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華北平原
North China Plain
亦作Hua-pei P'ing-yuan或Huabei Pingyuan
概況
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遊。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遊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衝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遊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裏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嚮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嚮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佈在黃河衝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衝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鹼地。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嚮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鼕季寒冷乾燥 ,最冷月( 1月 )均溫0~-6℃,夏季高溫多雨最熱月(7月)均溫28℃,年均降水量為600~800毫米;無霜期6~8個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時數 2300~2800小時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高粱、𠔌子和甘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煙草等。礦産資源豐富,有煤、石油、鐵礦等,有中國著名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東部渤海、黃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曬海????,有著名的長蘆????區和蘇北????區,以及重要的????鹼工業基地。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有許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薊)、邯鄲、開封、商丘、淮陽等。
中國北部的大平原。由黃河、海河、淮河等衝積而成,面積310,000平方公裏。海拔在100公尺以下,大部分不足50公尺。地勢平坦,便於耕作,加以土質肥沃,夏季炎熱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公釐,歷來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區。但由於黃河挾帶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遊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4公尺,有的地方高出10公尺,而歷代對黃河疏於防治,以致黃河决溢、氾濫、改道頻繁。黃河下遊河道的改道遷徙又影響海河水係和淮河水係的宣洩,使華北平原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淺平窪地,排水不暢,加重了洪澇威脅。低平窪地還容易使土壤????鹼化。華北地區春雨衹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時有發生,因此旱、澇、鹼是華北平原的主要治理問題。黃河南、北的旱、澇、鹼危害出現頻率不同,一般洪澇南大於北,旱害、鹼害北重於南。1949年以來,黃河下遊1,800公裏長的大堤每年都維護培修,保證了黃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還在黃河兩岸放淤造田,治鹼改土,引水灌溉。淮河、海河也得到大規模的治理。現華北平原已是中國小麥、棉花、花生、芝蔴、烤煙等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農業區,也是溫帶果品蘋果、梨、柿和核桃、板慄、紅棗等的主要産區。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産地。目前已在規畫興建「南水北調」水利工程,引長江水到華北平原,根本解决華北平原乾旱問題。華北平原周邊富産煤炭,近年又在平原發現豐富的石油資源,已建成大港、勝利、華北、中原等油田。重要的工業城市有北京、天津、鄭州、石傢莊、邯鄲、濟南、徐州等。
華北平原是中國的重要糧棉油生産基地。
根據華北平原不同的區域特徵,可分為四個亞區平原:
遼河下遊平原,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以外的平原,是由遼河衝積形成的,沼澤地較多,局部有????漬化,平均氣溫低,但夏季仍然可以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以高粱、水稻、玉米為主;
海河平原,燕山以南,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是由海河和黃河衝積形成的,所以也被稱為黃海平原,是中國糧棉的重要産區,南北距離達500多千米,所謂“千裏平原”,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和棉花。可以達到一年小麥、玉米兩熟。
黃泛平原,位於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間,是黃河衝積形成的,包括泛濫沉積,????鹼、沙化土地較多,但平均氣溫高,適合喜溫抗沙作物生長,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棗等。
淮北平原,淮河以北,黃泛區以南,是黃河泛濫和淮河衝積形成的,氣溫高,水源充沛,由於以前黃河泛濫,淤積淮河幹道,造成這一帶經常性災荒,淮河經過疏通治理後,淮北平原成為中國小麥的主産區之一。
華北平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國的1/6。地表水時空分佈不均,地下水已成為華北平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石傢莊、邢臺、邯鄲、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開採量已占總供水量的70%以上。
調查表明,華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資源為227.4億立方米/年。淺層地下水可開採資源168.3億立方米/年,深層地下水可采資源24.2億立方米/年。
2000年華北平原地下水開採量為212.0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開採量為178.4億立方米,占總開採量的84.2%。深層地下水開採量為33.6億立方米,占總開採量的15.8%。
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總體上為106%,深層地下水為139%。由於開採佈局不合理,深層地下水頭持續下降,全區深層地下水頭低於海平面的範圍已達到76732平方千米,占平原區總面積的55%。並且造成海水入侵,使土壤????鹼化。
為保障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前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調查評價的基礎上,圈定了23處應急供水地下水源地,應急供水潛力為10億立方米/年。
回鄉列車上
一望無邊大平原,豐收景象喜空前。
秋風染就黃金色,又是一個豐收年。
——(河北安平)張志真 | | Huabei Pingyuan
華北平原
Huabei Pingyuan
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黃淮海平原。位於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公裏。平原地勢平坦,河湖衆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今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全國1/5。 中國首都北京即位於大平原北部。
地質與地貌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臺上的新生代斷陷區。平原的基底形成於太古代和元古代,蓋層構造主要受燕山運動影響。中生代時期華北平原為隆起區,局部發育了斷陷盆地。新生代以來,斷塊作用活躍,早第三紀時期形成一係列次級斷陷盆地;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堆積範圍逐步擴大,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嚮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衝積扇形平原、衝積平原、衝積-湖積平原、海積-衝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①黃河衝積扇平原,②淮河中下遊平原,③海河中下遊平原,④灤河下遊衝積扇平原。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衝積扇,扇緣嚮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衝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並將淮河、海河兩大水係分隔南北。歷史時期黃河頻繁遷徙,北至天津、南及蘇北的廣大平原遍受黃河影響。黃河衝積扇上至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窪地、故道等地形。在黃河衝積扇前緣與魯西南山地之間,分佈有東平湖、蜀山湖、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等連串湖泊,古代著名的巨野澤、菏澤、孟諸澤亦均處於扇緣地帶,但因黃河泥沙淤積,古湖沼多已消失。黃河衝積扇以南,大別山以北,地勢相對低窪,淮河自西而東流經其間。淮河平原河、湖較密,公元12~19世紀黃河奪淮期間,曾為黃河泛道;南岸支流史灌河、淠河、池河等大多平行流嚮東北。大別山北麓崗𠔌湖窪交錯分佈,發育了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等縱長形湖泊。此外,在淮河下遊還分佈有洪澤湖、射陽湖、高寶湖等。黃河衝積扇以北的海河平原,地貌分異較明顯,近太行山、燕山山前為海河各支流及灤河堆積的衝積扇平原,除近山麓地帶的地面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切割以外,扇面上堆疊有不同時期的河流沉積物;衝積扇平原的下方則為由海河流域南北兩係河流所堆積的廣阔衝積平原,北係河流多由西北流嚮東南,南係河流多由西南流嚮東北,兩組水係在白洋澱—文安窪相匯,最後通過海河註入渤海。海河南係的衝積平原亦為黃河奪淮前北流時期的主要泛流區。渤海灣沿岸低平的海積-衝積平原,海拔多在5米以下,平原上窪地、□湖衆多。黃河三角洲和灤河三角洲是這一平原上最大的兩個三角洲。以貝殼堤及其他海相沉積物為標志的古海岸綫遺跡,表明這一低平原數千年前曾為海水所浸。
氣候 華北平原大體在淮河以南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以北則屬於暖溫帶濕潤或半濕潤氣候。鼕季乾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春季幹旱少雨,蒸發強烈。春季旱情較重,夏季常有洪澇。年均溫和年降水量由南嚮北隨緯度增加而遞減。黃淮地區年均溫14~15℃,京、津一帶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月均溫大部分地區26~28℃;1月均溫黃、淮地區為0℃左右,京、津一帶則為-5~-4℃。全區0℃以上積溫為4500~5500℃,10℃以上活動積溫為3800~4900℃,無霜期20 | | - n.: North China Plain
| | | | 華北平原地區 | 華北平原地震帶 | 中國華北平原氣候資源利用 | 土壤水資源及其有效利用--以華北平原為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