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基本概況】
郵編:474292
二竜鄉位於河南省鎮平縣北部,距縣城32公裏。東鄰老莊鎮,西接高丘鎮,南接石佛寺鎮,北毗南召縣,總面積176平方公裏,下轄二竜村、王坪村、付傢莊民村、東馬溝村、下河村、清涼樹村、老墳溝村、東山村、涼水坪村、碾坪村、棗子營村、四棵村、石廟村、三譚村14個行政村,13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400多人,土地面積26.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012畝,人均土地0.7畝左右。
該鄉地處秦嶺山脈東南餘脈的延伸地段,地形呈北高南低階梯分佈,海拔在400-1665米之間,轄區內的五垛山金頂(與南頂武當山對峙,又稱北頂)為縣境內最高峰。鄉域峰𠔌相間,林木茂盛。 源自該鄉的趙河縱貫鄉域南北,註入丹江,匯入長江。保護一片靜土,呵護一弘秀水,成了該鄉當仁不讓的歷史責任。
【特色産業】
該鄉農作物種植主要以小麥、玉米、紅薯、大豆、花生、水稻為主.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自己的區域優勢,大力扶持和發展畜牧養殖業和生態種植業,通過多年的引導、培育,已初步形成馬尾鬆、速生楊、核桃、板慄、花椒、杜仲等為主的多個生態種植基地和以木耳、香菇、天麻為主的多項特色産業。
【資源狀況】
該鄉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品種主要有大理石、石墨、雲母、硅綫石、鉀長石、花崗岩、麥飯石、錳礦、金礦等。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通過內引外聯,正逐步將本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06年又通過大力招商,投資1000餘萬元新建石粉廠6傢,初步形成産、銷一條竜的鄉鎮企業特色。
該鄉處於中原旅遊大開發的黃金地段,境區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全鄉各種人文、自然景觀達100多處,大體可分為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景觀和人文景觀5大類。著名的有北頂日出、五垛曉煙、三潭秀水、大潭飛瀑、青牛宮道觀群等。
【發展規劃】
展望未來,該鄉黨委、政府 大膽構思,積極探索、勇謀發展,製定了一係列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緊緊圍繞五垛山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繼續培育林果、食用菌産業,強力壯大以民營經濟為主的鄉鎮企業,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力爭到2010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達到7億元,年均遞增8%,鄉鎮企業産值突破4億元,年均遞增6%,財政收入2010年突破40萬元,年均遞增10%,旅遊成為“中原名鄉”。其他社會事業都要有較大的發展,基本實現農業經濟産業化,人民生活富裕化,鄉村發展和諧化。 |
|
二竜鄉(Erlong Xiang)
代碼:220881203 郵編:137131
位於白城市洮南市東經122°55′18〞至123°20′49〞、北緯45°08′24〞至45°27′14〞。面積561平方千米。人口15717人。鄉政府駐四棵樹屯。轄保民村、仁義村、興義村、新政村、立志村、二竜村、民治村、三傢子村、光明村、建民村共10個村。
因原駐地二竜索口屯得名,1961年秋遷往四棵樹。民國時期歸洮南縣管轄為興亞、協合兩個保,日偽時為協閤村所轄。1946年為洮南縣四區,1955年為嚮陽區,1956年合作化時撤區劃鄉分為玉成、嚮陽、民治、光義四個小鄉。1958年公社化時四個小鄉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春為二竜公社。1983年改為二竜鄉。 |
|
二竜回族鄉位於定城東南約30公裏處,南與肥東縣接壤。是滁州市唯一的民族鄉,也是安徽省成立最早、回族人口聚居最多的一個民族鄉。全鄉5個行政村,其中回族村4個。總人口15016人,其中回族人口11442人,占總人口的76.2%。國土面積41平方公裏,耕地28000畝。地處江淮分水嶺,屬典型的丘陵地帶,易旱易澇。2002年被省確定為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重點鄉鎮之一。
近年來,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引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二竜回族鄉銳意進取,與時俱進,凝心聚力,紮實工作,取得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06年度,國民生産總值創850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00元,財政收入達130萬元。近年來,先後被授予“全國各族青年團结進步先進集體”、“全國群衆體育先進集體”、“安徽省民族團结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原省委書記王太華、省長傅錫壽,現省政協主席楊多良等領導先後莅臨該鄉視察指導工作。
二竜回族鄉歷史悠久。明初因涼國公藍玉的藍姓聚居而稱為藍府城,後朱元璋因懷疑藍玉有謀反之心,派手下黑馬將軍王瑛(回族)領兵到此圍剿藍族而定居此地,慢慢地以王姓的回民居住較多,稱為王回崗。1940年2月,新四軍二師政委譚震林到此察看戰爭地形,看到此處地形像“二竜戲珠”,深有感觸地說:“這裏以後就叫‘二竜’吧。”從此,王回崗就改稱“二竜”。1949年建鄉,1982年被省政府批準為全省第一個民族鄉。明朝大將軍藍玉的涼國公府遺址位於該鄉北大街,現藍玉井依然保護完整。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霸王的愛妾虞姬墓(又稱嗟虞墩)位於該鄉東北三公裏處,1991年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對象,現正在申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爭取上級資金,對該墓進行了近期和遠期開發建設規劃。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省三級油路—朱滁公路從該鄉穿境而過,離合蚌路僅7.8公裏,全鄉5個行政村基本通水泥公路。農業生産條件優越,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境內有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三座,大小塘壩150多座,農業基本旱澇保收。擁有插秧機10臺套,大(中)型收割機60多臺(套),小型收割機800多臺(套)。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全鄉已裝電話1600多門,村民組和農戶通話率分別達50%、100%,手機擁有量4000多部。集鎮承載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面積2.1平方公裏,規劃合理,改造、新建了新老街道和農貿市場,基礎設施齊全,實現了集鎮“硬化、亮化、美化”,集市繁榮,人口達4000多人。有日供50噸的自來水廠一個。
個私經濟發展較快。隨着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外地客商的參與投資,現花生廠、輪窯廠、米廠、花炮廠、預製廠等企業重新煥發了活力和動力,得到了較快發展,帶動了個二、三産業蓬勃發展。該鄉及周遍鄉鎮具有豐富的花生資源,從80年代初,就有從事花生加工販運的傳統習慣,現有上規模的花生加工販運大戶8戶,花生加工戶600多戶,基本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産業化經營模式,産品遠銷上海、江、浙等發達省、市。外出務工人員也先後在南京創建了雙喜、喜順等搬傢公司,在上海建立了物流公司,擁有車輛300多部。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現有完中一所,興建於1958年,教學樓兩棟,綜合實驗室、圖書室、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設施齊全,實現了校園院落化、花草化、規範化。現有在校教職工65人,學生1125人。完小3所,教職工95人,在校學生1234人。基本實現了九年製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升學率均達到100%。衛生院擁有600平方米的門診樓和住院樓各一座擁有大型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各行政村均設立了衛生室,基本確保了群衆小病不出鄉。有綫電視用戶400多戶,全民健身路徑工程一個,極大地豐富了群衆的文體聲生活。 |
|
洮南市轄鄉。1956年置興義鄉,1959年改東方紅公社,1961年更名二竜公社,1983年置二竜鄉。位於市境東部,洮兒河南岸,距市府22公裏,面積561.1平方公裏,人口0.6萬。鄉政府駐四棵樹。洮(南)(力)公路過境。轄保民、仁義、興義、建民、新政、立志、二竜山、民治、王傢店、光明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馬場、良種場和聯合廠。農業主産大豆。 |
|
二竜鄉 二竜鄉位於鎮平縣北部,距縣城32千米。東鄰老莊鎮,西接高丘鎮,南接石佛寺鎮,北毗南召縣。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34萬多人。轄二竜、王坪、付傢莊民、東馬溝、下河、清涼樹、老墳溝、東山、涼水坪、碾坪、棗子營、四棵、石廟、三譚14個行政村,135個村民小組。 地處秦嶺山脈東南餘脈的延伸地段,地形呈北高南低階梯分佈,海拔在400-1665米之間,轄區內的五垛山金頂(與南頂武當山對峙,又稱北頂)為縣境內最高峰。趙河縱貫鄉域南北,註入丹江。鎮(平)二(竜)公路過境。
[代碼]411324303:~200二竜村 ~201王坪村 ~202付傢莊民村 ~203東馬溝村 ~204下河村 ~205清涼樹村 ~206老墳溝村 ~208東山村 ~209涼水坪村 ~210碾坪村 ~211棗子營村 ~212四棵村 ~213石廟村 ~214三譚村
[沿革]1958年建二竜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王坪、付傢莊、下河、東馬溝、清涼樹、老墳溝、二竜、黃竹笆寺、碾坪、棗子營、涼水坪、四棵樹、石廟、三潭14個行政村。 |
|
二竜鄉位於鎮平縣境北部,與南召縣搭界,距縣城30公裏,轄域面積200平方公裏。該鄉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分佈,山脈與山脈之間如“V”字形,是趙河的發源地。
該鄉風景秀麗,礦藏豐富。不僅擁有與武當山齊名的“北頂”—— 五朵山,雄偉挺拔,氣勢磅礴,而且“三潭夜月”、“玉崖滴翠”等風景也廣為人知,幹溝河風景集秀、險、奇於一身,令遊人留戀往返。另外,據國傢地質部門科學探測,該鄉目前擁有可開採礦資源金、銀、鉛、鋅、硅綫石、花崗岩、大理石、石墨、麥飯石、海滄石、秀晶石、雲母、石灰石等13種,其中位於老墳溝村的華竜硅綫石礦藏量達4000多萬噸,品位居全國之首。
該鄉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自改革開放以來,二竜鄉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本地實際,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非公有製經濟,形成以礦産、食用菌、畜牧養殖業開發為主,林、副、漁全面發展的工農業生産格局,走出一條獨具二竜特色的經濟發展新路子。
2002年底完成了縣鄉公路鋪油工程,2003初又打通了寒窯至竜關殿5公裏長卡脖子路段,為五朵山景區開發打下基礎。目前,二竜鄉水、電、交通配套設施齊全,政策開放到位,建設發展的大氛圍已經形成,二竜鄉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厚的條件,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開發,共創繁榮。
企業:二竜鄉大理石廠 華竜硅綫石礦業有限公司
二竜變電站 英發花崗岩廠 二竜鉀長石開發公司 |
|
- : Erlong township
|
|
二竜 |
|
石廟村 | 下河村 | 東山 | 仁義村 | 保民村 | 建民村 | 新政村 | 立志村 | 民治村 | 王傢店村 | 二竜村 | 王坪村 | 付傢莊村 | 東馬溝村 | 清涼樹村 | 老墳溝村 | 涼水坪村 | 碾坪村 | 棗子營村 | 四棵村 | 三譚村 | 付傢莊民村 | 興義村 | 二竜山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