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人和鎮(Renhe Zhen)屬榮成市。在榮成市區南部。面積117.6平方公裏,人口6.1萬。海岸綫長43公裏。原為人和人民公社。1984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社,設立人和鎮。2001年4月4日,魯政函民字73號文批準,靖海鎮並入。鎮政府駐人和。轄嚮陽嶺、新興、沙窩3居民委員會;人和、北下河、孫傢夼、北齊山、劉傢嘴、二道港、釣鈎、南下河、南齊山、古樓、西河口、東河口、北元産、南元産、宋傢莊、西老樹河、東老樹河、佛堂、何傢、昌邑、邢傢、西裏山、西黃埠嶺、東黃埠嶺、丁傢莊、響灣溝、蟠竜石、千軍石、柳樹趙傢、路傢莊、南桲欏、墩前、杜傢莊、大疃劉傢、北石硼、南石硼、北臥竜、南臥竜、碼頭(碼頭、柳林)、老闆石、柳口、院夼、沙口、朱口、邢傢嘴、靖海衛、漲濛、西北海、許傢屯、西劉傢疃、東劉傢疃、連傢臥竜、秦傢竹村、張傢竹村、宋傢竹村、王傢竹村、晏傢莊、韓傢疃(韓傢疃、孫傢疃、高傢莊)、沙北頭、竈戶、孫傢臥竜、姜家溝、團欒、西邵傢山(西邵傢山、興隆山東)、萬傢疃、寨東、鬍傢莊、石頭橋、西北河、中北河、東邵傢山、炮前、東北河、窯溝、寨前、瓦房疃、蔣傢疃、馮傢疃、金溝、小莊、大莊、泊子、老軍屯、趙傢莊、頂子前、山西頭(山西頭、南道)86村民委員會,91自然村。 |
山東省榮成市人和鎮 Renhe Town, Rong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
人和鎮位於榮成市西南端,三面環海,海岸綫長達86華裏,鎮域總面積105平方公裏,共轄8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5處專業漁業公司,有7萬多人,2000年被省政府批準為中心鎮。
人和鎮是榮成市的經濟強鎮,2001年全鎮經濟總收入、純收入分別達到75億元和8.3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000多萬元,全鎮現已形成海洋經濟支柱型、民營經濟骨幹型、高新技術主導型、外嚮經濟拉動型,涵蓋農、工、貿、遊等産業的全新經濟格局。
多元強勁的發達漁業。全鎮擁有350馬力以上遠洋捕撈船120多對,其中運鮮船30多艘,建設了浙江嵊泗、海南島兩處埠外捕撈加工基地,年水産品捕撈總量達30多萬噸;擁有魷魚釣、金槍釣、鯊魚釣等大洋漁船6艘,從事國際海運的船衹達到11艘;全鎮冷藏總噸位達15000多噸,開發出魚糜仿生食品、瓊膠、海藻保健品、裙帶茶以及速凍快餐食品等精深加工水産品6大類20多個品種;工廠化養魚、筏式養鮑、底播海參、藻類養殖等水産養殖業形成産業優勢,全鎮已形成了集捕撈加工、國際海運、海洋“三品”開發、名優養殖等於一體的現代化大漁業格局。
求優穩進的現代工業。本照“優化質量、擴大總量、激活存量”的原則,先後對20多傢企業實行了股份合作、民營、合資嫁接、破産等形式的改製。華盛滾動體有限公司、魯陽化工有限公司均通過TSO9000等國際質量體係認證,成為全國最大的軸承滾子專業生産基地和甲殼素類産品加工基地。以海洋生物開發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産業成為發展的主流,建設的全鋼子午胎活絡模項目居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開發的土壤調質劑、D—氨基????酸????膠囊等産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不銹鋼疏水閥等2項産品獲國傢專利,其中藍得土壤調理劑被列為國傢“863計劃”重大産業化推廣項目。
蓬勃壯大的民營經濟。以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結構優、質量好的民營經濟群體為基礎,通過強化“衹要你來幹,全程服務政府辦”的主動跟蹤型服務,培植起海産加工、石材加工和特種動物養殖三大特色産業,形成了涉及水産品加工、海洋生物化工、魚粉魚油加工、遠近洋捕撈、機械製造、商貿服務等多門類、寬領域的民營經濟格局,成為全國最大的海産幹品加工集散地和山東省石材加工産業鎮。興辦水産品出口加工等民營投資園區4個,建設了石材加工一條街,石材、海産加工和特種養殖專業村達到70多個,個體工商戶達2600多戶,民營企業近120傢,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增加農戶收入7億多元,在總量上成為繼大漁業、大工業之後的又一支柱型經濟。
最具潛力的外嚮經濟。全鎮現有中外合資企業18處,實際利用外資達到800萬美元,生産出口産品的企業達100多傢,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26傢,年出口産品交貨值達3億元。全鎮現已形成海上銷鮮,水産品精深加工、進料來料加工,工業産品出口等創匯主渠道,2001年完成出口創匯2100萬美元,“多元出口,多元創匯”成為顯著的個性化特徵。隨着威石一級公路、榮成西環海路的開通及石島港與銀川港的通航,外嚮型經濟發展將更具潛力和活力。
方興未艾的旅遊産業。以建設現代化濱海旅遊城鎮為定位,旅遊業蓬勃發展。著名道教勝地九頂鐵槎山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擁有國傢級森林公園及千真洞、雲光洞等諸多道教文化景點,“山、海、島”三位一體的自然景觀使其獨具魅力。建設了槎山旅遊專綫。新組建的槎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威海鐵槎山旅行社,先後與國旅、中旅等50多傢知名旅行社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使槎山融入了旅遊産業的大循環。
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按照政府啓動、企業助動、社會聯動的城建資本運作機製,以2500萬元的鎮級財力啓動了3億多元的城建資本,先後改造舊區20多萬平方米,開發建設商住樓4萬多平方米,興建了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的兩處花園式生活小區,實現了“七通一平”;硬化道路80多萬平方米,主幹道路硬化率達100%,建設緑地緑帶30萬平方米,實施了鎮區光亮建設工程,改變了人和“有鎮無城”的局面。 |
|
基本概況
人和鎮(Rénhé Zhèn)白雲區轄鎮。在廣州市白雲區北部。清嘉 慶五年(179 1)鄉民合股建人和圩,含“衆人和睦相處”之意。鎮因圩名。原屬番禺縣第十區。1958年劃 歸廣州市郊區,並建人和公社。1984年設人和區,1986年建鎮。
人和鎮是全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的白雲國際機場所在地,當之無愧被稱為“空港門戶鎮”,她還是全國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之一,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廣州市文明鎮。
廣州市的母親河——流溪河流經人和鎮中心,機場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106國道、地鐵三號綫等貫穿境內,擁有通達全球的空港航班,使人和鎮“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俱備,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人和鎮位於區的中部,是著名的僑鄉。2002年8月8日,與蚌湖鎮合併成新的人和鎮。面積74.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8.5萬,其中農業人口6.7萬,流動人口2.9萬;轄25個村民委員會、339個經濟合作社,2個居民委員會。新白雲國際機場坐落在該鎮北部。轄內有豐華果蔬公司、緑田無公害蔬菜基地等現代農業産業基地。空港服務業和空港物流業方興未艾。
教育概況
人和鎮位於風景秀麗的流溪河畔,人傑地靈,尊師重教蔚然成風。目前,全鎮有1所高中、5所初中、11所小學、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0所幼兒園(含1所公辦園)。有省一級幼兒園一所,區一級學校7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學2所。有中小學教師1129人,其中高中87人,初中392人,小學458人,幼兒園192人(含村辦園)。在校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17233人,其中高中1223人,初中5280人,局共同考察,由鎮政府提名,教育局聘任,完成了中小學校長換屆工作。貫徹區教育體製改革精神,撤銷了教委辦,設立了教育事務管理中心,落實了教育事務中心管理教育事務、中心學校管理教學事務的教學管理模式。
行政區劃
人和鎮總面積74.1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466.67 公頃。鎮轄2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01條自然村,人口8.5萬。全鎮設有省級成人學校2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11所。旅外華僑、港、澳、臺同胞約7.6萬人,分佈於全世界31個國傢和地區。
經濟狀況
人和鎮近年來緊緊圍繞白雲區委、區政府“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穩定社會,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繼續以改善投資環境為突破口,着力發展農業、工業和第三産業,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2004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3.3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7662元,地方財政收入4300萬元,被評為省衛生先進鎮和市“三年一中變”活動先進單位。
交通概況
人和鎮交通方便,興建中的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出口位於鎮的北部,機場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106國道、方華公路、新和路、江石路等主幹道在鎮內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清澈秀麗、風景如畫的流溪河自北嚮南流經全鎮。
行政村簡介
漢塘村
漢塘位於人和鎮東北面,毗鄰花都區,全村總面積為5.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06畝,轄28個經濟合作社,本地戶籍人口6445人,其中農業人口5657人,外來人口500人。2005年,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7905萬元,比上年增長13.15%,人均收入6813元,廠房6400平方米。
東華村
東華村在搬遷前位於人和鎮東北部,距鎮政府約有7公裏,毗鄰花都區。轄下有20個經濟社,包括上東華、下東華等6個自然村,總人口5338多人,外來人口近8000人。200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9332萬元,比上年增長10.82%,村民年收入平均9180元,比上年增長了280元。村建有工業區600多畝,現有廠房43間,正在建工業區污水處理站。
明星村
明星村位於人和鎮北部,東臨流溪河,西與新白雲國際機場緊密相連,交通四通八達。全村總面積為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41畝。轄內有11個經濟合作社。本地戶籍人口3395人,其中農業人口2874人;外來人口600人;
2005年,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8223萬元,人均純收入7823元,比上年增長7.75%。村有廠房5傢、面積共10700平方米,采取各種方式引進外資企業,改變工業落後面貌。
新興村
新興村位於人和鎮的東北部,全村總面積為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787畝,山崗地約600畝,轄內有7個經濟社。2005年,全村總人口1528人,其中農業人口1143人,全村年工農業總收入7882萬元,人均收入9145元。2005年計,全村有廠房5間、面積5200平方米,村主要收入來源靠廠場租金為主,年純收入為10萬元左右。
民強村
民強村位於人和鎮政府東北部,地處人漢公路旁邊,新國際白雲機場的東南邊,流溪河岸綫有2.7公裏長;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651畝,內轄設有14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2816人,其中農業人口2292人,外來人口100人。200年末,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6349萬元,人均純收入7823元,比上年增長7.5%,村內廠場企業4間、面積5540平方米。
西成村
西成村係廣州新國際白雲機場搬遷安置的村,坐落在人和方華路邊,北靠新國際白雲機場,南靠人和墟。全村總面積0.8平方公裏,工業用地面積420畝,轄13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全村本地戶籍人口2370人,其中農業人口1913人,外來人口4000人。村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388萬元,比上年增長4.4%,人均股份分紅2000元,人均收入9343元,比上年增長1.2%。休閑公園面積1.2萬平方米,全村實現"六通"。
矮崗村
矮崗村位於人和鎮西北南與花都區相鄰,白雲國際機場坐落在村的北面。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4287人。其中農業人口3641人,外來人口約500人。全年年工農業總收入9229萬元,人均年收入8866元,比去年增長3.09%。
村投入了170多萬元改善了村的道路設施,鋪設了水泥路面,方便了村民的出入。機場高速及京珠北延綫分別貫穿村東、西兩邊,道路網絡遍布全村,利用新白雲機場坐落該村的有利條件,規劃工業園區用地,積極招商引資。
鳳和村
鳳和村位於106國道旁,地處人和鎮西北地區、機場高速路入口旁,該地段有外商企業、中外合資廠、酒樓等,經濟繁榮。全村總面積4.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275畝,有12條自然莊,21個經濟社,2005年本村本地戶口4620人,其中農業戶口3745人,外來人口15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6739萬元,比往年增長19.04%,人均收入9349元,比去年增長7.3%。村充分利用機場自留用地,引進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的歐林傢俱廠。
太成村
太成村位於106國道旁,連接新國際白雲機場,現全村總面積為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000畝,轄內5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2049人,其中農業人口1421人,外來人口82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3162萬元,人均純收入7120元,該村因106國道擴寬徵拆公路兩邊房屋100多間,現新建安置住宅區,改變村的面貌。
橫瀝村
橫瀝村位於人和鎮西南部,鄰近花都區,緊靠白雲新國際機場。太崗路橫跨本村,連接106國道貫通廣花公路,交通方便,全村總面積為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83畝。轄內2條自然村16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本地戶籍人口2352人,其中農業人口1933人;外來人口65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3089萬元,人均收入7553元,比上年增長11.34%。村成立了經濟發展股份公司,建起一間6000多平方的花園式廠房並投入使用,改變了工業落後面貌,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崗尾村
崗尾村位於人和鎮西南邊5公裏處,106國道西南側,由3條自然莊組成,村轄8個經濟社,全村總面積4.7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777畝,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3102人,其中農業人口2523人,外來人口300人。
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7575萬元,比上年增長10%,稅後利潤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6%,人均純收入7622元,比上年增長2.72%,村利用40畝的工業用地辦廠招商,現有廠房6間、面積15606平方米。
高增村
高增村位於人和鎮北面,村的西北面靠近新的國際機場,東南面靠近流溪河,西北和東南兩面是新機場和流溪河控製範圍,適合辦旅遊觀光農業。全村的總面積為3.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615畝,轄18個經濟合作社,本地戶籍人口4290人,其中農業人口3697人。2005年,村工農業總收入6367萬元,比上年增長10.8%,人均收入7286元,比上年增加2.02%,村辦有石油氣供應站一個,方便村民生活用氣。
人和村
人和村位於人和鎮的中心城區,全村面積3.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00畝,轄內13個經濟社,4個自然片,一個置業住宅小區,本地人口5711人,其中農業人口3930人,外來人口1800人。村全年工農業經濟總收入11427萬元,比上年增長6.26%,人均純收入8616元,比上年增長4%,該村有500畝紅綫規劃自留用地待開發,交通網絡發達。現有廠房9間、面積28800平方米。
鴉湖村
鴉湖村位於人和鎮西側,地處人和墟的城鄉結合部,經濟發展條件較好,全村總面積為2.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90畝,轄16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籍人口3402人,其中農業人口2765人,外來人員13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産值4862萬元,比上年增長2.75%,人均純收入8165元,比上年增長3.07%,村各經濟社正着手開發工業區,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現有廠房7間、面積9751平方米。
大巷村
大巷村位於人和鎮西南面,道路平坦、交通方便,由2條自然村構成,總面積為2.7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有230市畝,轄14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為2518人,其中農業人口2002人,外來人口1300人。村2005年工農業收入為7102萬元,比2004年增長3.85%,人均純收入為8719元,比2004年增加了0.22%, 2005年5間企業、面積29138平方。
方石村
方石村位於白雲區人和鎮中部,106國道以西,流溪河、人江路、方華路橫穿而過。全村總面積為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為2840畝,轄17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3987人,其中農業人口3214人;外來人口600人。
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7547萬元,比上年增長2.51%;人均純收入10118元,比上年增長3.7%。全村現有廠房6間、面積2600平方米。
鶴亭村
鶴亭村位於人和鎮的南邊,北邊靠近流溪河,西靠106國道,東與竹料、太和兩鎮相鄰,南與竜歸鎮接壤。流溪河由東往西穿越北部。村內有來利食品集團。全村總面積約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690畝。轄鶴亭、橫坑、鳳尾、三盛四條自然村13個經濟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4407人,其中農業人口3482人,外來人口17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17859萬元,比上年增長3.21%,人均收入7272元。全村現有廠房26間、面積58300平方米;有2500畝土地劃入區雲和工業聚集區。
秀水村
秀水村位於人和橋南106國道邊及流溪河東岸,南接竜歸鎮,水陸交通方便。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75畝,轄秀水塘等5個自然村8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2904人,其中農業人口2545人,外來人口30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7255萬元,比上年增長4.45%,人均收入7661元,比上年增長13.43%。村現有大小企業18間、面積70800平方。
黃榜嶺村
黃榜嶺村位於江石路北側,地處人和鎮與江高鎮人江路中間。全村總面積為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540畝。轄9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2014人;其中農業人口1383人,外來人口6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7100萬元,比上年增長5.33%;人均純收入8885元,比上年增長5.98%;全村廠房5間、24642平方。2006年,村興建占地30畝的公園。
新聯村
新聯村村內有廣州宇航通訊公司、駿天文具禮品廠有限公司等國傢、市企業。縱貫村東南邊有新機場高速和北二環高速公路,東西直貫村的人江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網絡。全村總面積2.65平方公裏,屬下有17個經濟社,2005年末本村戶籍人口2718人。其中:農業人口2037人;外來人口有800人。全村2005年經濟收入9203萬元,人平均收入8490元。全村集體企業3個,廠房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
鎮湖村
鎮湖村位於人和鎮的南邊,新機場路和江人路,南、北貫穿於村內。全村總面積為3.3平方公裏,總耕地面積2150畝,轄內有13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3403人,其中農業戶口2571人,外來人口115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11963萬元,比去年增長5%,人均收入為8991元,比去年增長8.01%。村現有企業38傢,廠房面積30000平方米,2000畝農業水利示範園區設在該村。
清河村
清河村位於流溪河畔,全村總面積3.0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087.17畝,轄7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2926人,其中農業人口2314人,外來人口3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10867萬元,比上年增長2.37%,人均純收入9307元,比上年增長8.99%。村有廠房3間、面積14805平方米。
南方村
南方村位於流溪河旁,東鄰竜歸鎮近106國道,西有新機場高速路,北有北二環路,距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6公裏,土地平坦,全村總面積2.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286畝,轄內四個自然村莊七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1916人,其中農業人口1512人,外來人口18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7758萬元,人均收入8554元,比去年增長4.98%,。村有廠房7間14466平方米。為改變經濟落後面貌,村修建一條貫穿整個轄區的市政標準3公裏長的水泥路,其中2公裏是寬20米4車道、1公裏是寬12米兩車道的公路,八嶺莊被市評為文明示範村。
西湖村
西湖村位於人和鎮江人路中段東西兩側,北臨北二環路,南接新廣花路,蚌湖商貿市場位居正中,全村總面積2.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431畝,轄10個經濟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人口2473人,其中農業人口1852人;外來人口1198人。
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8616萬元,比上年增長1.46%,人均純收入7986元,比上年增長1.35%。村約有千畝面積的土地已被市國土局,規劃局劃為廣州市荔灣區城建用地。村現有廠房17間、3萬平方米。
建南村
建南村是人和鎮地域最南的村,全村面積為2.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610畝,轄內13個生産經濟社。2005年末,本地戶籍總人口2606人,其中農業人口2029人;外來人口1000人。村全年工農業總收入8200萬元,比上年增17.55%;人均純收入8501元,比上年增長5.33%,村有1000多畝連片一級工業用地有待開發。現有廠房5間、面積11200平方米。 |
|
人和鎮地處民權縣城西20公裏處,西北與蘭考縣為鄰,西南與杞縣接壤,東鄰野崗鄉,西接雙塔鄉,南靠尹店鄉,北連蘭考儀縣封鄉,全鎮總面積70平方公裏,轄4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19個村民村組,12560戶,總人口51136人,其中回民26人,可耕地面積57675畝,其中????鹼地占42%,沙地占21%,淤地占0.25%,混合土占33.5%。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適合五穀生長。境內有抗旱排澇渠溝6條,一幹渠,內黃溝,大山子溝,崔堂溝,大寨溝,通惠渠,省、市新上新三義寨南綫大型引黃工程正在施工,打大中小型機井1102眼,農田水利基礎條件自然形成機井遍布,溝渠相通,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適宜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發展農業生産的客觀優勢,全鎮以盛産小麥、棉花、花生、蘋果為主導産業,特別是以盛産蘋果而聞名,曾著稱河南豫東“蘋果之鄉”之美稱。商開高速公路,310國道,隴海鐵路分別橫貫全鎮東西全境,尹店至高集,臺上至秋樹營兩條鄉村公路縱穿南北,交通條件得天獨厚,為發展運輸,農工商貿,群衆生産,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優勢條件。
人和鎮有悠久的歷史,據《民權縣地名志》記載,秦至唐初隸屬外黃縣,後歸屬杞縣,東北高集等部分村莊屬瞧州。人和鎮政府所在地人和集,始建於清鹹豐三年(1853)。相傳明嘉靖年間,任、陳、閆由杞縣、儀封遷此,呈三足鼎立狀分建任莊、陳莊和閆莊,後因三村鬧事不睦,事非糾紛迭起,打架鬥歐事端不絶,三姓人,民不聊生。清鹹豐三年(1853年),杞縣開明知縣杜峰嶺出面調解,三姓言和,重歸於好,築寨合一,並興集會,並取人和永睦之意得今名。自興集會以來,市場繁忙,貿易興隆,成主方園百裏內有名的農村集會。解放前後均是地方政權所在地,原屬杞縣置人和社,1928年劃歸民權縣人和區,1955年置人和鄉,1958年設人和人民公社、1983年設人和鄉、1998年撤鄉建鎮。
人和鎮人傑地靈,遠遠流長,歷史名人東漢範丹,明萬歷年趙彥復,明嘉慶年耿秉贊等名傳至今。秦置外黃縣(現內黃集處),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經此,因寧車轉彎得一村名寧車彎,唐朝尉遲敬德建竜虎寺院等古代傳說至今統傳。1978年,在內黃北舊寨門處發掘的秦。漢文化遺址,被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名勝古跡有秦外黃古城遺址和小山子漢墓群,趙彥復墓地遺址等,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人和人民確立了翻身做主人的革命方向和道路,藴育了革命的力量,是解放前的革命老區,1938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委派馬慶華、萬中人、劉勤初三人到豫東民權發展黨的組織,年底和翌年初,在人和集村的附近村莊吸收20餘人入黨,建立了當時隴海鐵路道南地下黨組織,在人和的內黃集,秋樹營建立黨小組;1939年春,建立了中共人和區委會,劉勤初任區委書記,崔潤生任組織部長,段欽堂任宣傳部長,負責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抗日鬥爭,在長期的戰鬥歲月裏,人和人民在共産黨領導下,同日,偽、頑進行了卓越的博鬥,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至今管寨村村民管思田 用鋤頭從馬上打死日本兵的事跡乃被民間傳為佳談。
隨着抗日戰爭,解放戰鬥的進展,1943年在民權縣委的下轄下,在現人和轄區內分別設立了中共內黃區委會,垛樓區委會,人和區委會,區委會負責人分別有人和藉革命老前輩韓德甫、趙步先、餘蘭芳、劉剋仁擔任。1 942年底,1943年初建立了隴海鐵路商汴綫段地下紅色交通綫,負責組織人民群衆,開展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護送了數百名過道(隴海鐵路)革命幹部奔赴解放戰鬥第一綫,組織人民群衆配合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戰鬥。在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和無數次戰鬥中,人和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為人和的最後解放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卓有成就的人和人更是層出不窮。2002年統計,全鎮有師地級以上幹部 65名,高級工程師、博士、教授人、省、市部處級先進工作者248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各自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社會發展迅速,鎮域景色變化驚人,解放前人和集域內衹有寬窄不足10米的十字街,彎麯不直貫通東西南北,臨街房屋低矮破舊,市場貿易蕭條、工商落後,經濟脆弱。進入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代,工業、財貿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迅猛發展。供電、建材加工、機械修配、農副産品加工、皮革、預製、紡織等鄉鎮、私營、民營企業企生意興隆。第二産業異軍突起,百貨商店、農貿商場、郵政辦公樓、電信辦公樓、交警辦公樓、法廳辦公樓、銀信辦公樓,、工商辦公樓、新華書店、飯店酒樓鱗次櫛比,特別是實施小城鎮開發建設以來,先後拓寬修鋪了東西南北兩條主幹街道,建立了310國道商貿一條街和占地60畝的農貿。果品批發大市場,310國道兩側栽植了梧桐樹,建起了花池,架設了路燈,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舊貌換新顔,一年四季人來車往,客商不斷,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景象。
農業生産經營經歷了個體—互助合作—高級社—人民公社—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的發展模式。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逐步完善,全鎮現有機井1102眼,節水閘三個,變電站一處,引水抗旱排澇溝渠6條,農用提水機械7058部臺,達到農業生産機械化,灌溉實現機電雙配套,農作物旱澇保豐收。糧食 畝産由解放初的百十斤遞增長到千斤以上,棉花畝産由三四十斤遞增到一百五十斤以上。人民生活解决了溫飽。隨着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着力發展了蘋果生産,1997年蘋果面積發展到3.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0.3%,成了人和經濟發展的一大産業。以市場為導嚮的高效農業得到很快發展,瓜果、蔬菜、養殖等業發展方興未艾,糧經比例達到了3:7。“企業興鎮”戰略逐步實施,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較好,2002年統計,發展鄉鎮個體企業1437個,從業人員7842人,年營業收入24860萬元,稅利5246萬元,形成了以面粉加工為竜頭,重點發展建材、紡織、運輸、果品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五大支柱産業新格局。
教育、文化、科研、衛生等社會福利事業,生機勃勃,日趨鞏固發展,鎮現有初中5所,小學31所,現有10所中小學實現了教室樓房,在校生13387人,教師563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4人,教師56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5%。入學率、升學率具在全縣先進之例。現有中心醫院1所,醫生53人,床位43個,鄉村各類診所 46個,民間醫生 52 人,鎮建有敬老院1所,幼兒園、托兒所36個,圖書館、文化站各1個,新華書店3個,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科級示范镇”,2007年被市委命名為五好先進黨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衛生單位,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
|
人和鎮位於新縣城西部,長江北岸,東鄰澎溪河,與新縣城一橋之隔,西接蓮花鄉,北依高陽、黃石鎮。全鎮面積41.7平方公裏,居民漢族。轄竜泉、立新、民和、大順、民治、民權、騎竜、帆香、桃花、人和、清涼共13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木古村,小地名木古壩。陸路距新縣城4公裏,距萬州38公裏,渝巴二級路和蘭(州)—杭(州)高速路橫貫其境。其中有移民村4個,淹沒土地2548畝,淹沒搬遷人口2520人。
◆建製沿革
人和鎮解放以來就已建製成鄉,1998年改人和鄉為人和鎮。人和鎮是縣非公有製示範區,重慶市市級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所在地。同時該鎮有18平方公裏土地、10個村被納入新縣城規劃修編。
◆地勢、地貌:
人和鎮地處背斜低山,深丘緩坡地貌,地處四十八槽東南部,山高坡緩,地勢復雜,高海拔地區土地瘠薄,底海拔地區土壤肥沃,幹旱、風暴、滑坡等自然災害較多,土壤以紫色土、山地黃壤土為主。
◆氣候:
人和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適宜於糧油、蔬菜、蠶桑、水果等多種農作物和柑橘等林果特産作物及經濟林木生長。其主要特點是春旱、夏熱、秋涼、鼕暖,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溫濕適度,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水熱充足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7.8C·,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99.5小時,平均降雨量1180mm左右,具有良好的光、熱、水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
◆人口:
2002年,全鎮共有家庭戶6350戶,總人口2087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6.5%。其中從事第一産業占3500人,第二産業4800人,第三産業1650人。
◆經濟現狀:
1、農業:人和是一個地勢平坦,區位優勢明顯,旅遊資源豐富的城郊農業大鎮。98年以前屬雙江農業開發區,群衆基本以農業種植果品販運為主,98年雙江大橋修建後,人和的經濟發展主要分為小城鎮建設區、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區、移民拆遷區、農村種養發展區四大塊。其工農業産品主要以食品、飲料、建材、生豬、山羊、小傢禽、蔬菜為主。1965年全社糧食總産2100噸,單産200斤,1977年糧食總産3708噸,單産400斤,生豬圈存1400頭。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後,廣大群衆生産積極性高漲,同時推廣高産優質新品種和水稻旱育秧、玉米肥球等一係列增産增收措施,農業經濟年年快速發展,涌現了一大批種養大戶。竜泉村三組溫定華、七組牟方友分別辦起了養豬場,每年出欄毛豬120頭,産值8萬元,純收入3萬,在他們的帶領下該村60戶養豬都在30頭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村;桃花村四組曾強竜租賃土地30畝,建起了花卉苗圃園,年純收入15萬,在他的帶領下全鎮有花卉苗圃專業戶12戶,租賃土地250畝;人和村五組陳遠旭投資30萬元建起了人和鎮第一傢農傢樂。全鎮涌現出專業大戶230餘戶,具有規模種養殖農戶80餘戶。家庭經濟成為人和農村經濟的支撐點。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到3093萬元,其中出售産品收入980萬元,農民所得純收入1737元。共生産糧食7160噸,油料81噸,肉類2500噸,水産品51噸,水果793噸,2002年末信用社各項存款1700萬元,全鎮群衆正在嚮小康邁進。
2、工業:全鎮現有企業21個,工業産值4000多萬元,年實現稅利150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3165萬元,全年上繳稅金214萬元。2003年重慶市緑色食品工業園區落戶人和後,人和鎮積極協助工業園區建設,截止目前,已有重慶市重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香港冠軍化工有限公司、重慶市發貿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人和工業園區。
◆社會事業:
現有中學一所,小學七所,在校學生3529人,教職工174人。其中小學先後獲“全國德育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學校”,中學獲“重慶市禮儀學校”等榮譽稱號。小學教師曾嶸2003年獲重慶市賽課一等奬、雲陽縣十佳青年等稱號。中學1994年9月辦學以來,現有教學、宿舍、辦公樓12000平方米,操場6000平方米,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學風優良的鄉辦中學。2004年人和鎮政府徵地20畝,在雙江大橋頭新建了一所有24間教室的完全小學,今年9月正式開學。鎮有衛生院一所,衛生站室七個,醫護人員61人。閉路電視地面接收站四個,有90%農民能收看到電視節目,全鎮村村組組通公路,公路總里程達71公裏,2/3的農戶通程控電話,通訊和電視覆蓋全鎮。有集貿市場一個,場鎮居民和部分農戶都能吃上自來水。人和鎮2002年5月獲重慶市級文明鎮,12月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鎮創建工作先進鎮”。 |
|
人和鎮 轄:人和社區;表水、竜潭、人和、麗山、福傳、平琴、武烈、康寧、金田、車較10個村委會。 |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 Weihai Rong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
人和鎮位於榮成市西南端,三面環海,海岸綫長達86華裏,鎮域總面積105平方公裏,共轄8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7萬多人口,2000年被省政府批準為中心鎮。這裏依山傍海,氣候宜人,水陸通達,威石一級路、榮成西環海路經過該鎮,東距國傢一類開放港口石島港10公裏,距威海機場、火車站、威海港各60公裏,交通方便 。這裏經濟活躍、文化繁榮、政治安定、社會和諧。
多元強勁的發達漁業。全鎮擁有400馬力以上遠洋捕撈船160多對,其中運鮮船50多艘,年水産品捕撈總量達30多萬噸,産值突破5億元 ;擁有魷魚釣、金槍釣、鯊魚釣等大洋漁船13艘,從事國際
海運的 船衹達到23艘;全鎮冷藏總噸位達50000多噸,開發出魚糜仿生食品、瓊膠、海藻保健品、裙帶茶以及速凍快餐食品等精深加工水産品6大類20多個品種;工廠化養魚、筏式養鮑、底播海參、藻類養殖等水産養殖業形成産業優勢,全鎮已形 成了集捕撈加工、國際海運、海洋“三品”開發、名優養殖等於一體的現代化大漁業格局。
求優穩進的現代工業。本照“優化質量、擴大總量、激活存量”的原則,先後對20多傢企業實行了股份合作、民營、合資嫁接、破産等形式的改製。
華盛滾動體有限公司、魯陽化工有限公司均通過ISO9000等國際質量體係認證,成為全國最大的軸承滾子專業生産基地和甲殼素類産品加工基地。以海洋生物開發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産業成為發展的主流,建設的全鋼子午胎活絡模項目居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引進華東數控集團投資興建的弘久鍛鑄,生産能力居山東第一,開發的土壤調質劑、D—氨基????酸????膠囊等産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不銹鋼疏水閥等2項産品獲國傢專利,其中藍得土壤調理劑被列為國傢“863計劃”重大産業化推廣項目。
蓬勃壯大的民營經濟。以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結構優、質量好的民營經濟群體為基礎,通過強化“衹要你來幹,全程服務政府辦”的主動跟蹤型服務,培植起海産加工、石材加工和特種動物養殖三大特色産業,形成了涉及水産品加工、海洋生物化工、魚粉魚油加工、遠近洋捕撈、機械製造、商貿服務等多門類、寬領域的民營經濟格局,成為全國最大的海産幹品加工集散地和山東省石材加工産業鎮。興辦水産品出口加工等民營投資園區4個,建設了石材加工一條街,石材、海産加工和特種養殖專業村達到70多個,個體工商戶達2600多戶,民營企業192傢,民營註册資本達到4億多元,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增加農戶收入7億多元,在總量上成為繼大漁業、大工業之後的又一支柱型經濟。
最具潛力的外嚮經濟。全鎮現有中外合資、獨資企業19處,實際利用外資達到8000萬美元,生産出口産品的企業達100多傢,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26傢,年出口産品交貨值達3億元。全鎮現已形成海上銷鮮,水産品精深加工、進料來料加工,工業産品出口等創匯主渠道,年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多元出口,多元創匯”成為顯著的個性化特徵。隨着威石一級公路、榮成西環海路的開通及石島港與銀川港的通航,外嚮型經濟發展將更具潛力和活力。
後勁十足的園區經濟。規劃建設了工業製造、水産食品、石材加工三大經濟園區,位於威石一級路的黃金地帶,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為外來客商營造了一個投資成本基礎最低、創業最好的發展環境。園區內水、電、路、緑化、光亮、消防通訊等基礎設施全部按城市化標準配套,硬化道路13.7萬平方米,建設緑化林帶18.8萬平方米,形成了“四縱八橫”的路域網絡。
截止到目前,三大園區入區企業已達87傢,引進投資15.2億元,其中引進外資項目18個,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美元;內資項目47個,實際利用內資5.6億元,成為全鎮發展勢頭最強、吸引資本密度最大的活躍板塊。方興未艾的旅遊産業。
以建設現代化濱海旅遊城鎮為定位,旅遊業蓬勃發展。著名道教勝地九頂鐵槎山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擁有國傢級森林公園及千真洞、雲光洞等諸多道教文化景點,“山、海、島”三位一體的自然景觀使其獨具魅力。開設了槎山及蘇山島旅遊專綫,興建了榮喜旅遊度假園,組建的槎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威海鐵槎山旅行社,先後與國旅、中旅等50多傢知名旅遊社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使槎山融入了旅遊産業的大循環。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按照政府啓動、企業助動、社會聯動的城建資本運作機製,20多萬平方以2500萬元的鎮級財力啓動了3億多元的城建資本,先後改造舊區米,開發建設商住樓4萬多平方米,興建了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的兩處花園式生活小區,實現了“七通一平”;硬化道路80多萬平方米,主幹道路硬化率達100%,建設緑地緑帶30萬平方米,實施了鎮區光亮建設工程、水源地和自然景觀的保護工程、環衛係統工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改變了人和“有鎮無城”的局面。日臻完善的發展環境。
全鎮已形成了由幼兒教育到高級中學較為完整的教育體係,並全部達到省級或地級規範化學校標準,文化、體育、醫療、供電等公益設施均達到一流水準。全鎮年電費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電話戶均普及率達到90%以上,閉路電視入戶率達98%以上,2005年人均存款餘額突破3萬元。鎮村兩級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其經驗和作法得到中組部及省、市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
|
人和鎮 人和鎮位於民權縣西北部,縣城西20千米處。西北與蘭考縣為鄰,西南與杞縣接壤,東鄰野崗鄉,西接雙塔鄉,南靠尹店鄉,北連蘭考縣儀封鄉。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51136人(2007年)。轄朱寨、虎西、尹莊、賈寨、白木、臺上、凡寨、郝寨、黃集、虎東、秦莊、後瓦、人西、楊莊、張莊、趙莊、金西、金東、金崗、鄭寨、新莊、高集、崔堂、黃寨、西屯、前瓦中、垛樓、王樓、金南、張寨、周崗、管寨、園藝廠、寧車灣、內西、秋樹營、劉寨、徐樓、內東、人東40個行政村(一說,轄4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19個村民小組)。商開高速公路、310國道、隴海鐵路過境。古跡有秦外黃古城遺址和小山子漢墓群等。 [代碼]411421101:~201朱寨村 ~202虎西村 ~203尹莊村 ~204賈寨村 ~205白木村 ~206臺上村 ~207凡寨村 ~208郝寨村 ~209黃集村 ~210虎東村 ~211秦莊村 ~212後瓦村 ~213人西村 ~214楊莊村 ~215張莊村 ~216趙莊村 ~217金西村 ~218金東村 ~219金崗村 ~220鄭寨村 ~221新莊村 ~222高集村 ~223崔堂村 ~224黃寨村 ~225西屯村 ~226前瓦中村 ~227垛樓村 ~228王樓村 ~229金南村 ~230張寨村 ~231周崗村 ~232管寨村 ~233園藝廠村 ~234寧車灣村(村名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經此,因寧車轉彎而得名) ~235內西村 ~236秋樹營村 ~237劉寨村 ~238徐樓村 ~239內東村 ~240人東村
[沿革]據《民權縣地名志》記載,秦至唐初隸屬外黃縣,後歸屬杞縣,東北高集等部分村莊屬瞧州。人和鎮政府所在地人和集,始建於清鹹豐三年(1853)。相傳明嘉靖年間,任、陳、閆由杞縣、儀封遷此,呈三足鼎立狀分建任莊、陳莊和閆莊,後因三村鬧事不睦,事非糾紛迭起,打架鬥歐事端不絶,三姓人,民不聊生。清鹹豐三年(1853年),杞縣開明知縣杜峰嶺出面調解,三姓言和,重歸於好,築寨合一,並興集會,並取人和永睦之意得今名。解放前後均是地方政權所在地。
原屬杞縣置人和社,1928年劃歸民權縣人和區。1955年置人和鄉,1958年建人和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5.1萬,轄人和東、人和西、新莊、楊莊、垛樓、管砦、秋樹營、西屯、朱砦、高集、金崗、王樓、張砦、周崗、內黃東、內黃西、劉寨、園藝場、寧車灣、郝砦、黃砦、黃集、樊寨、賈寨、秦莊、臺上、趙莊、竜虎寺、崔堂、尹莊、徐樓、鄭寨、白木、金獅東、金獅西、金獅南、張莊、前瓦中、瓦中39個行政村。1998年撤鄉建鎮。 |
|
人和鎮地處豫東平原中心腹地,位於民權縣城西20公裏,鎮域南北長13公裏 ,東西寬6公裏,總面積70平方公裏。全鎮轄42個行政村,219個地民組,總人口5.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耕地6.4萬畝,其中蘋果面積3.2萬畝。主産小麥、棉花、蘋果、花生等農産品,以盛産蘋果而聞名,被譽為“蘋果之鄉”,是國傢農村改革商丘試驗區試驗點,國傢農業部農技推廣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示范镇,商丘市小城鎮建設中心試點鎮。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隴海鐵路310國道和商開高速公路三條交通幹綫橫貫全鎮東西,與兩條縱嚮鄉村公路交匯相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是豫東重要的農副産集散地,蘋果專業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志的大量客商。
農業基礎穩固,經濟結構調整不斷變化。 境內自北嚮南有引黃一幹渠和通惠渠兩條水利大動脈經過。 全鎮現有機井560眼,實現農電改造40個村,擁有中、小型農業機械7800部。利用世行貸款項目,在郝寨、樊寨、秦莊等8村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建立萬畝高標準基本農國。在310國道北側建立了高效農業示範園,栽植市場俏銷的桃、杏、李子等優良果樹200多畝。通過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2001年全鎮糧食總産量達1.68萬噸,棉花總産量達1467噸,水果總産量達1.6萬噸,花生總産量達4308噸,農業生産總值1.54億元。
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民展迅速。圍繞農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農副産品深加工,先後建面粉加工廠6個,大中型果品冷庫3座,果汁、果酒廠4個,秦莊頁數廠、豫雁有限公司、寶玉葡萄酒有限公司、三興取公司、民權氣流紡紗廠等傢産品加工廠企業已初具規模,發揮了産業化竜頭作用,為全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2001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1.6億元,其中鄉鎮企業嗇值97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636元。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鎮區內310國道東西1000米商業長街進行了緑化、安裝了路燈,南北1000米商業長街經拓寬改造修整一新。全鎮設有蘋果專業市場2個,集貿市場6個,市場建設日臻完善,農村經濟人隊伍不斷壯大,現在已有從事果品交易、木材交易、花生交易、建材交易的農民經濟人168人,活躍在全鎮種植、養殖、加工和小商品流通和各個行業,為搞好産銷銜接發揮了重要作用。鎮內建有電視差轉臺,有綫電視和程控電話直接入村入戶,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采。全鎮學5所,小學35所,1999年實現了“普九”達標。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
|
轄 人和、蚌湖2個社區;東華、漢塘、新興、明星、民強、高增、人和、西成、矮崗、鳳和、橫瀝、崗尾、方石、大巷、太成、鴉湖、秀水、鶴亭、黃榜嶺、新聯、鎮湖、清河、南方、西湖、建南25個村委會。 |
|
人和鎮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北部,距廣州市區20公裏。東鄰竹料、南接竜歸、西傍江高等鎮,北與花都區新華鎮和花東鎮接壤,屬全國一百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廣東省和廣州市列為中心鎮,是白雲區著名僑鄉鎮之一。
人和鎮總面積74.1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466.67 公頃。鎮轄2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01條自然村,人口8.5萬。全鎮設有省級成人學校2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11所。旅外華僑、港、澳、臺同胞約7.6萬人,分佈於31個國傢和地區。
人和鎮交通方便,興建中的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出口位於鎮的北部,機場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106國道、方華公路、新和路、江石路等主幹道在鎮內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清澈秀麗、風景如畫的流溪河自北嚮南流經全鎮。
人和鎮近年來緊緊圍繞白雲區委、區政府“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穩定社會,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繼續以改善投資環境為突破口,着力發展農業、工業和第三産業,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2004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4.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7662元,地方財政收入4300萬元,被評為省衛生先進鎮和市“三年一中變”活動先進單位。 |
|
人和鎮位於蒼梧縣的西部、潯江下遊的北岸。東依梧州市郊長洲鎮,南與藤縣的赤水鄉和南安鎮隔江相望,西與藤縣的津北鄉為鄰,北與同縣的嶺腳和倒水兩鎮相連。水路距蒼梧縣城約20公裏,距梧州市中心約24公裏,陸路通過人嶺四級公路與梧太公路相接。全鎮轄10個村委會17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263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60人。
全鎮總面積223.4平方公裏,屬半山區丘陵地帶,不少山峰海拔在400米以上,最高海拔為737米。境內雨、水、光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年均溫度為21.3℃,平均降雨量為1407.8毫米。
經濟以農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全鎮耕地面積1380公傾,其中水田1035公傾。有林面積9867公傾,主要樹種為鬆杉。歷史上種桑養蠶頗具規模,最高峰時桑葉種植面積達到51公傾,目前有桑葉面積31公傾。鄉鎮企業有食品加工、竹木器加工、種養業等。
離鎮政府所在地4公裏的孟陵村,是漢猛陵縣的舊址,原街心社尚存,為縣級文物保護點。 |
|
人和鎮 人和鎮位于云陽縣西部,面積98.52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 [代碼]500235134:~001立新社區 ~002蓮花社區 ~201竜水村 ~202中興村 ~203長河村 ~205民治村 ~206民權村 ~209桃花村 ~210人和村 ~211木古村 ~212清涼村 ~213牌坊村 ~214桔園村 ~220千峰村 ~222嶺山村 ~224鳳山村 ~225曬經村 (2009年蓮花村劃入,代碼未定)
[沿革]2006年行政區劃調整後,人和鎮轄原人和鎮、蓮花鄉的行政區域和原白竜鄉牌坊村所屬行政區域。共竜泉、民和、長河、大順、民治、民權、杋香、騎竜、桃花、人和、木古、清涼、牌坊、桔園、建強、興強、中強、西溝、加強、千峰、健康、嶺山、七鳳、鳳山、曬經25個行政村,立新、蓮花2個社區,面積96.42平方千米,總人口36524人。鎮政府駐木古壩(原人和鎮政府駐地)。2008年轄2個社區,16個行政村。2009年,將平安鎮蓮花村劃歸人和鎮管轄。區劃調整後,全鎮共16個村,2個社區,面積98.52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地不變。
附:人和鎮位于云陽縣西部的長江北岸,緊鄰新縣城主城區,東經108°38′45″-108°43′15″、北緯30°56′30″-31°02′00″。面積39.46平方千米,轄13個村,163個組,5869戶,20699人(統計年份不詳)。合(川)巴(東)公路過境,澎溪河流經鄉境通機動船入長江。 清末民國初屬北岸崇善裏木石甲,民國中後期屬雙江鄉,1954年置人和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距雲陽鎮39千米。,面積44.7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木古、人和、竜泉、立新、民和、人順、民治、民權、長河、騎竜、楓香、桃花、清涼13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附:蓮花鄉位于云陽縣西部,瀕臨長江北岸,距雲陽鎮40千米。省道合(川)巴(東)公路過境。 清末民初屬北岸崇善裏木古甲,1921年置竹溪鎮,1940年改鄉,1961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蓮花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鳳山、七鳳、曬經、桔園、建強、興強、中強、西溝、加強、千峰、健康、嶺山12個行政村。 |
|
◆地理位置:
人和鎮位於新縣城西部,長江北岸,東鄰澎溪河,與新縣城一橋之隔,西接蓮花鄉,北依高陽、黃石鎮。全鎮幅員面積41.7平方公裏,居民漢族。轄竜泉、立新、民和、大順、民治、民權、騎竜、帆香、桃花、人和、清涼共13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木古村,小地名木古壩。陸路距新縣城4公裏,距萬州38公裏,渝巴二級路和蘭(州)—杭(州)高速路橫貫其境。其中有移民村4個,淹沒土地2548畝,淹沒搬遷人口2520人。
◆建製沿革
人和鎮解放以來就已建製成鄉,1998年改人和鄉為人和鎮。人和鎮是縣非公有製示範區,重慶市市級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所在地。同時該鎮有18平方公裏土地、10個村被納入新縣城規劃修編。
◆地勢、地貌:
人和鎮地處背斜低山,深丘緩坡地貌,地處四十八槽東南部,山高坡緩,地勢復雜,高海拔地區土地瘠薄,底海拔地區土壤肥沃,幹旱、風暴、滑坡等自然災害較多,土壤以紫色土、山地黃壤土為主。
◆氣候:
人和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適宜於糧油、蔬菜、蠶桑、水果等多種農作物和柑橘等林果特産作物及經濟林木生長。其主要特點是春旱、夏熱、秋涼、鼕暖,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溫濕適度,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水熱充足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7.8C·,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99.5小時,平均降雨量1180mm左右,具有良好的光、熱、水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
◆人口:
2002年,全鎮共有家庭戶6350戶,總人口2087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6.5%。其中從事第一産業占3500人,第二産業4800人,第三産業1650人。
◆經濟現狀:
1、農業:人和是一個地勢平坦,區位優勢明顯,旅遊資源豐富的城郊農業大鎮。98年以前屬雙江農業開發區,群衆基本以農業種植果品販運為主,98年雙江大橋修建後,人和的經濟發展主要分為小城鎮建設區、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區、移民拆遷區、農村種養發展區四大塊。其工農業産品主要以食品、飲料、建材、生豬、山羊、小傢禽、蔬菜為主。1965年全社糧食總産2100噸,單産200斤,1977年糧食總産3708噸,單産400斤,生豬圈存1400頭。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後,廣大群衆生産積極性高漲,同時推廣高産優質新品種和水稻旱育秧、玉米肥球等一係列增産增收措施,農業經濟年年快速發展,涌現了一大批種養大戶。竜泉村三組溫定華、七組牟方友分別辦起了養豬場,每年出欄毛豬120頭,産值8萬元,純收入3萬,在他們的帶領下該村60戶養豬都在30頭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村;桃花村四組曾強竜租賃土地30畝,建起了花卉苗圃園,年純收入15萬,在他的帶領下全鎮有花卉苗圃專業戶12戶,租賃土地250畝;人和村五組陳遠旭投資30萬元建起了人和鎮第一傢農傢樂。全鎮涌現出專業大戶230餘戶,具有規模種養殖農戶80餘戶。家庭經濟成為人和農村經濟的支撐點。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到3093萬元,其中出售産品收入980萬元,農民所得純收入1737元。共生産糧食7160噸,油料81噸,肉類2500噸,水産品51噸,水果793噸,2002年末信用社各項存款1700萬元,全鎮群衆正在嚮小康邁進。
2、工業:全鎮現有企業21個,工業産值4000多萬元,年實現稅利150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3165萬元,全年上繳稅金214萬元。2003年重慶市緑色食品工業園區落戶人和後,人和鎮積極協助工業園區建設,截止目前,已有重慶市重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香港冠軍化工有限公司、重慶市發貿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人和工業園區。
◆社會事業:
現有中學一所,小學七所,在校學生3529人,教職工174人。其中小學先後獲“全國德育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學校”,中學獲“重慶市禮儀學校”等榮譽稱號。小學教師曾嶸2003年獲重慶市賽課一等奬、雲陽縣十佳青年等稱號。中學1994年9月辦學以來,現有教學、宿舍、辦公樓12000平方米,操場6000平方米,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學風優良的鄉辦中學。2004年人和鎮政府徵地20畝,在雙江大橋頭新建了一所有24間教室的完全小學,今年9月正式開學。鎮有衛生院一所,衛生站室七個,醫護人員61人。閉路電視地面接收站四個,有90%農民能收看到電視節目,全鎮村村組組通公路,公路總里程達71公裏,2/3的農戶通程控電話,通訊和電視覆蓋全鎮。有集貿市場一個,場鎮居民和部分農戶都能吃上自來水。人和鎮2002年5月獲重慶市級文明鎮,12月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鎮創建工作先進鎮”。
◆發展規劃
人和是重慶市級文明鎮、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也是非公有製經濟示範區,其近期發展規劃為“一城三園”,即以城鎮化建設為中心,推動人和特色工業園、緑色生態農業園、生態旅遊園的協調發展。一是大力推進城鎮化的建設。人和以建設工業城和新縣城主城團為目標,註重民居建設。全面推進雙江大橋頭立新小區和政府所在地清河小區的建設,逐步與主城區的建設規劃合攏。二是建設好人和特色工業園。以建市級工業園為契機,大力發展無污染的緑色環保工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大力引進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利用人力資源多的企業,着重在立新橋頭到開發區沿綫,從而與新縣城、蓮花、巴陽、萬州形成一片;三是發展緑色生態農業園。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搞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傳統農業嚮現代農業轉變,實現産業結構調整嚮服務城市轉化,突出發展優質高産、高效、生態、安全農産品,圍繞新縣城、萬州等大市場積極發展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優質水果、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等主導産業,成片規劃建設兩大優質果品園區。四是建設好生態旅遊園。依托人和鎮東鄰新縣城,西接萬州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把旅遊産品作為竜頭産業來培養,旅遊開發以一山一河為重點,即與新縣城遙遙相望的穆竜山,着力打造穆竜山度假山莊,開發木古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傢的休閑景觀,進一步完善仙女洞、觀音岩、竜井灣農傢樂、山野水鄉、佛園等農傢休閑景點,建設富有特色的星級農傢樂,發展觀光農業。形成:看園區——拜佛園——敬仙女——觀穆竜——遊農傢—特色為軸綫的人和旅遊圈。人和鎮寨堡較多,風景如畫,出名的有人和寨、五姓寨等,人和寨雄居穆竜山之首,山上森林繁茂,遠可望長江,近可見雲陽新城,與雲陽新城遙遙相望。五姓寨跨居五個山頂,外形似竜,內含輕鬆翠柏,山泉流淌,是一塊緑色風水寶地,這些地方有極好的開發前景,稍加開發即可是絶好的休閑避暑勝地。同時,人和鎮背靠四十八槽森林公園,世界第一大漢字“佛”雄居此地,加之多年開發成形的農業産業園、農傢樂等休閑園,如果統籌規劃,完善交通設施,將是雲陽、萬州人觀光、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物産:
土地資源按坡度分:小於15度面積584公頃,占全鎮幅員面積的14%;15—25度1335公頃,占32%;大於25度251公頃,占54%。按海拔高度分:200—400米650公頃,400—800米2286公頃,800米以上236公頃。國土利用:農用地1139公頃(其中:田546公頃,地575公頃)占27.3%;林地2290公頃占54.9%,草地13公頃占0.3%,水域120公頃占2.9%,園地104公頃占2.5%,房屋面積37平方米。境內有水庫4座,山平塘109口,蓄水能力達到137萬立方米。人和鎮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蔬菜,其中糧食作物大順村的大米晶瑩剔透、滋潤清香,做成米飯清香可口,實乃米之上品。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豌豆、鬍豆、黃豆、緑豆、打米豆等。經濟林木品種繁多,有桔、橙、桃、李、杏、核桃、枇杷等幾十個品種,尤其以桔、橙、桃、李、枇杷的面積大、産量高,副業以漁、豬、羊、雞的飼養為主,是新縣城市場雞、鴨、羊、蔬菜的主要産地之一。 |
|
- : Renhe Town
|
|
人和 |
|
|
|
人和鎮第五小學 | 人和鎮第二中學 | 人和鎮第六小學 | 人和鎮第一小學 | 人和鎮第八小學 | 人和鎮第三小學 | 人和鎮蚌湖三小 | 廣州市人和鎮矮崗服裝廠 | 高明市人和鎮羊毛衫廠 | 人和鎮蚌湖第二小學 | 人和鎮蚌湖第一小學 |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泰豪針織廠 |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太成村針織廠 |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大巷針織加工廠 |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橫瀝服裝工廠 | |
|
|
高傢莊村 | 蓮花村 | 雙橋村 | 山西頭村 | 宋傢莊村 | 南下河村 | 臺上村 | 杜傢村 | 西湖村 | 桃花村 | 金田村 | 趙傢莊村 | 寨前村 | 孫傢臥竜村 | 院夼村 | 墩前村 | 鎮湖村 | 新興 | 新興村 | 許傢屯村 | 清河村 | 小莊村 | 孫傢莊村 | 高集村 | 張寨村 | 徐樓村 | 東華村 | 明星村 | 秀水村 | 新聯村 | 蓮花社區 | 鳳山村 | 立新村 | 大順村 | 尹莊村 | 沙窩 | 南石村 | 賈寨村 | 竜潭村 | 牌坊村 | 太成村 | 民強村 | 崗尾村 | 鳳和村 | 矮崗村 | 高增村 | 南道村 | 頂子前村 | 老軍屯村 | 泊子村 | 大莊村 | 金溝村 | 馮傢疃村 | 蔣傢疃村 | 瓦房疃村 | 窯溝村 | 東北河村 | 炮前村 | 東邵傢山村 | 中北河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