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岩寺投訴電話潮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68-2277123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城區葫蘆山西側,坐落在葫蘆山南岩,寺內又有天然岩洞,故稱南岩寺。始建於明萬歷年間,歷代屢有修葺。至“文革”期間,此寺曾遭破壞,佛像蕩然無存。1987年,地方政府在原址重建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南岩寺朱墻金瓦,古樸典雅,依山傍水,緑樹相映,與怪石嶙峋的南岩及摩崖石刻渾然一體,成為古城潮州的又一文物景點。 |
|
南岩寺聯繫方式地址:紹興市新昌縣城關鎮
電話:0575-6285888
郵編:312500南岩寺投訴電話紹興市旅遊投訴電話:0575-512074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南岩寺景區離縣城西7公裏,南岩寺創建於東晉永和年間,唐宋時僧衆曾達八百,寺院鄰近有任公子釣臺、化雲洞、玉女磯、蝙蝠洞等衆多洞穴景觀。世傳中的“海跡神山”南岩寺正在修葺擴建中。 |
|
江西弋陽南岩寺(佛陀山)又名南岩佛窟或南岩佛洞。在江西弋陽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龜峰二景區(南岩景區)內,其三面紅
岩環繞,寺隨岩架立,不瓦而棟,不檐而藩,岩下洞穴寬70米,高30米,進深30米,可置千餘人。據中央美院金維諾教授和中
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教授所考,該洞為我國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開鑿的佛教石窟。
南岩寺起於晉代,唐太和年間(827-835)僧人神曜重修,並在石壁上始鑿石龕;宋嘉定年間(1208-1224)邑人王元長建殿門、堂廡,鐘樓及架橋設亭,又續鑿石為諸佛像。元至正年間(1341-1368)僧人嗣正再修;明崇禎年間(1628-1644)重修;明代邑人範有韜贈匾曰:“自然天地”;清康熙五年(1666)僧人園修增修。時俱規模如清弋知縣劉臨孫在《遊南岩記》中所云:“就壁斷石,成之如畫,懸空空,令人肅肅生悸矣”。道光八年(1828)僧人空凡又重修堂房和廂房,後經民國年間再度重修,香火一直鼎盛,是名揚江南的千年古剎。
南岩寺洞內現存石龕40餘座,摩崖石刻10餘處,依岩環列成半圓形,龕內雕有釋迦牟尼、文珠、普賢、觀音及十八羅漢等佛雕,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藝。雖然建國後因僧人返俗和文革期間遭受破壞。但1999年經省文化廳批準,弋陽縣人民政府找回了被損的36尊佛像頭,對該寺進行了整體修復,使得這座千年名剎得以重現昔日的輝煌。南岩寺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批),正在申報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有“中華第一佛洞”之稱譽,為龜峰風景名勝區的現佛教文化的主要景點之一。
廣東潮州南岩寺位於廣東潮州市葫蘆山西麓,前對西湖,碧波蕩漾。山上有一天然岩洞,左近巨石突兀。唐宋以來,文人雅士多遊此地,詠詩作賦,題刻於石。
原稱“南岩”,也稱“西岩”,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邑人章日慎闢其地,天啓四年(1624)邑人拔貢陳廷策創佛寺,1987年僧若勤(1915—1988.二.廿二)募巨資重建,名“南岩寺”,為古城名勝之一。
古岩歷經廢興。創者陳廷策,據清乾隆《潮州府志·捲三十·人物·隱逸》所載。1950年後,因極左政策導致殿捨盡圯。
“文革”亂歇,佛門重興。自政通人和的1981年起,若勤和尚决意搶救古岩,遂辛苦募化,衆多海內外善信踴躍奉獻,終於在1987年6月興工重建,越載告竣。它坐北嚮南,建成大雄寶殿,塑金身三聖,供十八羅漢;兩廊,祖堂,禪房,後殿(奉觀音菩薩),東西竜虎山門的首期工程。由於設計精心,梵宇莊嚴,古色典雅,遠勝昔日,顯示潮州古建藝術的精巧雅緻,壯麗輝煌,與西湖摩崖石刻渾然一體,互為輝映,相得益彰,為歷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