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 : 四川 > 四川方言
顯示地圖
目錄
四川話簡介 About Sichuan dialect
  四川話,又稱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西南官話的主要使用地區為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廣西西北部的語言。 註1,大致包括西南官話成渝片(成渝話)及赤灌片(赤灌話)。四川話目前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成都話是川劇和各類麯藝的標準音。
四川話歷史 Sichuan dialect history
  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話截然不同,依據宋代文獻顯示,當時的學者把四川方言與西北方言合稱為“西語”,屬同一方音語係。蒙古人和女真人兩次北方民族的入侵, 給四川地區帶來了災難性的人口劇減。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萬。從1671年開始大規模移民,到1776年為止,105年內四川合計接納移民623萬人,史稱湖廣填四川。現代四川話,就是在這次大規模的移民運動中形成的。
吳語對四川話的影響 The impact of the Sichuan dialect Wu
  在抗戰內遷、三綫建設時期內遷和建設兵團的人員中有很多事吳語區德。主要集中在重慶市、貴陽市、綿陽市、安順市幾個城市。共計660萬人,占吳語使用人口的8%。其中重慶市市區中有吳語人口115萬,占重慶市總人口的11%。吳語很大程度改變了重慶市的語言特徵和方言習慣。而重慶話有間接影響了四川方言
  四川話中的部分吳語語音和詞彙:
  “格式”(標緻,新潮,源自上海話)
  “轉來”(回來,源自蘇州話)
  “行市”(能力強,源自蘇州話)
  “晏”(an,意思“晚”,源自蘇州話)
  乘 (sen,源自上海話)
  去 (qi,源自上海話)
  巷 (hang,源自蘇州話)
粵語對四川話的影響 The impact of the Sichuan dialect Cantonese
  湖廣填四川的時候,湖廣一帶的人就給四川話融入了很多南方語係的詞彙。四川話和廣東話的聯繫還是很明顯的。雖然四川話是北方語係,但是很多粵語的詞彙卻在四川話中保留了下來。如今,四川省以及重慶市人中間,仍然有使用客傢話的,客傢話受到廣東話影響較大,其中詞彙也較大地影響了四川話。
  可以說四川話和廣東話的聯繫是很緊密的,兩種方言的語調很像,因為入聲字都很多,而且很多詞彙聲調相同,發音類似,再加上有很多相同的方言詞彙,所以四川人學習粵語要比北方人容易很多。衹要用心學,一般四川人在深圳一個月就基本上學會了粵語了,能聽懂大部分生活語言和進行基本的生活交流。
  四川話中的部分粵語詞彙的讀音:
  鞋(hai3)
  街(gai1)
  解(gai4)手,解(gai4)釋
  我(e~o兩種方言發音一模一樣)
  (把門)關嚴(a~an)
  鹹(han3)
  不警不覺(guoe3)
  花(fua1)
  藥(yo3)
  嘞個(這個的意思)
  窖(gao3)
四川的客傢方言 Sichuan Hakka dialect
  四川的客傢人絶大多數是從廣東遷來的,時間在康熙、乾隆年間,入蜀後落業於四川各地,全省共有三十多個客傢人聚居地。由於客傢人祖先是我國古代中原地區的漢族民係,歷史上有五次大遷徙,進入四川的客傢人是第四次大遷徙時從粵北、粵東遷來的。他們保持了祖宗傳下的語言,在四川境內的三十多個客傢人聚居地形成了客傢“方言島”(這與汪洋大海的四川官話相對應),人口約一百萬以上。客傢人雖然移民入川兩百多年,老年人的客傢話仍與粵北、粵東的客傢話相一致。但隨着四川經濟的開發,交通的發達,客傢“方言島”今後將越來越小。現今客傢方言在四川方言中占第二位。
  四川的湘方言——“永州腔”四川的湘方言,是由於清康熙年、雍正至乾隆年間,湖廣省湘語區的鄉民遷蜀,定居在沱江中上遊的丘陵地區和邊遠的山區,語言方能保留至今。湖廣省湘語區入蜀的移民主要來自永州府、寶慶府,也有來自長沙的。這種保留在四川遠離城市,交通不便的山鄉中的湘語,以永州話、祁陽話為代表,被稱為“永州腔”,也就是通稱的“老湖廣話”。人口約100萬。在經濟較發達、交通較為方便的城鄉落戶的潮語移民,經過長期與四川居民的互相影響,被汪洋大海的四川官話所融和,未能保存完整的湘語。但這些被融合的湘語移民的後代,他們所說的四川話中,又帶有原籍的餘間或變間。現今湘方言在四川方言中居第三位。
四川話特點 Sichuan dialect features
  音韻
  與普通話發音的區別
  ■大部分地區所使用的四川話沒有平舌和翹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話中翹舌音念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話為[zhìshāng],四川話為[zǐsāng] 註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話為[chāoshì],四川話為[cá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話為[zhīchí],四川話為[zīci](音同“資瓷”)。
  ■在四川話 (但不包括成都話) 中以鼻音“n”開頭的音節中,如果韻母不是“i”開頭(如“i”或者“in”),則“n”都通讀為“l”。如“南方”,四川話中音同“蘭方”。成都話的“n”在“i”前齶化為舌面鼻音。
  ■音節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區分,而成都附近、眉山、樂山等地的前鼻音(鹹山攝)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發音為國際音標中的[ae~]。
  ■音節"ing"與"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樣,完全通讀,統一發音為"in"。"eng"與"en"在大部分音節中通讀為"en",如“痕”與“恆”同為[hen];“棱”發為[len]。但是"eng"和"en"而在聲母"b"、"p"、"m"、"f"後能夠區分,前者變為"ong",而後者仍然發"en"的音。音節"un"在"d"、"t"、"n"、"l"、"z"、"c"、"s"後發"en"音,其餘不變。
  ■音節"wu"固定變化為"vu",如“五”、“霧”等,"hu"變化為"fu",部分地區聲母"h"後介音為"u"的字,聲母變為"f"且無介音"u"。
  ■四川話中沒有韻母"uo",大部分讀"o",部分入聲字為"uê";
  ■普通話中大部分聲母後的"e" 讀''o'',並且無介音直接讀,如:哥哥(gó)註意不要讀成(guó),上課(kǒ)不要讀成(kuǒ),舌尖前音、舌尖後音後的"e" 必然讀為''ê'',但是岷江片中部分地方歌韻字讀"ai";入聲字在普通話中發"e"的在四川話中分兩種情況,古韻母為“合、鐸、曷”''o'',其餘發"ê"。
  ■古合口一等字大部分保留介音"u",如纍"luěi",橫"huen"(部分地方讀''huan'')
  ■成渝片j,q,x後面的“u”可以讀本音烏 雖(xǘ)然 民族(qu 這裏的“u”讀本音烏,而不是普通話的“ü”魚) 速(xu這裏的“u”讀本音烏,而不是普通話的“ü”魚)度
  ■古明母侯韻字發音轉為"mong"。
  ■古影母開口呼字,大多都冠以聲母“ng”,如“安”[ngan]、“恩”[ngen];古疑母字除合口一等、三等字以外皆保留聲母"ng",合口一等字聲母"ng"消失,三等字大部分聲母轉為"ni“、少部分字聲母"ng"消失或者保留聲母"ng"介音消失。
  ■四川東北部的巴中、儀隴;四川南部的仁壽、井研、威遠、自貢、榮縣、隆昌、筠連和四川西南部的西昌、會理、????源、德昌、冕寧、????邊、米易等地的人能夠區別平舌與翹舌。
  ■成都市所轄彭州市、郫縣、都江堰市和新都區使用一種獨特的“捲舌音”,在讀“十”、“室”、“吃”、“侄”等古代入聲字時不僅翹舌,而且舌尖後捲,有點類似於兒化音,比如“十”[shir]、“吃”[chir]。
  在聲調上,四川話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調值幾乎一致,成渝片古入聲歸陽平(即二聲),如“一”、“六”、“緑”等字聲調均為陽平;雅棉小片古入聲歸入陰平(即一聲);仁富小片古入聲歸入去聲;岷江小片保留入聲且韻母更存古,因此也與通常意義的四川話差別較大。
  大多數地區入聲歸入陽平是四川話與其他北方話的主要區別。
  詞彙
  文白異讀:
  四川話由於受北方官話的長期影響而産生了文白異讀係統,白讀音主要出現在高頻日常生活用語中,而文讀音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新詞彙中。四川話的文白異讀係統也在不斷變化中,但主要的趨勢是文讀越來越占優勢,部分字白讀已趨於消失,固定為文讀讀音。
  語法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詞彙外,語法跟普通話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譯。
  被動句中的“被”字一般說為“遭”,但此時帶有不情願、不高興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時被動句使用較少。如“他遭開除了。”普通話中說為“他被開除了。”
  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詞,白,不說白,說“迅白”;黑,不說黑,說“去(qio)黑”;輕,不說輕,說“撈輕”;重,不說重,說“幫重”;快,不說快,說“飛快”;甜,不說甜,說“抿甜”;酸,不說酸,說“溜酸”;等等。倒裝現象:“熱鬧”,要說“鬧熱”;“公雞”“母雞”,要說“雞公”“雞婆”
  註釋
  註1:四川及重慶境內,也有小部分地區為湘語、客傢話的方言孤島,還零散分佈着閩語、贛語的使用者;而攀枝花市由於歷史原因,有大量的說東北官話的來自中國東北的移民。
  註2:這裏采用漢語拼音給四川話註音,根據實際情況聲母添加了[v]、[ng],而幾乎不使用[zh]、[ch]、[sh]、[n]。同時四川話中沒有韻母[e],衹有[ê],故使用[e]代替[ê]。四川話陰平調值為55,表現形式同漢語拼音,如“雞”[jī];陽平調值為21,藉用漢語拼音中輕聲調號表示,如“巢”[cao];上聲調值為53,藉用漢語拼音中去聲調號表示,如“走”[zòu];去聲調值為213,藉用漢語拼音中上聲調號表示,如“霧”[vǔ]。
四川話的分類 Sichuan dialect classification
  四川方言
  西南官話成渝片:
  成都話
  重慶話
  宜昌話
  綿陽話
  西南官話灌赤片:
  岷江小片:樂山話 瀘州話
  雅棉小片:雅安話
  仁富小片:自貢話 內江話
  麗川小片:麗江話
  其它漢語方言
  客傢話川湘片
  閩語 ·贛語
  東北話 ·湘語
  渠縣話 達州
四川方言大匯串文集 Sichuan dialects Meeting Papers Series
  四川話,或稱四川方言,指四川人主流的話語。四川話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話的代表,和雲南話、貴州話共同構成一致性較高的西南方言。
  四川話是漢語方言中的一種,屬於北方語係。四川話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和普通話總體上相當接近,在語調上則差異顯著。 
  四川話的形成:四川話是古蜀語融合巴語以及中原漢語,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兩次湖廣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統一的四川話。 
  四川話有別於四川地區的語言。四川話主要流行於四川漢族人群中,特別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當中。 
  四川境內的漢語方言中,除了絶大部分四川人說四川話外,還有大約150萬人說“客傢話”,主要是廣東東部和北部移民的後裔;沱江中上遊丘陵地區和邊遠山區約有90萬人帶“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寶慶府的移民後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邊山區或高原地區,還存在其他多種民族和語言。四川境內,四川話外,主要的語言,盆地的西邊,即川西高原,有彝語、藏語、羌語;盆地的南邊,有苗語;盆地的西南邊,有土傢語。 
  ●抓子(ZUA)——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麽意思,比如經常聽見問:
  “你在抓子?”中間的抓子意思是做什麽,全句為你在做什麽的意思。“抓”是做啥的連讀。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 其中的"抓子"意味怎麽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麽了
  ●紮起(發音za,3聲上聲,一般不念zha)——江湖藝人跑場子表演求生活,鑼鼓敲響,支持者圍攏一圈予以鼓勵和幫忙,防止有人使壞,叫做“紮場子”,簡稱“紮起”。開始表演前,藝人老大抱拳相謝支持者:“多謝各位弟兄為我們紮起”。引申意為“鼓勵,支持,幫忙,製止搗亂”。
  北方人不要理解為“刀紮”“紮窟窿”“戳”,僅僅是同音字藉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現陽剛之氣,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領,壓倒對方。比北方話“加油”更強有力。
  ●娃、娃兒、女娃子、男娃兒、弟娃兒、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兒,女孩叫女娃兒,其餘類推。二○年前這個“娃兒”通用於所有年齡階段,相當於臺灣的“男生、女生”,甚至於說老太婆都說“哎呀,人傢是女娃兒,你讓一下(ha)別人麽。”
  ●你娃——你小子!
  ●瓜——瓜,“傻瓜”的簡稱,含義還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婦女傻,就叫“瓜婆娘”。這個用法大約從文*革中期開始。
  ●狗*的——口頭語,加重語氣:發狠地、下决心地、強調地、不滿地、吃驚地、......
  ●寶、寶氣。——憨包一個,到處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個人好寶喲。”“她是個寶器。”“幾個土妹子和一個老寶氣”。
  ●木、木雞(宜賓,自貢方言聽起來像“穆雞”)。——來源於“呆若木雞”,簡化的成語,但比成語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維遲鈍,木頭腦筋,不開竅。
  ●咋個——為啥,為什麽、怎麽
  ●啥子——什麽,
  ●洗白——完蛋、一無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將錢*都被輸光了,“森上帶點個子彈,都被洗貝嘍”。“愣格沒得錢耐?”“剛一發工資,錢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語氣詞。西南官話裏語氣詞非常豐富,比普通話和北京話多多了。善於表達微妙的意思,所以講西南官話的人要頑強地保護自己的語言。
  •哦(語調上揚)——表肯定語氣,是這樣。
  •啊(語調下降)——表肯定語氣,不錯,是這樣。
  •是唦(兩音都拖長)——表肯定語氣,絶對正確。“唦”有的寫成“撒”。
  (以上三個用法在電影《抓壯丁》中,三個女人回答王保長的問題時接連使用) 
  •哈——語氣助詞,1、輕微的疑問;2、友好。例子:歡迎多倫多的朋友哈!
  •嗦(發音so),有人寫成“說、嗖”——疑問,並且馬上肯定。例子:原來在這個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讀音,表疑問,自問。例子:咋個這些人都跑過來了喃,消息夠靈通的嘛!
  •嘛(ma)——麽(me),意義相近。
  •哇——疑問詞,輕微的“嗎”。一般用在對方基本會同意的時候:楊老師,來一根哇?我們鄉下人衹有越土越好哇?再亂說,我要翻臉哈!!!
  •兮——語氣詞,那樣子的:“你覺不覺得他有點神經兮兮?”“髒兮兮的。”“瓜兮兮的”
  •×綽綽(coco)——哪個樣子。神綽綽的(精神病樣子),哈(傻的四川發音)綽綽的。
  •嘎(ga,降調,這裏的a接近英語地圖map當中的a)——是這樣麽?可以獨用。
  ●zuazi,抓(zua,降調)子——“做啥子”的連讀。
  ●提勁——來勁,振奮人心:姑姑,太提勁了
  ●×起——起來,常用在動詞後面,加強動詞的意義:雄起、來不起了、紮起、懂得起
  ●整——用途廣泛的動詞。例子:“整了頓方便麵”,吃了頓方便麵
  ●幺(yao陽平聲)——年齡最小的。幺姑娘、幺娃、幺女、幺叔
  ●巴適——好,合適,舒服,心滿意足:“原來在城裏頭沒碰到巴適的?”
  ●苕氣——紅苕(甘薯)氣味,轉義為“土頭土腦,鄉下人樣子”:“說我們身上苕氣打不脫、腳桿是彎的!”
  ●穩起——穩住,不要露馬腳。
  ●裝神——假裝出來的樣子,裝模作樣的樣子,演戲給別人看。
  ●竜門陣——聊天,擺龍門陣就是進行聊天。
  ●兇——厲害,有本事。如:“你娃兇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梭邊邊——第一個邊拖長音。梭:溜走;邊邊:邊緣。梭邊邊=溜走,逃跑,躲開。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邊邊嗖!”
  ●分分兒鐘——每時每刻,時時刻刻,時常地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西南少數民族用麥管或細竹管從酒壇裏吸酒也叫咂酒。
  ●呡(min三聲)——嘴唇少少地沾一點兒,如“呡一口酒”
  ●拐——這裏用“拐”字是同音字藉用,意義完全不同。錯了。“拐了,拐了”是“錯了錯了”,“不會拐的”是“不會錯”。
  ●格、嘎——西南方言習慣疑問詞前置。“格是?”(是不是)。“格好”(好不好)。“格吃了”(吃了沒有)
  ●切——去。例如:“我們一起切。”“切”是成都話“去”的發音,一般四川人念“氣”,自貢和內江念“記”。
  ●哈(三聲)——“傻”的四川發音,如:“傻兒師長”,四川人念“哈兒師長”;“哈綽綽的”,傻乎乎的,傻瓜的樣子。
  ●哈(輕聲)——疑問。自問自答。輕度肯定。例子:“格是哈”?-是不是?是麽?“軍醫哈”-是軍醫吧?是軍醫。
  ●服、附——糊塗,糊。川北人f/h不分,糊塗念“服塗”,搞“附”了,就是被搞糊塗了。例如:你娃兇哦,我都被你搞附了。如果讓川北人說清楚“紅雞公尾巴灰,灰雞公尾巴紅”,那簡直要他的命了。
  ●不要虛:虛,心虛,害怕。不要害怕。
  ●我很綻(贊):zan降調,愛表現,性格外嚮張揚。“我很贊”,我很外嚮張揚。
  ●跟鬥撲爬:摔筋鬥,在地上爬滾。
  ●牙尖舌怪:多嘴婆,搬弄是非,挑別人的毛病。
  ●舔肥:舔別人的肥屁股,拍馬屁。
  ●天棒:(川東,川中用得多)相當於北方方言的“愣頭青”“二桿子”,講話和做事情不假思索,不管後果亂做,像傻瓜一樣辦事。得
  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
  ●崽兒:(重慶話)貶義的“那小子”。
  ●扯尚:經常
  ●朝天門、較場口、解放碑、五裏店:重慶地名
  ●大都會: 重慶解放碑一超大型商場(李嘉誠投資)
  ●黑麽:非常
  ●串串:近似小火鍋
  ●芊芊:餐時用來串菜餐後用來計量結帳的竹簽
  ●西政:西南政法大學
  ●砍腦殼滴:神經病
  ●川外:四川外語學院
  ●偷兒:賊
  ●摸別個包包:掏人傢口袋
  ●零點、回歸迪吧:重慶解放碑有名的夜總會、迪吧
  ●瘋:盡情地狂
  ●黑:很、非常
  ●耍:休假、玩兒
  ●汪山:地名,在江南山上
  ●老漢兒:老爸
  ●tancang:事情,含輕視,鄙視意
  ●又費馬達又費電:不划算
  ●棒棒軍:重慶地方特色--進城民工,僅靠一根竹 棒和一對繩子及體力謀生
  ●黑悶兇:非常有能耐、本事
  ●貢:竄進竄出
  ●耿直:重慶人最常挂在口頭的兩個字。重慶話說一個人不耿直,是對他最大的侮辱,那你在重慶人裏也就混不開了。耿直要對朋友無條
  件誠實,信任。
  ●假打:這個詞與耿直相對,而有異麯同工之妙。呵呵,說假打的時候,就是要打假。
  ●寶氣:傻。有笑話說一老外往首飾櫃臺一站有些感慨,不禁用撇腳的漢語,嚮售貨小姐贊嘆起來:“小姐,寶……氣!”小姐一下愣了
  ,一回神就馬上用重慶的辣子招呼他。“寶氣,寶氣,你龜兒纔寶氣!”
  ●冒皮皮:吹牛。有道是“冒皮皮,打飛機”。
  ●竜花、竜火皮:鄉巴佬,竜火皮意指土得要命。
  ●背兜兒:背簍
  ●婆娘:女人,有時也指妻子。
  ●扯(ce):發音時韻母音要拉長。表示跑題了。例如“扯遠了”“鬍扯”。
  ●zua二聲:踢。例如“zua球”,“zua你兩jo(腳)”。
  ●zua瞌睡:打瞌睡
  ●zuai筋鬥:就是摔跤了的意思
  ●腦(音同老)殼:腦袋
  ●瞎孔:胳肢窩
  ●倒拐子:手肘
  ●羅兜、作登兒:羅兜原意是指一種裝東西用的框子,兩個可用扁擔來挑。引申指臀部,的前者多用於人,而後者多用於
  ●開山兒:瀘州地區的一種方言,就是“小斧”的別稱。這種小斧刃面是鈍的,用於砍開石頭,斧背用於打擊鑿子。由於大石頭是從山上開鑿下來的,所以這種小斧就叫“開山兒”。
  ●風卜:手動産生風的農用器具,一班用來吹幹淨稻穀等糧食裏的雜質。
  ●客西頭兒:膝蓋
  ●渠算兒:蚯蚓
  ●丁丁貓兒、洋丁丁兒:蜻蜓
  ●爪母兒、爪貓兒:蚱蜢
  ●[gezao]:跳蚤
  ●金啊子:知了
  ●瞎塊兒、奇貓兒:青蛙
  ●賴格寶:蛤蟆 
  ●魚麯兒:泥鰍 
  ●巢衝:蛔蟲
  ●花姑娘兒:七星螵蟲
  ●偷油婆:蟑螂
  ●雀雀兒:小鳥
  ●照雞子、叫機兒:蛐蛐兒
  ●雷公蟲:蜈蚣
  ●猴獅兒:螳螂
  ●我屋裏頭的,堂客,娃兒他媽:這個男人的妻子
  ●右 客:女人,帶有貶義
  ●男 客:男人,帶有貶義
  ●涮罎子:說大話,吹牛皮或嫘Φ囊饉?
  ●日*白:吹牛皮,瞎聊,鬍侃。
  ●空了吹:少在這兒瞎說。不要再吹牛了,沒人信你!
  ●豁別個:騙別人
  ●別個:別人
  ●腳桿:腿腳
  ●你蝦子不胎害:駡別人不知道好歹
  ●連二桿:人的小腿
  ●趴耳朵:男人沒骨氣,怕老婆。在成都確實有一種自行車改裝的交通工具叫做這個名字。不過引申出來也有“怕老婆”的意思。
  ●龜*兒*子:駡人的話,標準的四川語言,指人出生低賤。很多時候衹是用作口頭禪,用來加強語氣。
  ●改手:上厠所
  ●梭葉子:形容女人不檢點的話語。妓女和生活作風不好的女人
  ●衝殼子:吹牛
  ●幹猴獅兒:形容一個人很瘦 
  ●操油說:指一個人說話油腔滑調
  ●直見滴(dia):指液狀物一直不停的滴
  ●走人戶(一般讀fu):去親戚朋友傢串門
  ●獵巴骨:肋骨
  ●飛辣、焦苦、min甜:十分辣,非常苦,相當甜。(個人覺得這個比普通話表達形象生動得多)。
  ●不存在:使用頻率很高,表達意思也很廣的一個詞。沒有問題,小事情等等,分語境意思太廣,呵呵,我說不全啦。
  ●[he](用英語音標發音):很,非常。
  ●狗的:“狗*日*的”的快讀。這個詞在四川話中,尤其在重慶話中是口頭語了,一般沒有駡人的意思。重慶女子有時說丈夫都說“我們那個狗*日*的”,說小孩“小狗*日*的”。一般是加重語氣的力度,強調語氣,發狠。
  ●背時:倒黴。例子:“你個背萬年時的”。
  ●腳(juo或者jio)球:成都人口中的足球。
  ●告移哈:試一下。
  ●巴適:好,實在。
  ●安逸:舒服。
  ●巴:粘貼、附着。例如:“巴鬥燙”(粘着燙)。
  ●對頭:是的。
  ●曉得噠:知道啦,有不耐煩的意思。
  ●摁是:確實是。
  ●霸道:在四川話中經常用於褒義。意思是絶了、厲害、高,實在是高、好得沒話說。例“妹妹的身材好霸道哦。”
  ●殺麻麻魚:渾水摸魚,蒙混。
  ●圍腰:圍裙。
  ●*巴:如“????巴”“牙巴”等。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話。
  ●琛過來、癡過來:伸過來
  ●逛的:光溜溜的
  ●拗:手腳不停地動
  ●吱膠:橡皮擦
  ●讀腳:跺腳
  ●扯僕漢:打呼嚕
  ●逞下去:壓下去
  ●馬起臉:板臉
  ●車筆刀:削筆刀
  ●莫棱個:不要這樣
  ●鬥是:就是
  ●拱過來:擠過來
  ●駭得:吃得多
  ●扯把子、日白:說謊
  ●光dong dong:沒裝上衣
  ●光ca ca :裸體,衣服褲子都沒穿
  ●夾色子:結巴
  ●掰子:瘸子
  ●燈兒晃:無事亂逛
  ●喀過來:跨過來
  ●逗硬:動真格的
  ●看稀奇:看熱鬧
  ●高聳聳:很高
  ●肥懂懂:很胖
  ●煩造造:非常髒
  ●短處處:很短
  ●趴唧唧:很軟
  ●低低嘎嘎兒:很少
  ●驚抓抓的:大驚小怪
  ●瘋扯扯的:瘋瘋癲癲
  ●礦西西的:很糊塗
  ●亮瓦瓦:很亮
  ●霧獨獨:冷不防的
  ●神戳戳:發神經
  ●念棟棟:粘稠的
  ●俗雜雜的:俗氣的
  ●火瞟瞟的:灼傷般的疼
  ●吃嘎嘎:吃肉的意思
  ●卡卡各各:角落
  ●吹垮垮:聊天
  ●呱西西:傻傻的
  ●神撮撮(神經病)
  ●鏟鏟:不相信的意思。例如:甲:今天發奬金老喲。乙:鏟鏟,昨天才發老的。
  ●甲甲、隔力:身上的污垢
  ●索索灘兒、索索板兒:滑梯
  ●蠻施:特別、很,加重語氣,比如你蠻施煩,就是你特別煩。
  ●挖抓:特別髒的意思
粵語對四川話的影響 The impact of the Sichuan dialect Cantonese
  湖廣填四川的時候,湖廣一帶的人就給四川話融入了很多南方語係的詞彙。四川話和廣東話的聯繫還是很明顯的。雖然四川話是北方語係,但是很多粵語的詞彙卻在四川話中保留了下來。如今,四川省以及重慶市人中間,仍然有使用客傢話的,客傢話受到廣東話影響較大,其中詞彙也影響了四川話。
  可以說四川話和廣東話是有聯繫的.
  四川話中的部分粵語詞彙的讀音:
  鞋(hai3)
  街(gai1)
  解(gai4)手,解(gai4)釋
  我(e~o兩種方言發音一模一樣)
  (把門)關嚴(a~an)
  鹹(han3)
  不警不覺(guoe3)
  花(fua1)
  藥(yo3)
  嘞個(這個的意思)
  窖(gao3)
英文解釋
  1. n.:  Sichuan dialects
近義詞
四川話
相關詞
詞彙方言貓和老鼠語言文化俗語形容詞副詞四川
方言口語更多結果...
包含詞
四川方言笑話四川話考究—四川方言簡介
四川土話—四川方言詞語四川方言笑話—關於四川方言的笑話
四川方言笑話—四川方言版《增廣賢文》四川土話—四川方言詞語集錦
四川話考究—四川方言與其他民族語言四川話考究—四川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聲母差異
四川話考究—四川方言六級資格認證考試四川話考究—四川方言公共八級考試
分類詳情
張開重慶方言張開成都話張開仁壽縣方言張開巴中方言主兒
嗇甲子球墨名堂搞求不醒豁瓜不稀稀匪頭子
吃包子鮓起車蛛子哥老關瓜稀稀
放筏子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