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公交站 : 三亞 : 巫溪縣 : 寧晉縣 : 張傢港市 : 吉安縣 : 寧武縣 : 柞水縣 : 潮安縣 : 臨淄區 : 沙坪壩區 : 昭陽區 : 新洲區 : 鼎湖區 : 興賓區 [顯示全部] > 鳳凰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鳳凰鎮·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鳳凰鎮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鳳凰鎮·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鳳凰鎮·江蘇省蘇州市張傢港鳳凰鎮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重慶市巫溪縣鳳凰鎮·海南省三亞市鳳凰鎮
·重慶市沙坪壩區鳳凰鎮·Fenghuang Zhen·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
·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No. 17·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
·No. 19·No. 20·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
·No. 22·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No. 25·No. 26·No. 27
·重慶市重慶市沙坪壩區·重慶市重慶市巫溪縣·No. 30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No. 32·江蘇省蘇州市張傢港市
·潮安縣鳳凰鎮名片-廣東省潮州市·英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分類詳情
·更多結果...
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鳳凰鎮
  【鳳凰鎮
  鎮情簡介:
  位於寧晉縣中偏西部,是寧晉縣政府駐地。鳳凰鎮是寧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4個辦事處,59個村,農業人口70756人,轄區總面積90.3平方公裏,耕地8.6萬畝。2004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産值36.9億元,財政稅收完成1369萬元,其中國稅506萬元,地稅625萬元,農業稅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0元。東鄰大陸村鎮、賈傢口鎮,南接大曹莊鄉、北河莊鎮,西交河渠鎮,北界換馬店鎮、唐邱鄉。轄城關、東南汪、孫傢莊、中曹、劉路、北魚臺6個辦事處,59個行政村(2003年析出南塔莊、曹傢莊、𠔌傢莊、楊傢莊、北留、南留、東南汪、西南汪、前張孟、後張孟、閻傢莊、張化莊、魏傢莊、北董、北沙良等15個村,設西城區),總人口約20萬人。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穩步前進。寧晉縣“城市建設年”24項工程,由鳳凰鎮承辦、協辦的達19項。全鎮廣大幹部群衆樹正氣、講團结、求發展,共完成了月城路、天寶東街等11條道路,自來水廠、天然氣管道等6項市政工程的建設工作,拆通3個村、3個廠、100多戶、1000多間房屋,使寧晉城區形成了“七縱七橫”的路網格局。在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首批擴大經濟管理權限試點縣”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史傳說:
  尋史溯源,寧晉歷史上有“鳳凰城”之說。相傳公元前二十五世紀,在寧晉古大陸澤之濱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樹,葉紅椹紫,一萬年纔結一次果實。鳳凰吃到成熟的果實後,引頸高歌,聲音悠遠,招得百鳥前去朝拜。看到如此情景,黃帝後代少昊就在這棵桑樹下居住下來,發展生産,後稱“窮桑帝”。鳳凰飛走後,人們依照鳳凰伏臥的形狀,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鳳凰城。即寧晉城的根基。據說,縣城南關是鳳頭,街南口有對圓口井,是鳳凰的兩衹眼,南門口到南關是鳳凰的脖子,南門到北門是鳳凰的身子,東、西、北三點成品字形,是鳳凰的尾巴。後來又在城東修了一個月城(形如半月),是鳳凰展開的左翅。少昊稱帝後,遷移到了山東,在麯阜建都。從此,寧晉鳳凰城成為福地,名人賢士紛紛前往,像舜、禹、湯、姜尚、重耳等均在寧晉建業立功,成就大器。因此,《詩經·大雅》中寫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高歌鳳凰啼鳴,靈音招賢引纔,秉承佳時興盛的祥瑞之情。
  歷史長河悠遠,鳳凰故事不斷。民間傳說,鳳凰在寧晉每投下一個鳳凰蛋,寧晉就會出一個官員。鳳凰投下了九十九個蛋,寧晉也就出了九十九個官。到明朝時,寧晉除了皇帝和獄官外,滿朝的官都出全了,上至名相,下至知縣一堂。如今,寧晉人傑地靈,興天盛地,大業鵬程,不斷書寫歷史宏篇。
  行政沿革:
  1953年置城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同年改鎮,1988年更名鳳凰鎮。轄解放、光復、團结、繁榮、幸福、民主、得勝、新寧、南關、書院、永興莊、果村、孫傢莊、曹傢莊、大王莊、石柱、小王莊、北塔莊、南塔莊、小及村、大及村、小棗村、李史莊、中曹、孫村、王村、焦傢莊、南曹、路前、敏村、北留、大柳莊、小柳莊、東南汪、北董、後張孟、𠔌傢莊、南留、楊傢莊、辛寨、前張孟、西南汪、閻傢莊、北魚臺、南魚臺、趙莊、王傢場、東王裏、西王裏、劉路、亭子頭、漫柳莊、郭傢寨、八裏莊、孟村、薛莊、北沙良、張化莊、魏傢莊59個行政村(2003年析出南塔莊、曹傢莊、𠔌傢莊、楊傢莊、北留、南留、東南汪、西南汪、前張孟、後張孟、閻傢莊、張化莊、魏傢莊、北董、北沙良等15個村,設西城區)。
  經濟概況:
  鎮區位置優越。交通郵電、電力十分方便。人口密集,工商業興盛,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中心。轄區圍繞縣城,土質肥沃,地勢平坦,以輕壤質潮土為主。經濟農工商並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兼有果林種植和奶肉牛養殖,果林面積19905畝,為重點果品産區。鄉鎮企業為全鎮經濟“竜頭”。1998年,形成農副産品、機械製造、服裝、布匹、建材、交通運輸、商業飲食服務七大行業。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擁有規模民營企業81傢,個體工商戶3229戶,年産值35.2億元,支柱産業有服裝、電纜、建築建材、製藥等。其中服裝規模企業8傢,年産服裝950萬件,産值3.5億元。童泰嬰幼兒服飾有限公司已成為北方最大的兒童服飾生産基地,亞威製衣等四傢中外合資企業生産的係列服裝遠銷亞、歐、美、非及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童泰”、“雲露滋”等品牌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科潮、匯通、長城等電纜企業年實現産值1.2億元,“旭建”牌電纜被評為省名牌産品,産品遠銷全國各地並用於國傢部分重點工程建設。
  農業産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已經形成了玉峰、健民玉米深加工、國賓食用菌、西王裏奶牛産業、趙莊蔬菜業、劉路果品、基立鴿業為竜頭的五大産業鏈。竜頭企業18傢。“鷹威餅幹”、“留香”牌果品、“基立”牌乳鴿、肉鴨等品牌成為市級知名品牌,“健民”牌澱粉、“健民橋”牌口服葡萄糖、“孟都”牌蘑菇王等品牌成為省級知名品牌,為實現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發揮了典型帶動作用。其中,國賓食品公司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加工基地,産品達5大類、12大係列、180多個規格品種,産品遠銷拉美、歐、亞等29個國傢和地區。省長季允石、副省長付雙健、孫士彬、市長薑德果等到該廠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新的世紀裏,隨着縣委、縣政府“東城西區”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實施,鳳凰鎮發展日新月異。2007年東城紡織工業區和西城高新工業管理區擁有規模企業68傢,年産值40億元,利稅4億元,年創匯7000萬美元,其中,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傢和地區合資企業16傢。目前,已形成單晶硅、紡織、農業産業化、服裝、機電五大工業園區,先後榮獲“全國鄉鎮企業科技示範園區”、“河北省工貿示範區”、“河北省50傢民營産業示範園區”稱號。按照縣委、縣政府“東城西區”發展戰略,到2010年,區內規模企業將達150傢,固定資産50億元,總産值達到80億元。
  ⒈單晶硅園區: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級單晶硅生産基地,2004年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河北省三大高科技園區”之一。區內擁有寧晉鬆宮半導體有限公司、晶竜集團兩傢高科技公司。晶竜集團與澳大利亞合資的晶竜中澳太陽能發展有限公司已落戶園區,年內將完成一期投資6000萬元,主要生産世界尖端太陽能電池産品。目前,該園區擁有單晶爐188臺,年産單晶硅900餘噸,占國內産量的75%,世界産量的20%,年産量10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
  ⒉紡織工業園區:現有13傢企業,以河北寧紡有限公司為核心,已形成紡織、印染、服裝、房地産、餐飲業及相關産業為一體,專業功能齊全、鏈條功能相關聯的紡織印染産業優勢群,年産值9億元,是國內重要燈芯絨和紗卡生産出口基地之一。寧紡集團先後榮獲“全國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奬狀”等榮譽稱號。
  ⒊農業産業化園區:以邢臺三鹿乳業公司、健民澱粉糖業有限公司、玉峰澱粉糖業有限公司為骨幹,年可加工澱粉36萬噸,轉化玉米63萬噸,年産液態奶18萬噸,年産值6億元。健民澱粉糖業有限公司位列“全國澱粉糖行業二十強”、玉峰澱粉糖業有限公司獲“河北省農業産業化經營重點竜頭企業”榮譽稱號。
  ⒋服裝工業園區:以格瑞特服裝有限公司、福蘭德服裝有限公司、麗達製衣有限公司為主,年産服裝1500萬件,暢銷日本、美國、俄羅斯、法國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年産值8億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⒌機電工業園區:以永進電纜集團、剋瑞寧晉閥門有限公司、蝶飛閥門有限核心,産品有電纜、閥門、棘板手等,年産值7億元。其中,“山泉”牌電纜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現在寧晉的電纜工業已經位列國傢前矛,近日,國傢電綫電纜産品質量檢驗中心在鳳凰鎮新興路奠基, 寧晉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17786男59718女58068家庭戶戶數29177家庭戶總人口(總)111880家庭戶男56676家庭戶女552040-14歲(總)290310-14歲男154150-14歲女1361615-64歲(總)8223215-64歲男4128915-64歲女4094365歲及以上(總)652365歲及以上男301465歲及以上女350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9498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潮安縣北部山區,是2002年廣東省委、省政府調整鎮級行政區劃,由原鳳凰鎮、原大山鎮撒並組建而成的山區鎮,轄區總面積228.3平方公裏,海拔在350至1498米之間,粵東最高峰——鳳凰山的主峰鳥髻山矗立在境內。轄27個村委會和2個杜區居委會,總人口3.81萬人。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96億元,工商稅收收入243萬元。
  鳳凰是中國名茶(烏竜茶)之鄉,有着900多年的茶葉栽製歷史,是全國著名的産茶區之一。茶葉的品質好、香氣高、香型多。鳳凰單樅古代被列為朝廷貢品,在歷屆全國茶葉評比中屢獲殊榮。在1986年全國五大茶類134個品種的評比中,鳳凰鎮出産的單樅茶以99.85分奪得第一名,1989年獲農業部頒發的名茶證書,1991年獲農業部頒發的“緑色食品”稱號,1997年,鎮南馥茶葉公司獲得外經貿部批準,取得茶葉自營進出口權。2002年6月鳳凰茶在國際名茶評比會上獲得八項金奬。鳳凰鎮還被省定為茶葉專業鎮;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鎮;廣東省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被中國科學院定為無公害茶葉生産示範基地。全鎮共有茶園4萬多畝,年産茶葉400多萬斤。茶葉生産逐步朝區域佈局、專業化生産、企業化管理的現代化農業經營體係發展。
  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産區。鳳凰鎮堅持把造林緑化當作改善生態、脫貧致富和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工作切實抓好。經過多年的大規模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鳳凰鎮已成為一個緑色公園。現在,全鎮有林面積23.9萬多畝,山地栽植率96.6%,緑化率達98.79%,森林覆蓋率85.6%。強大的緑色後盾,有效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優秀的生態環境。
  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水電生産基地。鎮內有中型水庫2座,其中鳳凰水庫庫容513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左右;鳳溪水庫庫容32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700萬千瓦時以上。小水電站13座,年發電量1700萬千瓦時以上。豐富的水電資源,為鳳凰的各項建設事業提供用電保證。
  鳳凰鎮是毗鄰各鄉鎮重要的商品聚散地。近幾年來,共投入3億多元建成的汕鳳公路和豐柏公路第一期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使鳳凰公路東連饒平,南通潮州,西接豐順,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投入1.2億多元,改造老鎮區,開闢新市區,進一步完善教育、文化、環保、衛生等配套。加大對通訊的投入,改善通訊質量,切實服務鳳凰經濟發展。1999年和2001年還被評為省衛生先進鄉鎮。現在,鳳凰鎮環境優美、商貿活躍、市場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鳳凰鎮是著名的生態旅遊區。氣候宜人,到處林茂茶香,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擁有鳳凰天池等獨特自然景觀,以及其它特色文化、特色産品和飲食文化,使鳳凰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區,吸引了以潮州乃興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為竜頭的一批企業落戶鳳凰,進一步發展了鳳凰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形成廠一業興百業旺的喜人局面。
  鳳凰鎮是著名的僑鄉,旅居國外的華僑、僑裔3萬多人,遍布20多個國傢和地區。廣大僑親愛國愛鄉,熱心捐款修路造橋建學校,並積極投資建設鳳凰,促進了家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鳳凰鎮位於潮州市北30多公裏處,位於潮安縣北部地區,東鄰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總面積231.73平方公裏,海拔350—1498米之間,四面青山環抱,山脈縱橫交錯,地勢自東北嚮西南緩緩傾斜。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鳳凰山主峰烏髻山矗立在境內,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119.7毫米。鳳凰山,不僅是山青水緑,雲繞峰巒的旅遊勝地,也是馳名中外烏竜茶係鳳凰單叢茶的主産區,這裏的氣候、土壤、山脈是鳳凰茶飄香得天獨厚的條件。鳳凰鎮以峭拔雄偉的鳳凰山色,絢爛多采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絶的鳳凰茶傳名於世。
  本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屬紅壤、黃壤和水稻土三大類,有利於果、林、茶生長,適宜種植水稻、甘薯、花生、南薯、木薯、蔬菜等作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三熟,可耕地面積1萬多畝。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産區,山地面積20多萬畝,盛産杉、鬆、竹、雜木以及薪炭林等,山地栽植率96%。
  鳳凰山區山高𠔌深,原來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為多種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曾有虎、豹、熊等野生動物出沒。由於歷來森林受毀動物遭人工捕殺,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賴於生存的條件,有的早已滅絶,有的蹤跡罕見。現衹有“四腳魚”和蛇存量較多。
  鳳凰山雨量充沛、溪澗縱橫交錯,水利資源異常豐富,水流落差大,適合建設水庫、發電站等。這裏礦物藴藏量大而且種類繁多,主要有錫、鎢、黃鐵、黃金、鈹(緑柱石)等。其中南坑村和萬峰山的鎢、錫、鈹儲量最多。西春村和鳳溪兩側地帶有黃金礦,最大金砂直徑可達一釐米。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0753男15731女15022家庭戶戶數7336家庭戶總人口(總)30482家庭戶男15532家庭戶女149500-14歲(總)82620-14歲男42180-14歲女404415-64歲(總)1983415-64歲男1038915-64歲女944565歲及以上(總)265765歲及以上男112465歲及以上女153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0114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鳳凰鎮
  鳳凰鎮經過開放引進、扶貧開發和三産帶動等政策的實施,全鎮經濟發展一步步走嚮繁榮。全鎮11728口人,從事第三産業的固定工商戶就達到了1000多個。
  寧武縣鳳凰鎮緊緊抓住全縣經濟持續發展的良好機遇,真抓實幹,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力推進小康建設。他們以開放的理念、開放的措施引資上項目、納纔聚能量,促進煤炭經濟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該鎮利用在全縣所處的優勢位置做強做大第三産業,先後建設了馬傢灣、七河堡等20餘個特種養殖、種植和加工基地,引導和幫助一大批農民帶着肉、蛋、奶、蔬菜和加工食品進入市場,初步形成了基地聯農戶、聯市場的産業新格局。為鼓勵農民進城發展餐飲、維修和運輸業,鎮政府出臺了一係列優惠政策,使第三産業逐步顯現出新的經濟優勢。全鎮從事第三産業的固定工商戶已經達到1000餘個。
  下轄村
  
  賀傢溝村小安村張傢窯村張傢梁村水泉窪村柳溝村柳溝灣村禿蘭坨村南溝村胭脂村劉傢園村北關村車道坡村前鳳凰村東關村後鳳凰村小南溝村黃土坡村朱傢岩村李傢莊村小莊衹村王虎莊村麻峪村馬傢灣村駱駝岩村水草溝村嶺溝村韓傢背村莊子上村染峪村神堂溝村窯子坪村後石湖村迷查嘴村東張傢溝村李傢山村西張傢溝村馬連溝村李傢窯村杜莊村石甲上村薑莊村楊莊村雙墻村南辛窯村竜骨岩村梁傢莊旺村大河堡村豆色圪坨村西關村馬莊村周傢堡村孟傢窯村朱傢溝村黃土崖村半溝村下河南村莊旺村上河南村小莊旺村段傢山村汪鐵溝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鳳凰鎮
  吉安縣鳳凰鎮位於吉安縣東南部,105國道和鳳七公路交匯處。京九鐵路、贛江穿境而過,離京九鐵路吉安城南站8公裏、井岡山機場25公裏、吉安縣城5公裏、吉安市區15公裏,區位優勢極佳,交通十分便利。
  鳳凰於1994年設鄉,2001年撤鄉設鎮,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868人,總戶數3924戶,其中農業人口14308人,非農業人口2560人,土地總面積5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近2.3萬畝,境內資源豐富,主要礦産有優質白泥(高嶺土)、鐵礦、石灰石等,盛産水稻、花生、車前籽、森林覆蓋率達80%。
  2004年鳳凰鎮以招商引資工作為總抓手,先後引進富吉橡膠、鳳凰陽光太陽能、吉安宏達實業、庸人炊具有限公司、富強鋼構、鳳凰包裝材料廠等10多傢外資企業落戶鳳凰鎮。縣級工業園——鳳凰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已實現五通一平。2004年實現工業産值達6000萬元,工業園區的形成、鎮內企業的增加、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帶動了城鎮建設的加快發展,帶動了第三産業的發展,財稅收入明顯增長。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1.2億元,財稅收入達207.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726元。
  2005年,鳳凰鎮的主要工作思路為: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狀大財政總量;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城鎮化進度,改善鳳凰面貌;通過招商引資,調整農業結構,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6399男8343女8056家庭戶戶數3906家庭戶總人口(總)15279家庭戶男7882家庭戶女73970-14歲(總)42840-14歲男22660-14歲女201815-64歲(總)1118515-64歲男568815-64歲女549765歲及以上(總)93065歲及以上男38965歲及以上女541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555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鳳凰鎮
  大山深處的鳳凰古鎮位於柞水縣東南部,地處秦嶺南坡,鳳凰鎮依山傍水,社川河、皂河、水滴溝河三水交匯於此,形成三角洲,鳳凰鎮便依山傍水建在這肥沃的三角洲上。鎮政府所在地的鳳鎮街距柞水縣城45公裏。據《柞水縣志》記載,鳳凰鎮始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宋時名“三岔河口”(社川河、皂河、水滴溝在此交匯),元代稱“社川河鄉都”,明成化十五年後(公元1479年)稱“社川裏”、“上孟裏”,清嘉慶年間改名為“鳳凰嘴”(因其西南有山名鳳凰山而得名),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更名為“鳳凰鎮”。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至1961年屬陝西省鎮安縣,同年9月劃歸柞水縣。
  清朝順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處水運交通發達的優勢,來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清道光年間因鳳凰嘴至西安的騾馬道闢就,貨運至此而後通過水運發往湖北等地,商旅往來多雲集於鳳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在嘉慶年間鳳鎮街廣建街房門面,廣招商客和手藝人,疏通湯(峪)𠔌(城)騾馬驛道,金錢河水路航運,開通商流、人流、物流,新建街房百餘間,商業一時繁榮之極,有“小上海”之稱。在清末民國初年,商埠字號、店鋪錢莊遍布滿街,形成了32個大的商號。鳳凰鎮成為秦嶺以南、連接長江水係和黃河水係的重要商貿集鎮。北方的山貨土特産經馬幫和人馱轉至此,再經水路南下;而江南的絲綢、大米又經水路在此下碼頭,而後從旱路翻越秦嶺送入關中。後來隨着水運的枯縮和公路交通的改善,鳳凰鎮逐漸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儘管如此,現在在鳳凰鎮和周邊地方,依然保留着許多老作坊和老手藝,如造紙坊、鐵匠鋪、絲織店等,當地人的生活中還依稀保留着古老的痕跡。鳳凰鎮的古建築普遍建於明清,歷經幾百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項目以四合院為主、古建築大體沿襲徽派建築風格,較具地方特點。2002年12月列入省級第四批“古建築群居民”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鎮老街彎麯的街道和兩邊遍布的明清老房是這裏的最大特點,在這裏傳統的手工造紙和鍛造依舊沿襲着往日的格局。在這條東西兩千多米長的古鎮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條石板覆蓋的小溪,另有一條與之垂直的小溪穿鎮而過,形成十字形水係。老街兩旁靠街全是商鋪,商鋪後面是住宅。臨街大門一般用結實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淨光亮;門墩為石雕花卉。商鋪鋪面寬不盈丈,宅深卻達三四十米,據說鋪面的間數和房屋的縱深度都代表了當時主人的富裕程度。現在的鳳凰鎮比較小,鎮上主要是簡簡單單一條老街,街上人來人往,適合無所事事的閑逛,無須期望值過高,輕鬆地體驗一下當地人的傳統生活和集市就是不錯的選擇。鳳凰鎮有多傢榨蠶絲作坊,這裏的絲織品是用當地特有的榨蠶絲做成的,比起桑蠶絲榨蠶絲更為經久耐用,至今這裏的女人們依舊自己抽絲、漂染、紡紗,但産量極小。附近山上還有一處古老山寨的遺跡。鐵匠鋪這一古老的行業也依然保留着。走在鳳凰鎮老街上,你會明顯感受老街上的建築與關中民居的不同。從外觀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墻青瓦,屋脊中央和兩旁均有裝飾,正中為蓮花或梅花,兩邊有獸脊或竜頭。房屋很多都是三進三開,三個院子逐層升高。陝南多雨,因此這裏的建築和南方的許多建築一樣更多地考慮到其排水功能。院落的格局基本為四面坡嚮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將雨水排出室外,被稱為“四水歸堂”,屋頂呈人字形,屋檐前采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房屋山墻由下而上,築有與屋脊齊平的防火墻,以防鄰屋失火蔓延。
  鳳凰鎮老街上人來人往,鎮上的居民經商採購,遊客東瞧西看,熱鬧非凡。店鋪把貨都擺在街上,日用百貨,土雜特産琳琅滿目。在鳳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歷史留下的印記。在一幢老宅梁柱下,我們甚至看到了漢白玉製作的石墩,但其中來歷已經無法考證。而一些老宅墻上殘存的“文革”時期的標語,也見證着鳳凰古鎮在那個年代曾經走過的風風雨雨。
  這裏為什麽叫鳳凰鎮呢,當地的居民介紹,那是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飛騰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鳳凰鎮的老人則說,傳說鎮南的山上曾落過一隻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鳳凰鎮也就因此得名。
江蘇省蘇州市張傢港鳳凰鎮
  鳳凰鎮 轄:社區居委會(鳳凰、港口、西張);村委會(鳳凰、鷙山、珠村、洪涇、夏市、茅庵、奚傢、高莊、廣步、馬路、楊傢橋、小莊、新莊、程墩、東南、清水、張巷、莊涇、杏市、恬莊、太平、雙塘、新橋、小山、金𠔌、五聯、雙竜、石竜、西參、李莊、魏莊、安莊、欄桿、黃新橋、安慶)。
  2003年8月31日,張傢港市召開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會議,將原有的17個建製鎮調減為8個:將晨陽鎮的居委會及7個村劃入楊捨鎮;將港區鎮、德積鎮、後塍鎮及晨陽鎮的5個村合併成立金港鎮;將妙橋鎮、鹿苑鎮並入塘橋鎮;將合興鎮並入錦豐鎮;將兆豐鎮並入樂餘鎮;將鳳凰鎮、港口鎮、西張鎮三鎮合併,成立鳳凰鎮;將晨陽鎮5個村並入大新鎮;南豐鎮行政區域不變。
  2004年2月29日,石竜村並入雙竜村;安莊村、欄桿村並入安慶村;東南村、新莊村並入程墩村;李莊村並入西參村;五聯村並入金𠔌村;黃新橋村、洪涇村並入魏莊村;太平村並入恬莊村;新橋村、小山村並入雙塘村;莊涇村、張巷村並入清水村;小莊村並入鳳凰村;馬路村並入楊傢橋村;珠村村並入鷙山村;奚傢村、廣步村並入高莊村;茅庵村並入夏市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78.77平方千米,人口64242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鳳凰鎮位處全國文明城市——張傢港市南大門,得名於境內的鳳凰山。全鎮總面積78.7平方公裏,轄1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6.4萬。預計2008年可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0億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215億元、全部入庫稅收7億元、村均可用財力45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280元。
  鳳凰境內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河陽山歌,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慶寺,還有千年古樹——紅豆樹、千年古街——恬莊古街等名勝古跡,歷史上有3名狀元、32名進士。近年來獲得了中國吳歌之鄉、江蘇山歌之鄉、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千強鎮、國傢級衛生鎮等榮譽稱號。
  按照“文化立鎮、經濟強鎮、旅遊興鎮”的發展定位,鳳凰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現了三次産業的協調發展。工業經濟量質並舉,形成了以精細化工、新型材料、汽車配件、船用設備為主的産業集群,擁有34傢銷售超億元企業,飛翔化工、華偉薄板、港星建材、天一銅業4傢企業和安慶村、金𠔌村、雙竜村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境內工業集中區——韓國工業園規劃面積18平方公裏,配套設施齊全,在韓國工商企業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先後吸引了韓國、美國、法國、挪威、丹麥等國的120傢外資企業入駐,纍计註册外資5.3億美元、到賬外資4億美元。農業産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培育了高莊豆腐、清水大米、鳳凰緑茶等11衹緑色食品,建成了15個無公害種養基地,已經認定的無公害農産品有18衹,農業規模化基地、緑色食品、品牌農産品産值超過2億元,特別是“蘇州第一桃”——鳳凰水蜜桃種植面積超過6000畝,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産業和重要支柱。依托蘇南第一口地熱井的獨特條件,五星級鳳凰溫泉山莊正在建設之中。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鳳凰鎮不斷加快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恬莊古街二期工程、河陽山歌館、永慶寺文昌閣等正在加快建設。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
  植樹造林鳳凰鎮位於新洲區西北部,舉水河西岸,與麻城市、紅安縣毗鄰。全鎮轄19個行政村,18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7364戶,30150人,其中農業人口27024人,總勞動力13763人,版圖面積56.12平方公裏。
  2005年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2730萬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154萬元,增長25%。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總産值7834萬元,增長25%。工業産品銷售率87%,截至年底全鎮共有企業個數87個,從業人員6400人。
  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鳳凰、陳添奇、鳳凰寨、朱伍峰、三叉路、楊園咀、鄭傢園、余家寨、周傢寨、三屋灣、四屋灣、余家山、劉傢灣、陳傢田、關聖寨、毛傢衝、郭傢崗、雷傢寨、石滑山、石板衝。
  鳳凰鎮毗鄰紅安、麻城,是一個革命老區。這裏,曾經為新中國建立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業績;今天的鳳凰鎮委、鎮政府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的優良傳統,瞄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産業基地及其後續産業——香菇業,促進了大地增緑、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2006年初,鳳凰鎮在市老區工委及扶貧辦的扶持下,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香菇産業。到2007年底,年産香菇600萬公斤,産值3000萬元。香菇産業不斷壯大,已成為老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産業。但是,香菇生産原料——慄材已成為發展香菇産業瓶頸。為此,鳳凰鎮委、鎮政府本着建設節約型社會原則,結合鳳凰實際,聘請有關專傢組建智囊團,對鳳凰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策劃,根據鳳凰山體比較貧瘠,而板慄樹既耐瘠耐旱,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又能為香菇産業提供生産原料的特點,在北部山區建設板慄基地,發展林業循環經濟,並列入本屆政府目標。2008年3月10日,鳳凰鎮不等不靠,自籌資金10萬元,購進板慄苗8.2萬株,在鳳凰鎮毛衝村高標準、高質量連片開發板慄基地1000畝,並落實管護責任,明確由鎮分管林業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據專傢測算,1000畝板慄進入盛果期後,每年可産板慄40萬公斤,産值100萬元;收穫板慄樹修剪枝條及果苞50萬公斤,可培育香菇60萬袋,産值600萬元;而且生産香菇後的殘料可作農業生産和林業産業基地的肥料。
  該鎮計劃到2010年,全鎮板慄面積發展到8000,培育香菇1000萬袋,實現産值過億元,打造特色産業鎮。鳳凰鎮開拓創新、大膽探索,為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來賓北部,總面積238.2平方公裏,現有耕地面積118972畝,其中旱地78741畝,水田40231畝。現轄13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轄區內有國傢大型一檔企業廣西八一鐵合金廠、中外合資廣西康密勞(法、日、港)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和國營鳳凰華僑農場。總人口7.2萬人。
  鳳凰鎮交通便利,鐵路、公路、水路運輸條件十分優越,湘桂鐵路直貫鎮政府駐地,並設有兩個火車站,其中鳳凰火車站年貨物吞吐量達100萬噸,年客運量達9萬人次;省道柳(州)來(賓)柏油公路縱貫境內西部;桂海高速公路穿越境內東部,設有鳳凰入口。鳳凰鎮距興賓區大灣鄉紅水河碼頭20多公裏,航運上溯雲、川、貴,下通粵、港、澳。
  鳳凰鎮自然資源豐富,鎮境內探明有錳、磷、石灰石等礦産,為全國重要錳礦基地之一,也是廣西最大的鐵合金生産基地。廣西八一鐵合金總廠生産的硅錳合金、錳鐵、硅鐵等産品暢銷日、韓、歐盟。石灰石儲量為565噸,主要分佈在八一廠區北部。1997年勘探發現,鳳凰華僑農場硅土礦儲量約為100噸。鎮內主要河流鳳凰河,全長14公裏,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
  鳳凰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鎮農業總産值11558萬元,糧食總産量23999噸,農民人均有糧1006斤,為廣西優質𠔌生産基地。工業總産值36262萬元,財政收入10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8元。榨季有蔗面積7萬畝,進廠料蔗28萬噸,居柳州地區各鄉鎮之首。全鎮畜牧水産業持續發展,年末生豬出欄60123頭,牛出欄5562頭,羊出欄3071衹,傢禽出欄18萬羽,水産品産量766噸。鳳凰鎮菜牛遠銷蘇杭,1996年被國傢農業部確定為稭稈養牛基地。鳳凰鎮為興賓區重要的蔬菜生産基地,柳州地區經濟強鎮。
  鳳凰鎮有2所中學,13所小學,在校學生11130人,教職工531人,1998年“兩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鎮設衛生院1個,農村合作醫療所13所。鳳凰鎮通訊、供電條件較好,擁有400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有一座移動電話發射塔,信號覆蓋全鎮及北五、大灣三個鄉鎮;該鎮有鳳凰35千伏、3200 KVA變電站和廣西八一鐵合金總廠總裝機容量為95000千伏變電站兩個。鳳凰鎮實現了村村通路、村村通電、村村通電話、村村飲上衛生用水。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臨淄區西北部,面積65.2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總人口49852人。年內人口出生556人,人口出生率11.15‰,比上年下降1.15‰,出生人口性別比106.69,人口自然增長率3.71‰。在校學生520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入園幼兒1346人,幼兒入園率100%。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65.10億元,比上年增長47.84%,財政收入1.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1%,農民人均純收入6996元,比上年增長17.28%。是年,被國傢統計局評為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工業生産迅猛發展。是年,全鎮工業總産值154.7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46.01%。全鎮工業産品銷售收入151.1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品銷售收入141.07億元,比上年增長47.33%。全鎮工業利潤9.8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潤9.09億元,比上年增長34.48%。規模以上項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30億元。南金兆集團、山東北金集團、山東金順達集團工業總産值和工業産品銷售收入均超過15億元,其中南金兆集團工業總産值100.36億元,工業産品銷售收入91.00億元。年內,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3個,其中80萬噸鐵礦石、1000噸蓄電池隔板等15個項目竣工投産。全鎮已達到281萬噸鐵礦石、350萬噸生鐵、240萬噸鋼的生産規模。實現直接出口創匯9695萬美元。
  以工哺農,加快農業生産步伐。全鎮農業總收入2.29億元,比上年增長3.35%。其中種植業收入1.10億元,比上年增長0.81%。畜牧業收入1.18億元,比上年增長5.88%。林果業收入21.73萬元,比上年增長175.06%。其他收入4萬元。
  年內,從工業稅收所得分成中撥款280餘萬元,建設國傢級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鋪設管道28千米,建成節水灌溉區4.2平方千米。繼續實行優質小麥良種統一供應,在國傢每666.7平方米補貼10元的基礎上,鎮政府又補貼5元,全年鎮政府發放小麥良種補貼22.5萬元。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管護,項目區內新修橋涵82座,整修路面32千米。
  抓住重點,規劃先行,集中整治,穩妥有序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製定了《關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以同濟大學設計的總體規劃為基礎,進行了新一輪規劃和調整。全鎮規劃設立中心社區、金召口社區和張王社區3處農村新社區,每個社區輻射10個以上行政村。用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鎮所有村莊的優化整合。是年,投資3000餘萬元完成了高架橋建設和鳳凰路排水、人行道等配套工程。投資1500餘萬元對張皇路大路段、金桓路中金段、青年路西段進行了改建。在鳳凰路、宏達路高標準緑化12.4千米,栽植各類苗木35萬餘株,新增緑化面積18萬平方米。投資600餘萬元在42個行政村實施飲用水安全工程。投資50萬元新建標準化衛生室6處。年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鎮政府補貼金額提高到100萬元。73527人次獲得醫療補償金共計220.75萬元。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鎮7處小學、2處中學都成立了特睏生救助組織,建立特睏生檔案,特睏生免交學雜費。年內救助特睏中小學生262名、大中專學生10名,救助金額10萬餘元。全鎮600餘名老人住進了敬老院和老年公寓。投資50餘萬元實行了全鎮計生信息現代化管理。投資12萬元為5戶殘疾人家庭建房15間。發放優撫金、慰問金、低保金等100餘萬元。新建農村文化大院3處。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
  鳳凰鎮地處鼎湖區西北部,距鼎湖山風景區1.3公裏,是鼎湖區唯一的山區鎮。全鎮面積14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面積16.95萬畝,山地19萬畝,耕地3900畝,轄9個村,人口1萬多。
  鳳凰鎮擁有豐富的旅遊、林業、礦産資源,境內有風光旖旎的九坑河水庫。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盛産木材、香粉、肉桂、桂油、竹、鬆脂、蜂蜜、巴戟和水晶梨、沙糖桔、佛手、黃欖等優質水果和高值農作物。地下藴藏着大量的鐵、銅、石英、黃金等多種礦産。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8563男4524女4039家庭戶戶數2028家庭戶總人口(總)8072家庭戶男4152家庭戶女39200-14歲(總)25790-14歲男13800-14歲女119915-64歲(總)517315-64歲男271815-64歲女245565歲及以上(總)81165歲及以上男42665歲及以上女38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7576
重慶市巫溪縣鳳凰鎮
  基本概況
  巫溪縣鳳凰鎮位於巫溪縣城以西12公裏,地處渝巫路主幹道,東與城廂鎮接壤,南與花慄鄉相連,西與菱角鄉毗鄰,北與勝利鄉交界。幅員面積48.71平方公裏,海拔高度在218——1745米之間。平均氣溫在16度左右,年溫差35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500毫升左右,森林覆蓋率19.43%。鳳凰鎮位於巫溪縣城以西12公裏,地處渝巫路主幹道,東與城廂鎮接壤,南與花慄鄉相連,西與菱角鄉毗鄰,北與勝利鄉交界。幅員面積48.71平方公裏,海拔高度在218——1745米之間。平均氣溫在16度左右,年溫差35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500毫升左右,森林覆蓋率19.43%。鳳凰鎮是市級試點鎮,巫溪縣特色工業園區所在地,鳳凰片區四鄉一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
  歷史沿革
  鳳凰鎮轄地,清朝時屬通城裏三甲。民國時為第一區鳳凰鄉。1949年12月解放,隸屬不變,改保為村。1953年劃鄉建政,把鳳凰鄉分成鳳凰、玉皇、塹場、白楊4個鄉。1955年合區並鄉,鳳凰鄉與玉皇鄉合併為鳳凰鄉,轄7個村,屬鳳凰區所轄。1958年鳳凰鎮與鎮泉鄉合併,成立鳳凰人民公社,由縣直屬。1961年整風整社,鳳凰公社分成鳳凰與鎮泉兩個公社,鎮泉公社劃歸城廂區管轄,鳳凰復屬鳳凰區,轄15個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所屬長竜、雙竜、青竜、楊柳、興隆、小河6個大隊,因與縣內其他大隊重名,經縣人民政府[1981]3號文件批準,分別改為揚程、雙寺、七星、柳池、興旺、小溪大隊。1983年改鳳凰鄉人民政府為鳳凰鎮人民政府,改大隊為村。2001年撤區並鄉時,將鳳凰鎮15個村合併為施傢、高揚、中河、雙鳳、七星、石竜、木竜、柳園、雙玉、興旺10個村和1個居委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7538男9005女8533家庭戶戶數4670家庭戶總人口(總)14842家庭戶男7503家庭戶女73390-14歲(總)47890-14歲男24530-14歲女233615-64歲(總)1155115-64歲男593515-64歲女561665歲及以上(總)119865歲及以上男61765歲及以上女581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031
海南省三亞市鳳凰鎮
  三亞市鳳凰鎮,東與三亞市中心區接壤,南臨南海,西靠天涯海角風景區,北靠群山,行政區域面積487.37平方公裏,轄有1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700人,是全省唯一具有黎、苗、回、漢多民族聚居的鄉鎮。鎮黨委下設32個黨(總)支部,有黨員1349人。
  鳳凰鎮現有耕地面積2015傾(30225畝),人均耕地面積0.65畝。南邊有16公裏長的海岸綫,是風景秀麗的三亞灣;連接東西綫高速公路的鳳凰路從鎮中心貫穿而過,水電充足,交通發達。鎮轄區內有全省著名的妙林田洋,面積12000多畝,是我國南繁育種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市鼕季反季節瓜菜種植基地。
  鎮委、鎮政府機關內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文化教育辦公室、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土地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財政所、高峰工作站等9個機構。事業機構設有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土地規劃建設管理監察隊、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站等。鳳凰鎮現有行政在編人員52人,機關工勤人員7人,事業在編人員43人。
  為了加快鳳凰鎮的經濟建設,全面建設鳳凰鎮小康社會,鎮委、鎮政府確定了旅遊興鎮的戰略,不斷加大農村和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創建了“五大農業基地”、“三大旅遊服務隊伍”和“三條綜合服務示範街”。積極招商引資,全面開發旅遊資源,取得了顯著成績:座落在鎮中心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自1994年7月1日建成通航至今,已經開通了多條國內國際航綫。風景秀麗的“三亞灣”已被連片開發。海坡開發區上,金海大酒店、椰林灘大酒店、南灣大酒店、海航度假中心、三亞度假村、海月度假村等一批高檔次的賓館酒店拔地而起,別墅成群林立。東南亞最大的京潤水晶文化館、桶井西島旅遊碼頭、桶井珍珠養殖場、鳳凰鎮遊服務公司等一批旅遊配套項目已建成營業。由泰國愛迪集團投資2.5億元的“愛心大世界”項目已動工興建,由山東魯能集團投資開發的面積8000畝的三亞灣海坡新城區已開始運作,水蛟溫泉山莊項目已經啓動,海航學院選址已落定該鎮等等。此外,伊斯蘭教文化廣場、少數民族文化風情村、蘭花基地等一批特色項目也正在興建和積極引之中。
重慶市沙坪壩區鳳凰鎮
  鳳凰鎮古有鳳凰窩之地,歷來山川婀娜、人傑地靈,故名曰鳳凰。全鎮地處重慶市沙坪壩區西部,東、南與沙坪壩區回竜壩、土主、青木關鎮相鄰,西與壁山縣接界,北瀕北碚區,幅員面積31.7平方公裏,丘陵地形,地勢西高東低。近年來,鳳凰鎮黨委政府全力打造“一城、一園、一基地”的生産力發展佈局,建設重慶西部新城的衛星城,白鷺都市生態農業園,重慶鳳凰電鍍加工基地。2005年,全鎮總人口1.9萬人,農業人口萬人,各類企業超過300傢,進入企業務工的本鎮農民超過了1萬人,年銷售收入超過了1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達3820元,成為重慶市表面處理、摩配製造的一個基地。區位優勢明顯。該鎮與在建的重慶大學城和鄰近的北碚僅有20分鐘左右的車程,與國道“成渝路”毗鄰,在建的渝遂高速公路和繞城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貫穿全鎮,距主城核心區僅有20余公裏。水、森林等資源較為豐富。梁灘河從南至北綿延14.5公裏,蓄水量達240萬立方米的可綜合開發水庫1座,森林覆蓋面積9000畝,竜頭山常年棲息着2萬多衹白鷺。基礎設施建設。農電網遍布全鎮,工業、居民用地充足。碚青路、鳳回路連接着周邊區縣和比鄰鄉鎮。中國移動、聯通、小靈通等網絡實現全覆蓋。ADSL網絡快車網絡遍布全鎮。
  鳳凰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1590男10996女10594家庭戶戶數6820家庭戶總人口(總)21030家庭戶男10629家庭戶女104010-14歲(總)37450-14歲男18380-14歲女190715-64歲(總)1594715-64歲男823615-64歲女771165歲及以上(總)189865歲及以上男92265歲及以上女97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235
  下轄村
  皂角村鳳凰橋村八字橋村鬍南壩村楊傢廟村五福村威靈寺村
Fenghuang Zhen
  概況 鳳凰鎮(Fenghuang Zhen)位於寧晉縣中部,縣政府駐地。面積110.6平方千米,人口8.49萬人(2002年)。轄59個行政村。308國道、寧(晉)辛(集)、寧(晉)高(邑)公路過境。
    代碼 130528100:~201得勝村 ~202解放村 ~203光復村 ~204團结村 ~205繁榮村 ~206幸福村 ~207民主村 ~208新寧村 ~209南關村 ~210書院村 ~211永興莊村 ~212亭子頭村 ~213西王裏村 ~214東王裏村 ~215王傢場村 ~216郭傢寨村 ~217漫柳莊村 ~218辛寨村 ~219南魚臺村 ~220北魚臺村 ~221中曹村 ~222孫村 ~223王村 ~224焦傢莊村 ~225大柳莊村 ~226小柳莊村 ~227敏村 ~228路前村 ~229南曹村 ~230曹傢莊村 ~231果村 ~232小王莊村 ~233大王莊村 ~234北塔莊村 ~235南塔莊村 ~236小及村 ~237大及村 ~238小棗村 ~239石柱村 ~240孫傢莊村 ~241李史莊村 ~242𠔌傢莊村 ~243楊傢莊村 ~244東南汪村 ~245西南汪村 ~246北留村 ~247南留村 ~248前張孟村 ~249後張孟村 ~250閆傢莊村 ~251魏傢莊村 ~252張化莊村 ~253北董村 ~254北沙良村 ~255劉路村 ~256孟村 ~257薛莊村 ~258八裏莊村 ~259趙莊村
    沿革 1953年置城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同年改鎮,1988年更名鳳凰鎮。1997年,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10.9萬,轄解放、光復、團结、繁榮、幸福、民主、得勝、新寧、南關、書院、永興莊、果村、孫傢莊、曹傢莊、大王莊、石柱、小王莊、北塔莊、南塔莊、小及村、大及村、小棗村、李史莊、中曹、孫村、王村、焦傢莊、南曹、路前、敏村、北留、大柳莊、小柳莊、東南汪、北董、後張孟、𠔌傢莊、南留、楊傢莊、辛寨、前張孟、西南汪、閻傢莊、北魚臺、南魚臺、趙莊、王傢場、東王裏、西王裏、劉路、亭子頭、漫柳莊、郭傢寨、八裏莊、孟村、薛莊、北沙良、張化莊、魏傢莊59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城區。面積110.6平方千米,人口8.49萬。轄59個行政村:小王莊、大王莊、永興莊、南塔莊、北塔莊、東南汪、西南汪、前張孟、後張孟、魏傢莊、孫傢莊、北沙良、曹傢莊、𠔌傢莊、閻傢莊、張化莊、八裏莊、焦傢莊、西王裏、東王裏、楊傢莊、漫柳莊、大柳莊、小柳莊、李史莊、亭子頭、郭傢寨、王傢場、南魚臺、北魚臺、敏村、孫村、中曹、解放、新寧、北留、南留、王村、民主、團结、書院、北董、南曹、石柱、幸福、繁榮、小及、大及、小棗、孟村、路前、果村、南關、光復、薛莊、趙莊、得勝。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
  寧武縣鳳凰鎮近年來經過開放引進、扶貧開發和三産帶動等政策的實施,全鎮經濟發展一步步走嚮繁榮。全鎮11728口人,從事第三産業的固定工商戶就達到了1000多個。
  寧武縣鳳凰鎮近年來緊緊抓住全縣經濟持續發展的良好機遇,真抓實幹,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力推進小康建設。他們以開放的理念、開放的措施引資上項目、納纔聚能量,促進煤炭經濟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該鎮利用在全縣所處的優勢位置做強做大第三産業,先後建設了馬傢灣、七河堡等20餘個特種養殖、種植和加工基地,引導和幫助一大批農民帶着肉、蛋、奶、蔬菜和加工食品進入市場,初步形成了基地聯農戶、聯市場的産業新格局。為鼓勵農民進城發展餐飲、維修和運輸業,鎮政府出臺了一係列優惠政策,使第三産業逐步顯現出新的經濟優勢。目前,全鎮從事第三産業的固定工商戶已經達到1000餘個。
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
  【鳳凰鎮】位於寧晉縣中偏西部,是寧晉縣政府駐地。鎮區面積12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2萬畝。東鄰大陸村鎮、賈傢口鎮,南接大曹莊鄉、北河莊鎮,西交河渠鎮,北界換馬店鎮、唐邱鄉。轄城關、東南汪、孫傢莊、中曹、劉路、北魚臺6個辦事處,59個行政(自然)村,20621戶,總人口11萬人。鎮區位置優越。交通郵電、電力十分方便。人口密集,工商業興盛,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中心。轄區圍繞縣城,土質肥沃,地勢平坦,以輕壤質潮土為主。經濟農工商並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兼有果林種植和奶肉牛養殖,果林面積19905畝,為重點果品産區。鄉鎮企業為全鎮經濟“竜頭”。1998年,形成農副産品、機械製造、服裝、布匹、建材、交通運輸、商業飲食服務七大行業。
No. 17
  面積58k㎡,人口15853人。 [郵編]343101 [代碼]360821108 [區劃]轄鳳凰居委會,鳳凰、車頭、康傢、竜陂、屋場、土洲、倉下、麯塘、石塘、九竜、錢塘、村前、曾傢坊等13個行政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
  鳳凰鎮位於吉安縣東南部,距縣城6公裏,2001年初撤鄉建鎮,南與泰和縣交界,京九鐵路、105國道縱貫南北,贛江依鎮而過,總面積59平方公裏,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16867人,其中城鎮人口1918人。主要特色農産品有葡萄、花生、大豆,境內鳳凰工業園初見規模,主要産品有太陽能熱水器、輪胎、膠輥膠合板、彩印紙箱、竈具等,2005年完成工農業總産值11256萬元,企業産值8970萬元,財政收入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元。
No. 19
  2003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原路山鎮和召口鄉,組建鳳凰鎮。因鳳凰山坐落境內而得名。總面積65.2平方千米,轄44個自然村,設42個村委會,有14492戶,486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57人。
No. 20
  駐三叉路,人口27774人,面積57.1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鳳凰、陳添奇、鳳凰寨、朱伍峰、三叉路、楊園咀、鄭傢園、余家寨、周傢寨、三屋灣、四屋灣、余家山、劉傢灣、陳傢田、關聖寨、毛傢衝、郭傢崗、雷傢寨、石滑山、石板衝。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
No. 22
  鳳凰鎮地處鼎湖區西北部,距鼎湖山風景區1.3公裏,是鼎湖區唯一的山區鎮。全鎮面積14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面積16.95萬畝,轄九個管理區,人口1萬多。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
  鳳凰鎮地處鼎湖區西北部,距鼎湖山風景區1.3公裏,是鼎湖區唯一的山區鎮。全鎮面積14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面積16.95萬畝,轄九個管理區,人口1萬多。鎮內擁有豐富的旅遊、林業和礦産資源。鎮轄山地宜林面積達九成多,九坑河水庫風光旖旎,是理想的度假、避暑休閑的旅遊勝地,現已開發了一批生態旅遊觀光項目。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鳳凰鎮位於潮州市北30多公裏處,位於潮安縣北部地區,東鄰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總面積231.73平方公裏,海拔350—1498米之間,四面青山環抱,山脈縱橫交錯,地勢自東北嚮西南緩緩傾斜。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鳳凰山主峰烏髻山矗立在境內,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119.7毫米。鳳凰山,不僅是山青水緑,雲繞峰巒的旅遊勝地,也是馳名中外烏竜茶係鳳凰單叢茶的主産區,這裏的氣候、土壤、山脈是鳳凰茶飄香得天獨厚的條件。鳳凰鎮以峭拔雄偉的鳳凰山色,絢爛多采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絶的鳳凰茶傳名於世。
  本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屬紅壤、黃壤和水稻土三大類,有利於果、林、茶生長,適宜種植水稻、甘薯、花生、南薯、木薯、蔬菜等作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三熟,可耕地面積1萬多畝。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産區,山地面積20多萬畝,盛産杉、鬆、竹、雜木以及薪炭林等,山地栽植率96%。
  鳳凰山區山高𠔌深,原來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為多種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曾有虎、豹、熊等野生動物出沒。由於歷來森林受毀動物遭人工捕殺,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賴於生存的條件,有的早已滅絶,有的蹤跡罕見。現衹有“四腳魚”和蛇存量較多。
  鳳凰山雨量充沛、溪澗縱橫交錯,水利資源異常豐富,水流落差大,適合建設水庫、發電站等。這裏礦物藴藏量大而且種類繁多,主要有錫、鎢、黃鐵、黃金、鈹(緑柱石)等。其中南坑村和萬峰山的鎢、錫、鈹儲量最多。西春村和鳳溪兩側地帶有黃金礦,最大金砂直徑可達一釐米。
  鳳凰茶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素有“鼕春不嚴寒,夏暑無酷熱”之稱。具有山高日照短,雲霧雨量多,鼕寒來得早,春冷去也遲,盛夏無酷暑的天氣特點。全年氣候分明,歷年平均氣溫為19.3℃,最高氣溫為35.6℃。
  鳳凰茶區地貌復雜,海拔高低懸殊,由於受地形和空氣濕度的影響,造成區間氣候差異大。盛産名茶著稱的烏崬山,就有“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平”之稱,晝夜溫差8—10度,茶農終年都要蓋棉被。尤其是春季,雲霧多,日照短,每座山頭,雲霧繚繞,時陰時晴,天氣變化異常,當地有“十裏不同天”之諺。
  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3296.7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5981.7萬元,農業産值7315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61936萬元;國地兩稅收入256.99萬元,其中國稅收入154.292萬元,地稅收入102.7萬元。
No. 25
  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三亞市南部,河西區以北。轄回新、回輝、羊新3個社區,檳榔、妙林、海坡、新聯、羊欄、水蛟、梅村、桶井、臺樓、抱前、抱竜、立新、紮南13個行政村。225國道和鐵路經此,鳳凰國際機場在境內。
  [代碼]460201102:~001回新社區 ~002回輝社區 ~003羊新社區 ~200檳榔村 ~201妙林村 ~202海坡村 ~203新聯村 ~204羊欄村 ~205水蛟村 ~206梅村村 ~207桶井村 ~208臺樓村 ~209抱前村 ~210抱竜村 ~211立新村 ~212紮南村
  [沿革]2001年8月,羊欄鎮、高峰鎮合併,設立鳳凰鎮,鎮政府駐羊欄。
  附:羊欄鎮位於三亞市南部。 [沿革]1950年置羊欄鄉,1961年改公社,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3.1萬,以黎族為主,轄新聯、妙林、檳榔、水文、梅村、桶井、羊欄、海波、回輝、回新、羊新11個村委會。
  附:高峰鎮位於三亞市中北部。 [沿革]1949年前為二區,1958年建高峰公社,1986年置鄉。1997年,面積360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臺樓、抱竜、抱前、立新、紮南5個村委會。
No. 26
  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沙坪壩區西北部。東、南與回竜壩、土主、青木關3鎮相鄰,西與壁山縣接界,北瀕北碚區。面積31.7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2005年)。轄鳳凰鎮社區,皂角、鳳凰橋、八字橋、鬍南壩、楊傢廟、五福、威靈寺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石公翁開發區。丘陵地形,地勢西高東低,渝遂高速公路和繞城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貫穿全鎮。景點有竜頭山。鏈接:地圖
  [郵編]401334 [代碼]500106105:~001社區 ~200皂角村 ~201鳳凰橋村 ~202八字橋村 ~203鬍南壩村 ~204楊傢廟村 ~205五福村 ~206威靈寺村
  [沿革]古有鳳凰窩之地,歷來山川婀娜、人傑地靈,故名曰鳳凰。1930年建鳳凰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1995年初由原巴縣劃歸沙坪壩區管轄。1997年,面積32.5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皂桷樹、鳳凰橋、八字橋、鬍南壩、楊傢廟、五福、威靈寺7個行政村。
No. 27
  鳳凰鎮 位於巫溪縣縣城西12千米。轄鳳凰社區,雙鳳、柳園、中河、高楊、雙玉、興旺、木竜、七星、石竜、施傢10個行政村。萬(州)(巫)溪公路過境。
  [代碼]500238101:~001鳳凰社區 ~200雙鳳村 ~201柳園村 ~202中河村 ~203高楊村 ~204雙玉村 ~205興旺村 ~206木竜村 ~207七星村 ~208石竜村 ~209施傢村
  [沿革]清屬通城裏三甲,民國置鳳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8年建鎮。1997年,面積48.7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鳳凰、高農、楊程、施傢、中河、雙寺、七星、石竜、木竜、柳池、園紅、玉皇、玉竜、興旺、小溪15個行政村和鳳凰街1個居委會。
重慶市重慶市沙坪壩區
  鳳凰鎮古有鳳凰窩之地,歷來山川婀娜、人傑地靈,故名曰鳳凰。全鎮地處重慶市沙坪壩區西部,東、南與沙坪壩區回竜壩、土主、青木關鎮相鄰,西與壁山縣接界,北瀕北碚區,幅員面積31.7平方公裏,丘陵地形,地勢西高東低。近年來,鳳凰鎮黨委政府全力打造“一城、一園、一基地”的生産力發展佈局,建設重慶西部新城的衛星城,白鷺都市生態農業園,重慶鳳凰電鍍加工基地。2005年,全鎮總人口1.9萬人,農業人口萬人,各類企業超過300傢,進入企業務工的本鎮農民超過了1萬人,年銷售收入超過了1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達3820元,成為重慶市表面處理、摩配製造的一個基地。區位優勢明顯。我鎮與在建的重慶大學城和鄰近的北碚僅有20分鐘左右的車程,與國道“成渝路”毗鄰,在建的渝遂高速公路和繞城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貫穿全鎮,距主城核心區僅有20余公裏。水、森林等資源較為豐富。梁灘河從南至北綿延14。5公裏,蓄水量達240萬立方米的可綜合開發水庫1座,森林覆蓋面積9000畝,竜頭山常年棲息着2萬多衹白鷺。基礎設施建設。農電網遍布全鎮,工業、居民用地充足。碚青路、鳳回路連接着周邊區縣和比鄰鄉鎮。中國移動、聯通、小靈通等網絡實現全覆蓋。ADSL網絡快車網絡遍布全鎮。
重慶市重慶市巫溪縣
  鳳凰鎮轄地,清朝時屬通城裏三甲。民國時為第一區鳳凰鄉。1949年12月解放,隸屬不變,改保為村。1953年劃鄉建政,把鳳凰鄉分成鳳凰、玉皇、塹場、白楊4個鄉。1955年合區並鄉,鳳凰鄉與玉皇鄉合併為鳳凰鄉,轄7個村,屬鳳凰區所轄。1958年鳳凰鎮與鎮泉鄉合併,成立鳳凰人民公社,由縣直屬。1961年整風整社,鳳凰公社分成鳳凰與鎮泉兩個公社,鎮泉公社劃歸城廂區管轄,鳳凰復屬鳳凰區,轄15個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所屬長竜、雙竜、青竜、楊柳、興隆、小河6個大隊,因與縣內其他大隊重名,經縣人民政府[1981]3號文件批準,分別改為揚程、雙寺、七星、柳池、興旺、小溪大隊。1983年改鳳凰鄉人民政府為鳳凰鎮人民政府,改大隊為村。2001年撤區並鄉時,將鳳凰鎮15個村合併為施傢、高揚、中河、雙鳳、七星、石竜、木竜、柳園、雙玉、興旺10個村和1個居委會。
  鳳凰鎮位於巫溪縣城以西12公裏,地處渝巫路主幹道,東與城廂鎮接壤,南與花慄鄉相連,西與菱角鄉毗鄰,北與勝利鄉交界。幅員面積48.71平方公裏,海拔高度在218——1745米之間。平均氣溫在16度左右,年溫差35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500毫升左右,森林覆蓋率19.43%。鳳凰鎮俗稱鳳凰壩,又名雞頭壩,因小溪河在這裏江入白楊河,把白楊河右岩未切割出一塊形狀象鳳凰頭的平地,形似雞頭,故名。北岸的嚮傢壩和南岸的大平壩形如鳳凰的雙翅,鳳凰翹首嚮東北方飛翔,鳳凰壩由此得名。
  全鄉轄10個村52個社,1個居委會,有5550 戶、18598人,其中勞動力8080人。我鎮深受傳統儒傢思想文化影響,民風淳樸,鄰里和睦,是市級試點鎮,巫溪縣特色工業園區所在地,鳳凰片區四鄉一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
  我鎮自然景觀優美秀麗。有重點保護文物——木高橋。小溪河、白楊河從群山蜿延而出,形成了高山、峽𠔌、流水相互映襯形成了絶妙的風景畫,順着雞頭壩川流而下,古老的揚程水車顫悠悠的轉着。
No. 30
  611026105000  鳳凰鎮
  611026105200 鳳鎮街村
  611026105203 清水村
  611026105204 桃園村
  611026105205  金鳳村
  611026105206 大寺溝村
  611026105208 寬坪村
  611026105210 竜潭村
  611026105211  瓦房村
  611026105213 銀橋村
  611026105214 東垣村
  611026105216 雙河村
  611026105217  中河村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
  鳳凰鎮位於社川河中遊,地處皂河、水滴溝河、社川河交匯處,鎮政府所在地的鳳鎮街距縣城45公裏。全鎮轄12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4806戶18512人,總面積16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5400畝。洛柞公路縱貫全鎮,川道村交通便利。鳳凰鎮歷史悠久,唐代始有街市,明清時代成為聯結鎮安、柞水、山陽乃至西安到安康的集貿重鎮,素有“小上海”之美譽,為商洛四大名鎮之一,是柞水縣最大的農副産品集散地。近幾年來,以扶貧開發總攬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結構調整主綫,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堅持“城鎮建設興市場,招商引資活企業,結構調整增收入,減輕負擔保穩定,科技興鎮促發展,兩個文明同步建”的工作思路,使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2002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4301萬元,糧食總産量達443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31元,鄉鎮企業總收入達3600萬元。鳳凰鎮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是黃薑、丹參、五味子、二花、天麻、板蘭根、柴鬍、桔根等中藥材的盛産地。全鎮已發展黃薑3000畝,柴鬍400多畝,二花1000多畝,五味子500多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00多畝,以黃薑為主的中藥材産業基本形成。核桃面積達9000畝,板慄面積達2萬畝,總産量達450噸。加工業、運輸業、養殖業等個體經濟突飛猛進。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300戶,加工業和運輸業達400戶,僅鳳鎮街村有個體工商戶230餘戶。已建成老街服裝、百貨日用品市場,西街農副産品、飲食及商貿市場,北街蔬菜、水果和糧油批發市場,南街輕工業産品市場和東街五金建材、傢具市場,商品交易日益增大,客流量不斷加大,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繁榮。鳳凰鎮鄉鎮企業發展較快。柞水康灣油脂廠總投資823萬元,於2001年鼕建成投産,年加工大豆1萬噸,生産優質大豆油1500噸,暢銷縣內外。鳳凰腐竹廠已嚮國傢商標局申請認證,生産的腐竹銷往西安等大中城市,年産值達248萬元。桃園、清水、金鳳機磚廠技改後,生産的紅磚暢銷縣內外,桃園水泥預製廠、鳳鎮街空心磚廠等一大批企業先後興起。
No. 32
  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張傢港市南部,距市區14千米。面積78.77平方千米,人口127398人(2007年)。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有公路通204國道,張傢港(河)橫貫東西。有鳳凰山風景區,山上有建於梁代的永慶寺等古跡。
  [沿革]1957年建鳳凰鄉,後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鳳凰、小市、鷙山、珠村、洪涇、西莊、夏市、茅庵、奚傢村、高莊、廣步、馬路、楊傢橋、徐塘、曹莊、小莊16個村委會和西徐居委會。2003年,鳳凰、西張、港口3鎮合併設立鳳凰鎮,鎮政府駐西張金𠔌路1號。
  2004年2月29日,石竜村並入雙竜村;安莊村、欄桿村並入安慶村;東南村、新莊村並入程墩村;李莊村並入西參村;五聯村並入金𠔌村;黃新橋村、洪涇村並入魏莊村;太平村並入恬莊村;新橋村、小山村並入雙塘村;莊涇村、張巷村並入清水村;小莊村並入鳳凰村;馬路村並入楊傢橋村;珠村村並入鷙山村;奚傢村、廣步村並入高莊村;茅庵村並入夏市村。2004年底,全鎮面積78.77平方千米,人口64242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2006年代碼]320582105:~001鳳凰社區 ~002港口社區 ~003西張社區 ~200鳳凰村 ~201鷙山村 ~202夏市村 ~203高莊村 ~204楊傢橋村 ~205程墩村 ~206清水村 ~207杏市村 ~208恬莊村 ~209雙塘村 ~210金𠔌村 ~211雙竜村 ~212西參村 ~213魏莊村 ~214安慶村
  附1:西張鎮位於張傢港市南部,距市區11千米。1957年建西張鄉,後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6年改鎮。1997年,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鳳星、金𠔌、五聯、鷙塘、雙竜、石竜、袁市、西參、李莊、魏莊、安莊、木蘭桿、黃新橋、安慶14個村委會和西張居委會。
  附2:港口鎮位於張傢港市南部,距市區17千米。張傢港(河)流經南部,204國道過境。1957年建恬莊鄉,後改公社,1962年更名港口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1年改鎮。1997年,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新莊、東南、程墩、清水、先鋒、張巷、泗安、莊涇、杏市、恬莊、太平、前進、新橋、雙塘、吳湖、小山16個村委會和港口居委會。
江蘇省蘇州市張傢港市
  鳳凰鎮位於長江下遊南岸,地處張傢港市南大門,全鎮面積78.7平方公裏,人口6.4萬。境內山明水秀,民風淳厚,是典型的魚米之鄉。
  鳳凰鎮地理位置優越。204國道、蘇虞張一級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長江沿綫最大的國際商港張傢港港、張傢港保稅區僅30公裏,由境內互通口上沿江高速抵上海僅45分鐘車程,直接接受國際都市上海的輻射。
  鳳凰鎮基礎設施完善。境內有韓國工業園,韓國工業園區內道路、供電、供熱、給排水、污水處理、互聯網絡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物流發達。韓國工業園第一期占地8平方公裏,迄今已有韓、美、日、英、馬來西亞、臺等國傢和地區30多傢投資商前來投資開發,二期規劃10平方公裏建設已啓動。
  鳳凰鎮人居環境優越。社會公共事業完備,商業繁榮,水蜜桃、清水大米、豆製品等緑色食品的種植業和加工業發達,鳳凰山風景旅遊區開發已初具規模。真誠希望與國內外工商界的朋友攜手合作,共同發展。
潮安縣鳳凰鎮名片-廣東省潮州市
  鳳凰鎮位於潮州市北30多公裏處,位於潮安縣北部地區,東鄰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總面積231.73平方公裏,海拔350—1498米之間,四面青山環抱,山脈縱橫交錯,地勢自東北嚮西南緩緩傾斜。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鳳凰山主峰烏髻山矗立在境內,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119.7毫米。鳳凰山,不僅是山青水緑,雲繞峰巒的旅遊勝地,也是馳名中外烏竜茶係鳳凰單叢茶的主産區,這裏的氣候、土壤、山脈是鳳凰茶飄香得天獨厚的條件。鳳凰鎮以峭拔雄偉的鳳凰山色,絢爛多采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絶的鳳凰茶傳名於世。
  本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屬紅壤、黃壤和水稻土三大類,有利於果、林、茶生長,適宜種植水稻、甘薯、花生、南薯、木薯、蔬菜等作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三熟,可耕地面積1萬多畝。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産區,山地面積20多萬畝,盛産杉、鬆、竹、雜木以及薪炭林等,山地栽植率96%。
  鳳凰山區山高𠔌深,原來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為多種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曾有虎、豹、熊等野生動物出沒。由於歷來森林受毀動物遭人工捕殺,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賴於生存的條件,有的早已滅絶,有的蹤跡罕見。現衹有“四腳魚”和蛇存量較多。
  鳳凰山雨量充沛、溪澗縱橫交錯,水利資源異常豐富,水流落差大,適合建設水庫、發電站等。這裏礦物藴藏量大而且種類繁多,主要有錫、鎢、黃鐵、黃金、鈹(緑柱石)等。其中南坑村和萬峰山的鎢、錫、鈹儲量最多。西春村和鳳溪兩側地帶有黃金礦,最大金砂直徑可達一釐米。
  鳳凰茶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素有“鼕春不嚴寒,夏暑無酷熱”之稱。具有山高日照短,雲霧雨量多,鼕寒來得早,春冷去也遲,盛夏無酷暑的天氣特點。全年氣候分明,歷年平均氣溫為19.3℃,最高氣溫為35.6℃。
  鳳凰茶區地貌復雜,海拔高低懸殊,由於受地形和空氣濕度的影響,造成區間氣候差異大。盛産名茶著稱的烏崬山,就有“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平”之稱,晝夜溫差8—10度,茶農終年都要蓋棉被。尤其是春季,雲霧多,日照短,每座山頭,雲霧繚繞,時陰時晴,天氣變化異常,當地有“十裏不同天”之諺。
  鳳凰鎮位於潮安縣北部地區,東臨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總面積231.73平方公裏,總人口3.87萬多人,區內設有27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3296.7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5981.7萬元,農業産值7315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61936萬元;國地兩稅收入256.99萬元,其中國稅收入154.292萬元,地稅收入102.7萬元。
  鳳凰水電工業發達,市屬鳳凰水電站、鳳溪水電站就在其境內。其中鳳凰水庫庫容513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1.2億度左右;鳳溪水庫庫容32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700萬度。建有13座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6590千瓦,年發電量1500萬度以上。
  鳳凰茶遠近聞名,鳳凰單叢、石坪烏竜茶等名貴産品,多次被評為全國名茶。2002年,鳳凰鎮被省定為茶葉專業鎮,被中國科學院定為無公害茶葉生産示範基地。目前,全鎮共有茶園3.5萬畝,年産茶葉350萬斤。逐步朝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産,企業化管理的現代化農業經營體係發展。
  鳳凰鎮氣候宜人,到處林茂茶豐,山青水秀,郁郁葱葱;有着獨特的自然景觀、特色文化、特色産品和飲食文化,使鳳凰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區。利用自然風光的優勢,鳳凰正在規劃開發鳳凰農業旅遊度假區。
  通迅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鳳凰郵電局完全開通程控電話,與國外200多個城市及國內2000多個城鎮開通了直撥電話,已建有移動電話基地站和BP機衛星接收站,建立了基本滿足各種業務需求的寬帶信息服務網絡係統。有戲院、調頻廣播、電視臺和有綫電視等一批文化娛樂設施。
  鳳凰鎮是著名的僑鄉,現旅居國外的華僑、華裔近3萬人,遍布20多個國傢和地區。廣大僑親愛國愛鄉,積極投資建設鳳凰,有力地促進了家乡建設的發展。
  風土人情
   
  鳳凰山居民的由來
  鳳凰山,這是一塊神奇夢幻般的土地,她用那豐腴迷人的軀體和長年纍月流淌着的的乳汁撫育着世世代代的鳳凰人,負載着他們從遠古的蠻荒處靜靜生息、繁衍、緩慢地熬過黑暗中苦難的歲月,嚮現代走來。
  這裏的居民由漢族、畲族組成,民俗相映成趣。根據(潮州府志)和部份姓氏族譜的記載:大約在距今800年前後,由於北方頻頻戰禍,逼使部份漢人南移遠避亂世,這些南移的漢人來自江西、福建等省份,他們沿山逐步來到這地廣人稀,多山無主的鳳凰落戶生息,世世代代繁衍至今。這就是鳳凰漢族居民的由來。
  鳳凰山也被認為是畲族的祖地,有兩層意思。第一,是畲族的發祥地。在此之前,狗頭人身的盤匏衹是高辛王的女婿。之後他率領盤、藍、雷、鐘四姓族人做了一次大遷徙,來到了鳳凰山,繁衍生息並形成獨立的民族。畲族的史詩《狗(高)皇歌》這樣唱:“潮州府是好地方,有田有地有山場,竜麒(盤匏)上朝來辭行,高辛送他出京城。潮州山林遮過天,做得有食又清閑,山林田地由我種,旺發子孫無數千。”第二,是盤匏的歸宿地。畲族始祖盤匏狩獵時被山羊撞死後,就葬在鳳凰山的某處山崖。由於這些原因,畲族的很多歌謠都是圍繞潮汕這段創業史而展開的。
英文解釋
  1. :  Phoenix Town,  Fenghuang Town
  2. n.:  Fenghuang Zhen
近義詞
鳳凰
相關詞
鳳凰山張傢港市山東淄博臨淄北金村企業廣東
潮州行政區劃村莊
包含詞
鳳凰鎮路口鳳凰鎮社區鳳凰公路鳳凰街鳳凰鎮
分類詳情
張開石竜村張開白石坑村張開團结村西關村東興村
新安村魏傢莊村南關村北關村幸福村
東關村鳳凰村桃園村鳳凰村高莊村
趙莊村李傢莊村小莊子村鳳凰村鳳凰村
得勝村鳳凰社區鳳凰社區馬路村馬莊村
南溝村曹傢莊村大王莊村孫傢莊村楊莊村
車頭村石塘村竜陂村南坑村田心村
棋盤村南坑村南溪村黃塘村竜頭村
白山村三裏村新聯村立新村五福村
雙鳳村清水村竜潭村雙河村清水村
雙竜村小莊村北五村梅村村薛莊村
八裏莊村李傢山村九竜村新東村皂角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