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中國風景名勝 : 重慶 : 成都 [顯示全部] > 聖壽寺
目錄
旅遊 Travel
  聖壽寺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聖壽寺位於寶頂山大佛灣右後側,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乃名僧趙智鳳主建的密宗禪院。原稱五佛崖,擴建後用現名,原寺已廢,現存寺院為明、清建築,聖壽寺依山建造,殿宇巍峨,雕飾精美。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寶殿、經殿、燃燈殿、維摩殿等。明永樂年間,在該寺南側修建20餘米高、八角四重檐的“萬歲樓”。聖壽寺在明、清時香火鼎盛,寺內刻有大佛灣造像雛形,當是大佛灣造像藍本。
No. 2
圣寿寺
  聖壽寺位於寶頂山大佛灣右後側,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乃名僧趙智鳳主建的密宗禪院。原稱五佛崖,擴建後用現名,原寺已廢,現存寺院為明、清建築,聖壽寺依山建造,殿宇巍峨,雕飾精美。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寶殿、經殿、燃燈殿、維摩殿等。明永樂年間,在該寺南側修建20餘米高、八角四重檐的“萬歲樓”。聖壽寺在明、清時香火鼎盛,寺內刻有大佛灣造像雛形,當是大佛灣造像藍本。
  聖壽寺位於著名的寶頂山大石刻群內。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公裏,東距重慶市區162公裏,以摩崖造像馳名世界。它的佛像石刻,數以萬計,共有41處石刻群。石刻造像始鑿於唐景福元年(892年),終成於南宋。寶頂、北山為我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寶頂山又名“香山”,是由宋朝蜀中名僧趙智鳳於公元1179-1124年,歷七十年建造而成的大型密宗道場,規模浩大,共有摩崖造像萬餘尊,整個造像猶如展開的橫幅長捲圖畫,造形優美,內容豐富,其中尤以舉世無雙的千手觀音和長達31米的臥佛著稱。
  寶頂山摩崖石刻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為最大。大佛灣是一較深的馬蹄形山灣,長一公裏,雕刻分佈在東、南、北三面,有巨型雕刻三十餘幅,最著名者有華嚴三聖、千手觀音、圓覺洞。華嚴三聖像在南崖下,身高都是8米,微嚮前傾。文殊菩薩手中托着的七級寶塔,高有1.8米,重約千斤,它之所以歷經八百餘年而不墜,主要是文殊下垂至膝的袈裟支撐手臂的緣故。千手觀音刻有手1008衹,形態各異,可謂鬼斧神工,乃宋朝雕刻的傑作。高6米、寬9米、深12米的圓覺洞內,16尊佛像,氣宇渾厚,形神兼備。外面的光綫從窟頂寬約定俗2米、長約1米的“天窗”裏折射洞內,柔和的光束映亮洞窟,這是宋朝石雕大師匠心獨運的又一結晶。
  小佛灣在聖壽寺一側,那裏的石刻是當時主持者趙智鳳作為大佛灣的藍圖試鑿而成的,有造像六百餘尊。小佛灣以石塔最為著名,方形三層,高約七米,塔身除雕像外,滿刻十二部大藏經目錄,其部類與一般藏經目錄不盡相同,頗具學術價值。
  在聖壽寺的維摩殿內,有一尊石刻維摩詰居士臥像,《維摩詰經》說他精通大乘佛法,連以智慧著稱的文殊菩薩對他的智慧辯纔也佩服之至。
  聖壽寺現存主要佛教建築有大山門、四天王殿、帝釋殿、觀音殿、維摩愉、大雄寶殿、三世佛殿、接待廳等。開山祖師為趙智鳳大師,著名傳法祖師有南翁、晴舟、慧妙、照知等禪師。其傳承法係前期為顯密,後期為臨濟宗。寺內植物多為數百年之古樹,如銀杏、黃芩、古柏、金銀桂等。另有僧捨利塔三座,最著名的是“南翁禪師塔”。距今二百餘年,寺內還有各類碑記17塊,珍藏佛經3部。
包含詞
聖壽寺塔聖壽寺村
吳江聖壽寺聖壽寺捨利塔
芮城聖壽寺捨利塔壁畫二十三日聖壽寺前蠶市
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二十三日聖壽寺前蠶市昔在成都正月七日聖壽寺麻子市初春行樂處也偶晨興聞鄰村守麻有感
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二十三日聖壽寺前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