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南京市區 : 石傢莊 [顯示全部] > 千佛岩
目錄
No. 1
  千佛岩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千佛岩最佳旅遊時間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為梅雨季節。南京以前有“火爐”之稱,7-8月極端最高氣溫有時高達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過南京近年來成為全國緑化先進城市,市區緑化率超過30%,因此夏天到南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夏熱鼕寒”是南京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徵,通常12月份下雪機會最多,如果您有緣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顯嫵媚動人。千佛岩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市區的漢府街(總統府門口)起點站,乘莫南綫前往,終點即到,票價2.50元.每天清晨6:00市區開行首班車,下午19:00末班車從棲霞發車.也可從南京火車站乘南竜綫和南上綫前往,從市區到景區約40分鐘.千佛岩美食南京菜一嚮稱為京蘇大菜,廚師則自稱“京蘇幫”。
  南京菜以選料嚴謹、製作精細、突出主料、玲瓏細巧、色澤豔麗著稱,並按時令季節不斷翻新品種。其風味特點主要表現在口味醇和、鹹淡適中、適應面廣。菜餚講究原汁原味,以鮮、香、酥、爛、嫩為主。其形硬而質軟,湯濃而香醇,肥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南京的製鴨技術久負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京的鴨餚是聞名全國的,除金陵烤鴨外,板鴨、????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鹹鴨肫等也各具特色。
  此外,南京的竜池鯽魚,以它的頭小、體大背厚腹空、肉細嫩而鮮美聞名遐邇,水産中的“水八鮮”為魚、菱、藕、茭白、茨菇、水芹、雞頭果、蓮蓬,是中秋佳節豐富市民菜籃子的佳品。
  夫子廟的大石壩街和湖南路的獅子橋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鴨血粉絲、獅王府獅子頭、尹氏雞汁湯包等,有機會一定要品嚐。千佛岩住宿青年旅捨
  南京夫子廟青年旅捨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夫子廟大石壩街38號
  價格:標間120元;普間40元-45元/床
  南京中山陵國際青年旅捨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石象路7號
  價格:標間160元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賓館
  地址:南京醫科大學東大門的上海路1號
  價格:標間120元-150元
  東南大學文園賓館
  地址:太平北路市政府附近
  價格:標間120元-150元千佛岩購物南京的繁華商業街區主要分佈在市中心的新街口、城北的湖南路、城南的太平南路和夫子廟地區。此外,珠江路電子一條街也小有名氣。
  南京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其中較為有名的有雲錦、江寧金箔製品、天鵝絨、仿古牙雕及木雕等,選購正宗雲錦可到江東門的南京雲錦研究所。除此之外,南京雨花臺所産的雨花石也是值得收藏的旅遊紀念品,在雨花臺、夫子廟地區和工藝美術大樓都有銷售。由雨花石引出的“南京奇石”也正在南京的市場上興旺,有興趣的人去石市場閑逛,說不定還會碰到一些有趣的名石。
  如果要想帶一些小食品給傢人,南京的香腸、香肚、真空桂花????水鴨是必不可少的,也別忘了又香又好吃的南京小粒玫瑰花生,在中央商場和各大超市都能買到。另外有雨花茶,春天的新茶品質最好。
  千佛岩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號稱千佛岩。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據古文獻記載,這裏曾有過一尊很精緻的佛像,堪與雲岡和竜門石窟媲美。但由於這裏的石質屬石英砂岩,易於風化,又經明代太監爭修,致使這裏佛像的藝術價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棲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塗繕一新,並“施唇以朱,畫眼以墨”,以便觀瞻。
  千佛崖石窟,在南京市棲霞山棲霞寺東北側山崖上。南齊永明七年(489),明僧紹次子、臨沂縣令明仲璋繼承父志,與法度禪師在棲霞山西峰石壁造“三聖像”,至梁天監十年(511)陸續鑿成。中為無量壽佛坐像,通高12米,觀音、勢至兩菩薩左右侍立,均高約10米。此為千佛崖中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石窟。以後齊、梁太子及王公大臣,各依崖之高下開鑿佛像。宋、明兩代又有增刻和修葺。崖壁上下共五級,佛大者數丈,小者僅盈尺,或五、六尊為一龕,或七、八尊為一龕,望之如蜂房鴿捨,號稱千佛崖。還有南唐書法傢徐鉉、徐鍇題名,宋遊九言書“古千佛岩棲霞寺”及明代重修佛龕題名等。
  清鹹豐年間,千佛崖遭嚴重破壞。1925年,住持僧若舜用水泥粉飾全山石像,使之失去原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壞。現存造像515尊,佛龕294座,除少數完好外,大部分已殘缺。
  千佛岩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號稱千佛岩。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
  據古文獻記載,這裏曾有過一尊很精緻的佛像,堪與雲岡和竜門石窟媲美。但由於這裏的石質屬石英砂岩,易於風化,又經明代太監爭修,致使這裏佛像的藝術價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棲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塗繕一新,並“施唇以朱,畫眼以墨”,以便觀瞻。
  南京東郊有座棲霞山,棲霞山上有座千佛岩。傳說千佛岩有一千尊佛像,是六朝時候一位石匠一個人鑿出來的,最後一尊佛像一手拿着鑿子,一手拿着錘子,就是鑿石佛的石匠。
  那時,南京是京城,皇帝最信佛。有一次,他到棲霞寺去進香,看見棲霞山的山勢蠻好,就在菩薩面前許了一個願,要在棲霞山上鑿一千尊佛像。
  皇帝放個屁,太監唱臺戲。皇帝一說要鑿石佛,那些太監就到處找手藝好的石匠了。
  湊巧,就在棲霞山腳下,有個石匠,年輕力壯,手藝又好,被太監打聽到了,就把石匠帶去見皇帝。
  從前,見皇帝的規矩大哩,先要三跪九叩首,皇帝講話時,你衹能跪在地上聽,連頭也不能擡,皇帝講多九,你就得跪多久。等皇帝把話講完,石匠已經跪得兩條腿都站不直了。石匠想:“你皇帝也是一個人,叫我替你辦事情,還讓我跪了老半天,總有一天,也要叫你給我跪跪試試瞧。”
  石匠心裏這麽想,嘴上可不敢這麽講,鑿石佛的事更不敢馬虎。他知道,弄得不好,是要殺頭的。
  從此以後,石匠就日夜不停地在棲霞山上鑿石佛了。石匠的手藝確實高,鑿一尊是一個樣子,尊尊石佛都不一樣,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坐的,站的,各有各的神態,各有各的姿勢。就這樣,鑿呀鑿的,一連鑿了九百九十九尊,就差一尊了。這時,太監來告訴他,期限快到了,明兒個皇帝要親自來朝拜石佛,一千尊石佛一定要在天亮前通通鑿好。
  石匠一拍胸脯說:“就是了,保險誤不了事!”說着,當夜就把最後一尊石佛鑿了出來。他老兄鐵錘、鑿子一放,安安穩穩睡覺去了。
  哪曉得,第二天天亮起來一看,那最後鑿好的一尊石佛不見了,衹剩下一個空空的石窟窿。這一下,石匠急死了,早不丟,遲不丟,剛巧皇帝今兒個要來,偏偏丟了一尊石佛,這不是要人命嗎?再鑿一尊,時間來不及了;不鑿吧,皇帝一發脾氣,就倒老黴了。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那皇帝到了,呼幺喝六,一路過來。那皇帝倒蠻誠心,見一尊石佛,跪下來,磕一個頭。
  石匠見了,反倒不急了。心想:“今兒個我倒要叫你皇帝老兒給我磕頭拜一拜了。”他一手拿着鑿子,一手舉起鐵錘,“撲哧”一跳,跳進最後那個石窟窿,站在那塊,憋着氣,一動也不動。
  這時,皇帝一連磕了九百九十九個頭,早已磕得頭暈眼花,看見最末一個石窟裏還有一尊佛像,不管三七二十一,“撲通”一下子跪下來,又磕了一個頭。站起來,也顧不得問什麽,說聲“回去”,走了。
  石匠等人走完,纔從石窟窿裏跳下來。他怕皇帝下次再來,趕緊依照自己的樣子,連夜鑿了一尊石像,放在裏頭。
  後來傳來傳去,傳得神了,都說石匠跑進石窟窿後,就變成石佛了。
No. 2
  位於南京棲霞山風景區
  位於棲霞山紗帽峰到紫盆峰西的岩壁上。據傳,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岩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鎸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聖”,該殿也稱“三聖殿”。其正中無量壽佛連座高三丈三尺,是千佛岩中最大的佛,所以此窟名“無量佛”,又稱“大佛閣”。梁大同元年(504年)又傳佛龕頂上出現佛光,因而齊梁兩朝封建貴族如齊文惠太子、豫章文獻王及臣民以為佛祖顯靈,競相捐資鑿石造像,號稱千佛而得名千佛岩。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數丈,小僅盈寸,造型精美,與大同、雲岡石窟南北齊名。千佛岩在宋明兩代,曾有修葺和增刻。岩壁上還有宋遊九言所書的“古千佛岩棲霞寺”七個楷書大字。
  千佛岩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號稱千佛岩。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
  據古文獻記載,這裏曾有過一尊很精緻的佛像,堪與雲岡和竜門石窟媲美。但由於這裏的石質屬石英砂岩,易於風化,又經明代太監爭修,致使這裏佛像的藝術價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棲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塗繕一新,並“施唇以朱,畫眼以墨”,以便觀瞻。
  清鹹豐年間,千佛崖遭嚴重破壞。1925年,住持僧若舜用水泥粉飾全山石像,使之失去原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壞。現存造像515尊,佛龕294座,除少數完好外,大部分已殘缺。
  四川夾江千佛岩景區
  夾江千佛岩景區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裏處。夾江是一個古老的縣城,與其叫夾江,還不如叫江夾,因被青衣江和大渡河兩條大江夾在中間而得名。出城嚮西,大約十公裏,就是隱藏很深的千佛岩。 千佛岩屹立在青衣江邊,本無什麽名氣,因是古代出益州,經嘉州到宜賓,進入長江的咽喉要道,沒有被人忘記。夾江歷來是一個屯兵的好地方,蜀漢時期,諸葛丞相就在這裏屯有重兵,以抵禦南蠻。至盡還有一隻野戰部隊駐紮在夾江。 古老的山道已經鋪上了柏油,驅車駛過石頭搭建的牌坊,來到一撇古香古色的老街,不長的老街越走越窄,終於到了不能通車的地方。下了車,鑽出彎彎的街道,就是千佛岩遺址。 走不多遠,黃黃的江水中露出一塊不小的奇石。奇石靠岩,一說是竜背,一說是象鼻岩。以前,遇漲水季節,奇石會噴出一股水柱,形同大象吐水。如今可能因為白色污染,奇石下邊的水道被堵塞了,再也看不到奇石噴水的奇觀。岸上有一塊石碑,提的詞已記不得了,大意是說:江中一奇石,為漁傢靠岸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山崖這邊刻滿了大大小小的佛像。佛像多為唐宋時代所刻,前後歷時數百年。綫條豪放的一看便知是唐代遺物,綫條細膩的便是宋代雕塑。唐人崇尚豪情,宋人追求細膩,這在唐詩宋詞中多有體現。佛像小的高不足十公分,大的有三米之高,林林種種,千姿百態,大小佛像逾千尊,因此而得名千佛岩。 高處的佛像保存完好,還能依稀看見佛像身上的顔料;可矮處的佛像命運就不同了,在文革中慘遭破壞,有的不見了頭,有的身子不全,總而言之,慘不忍睹。岩壁下自然形成的暗河川流不息,嘩嘩的流水聲,使得四周異常靜謐。山道跨越暗河會入青衣江的出口,丈多長的條石作橋,十幾條密排在河上,讓人無不贊嘆條石堅硬和石匠的天功。歷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在岩壁題字,久而久之,岩壁上沒有留下多少空間了。明萬歷年間的夾江縣令不得不在岩壁上鑿了一道公告:上下開岩辦廠者必咎。 走完兩裏左右的佛岩山道,便出了峽𠔌,眼前一片開闊。遠處青衣江奔騰不息地流淌過來,遇一個不小的島子分為兩股水流,然後在峽𠔌匯合。峽𠔌旁,諸葛丞相當年點兵南徵的點將臺依然完好。看看眼前這片空地,正是屯兵休整的好地方——江水從峽𠔌流過,衹要派遣千把兵士把守,大軍便可在峽𠔌這頭高枕無憂。 離點將臺不遠有個天仙橋,跨過天仙橋,沿着盤山的石階攀登,可上觀山亭。順着石階下到半山腰,有一個古老的寺廟,隋朝所建,明朝因大火被焚,明末在原來的石基上重建,因此還能看到隋唐風格的柱石。可惜廟裏的佛像在文革中遭到洗劫,不復存在。離古廟不遠是一座不大的造紙博物館。夾江一帶盛産斑竹,是造紙的好材料。自古以來,夾江産的宣紙頗有名氣,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真跡。抗戰期間,中央政府遷都重慶,辦公用紙和宣傳用都依賴夾江供應,夾江人民可謂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時至今日,夾江的宣紙仍巴蜀文人墨客爭先搶購的奇貨。 下完石階,又回到了岩門口。出了岩門,在江邊上農傢開的餐館坐下,叫上幾斤從江裏垂釣的黃辣丁,飽餐一頓黃辣丁火鍋,吃點農傢自製的米粑,喝點啤酒,把爬山的勞頓忘在腦後。黃昏,漁傢劃着老鴉船,泛舟江上下鈎,期盼第二天一早有好的收穫。江上的燈火讓人哼起了漁舟唱晚。
包含詞
千佛岩村夾江千佛岩千佛岩社區
伏波山千佛岩夾江千佛岩景區千佛岩摩崖造像
雁蕩山千佛岩邊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