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全國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幹旱半幹旱區、青藏高寒區三個自然區。其中東部季風區由於南北緯度差別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又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因此全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綫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遊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絶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綫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綫長度約占全國的2/3以上。本區的範圍包括長江中下遊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漢族占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佈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傢、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綫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剋斯坦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占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占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剋族等。
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不足全國的1%。這裏是中國藏族聚居的地區。西藏自治區同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
一、區域地理復習的重要性
區域地理指定書
教育部考試中心編製的《考試說明》把地理高考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圖、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一般情況下,高考試題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其中,世界地理主要用綫段(經綫、緯綫)限定區域範圍或使用小比例尺的大區域圖給出區域範圍,中國地理主要是提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重點問題(或區域選點)運用高中地理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說明。
由此可見,區域地理試題是考試內容與要求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區域地理在整個高三地理的復習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那麽,怎樣來處理初中區域地理和高中地理的關係,從而達到提高區域地理復習的效益呢?分析研究近年的區域地理試題,可以明確其考查的特點,瞭解區域地理的考查特點,有助於明確區域地理的復習要求。
二、區域地理的考查特點
1.區域的認定
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註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註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
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準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
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産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
三、區域地理的復習要求
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綫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係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傢的位置、範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綫和緯綫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傢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册,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决問題的能力。
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
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衹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綫、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佈、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
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
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結構、空間聯繫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
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傢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
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
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係的特點,編製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係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
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
4.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
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决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註,高考重視理論聯繫實際。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製宜發展經濟。國傢出臺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註的內容。
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
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衹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
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睏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製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6.練習題要精選
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
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準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範,註記清晰;題目的答案準確,表述規範。
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製一係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
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决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具體的內容分析
(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
命題趨勢走嚮
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傢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佈
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傢
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
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傢。我國民族分佈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佈
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綫、工農業生産、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
命題趨勢走嚮
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佈。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
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綫。如地勢階梯界綫、河流流域界綫、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綫、溫度帶界綫、一月0℃等溫綫和800mm年等降水量綫經過的山脈等等
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
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佈
⑸鼕夏氣溫分佈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
⑹年降水量的分佈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幹濕地區
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産、生活的影響
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産、生活的影響
⑼天氣預報知識
(10)氣溫帶規律 |
|
- n.: regional geography
|
|
江蘇 | 蘇州 | 地理 | 民俗文化 | 中國 | 江西 | 餘幹 | 遼寧 | 遼陽 | 四川 | 城市 | 哈爾濱 | 行政區劃 | 區縣 | 青海 | 少數民族 | 地區 | 中國歷史 | 湖北 | 地方 | 英山 | 瀘州 | 縣城 | 川南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更多結果... |
|
|
區域地理學 | 區域地理論叢 | 區域地理認知結構 | 區域地理信息係統 | |
|
|
中國地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