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托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綫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的布袋戲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一帶隨着移民來的,不過,在臺灣倒也發展出自己的本土特色。從早年師承唐山師父,專門演出代代相傳的老戲碼;到專門搬演神仙魔道大戰,劇情光怪陸離,集怪誕、懸疑、刺激於一身的「金光布袋戲」階段;到以「雲州大儒俠—史豔文」風靡全臺灣的「電視布袋戲」階段;到現在最「炫」 的「霹靂布袋戲」。布袋戲在臺灣雖然也曾經面臨中斷的危機,但是,在許多老藝人的堅持與努力之下,不但使布袋戲曾經風風光光地收服了臺灣老小觀衆的心,現在更逐漸發展成為臺灣偶戲的特色。
其偶人造型、舞臺布景、音樂麯調諸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戲班分前後場,前場表演撐技,即由頭手、二手(主演、助演)2人操縱戲偶;後場4人,分擔文武場。唱腔一般采用漳州調。樂器有月琴、單皮、堂鼓、小鑼、鐃鈸等。演出多為有譜可循的傳統劇目,內容大抵取材於歷史故事,或者民間傳說。 |
|
傳統臺灣布袋戲,據說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從閩粵沿海一帶傳入。最初流行於臺灣嘉義、鹿港等閩南人聚居地區,道白麯調均帶閩南鄉音,被閩南人稱為家乡戲。後來逐漸擴散到臺灣全省。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臺灣,竭力推行“皇民化”政策,強迫將臺灣布袋戲改成日本式的木偶戲,以臺語夾雜日語道白,用西洋樂器伴奏,使之遭到無情的踐踏,一些老藝人紛紛轉到鄉野民間。及至50年代,登記在册的500多個偶戲班,又因受到所謂現代藝術衝擊,僅存無幾。衹有臺北許王的小西園、李天祿的亦宛然等少數幾個班子,仍保留有漳泉布袋戲的餘風。1963年,老藝人黃海岱之子黃俊雄的真五洲木偶劇團,以現代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運用於臺灣布袋戲的舞臺上,首先將《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搬上電視熒屏,引起轟動。不過,由於經他改造的木偶與手掌比例很不協調,致使表演者無法發揮掌上功夫。特別是采用搖滾樂等西洋樂器,伴以臺上搖搖晃晃的文偶、磕磕碰碰的武偶,已失去了臺灣傳統布袋戲的風格。 |
|
掌中戲的戲狀元—許王與小西園
許王生於布袋戲之傢,父親許天扶是著名的北管雙璧的布袋戲大師,在一九一三年創立了「小西園掌中劇團」。許王四歲學藝,五歲就能上場表演,二十歲時,父親去世,他便接掌了父親的「小西園」。
許王的演技細膩、念白優美,又集編、導、演於一身,大傢都稱他為掌中戲的「戲狀元——許王與小西園元」。「小西園」在許王的領導之下,勇奪多次戲劇比賽的冠軍,又經常巡回國外表演,魅力非凡。
掌中戲第一世傢—黃海岱與五洲園
「五洲園掌中劇團」真是臺灣布袋戲的第一世傢,它的大傢長就是「紅岱師」—黃海岱。黃海岱一九○一年生在雲林,從小在西蠃耕讀、學戲,二十五歲就和弟弟一起創立了「五洲園」,苦心經營,終於成為臺灣南部掌中戲的霸主。
黃海岱的子孫各個爭氣,子弟也是名滿天下,他的長子黃俊卿是臺灣五、六○年代內臺布袋戲的掌劇霸王,第二個兒子黃俊雄更以「雲州大儒俠—史豔文」讓臺灣觀衆如醉如癡,而現在電視上的「霹靂布袋戲」掌門人不是別人,就是黃海岱的孫子,黃俊雄的兒子—黃文擇。 |
|
臺灣布袋戲
【布袋戲介紹】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托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綫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的布袋戲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一帶隨着移民來的,不過,在臺灣倒也發展出自己的本土特色。從早年師承唐山師父,專門演出代代相傳的老戲碼;到專門搬演神仙魔道大戰,劇情光怪陸離,集怪誕、懸疑、刺激於一身的「金光布袋戲」階段;到以「雲州大儒俠—史豔文」風靡全臺灣的「電視布袋戲」階段;到現在最「炫」 的「霹靂布袋戲」。布袋戲在臺灣雖然也曾經面臨中斷的危機,但是,在許多老藝人的堅持與努力之下,不但使布袋戲曾經風風光光地收服了臺灣老小觀衆的心,現在更逐漸發展成為臺灣偶戲的特色。
其偶人造型、舞臺布景、音樂麯調諸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戲班分前後場,前場表演撐技,即由頭手、二手(主演、助演)2人操縱戲偶;後場4人,分擔文武場。唱腔一般采用漳州調。樂器有月琴、單皮、堂鼓、小鑼、鐃鈸等。演出多為有譜可循的傳統劇目,內容大抵取材於歷史故事,或者民間傳說。
【布袋戲的由來】
傳統臺灣布袋戲,據說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從閩粵沿海一帶傳入。最初流行於臺灣嘉義、鹿港等閩南人聚居地區,道白麯調均帶閩南鄉音,被閩南人稱為家乡戲。後來逐漸擴散到臺灣全省。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臺灣,竭力推行“皇民化”政策,強迫將臺灣布袋戲改成日本式的木偶戲,以臺語夾雜日語道白,用西洋樂器伴奏,使之遭到無情的踐踏,一些老藝人紛紛轉到鄉野民間。及至50年代,登記在册的500多個偶戲班,又因受到所謂現代藝術衝擊,僅存無幾。衹有臺北許王的小西園、李天祿的亦宛然等少數幾個班子,仍保留有漳泉布袋戲的餘風。1963年,老藝人黃海岱之子黃俊雄的真五洲木偶劇團,以現代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運用於臺灣布袋戲的舞臺上,首先將《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搬上電視熒屏,引起轟動。不過,由於經他改造的木偶與手掌比例很不協調,致使表演者無法發揮掌上功夫。特別是采用搖滾樂等西洋音樂麯風,伴以臺上搖搖晃晃的文偶、磕磕碰碰的武偶,已失去了臺灣傳統布袋戲的風格。
【布袋戲的著名大師】
掌中戲的戲狀元—許王與小西園
許王生於布袋戲之傢,父親許天扶是著名的北管雙璧的布袋戲大師,在一九一三年創立了「小西園掌中劇團」。許王四歲學藝,五歲就能上場表演,二十歲時,父親去世,他便接掌了父親的「小西園」。
許王的演技細膩、念白優美,又集編、導、演於一身,大傢都稱他為掌中戲的「戲狀元——許王與小西園元」。「小西園」在許王的領導之下,勇奪多次戲劇比賽的冠軍,又經常巡回國外表演,魅力非凡。
掌中戲第一世傢—黃海岱與五洲園
「五洲園掌中劇團」真是臺灣布袋戲的第一世傢,它的大傢長就是「紅岱師」—黃海岱。黃海岱一九○一年生在雲林,從小在西蠃耕讀、學戲,二十五歲就和弟弟一起創立了「五洲園」,苦心經營,終於成為臺灣南部掌中戲的霸主。
黃海岱的子孫各個爭氣,子弟也是名滿天下,他的長子黃俊卿是臺灣五、六○年代內臺布袋戲的掌劇霸王,第二個兒子黃俊雄更以「雲州大儒俠—史豔文」讓臺灣觀衆如醉如癡,而現在電視上的「霹靂布袋戲」掌門人不是別人,就是黃海岱的孫子,黃俊雄的兒子—黃文擇。 |
|
臺灣霹靂布袋戲 | 天命 | 靈山 | 南奇 | 風暴 | 聖賢 | 圖騰 | 王朝 | 飛翔 | 雷霆 | 三軍 | 真主 | 雪獅兒 | 劍膽 | 無痕 | 甘露盲佛 | 血雨落潮 | 血刃凝魂 | 能鬼 | 天荒不老城 | 天外南海 | 北辰皇朝 | 燕孤城 | 謎城 | 伏竜先生 | 霏嬰 | 蟲魔 | 紫荊衣 | 邯寧 | 東方語 | 象王長老 | 赤蝎子 | 戰雕 | 絶離子 | 奚東城 | 烈無雙 | 仙靈地界 | 花月曉 | 智慧之門 | 魚竜變 | 耕武 | 天宇鋒之殺 | 人閑桂花落 | 東方羿 | 央森 | 饒悲風 | 不知名 | 一月三身 | 金鎏影 | 禦主 | 秋八月 | 白忘機 | 疊雲 | 鎏法天宮 | 紅粉聯盟 | 長曾我部神權 | 孤獨先生 | 棄天帝 | 鳳凰鳴 | 刀鋒 | | | |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