集群。
  堅持鎮村管理不動搖,建設活力大安。進行綜合整治,改善鎮村面貌。成立了30多人的專業執法隊伍和環衛隊伍,先後開展了違法建築專項整治、鎮駐地和通嚮城區道路專項整治、鎮容專項整治和清潔傢園工程,對城鄉結合部、公路兩側建築控製區、緑色通道規劃控製區已有的違法建築物、搭建物、構築物,分步驟、分階段依法逐步予以拆除。取締占道經營、超門頭經營。規範沿路廣告牌設置,嚴禁亂擺亂放。鎮與村沿街企業、業戶、居民簽定《實行門前三包,創文明單位責任書》。新建大型垃圾池2處,統一粉刷墻面4萬餘平方米,建美畫墻1000平方米,新畫彩畫1000餘幅。全鎮達到了整齊、清潔、美化的效果,綜合整治大見成效。結閤城市管理年活動,對該鎮的小城鎮規劃和村莊規劃進行了及時修編,對城市規劃以外28個村進行了新一輪規劃,鎮村管理和整體形象有了大的改觀。規劃建設新型中心村。規劃建設了5個示範新村,14個園林化村莊,5個緑化樣板村,4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3個提檔升級村,13個文明小康村,無三堆的村已達到30多個。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13個村已完成80%小街巷硬化,41個村達到自來水100%入戶,有綫電視入戶率達60%的村21個,41個村寬帶進村。穩步推進“三化”工程和“五通一有工程”。即道路風景化、村莊園林化、住宅樓房化,村村通柏油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程控電話、通有綫電視、有澡堂。廣場、道路、街巷緑化建設植樹50餘萬棵,花20多萬株。對鎮村主幹道進行高標準管護和緑化,實現四季常緑、三季有花,使每條道路都成為亮麗的風景綫;以花團錦簇、四季常緑為目標,高標準建設園林化村莊,做到遠看象森林,近看象花園;大力推進小康樓建設,已建小康樓1500幢。
  堅持統籌協調不動搖,建設文明大安。高度重視教育衛生事業。目前,建成中心中學、成教中心兩處省級規範化學校,中心小學、夏村小學兩處濟寧市規範化學校,7處濟寧市一類幼兒園,20個村建起了農村文化大院,29個村衛生室進行達標改造,新農參合率達98%以上。二是抓好重點工程建設。主要有土地所辦公樓、村級辦公場所、衛生院綜閤門診樓和計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這四項工程高標準建設,達到規範化要求,2007年全部建成啓用。加強農民綜合文明素質教育,培育新型農民。開展了“文化進村”、“文明入戶”、“四進傢”等活動,實施了農村電影“三個一”工程(一個村一個月放一場電影),提高了農民群衆綜合文明素質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自覺性。通過鎮黨校和成教中心對1200餘名群衆進行了管理技能培訓、經營技能培訓、種養技能培訓、創業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加快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堅持發展穩定不動搖,建設和諧大安。堅持以法治鎮,以人為本,密切聯繫群衆,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大力加強信訪穩定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平安建設活動,平安村居創建率達90%,全鎮41個村全部建成文明一條街、法製宣傳一條街,設立了村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堅持打防並舉,狠抓治安防範和“嚴打整治”工作,加大司法調解力度,充分發揮調解中心的作用,將矛盾解决在基層,確保安定團结,治安保險承保面達4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牢固樹立安全生産重於泰山的觀念,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責任製,人民群衆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構建了大治安、大信訪、大安全、大保障工作格局。堅持“一崗三責”,在抓好經濟建設、信訪穩定的同時,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權利就是責任”的思想,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群衆的信賴和擁護。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7339男24246女23093家庭戶戶數13631家庭戶總人口(總)44789家庭戶男22647家庭戶女221420-14歲(總)93990-14歲男49000-14歲女449915-64歲(總)3433415-64歲男1773615-64歲女1659865歲及以上(總)360665歲及以上男161065歲及以上女199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4842
海南省樂東縣大安鎮
  大安鎮位於樂東縣東南部的山區地帶,離縣城約6公裏,是黎族同胞聚居的山區鎮,全鎮總面積136.8平方公裏,轄有15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總人口2.7萬人,耕地面積有42660畝(其中水田24915畝,旱地18745畝),是盛産糧、膠、蔗、油料、淡水魚、禽畜等具有地方特色産品的地方。
  鎮委、鎮政府除了做大做強橡膠産業外,還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逐步走嚮農業産業化道路。開發熱帶作物基地52個,總面積28840多畝,其中橡膠基地16個,面積13000畝;香蕉基地15個,面積5600畝;芒果基地7個,面積2240畝;鼕季瓜菜基地15個,總面積8000多畝;同時還發展了640畝的淡水養殖業。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660元。
  大安鎮人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確定了新的發展戰略,那就是:一個加強(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治安環境建設)、二個調整(調整生産佈局,調整生産結構)、三個發展(發展水果、瓜菜、淡水養殖和畜牧業,發展林、膠業)、四個抓(抓科技興農、抓生産流通、抓外引內聯、抓生産示範基地)。在新的發展戰略中不斷前進。另外,大安剪紙藝術享譽海內外,多次參加國內和國外比賽,獲得很好的名次,2007年參加韓國比賽獲得銀牌和銅牌。2008年海南電視臺海南故事欄目對大安剪紙做了專門的采訪。1996年11月,被國傢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639男10438女9201家庭戶戶數4344家庭戶總人口(總)19458家庭戶男10353家庭戶女91050-14歲(總)55170-14歲男28850-14歲女263215-64歲(總)1270615-64歲男695415-64歲女575265歲及以上(總)141665歲及以上男59965歲及以上女81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309
陝西省寧強縣大安鎮
  地理位置
  區域地圖大安鎮地處寧強東北部,距縣城38公裏,有寧強"東大門"、"漢江源頭第一鎮"之稱,108國道、陽安鐵路東西貫穿全鎮。總面積150.06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8064畝。
  行政區劃
  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6個村(居)民小組,總戶數8289戶,總人口29010人(其中農業人口23560人)。
  主導産業
  主産玉米、小麥、水稻,土特産有木耳、香菇、核桃等。礦産資源有金、銀、銅、鐵、錳等。主導産業以蠶桑、中藥材等為主。2005年底全鎮共有企業38傢,工農業總産值7905萬元,糧食總産6759噸,財政稅收259.7萬元,人均純收入1646元。
  旅遊資源
  臥雲山莊境內有禹官漢桂、大漁洞溶洞群等名勝古跡,還有臥雲山莊、秀峰觀等景觀。
吉林省通化縣大安鎮
  大安鎮位於通化縣東北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6℃,最高氣溫35.1℃,最低氣溫-39.7℃。無霜期125天,多年平均蒸發量1210毫米,凍土期6.5個月,多年平均降雨量815毫米。7、8、9三個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日照4~9月份2000~2200小時,日平均8小時,有效積溫2650~2700℃。大安鎮地處長白山區,面積259940.4畝,森林資源豐富,林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以上。轄6個行政村,農業人口6732人,耕地15455畝。
  大安鎮礦産資源異常豐富,資源優勢明顯,鐵、煤、石灰等儲量高。隨着工業的快速掘起,鎮域經濟發展迅猛,成為全縣銳收大鎮和經濟強鎮。2006年被省政府評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9089男4840女4249家庭戶戶數2692家庭戶總人口(總)8983家庭戶男4742家庭戶女42410-14歲(總)16960-14歲男8700-14歲女82615-64歲(總)679815-64歲男368215-64歲女311665歲及以上(總)59565歲及以上男28865歲及以上女30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8035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大安鎮
  位於廣安區東北部,距廣安城區32.5公裏,現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面積28.68平方公裏,耕地15300畝,總人口21483人(其中場鎮常住人口3187人),農村勞動力9782人,富餘勞動力5000多人。
  2001年,大安鎮被四川省政府定為省級試點小城鎮。日新月異的3年,大安鎮藉助小城鎮建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寫下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
  交通大發展,全鎮現有水泥路13公裏,貫穿11個村,鄉村泥結石標美路51公裏,通達全鎮所有的村,80%以上的組。
  場鎮建設快速發展,3年來,場鎮居民已從原來的7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人,場鎮面積達到1平方公裏。通信發達,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2000門,已通達11個村,平均每40人擁有一部移動電話。
  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到2003年,以????廠、磚廠、煤油廠、塑料廠、汽修廠領頭的民營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6戶,註册資金達1億多元。招商引資實現大突破,2003年,已引進小集鎮房地産開發、汽修廠、塑料廠等企業8戶,引進資金327萬元。另大安鎮能源和地下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天然氣資源、岩????等,現已陸續開採。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先後新建、擴建、改建中小學7所,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投入教育經費800萬元;建立了15個村級醫療點;創建文明單位6個。
  水利設施不斷完善,現有小型水庫2座,山平塘167口,蓄水能力達150餘萬方。
  特色農業、規模農業漸成體係,優質稻川香優種植突破5000畝,年産量2500噸以上;竜安柚栽植面積達400畝,年可産80萬個以上;西瓜栽植面積500畝,年可産300噸以上。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853男9643女9210家庭戶戶數5629家庭戶總人口(總)18792家庭戶男9622家庭戶女91700-14歲(總)52770-14歲男28070-14歲女247015-64歲(總)1214415-64歲男618615-64歲女595865歲及以上(總)143265歲及以上男65065歲及以上女78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027
河北省玉田縣大安鎮
  玉田縣大安鎮位於京、津、唐三角地帶,與天津市薊縣接壤,總面積57平方公裏,耕地4.8萬畝,轄31個行政村,28850口人。該鎮交通發達,京秦、大秦鐵路和102國道從境內穿過,並設有蠃山火車站貨場;通訊便利,有郵電支局,程控電話遍及全鎮;鎮內有變電站一座,供電設施完善,電力充足。同時,該鎮還具備以下三方面優勢:
  一、土地肥沃,礦産資源豐富。全鎮4.8萬畝耕地,適宜生長各種農作物、花卉、苗木和蔬菜種植,已成為玉田縣蔬菜生産基地,特別是土豆、大蔥、大白菜聞名全國,大棚蔬菜已發展到5000畝,生産荷蘭黃瓜、以色列西紅柿、彩椒、櫻桃西紅柿等品種,銷往京津兩大市場;鎮內有陶石、石灰石、水泥石、高強度建築用石等礦産資源,京、津、唐地區廣泛應用,享有盛名;鎮內北部山區有很多岩石井,已經地礦部檢驗合格為礦泉水,現已有幾個單位籌建礦泉水廠。
  二、基礎設施建設良好,地下水資源豐富,電力設施完備充足,道路全部硬化,暢通無阻。該鎮利用102國道兩側的黃金地帶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同時,建材行業是該鎮的主導行業,鎮內有10萬噸--20萬噸的水泥廠4個和3個規模較大的水泥製品廠,還有十幾傢采石廠及石灰窯。建材産品銷往京、津等大中城市,市場前景非常廣阔。
  三、政策優惠,環境寬鬆,服務周到。為加快發展該鎮經濟,鎮黨委、政府製定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從用地、用電到工商稅收、社會治安秩序等多方面都給予提供方便,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9725男15249女14476家庭戶戶數8125家庭戶總人口(總)29379家庭戶男15062家庭戶女143170-14歲(總)67810-14歲男35640-14歲女321715-64歲(總)2014715-64歲男1035515-64歲女979265歲及以上(總)279765歲及以上男133065歲及以上女146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852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
  玉田縣轄鎮。1953年建大安鄉,1958年為彩亭橋公社,1961年析置大安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改大安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7.7公裏,西與天津市薊縣為鄰。北部多山。面積55.9平方公裏,人口2.9萬。京秦鐵路、102國道過境。轄大安鎮、姚辛壯、梨園、石河、辛莊、小屯、丁傢街、程莊子、老宋莊、賈莊子、大南莊、後窯、後屯、小南莊、鬍傢樓、板橋子、李莊、河頭子、吉傢行、竜爪子、周傢鋪、後蠃山、東九戶、大白山、小白山、大龐各莊、小龐各莊、前蠃山、峰山、張莊、徐傢莊3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采石、鑄造、水泥。農業主産玉米、小麥、蔬菜。盛産小棗、柿子、蘋果、梨、大蔥。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市
  大安鎮3.3萬人,41個行政村,70傢民營企業,22傢規模以上企業。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乘勢而上,堅持“快中求好、大中求強、富中求美”三大原則,堅持“工業立鎮、民營強鎮、開放興鎮”不動搖,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加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先後被評為山東省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镇、環境優美鄉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宣教基地、村務公開示范镇,獲得濟寧市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濟寧市十佳科普示范镇、平安濟寧創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1-2006年連續被評為濟寧市經濟強鄉鎮、2005、2006 年連續被兗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經濟和社會發展一等奬”。
  堅持工業立鎮不動搖,建設富裕大安。2006年規模企業銷售收入完成18億元,民營企業繳納稅金完成6000萬元。2007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億元,占全年任務的77%,同比翻番;國地稅收入完成1460萬元,占全年任務的60%,同比增長41.2%;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有企業發展項目的村達到18個。堅持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實現工農業互促並進協調發展,加快財政增收和農民增收步伐。一方面着力做大做強兩個主導産業。一是做大做強方便麵産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産基地。白象、華竜兩傢方便麵企業現擁有27條方便麵生産綫和一個日處理小麥500噸的面粉廠,可轉化100萬畝小麥,安置4000人就業,並拉動紙箱包裝、交通運輸等産業發展。二是做大做強機械加工産業,建成了全國著名的機械加工基地。機械加工能力強、規模大,大豐機械公司和環宇車輪公司躋身全國三強。另一個方面是着力做起一批新産業。以百盛澱粉和雁翔味精為主體,發展生物製品産業;以合力新型建材和賽樂菲為依托,發展新型建材産業;以康華製藥為支撐,發展醫藥産業;以山東夢澤園紡業有限公司為基礎,發展紡織産業,形成食品、機械、醫藥化工、新型建材、紡織五大産業集群。
  堅持鎮村管理不動搖,建設活力大安。進行綜合整治,改善鎮村面貌。成立了30多人的專業執法隊伍和環衛隊伍,先後開展了違法建築專項整治、鎮駐地和通嚮城區道路專項整治、鎮容專項整治和清潔傢園工程,對城鄉結合部、公路兩側建築控製區、緑色通道規劃控製區已有的違法建築物、搭建物、構築物,分步驟、分階段依法逐步予以拆除。取締占道經營、超門頭經營。規範沿路廣告牌設置,嚴禁亂擺亂放。鎮與村沿街企業、業戶、居民簽定《實行門前三包,創文明單位責任書》。新建大型垃圾池2處,統一粉刷墻面4萬餘平方米,建美畫墻1000平方米,新畫彩畫1000餘幅。全鎮達到了整齊、清潔、美化的效果,綜合整治大見成效。結閤城市管理年活動,對我鎮的小城鎮規劃和村莊規劃進行了及時修編,對城市規劃以外28個村進行了新一輪規劃,鎮村管理和整體形象有了大的改觀。規劃建設新型中心村。規劃建設了5個示範新村,14個園林化村莊,5個緑化樣板村,4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3個提檔升級村,13個文明小康村,無三堆的村已達到30多個。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13個村已完成80%小街巷硬化,41個村達到自來水100%入戶,有綫電視入戶率達60%的村21個,41個村寬帶進村。穩步推進“三化”工程和“五通一有工程”。即道路風景化、村莊園林化、住宅樓房化,村村通柏油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程控電話、通有綫電視、有澡堂。廣場、道路、街巷緑化建設植樹50餘萬棵,花20多萬株。對鎮村主幹道進行高標準管護和緑化,實現四季常緑、三季有花,使每條道路都成為亮麗的風景綫;以花團錦簇、四季常緑為目標,高標準建設園林化村莊,做到遠看象森林,近看象花園;大力推進小康樓建設,已建小康樓1500幢。
  堅持統籌協調不動搖,建設文明大安。高度重視教育衛生事業。目前,建成中心中學、成教中心兩處省級規範化學校,中心小學、夏村小學兩處濟寧市規範化學校,7處濟寧市一類幼兒園,20個村建起了農村文化大院,29個村衛生室進行達標改造,新農參合率達98%以上。二是抓好重點工程建設。主要有土地所辦公樓、村級辦公場所、衛生院綜閤門診樓和計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這四項工程高標準建設,達到規範化要求,2007年全部建成啓用。加強農民綜合文明素質教育,培育新型農民。開展了“文化進村”、“文明入戶”、“四進傢”等活動,實施了農村電影“三個一”工程(一個村一個月放一場電影),提高了農民群衆綜合文明素質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自覺性。通過鎮黨校和成教中心對1200餘名群衆進行了管理技能培訓、經營技能培訓、種養技能培訓、創業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加快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堅持發展穩定不動搖,建設和諧大安。堅持以法治鎮,以人為本,密切聯繫群衆,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大力加強信訪穩定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平安建設活動,平安村居創建率達90%,全鎮41個村全部建成文明一條街、法製宣傳一條街,設立了村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堅持打防並舉,狠抓治安防範和“嚴打整治”工作,加大司法調解力度,充分發揮調解中心的作用,將矛盾解决在基層,確保安定團结,治安保險承保面達4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牢固樹立安全生産重於泰山的觀念,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責任製,人民群衆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構建了大治安、大信訪、大安全、大保障工作格局。堅持“一崗三責”,在抓好經濟建設、信訪穩定的同時,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權利就是責任”的思想,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群衆的信賴和擁護。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大安鎮歷史悠久,今轄之陸軍村環珠寨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置安陸縣之縣治。因鎮內各寨門、巷口的名稱均帶“安”字,後人取“大傢安居樂業”之意,而得名“大安”。
  大安鎮位於蠃河中下遊,陸豐市北部,東接八萬鎮,西鄰西南鎮,南連河東鎮,北靠陸河縣。全鎮總面積93.5平方公裏,總人口6萬人,轄17個村(居)委會。2000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産值7489萬元。
  大安鎮交通方便,省道陸五公路橫貫全境,實現村村通公路,水、電充足,通信發展迅速。集市貿易興盛,是陸豐市與陸河縣間的商品交流中轉站。 商品農業發展迅速,是一個農業較為發達的農村大鎮。全鎮擁有糧食、水果、林業、大蒜生産基地。其中,作為廣東省“一鄉一品”的大安蒜頭以“粒大肉厚質白、辣味適中、易脫皮、含油量高”的特點而名聞遐邇。此外,大安鎮炎城剪刀廠生産的正正上牌剪刀,具有刃口鋒利、造型美觀、實用大方、不需電鍍、不易生銹等特點,遠銷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6個省、市。
  該鎮自然資源豐富。有牛角隆、三溪水兩座中型水庫,蓄水量4656萬立方米。高嶺土儲藏量達4000萬噸,且品位高,各種元素成份齊全,極具開發價值。 大安鎮文物古跡多。靈泉寺,位於大安鎮壓東南的石崆峒山,距鎮城區3公裏,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此處山水清幽,古木怪石多,是遊人的好去處。唐代安陸城故址,位於大安鎮環珠寨村。
廣西貴港市平南縣
  大安鎮位於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北依西江,南連大新鎮,東與藤縣山水相傍,西交鎮隆鎮為鄰。全鎮面積124平方公裏,耕地3718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總人口98820人,其中城區人口31420人,城區面積3.8平方公裏,2001年全鎮糧食總産4157.3萬公斤,國民生産總值4.61億元,財政收入943萬元,工農業總産值105853萬元。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綜合建設和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
  農業抓基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生産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高産、優質、高效農業,2001年全鎮經濟作物達3.6萬畝,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𠔌種植達3萬畝,占70%,甘蔗種植面積近萬畝,目前,全鎮已建成六大農業産品基地:一是2.5萬畝優質𠔌基地,二是一萬畝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硤竜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荔蒲芋、葛茹、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優質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畝蠶桑基地,六是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鰻魚、中華鱘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産養殖基地。當前,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種調優、規模調大,産品調外、經營調活、效益調高,大力發展外嚮型、創稅型、特色型農業,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
  工業建竜頭。大安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産高檔水暖器材,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鬆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目前,鎮黨委、政府確立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發揮優勢,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大辦工業,堅持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的方針,對桂花公司、中意公司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産業做大做強。對發展不景氣的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澱的存量資産。抓住西部大開發、加入WTO、迎接廣東産業大轉移等機遇,高度重視軟硬環境建設,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品位,建好工業園,擴大對招商引資力度。提高辦事效率,鏟除門檻,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收費優,服務好,速度快,改善服務,築巢引鳳,積極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産業轉移。
  城鎮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用足用活大安鎮作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的優惠政策,提升城鎮品位。重點抓好十大工程項目建設。(1)加快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盡快實現“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商落戶工業園。(2)抓緊實施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3)加快環鎮西路建設進程,盡快打通西部連接賀崗大道通道。(4)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産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5)容太過境公路項目。(6)日供水3萬噸引水工程項目。(6)光亮工程項目。(7)緑色工程項目。(8)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設項目。
  全鎮現有小學18所,初中4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000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至2001年底,有綫電視用戶2000戶,可以收看19套節目。這些連同原有的影劇院、電影院等文化娛樂宣傳設施,既豐富了群衆文化生活,又能使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千傢萬戶。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结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嚮上的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安素有“粵麯之鄉”,榮獲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稱號,目前,全鎮有民劇隊、獅竜隊、粵麯麯藝社共140多個。群衆文化活動異常活躍,每逢重大節日都舉行綜合文化活動。
No. 16
  大安鎮 大安鎮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8千米。轄15個行政村。
  [代碼]469033102:~001大安鎮直屬虛擬居委會 ~200禮樂村 ~201大安村 ~202陳考村 ~203大炮村 ~204後物村 ~205昂外村 ~206南仇村 ~207萬車村 ~208木棉村 ~209西黎村 ~210丘文村 ~211衹納村 ~212加巴村 ~213南木村 ~214衹朝村
  [沿革]1960年建公社,1983年置大安鄉。1997年,面積92.1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大炮、萬車、大安、後物、南仇、陳考、禮樂、昂外、木棉、西黎10個村委會。2002年,大安鄉、志仲鎮的南木、衹朝、加巴3村合併,設立大安鎮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
  大安鎮位於廣安區東北部,距廣安城區32.5公裏,現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面積28.68平方公裏,耕地15300畝,總人口21483人(其中場鎮常住人口3187人),農村勞動力9782人,富餘勞動力5000多人。
  2001年,大安鎮被四川省政府定為省級試點小城鎮。日新月異的3年,大安鎮藉助小城鎮建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寫下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
  交通大發展,全鎮現有水泥路13公裏,貫穿11個村,鄉村泥結石標美路51公裏,通達全鎮所有的村,80%以上的組。
  場鎮建設快速發展,3年來,場鎮居民已從原來的7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人,場鎮面積達到1平方公裏。
  通信發達,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2000門,已通達11個村,平均每40人擁有一部移動電話。
  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到2003年,以????廠、磚廠、煤油廠、塑料廠、汽修廠領頭的民營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6戶,註册資金達1億多元。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先後新建、擴建、改建中小學7所,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投入教育經費800萬元;建立了15個村級醫療點;創建文明單位6個。
  水利設施不斷完善,現有小型水庫2座,山平塘167口,蓄水能力達150餘萬方。
  特色農業、規模農業漸成體係,優質稻川香優種植突破5000畝,年産量2500噸以上;竜安柚栽植面積達400畝,年可産80萬個以上;西瓜栽植面積500畝,年可産300噸以上。
  招商引資實現大突破,2003年上半年,已引進小集鎮房地産開發、汽修廠、塑料廠等企業8戶,引進資金327萬元。
  另大安鎮能源和地下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天然氣資源、岩????等,現已陸續開採。
  搶抓新機遇,面對新挑戰,大安人民開拓創新,昂揚奮進,力爭GDP達到25000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
No. 18
  610726102000 大安鎮
  610726102001 大安社區
  610726102200 泗水鋪村
  610726102201 桑樹灣村
  610726102203 石窩金村
  610726102205 金堆鋪村
  610726102207 觀音寺村
  610726102208 鐵爐溝村
  610726102210 江林村
  610726102212 新民村
  610726102213 寧傢灣村
  610726102215 八畝田村
  610726102217 黃土鋪村
  610726102219 大漁洞村
  610726102222 烈金壩村
  610726102223 分水嶺村
  610726102225 漢源村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大安鎮位於秦巴山區腹地,海拔600——1701.8米,地標:東經106°12′—28′,北緯32°57′—33°12′,地處寧強東北部,距漢中100公裏、縣城38公裏,素有寧強“東大門”、“古漢江源頭第一鎮”之稱。1996年原三鄉一鎮(烈金壩鄉、白楊林鄉、桑樹灣鄉、大安鎮),撤並為現大安鎮,2005年撤並村組,原20個村1個居委會,166個村(居)民小組,撤並為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6個村(居)民小組,8289戶,總人口29010人,其中農業人口23560人。總面積150.07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8064畝,其中水田5013畝。轄泗水鋪、桑樹灣、石窩金(原石窩金和大溝)、金堆鋪、觀音寺、鐵爐溝、江林、新民、八畝田、黃土鋪(原黃土鋪和幹溝峽)、大漁洞(原大漁洞和蒲傢溝)、寧傢灣(原寧傢灣和娑婆溝)、烈金壩(原烈金壩和金牛驛)、分水嶺、漢源等15個村和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二、物産1、礦産資源:現已探明的有金、銅、鐵、錳金屬礦和滑石、白雲石、大理石、花崗岩、石墨、金剛砂等非金屬礦。最大礦藏屬幹溝峽錳礦,儲量在5800萬噸左右。2、地方工業産品:主要有金屬鈣、石棉、滑石粉加工廠;“臥雲”牌純淨水、“康源”牌蕨根係列食品生産廠傢。3、土特産:主要有土雞、生豬、木耳、香菇、核桃、板慄、油桐、紅皮蘿蔔、蠶繭等。4、名貴藥材:有天麻、黨參、厚樸、杜仲等。三、集鎮歷史沿革和現狀大安鎮自古就是文化古鎮,交通發達,人傑地靈,鎮政府駐大安小街,屬大安河與導嶺河的交匯處,為唐之金牛縣,元之大安州、縣治所,唐後曾有金牛道之設。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大安鎮,清設大安驛。民國26年(1937年)復建鎮。大安鎮集鎮規劃區,東至石粉廠,西至交警隊3平方公裏範圍,以漢江河、導林河在集鎮中心交匯,自古就形成了大街和小街之分、南北之分。隨着近年來小城鎮建設的不斷投入,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鎮內設有村鎮建設管理辦公室和環境衛生管理站,集鎮規劃方案得到進一步落實。加大城管力度,又逐步形成了大街農貿市場、小街商貿住宅,河南企業開發、河北文化重地的格局。
英文解釋
  1. :  Da'an Town
  2. n.:  Da’an Zhen
近義詞
大安
大安鎮
包含詞
大安鎮法大安鎮鎮大安鎮消防節
大安鎮直屬虛擬居委會
分類詳情
張開新華社區張開新民村王傢村南橋村峰山村
大溝村二郎廟村建國村大安鎮莊村大安鎮
莊村勝利村小屯村天堂村夏傢村
分水嶺村南溪村古城村回竜村大興村
新城村狀元村後屯村嚮傢村大安村
大安村張樓村木棉村新興社區大南莊村
鎮安社區民主村三官廟村大安村大安村
安樂村小安村尖山村張莊子村李莊子村
梅林村梨園村石河村花果山村觀音寺村
路口村辛莊子村大鬍村大徐村大碑村
司馬村銅鼓村前吳村周樓村萬年村
東七村河二村板橋子村同德村夏廟村
小南莊村馬道村後窯村鐵爐溝村羅屯村
鬍傢樓村燕嶺村廿裏鋪村雲霧山村小徐村
桑樹灣村同路村鎮北社區南木村丁傢街村
前邢村新蒙村大南鋪村安北村牟屯村
飛鳳村東莞村小岩村唐營村石寨村
旱田村高洞村張坡村賀崗村大堰塘村
大河嘴村黃土鋪村八畝田村稻花村姚辛莊村
寧傢灣村張村村湖上村王村村曹窪村
李村村劉村村夏村村武村村宋廟村
韓村村河水村福成村賈莊子村大埝村
徐莊子村大安社區程莊子村老宋莊村周傢鋪村
大龐各莊村小龐各莊村大白山村後蠃山村吉傢行村
板鬍莊村丁程莊村河李莊村華祥村老宋賈莊村
竜周村前辛屯村張徐莊村西北店村田堡村
牛屯村辛北莊村張陳村坊裏村西葛村
尹村村放牛村水洞村木廟村閆村村
儒村村砬門裏村上四平村下四平村葛麻村
同新村儒地村東九戶村小白山村前蠃山村
河頭子村竜爪子村後邢村前道義村後道義村
五爐村南仇村江林村蒲傢溝村安博村
博聯村安慰村陸軍村磁西村博貝村
羅明村萬車村進南社區鎮大社區動界村
蓮珠村鳳𠔌村新儒村聯蒙村小蒙村
訂木村進南村馬口井村禮樂村陳考村
大炮村後物村昂外村西黎村丘文村
衹納村加巴村衹朝村????石村小坎村
德勝橋村金魚凼村峰洞岩村長石壩村一竜村
泗水鋪村石窩金村金堆鋪村大漁洞村烈金壩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