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 : 荔蒲縣 : 雲陽縣 : 潼南縣 : 長沙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東源縣 : 荔浦縣 : 江口縣 [顯示全部] > 雙江鎮
顯示地圖
目錄
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
  雙江鎮地處涪江下遊的潼南縣雙江鎮,是中國第一批十大歷史名鎮之一(2003年由國傢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古鎮建於明末清初,距今有400餘年。鎮外浮溪、猴溪環繞,鎮內古街石板鋪路。今存有中街、東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興隆街、水巷子、老豬巷9條街道。
  雙江鎮位於縣城西北10公裏,這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任國傢主席楊尚昆的出生地,也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因猴溪、浮溪如玉帶環腰而得名,自古便是西南地區的軍事、商貿要地。
  雙江鎮建於清初,是一個集革命傳統、歷史文化、水光山色為一體的古樸小鎮。古鎮歷史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鎮上現存有楊尚昆和楊闇公舊居、潼南革命鬥爭歷史的重要遺址永綏祠、清代巴蜀民居建築群和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田壩大院、興隆街大院、長灘子大院等大型清代建築群20餘座,這些古建築群規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曾被參加全國第二屆民居學術研討會的全體代表譽為“全國罕見的清代民居群”。
  除文物、古跡衆多外,這裏還是革命英烈輩出的地方———楊尚昆、楊闇公、楊白冰、楊劍秋革命英烈均出生於此,廖靜秋、陳錫武等著名科學家、文藝傢的故鄉也在此處。瞻仰英烈故裏,探詢古鎮風光,行走在古鎮的街道上,古樸的建築、青石鋪就的老街,無處不透着一股人文的氣息。
  古鎮有“禹王宮”、“清代民居”、“興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郵政局大院”(即楊尚昆、楊闇公舊居)、“長灘四知堂”、“惠民宮”等規模大、頗具清代民居建築風格的大型古民居20餘座,被專傢們譽為“難得的清代民居建築群”。
  在長約700米的“清代一條街”上,樓臺錯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韻。尤其是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楊氏民居”(即前國傢主席楊尚昆出生地“長灘四知堂”和“禹王宮”),在衆多古民居中獨具特色。
  占地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060平方米的“楊氏民居”,佈局靈活,不拘一格,建築風格極具變化,層次豐富。外虛內實的建築效果,無不顯現出古鎮特有的歷史風貌和巴渝遺韻。院中有大小房廳51間共108門,由七間三進組成。每進均有天井、欄桿、回廊、花臺,宅後還有花園。建築雖有明顯的中軸綫,但並不受中軸綫的束縛,而是根據地處的條件富於變化,空間組織靈活緊湊。院落中以擡梁式與穿逗式相結合的手法設計敞廳。宅外的風火磚墻逞駝峰形,綫型優美簡潔。宅內各進既獨自成院,又能通過廊道與其餘各進相通。建築設計科學,規模宏大,工藝精湛,雕琢精美,栩栩如生。隔扇、漏窗形式多樣,柱礎、斜撐、運托、挂落、垂柱等圖案精美,門窗、隔扇做工考究。尤以高浮雕,透雕手法雕刻的歷史戲劇人物、花卉圖案最為精緻。
  更為獨特的是前國傢主席楊尚昆的出生地“四知堂”的建築。雖距今有130多年的歷史,仍保存完好。這座位於猴溪上遊,依山臨壩而建的四合院,為木結構懸山頂建築,面積1146平方米,占地1290平方米。其建築設計采用“步步遞進,層層升高”的傳統習俗,建築佈局更獨具匠心。“四知堂”之名取於楊氏先祖東漢太守楊震“夜拒賄金”的典故。該室以“四知”的“四”字作為建築佈局的組合形式,前後廳面闊五間,長27米,深8.4米,之間於東西兩側建廂房,面闊四間,長17米,深5.3米,形成一個大四合院﹔東西廂房外側,又各建一通外廂房,皆面闊八間,長32.5米,深7.4米,內外廂房之間建有天井和信道,甚為壯觀。
  “四知堂”建築用材十分考究,筆直圓木為柱,上下大小一致,雕梁畫棟,脊檁點金,門簪以金形裝飾,屋脊磚雕灰刻,皆為仙人、金童、花卉、瓊閣,其顔色豔麗,燦爛奪目,門窗裝飾尤為精緻,檐下及柱間雕刻精細,均用多綫雕或透雕雕刻出蝙蝠、牡丹、仙桃、喜鵲,表現出主人對福祿壽喜的祈望,其雕琢技藝精妙絶倫,堪稱古民居建築的奇葩。
  還有那距今200多年的“禹王宮”內的古戲臺,雖經歷史滄桑而留下斑駁烙印,依然飛檐翹角,高大恢宏,古樸蒼雄,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走進這古民居,恍若走進時間隧道,讓你感嘆這歷史文化的悠久與多彩。它與雙江那溪流環繞,翠竹掩映下的古街石橋老榕樹的小橋流水風光,構成了渝西北古鎮自然與人文相輝映的獨特文化景觀。
  隨着渝遂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鎮轄區內(五裏村)設立互通口,區位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為鎮域經濟發展開闢了新空間,註入了新動力,創造了新優勢。
  雙江鎮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綫、尚昆主席故裏等衆多品牌,為全面推動旅遊産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旅遊資源豐富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擁有楊闇公舊居、楊尚昆舊居等紅色旅遊資源,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築群等衆多景點,豐富的古 鎮歷史文化底藴以及獨特風土人情、田園風光、人文精神,形成了瞻偉人、觀古建、遊古道的紅色、古色旅遊氛圍。
湖南省通道縣雙江鎮
  雙江鎮是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緑波蕩漾的雙江河畔,因兩條小河在這裏匯合而得名。
  全鎮總面積109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3.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88.3公頃,山地面積998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8%。全鎮轄城北、城南2個居委會;城東、塘衝、桿子、吉利、大寨、牙寨、長寨、橋頭、寨上、馬傢壩、爛陽、紅香、芋頭、上團、琵琶、羅武16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1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956戶,總人口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6萬人,境內聚居着侗、漢、苗、瑤等13個民族,其中以侗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0%,轄區內有120多個縣直單位和中央、省、市駐通單位。209國道和S221省道穿越境內,交通便利。
  清乾隆六年(1741)臨口巡檢司移駐這裏,改為雙江巡檢司。解放前,屬綏寧縣管轄,衹是一個農村小集鎮,僅有一條小街。1956年,開始修建雙江新城。1958年,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治遷駐雙江。從此,這裏成為通道侗鄉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時新建的風雨橋雄跨雙江兩岸,漣漪倒影,別具風光。走進山城,道路兩旁的樟樹郁郁葱葱,樟香撲鼻。所以人們贊美雙江是“樟樹城”、“公園城”。如今,雙江城裏,民族工業、民族貿易蓬勃發展,建有農業機械廠、水泥廠、造紙廠、印刷廠、木器廠等幾十傢企業。還有中學、小學、電影院、體育場等各種文化教育和娛樂場所。
湖南省長沙縣雙江鎮
  雙江鎮位於長沙縣北部邊寨,地處長沙、平江、瀏陽三縣(市)交界的竜華山脈。全鎮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69個村民組、2.3萬人口、1.97萬畝耕地,鎮域方圓66.4平方公裏。距省會長沙63公裏,距縣城星沙51公裏。
  雙江是長沙縣老區鎮,唯一最具原生態山水環境特色鎮,海拔604米的竜華山為長沙縣第一高峰,落於雙江鎮,神秘的竜華山瑞雲峰雞鳴三縣,本屆雙江黨委、人大、政府精心建設竜華旅遊區,強力打造竜華旅遊業的决策中不斷開發。
  雙江鎮盛産糧、豬、茶、果、林、竹,現已形成了萬畝優質稻、萬畝良種茶、年飼養量十萬頭良種豬、萬畝杉木林、萬畝油茶和五千畝楠竹等六大農業産業。
  近三年來,雙江鎮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農業方面: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2億元,2006年為1.39億元。工業方面:2004年工業總值為2.42億元,2005年為2.8億元,2006年達3.2億元;2004年招商引資2100萬元,2005年為2780萬元,2006年達3960萬元。財政稅收方面:2004年為268萬元,2005年為301萬元,2006年為328萬元。農民收入方面: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00元,2006年達4087元。各項經濟指標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蓬勃發展。
廣東省東源縣雙江鎮
  雙江鎮位於東源縣的北部,新豐江水庫邊,東鄰燈塔鎮,南連新港鎮,西為錫場鎮,北接澗頭鎮。鎮府駐雙江墟,距縣城55公裏。下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04年人口14565人。總面積145.5平方公裏。內有耕地0.92萬畝,山林1.8萬畝。2004年,工業總産值268萬元,農業總産值2641.1萬元,人均收入2566元。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3所,文化站(室)9間。境內有南越王“趙佗古城”遺址。林業資源豐富,鬆脂生産量居全縣首位。該鎮山清水秀,林木蔥籠,主要盛産板慄、毛竹、木材、大紅西瓜等農副産品。 雙江鎮黨委政府大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實施“農業穩鎮、科教興鎮、藉外發展”戰略。鎮內各項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特別是今年以來,鎮政府加大投入,新建鎮行政辦公樓,完善了圩鎮自來水工程,改善村委會辦公條件,引入外資興辦了雞心寨水電站等,開創了雙江鎮工作新局面。 該鎮黨政班子精誠團结,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積極帶領全鎮幹部群衆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獲得了兩個文明建設的豐收;該鎮堅持依法治鎮,大力加強民主法製宣傳教育,切實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轉變機關作風,社會秩序明顯好轉,創造了有利投資創業的良好環境。該鎮的領導班子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闊步嚮前,帶領全鎮人民奔小康。
重慶市雲陽縣雙江鎮
  雙江鎮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氣候區劃屬低丘河𠔌平壩熱優伏旱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18.5℃,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無霜期300餘天,日照充足,盛夏季節多晴熱高溫伏旱天氣,秋季多綿雨,鼕季多低溫寡照多霧,具有春旱、夏熱、秋雨、鼕冷的氣候特點。農業區劃海拔400米以下地段為淺丘河𠔌糧經三熟柑桔區,其餘為低山臺地稻麥兩熟油桑區,林業區劃屬丘陵低山防護林經濟林區。
  ◆農業
  雙江鎮農業基礎條件相對較好,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一直處在全縣前列,雙江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在雲開路一綫的農民、稻場、東風、石雲、竜溪等村大力發展生態小果園;在稻場、楊沙、興隆、道灣、復興等村大力發展蔬菜基地和生豬飼養基地;在三壩、馬沱、農民村建立特種養殖基地,農村經濟發展較快,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增長。2003年,在國傢建設用地和退耕還林等因素土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全鎮糧食總産量達5568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43.5元。
  ◆森林
  全鎮森林資源豐富,有天然林7174畝,退耕還林面積10500畝均栽植了大量洋槐、馬尾鬆、欒樹、竜眼、板慄樹等,城內竜脊嶺森林公園面積1000畝,人工培植了紫荊、紫薇、重陽木、黃花槐、雪鬆、四季桂、白玉蘭、廣玉蘭等樹種,宜林荒山隙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約13000畝,也正在逐步進行緑化。
  ◆水利
  雙江鎮水利設施比較完善,全鎮共有大小堰塘522口,蓄水量32025立方米;堰溝45450米,水庫8座,蓄水138.78萬立方米。
  ◆鄉鎮企業
  因地理位置特殊,雙江鎮一直是雲陽西部物資集散地,工商業起步較早,發展相對較快,解放前夕,今雙江境內有小糖坊數十傢,解放後,陸續辦起了磚瓦廠、水電站、糧食加工廠等社隊企業。20世紀80-90年代,雙江鄉鎮建築業發展較快,雙江建築公司在全縣鄉鎮建築行業中首屈一指。縣城遷址雙江後,雲陽麯軸廠、雲陽玻棉廠、重慶三峽雲海藥業、恆順香醋雲陽分公司、富正建築工程公司、仁和建司、通海建司等一大批工業、建築企業入駐雙江鎮,帶動雙江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03年,全鎮有鄉鎮企業316個,其中工業36個,鄉鎮營業收入總額達27000萬元,年淨利潤總額達1670萬元。
  ◆特色産品
  雙江鎮盛産枇杷、竜眼,主要分佈在全鎮15個村,栽種面積近千畝,常年産量約300萬斤,産品以果大、味甜遠銷宜昌、重慶等地,深受客商喜愛。中藥材枳殼和檸檬栽種歷史也比較久遠,主要分佈在蜀光、農民等村,面積約300畝。蠶桑、生豬發展也比較迅速,已初具規模,全年養蠶3000張,生豬出欄1.05萬頭。隨着縣新型工業化戰略的推進,雲陽桃片糕、雲陽麯軸等生産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産品遠近聞名,暢銷各地。
貴州省册亨縣雙江鎮
  雙江鎮位於貴州省册亨縣城東南面,距縣城58公裏,國土面積為231.4平方公裏,年平均氣溫18.8℃,屬亞熱帶地區,居住少數民族占97.82%,地理環境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是一個典型的少、邊、窮山區。
  村級整合後,全鎮共有1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54個村民小組,48個自然村寨,2777戶,12503人,勞動力5259個,初中以上文化71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9人,青壯年文盲、半文盲249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5.83%,現有貧睏戶934戶,占全鎮總人口戶數的34.54%。
  耕地面積1.94萬畝,其中:田面積0.3萬畝,地面積1.64萬畝,森林面積覆蓋率達50%。全鎮農業總産值達1918萬元;鄉鎮企業總産值達759.6萬元,占任務數720萬元的105.5%;糧食總産量完成6509噸;地方稅收54.63萬元,占任務數的286.23%,地方財政收入55.67萬元,為年度預算數24.63萬元的226.04%,年農民人均收入1358元,人均占有糧288公斤,通村公路率100%,通組公路率達100%,村組通電率達97%,村組實現農網改造率達89%,農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60.82%。
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雙江鎮
  雙江鎮位於廣西荔浦縣城西北部,北面與陽朔、永福兩縣相接,總面積145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86個自然屯,總人口2.9萬人。鎮內交通便利,國道321綫繞鎮而過,縣道荔竜公路與馬青公路在集鎮所在地交匯,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4公裏,距桂林市106公裏,鎮內有二七O工業園區和兩江、竜坪兩個集貿市場,商貿交易輻射周邊鄉鎮,是荔浦北面的農副産品集散地。
  近年來,雙江鎮黨委、政府認真實施區黨委提出的“1234610”工作思路,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名特優經濟作物,全鎮建立了水蜜桃、速生桉、撐緑竹、楊樹、夏橙、香菇、瘦肉型豬、花卉苗木、馬蹄等9個示範基地,其中香菇産量占全縣的一半以上,産品遠銷東南亞各國,在示範基地的帶動下,全鎮65%的耕地調整種植名特優經濟作物。
  雙江鎮具有廣阔的發展前景,該鎮營造的“親商、安商、富商”投資環境引來了十多個竹木衣架、五金電鍍等企業的落戶。在此基礎上鎮黨委藉助全縣2000畝工業園在鎮域內興建的機遇,以“保姆式”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4年引進新上項目14個,其中外來企業12個,有桂林藍海五金電鍍廠、鴻發采礦廠、自強采礦廠、森木拼板廠、玉生橡塑製粉廠等,固定資産總投入已到位資金1855萬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群衆文化活動豐富多彩,2004年全鎮完成工業産值6300萬元,財政收入實現356萬元。
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縣雙江鎮
  江口縣雙江鎮地處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土總面積約176.6平方米,有耕地面積約1489公頃,全鎮轄17個行政村,228個村民組,25個居民司組,總人口 4482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14913人,占總人口的34.1地 流動人口2311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9.3鞏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02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2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38元。
  該鎮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同期、光熱共季、土地肥沃,農業生産條件優越。全鎮境內有農作物品種50餘種,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畜物業主要以豬、牛、羊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蔬菜、瓜果、花生、中藥材、草感、油菜為主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該鎮的農業經濟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
  交通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是西部大開發前沿投資環境最具優勢的地方。銅遵公路、銅梵公路橫穿境內,距銅仁市較近,光覽通訊綫路覆蓋全鎮。
  科教文衛事業方興未艾,具有濃郁的多民族特色地方文化、古老馳名的攤文化一花獨放。全鎮有中學4所,在校學生3108人,有小學27所,在樣學生5354人,有教職工232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此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7所,有醫院2所,衛生室17個,衛生技術人員252人,文化事業民展迅速,各村都建有衛星電視接收臺,電視覆蓋率達 90人
  雙江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神奇的山、秀美的水、溫和的氣候是旅遊休閑的絶好場所。距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梵淨山29公裏。近年來該鎮製定了旅遊業發展規劃,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以“休閑觀光”為主的雙江旅遊業正在異軍突起,並迎來了衆多遊客。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雙江鎮
  海拔1538米,距省會昆明市117千米,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26千米。
  雙江鎮地處峨山縣城,鎮政府駐縣城東大橋旁,離省城昆明110公裏,距玉溪26公裏,玉元公路縱貫東西,是通往思茅、景洪及東南亞國傢必經之路。全鎮地處東經102゜12'15〞—102゜27'37〞,北緯24゜5'52〞—24゜19'11〞。全鎮境內最高海拔總果後山為2050米,最低海拔小法那低𠔌1300米,鎮政府駐地海拔1528米。全鎮地處低緯高原,屬溫熱帶氣候。
  雙江鎮地形以縣城為中心,嚮四周輻射呈圓形,境內河流均屬珠江水係,主要河流有練江,發源於石屏縣,猊江發源於玉溪,兩條河流分別從西、北環繞縣城流出,“雙江”由此得名。
  雙江鎮轄3個社區,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140個村(居)民小組,130個自然村,土地總面積320.59平方公裏,折合;480885畝,屬全縣最大的鄉鎮。雙江鎮擁有較好的區位、資源、養殖業“三大優勢”,是雲南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雙江轄區內盛産雞樅、木耳、香菇、於巴茵、牛肝茵、鬆茸等山珍,有着茂密的森林資源和豐富的礦産資源。
  雙江鎮山多地少,坡度大,人均耕地面較少,是一個典型的壩區、半山區、山區三接合的鎮,同時又是峨山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雙江鎮具有優勢的地理環境,依托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二、三産業,帶動全鎮的經濟發展。全鎮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是:堅定不移地實施“農業穩鎮、工業強鎮、三産興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力爭農業農村工作有新的突破,促進全鎮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全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立足鎮情,突出區位、資源、養殖業三大比較優勢,加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增加農村經濟發展後勁,重點抓好七大産業的建設和發展:一是冶煉鑄造業;二是焦化業;三是物流業;四是運輸業;五是烤煙生産業;六是個私林業;七是畜牧業。
No. 10
  轄:羅代社區;農裕、大橋、團山、青山、竜華、石板、赤馬、雙江、山筆、石井10個村委會。
No. 11
  轄:城北、城南2個居委會;城東、塘衝、桿子、吉利、大寨、牙寨、長寨、橋頭、寨上、馬傢壩、爛陽、紅香、芋頭、上團、琵琶、羅武16個村委會。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
  長沙縣轄鄉。1949年屬承祖鄉,1956年為雙江鄉,1958年屬金井公社,1961年析雙江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66公裏,面積66.4平方公裏,人口2.2萬。鄉政府駐羅戴。轄雙江、農裕、大橋、唐傢鋪、團山、桃花、青山、石灣、光華、石板、金花園、赤馬、三筆、石井、躍進1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橡膠製品、造紙、紙箱、農機、石英石加工、製茶等。農業主産水稻、生豬,兼産茶葉、木材。是長沙地區革命老區,全鄉有287位烈士為國捐軀。
No. 13
  雙江鎮 雙江鎮位於潼南縣西北部,距縣城10千米。面積119.4平方千米,人口5.4萬餘人(2006年)。轄雙江社區,金竜、仙鵝、五裏、竜門、管店、丁溝、老關、木井、新店、林灣、高石、板倉、祠堂、雙林、白鶴、社田、菜灣、花溝、九道、白雲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金竜街,城鎮面積3平方千米,城鎮常住人口2萬餘人。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首批中心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之一。涪江、綿(陽)璧(山)公路過境,渝遂高速公路在轄區內(五裏村)設立互通口。擁有楊闇公舊居、楊尚昆舊居以及清代民居建築群等。
  [代碼]500223110:~001雙江鎮社區 ~201金竜村 ~202仙鵝村 ~203五裏村 ~204竜門村 ~205管店村 ~206丁溝村 ~207老關村 ~208木井村 ~209新店村 ~210林灣村 ~211高石村 ~212板倉村 ~213祠堂村 ~214雙林村 ~215白鶴村 ~216社田村 ~217菜灣村 ~218花溝村 ~219九道村 ~220白雲村
  [沿革]1950年建雙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3年大埝、城西、智慧3鄉並入。1997年,面積104.6平方千米,人口4.7萬,轄大埝、城西、智慧3個辦事處和金竜、仙鵝、管店、踏水、姚堂、杜灣、小溝、五裏、謝傢、板倉、祖師、花溝、竜溝、白鶴、雙林、竹山、祠堂、團義、河溝、塔四、新店、洪嘴、長五、垮岩、社田、菜灣、郭溝、林灣、高石、竜門、郭堰、丁溝、獨樹、老關、草坪、木井、陳灣、小灣38個行政村和雙江1個居委會。2006年區劃調整後,雙江鎮管轄原雙江鎮、原安興鄉九道村和白雲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19.30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金竜街(原址)。
No. 14
  雙江鎮 雙江鎮位于云陽縣西部,瀕臨長江北岸。距雲陽鎮35千米。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10.30萬人(2006年)。轄17個社區,9個行政村。省道合(川)巴(東)公路過境,水路長江設有客貨碼頭。
  [代碼]500235102:~001杏傢塆社區 ~002桂灣社區 ~003蓮花池社區 ~004黃金包社區 ~005青竜嘴社區 ~006磨子嶺社區 ~007柏楊塆社區 ~008民德社區 ~009張傢壩社區 ~014大雁社區 ~015天鵝社區 ~016白鶴社區 ~017白雲社區 ~019復興社區 ~020稻場社區 ~021楊沙社區 ~022道灣社區 ~201雙江村 ~210蜀光村 ~211石雲村 ~215黃嶺村 ~217竜溪村 ~221愛國村 ~222東風村 ~223馬沱村 ~224建民村
  [沿革]清末民初屬北岸崇善裏小江甲,民國中後期置雙江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8年建鎮。1997年,面積64.9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雙江、天宮、群益、糖坊、寨壩、愛國、稻場、東風、農民、蜀光、石雲、三壩、馬沱、建民、黃嶺、竜溪、復興、興隆、楊沙、道灣20個行政村和東王廟、新江門2個居委會。三峽工程移民搬遷後,成為縣政府駐地。2006年轄杏傢塆、桂塆、蓮花池、黃金包、青竜嘴、磨子嶺、柏楊塆、民德、張傢壩、梨園、大雁、天鵝、白鶴、白雲、濱江、復興、稻場、楊沙、道灣22個社區;雙江、蜀光、石雲、黃嶺、竜溪、愛國、東風、馬沱、建民9個行政村。同年,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撤銷雙江鎮,設立青竜街道、雙江街道。
重慶市重慶市潼南縣
  潼南縣轄鎮。1950年建雙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3年大埝、城西、智慧3鄉並入。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8.6公裏。面積104.6平方公裏,人口4.7萬。涪江、綿(陽)璧(山)公路過境。轄大埝、城西、智慧3個辦事處和金竜、仙鵝、管店、踏水、姚堂、杜灣、小溝、五裏、謝傢、板倉、祖師、花溝、竜溝、白鶴、雙林、竹山、祠堂、團義、河溝、塔四、新店、洪嘴、長五、垮岩、社田、菜灣、郭溝、林灣、高石、竜門、郭堰、丁溝、獨樹、老關、草坪、木井、陳灣、小灣38個村委會和雙江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釀造、塑料編織、機械等廠。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紅薯、油菜子,兼産生豬、養蠶。鎮境為楊* 公烈士故居和楊尚昆主席舊居。有楊* 公烈士陳列館及禹王宮、惠民宮、關帝廟等古廟。1917年護法戰爭時,四川省靖國軍川北總司令部設於此。
重慶市重慶市雲陽縣
  ◆地質地貌
  雙江鎮地貌屬山地單斜低山、背斜梳狀低山和河𠔌低壩及階地,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轎頂山海拔560米,(盤石城海拔554米),最低點在長江水面,海拔110餘米(三峽水庫蓄水前),平均海拔400餘米。全境被三壩溪溝、潘傢溝、黃嶺橋溝、薛傢溝分割成相對獨立的五大板塊。
  ◆氣候
  雙江鎮氣候區劃屬低丘河𠔌平壩熱優伏旱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18.50C,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無霜期300餘天,日照充足,盛夏季節多晴熱高溫伏旱天氣,秋季多綿雨,鼕季多低溫寡照多霧,具有春旱、夏熱、秋雨、鼕冷的氣候特點。農業區劃海拔400米以下地段為淺丘河𠔌糧經三熟柑桔區,其餘為低山臺地稻麥兩熟油桑區,林業區劃屬丘陵低山防護林經濟林區。
  ◆河流與水資源
  雙江鎮兩面環水,位於長江與澎溪河交匯處,水資源比較豐富,三峽工程三期蓄水後,境內蜀光、農民、馬沱、楊沙等村將形成衆多天然水庫,發展水産養殖業極具潛力。
  ◆土壤
  土壤類型為灰棕色衝積土、紫色衝積土、紅棕紫泥土和灰棕紫泥土等,地下資源探明的主要有岩????和天然氣,儲量大,容易開採。
  ◆動植物分佈
  雙江鎮黃桷樹居多,主要分佈在海撥300米以下的長江流域和澎溪河流域,海撥500米以上的新寨子、鄔傢祠堂、小潘傢溝等地均生長着天然和人工栽植的馬尾鬆、柏樹,洋槐、欒樹、黃荊、馬桑等植物。
  稀有植物主要有:木麻皇、棲角楊柳、銀華樹、黑荊、紅蔸木、國槐、水杉、八月桂、小葉香樟、女貞、紫薇、合歡等。
英文解釋
  1. :  Shuangjiang Town
近義詞
雙江
包含詞
雙江鎮社區
分類詳情
張開城北社區張開興隆村張開興隆村張開白雲村張開白雲村
張開光華村張開東風村張開保安村張開保安村大寨村
小溝村躍進村城郊村寶山村團山村
桃花村復興村新村村城東村城南社區
竜門村新店村石井村大橋村青山村
石板村五裏村高石村白鶴村黃嶺村
竜溪村農民村金鐘村明星村大衝村
花橋村竜華村塘衝村橋頭村琵琶村
石灣村橋頭村雙江村新田村永福村
兩江村永福村金竜村白鶴社區白雲社區
雙江村石雲村愛國村雙江村農裕村
赤馬村雙江村山筆村桿子村吉利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