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科(gekkonidae):
蜥蜴目的一科。又稱守宮。體背腹扁平,覆有鑲嵌排列的粒鱗或雜有疣鱗 。指 、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佈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墻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屬約 20種,中國産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 、無蹼壁虎、蹼趾壁虎與壁虎。蜥虎屬中國已知4 種,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該科動物沒有活動的眼瞼。受到強烈幹擾時,尾可自行截斷 ,以後再生 。壁虎生活於建築物內,以蚊、蠅、飛蛾等昆蟲為食。夜間活動,夏秋的晚上常出沒於有燈光照射的墻壁、天花板、檐下或電桿上,白天潛伏於壁縫、瓦角下、櫥櫃背後等隱蔽處,並在這些隱蔽地方産卵,每産2枚;卵白色,卵圓形,殼易破碎。孵化期1個多月,壁虎去內臟的幹製品入中藥,名天竜,有補肺腎、益精血、止咳定喘、鎮痙祛風和發散消腫的功效,可治淋巴結核 、神經痛、慢性關節炎、乳房腫塊。
壁虎科有不下90屬900~1000種,是蜥蜴目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島嶼和高山。壁虎屬(gekko)約20種,中國産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與壁虎。蜥虎屬中國已知4種,半葉趾虎屬、截趾虎屬和蝎虎屬中國各有1種,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壁虎科身體扁平,尾可自行截斷再生,多在夜間活動。壁虎主要為森林中的樹棲蜥蜴,腳有粘附能力,但在沙漠等其它環境中種類也不少,也有一些成員在白天活動。壁虎科的成員比較復雜,可以分成幾個亞科,也有人將壁虎科拆成2~3個不同的科。壁虎科中比較原始的成員具有可以活動的眼瞼,而其它壁虎乃至同亞目的鱗腳蜥的眼瞼均不能活動,它們常被單獨劃分成瞼虎科eublepharidae,有大約5屬22種,又可分成瞼虎和貓眼虎兩大類。瞼虎分佈於非洲、亞洲和中北美洲,其攀附能力要弱於多數壁虎,更傾嚮於在地面活動。在大洋洲有約14屬110種壁虎有時被單列為澳虎科diplodactylidae。澳虎科中包括一些現存最大型的壁虎,其中生活於新喀裏多尼亞島的多趾虎rhacodactylus leachianus頭體長就達24釐米,而新西蘭有些不久前滅絶的種類身長更超過半米,新西蘭也僅有澳虎出現而沒有其它壁虎。其它的壁虎都保留在壁虎科中,這些成員分佈廣泛,並與瞼虎和澳虎的分佈區重疊,又可分成壁虎、沙虎和球趾虎三大類。壁虎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爬行動物,我國的蹼趾壁虎、無蹼壁虎等常能在城市建築上出現。壁虎中也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如加勒比海島嶼上的一些球趾虎屬成員sphaerodactylus全長不過3釐米。壁虎生活於建築物內,以蚊、蠅、飛蛾等昆蟲為食。夜間活動,夏秋的晚上常出沒於有燈光照射的墻壁、天花板、檐下或電桿上,白天潛伏於壁縫、瓦角下、櫥櫃背後等隱蔽處,並在這些隱蔽地方産卵,每産2枚;卵白色,卵圓形,殼易破碎。孵化期1個多月。壁虎去內臟的幹製品入中藥,名“天竜”,有補肺腎、益精血、止咳定喘、鎮痙祛風和發散消腫的功效,可治淋巴結核、神經痛、慢性關節炎、乳房腫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