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五通鎮位於桂林市西郊,距市區30公裏,距臨桂縣城20公裏,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18公裏,東與靈川、北與竜勝、臨桂縣雞籠山林場相毗鄰,是原義寧縣府所在地,歷來為桂北四大古鎮之一,更是臨桂縣北部幾個鄉鎮20萬人口的經濟、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鎮區交通發達,新建的高等級公路——321國道橫穿鎮區,是通往竜勝、湖南、貴州的交通要道,桂海高速公路和湘桂鐵路也鄰近鎮區,是集陸運、航空為一體的現代工貿綜合發展的中心小城鎮。
五通鎮轄一個居委會、十九個村委會,總面積260.1平方公裏,其中鎮區建成面積l.6平方公裏,規劃面積4.8平方公裏,全鎮總人口6.5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5萬人。發源於越城嶺餘脈的義江河穿鎮而過直下洛清江,註入柳江。該鎮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有耕地面積5.3萬畝,境內環山擁抱、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盛産馳名中外的“五通青皮蔗”及享譽區內外的“銀簪茶”、“𠔌雨茶”、“清明茶”、“泗江沙田柚”、“五通香芋”等名優特産,其他主要農副産品有水稻、水牛奶、甜竹筍、羅漢果、金錢草、夏橙、蔬菜、鬆脂、杉木等造林苗、桂花等緑化苗,等等。
五通鎮的四大支柱産業為造紙、釀酒、印刷、製衣,新興産業為書畫,全鎮約500多農戶從業,品種達20多個、占桂林自由書畫市場70%的份額,産值約2000萬元以上。該鎮農民書畫藝術在全區一枝獨秀,除傳統國畫外,農傢女瀋運香更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將雲南重彩畫作用於豬皮、牛皮、樹皮,另闢溪徑創造出“皮畫”。一時聲名鵲起,引起國傢、區、市等重量級傳媒頻頻註目。2002年,該鎮被自治區文化廳授予“廣西民間特色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五通鎮全鎮國內生産總值14550萬元,工業産值12819萬元,財政收入54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
五通鎮人才薈萃,俊豪輩出。上世紀50年代末,舉重名將肖明祥憑一副石擔殺入舉壇,為國爭光。隨後,肖氏群雄明德、明雲、明林及易志雄、唐騰芳等俊傑之士皆為中國舉壇做出了突出貢獻。唐靈生、肖健剛更領譽奧運舉壇。該鎮也因而被國傢和自治區命名為“全國舉重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和“舉重之鄉”。
五通鎮境內有中外聞名的祥田“中國長壽村”,有呂洞賓修道聖地華岩歷史文化景區;有上祥漢代古墓群;有待開發的保寧地下溫泉資源;有桂北最大的水奶牛産奶基地……衆多旅遊資源。
勤勞精明的五通人,乘改革開放之東風,按工業化、城鎮化、産業化的發展思路,勇於開拓,大膽創新,為古鎮二次創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
地理位置: 五通鎮位於川南黔北結合部,與兩省四縣六鄉鎮接壤,南與貴州省赤水市毗鄰。鎮政府在五通場,距合江縣城75公裏。
行政區劃 全鎮幅員面積100平方公裏,海拔高度259-987.3米之間,境內多山地少丘陵,山地面積占65%以上,全鎮轄18村,137個社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6066人,其中少數民族1681人,是合江縣少數民族散居最多的一個鄉鎮。
基礎設施: 全鎮基礎設施齊備。已打通境內到九支的水泥路,村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0個,電視普及率達95%,有移動通訊基站2個,正擬新籌建2個,固定電話裝機已達200門,形成水、電、路、訊、視五通。
經濟産業: 五通山區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有大小水電站6座,為全鎮工農業生産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富含天燃氣資源,開採氣井5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56%,富産各種"山珍",為發展林區特色業和改善林區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旅遊資源豐富。有遠近聞名的石頂山風景區,以𠔌狹幽深、奇山怪石的特色引人入勝。南與赤水市四洞溝風景區毗鄰,旅遊交通順暢,與赤水市僅一界之隔,極具開發潛力,是盛夏避暑,秋寒休閑的好去處。全鎮2001年工農業總産值1.25億,其中農業總産值8827萬元,企業産值3678萬元,糧食産業3325萬斤,人平1275.6斤。全鎮人平純收入2100元,財政收入200.7萬元,非稅收入11.8萬元,外勞務4000人,收入1600萬元,計劃生育96.25%,傢畜、禽獸銷售情況:仔豬銷售3.98萬頭,商品豬銷售2.458萬,肉兔0.2萬衹,小傢禽30萬衹,全鎮有耕地面積2486畝,山坪塘224口,電力排灌6座。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下大氣力實施産業結構調整,從糧豬型結構生産經營轉入産業化建設,基本形成以種、養加工、企業、營銷為主體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名優水果(荔枝、桂園、青果、柚子)、傢禽、魚業養殖、紙廠、磚 、預製板廠、竹加工等為主,素有竹壓席生産之鄉的美譽。
重點企業 紙廠、磚 、預製板廠、竹加工 |
|
五通鎮位於桂林市西郊,距市區30公裏,距臨桂縣城20公裏,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18公裏,東與靈川、北與竜勝相毗鄰,是原義寧縣府所在地,歷來為桂北四大古鎮之一,更是臨桂縣北部七個鄉鎮20萬人口的經濟、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鎮區交通發達,新建的高等級公路——321國道橫穿鎮區,是通往竜勝、湖南、貴州的交通要道,桂海高速公路和湘桂鐵路也鄰近鎮區,是集陸運、航空為一體的現代工貿綜合發展的中心小城鎮。
五通鎮轄一個居委會、十四個村委會,總面積158平方公裏,其中鎮區建成面積l.6平方公裏,規劃面積4.8平方公裏,全鎮總人口4.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3萬人,耕地總面積4.9萬畝。境內環山擁抱、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盛産馳名中外的“五通青皮蔗”及享譽區內外的“銀簪茶”、“𠔌雨茶”、“清明茶”、“泗江沙田柚”、“五通香芋”等名優特産。 |
|
五通鎮 五通鎮位於合江縣西南部,與貴州省接壤,距縣城53千米。東鄰合江九支鎮,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南接敘永縣大石鄉、嚮林鄉;西連納溪區打古鎮;北與合江縣鎖口鄉毗連。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是合江縣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鄉鎮。公路可達瀘州、合江、赤水。 代碼 510522107:~001五通社區 ~201五通村 ~202百歲祠村 ~203永閤村 ~204棗子村 ~205塊岩村 ~206李嘴村 ~207兩河村 ~208石頂山村 ~209大沙村
沿革 1933年置五通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更名五堰鄉,1992年頂子、石頂2鄉並入設五通鎮。1997年,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五通、百歲祠、大坪、雷溝、棗子、永合、黃大橋、雲峰、桅桿、瑪瑙、塊岩、兩河、三殿、李咀、石頂山、兩匯水、大沙、會賢18個行政村和五通場居委會。 2002年,面積100平方千 米,轄18個行政村137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2592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85人。
2004年,面積100平方千米,全鎮18個行政村,1個社區,137個村民小組,7243戶,總人口25822人。其中少數民族1450人。
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五通鎮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復》(閤府發[2007]300號):撤銷大坪上村,並入五通村;撤銷黃大橋村,並入百歲祠村;撤銷雲峰村,並入永閤村;撤銷雷溝村,並入棗子村;撤銷桅桿村,並入李嘴村;撤銷瑪瑙村,並入塊岩村;撤銷三殿村,並入兩河村;撤銷兩匯水村,並入石頂山村;撤銷會賢村,並入大沙村。 |
|
地理位置:五通鎮位於川南黔北結合部,與兩省四縣六鄉鎮接壤,南與貴州省赤水市毗鄰。鎮政府在五通場,距合江縣城75公裏。
行政區劃全鎮幅圓面積100平方公裏,海拔高度259-987.3米之間,境內多山地少丘陵,山地面積占65%以上,全鎮轄18村,137個社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6066人,其中少數民族1681人,是合江縣少數民族散居最多的一個鄉鎮。
基礎設施:全鎮基礎設施齊備。已打通境內到九支的水泥路,村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0個,電視普及率達95%,有移動通訊基站2個,正擬新籌建2個,固定電話裝機已達200門,形成水、電、路、訊、視五通。
經濟産業:五通山區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有大小水電站6座,為全鎮工農業生産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富含天燃氣資源,開採氣井5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56%,富産各種"山珍",為發展林區特色業和改善林區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旅遊資源豐富。有遠近聞名的石頂山風景區,以𠔌狹幽深、奇山怪石的特色引人入勝。南與赤水市四洞溝風景區毗鄰,旅遊交通順暢,與赤水市僅一界之隔,極具開發潛力,是盛夏避暑,秋寒休閑的好去處。全鎮2001年工農業總産值1.25億,其中農業總産值8827萬元,企業産值3678萬元,糧食産業3325萬斤,人平1275.6斤。全鎮人平純收入2100元,財政收入200.7萬元,非稅收入11.8萬元,外勞務4000人,收入1600萬元,計劃生育96.25%,傢畜、禽獸銷售情況:仔豬銷售3.98萬頭,商品豬銷售2.458萬,肉兔0.2萬衹,小傢禽30萬衹,全鎮有耕地面積2486畝,山坪塘224口,電力排灌6座。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下大氣力實施産業結構調整,從糧豬型結構生産經營轉入産業化建設,基本形成以種、養加工、企業、營銷為主體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名優水果(荔枝、桂園、青果、柚子)、傢禽、魚業養殖、紙廠、磚、預製板廠、竹加工等為主,素有竹壓席生産之鄉的美譽。
重點企業紙廠、磚、預製板廠、竹加工
主要領導:鎮長:稅康華
聯繫方式:辦公電話:5930014
郵政編碼:646200 |
|
五通鎮位於桂林市西北面,是臨桂縣西北面的中心重鎮,是經濟、文化、商品集散中心,距桂林市30公裏,距臨桂縣城20公裏,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和桂柳高速公路18公裏,交通便利,321國道貫穿五通鎮區,是桂林旅遊通道的重要門戶,位於臨桂縣百裏高效農業經濟帶中段。
五通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五代時期設鎮,此後宋、元、明、清、民國皆為義寧縣府駐地,名曰桑江鎮。五通鎮區域內氣候良好,義江流域土地肥沃,人傑地靈,是舉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的搖籃,孕育了唐靈生、肖建剛、肖明祥等一批舉重世界冠軍、奧運冠軍。1996年被自治區體育運動委會命名為“舉重之鄉”。五通的農民畫、三皮畫、(豬皮、牛皮、樹皮)彩調等民間間特色藝術響譽區內外,農民畫占桂林市自由書畫市場的70%份額,年産值2000多萬元,2002年五通被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民間特色藝術之鄉”。五通鎮在1999年被自治區建設廳列入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後,2001年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
五通鎮土地總面積15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8700畝,轄14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41818人,農村人口38000人,鎮區建設面積達2平方公裏,鎮區人口達1.3萬人,是臨桂縣最大、最熱鬧的圩鎮、幅射周圍五個鄉鎮,人口18萬人。鎮區內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具備。為加快小城鎮建設,2002年引進了房地産開發建設占地0.2平方公裏的“永業新城”。
工業形成以造紙、印刷、製衣、針織、食品加工、鑄造、釀酒、電站等行業為主的一批初具規模的工業企業。農業積極推進産業化、生態建設和科技創先,1998年五通鎮在全區第一個實施“公司十農戶“的蔬菜産業化,並率先建立了農村信息網站,得到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充分肯定,同時也被自治區科技廳高度重視。2001年五通鎮楊梅、西山兩個村委生態建設通過了自治區林業廳的檢查驗收,2002年五通鎮又被桂林市評為科技創先鄉鎮。五通農副産品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盛産稻穀、青皮果蔗、紫皮果蔗、水果、蔬萊、木材、羅漢果等,水資源豐富,義江是境內的主要河流,貫穿全鎮南北,常年流量40.9立方米/秒,礦産有赤鐵礦、硫化銻礦、鉛鋅礦、大理石、石英沙、硫鐵礦、高嶺土等。
2002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産總值1.4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543萬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總産值達16955萬元(90年不變價),糧食總産量達2307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11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全年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4330萬元,工業總産值2166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實現稅金462萬元 |
|
- : Wutong Town
|
|
五通 |
|
西山村 | 白馬村 | 三友村 | 大塘村 | 楊梅村 | 西塘村 | 泗江村 | 桐山村 | 羅江村 | 柳山村 | 仁和村 | 西南村 | 板屋村 | 伍傢村 | 北塘村 | 潯江村 | 五通居委會 | 江門村 | 蓬萊村 | 保寧村 | 上祥村 | 步厄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