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團结鎮地處四川成都市郫縣東面,距成都市15公裏,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坐落在府河源頭,是比較優良的全國小城鎮試點鎮和著名的生態鎮。
該鎮現有耕地28260畝,農戶7766戶,農業人口24518人,勞動力豐富,水稻種植面積25800畝,小麥種植面積6400畝,年出欄生豬3.0萬頭,出欄小傢禽35萬衹。糧食以雜交稻和優質小麥為主,每年秋糧主要有秋玉米、秋黃豆、秋洋芋、秋紅苕,面積為6865畝。全年種植蔬菜4000畝,經濟作物川芎2200畝,大蒜2200畝,花卉、經濟林果600畝,優質水生芳蓮藕、金水蘋、水芹菜100畝,二金條泡椒100畝,美國甜脆豌300畝,秋、鼕季普通蔬菜1000畝以上。該鎮新發展養豬大戶17戶,全鎮養豬大戶共90戶,以大戶為主帶動全鎮養豬業。蛋類生産以專業大戶為主,全鎮專業大戶年出欄蛋雞2.2萬衹,産鮮蛋680噸以上,以花籬村祥雲鴿場為竜頭輻射全鎮形成美國帝王鴿養殖基地,目前有種鴿2000對,年出售乳鴿15000─20000衹。
該鎮建有成都高新西區大學城,現駐大學3所,其中著名藝術類高校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四川科技職業學院等均在該鎮。 是著名的大學城,該鎮的經濟也由大學學子們拉動。團结交通業飲食業發達。交通便利,於08年到09年重新修建了全鎮主要道路。 |
|
位於哈爾濱市東郊,天恆山境內,2001年由原全國文明鄉鎮、全國最佳鄉鎮團结鄉和全省百強鄉鎮、國傢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鄉鎮東風鎮“強強聯合”合併組成。現幅員面積76.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4,000畝,人口67,240人。轄10個行政村,7個實業公司,6個直屬企業,18戶國有企業,4個社區,10所小學,1所中學,鎮內有駐鎮企事業單位、各種所有製形式企業1000余家,是工農並舉、産業齊全的國傢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通過2001年鄉鎮合併後,原團结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原東風鎮的廣阔發展空間的結合,使團结鎮的整體優勢顯著增強。一是具有得獨厚的地緣優勢。團结鎮位於哈爾濱市東郊,為哈爾濱的東大門,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哈同公路穿境而過,並位於天恆山境內,隨着市政府啓動開恆山風景旅遊區開發,團结鎮已成為哈爾濱市的新熱點,天恆山開發必將極大地促進鎮域旅遊業、商服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從而將全鎮經濟推上一個快車道,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招商引資、發展鎮域經濟的新優勢。二是具有雄厚的資源優勢。團结鎮土地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阔,可利用的企業閑置廠房、設備較多,去年又規劃了18.5公裏的工業園區,這都為招商引資創造了便利條件。隨着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無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基地面積不斷壯大,10個村都做到了1村1品,“石人溝”牌果品已成該鎮農業的新亮點,這些資源有效地推動了鎮域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當前,全鎮農業、工業、第三産業分別占國民生産總值的7%、75%、18%,第三産業比重偏輕,第二産業偏重。
農業以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為主,堅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采取“政府扶持、協會支持、大戶帶動,以點帶面”的方法,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優先發展畜牧業和無公害農業,在壯大常勝、恆星、石人溝、聯勝、團结等棚室菜、養豬、果樹、養牛、運輸5個專業示範村規模的基礎上,又大力發展了勤勞奶牛養殖、百菜、常勝無公害蔬菜、東風苗木、紅利蛋雞肉雞養殖、東新運輸、編織業等特色農業,做到了村村都有主導産業和主導産品,無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已成為該鎮農業的四大支柱産業。
工業現已形成以紅光鍋爐集團、團结鍋爐集團為重點的鍋爐製造業、以雙太電子城為主的電子信息業、以曙光電磁綫集團為主導的金屬加工業、以雪佳集團、百潤集團為竜頭的精細化工業四大優勢産業;全鎮享譽國內的知名産品品牌已達到60餘個,紅光、團结牌鍋爐已占領國內市場,並遠銷俄羅斯等國傢,目前,全鎮年産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達到6個,年産值超五千萬元、利稅超五百萬元企業達到32個,這些企業已成為全鎮經濟支柱。
第三産業現已形成專業市場、現代汽車、物流業三大支柱産業,禧竜陶瓷批發大市場、紅旗傢俱裝飾材料城、先鋒路汽車品牌專營店、一汽森華汽車銷售公司等一批三産大戶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團结鎮黨委以“發展鎮域經濟,加快城鎮建設,提高人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科學合理地確定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三産為牽動”的經濟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鎮,開放富鎮,農業興鎮,環境立鎮”四大戰略,突出發展優勢工業,加快發展步伐,使全鎮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六個好”建設先進黨委榮譽稱號,全鎮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4年上半年,全鎮共完成國內生産總值53,264萬元,同比增長26.4%,占年計劃56%;稅金5,834萬元,同比增長43%,占年計劃的53%;財政收入2,409萬元,同比增長63%,占年計劃的61%,超計劃570萬元,各項指標位居全區首位。
230104111 團结鎮
230104111001 興旺社區
230104111002 鬆江社區
230104111003 順安社區
230104111004 工盛社區
230104111200 聯勝村
230104111201 常勝村
230104111202 百菜村
230104111203 勤勞村
230104111204 東風村
230104111206 東新村
230104111207 恆星村
230104111208 團结村
230104111209 紅利村
230104111211 石人溝村
230104111500 豐果實業公司 |
|
團结鎮位於安定區南部,距城18公裏,東鄰李傢堡鎮,南至隴西馬河鎮,西連香泉鎮,北與鳳翔鎮毗鄰。全鎮轄10個村,92個村民小組,3728戶16179人。其中回族681戶2680人,占全鎮人口的16.6%,回族主要分佈在好地掌、寒樹、金花、寒水四村。
團结鎮因回漢雜居,體現回漢民族大團结而定名,解放後設唐傢堡鄉,屬通安驛區(通安驛現歸隴西)所管,1958年成立團结公社,1983年改為團结鄉,2001年撤鄉建鎮。
該鎮交通方便,寶蘭二綫、定隴公路穿境而過。地勢南高北低,山脈南北走嚮,最高海拔2457米,最低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6.2℃,無霜期140天,年均降雨量430毫米,全鎮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79660畝,人均占有耕地4.92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馬鈴薯、豆類、糜𠔌,經濟作物主要有鬍麻、藥材,企業主要有磷肥廠,建材廠、澱粉廠。2004年全鎮生産總值達7058萬元,人均産糧574公斤,人均純收入達1552元。
鎮政府所在地設有衛生院,水管所,信用社,糧管所,變電所、供電所、派出所、郵電所等單位,有鎮級初中一所,各村均有1所小學,共有教師180人,在校學生351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近年來,團结鎮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把馬鈴薯、畜草、勞務三大産業的培育壯大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積極引導,強化服務,加快發展。2005年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2500畝,占耕地的40.6%,總産量達45454噸,馬鈴薯收入人均達927元。鎮上依托退耕還林(草)工程,堅持以畜促草,以草帶畜,草畜轉化,實施牛羊良種工程,全鎮大傢畜存欄4605頭,豬羊雞分別達到2820頭,3857衹,11719衹。鎮上把勞務輸出作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積極搜集勞務信息,加大組織輸出力度,推動勞務輸出由無序型嚮有序型,由苦力型、體能型嚮智力型、技能型轉變。年輸出勞動力5380人,其中組織輸出1218人,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另外,團结鎮與“千年藥鄉”隴西毗鄰,土地適宜種植柴鬍、紅(黃)芪、板蘭根、甘草、紅花等多種藥材。鎮上把中藥材種植當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戰略措施,大走藥材興鎮之路。2005年種植中藥材7500畝,戶均達2畝,藥材人均收入達918元。
近年來,鎮上還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狠抓了梯田建設和退耕還林(草)工程,修造梯田68276畝,人均梯田達到4.22畝,基本實現了“梯田化”的目標。完成退耕還林(草)15100畝,豐富的牧草資源,給畜草産業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
|
團结鎮於2000年正式設鎮,位於杭錦後旗東北面,北與烏拉特後旗烏蓋蘇木和烏拉特中旗石蘭計鄉接壤,東面和南面分別與臨河區古城鎮和白腦包鎮為鄰,西與聯合鄉為鄰。全鎮轄地面積97.80平方公裏,居民戶數2440戶(其中農業産2200戶),人口8900人。全鎮原有8個行政村,2001年撤並1個,現有紅光、紅義、巨和橋、立新、民生、民治、團结7個行政村。
團结鎮屬地多人少的鄉鎮,土地資源充足,全鎮現有耕地70562畝,人均耕地8畝。團结鎮大部分耕地屬中低産田,土壤????鹼化程度相對嚴重,適宜種植葵花。葵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一半,農民收入一半來自葵花。團结鎮從2000年開始實行退耕還林,現退耕面積9775畝,還林16256畝,共計26021畝。水域面積14571畝,未利用土地35081畝,擁有機械動力8695馬力。
全鎮經濟總收入4778萬元,年末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047萬元。糧食總産量15985噸。年末牲畜總頭數46118頭(),其中羊35000衹。農民入均收入2416元。
團结鎮主要企業有面粉加工廠、製磚廠、養殖廠。 |
|
西山區團结鎮位於昆明西郊高海拔地區,距離市區17公裏。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037.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以農業人口計算)。
團结鎮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3℃,最冷月平均氣溫5℃,最熱月平均氣溫19℃,極端最低氣溫-8.6℃,極端最高氣溫28.3℃,氣溫年較差10.6℃日較差9.4℃。全年無霜期170-180天。年平均日照2200小時,年太陽輻射量123.1千卡/平方米。
團结鎮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建製鎮,2006年末,總人口3.16萬,其中農業人口3.04萬,境內主要有彝族、白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3.95。全鎮經濟總收入10.46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9.31億元,農業經濟總收入1.15億元。總體財政收入32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48元。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377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19公頃,經濟作物386公頃,蔬菜面積827公頃,其他作物147公頃。全鎮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完成2268公頃,其中水果1000公頃、幹果及花椒133公頃、商品蔬菜808公頃、油葵13公頃、烤煙314公頃。實現産值3000餘萬。全鎮豬牛羊口蹄疫免疫13.87萬頭,禽流感免疫19.04萬羽。全鎮鄉鎮企業1160個,營業總收入9.31億元。 |
|
團结鎮處於東經130°7′~131°34′,北緯47°12′~48°21′之間,地處三江平原邊緣,南鄰寶泉嶺、普陽、梧桐河農場,東連軍川農場、西接共青農場、北靠蘿北縣政府所在地——鳳翔鎮,鬆花江由鎮南繞流。國傢級濕地保護區—葦場濕地坐落其中,現在的團结鎮,是2001年由原蘿北縣團结鎮、葦場鄉、蓮花鄉合併而成的,轄區面積750平方公裏,有17個行政村(含2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30餘萬畝,人口1.67萬,其中農業人口1.53萬,是全縣最大的農業鄉鎮。鎮政府距縣城10公裏,全長40余公裏的鳳葦綫、團蓮綫水泥通鄉公路貫通全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團结鎮成為蘿北縣南部中心鄉鎮。
團结鎮是以糧食種植為主的農業大鎮,農業生産從種到收基本實現機械化。主要作物為水稻、玉米、大豆。依托天藍、地肥、水淨的優越自然環境,全鎮水稻生産迅速發展,是鶴崗市政府命名的“水稻生産專業鎮”。目前全鎮水稻種植面積保持在8萬畝,是“添添”、“黑竜島”牌緑色食品大米原料生産基地。近年來,團结鎮黨委、政府依托地廣、糧多、飼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引導帶動群衆大力實施主輔換位,通過政策拉動、資金扶持、典型引路,興建了立興、工農兵兩個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和工農兵千頭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使畜牧業成為群衆增收新亮點,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2005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4638元,2006年實現5206元,增輻12%。全鎮住房磚瓦化率、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3%、65%,半數以上農戶購置了手機,部分農戶安裝了寬帶,聯上了互聯網。
團结鎮黨委下轄25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19個。近年來,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開展以來,鎮黨委、政府團结和帶領全鎮黨員群衆,大力發揚“團结拼搏、更新觀念、自我加壓、敢為人先”的“團结人精神”,明確方向,加快發展,形成聚精會神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將群衆的精力集中到勤勞致富構建全面小康上來,全鎮社會穩定,農民收入連年增加,分別在2002、2003、2006年被省委授予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集體、省級“六個好”鄉鎮黨委、省級“五個好”建設先進鄉鎮黨委等光榮稱號,2006年初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百鎮千村試點鄉鎮”。
230421103 團结鎮
230421103200 紅衛村
230421103201 東方紅村
230421103202 東風村
230421103203 常紅村
230421103204 工農兵村
230421103205 前進村
230421103206 躍進村
230421103207 北聯村
230421103208 勤儉村
230421103209 竜興村
230421103210 竜濱村
230421103211 韋場村
230421103212 竜勝村
230421103213 新墾村
230421103214 林海村
230421103215 前衛村
230421103216 紅旗村 |
|
團结鎮位於花垣縣城西部,距縣城11公裏,東鄰花垣鎮,西與茶峒鎮、大河坪鄉接壤,南連竜潭鎮、道二鄉,北與保靖縣毛溝鎮隔河相望,總面積48.01平方公裏。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為丘陵平地,平均海拔336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420毫米。鎮內交通條件優越,319國道貫穿全鎮。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29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856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69人。現有耕地面積13313畝,其中水田5940畝,旱土7373畝。鎮內鉛鋅等礦産資源豐富,采礦、采岩、采沙、浮選等民營企業發展較為成熟。目前已有包括太豐公司在內的民營企業27傢,年産值達9200萬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産值的98%。農産品“團结幹柿”、“洞泉粉絲”久負盛名。2003年纍计完成退耕還林8390畝,新開發清見桔橙4300畝、綫椒3200畝。擁有州定小康示範村1個,州、縣科技示範戶6戶,種植業、養殖業專業戶200多戶。全年共投入資金223.2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整修村級公路、機耕道7200米,整修街道2000米,完成峨碧水廠和團结水廠的改建擴容工作,新建水池4個,解决7個村18個村民小組5600人的飲水睏難。新修水渠1890米,幹渠2560米,鬥渠3200米,新建沼氣池103口。推行農村合作醫療,100%完成縣分任務,解决農民看病難問題。全鎮100%的村通電、通話、通播和通視,電話裝機總量1210部。計劃生育率92%,人口出生率13.48‰。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1.3億元,財稅總收入844.6萬元,糧食總産量61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 |
|
自貢市大安區轄鎮。1955年團结、永安鄉合併稱團结鄉,1959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位於區境西部,距區府7.1公裏。面積20.6平方公裏,人口1.6萬。自華公路南北穿境。轄獅塘、福祿、朝天、申傢、樓房、紅星、高坎、土柱、蓮花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機械、釀造、榨油等廠。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特産有花生、生薑、蘿蔔。全市著名的團结渠引水工程穿越鎮境。 |
|
轄 民先、永民、團结、立新、德義、紅豐、紅光、永豐8個行政村。 |
|
代碼 150826105: ~200民先村 ~201巨和橋村 ~202立新村 ~203民治橋村 ~204紅義村 ~205競豐村 ~206聯閤村 ~207十八頃村 |
|
位於哈爾濱市東郊,天恆山境內,2001年由原全國文明鄉鎮、全國最佳鄉鎮團结鄉和全省百強鄉鎮、國傢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鄉鎮東風鎮“強強聯合”合併組成。現幅員面積76.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4,000畝,人口67,240人。轄10個行政村,7個實業公司,6個直屬企業,18戶國有企業,4個社區,10所小學,1所中學,鎮內有駐鎮企事業單位、各種所有製形式企業1000余家,是工農並舉、産業齊全的國傢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通過2001年鄉鎮合併後,原團结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原東風鎮的廣阔發展空間的結合,使團结鎮的整體優勢顯著增強。一是具有得獨厚的地緣優勢。團结鎮位於哈爾濱市東郊,為哈爾濱的東大門,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哈同公路穿境而過,並位於天恆山境內,隨着市政府啓動開恆山風景旅遊區開發,團结鎮已成為哈爾濱市的新熱點,天恆山開發必將極大地促進鎮域旅遊業、商服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從而將全鎮經濟推上一個快車道,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招商引資、發展鎮域經濟的新優勢。二是具有雄厚的資源優勢。團结鎮土地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阔,可利用的企業閑置廠房、設備較多,去年又規劃了18.5公裏的工業園區,這都為招商引資創造了便利條件。隨着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無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基地面積不斷壯大,10個村都做到了1村1品,“石人溝”牌果品已成該鎮農業的新亮點,這些資源有效地推動了鎮域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當前,全鎮農業、工業、第三産業分別占國民生産總值的7%、75%、18%,第三産業比重偏輕,第二産業偏重。
農業以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為主,堅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采取“政府扶持、協會支持、大戶帶動,以點帶面”的方法,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優先發展畜牧業和無公害農業,在壯大常勝、恆星、石人溝、聯勝、團结等棚室菜、養豬、果樹、養牛、運輸5個專業示範村規模的基礎上,又大力發展了勤勞奶牛養殖、百菜、常勝無公害蔬菜、東風苗木、紅利蛋雞肉雞養殖、東新運輸、編織業等特色農業,做到了村村都有主導産業和主導産品,無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已成為該鎮農業的四大支柱産業。
工業現已形成以紅光鍋爐集團、團结鍋爐集團為重點的鍋爐製造業、以雙太電子城為主的電子信息業、以曙光電磁綫集團為主導的金屬加工業、以雪佳集團、百潤集團為竜頭的精細化工業四大優勢産業;全鎮享譽國內的知名産品品牌已達到60餘個,紅光、團结牌鍋爐已占領國內市場,並遠銷俄羅斯等國傢,目前,全鎮年産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達到6個,年産值超五千萬元、利稅超五百萬元企業達到32個,這些企業已成為全鎮經濟支柱。
第三産業現已形成專業市場、現代汽車、物流業三大支柱産業,禧竜陶瓷批發大市場、紅旗傢俱裝飾材料城、先鋒路汽車品牌專營店、一汽森華汽車銷售公司等一批三産大戶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團结鎮黨委以“發展鎮域經濟,加快城鎮建設,提高人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科學合理地確定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三産為牽動”的經濟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鎮,開放富鎮,農業興鎮,環境立鎮”四大戰略,突出發展優勢工業,加快發展步伐,使全鎮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六個好”建設先進黨委榮譽稱號,全鎮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4年上半年,全鎮共完成國內生産總值53,264萬元,同比增長26.4%,占年計劃56%;稅金5,834萬元,同比增長43%,占年計劃的53%;財政收入2,409萬元,同比增長63%,占年計劃的61%,超計劃570萬元,各項指標位居全區首位。 |
|
團结鎮處於東經130°7′~131°34′,北緯47°12′~48°21′之間,地處三江平原邊緣,南鄰寶泉嶺、普陽、梧桐河農場,東連軍川農場、西接共青農場、北靠蘿北縣政府所在地——鳳翔鎮,鬆花江由鎮南繞流。國傢級濕地保護區—葦場濕地坐落其中,現在的團结鎮,是2001年由原蘿北縣團结鎮、葦場鄉、蓮花鄉合併而成的,轄區面積750平方公裏,有17個行政村(含2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30餘萬畝,人口1.67萬,其中農業人口1.53萬,是全縣最大的農業鄉鎮。鎮政府距縣城10公裏,全長40余公裏的鳳葦綫、團蓮綫水泥通鄉公路貫通全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團结鎮成為蘿北縣南部中心鄉鎮。
團结鎮是以糧食種植為主的農業大鎮,農業生産從種到收基本實現機械化。主要作物為水稻、玉米、大豆。依托天藍、地肥、水淨的優越自然環境,全鎮水稻生産迅速發展,是鶴崗市政府命名的“水稻生産專業鎮”。目前全鎮水稻種植面積保持在8萬畝,是“添添”、“黑竜島”牌緑色食品大米原料生産基地。近年來,團结鎮黨委、政府依托地廣、糧多、飼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引導帶動群衆大力實施主輔換位,通過政策拉動、資金扶持、典型引路,興建了立興、工農兵兩個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和工農兵千頭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使畜牧業成為群衆增收新亮點,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2005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4638元,2006年實現5206元,增輻12%。全鎮住房磚瓦化率、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3%、65%,半數以上農戶購置了手機,部分農戶安裝了寬帶,聯上了互聯網。
團结鎮黨委下轄25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19個。近年來,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開展以來,鎮黨委、政府團结和帶領全鎮黨員群衆,大力發揚“團结拼搏、更新觀念、自我加壓、敢為人先”的“團结人精神”,明確方向,加快發展,形成聚精會神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將群衆的精力集中到勤勞致富構建全面小康上來,全鎮社會穩定,農民收入連年增加,分別在2002、2003、2006年被省委授予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集體、省級“六個好”鄉鎮黨委、省級“五個好”建設先進鄉鎮黨委等光榮稱號,2006年初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百鎮千村試點鄉鎮”。 |
|
團结鎮位於縣城之南,東接蓮花鄉,南連葦場鄉,西部、北部與共青農場生産隊相鄰,地貌屬低平原,海拔高度在 100 米 以下,無山無河,多沼澤地,年平均氣溫高於縣平均值,約為 2 0 C 左右。土壤多為草甸土沼澤土。早在 1000 多年以前,團结地面就有黑水 靺鞨 人生息其間。 1983 年在社辦磚廠附近發現古墓,經專傢鑒定為隋末唐初之遺存。今日團结鄉治,始建於 1943 年,係偽滿時強迫樺川移民所建,初名一心屯,因其在偽縣治之南,民間習稱南段。建國前轄於鳳翔鎮, 1953 年改為村(鄉級),定名民主。 1956 年建鄉,命名團结。 1958 年名第六作業區。 1963 年改為團结公社。 1984 年為團结鄉。解放前,境內耕地較少,作物易澇,産量甚低。新中國建立之後,經過逐年開墾改窪治澇,農業生産發展很快,耕地面積居全縣第二位,已建成 8 條排水渠,基本上消除了內澇,田間作業機械化程度已達 75% ,是小麥、大豆的主要産區之一,糧食總産量名列全縣第三。境內有公路直達縣城並延伸到各村。鄉辦企業的經濟效益較好。 |
|
轄:新路、老街2個居委會;長新、漏那、永豐、半坡、雲盤、吉場、水田、中寨、太平、漾水坪、阿碧、老鴉塘、竜保、岩壩塘、楊傢寨、下瓦水、馬道子、老王寨、桐木寨19個村委會。 |
|
郫縣團结鎮,地處成都市母親河府河的源頭,位於郫縣東北部,西距縣城10公裏,東距成都市區13公裏,北以毗河為界與新都區毗鄰,新犀路(犀浦經團结至新都區)由南嚮北縱貫全境,沙西綫高等級公路(成都市沙灣經團结至唐昌,目前正在建設之中,年底前全面通車)由東嚮西橫穿本鎮,是本鎮通往成都市的快速通道。全鎮幅員面積28.86平方公裏,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總人口26500餘人。鎮人民政府駐地和場,歷史悠久,解放前是郫縣四大集鎮之一,川西平原著名的水碼頭。因成都市的母親河--府河起源於鎮內的石堤堰,故又稱"府河第一鎮"。
位於鎮北的石堤堰, 由於歷史上形成的石堤堰已不適應灌溉和防洪的需要,1998年由省上投資新建的石堤堰水利樞紐工程是川西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將來自都江堰的柏條河、徐堰河(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取水口)匯集後通過節制閘嚮東分流成毗河,嚮南分流成府河。毗河(主要功能為:汛期泄洪)流經新都區、青白江區,至金堂縣註入沱江;府河嚮南流經成都市區、雙流縣,至彭山縣江口鎮註入岷江,全長約150多公裏。
團结鎮是川西地區的回民族聚居地之一,全鎮有回族同胞300令人,早在十七世紀中期就移居團结鎮,為團结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始建於公元1643年的伊斯蘭古寺--團结清真寺,是四川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來自巴基斯坦、英國、印度等國傢的穆斯林外賓也常來參觀。長久以來,由回民製作的清真風味"太和牛肉"是本鎮著名的特産,在成都及周邊地區都享有美譽。
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故居(1941年--1946年),位於團结鎮永定村。上世紀四十年代,為躲避戰亂張大千先生經尹昌恆(曾任四川總督)介紹來團结鎮鐘傢院子居住。當年,大千先生在這裏創作了許多蜚聲中外的名畫,現在民間還流傳着大師賣畫濟貧,與民同樂的故事。著名學者、書法傢丁季和先生的故居(1994年--1999年4月4日)位於團结鎮府河順街。鎮內有300年樹齡的參天古榕樹4株,高25米,其中最大樹圍達8米,樹冠面積300平方米,是成都市周邊最古老的榕樹之一。
團结鎮地處川西平原腹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流灌溉,物産豐富,具有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歷來是農業發達地區之一。1997年進入成都市首批基本達小康鄉鎮行列。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51071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鎮內的重點骨幹企業成都美樂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團结石材)、成都國宏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成都嵐牌--辛普皮業有限公司、成都先鋒塑鋼門窗廠、成都團结機器廠、以及一大批中、小企業為鎮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03年工業總産值達17961萬元。所生産石材、汽車內飾件、皮革、機械等遠銷國內外。
1996年團结鎮被批準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後,小城鎮建設力度和投入不斷加大。1999年籌集資金400萬元完成了新犀路團结段改造工程,投入資金300萬元完成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200工年至2003年,籌資3000多萬元完成了城鎮新區24000多平方米的商住樓和三條新街道路建設;投資500萬元把綜合市場改建成設施最完善的鄉鎮市場之一。現在,團结鎮街道佈局合理,環境優美,商貿繁榮;鎮域內水、電、氣、道路、通訊、光纖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學校、醫院、銀行、郵電、市場等服務設施完善,地處成都市上風上水的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凸現,因而受到衆多投資者的青睞。 |
|
團结鎮 郵編:650108 代碼:530112103 2006年,全鎮面積424.39平方千米,人口3.08萬。轄16個村委會:和平、竜潭、大興、白眉、棋臺、妥吉、雨花、花紅園、永靖、下衝、朵畝、𠔌律、妥排、律則、樂畝、蔡傢。鎮政府駐竜潭街。
原團结彝族白族鄉明代及清中葉以前為昆明縣石鼻裏、高蟯裏的部分地。清晚期為多依堡、明朗堡、永靖堡轄地。民國時為玉案鄉的一部分。1950年為昆明縣第五區的一部分。1956年屬西山區。1958年建人民公社,因少數民族聚居取名團结人民公社,轄5個管理區。1961年底劃為10個大隊。1981年改公社為辦事處(中國政區大典:1984年改辦事處),1988年改團结彝族白族鄉。原𠔌律彝族白族鄉明代至清中期為石鼻裏的一部分。清末為樂畝堡轄地。民國中後期為玉案鄉部分地。1950年屬昆明縣第五區部分地。1954年屬昆明市第九區。1958年屬西山區團结公社。1962年成立𠔌律公社(中國政區大典:1961年建𠔌律公社)。1984年改為𠔌律辦事處。1988年建立𠔌律彝族白族鄉。2006年撤銷團结彝族白族鄉和𠔌律彝族白族鄉,設立團结鎮。
(參考資料:《雲南行政區劃簡册2006》) |
|
621102109000 團结鎮 621102109201 聯莊村 621102109202 唐傢堡村 621102109203 小山村 621102109204 高泉村 621102109205 寒樹村 621102109206 寒水村 621102109207 中化村 621102109208 金花村 621102109209 好地掌村 621102109210 廟川村 |
|
(一)、慨況:團结鎮位於成都西北郊的府河水源頭,北鄰成彭公路,南靠國道317綫,距成都市區僅13公裏。全鎮幅員面積28.86平方公裏,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總人口50000餘人。
(二)、基礎設施建設:沙西綫高等級公路橫穿全鎮,犀團路(犀浦至團结)由北嚮南縱貫全鎮,鎮內沙府路、環城路、團三路、團安路交錯縱橫,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三)、人力資源:鎮內入駐了成都理工大學影視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新華科技職業學院、五月花計算機學院、成都旅遊職業中專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大中專院校,在校師生3萬餘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學子麋集之城”。
(四)、配套設施建設:近幾年來,成都汽車運動休閑中心、鎮內汀江浦、鐵路警官培訓中心、三洲會所、天一生態會所建成營業。鴻盛花園、水榭民居、仁和江南、千禧花園、仁和水岸等一批小區也建成使用。鎮內銀行、醫院、學校、超市、市場設施齊備、功能完善。
(五)、今後五年工作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面精神,緊緊圍繞團结鎮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奮鬥目標,按統籌發展的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堅持“四位一體”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圍繞一個目標(建設沙西綫生態文化第一鎮),打好三項硬戰(沙西綫休閑産業帶及府河生態經濟走廊建設、校園經濟圈建設、特色産業發展),突出三大重點(做強産業、做美城鎮、做優環境),實施五大戰略(工業強鎮、農業富鎮、城建興鎮、旅遊活鎮、生態立鎮),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努力把團结鎮建成區域經濟繁榮、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富裕安康、社會政治穩定的沙西綫上生態文化第一鎮。
地址:成都市郫縣團结鎮靖源街,書記:高康明鎮長:楊健
電話:(028)87951160傳真:87950246郵政編碼:611745 |
|
昆明市西山區團结鎮東接昆明主城,南接4A級國傢風景區西山竜門、西接螳螂江、北靠臥雲山、與富民縣、祿豐縣、安寧市、五華區接壤,具有較長的縣域邊界綫。團结鎮政府所在地距昆明市區17公裏,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裏,共轄16個村民委員會,119個村民小組,居住着彝、白、苗、漢等4個民族,總人口30750人,其中少數民族人數占總人口的71.21%。鎮黨委下設17個黨總支,其中16個村黨總支、1個企業黨總支,94個村黨支部,全鎮共有黨員1498名,少數民族黨員1053名。團结鎮地勢北高南低,有高原山地、河𠔌山地、山間小盆地等多種地貌,地形起伏明顯,盆嶺相間,山脈交錯,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年平均氣溫13.2度,森林覆蓋率為74.44%。轄區內山高箐深,森林茂密,立體氣候明顯,礦産和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建製鎮。 |
|
村委會(新聯、石橋、常勝、勤豐、楊太、廣陵、樂稼、李王) |
|
團结鎮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東郊,天恆山境內,2001年由原全國百強鄉鎮團结鄉與原東風鎮強強聯合組成。現幅員面積76.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4,000畝,人口67,240人。轄10個行政村,7個實業公司,6個直屬企業,18戶國有企業,4個社區,鎮內有駐鎮企事業單位、各種所有製形式企業1000余家,根據國務院體改辦中國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國鎮改辦[2000]9號文件精神,團结鎮於2000年2月21日被批準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近年來,團结鎮以加快推進農村城市化發展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開發哈東,繁榮團结”為主題,堅持“城市一體化”的發展理念,立足於促進大城市人口嚮傳統産業分流,促進城郊農業人口嚮小城鎮集中的現狀,因地製宜,大膽實踐,以改革促發展,以科學的規劃指導建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壯大優勢工業,繁榮第三産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取得豐碩成果。團结鎮黨委多次榮獲哈爾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哈爾濱市第三十屆、三十一屆勞動模範先進單位、區級優秀黨委稱號和全區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被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授予發展農村經濟先進鎮;2006年被評為黑竜江省最具魅力鄉鎮;2006年被哈爾濱市委授予“五個好”先進鄉鎮黨委;2007年被評為黑竜江省先進鄉鎮。
一、堅持以招商引資為牽動,加快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一)大力招商引資,打造良好經濟發展環境。為了加快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製定實施了《團结鎮對引薦外來資金成功者奬勵辦法》、《團结鎮關於對外來投資者的奬勵辦法》和《支持企業經濟發展的若幹辦法》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並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一條竜”服務,極大地改善了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投資環境,實現了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效、平衡發展的良性發展目標。自2000年至今,共引進項目300個,引資額達30億元人民幣。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鎮財政收入實現7000萬元,上繳稅金2億元,財政收入位居區街道、鄉鎮第一,全鎮呈現出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城市化步伐大踏步邁進的良好局面。
(二)壯大第一産業,推進農業産業化。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結合區位特點,以發展城郊型經濟為重點,大力發展了質量效益型農業。全鎮已初步形成了無公害蔬菜、畜牧、苗木、林果四大生産基地,基本上實現了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石人溝”李子、紅利村紫花油豆角已成為全市知名品牌,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全免農業稅,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幫助農民尋求致富門路,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三)做強第二産業,推進農村工業化。一是全力推進哈東開發,配合區政府做好了“哈東開發”前期工作,“哈東開發”區域內的哈東工貿園區規劃已初具雛形,總占地面積達25.65萬平方公裏。二是壯大優勢産業。利用先進技術改造提高了機械製造、電子信息、房地産開發、汽車銷售四大優勢産業,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三是深化改革。積極做好了鄉鎮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將職工納入了並軌範圍,維護了職工利益。
(四)繁榮第三産業,推進市場體係多元化。通過製定優惠政策扶持,政府、企業和個人多方聯合投資、土地有償使用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市場建設,加快發展第三産業,紅旗傢俱城、禧竜陶瓷大市場等一批擴建工程相繼竣工,先鋒路汽車品牌店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形成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稅源穩定的民營企業,年創利稅達億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在全鎮經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二、堅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
近年來,以推進城鄉一體化為目標,進一步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力度,全力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五化”:一是推進住房樓房化。對天恆大街兩側居民、單位房屋實施拆遷,共建設了17棟住宅樓,近15萬平方米,改善了群衆的居住條件。二是實現飲水自主化。籌集資金1000餘萬元,建起了全省第一個鎮級自來水廠,完成了自來水改造工程和地下排水管網工程,供水量達到10萬人飲用標準。解决了群衆飲水難問題。三是完善主幹道彩化、亮化。配合區政府深入做好了天恆大街二期改造,拓寬了天恆大街兩側人行道路,安裝了路燈,實現路面彩化、亮化。四是全鎮道路白色路面化。對全鎮鄉級道路進行改造,由過去的砂石路建成了白色混凝土標準路面。在全省鄉鎮中率先實現了路面白色化。五是推進環境生態化。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工作,共植樹造林6800畝,改善了全鎮的生態環境。2006年,團结鎮被哈爾濱市政府評為環境保護先進單位。
三、堅持提高城鎮文明形象,抓好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堅持以人為本,把各項社會事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維護群衆利益,為群衆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服務體係。深入做好計生、民政、社保等各項工作,逐步建立起了醫療保健、助殘服務、文體娛樂等社會服務體係,不斷豐富了廣大城鎮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廣大農民的素質明顯提高。全力改善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鎮”,並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現參合率達到100%以上,解决了群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目前,全鎮有“十星級”文明戶5,998戶,占全鎮農戶的96.4%,全鎮已擁有省、市、區級文明單位59傢,其中國傢級文明鄉鎮1傢,省級文明單位3傢,市級文明單位7傢。
(二)推進依法治鎮取得新成效。按照“依法治鎮,促進安定”的目標,深入開展了“創建平安鎮”活動,“五五”普法全面鋪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層層簽訂崗位責任製,我鎮司法所被評為省級標準化司法所。進一步完善打、防、控“一體化”網絡,掃除黃、賭、毒、法輪功等社會醜惡現象,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全鎮刑事發案率逐年下降,化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
今後,團结鎮將繼續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以哈東工貿園區和大項目、大集群建設為重點,堅持“哈東開發”與“天恆山開發”並舉,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推動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和作用,實施綜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功能齊全,佈局合理,設施配套,體製完善,經濟繁榮,人民富裕,開放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團结。 |
|
團结鎮地處四川郫縣東面,距成都市15公裏,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坐落在府河源頭,是比較優良的全國小城鎮試點鎮和著名的生態鎮。該鎮現有耕地28260畝,農戶7766戶,農業人口24518人,勞動力豐富,水稻種植面積25800畝,小麥種植面積6400畝,年出欄生豬3.0萬頭,出欄小傢禽35萬衹。糧食以雜交稻和優質小麥為主,每年秋糧主要有秋玉米、秋黃豆、秋洋芋、秋紅苕,面積為6865畝。全年種植蔬菜4000畝,經濟作物川芎2200畝,大蒜2200畝,花卉、經濟林果600畝,優質水生芳蓮藕、金水蘋、水芹菜100畝,二金條泡椒100畝,美國甜脆豌300畝,秋、鼕季普通蔬菜1000畝以上。該鎮新發展養豬大戶17戶,全鎮養豬大戶共90戶,以大戶為主帶動全鎮養豬業。蛋類生産以專業大戶為主,全鎮專業大戶年出欄蛋雞2.2萬衹,産鮮蛋680噸以上,以花籬村祥雲鴿場為竜頭輻射全鎮形成美國帝王鴿養殖基地,目前有種鴿2000對,年出售乳鴿15000─20000衹。 |
|
- : Tuanjie Town
|
|
團结鄉, 團结 |
|
定西市安定區團结鎮農業技術服務站 | 米易縣團结鎮計劃生育宣傳技術服務站 | |
|
|
聯閤村 | 東風村 | 東風村 | 和平村 | 團结村 | 太平村 | 蓮花村 | 躍進村 | 永豐村 | 蔡傢村 | 前進村 | 老街社區 | 紅星村 | 白眉村 | 紅衛村 | 楊太村 | 紅旗村 | 立新村 | 北聯村 | 前衛村 | 紅豐村 | 半坡村 | 水田村 | 仁義村 | 石橋村 | 大興村 | 新聯村 | 石橋村 | 平安村 | 友誼村 | 竜潭村 | 金花村 | 恆星村 | 永定村 | 長河村 | 東方紅村 | 勤儉村 | 竜興村 | 竜勝村 | 興旺社區 | 鬆江社區 | 工盛社區 | 聯勝村 | 常勝村 | 勤勞村 | 東新村 | 石人溝村 | 永民村 | 德義村 | 長新村 | 漏那村 | 雲盤村 | 吉場村 | 中寨村 | 漾水坪村 | 阿碧村 | 老鴉塘村 | 竜保村 | 岩壩塘村 | 楊傢寨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