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鄉鎮概況
興隆山鎮位於長春市的東北部,是長春市遠景空間發展“雙心三翼”的三翼之一的一部分,是東連吉林,北接黑竜江的咽喉要塞,2003年9月24日劃給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全鎮幅員面積61.3平方公裏,全鎮總人口51238人。鎮轄7個行政村(隆東村、安竜村、毛傢村、朝陽村、新農村、金錢村和分水村),4個社區(幸福街社區、繁榮街社區、同心街社區和興新路社區)。市屬中專學校3所、中學1所、鎮管小學7所。
1958年,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興隆山鎮為“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1998年進入全省“十強鎮”行列,1999年被列為國傢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004年被國傢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鎮域交通十分便利,102國道、101省道、長平高速公路貫穿鎮內,長春市竜嘉國際機場距興隆山鎮僅8公裏。
2006年全鎮社會總産值18億元,地區生産總值5.4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8.3 億元;合同利用內外資9657萬元,固定資産投資7008萬元,財政收入7000萬元,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700元。
歷史沿革
1956年置興隆山鄉,1958年改衛星公社,1985年建鎮,1995年撤郊區時劃入寬城區。1997年,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5.7萬,鎮政府駐興隆山,轄工農、毛傢、安竜、興華、太平、竜泉、鐵北、一間堡、三合、團结、朝陽、新農、興鎮13個村委會和18個按序數命名的居委會。 |
|
鎮情概況
位於通榆縣西北,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接壤,北與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嚮海相連。全鎮幅員面積12000公頃。轄16個村,54個自然屯。總人口35000人。興隆山鎮交通便利,301省道橫貫東西,興團綫穿越南北。是吉林省西部的一個新興城鎮。
興隆山鎮歷史悠久,古代文明、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敖包山、聞名遐邇的萬畝黃榆林、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在其境內。
興隆山鎮黨委和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依托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工業富鎮、牧業強鎮、商貿活鎮、生態立鎮”發展理念, 圍繞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基礎在農業、重點在工業、根本在生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全國緑色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縣、緑色能源示範縣、特色生態旅遊縣”的發展目標,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實現了鎮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06年地區生産總值完成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是吉林省綜合改革“十強鎮”。
農牧發展
興隆山鎮把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化建設作為發展農、牧業的突破口,確立了“生態建設立鎮、科技創新興鎮、緑色食品富鎮、股份牧業強鎮”的發展理念,依托四個基地,促進特色農業、牧業的發展。一是依托省婦聯扶貧基地,大力發展水稻、辣椒産業;二是依托大連鑫億公司東風河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小冰麥、大豆産業;三是依托省農發辦萬畝草籽基地,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和“三化”草原治理;四是依托肉用羊開發繁育基地,大力推進捨飼半捨飼 肉用羊繁改進程。堅持以市場為先導,科技為支撐,把花生、芝麻作為該鎮特色農業的後發優勢。在穩定雜糧雜豆面積的基礎上,今年將依托土地優勢,大力發展花生、芝麻産業。
牧業始終是興隆山鎮的強勢産業,草原面積、稭稈存貯量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牛羊的存欄數居全縣前列。全鎮有養牛專業村1個,養羊專業村1個。在鼓勵千傢萬戶搞養殖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嚮園區化、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建有肉用羊繁育中心1處,育肥牛場5處,育肥羊基地一處,已入住22戶,今年準備再建28戶,戶均年育肥羊可達1000衹。成立了黨員育肥羊合作社,有社員80多戶。2004年,鎮裏將依托縣裏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奶牛産業,籌化奶業園區建設。 |
|
面積1003平方千米。人口25243人。鎮政府駐興隆山。轄10個村,一個畜牧場、一個林場。由駐地興隆山而得名。清代屬蒙王地;光緒年間開始定居放牧、農耕。清末歸醴泉縣所轄。民國四年,屬瞻榆管轄(從醴泉縣分出設立瞻榆縣)。…… |
|
興隆山鎮位於長春市的東北部,是長春市遠景空間發展“雙心三翼”的三翼之一的一部分,是東連吉林,北接黑竜江的咽喉要塞,2003年9月24日劃給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全鎮幅員面積61.3平方公裏,全鎮總人口51238人。鎮轄7個行政村(隆東村、安竜村、毛傢村、朝陽村、新農村、金錢村和分水村),4個社區(幸福街社區、繁榮街社區、同心街社區和興新路社區)。市屬中專學校3所、中學1所、鎮管小學7所。
1958年,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興隆山鎮為“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1998年進入全省“十強鎮”行列,1999年被列為國傢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004年被國傢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鎮域交通十分便利,102國道、101省道、長平高速公路貫穿鎮內,長春市竜嘉國際機場距興隆山鎮僅8公裏。
2006年全鎮社會總産值18億元,地區生産總值5.4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8.3 億元;合同利用內外資9657萬元,固定資産投資7008萬元,財政收入7000萬元,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700元。 |
|
一、自然情況
興隆山鎮位於通榆縣西部,距縣城65公裏,西與同發牧場接壤,北與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嚮海相連,南與團结鄉相鄰,東與烏蘭花鎮相鄰,是吉林省西部的一個較大集鎮。全鎮幅員面積66000公頃,其中,耕地地17000公頃,草原19000公頃,林業用地21000公頃,其它用地9000公頃。全鎮總人口18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4800人,鎮區人口3300人。轄10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42個自然屯。省道301綫在鎮中心穿過,西接111國道,全鎮現有4個村通油路,2004年可達到9個村通油路。便利的交通條件為全鎮的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全鎮擁有固定電話2000多部,光纜已鋪至我鎮,可為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移動、聯通都設有信號塔,手機用戶達到60%。
興隆山鎮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漢族和蒙、滿等少數民族相融合,廣大人民群衆在黨的正確文化路綫指引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嚮上的文化活動。
全鎮國內生産總鎮始終保持在7000萬左右,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雜糧雜豆産量穩定在10000噸。隨着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一大批科技含量較高的萬元田(棚)和井旁經濟模式應時而生,並不斷嚮規模化、園區化、産業化方向發展。現代農機具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全鎮大中小型拖拉機擁有量達2300臺。股份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鎮牛存欄5300頭,羊存欄數達87000衹。牧業産值占全鎮總收入的40%以上。鎮內有“中國關東馬市”,牲畜年交易量達 12.000頭(匹)以上,被市政府確定為“牧業示范镇”。隨着育肥牛、育肥羊産業的興起,畜牧業在農業産值中的比重還將迅速上升,成為拉動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産業。2003年被確定為市十六經濟強鎮之。
二、特色農業、牧業發展優勢
興隆山鎮把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化建設作為發展農、牧業的突破口,確立了“生態建設立鎮、科技創新興鎮、緑色食品富鎮、股份牧業強鎮”的發展理念,依托四個基地,促進特色農業、牧業的發展。一是依托省婦聯扶貧基地,大力發展水稻、辣椒産業;二是依托大連鑫億公司東風河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小冰麥、大豆産業;三是依托省農發辦萬畝草籽基地,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和“三化”草原治理;四是依托肉用羊開發繁育基地,大力推進捨飼半捨飼 肉用羊繁改進程。堅持以市場為先導,科技為支撐,把花生、芝麻作為我鎮特色農業的後發優勢。在穩定雜糧雜豆面積的基礎上,今年將依托土地優勢,大力發展花生、芝麻産業。
牧業始終是興隆山鎮的強勢産業,草原面積、稭稈存貯量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牛羊的存欄數居全縣前列。全鎮有養牛專業村1個,養羊專業村1個。在鼓勵千傢萬戶搞養殖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嚮園區化、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建有肉用羊繁育中心1處,育肥牛場5處,育肥羊基地一處,已入住22戶,今年準備再建28戶,戶均年育肥羊可達1000衹。成立了黨員育肥羊合作社,有社員80多戶。2004年,鎮裏將依托縣裏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奶牛産業,籌化奶業園區建設。
三、旅遊資源、旅遊景點、旅遊項目
興隆山鎮歷史悠久,古代遺跡衆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敖包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廠在我鎮境內。萬畝天然蒙古黃榆林是市級生態重點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傢旅遊局確定為AA級生態旅遊景點。 |
|
一、自然情況
吉林省通榆縣興隆山鎮位於通榆縣西北,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接壤,北與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嚮海相連。全鎮幅員面積12000公頃。轄16個村,54個自然屯。總人口35000人。興隆山鎮交通便利,301省道橫貫東西,興團綫穿越南北。是吉林省西部的一個新興城鎮。
興隆山鎮歷史悠久,古代文明、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敖包山、聞名遐邇的萬畝黃榆林、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在其境內。
興隆山鎮黨委和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依托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工業富鎮、牧業強鎮、商貿活鎮、生態立鎮”發展理念,圍繞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基礎在農業、重點在工業、根本在生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全國緑色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縣、緑色能源示範縣、特色生態旅遊縣”的發展目標,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實現了鎮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06年地區生産總值完成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是吉林省綜合改革“十強鎮”。
二、特色農業、牧業發展優勢
興隆山鎮把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化建設作為發展農、牧業的突破口,確立了“生態建設立鎮、科技創新興鎮、緑色食品富鎮、股份牧業強鎮”的發展理念,依托四個基地,促進特色農業、牧業的發展。一是依托省婦聯扶貧基地,大力發展水稻、辣椒産業;二是依托大連鑫億公司東風河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小冰麥、大豆産業;三是依托省農發辦萬畝草籽基地,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和“三化”草原治理;四是依托肉用羊開發繁育基地,大力推進捨飼半捨飼肉用羊繁改進程。堅持以市場為先導,科技為支撐,把花生、芝麻作為我鎮特色農業的後發優勢。在穩定雜糧雜豆面積的基礎上,今年將依托土地優勢,大力發展花生、芝麻産業。
牧業始終是興隆山鎮的強勢産業,草原面積、稭稈存貯量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牛羊的存欄數居全縣前列。全鎮有養牛專業村1個,養羊專業村1個。在鼓勵千傢萬戶搞養殖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嚮園區化、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建有肉用羊繁育中心1處,育肥牛場5處,育肥羊基地一處,已入住22戶,今年準備再建28戶,戶均年育肥羊可達1000衹。成立了黨員育肥羊合作社,有社員80多戶。2004年,鎮裏將依托縣裏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奶牛産業,籌化奶業園區建設。
三、旅遊資源、旅遊景點、旅遊項目
興隆山鎮歷史悠久,古代遺跡衆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敖包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廠在我鎮境內。萬畝天然蒙古黃榆林是市級生態重點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傢旅遊局確定為AA級生態旅遊景點。 |
|
- : Xinglongshan Town
- n.: Xinglongshan Zhen
|
|
興隆山 |
|
興華村 | 一間村 | 朝陽村 | 分水村 | 三寶村 | 新農村 | 竜泉村 | 安隆村 | 林茂村 | 安竜村 | 長發村 | 蓮花泡村 | 長勝村 | 鐵北村 | 愛國村 | 毛傢村 | 興盛村 | 工農村 | 隆東村 | 同發牧場村 | 交格爾廟村 | 東風河村 | 興鎮村 | 金錢村 | 幸福街社區 | 中鐵興新路社區 | 同心街社區 | 繁榮街社區 | 糧豐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