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北京市區 : 北京高等院校 [顯示全部] > 北京體育大學
目錄
中國的高等體育學校
  中國的高等體育學校。校址在北京。創建於1953年。初稱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改現名。設有體育、運動、武術、體育管理、體育生物科學等院係。
No. 2
  北京體育大學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隸屬國傢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大街,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學校現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25萬多平方米。
  學校從籌備到發展,一直受到了黨、國傢和各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到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周恩來、鄧小平、賀竜等同志的親切關懷。建校之初,當時兼任中央體委主任的賀竜副總理為學校建設與發展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大力支持,經常來校親臨教學第一綫指導工作。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公佈的44所全國重點院校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被迫停止辦學,1969年在周恩來總理做出“北京體育大學要辦,還要辦好”的指示,使已經停辦的學校重逢生機,學校於1971年恢復辦學。1978年,學校再次被國務院確定為88所全國重點院校之一。
  學校現有7個學院3個係2個中等專業學校。即: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體育傳媒係、外語係、體育藝術係;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附屬中等體育運動學校;還有國際交流中心承擔留學生的培養工作。另外,國傢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設在我校,主要為國傢體育總局黨校幹部、全國體育局長、教練員、學術技術帶頭人和2008奧運會各類人才進行專門培訓。
  學校擁有1個國傢級重點學科和12個部委級重點學科,為國傢一級學科“體育學”博士授予權單位,擁有全部二級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我國第一個體育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管理)、新聞學(體育新聞)、應用心理學(運動心理)、英語(國際體育)、表演(體育藝術)、運動康復與健康11個本科專業。
  學校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離退休人員600餘人;有各類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2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0餘名、碩士生導師100餘名,國傢隊教練15人,國際級裁判40餘人;近100人在國際、國內各級體育組織任職;在國傢二級學會任常委以上職務的有50餘人。
  學校現有36個教研室,15個研究中心,26個教學、科研、訓練實驗室(其中運動機能評定和技術分析實驗室和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研究中心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座現代化的教學大樓,17個室內訓練館,21個室外運動場,一個藏書43萬册的圖書館和一傢全國高校中唯一的體育專業出版社。
  
  
  學校現有在籍學生1萬多名。其中,研究生1100多名(其中博士生244名、碩士生659名,其他235名),本科生近4900名,成人教育本專科生近5000名,留學生200多名,競技體校、中專和國傢隊運動員700多名。學校建校以來,為國傢培養了高質量的體育師資、教練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各級各類體育專門人才3萬餘名。
  50年多年來,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衝出亞洲,走嚮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餘人次。特別是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學生運動員分別取得了1金1銀2銅和4金1銀的優異成績;在校學習的運動員學生也取得了7枚金牌的好成績。在雅典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學校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占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50年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學校科研工作直接面嚮“奧運爭光行動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主戰場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建校以來,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立項300多項,其中國傢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奬勵181項,其中國傢級奬勵8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數千部。在雅典奧運會備戰中,我校就有69名師生直接參加了科技攻關服務工作,為水上、射擊、重競技等項目獲得金牌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多年來,學校始終立於我國高等體育教育發展的潮頭,創造了位居全國高等體育教育多個第一的業績。即:培養出新中國第一個體育博士,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體育學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全國體育博士生畢業生中有80%以上由北京體育大學培養,第一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了高等體育教育函授站,第一個産生奧運冠軍的體育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為我國體育院校中的第一個國傢級重點學科,運動機能評定與技術分析實驗室被列為目前我國第一個省部級體育重點實驗室,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奧林匹剋研究中心,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具有氧氣、二氧化碳自動控製係統、達到國際競技體育科研和訓練前沿水平的低氧實驗室,體育科研成果位居全國第一;創辦了我國體育院校中第一個體育專業出版社;體育文獻和資源擁有量位居亞洲第一。
  50年多年來,學校一直重視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學校先後與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德國科隆體育學院、日本體育大學等17個國傢和地區的31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係,與諸多國際及民間體育組織開展了密切的交流活動。
  50年多年來,學校先後有2人次獲得國際奧委會奬章,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2人獲得全國體育工作榮譽奬章和運動榮譽奬章,366人獲得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稱號。學校還獲得了體育運動榮譽奬章、奧運會特殊貢獻奬等榮譽。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有時,在新的世紀裏,北京體育大學將以黨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國傢體育總局的領導下,乘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之東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加速綜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嚮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努力為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No. 3
  【學校名稱】北京體育大學 簡稱 北體,體大,北體大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su
  【成立時間】1953年8月31日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大街,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25萬多平方米。
  【學校簡介】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中國體育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傢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成為國內體育學科、專業齊全,體育碩士、博士點最多,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訓練成績顯著,聲譽遠播的全國重點學府。
  中國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195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的基礎上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90年代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開始辦有兩年製專科 , 1954 年設中專科 ,並開始招收研究生。1955 年設4年製本科。1956 年設幹部訓練班、教師進修班。1957年陸續設體育係、運動係和研究生班 。1960 年設田徑、體操單科函授班。北京體育大學設有體育教育係、運動訓練係、武術係、體育生物科學係、體育管理係、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還附設競技體育學校和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
  【發展】
  50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註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形成了高層次、多規格、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學校現有7個學院2個中等專業學校。即: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以及附屬競技體校、附屬體育中專;共有24個教研室;擁有1個國傢級重點學科和12個部委級重點學科;設有體育學博士後流動站,為國傢一級學科"體育學"博士授予權單位,擁有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管理)、新聞學(體育新聞)、應用心理學(運動心理)、英語(國際體育)、表演(體育藝術)等10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近6000名,其中碩士、博士生650餘名,本科生4000餘名,留學生200餘名,競體和中專學生約1000餘名,另有成人教育學生4000餘名,全校在籍學生共9800餘名;共為國傢培養高質量的體育師資、教練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各級各類體育專門人才3萬餘名。
  學校艱苦創業,加強辦學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不斷改進。近兩年來,學校纍記投資近兩億元進行校園建設,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校現擁有1座現代化的教學大樓;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 26個教學、科研、訓練實驗室; 13個附屬研究、培訓中心;16個室內訓練館;68塊室外運動場;一個藏書43萬册的校圖書館,形成了以體育為特色的多科性藏書體係;一個我國大學出版社中唯一一傢體育專業出版社,10餘年來,纍计出版新書1520餘種。特別是今後幾年,國傢及國傢體育總局將投資十多億元在我校進行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學校基礎建設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學校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支個體素質強,群體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正副教授228名、講師264名、博士生導師40餘名、碩士生導師100餘名、國際級裁判37名、國傢級裁判210名。在國際、國內學術組織機構和體育單項協會擔任重要職務的有36人,在國傢二級學會任常委以上職務的有44人。在國傢隊擔任主教練的有15人,有8位教師被確定為國傢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有4位教練員被確認為全國100名跨世紀優秀中青年教練員。
  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衝出亞洲,走嚮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1980年以來,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餘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17名在校運動員、7名教練員參加7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金、1銀、1個團體第六名、1個第七的的優異成績;在籍學生64名奧運健兒、畢業校友8名奧運健兒,總計72人參加了第28奧運會比賽;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參加了本屆奧運會,占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89項,其中國傢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奬160項,其中國傢級奬勵8項。近十年間,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經費2106萬元,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2000餘篇。
  學校一直重視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學校先後與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德國科隆體育學院、日本體育大學等16個國傢的28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係或友好合作關係;與國際上許多體育社會團體和人士長期開展了各類交流活動。
  學校先後有4人次獲得國際奧委會奬章,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2人獲得全國體育工作榮譽奬章和運動榮譽奬章,366人獲得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稱號。學校還獲得了體育運動榮譽奬章、奧運會特殊貢獻奬等榮譽。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有時,在新的世紀裏,北京體育大學將以黨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國傢體育總局的領導下,乘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之東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加速綜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嚮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努力為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學院路高校教學共同體】
  位於北京城西北部的學院路,長不過兩三公裏,但在它的兩側和周邊,卻聚集了20多傢高校和科研單位,是北京乃至全國教育、科研資源最密集的地區。
  
   全面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任務的提出,直接推動了學院路地區高校的合作。這裏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大學一所挨着一所,衹要在南北兩個路口各挂一塊校牌,整條學院路就是一所大學校;這裏有學科優勢:雖然工科學校居多,但文、法、醫、農林、教育、藝術、體育等門類齊全;這裏有資源優勢:各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各校的育人環境條件都各有特長。如果能統籌利用,一定能使學科優勢互補,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共同體”决定,選修課面嚮共同體所有成員在校生;課程全部安排在雙休日;學分各校均予承認,具體分值由學生所在學校確定;開課院校收取學費,承擔所需教學資源。這些規則的製定,方便了學生,避開了因為各校管理體製差異可能出現的障礙,有效地保證了校際公共選修課的開設。
  “共同體選課平臺”投入使用。大學生衹要輕點鼠標,進入共同體網站,就可以查詢校際選修課信息、網上註册、在綫選課,可以在網上接受課程輔導、網上答疑,可以瞭解“共同體”成員學校的有關情況。在這個網站上,還發佈各校教育教學活動信息,包括師資、實驗實習設備與場地、圖書資料、體育設施等方面的供求情況。
  
   學院路在北京上千條街巷中有着獨特的地位:它因共和國建國初年在這裏興建一批高等學府而得名,也因科學的春天的到來而輝煌。它是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見證人。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的興起,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又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共同體”的成員發展到了16所院校。隨着學院路改造工程的即將竣工,一條全新交通的主幹道將貫通北京西北部。而學院路教學共同體,這所新時代裏的新學校,也將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學院路高校教學共同體成員: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聯大應用文理學院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網址】:
  國傢體育總局http://www.sport.gov.cn 北京體育大學 http://www.bsu.edu.cn/ 學院路共同體 http://www.xyledu.com/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六。
學校名稱
  北京體育大學 簡稱 北體,體大,北體大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SU
成立時間
  1953年8月31日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信息路48號,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13號綫上地地鐵站。占地面積1340餘畝,建築面積約40餘萬平方米。
郵政編碼
  100084
學校簡介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中國體育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傢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成為國內體育學科、專業齊全,體育碩士、博士點最多,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訓練成績顯著,聲譽遠播的全國重點學府。
  中國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195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的基礎上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90年代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開始辦有兩年製專科,1951年設中專科,並開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設4年製本科。1956年設幹部訓練班、教師進修班。1957年陸續設體育係、運動係和研究生班。1960年設田徑、體操單科函授班。
  院係設置: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本科、武術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管理學院、成教學院、外語係、體育傳媒係、運動康復係、體育藝術係、體育中專。
發展
  50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註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形成了高層次、多規格、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7所學院,體育傳媒係、外語係、體育藝術係、運動康復係等4個係,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和北京體育大學附屬體育中等專業學校2所附屬學校。學校還設有國際交流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科學研究中心等二級教學單位。此外,國傢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設在該校。學校現有4個國傢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國傢體委優秀重點學科、10個國傢體委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傢體育總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學科門類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5個學科門類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高校師資學位授權點,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新聞學、體育産業管理、應用心理學、英語、表演、運動康復與健康等12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籍學生約13000名,其中本科生6500餘名,碩士生950餘名,博士生300餘名。
  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樓、科研樓,教學樓內全部為多媒體教室,共有座位8723個。學校還擁有室內訓練館25個、室外運動場39個,圖書館藏書83萬册。
  學校現有教職工958名,其中師資510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44名,博士生導師60人,碩士生導師142人,在國際國內各類體育組織任職人員100多人。
  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衝出亞洲,走嚮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1980年以來,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0餘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17名在校運動員、7名教練員參加7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金、1銀、1個團體第六名、1個第七的的優異成績;在籍學生64名奧運健兒、畢業校友8名奧運健兒,總計72人參加了第28奧運會比賽;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參加了雅典奧運會,占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89項,其中國傢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奬160項,其中國傢級奬勵8項。近十年間,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經費2106萬元,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2000餘篇。
  學校與22個國傢和地區的43所大學和體育組織建立了校際關係和友好合作關係,並開展了師生交流、遠程教學等合作;在全國2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韓國設立了31個成人教育教學站點;與北京學院路地區16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學共同體,使北體大的學生可以到這些重點高校學習,共享優越的教學資源。近三年學校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2%以上。
  學校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傢做出突出貢獻、享譽國內外的專傢學者、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高級管理幹部等優秀人才,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國際奧委會曾分別授予學校三任校長“奧林匹剋運動銀質奬章”、“體育運動研究奬”和“運動教育奬”;國傢體育總局曾分別授予學校“27屆奧運會貢獻奬”(獲3金2銀2銅)、“28屆奧運會貢獻奬”(獲10金3銀),授予366人“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以及75人“全國體育運動(工作)榮譽奬章”等。學校有41人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奬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奬章”及“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6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十一五”期間,北京體育大學將乘中國體育事業的東風,搞好“211工程”建設,加快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步伐,努力實現創建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目標,為中國體育事業、高等教育事業的更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辦學理念與使命:增強民族體質 弘揚體育精神 探索科學真理 引領文明進步
  北體精神與校風:愛國 拼搏 求實 創新
  北體校訓:追求卓越
學院路高校教學共同體
  位於北京城西北部的學院路,長不過兩三公裏,但在它的兩側和周邊,卻聚集了20多傢高校和科研單位,是北京乃至全國教育、科研資源最密集的地區。
  全面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任務的提出,直接推動了學院路地區高校的合作。這裏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大學一所挨着一所,衹要在南北兩個路口各挂一塊校牌,整條學院路就是一所大學校;這裏有學科優勢:雖然工科學校居多,但文、法、醫、農林、教育、藝術、體育等門類齊全;這裏有資源優勢:各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各校的育人環境條件都各有特長。如果能統籌利用,一定能使學科優勢互補,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共同體”决定,選修課面嚮共同體所有成員在校生;課程全部安排在雙休日;學分各校均予承認,具體分值由學生所在學校確定;開課院校收取學費,承擔所需教學資源。這些規則的製定,方便了學生,避開了因為各校管理體製差異可能出現的障礙,有效地保證了校際公共選修課的開設。
  “共同體選課平臺”投入使用。大學生衹要輕點鼠標,進入共同體網站,就可以查詢校際選修課信息、網上註册、在綫選課,可以在網上接受課程輔導、網上答疑,可以瞭解“共同體”成員學校的有關情況。在這個網站上,還發佈各校教育教學活動信息,包括師資、實驗實習設備與場地、圖書資料、體育設施等方面的供求情況。
  學院路在北京上千條街巷中有着獨特的地位:它因共和國建國初年在這裏興建一批高等學府而得名,也因科學的春天的到來而輝煌。它是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見證人。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的興起,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又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共同體”的成員發展到了16所院校。隨着學院路改造工程的即將竣工,一條全新交通的主幹道將貫通北京西北部。而學院路教學共同體,這所新時代裏的新學校,也將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學院路高校教學共同體成員: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六。
百科辭典
  北京體育大學
    Beijing TiyuD二ue
  北京體育大學國傢體育總局直屬體育大學,全國重點
  院校之一。創建於1953年11月,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
  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改為北京體育大學。學校
  位於北京西郊海澱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占地面積70萬平
  方米,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擁有12個部委級重點學
  科、6個研究中心;3個專業17個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授
  予權;4個專業近20個研究方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
  7個本科專業,是中國體育學科、專業較為齊全,碩士、博
  士點最多的高等體育學府。大學有教師和研究人員470多
  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35人,博
  士導師25人,碩士導師70多人,國際裁判28人,國傢裁
  判巧O人。另外還有聘請的客座教授38人。北京體育大學
  擁有教學、科研、訓練實驗室26個,其中人體運動科學研
  究方面有5個重點實驗室。學校擁有不同運動項目的巧
  個室內訓練館,68塊室外運動場,其中北京體育大學體育
  館可容納3000名觀衆,能適應籃球、排球、網球、體操、武
  術等項目的訓練、比賽要求,曾成功的舉辦了第n屆亞運
  會的拳擊比賽。學校還設有電化教育中心、計算機網絡中
  心。校圖書館館藏圖書文獻達43萬册。校出版社纍计出
  版新書1300種。2000年北京體育大學有各類在校學生
  5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184人、研究生235人、專科生51
  人,來自6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留學生173人,成人教育學
  生2002人,中專生450人。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
  際運動健將36人、運動健將247人。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
  冠軍375人次、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21人次、亞洲大賽中
  獲冠軍33人次,曾有9人次刷新亞洲紀錄。北京體育大學
  自建校以來共培養了各類畢業生20000餘名。北京體育大
  學具有多學科綜合研究的優勢。1982年以來,承擔委管課
  題100多項;麟幽纓丫一暇
  獲國傢級科技翻.嗯黔簇羹碧纓黝黝l漱毒襄流_____雪霎
  奬勵42項,部.揚蘸黔耀翼圈腸峨必滋且夔七-
  委級科技奬勵口麟麟曝黔..日.哪鬢摹認黑)曝纂熙篡黝
  近百項;主辦胭.目.圈口..日.口哪羨側瑙翻弩淤罐獄
  的《北京體育扣...膩巍黝滬...渝麒蘸癮瓤藕..
  大學學報》和翻....瑙翻耀i翻翻硬翎口胭翅
  《中國學校體......哪吸.日.日目減燃聶
  育》雜志為全....................峨綳圈翰綳艘翻粼
  國體育科技核體育生理實驗課
  心期刊;在奧科會等重大學術會上宣講了許多有影響的
  學術論文;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運動心
  理學專業委員會和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挂靠在該校。在
  1997年第5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中,北京體育大學人選
相關詞
教授專傢運動心理學心理學電影體育冠軍北體
山東煙臺跆拳道全國青年賽冠軍齊魯名將
包含詞
北京體育大學報考指南北京體育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館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競技體育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頤清園社區北京體育大學田徑館
北京體育大學遊泳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武術係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剋研究中心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理學指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