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鄂倫春自治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大興安嶺 [顯示全部] > 加格達奇區
顯示地圖
目錄
Jiagedaqi Qu District
  加格達奇區面積1587平方千米,人口15.5萬(2002年)。駐加格達奇。拼音:Jiagedaqi Qu。
地理氣候
  加格達奇位於大興安嶺南部餘脈,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西北偏高,東南偏低,平均海拔為472米,主要流經河流有甘河。市區主要依北部山脈而建,嚮南部擴展直至甘河南岸。平均年氣溫為-1.2℃,一月平均氣溫-25.5度,一月平均最高氣溫-16.1度,歷史最低氣溫-45.4度,無霜期為85天~13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94.8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分明,鼕長夏短。鼕季氣候寒冷,被稱為“高寒禁區”。
行政區劃
  市區圖管轄範圍
  加格達奇區轄6個社區:東山街道社區、衛東街道社區、紅旗街道社區、長虹街道社區、曙光街道社區、光明街道社區,下轄16個居民委員會。
  2個鄉:加北鄉、白樺鄉,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
  1個林業局:加格達奇林業局。
  行政區的特殊地位
  加格達奇地理位置上在內蒙古自治區,土地應該屬於鄂倫春自治旗管轄,但實際在行政上隸屬於黑竜江省。
  同時,加格達奇作為大興安嶺地區的行署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區”為建製的地方政府。
No. 4
  代碼 150723404
人口
  人口數量
  總人口:15.6萬人
  民族劃分
  有17個少數民族,包括:鄂倫春族、滿族、回族、蒙古族、鄂溫剋族、朝鮮族、白族、壯族、錫伯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柯爾剋孜族等,共5912人。
區域概況
  黑竜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位於黑竜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南坡是黑竜江省的一塊飛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23°45′至124°26′,北緯50°09′至50°35′。南、西面和鄂倫春自旗毗鄰,東、北面與鬆嶺區接壤。總面積1587平方公裏,其中林地面積115213公頃,農業用地面積6512公頃,水域面積1476公頃.嫩江水係較大的一條河——甘河,由西嚮東在境內通過,區段長55公裏。
經濟
  加格達奇是大興安嶺地區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中心。第一産業以林業為主,第二産業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機械、建材為主,第三産業以對外商貿、旅遊業為主。
自然地理
  加格達奇地處大興安嶺餘脈,山勢平緩,起伏不大,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低山丘陵分佈在城區的周圍,大部分平川分佈在甘河南北兩岸。平均海拔為472米。平均年氣溫為-1.2℃,無霜期為85天至13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94.8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分明,鼕長夏短。鼕季氣候寒冷,被稱為“高寒禁區”。
  加格達奇素有“林海明珠”、“新興林城”和“萬裏興安第一城”之稱。是中共大興安嶺地區委員會、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林業部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大興安嶺軍分區和哈爾濱鐵路局加格達奇辦事處所在地。是大興安嶺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歷史
  行政隸屬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該地區未正式設立,衹有少數白俄羅斯人和鄂倫春族獵民遊獵,經常出現在此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該地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鄂倫春自治旗。
  1953年開始,國傢相關部門在這裏進行森林調查和勘察。
  1960年7月,成立加格達奇林業局,同年11月,設置加格達奇鎮。
  1964年2月,開發大興安嶺的工作開始,統稱為林區會戰,指揮部就設在加格達奇鎮。
  1964年10月,加格達奇鎮黨政機關及其所屬部門全部交給會戰指揮部,加格達奇鎮與鄂倫春自治旗的隸屬關係脫鈎。
  1965年3月,加格達奇鎮被並入鬆嶺林業公司,並撤銷了鎮的機構建製。這就形成了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規劃。
  1966年4月20日,由於開發森林資源,支援國傢建設,國務院在黑竜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協調的基礎上,以國內字115號文件批准將鄂倫春旗東北部在原屬地不變的原則下劃入大興安嶺特區。
  1967年末,重新組建加格達奇鎮。
  197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加格達奇鎮改稱加格達奇區。設為大興安嶺地區首府,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1979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內蒙古自治區原行政區劃的通知》(中發〈1979〉42號)又明確:鬆、加兩區仍歸黑竜江省管理,原屬地權不變。
  2004年11月25日,呼倫貝爾市政府嚮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上報了《關於鬆嶺加格達奇兩地實行屬地管理的請示》(呼政發〈2004〉96號)。強烈要求收回鬆、加兩地。該市認為,大興安嶺林業開發的實質意義隨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已不存在,為促進該區經濟社會整體發展,請求自治區幫助該市收回鬆、加地區管理權。
  鐵路建設
  1956年,國傢計劃開發大興安嶺,鐵路部門對嫩加段(嫩江—加格達奇)及加格達奇轄區進行勘測設計。
  1959年,鐵路工程部門進駐大興安嶺,加格達奇站開始施工建設。
  1961年4月,因國民經濟調整,加格達奇站施工建設停止。
  1963年,加格達奇站恢復建設。
  1964年8月,加格達奇站由鐵道兵第三師接續施工。
  1968年8月,全站建設竣工。
  1969年1月1日,加格達奇站正式運營通車。
  1992年7月,車站隨着業務量的加大,由原來的二等站晉升為一等站。
  1995年12月31日,加格達奇鐵路分局實現無行車重大事故4547天,為鐵路分局安全生産最高紀錄。
  1998年9月,加格達奇鐵路分局與齊齊哈爾鐵路分局合併,加格達奇地區成立辦事處。
  2005年3月,齊齊哈爾鐵路分局被撤銷,加格達奇地區保留四個站段。
  大型活動
  加格達奇將於2009年8月8日開展“一節一會一論壇”,又稱作“國際藍莓節”暨山特産品交易會,這將又給加格達奇增添一份絢麗的色彩。
  大興安嶺北極光節 北極光是大興安嶺地區特有的天文景觀,以其神秘莫測、絢麗多姿聞名遐邇。每年夏季,10餘萬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以北極光節為載體,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既豐富了林區人民的文化生活,又促進了生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通過北極光節的舉辦,投資2.1億元的浙江金馬集團等一大批企業紛紛落戶加格達奇。
人口民族
  全區設有衛東、紅旗、曙光、東山、長虹、光明共6個社區,下轄16個居民委員會。有加北和白樺2個鄉,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5.6萬人,主要是漢族,還有回、滿、壯、白、錫伯、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剋、達斡爾、俄羅斯、柯爾剋孜等1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5912人。
行政區劃
  加格達奇區轄6個街道、2個鄉:東山街道、衛東街道、紅旗街道、長虹街道、曙光街道、光明街道、加北鄉、白樺鄉;加格達奇林業局。
歷史沿革
  加格達奇,鄂倫春語,意為“有樟子鬆的地方”。這一帶,昔日是一片原始森林區,衹有鄂倫春獵民經常出入遊獵,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管轄。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决定開發大興安嶺林區,同年8月10日批準設立大興安嶺特區,特區人民政府和林業管理局實行“政企合一”體製,駐加格達奇。於是人口急劇增加,迅速形成工業城鎮,19 68年設置加格達奇鎮。1970年2月21日,經大興安嶺特區革命委員會批準,設置加格達奇區。同年4月,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
  (1990年)加格達奇區 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位於大興安嶺地區西南端,東、北兩面與鬆嶺區接壤,南、西兩面與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毗鄰,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全區總面積1587平方公裏。全區分設紅旗、衛東、曙光、光明、東山、長虹等6個街道辦事處和加北、白樺兩個鄉。 1990年全區總人口1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4萬人;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 4%。區人民政府駐地加格達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該地區未正式設立,衹有少數白俄羅斯人和鄂倫春族獵民遊獵,經常出現在此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該地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鄂倫春自治旗。
  1953年開始,國傢相關部門在這裏進行森林調查和勘察。
  1960年7月,成立加格達奇林業局,同年11月,設置加格達奇鎮。
  1964年2月,開發大興安嶺的工作開始,統稱為林區會戰,指揮部就設在加格達奇鎮。
  1964年10月,加格達奇鎮黨政機關及其所屬部門全部交給會戰指揮部,加格達奇鎮與鄂倫春自治旗的隸屬關係脫鈎。
  1965年3月,加格達奇鎮被並入鬆嶺林業公司,並撤銷了鎮的機構建製。這就形成了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規劃。
  1966年4月20日,由於開發森林資源,支援國傢建設,國務院在黑竜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協調的基礎上,以國內字115號文件批准將鄂倫春旗東北部在原屬地不變的原則下劃入大興安嶺特區。
  1967年末,重新組建加格達奇鎮。
  197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加格達奇鎮改稱加格達奇區。設為大興安嶺 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1979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內蒙古自治區原行政區劃的通知》(中發〈1979〉42號)又明確:鬆、加兩區仍歸黑竜江省管理,原屬地權不變。
  2004年11月25日,呼倫貝爾市政府嚮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上報了《關於鬆嶺加格達奇兩地實行屬地管理的請示》(呼政發〈2004〉96號)。強烈要求收回鬆、加兩地。該市認為,大興安嶺林業開發的實質意義隨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已不存在,為促進該區經濟社會整體發展,請求自治區幫助該市收回鬆、加地區管理權。
  鐵路建設
  1956年,國傢計劃開發大興安嶺,鐵路部門對嫩加段( 嫩江—加格達奇)及加格達奇轄區進行勘測設計。
  1959年,鐵路工程部門進駐大興安嶺,加格達奇站開始施工建設。
  1961年4月,因國民經濟調整,加格達奇站施工建設停止。
  1963年,加格達奇站恢復建設。
  1964年8月,加格達奇站由鐵道兵第三師接續施工。
  1968年8月,全站建設竣工。
  1969年1月1日,加格達奇站正式運營通車。
  1992年7月,車站隨着業務量的加大,由原來的二等站晉升為一等站。
  1995年12月31日,加格達奇鐵路分局實現無行車重大事故4547天,為鐵路分局安全生産最高紀錄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
  區域概況黑竜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位於黑竜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南坡是黑竜江省的一塊飛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23°45′至124°26′,北緯50°09′至50°35′。南、西面和鄂倫春自旗毗鄰,東、北面與鬆嶺區接壤。總面積1587平方公裏,其中林地面積115213公頃,農業用地面積6512公頃,水域面積1476公頃.嫩江水係較大的一條河——甘河,由西嚮東在境內通過,區段長55公裏。自然地理加格達奇地處大興安嶺餘脈,山勢平緩,起伏不大,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低山丘陵分佈在城區的周圍,大部分平川分佈在甘河南北兩岸。平均海拔為472米。平均年氣溫為-1.2℃,無霜期為85天至13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94.8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分明,鼕長夏短。鼕季氣候寒冷,被稱為“高寒禁區”。
  加格達奇素有“林海明珠”、“新興林城”和“萬裏興安第一城”之稱。是中共大興安嶺地區委員會、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林業部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大興安嶺軍分區和哈爾濱鐵路局加格達奇辦事處所在地。是大興安嶺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人口民族全區設有衛東、紅旗、曙光、東山、長虹、光明共6個社區,下轄16個居民委員會。有加北和白樺2個鄉,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5.6萬人,主要是漢族,還有回、滿、壯、白、錫伯、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剋、達斡爾、俄羅斯、柯爾剋孜等1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5912人。行政區劃加格達奇區轄6個街道、2個鄉:東山街道、衛東街道、紅旗街道、長虹街道、曙光街道、光明街道、加北鄉、白樺鄉;加格達奇林業局。歷史沿革加格達奇,鄂倫春語,意為“有樟子鬆的地方”。這一帶,昔日是一片原始森林區,衹有鄂倫春獵民經常出入遊獵,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管轄。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决定開發大興安嶺林區,同年8月10日批準設立大興安嶺特區,特區人民政府和林業管理局實行“政企合一”體製,駐加格達奇。於是人口急劇增加,迅速形成工業城鎮,19 68年設置加格達奇鎮。1970年2月21日,經大興安嶺特區革命委員會批準,設置加格達奇區。同年4月,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
  (1990年)加格達奇區 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位於大興安嶺地區西南端,東、北兩面與鬆嶺區接壤,南、西兩面與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毗鄰,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全區總面積1587平方公裏。全區分設紅旗、衛東、曙光、光明、東山、長虹等6個街道辦事處和加北、白樺兩個鄉。 1990年全區總人口1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4萬人;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 4%。區人民政府駐地加格達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該地區未正式設立,衹有少數白俄羅斯人和鄂倫春族獵民遊獵,經常出現在此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該地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鄂倫春自治旗。
  1953年開始,國傢相關部門在這裏進行森林調查和勘察。
  1960年7月,成立加格達奇林業局,同年11月,設置加格達奇鎮。
  1964年2月,開發大興安嶺的工作開始,統稱為林區會戰,指揮部就設在加格達奇鎮。
  1964年10月,加格達奇鎮黨政機關及其所屬部門全部交給會戰指揮部,加格達奇鎮與鄂倫春自治旗的隸屬關係脫鈎。
  1965年3月,加格達奇鎮被並入鬆嶺林業公司,並撤銷了鎮的機構建製。這就形成了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規劃。
  1966年4月20日,由於開發森林資源,支援國傢建設,國務院在黑竜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協調的基礎上,以國內字115號文件批准將鄂倫春旗東北部在原屬地不變的原則下劃入大興安嶺特區。
  1967年末,重新組建加格達奇鎮。
  197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加格達奇鎮改稱加格達奇區。設為大興安嶺 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1979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內蒙古自治區原行政區劃的通知》(中發〈1979〉42號)又明確:鬆、加兩區仍歸黑竜江省管理,原屬地權不變。
  2004年11月25日,呼倫貝爾市政府嚮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上報了《關於鬆嶺加格達奇兩地實行屬地管理的請示》(呼政發〈2004〉96號)。強烈要求收回鬆、加兩地。該市認為,大興安嶺林業開發的實質意義隨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已不存在,為促進該區經濟社會整體發展,請求自治區幫助該市收回鬆、加地區管理權。
  鐵路建設1956年,國傢計劃開發大興安嶺,鐵路部門對嫩加段( 嫩江—加格達奇)及加格達奇轄區進行勘測設計。
  1959年,鐵路工程部門進駐大興安嶺,加格達奇站開始施工建設。
  1961年4月,因國民經濟調整,加格達奇站施工建設停止。
  1963年,加格達奇站恢復建設。
  1964年8月,加格達奇站由鐵道兵第三師接續施工。
  1968年8月,全站建設竣工。
  1969年1月1日,加格達奇站正式運營通車。
  1992年7月,車站隨着業務量的加大,由原來的二等站晉升為一等站。
  1995年12月31日,加格達奇鐵路分局實現無行車重大事故4547天,為鐵路分局安全生産最高紀錄
英文解釋
  1. n.:  Jiagedaqi District
近義詞
加格達奇
包含詞
加格達奇區第四中學加格達奇區永康衛生院加格達奇區曙光童裝廠
加格達奇區針織服裝廠加格達奇區興安春飯店加格達奇區大安飯店
加格達奇區雪城大酒店加格達奇區衛生防疫站安嶺四區加格達奇區鬆嶺區新林區呼中區
分類詳情
張開紅旗街道張開東山街道張開長虹街道張開曙光街道
張開光明街道張開加北鄉張開白樺鄉張開衛東街道
張開加格達奇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