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èr rén zhuǎn èr rén zhuǎn |
二人转 èr rén zhuǎn
①流行於黑竜江、吉林、遼寧一帶的麯藝,用板鬍、嗩吶等樂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舞蹈說唱。②由麯藝二人轉發展而成的地方戲麯劇種。 |
èr rén zhuàn èr rén zhuàn |
麯藝的一種。亦名雙玩藝,流行於遼寧、吉林、黑竜江。由二人表演,作一旦一醜,以唱、說、做、舞、絶為主要手段敷演故事 |
|
亦作“ 二人傳 ”。 1.流行於 東北 的一種麯藝,用板鬍、哨吶等樂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輪流舞蹈說唱。 |
|
由麯藝“二人轉”發展成的新興劇種。 馬可 《關於說唱音樂》:“東北民間的歌舞劇‘二人傳’(或稱‘地蹦子’)更明顯的表現出這個過程:‘二人傳’最初的形式殆全是說唱,直到現在還保留着一部分的說唱形式。” |
二人轉簡介 About two-person show |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麯、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豔,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二人轉屬走唱類麯藝,流行於遼寧、吉林、黑竜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三盟一市(現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
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偽滿洲國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蓮花落’,每日裝扮各種角色,表演唱麯……”
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並叫得越來越響。
二人轉植根於民間文化,表演臺詞具有濃厚的鄉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點,由名演員趙本山淨化為緑色版本之後始得以上臺面.
【起源和發展】
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並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
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係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
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受河北蓮花落影響較多,講究板頭。
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受大秧歌影響較大,歌舞並重。
北路以黑竜江北大荒為重點,受當地民歌影響,唱腔優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後來各流派取長補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轉。
【演出形式】
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小戲。二人轉不衹是兩個人轉。它一樹多枝,一類唱腔,卻有多種演出形式,大體可分“單”、“雙”、“群”、“戲”四類。
“單”:指“單出頭”,一個人一臺戲,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戲一角一人演的,類似“獨角戲”。
“雙”:指“雙玩藝”。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二人演多角,敘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載歌載舞。
“群”:過去把“拉場戲”也叫“群活兒”。現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戲”:指“拉場戲”。這是以小旦和小醜為主的東北民間小戲。其中由兩個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戲”。
二人轉最初由男性演員表演,換裝成一旦一醜。以後出現女演員,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簡單化妝。
【表演手段】
二人轉舞臺照 二人轉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醜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說邊唱,邊唱邊舞,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一種是演員以各種角色出現在舞臺上唱戲,這種形式稱"拉場戲"。
對於演員的表現手法,有“四功一絶”之說。“四功”即唱、說、做、舞;“一絶”指用手絹、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四功“唱”為首,講究味、字、句、板、調、勁;“說”指說口,以插科打諢為主;“做”講究以虛代實;而“舞”主要指“三場舞”。二人轉的“一絶”,以手絹花和扇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別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竜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有的舞者雙手持手玉子,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兩塊,有“雙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輪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種打法。
【唱腔】二人轉演員閆學晶
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鬍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絶”。四功是指“唱、說、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絶技”。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有民歌長短句。說口包括說白和數板,多用韻白,單出頭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講究表演手段和動作;舞功以東北大秧歌為主,同時吸取民間舞蹈和武打動作。
【二人轉的根】
二人轉的根,紮在東北農民的心裏。有的農民說“寧捨一頓飯,不捨二人轉”。今天,不但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和城鎮中流傳着,在河北、內蒙的部分地區,也有二人轉的演出活動。
【緑色二人轉】
由趙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並以《劉老根大舞臺》為基地發揚光大。有人對此表示贊賞,也有人認為其失去了田間地頭二人轉的鄉土味道。 |
二人轉藝術傢和劇作傢 Song and dance duet artist and playwright |
【二人轉十大宗師】
李青山 王尚仁 李慶雲 楊福生 劉士德 閻永福 王悅恆 欒繼承 程喜鳳 𠔌柏林
【著名演員】
男: 秦志平 韓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寶貴 孫文學 尹為民 董連海 佟長江 徐振武 嶽春生 李海 閻光明 傅昌發 丁少良
女: 鄭淑雲 李曉霞 關長榮 閆書平 董瑋 朱和平 白鳳蘭 蘇文秀 鄭桂雲 陳樹新 王豔春 白玉民 於蓮 李麗穎 石桂琴 張建華 楊宏偉 閆學晶 楊金華 孫曉麗 趙曉波
【民間演員】
趙本山 小瀋陽 瀋春陽 王文軒 白玉令 劉桂玉 孫豔芳 趙曉軍 小豆豆 王小力 張濤 關小飛 瞿 波 路小波 關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於小飛 常豔萍 張小波 劉鼕梅 孫麗榮 畢佳琪 吉忠利 徐秀麗 魏三 唐鑒軍 王小寶 蔣小東 李毛毛 王小福 張鬆濤 趙春雷 張小野 崔大笨 崔明亮 王槐陽 孫小寶 郭旺 嚮陽 英三
【二人轉導演、編劇、編麯及研究人員】
王中堂 王軼夫 高鳳閣 高雲梯 隋國鈞 劉文彤 劉新
張明遠 牛正江 張文奇 白萬程 張連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廣林 孫士學 隋書今 張憲彬 於永江 楊維宇 王肯
董延瑞 趙雲程 張志勳 那炳晨 顧玉增 於憲濤 王徹
苗中一 王鳳賢 李忠堂 金士貴 李鵬飛 何慶魁 耿瑛
陳功英 馬金萍 馬 力 張震 趙月正 崔凱 孫野波 鄒軍 |
二人轉代表作 Errenzhuan representative |
《西廂記》《包公斷後》、《二大媽探病》、 《回杯記》、 《連心麯》、《馬前潑水》、《梁賽花擀面》、《皇親夢》、《攀親傢》、《老漢背妻》、《單出頭》、《包公賠情》、《孫二娘開店》、《張郎休妻》、《禪宇寺》、《雙趕集》、《送雞還雞》、《李翠蓮還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紅月娥做夢》、《打竜袍》、《密建遊宮》、《劉金定探病》、《羅成算卦》、《大將名五更》、《春哥對花》、《張生遊寺》、《李桂香打柴》、《韓琪殺廟》、《小拜年》、《富貴九子圖》、《遊西湖》、《楊八姐遊春》、《鋸大缸》、《包公吊孝》、《馮奎賣妻》、《樓臺會》
【傳統劇目】
二人轉的傳統劇目有三百多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藍橋》、《西廂》、《包公賠情》、《楊八姐遊春》等雙玩藝兒;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鏡架》)、《紅月娥作夢》、《丁郎尋父》等單出頭;還有《回杯記》、《鋸大缸》、《寒江》、《拉馬》、《二大媽探病》等拉場戲。以後又編演了反映現代生活的麯目,如《給軍屬拜年》《豐收橋》等等。
【傳播二人轉的功臣】
韓子平 趙本山 霍然 馬福安 徐凱泉
李喜昌 常文廣 林越 班延峰 揚文革
馬老大 李文國 趙聖辰 柏鵬耀 梁學田
金長竜 董緯 小豆豆 閆學晶 |
二人轉名人 Celebrity Errenzhuan |
徐小樓(1906—1969),瀋陽人,藝名“雙紅”,唱功、做功、舞功都好,表演傳神,擅演唱《單刀赴會》。
於守和(1912- ):藝名於寶珠,黑竜江省明水縣人。1927年隨陳玉學唱二人轉,1958年參加齊齊哈爾市麯藝團地方戲隊,1961年調到拜泉縣民間藝術團,1973年退休。代表節目:《西廂寫書》《陰魂陣》。
鬍景岐(1917- ):中國麯藝傢協會黑竜江分會理事。遼寧撫順市人,18歲拜褚學發為師學唱二人轉,1963年到黑竜江省戲麯學校任教。1982年出版《鬍景岐二人轉演出作品選》。代表節目:《華容道》《三衹雞》。
王悅恆(1923- ):吉林省永吉縣人,1940年拜李青山為師。1954年在長春東北地方戲隊任隊長。1984年被選為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傢協會理事。代表節目:《秦香蓮》《雙回頭》。
蔡興林(1926- ):黑竜江省綏化市人,中國麯藝傢協會委員。1940年拜徐生為師學唱二人轉,藝名粉蝴蝶。從1961
年開始撰寫有關二人轉理論和史料的文章,代表節目《高成藉嫂》《藍橋》。
梁德雙(1926- ):遼寧新民市人,1949年參軍,1962年參加新民縣麯藝團,1983年演出的《包公吊孝》獲優秀演出奬。
蘇鳳林(1928-):遼寧省朝陽市人,1942年拜金寶山為師學唱二人轉,1952年改工唱醜。1956年到黑竜江省民間藝術劇院,1959年到竜江劇實驗劇院。代表節目:《小王打鳥》《標兵蘇廣格》。
來清(1929-):遼寧省法庫縣人,1949年拜師學唱二人轉,1956年參加撫順市麯藝團。代表節目:《包公賠情》《王漢車偷車》。
張敬忠(1933-):藝名小金鐘,遼寧省瀋陽市人,1950年跟柴福清藝人學藝,1960年參加鞍山麯藝團,代表節目《馬寡婦開店》《打狗勸夫》 。
朱玉臣(1934-):黑竜江哈爾濱市呼蘭區人,1953年跟金寶山學藝,1963年演出的《紅色戰士》獲優秀表演奬,代表作品《馬前潑水》、《西廂》。
王秀林(1935-):黑竜江哈爾濱市呼蘭區人,中國麯協會員,1948年拜陳海庭為師,1970年任呼蘭縣文化館館長,代表節目《燕青賣綫》《掉蘿蔔》。
林文田(1938-):中國麯協會員,1957年參加遼陽市地方戲劇團,代表節目《藍橋》、《雙滿意》 。
安志斌(1938-):遼寧法庫縣人,1957年參加法庫縣麯藝團。代表節目《西廂》、《包公賠情》。
秦志平(1947-):吉林省文聯委員,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傢協會理事,長春市人,1958年考入吉林戲校得到程喜發,李青山的親傳,1980年調到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國傢一級演員。代表節目《豬八戒拱地》《包公斷後》《豐收橋》 。
李海(1949-):中國麯藝傢協會會員,遼寧省康平縣人,1970年參加康平縣文藝宣傳隊,1978年和李靜唱一副架。代表節目《修房記》《看春花》
李春明(1949-):二人轉導演,遼寧大連市人,1978年任鐵嶺地區麯藝團導演。代表節目:《小姑不賢》《鬧魚塘》
韓子平(1949-):國傢一級演員,吉林省白城市人,1970年參加洮安縣文工團,1978年調入吉林省吉劇團,1980年調入吉林省民間藝術團任副團長,多次演出獲大奬。代表節目《回杯記》《水漫藍橋》
孫文學(1949-):吉林省四平市人,出身二人轉世傢,1984年《窗前月下》獲東北二人轉會演一等奬。代表節目《響鈴公主》《紅榜招賢》。
傅昌發(1954-):遼寧省遼陽市人,1980年在遼陽縣劇團當演員。代表節目《豐收橋》《回杯記》。
張金來(1938-):中國麯協遼寧分會會員,河北省霸縣人,6歲拜京劇老藝人趙雲朋為師,1957年改學二人轉,1958年做二人轉導演。代表節目《王老虎搶親》《換親記》。
高英傑(1939-):遼寧省瀋陽市人,1957年拜劉反臣為師,1964年到本溪市麯藝團任導演,1978年到瀋陽新風麯藝團任團長。代表節目《新婆媳》 。
董孝芳(1941-):吉林省梨樹縣人,1954年拜李財為師學唱二人轉,1957年任梨樹縣地方劇團任團長。後調到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曾多次獲大奬,現為吉林戲麯學校教師。代表節目《梁賽金擀面》《神調大全》 。
陳殿棟(1941-):吉林省榆樹市人,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傢協會理事,1963年拜劉士德為師, 後調到榆樹市民間藝術團。代表節目《姑娘的心願》
呂興有(1942-):遼寧清源縣人,1960年為瀋陽軍區抗敵話劇團學員,現任撫順市麯藝團副團長。代表節目《扒墻頭》《小秋擡水》
李少先(1946-):瀋陽市人,少年時跟父親學唱二人轉,1963年拜張淑芹為師,1978年到瀋陽市麯藝團,1984年到新風評劇團任團長。代表節目《斷頭會》 。
王素珍(1938-):筱桂榮,瀋陽人,1953年學藝。代表節目《西廂》《包公斷後》。
蘇文秀(1938-):吉林榆樹人,1958年拜劉士德為師。代表節目《雙鎖山》《姑娘的心願》 。
關長榮(1939-):長春人,1959年在吉林省吉劇團,1980年在省民間藝術團。代表節目《二大媽探病》《馬前潑水》。
李鴻霞(1918-):原名徐淑珍,遼寧省瀋陽市人,從1926年起,拜李鳳山(藝名一聲雷)為師學唱二人轉,邊學邊演,隨師在瀋陽南北市場茶社演出。
小瀋陽趙本山
以演出喜劇小品聞名的趙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轉演員.趙本山以喜劇小品取得了國內無人能及的地位後,開始極力推廣二人轉.以"劉老根大舞臺"為代表的一些演出團體和劇場相繼出現.
但是包括趙本山所宏揚的“緑色二人轉”在內,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二人轉演出已經看不到傳統的劇目和演出形式。緑色二人轉已經發展為集忽悠、說笑、模仿秀、雜技表演為一體的表演形式。
傳統二人轉中的表演形式、麯牌、麯調、典目都被打破,突顯了對傳統的傳承發展的一些矛盾。
小瀋陽
2006年陰歷八月十五被趙本山收為徒弟,他男扮女裝的另類二人轉表演在劉老根大舞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藝名:小瀋陽
性別:男 原名:瀋鶴 年齡:26歲 屬相:雞 身高(釐米):174 體型:勻稱 星座:白羊座(3.21--4.19)
老傢: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 妻子:瀋春陽(即小瀋陽的搭檔,23歲) 有一女兒(大概兩三歲)
人生格言: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性格:浪漫迷人,成熟穩重,風趣幽默,活潑可愛,開朗大方,感情專一,善解人意,誠實坦白
口頭禪:為什麽呢? 偶像:成吉思汗 喜歡的活動:民間藝術,唱K,看電影,遊戲對戰
喜歡吃啥:素食 喜歡聽的歌:孫楠 刀郎 許巍 喜歡的電影:情色 馮小剛
喜歡去的地方:上海 海邊 酒吧
個人介紹:山不轉水轉 水不轉人轉 風風火火二人轉 轉不出的緣裏緣外
5月2日,東北三寶小瀋陽、孫小寶、郭旺二人轉明星集聚北展劇場
蔣小東蔣小東
吉林省永吉縣江密峰鎮中沙村人, 脖子粗壯,擅長模仿劉歡、刀郎、水木年華,極為神似。
說口、小品、跟頭功夫結合得恰到好處,令他在舞臺上光芒四射。曾參加過央視三臺、央視七臺的演出,
瀋陽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錄製,湖南省等地方電視臺曾對他進行專題報道,進京代表東北二人轉挑戰
相聲紅星郭德綱,深得郭的贊賞,是二人轉新生代領軍人物。
楊洋:吉林省農安縣靠山鎮史傢屯村人,蔣小東的黃金搭檔扮相俊美,代表作有:
《東北八大怪》、《普查小唱》等。
閆學晶
生平介紹:
國傢一級演員,生於1971年12月23日生於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雲頂鎮雙城村。先後工作於東遼縣渭津鎮小劇團、吉林省武警文工團,吉林評劇院、吉林市戲麯劇團。現工作在吉林市戲麯劇團。
閆學晶出生於吉林東遼縣雲頂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兄妹三人,她是傢中的長女。閆學晶自幼喜歡唱歌,村裏廣播站播放的麯目她一學就會。15歲那年,閆學晶考進了東遼縣渭津鎮農民業餘小劇團。剛進劇團時閆學晶的嗓音條件並不好,音域不寬,音色也不亮。由於嗓音條件所限,團裏安排她唱“下裝”(二人轉醜角),反串男演員。閆學晶是個不服輸的人,為了能改唱“上裝”(二人轉旦角),她每天都堅持練嗓,經過幾個月的刻苦訓練後,她的音域終於拓展了,音色也亮了,這纔改演“上裝”,唱女腔。
在小劇團,閆學晶的用功是出了名的,劇團常演的近四十個劇目她都會演唱,戲中每個人物的唱詞她都能一句不落地背下來。團裏不管是誰有事無法演出,她都能上去補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彩旦、花旦、丫頭、小姐她都演過,而且演誰像誰,團長送她個外號“戲耙子”。進小劇團不長時間,閆學晶就被轉為正式演員,每月掙30元錢,這些錢對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可是個不小的數字。由於閆學晶表現突出,曾連續兩年獲得精神文明標兵稱號。回憶起在小劇團時的那段生活,閆學晶說:“在小劇團的四年,雖然苦點、纍點,但也鍛煉了我。”
1989年,吉林省戲麯學校地方戲科招生,閆學晶和爸媽商量要去報名。爸媽說,你現在能掙錢,到學校還要倒搭錢,傢裏睏難,沒錢供你上學,別去了。可閆學晶實在太想去上學了,她偷偷報了名,而且很順利地考上了。
當閆學晶高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爸媽時,爸爸卻面無表情地說:“傢裏沒錢供你。”滿心歡喜的閆學晶聽了這話如同當頭一棒,她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你們就讓我去吧,將來我能掙錢了,一定幫你們還債。”父親的好友看她實在可憐,就對她父親說:“你讓小晶去吧!沒錢我藉給你們。”爸媽這纔同意讓她去上學。從農村小劇團走出來的閆學晶,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進校的第二年,閆學晶代表學校參加吉林省匯演,表演了二人轉《劉秀坐樓》,第一次參加吉林省最高級別的比賽,竟然獲得表演一等奬,這讓閆學晶信心倍增。
1992年戲校畢業時,閆學晶進入吉林市評劇團。在評劇團的四年時間裏,閆學晶學唱過評劇,演過小品,當過主持人。1994年閆學晶第一次演評劇《多彩的夢》,獲“紀念成兆纔誕辰120周年評劇新劇目匯演”配角一等奬。觀衆非常喜歡閆學晶扮演的醜丫,每場戲演完之後臺下都有許多觀衆不肯離去,喊着讓她再來一個,觀衆對她的評價是“醜丫不醜”。
1998年,為了參加吉林省第十四屆二人轉新劇目推廣會,團裏安排閆學晶排演二人轉《鬍知縣斷案》。來評劇團的這些年,閆學晶雖然沒有演出二人轉的機會,但她常在小劇場演出。閆學晶說:“在和民間藝人同臺演出中,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的唱功,和觀衆的溝通,這種‘道行’是專業演員所不具備的。”
儘管閆學晶好幾年沒有正式登臺演出二人轉了,但民間藝術的熏陶讓她具備了專業演員所沒有的靈活與機智,當她重返二人轉舞臺參加全省匯演時,憑着專業與民間相融合的精湛演技徵服了專傢與觀衆,摘取了表演一等奬。2000年,該劇目被文化部授予文華新劇目奬,閆學晶獲文華表演大奬。
1999年,閆學晶主演了戲麯電視劇《三請樊梨花》,同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的錄製,演出了拉場戲《馮奎賣妻》;2000年在中央電視臺春節戲麯晚會中表演單出頭《紅月娥做夢》;同年她表演的《皇親夢》在吉林省第十五屆二人轉推廣會上獲表演一等奬,被評為吉林省“四大名旦”之一。
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奬賽是閆學晶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她從此步入了一個新的臺階。2001年,閆學晶成功出演《劉老根》中的“山杏”,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她的名字,現在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有人親切地叫她“山杏”。
閆學晶說:“我的事業纔剛剛起步,今後的路還很漫長,但不管怎樣,我都不會放棄給予我精彩人生的二人轉。”
主要獲奬情況:
1991年,二人轉《風雪巡診》獲吉林省戲麯學校表演一等奬。
1994年,紀念成兆纔誕辰120周年,現代評劇《多彩的夢》獲配角一等奬。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演出音樂劇《秧歌浪溫麯》中飾白天娥被授予榮譽奬。
1998年,《鬍知縣斷案》獲吉林省第十四屆二人轉新劇目推廣會一等奬。
2000年,《皇親夢》獲吉林省第十五屆二人轉推廣會一等奬,並被評為四大名旦之首。
200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與潘長江、黃小娟合作小品《三號樓長》。
2002年,《皇親夢》獲首屆“本山杯二人轉大賽”金奬,捧得了本山杯。
2002年,《劉安殺母》獲吉林省首屆二人轉藝術節“表演特等奬”
2004年,《鬍知縣斷案》獲第二屆“本山杯二人轉大賽”金奬,再次捧得本山杯。
2004年,遼寧省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與句號合作小品《麻人戀麯》。
2004年,天津電視臺春節晚會與句號、劉流合作小品《貓眼》。
2005年,《韓琪殺廟》獲吉林省二人轉匯演一等奬。
2005年,遼寧電視臺春節晚會與郭東臨合作小品《極品男人》。
2006年,遼寧電視臺春節晚會與林永健、李靜合作小品《短信風波》。
200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與牛群、劉小梅合作小品《打工幼兒園》,獲小品類二等奬。
200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與馮鞏、王寶強合作相聲劇《公交諧奏麯》主要影視作品:
主要作品:
二人轉:
《皇親夢》《天宮盜寶》《劉安殺母》《民歌精粹》《包公陪情》《鬍知縣斷案》《洪月娥做夢》《楊八姐遊春》《三請樊梨花》《小白玉霜》《韓琪殺廟》
影視:
《笑笑茶樓》《黑白之戰》《為您服務》《劉老根》《挑戰生活》《都是外鄉人》《鬼馬老婆鬥刁蠻老公》《討個老婆過新年》《老婆萬歲》《四喜臨門》《鳳凰起舞》《愛有多深》《愛你口難開》《求爺爺告奶奶》《小房東》
小品:
《三號樓長》《貓眼》《麻人戀麯》《極品男人》《短信風波》《打工幼兒園》《迷糊》(08年遼寧電視春節聯歡晚會),《公交協奏麯》(0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趙曉波簡歷與政績
趙曉波 (女) 漢族 1974年9月 大專畢業、幹部、黨員 現在住址: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勝利街9委、工作單位:黑竜江省海倫市人民藝術劇院實力演員、東北二人轉傳承人、綏化市文聯副主席、綏化地區人大代表、中國麯藝傢協會黑竜江分會會員
趙曉波 一個女地方戲演員,也是參加公益性的演出活動最多的女演員,她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大型活動、賽事、會議、慶典演出、及黑竜江省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第一個走進中央電視臺《麯苑雜壇》欄目的女二人轉演員,二人轉演員中第一個女人大代表,曾去過臺灣演出,她用獨特的演出風格、辛勤的汗水折射出一個地方戲演員的風風雨雨的藝術人生、以一腔執著澆灌着自己心中藝術蓓蕾直至聲名遠洋、是百姓們心中喜歡公認的關東第一旦、以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被國傢批準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國傢級傳承人,成為二人轉領軍人物。
1990 年—1996年黑竜江省綏化市文工團。
1996 年調入黑竜江省海倫市人民藝術劇院。
1994 年黑竜江省"第四屆地方戲"匯演中、表演節目<<虧心人>>獲表演"二等奬"。
1997 年黑竜江省首屆"清老杯"絶活大賽中、表演節目<<西廂下書>>獲表演"一等奬"。
1997 年沿江消夏晚會全省"地方戲明星演"出中單出頭<<小大嫂送飯>>獲表演"一等奬"。
1997 年—2005年在黑竜江省電視臺錄製的"小品"二人轉"拉場戲"評劇"<<小帽專輯>>與<<大西廂>>等百十個品種VCD光盤已由黑竜江省音像出版社在全國發行。
1998 年在中央電視臺"麯苑雜壇"節目欄中、錄製的現代舞與二人轉<<西廂報板>>已在中央電視臺第1套"第3套"第4套"第8套"第11套播出。
2000 年6月當選黑竜江省綏化地區"第一屆人大代表"。
2000 年9月代表黑竜江省隨"吉林省民藝團"赴臺灣省、臺北、臺中、高雄等城市及國立、中山、清華、成功、人民、等十三所大學進行22場學術講演、藝術表演。
2001 年11月在東北三省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中、表演節目獲得"銀奬"。
2002 年被評為黑竜江省綏化市首屆"德藝雙聲"文藝工作者。
2003 年在黑竜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竜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全省地方戲調演"白淑賢杯"評比中、表演節目榮獲表演"一等奬" 。
2003 年在黑竜江省電視臺舉辦的"二人轉大賽"中表演節目.獲得"金旦奬"。
2003 年被黑竜江省海倫市人民政府評為"業務能手"。
2003 年參加黑竜江臺春節聯歡晚會、
2004 年導演的二人轉<<黑土情>>在黑竜江省第十屆"群星奬"比賽中獲得中年組"金奬"。
2004 年表演的二人轉<<黑土情>>在黑竜江省第十屆"群星奬"比賽中獲得中年組"金奬"。
2004 年在第三屆"全國青少年、兒童、麯藝、朗誦主持人、小品、綜藝大賽"中表演節目榮獲麯藝青年組"金奬"。
2004 年10月在演的<<情係三農>>榮獲第二屆"綏化之聲"音樂會導演"一等奬"。
2005 年在黑竜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竜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回春麯>>榮獲表演"一等奬"。
2005 年在黑竜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竜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歪病斜治>>榮獲表演"一等奬"。
2005 年在黑竜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竜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樂不夠>>榮獲表演"一等奬"。
2005 年榮獲中共海倫市委員會海倫人民政府"嘉奬"。
2006 年榮獲中共海倫市委員會海倫人民政府"嘉奬"。
2006 年4月中央電視臺四套"走遍天下"節目欄專程來黑竜江對其采訪並報導。
2006 年6月10日 東北二人轉被評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日"演出中、表演節目榮獲"優秀表演奬"。
2006 年5月—6月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銀聲出版社拍攝的二人轉係列劇<<籬笆院的故事>>擔任"主角"。
2006 年9月—11月在長影銀聲出版社拍攝的二人轉係列劇<<說不完的張長李短>>擔任"女主角"。
2006 年當選黑竜江省綏化地區"第二屆人大代表"。
2006 年8月被評為黑竜江省綏化地區"十大文藝名傢"。
2007 年1月在黑竜江電視臺拍攝的7集賀歲片<<東拉西扯過大年>>中擔任"女主角"
2007 年5月 8日省人大、省政協、點名稱為"最優秀的二人轉"前去匯報演出。
2007 年5月13日被省文化廳抽調參加"全國文化藝術交流節"演出。
2007 年5月18日黑竜江省委書記錢運錄視察指導工作時,以最優秀的二人轉被抽調為領導做匯報演出、演出受到了省委領導高度贊揚
2007 年7月13日參加吉林民間藝術節、表演的節目<<大西廂>>獲表演"一等奬。
2007 年7月13日參加吉林民間藝術節、導演的節目<<大西廂>>獲導演"一等奬。
2007 年7月25日國傢批準為"國傢級東北二人轉代表性傳承人"省文化廳公示。
2007 年7月26日長影製片廠銀聲出版社拍攝的二人轉係列劇<<戲說關東>>擔任"女主角"。
2007 年8月13日代表海倫參加黑竜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欄目比賽、獲勝進九強。
2007 年9月 4日率隊18人在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瀋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製<<墻頭記>><<小姑賢>><<秦傢花園>><<包公賠情>><<韓琪殺廟>><<樓臺會>>等。
2007 年9月29日在黑竜江電視臺“中國福利彩票發行20年”演出小品<<彩票與戲票>>。
2007 年11月3日再次代表海倫參加黑竜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獲勝進六強。
2008 年1月 8日再次代表海倫參加黑竜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獲勝進四強。“咱村都有文藝人”經過兩年的拼比,海倫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第一.
2008 年1月25日隨黑竜江省竜江劇院參加內蒙古紮蘭屯市春節聯歡晚會。
2008 年2月 3日中央電視臺CCTV新聞頻道“特別關註”欄目專程來訪,錄製<<難捨難分二人轉>>做為春節特別節目由CCTV新聞頻道2月15日16日分別播出。
2008 年2月21日被文化廳抽調參加黑竜江省財政廳文化廳聯合舉辦的<<迎新春綜藝晚會>>
2008 年2月21日參加黑竜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春節特別節目<<文藝人大聯歡>>
2008 年2月28日在北京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由國傢頒發“東北二人轉傳承人”的任命書和榮譽證書奬杯。為黑竜江捧回了國傢級傳承人最高“榮譽”國內多傢電視臺與報紙都做了報導.
2008 年3月 8日被市委評為“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2008 年4月29日參加黑竜江省電視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表彰<<文藝晚會>>
2008 年5月16日率隊18人在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瀋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製演出劇目<<清官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渾官斷>>上下集
2008 年5月年在黑竜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竜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二人轉《春夜鑼聲》榮獲表演一等奬。
2008 年6月海倫電視臺專程來訪,錄製<<手絹人生>>作為特獻播出。
2008 年7月25日電應“北京2008奧運會城市歡樂文化廣場慶典活動”組委會的邀請,隨黑竜江省代表隊赴京演出,先後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北京科技大學、昌平區等地演出,受到當地群衆的熱烈歡迎。
2008 年9月黑竜江省電視臺專程來訪,10月3日黑竜江省電視臺公共頻道<<笑聲的背後>>欄目作為節日特獻播出。
2008 年11月 4日 隨黑竜江省文化廳赴蘇州參加“改革開放30周年首屆中國農民文藝匯演”
2008 年11月16日在瀋陽莎夢文化傳播公司的 “盛京紅磨坊”開業慶典,同時錄製了 新版《王二姐思夫》《秦雪梅吊孝》
2008 年11月22日省文化廳調派參加 “神七英雄”一行人員來我省匯報演講,歡送英雄文藝專場晚會
2008 年12月18日在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瀋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與東北著名二人轉演員魏三合作錄製小帽《沙金扇》小品《徵婚》
2009 年1月10日參加黑竜江省電視臺《又是一個幸福年》春節聯歡晚會錄製
2009 年1月18日參加遼寧瀋陽電視臺《轉星大拜年》春節聯歡晚會錄製
2009 年1月19日參加黑竜江省綏化地區春節聯歡晚會錄製
2009 年1月20日參加林業係統迎新春聯歡晚會
2009 年1月21日參加黑竜江省電視臺咱村也有文藝人《春節大聯歡》晚會錄製
2009 年4月28日在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瀋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製傳統二人轉《杜十娘》《陰魂陣》《西廂寫書》
2009 年5月20日申報批準海倫市優秀人才
2009 年6月16日參加瀋陽莎夢鞍山勝利劇場開業慶典,鞍山晚報,鞍山日報都進行報導。
2009 年8月 6日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專程來訪
2009 年8月 8日應邀參加慶安緑色食品節慶典演出。
2009 年8月28日在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瀋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製改版二人轉小帽《小拜年》《雙回門》《送情郎》《清水河》《張生遊寺》《探妹》《綉花燈》
2009 年9月 6日在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瀋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製改版二人轉小帽《看秧歌》《遊西湖》《放風箏》《揀棉花》《綉八仙》《柴郡主送飯》《誇哈爾濱》《九反朝綱》《藝人翻身》《井字兒裏》《小看牌》
2009 年9月15 日特邀參加瀋陽電視臺《今晚播客》欄目做嘉賓。
2009 年9月24日應邀參加瀋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南風大劇院新聞發佈會,次日參加開業盛典演出。
魏三
人物簡介 魏三原名魏武纔。行三,就叫魏三。1987年在吉林省扶餘縣榆樹溝中學畢業後,魏三就學起了二人轉,跟着師傅去十裏八村“滾地包”(民間的草臺戲班子)。沒有學歷,沒有職稱,沒有特殊背景,魏三憑藉出色的演技,成了東北傢喻戶曉的明星,在東北的知名度很高。
功不可沒
魏三的光碟不僅在東北三省的老百姓中有着強大的票房號召力,而且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也深受觀衆喜愛。魏三錄製的光碟已有20多個版本。業內人士將其稱為“魏三現象”。
但在東北,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魏三式的表演“糟蹋”了藝術,使二人轉變成了戲麯不是戲麯、麯藝不是麯藝、歌舞不是歌舞、雜技不是雜技、非驢非馬的四不像。可不管怎麽說,在相聲等麯種生存艱難、演出市場疲軟的時候,魏三的演出卻顯示出了巨大的魅力,他能夠吸引衆多觀衆自發地長久地欣賞。
魏三是從2002年夏在全國尤其是東北地區火起來的“說唱小品”(即二人轉與說、逗結合的表演形式)演員。
翻唱歌麯
魏三演唱歌麯震撼力很強,在舞臺表演形體和聲音協調統一,聲情並茂,自然嫻熟,充滿激情和活力,搞笑說逗適度,雅俗共賞,很有親和力。如視頻歌麯《久違的哥們》、《抹不去的淚滴》、《離傢的孩子》、《媽媽今天來看我》、《北郊》、《父親》、《母親》、《人在世上飄》、《喀爾那》等。
魏三小品1.《無品芝麻官係列》
2. 魏三2005年的春晚與李詠和孫小寶合作小品《明日之星》。
3.傻男人與壞女人
4.北郊
何小影:吉林徳惠市人。東北二人轉一代名旦,著名笑星魏三黃金搭檔。何小影出身文藝世傢,十五歲登臺演出便一炮走紅。
有着近二十多年藝術生涯的何小影從九十年代與魏三合作,二人配合默契,珠聯璧合。十幾年中演出遍布全國各地,深受廣大觀衆的喜愛。
何小影的藝術功底深厚,唱腔優美,身段漂亮,說口流暢,無論是傳統劇目還是現代小品,均有很深的藝術造詣。她所表演的劇目上過中央電視臺的《夢想劇場》、《南北笑星火辣辣》等多傢電視欄目。她與魏三聯袂主演的電視劇《荒唐王爺》,以荒誕喜劇風格開創了電視劇的先河。 |
|
中國東北二人轉第一品牌的和平大戲院,是東北二人轉有史以來第一支頗具規模的民營二人轉劇團。1997年由東北二人轉領軍人徐凱泉先生創建,十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擁有五個專業演出劇場,百餘名簽約演員,演出網絡遍及全國中等以上城市,每年接待來自海內外的觀衆朋友近百萬,是長春市旅遊重點推介單位。
長春和平大戲院為東北二人轉的崛起與發展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第一次將東北二人轉送上央視熒屏,第一次將東北二人轉跨出省門,走嚮全國,第一次將東北二人轉參加國際性文化交流合作,如中法文化年等活動……
長春和平大戲院是東北二人轉明星的搖籃,培養出衆多轉星。如放驢小子於小飛、老翟頭翟波、傻男人魏三、活寶轉星孫小寶等等。更可喜的是以蔣小東、李毛毛為代表的更多的青年一代新星正在成長起來……
為了讓二人轉這朵民間藝術的奇葩長盛不衰,和平大戲院建立起第一座中國民營二人轉中等藝術學校--和平大戲院藝術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廣聘名師,致力於培養新時代、新形象、新風采、新內涵的東北二人轉接班人,目前在校學生已超過300人.
長春和平大戲院經過近十年的繼承和發展,打造出"本色、特色、緑色"原生態二人轉,建立起一座民間藝術玩轉都市娛樂的溝通平臺,為廣大觀衆奉獻出一道道風趣、幽默、滑稽、新奇的和諧文化大餐,成為東北二人轉精髓的真正繼承者,並不斷把它發揚光大.形成其獨具特色的說、唱、扮、舞、絶的新興演出風格,深受全國觀衆的喜愛,已成為引領當今東北二人轉表演藝術方向的一面旗幟,是東北文化娛樂行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綫…… |
二人轉小帽 Cap song and dance duet |
打梨 補汗 斷道 探妹 捎書
對花逛燈 摘桃 採茶 揀柴
探清水河 張生遊寺 美女思情
媽媽糊塗 春哥上工 文明落套
妓女悲秋 尼姑思凡 綉八出戲
藝人翻身 九反朝陽 誇哈爾濱
和尚思凡 婆媳頂嘴 審問青羊
譚香哭瓜 光棍哭妻 湘子出傢
洞賓買藥 夢中尋夫 三國五更
反叫五更 貧寒五更 月牙五更
情五更 黑五更 思五更 盼五更
叫五更 綉燈籠 情人迷 送情郎
綉八仙 綉雲肩 綉沾布 綉花燈
綉荷包 綉取燈 綉特勒 綉耳包
綉鍋臺 雙賢圖 扛活難 跑琿春
綉花鞋 綉兜兜 綉麒麟 觀花燈
俏僧尼 東北風 逃荒歌 拙姑娘
小送飯 小看戲 小拜年 小燒香
小凍冰 盼情人 小看牌 雙十比
小重樓 小四景 小上廟 小做飯
蹦登歌 小挎鼓 小吊孝 鬧元宵
灑金扇 嗎啡針 大煙嘆 看秧歌
嘆煙花 鋪地錦 蝴蝶飄 寡婦難
想情郎 放風箏 摘黃瓜 賣大布
撲蝴蝶 倒捲簾 畫扇面 畫紗燈
下盤棋 包餃子 挑女婿 瞧情郎
沙金扇 抓蟈蟈 拔白菜 推扭抽
茉莉花 做風箏 四大勸 嘆青樓
探書房 揀棉花 砍柴郎 配夫妻
拿蝎子 爬墻頭 打水歌 打花棍
打牙牌 遊西湖 割韭菜 探情郎
打蒼蠅 打鞦韆 打賓鴻 丟戒指
十三咳 十大想 十對花 十八摸
羅嗦五更 楊總辦調兵 十補母重恩
梁山伯五更 銀秀英五更 寡婦思五更
大將名五更 五更十三咳 貞節立牌坊
姑娘要賠送 丁成巧得妻 大姑娘上學
花園會書生 十二月倒花 小兩口逛廟
小寡婦上墳 半拉子探病 二姑娘拜年
百花古人名 勸郎別耍錢 鴛鴦嫁老雕
二十四歲寡婦 李芳巧得妻 打漁人十二月
十二月打官司 糊弄媽媽五更 柏秀英綉蚊帳
十美圖放風箏 關東城起大會 奴在婆傢受折磨
《二人轉劇目》
降 香 馬 坡 打 畫
駡 店 報 號 闖 帳
報 恩 斷 橋 地 樓
退 還 畫 眉 黃 病
探 窖 雁 詞 摔 盆
盜 扇 拷 紅 補 汗
坐 樓 拉 君 拉 馬
祭 天 寒 江 剛 鑒
雙 拐 小送飯 小住傢
小過門 小鋤地 小天台
小上墳 小上壽 小上廟
小打柴 小封官 小西唐
小放牛 小重樓 小尿炕
小盤道 小寒江 小拜年
小趕船 小分傢 回杯記
大清律 大觀燈 大登殿
大天台 大趕船 大重樓
打金枝 打黃狼 打韓昌
打八仙 打竜袍 打瓜園
潯陽樓 尤三姐 雙鎖山 一
六月雪 杜十娘 劉金定觀星 二
醉八仙 上蘭橋 力殺四門 三
禪宇寺 下蘭橋 劉金定探病 四
斬揚帆 十字坡 五雷陣 五
憎尼會 毒蛇記 紮花帳 六
秦香蓮 狐玉娘 陰魂陣 七
回崗嶺 井臺會 三狐洞
寒江關 花燭會 牧羊圈
西施女 古城會 玉堂春
樓臺會 鋸大鋼 白蛇傳
鳳儀亭 天緣配 月為煤
遊古廟 香海魂 乾坤帶
墻頭記 櫃中緣 殺狗記
老少換 綉鞋記 天公報
告扇子 香羅帶 羅裙記
蓮花庵 桃花庵 鋸大缸
美鳳樓 揀棉花 劉公案
單吊孝 貧女淚 珍珠衫
度林英 水牢記 下南唐
鬧江洲 劈關西 茨兒山
哭典韋 戰長沙 反樊城
忠義堂 鍘國舅 相國寺
砸鸞架 獻天書 夫人夢
三節烈 三醜會 下揚州
哭典韋 李陵碑 蓮花俺
反樊城 華容道 彩球記
才子會 天門陣 天河配
五峰山 無底洞 憶真妃
烏金記 雙配合 雙休妻
雙怕妻 雙拜年 陰功報
民國律 對字兒 雙下山
白帝城 孫紀臯 遊西湖
西樓會 百忍圖 血花池
華容道 全德後 搶潼關
美猴王 快活林 望兒樓
武傢莊 洛陽橋 忠義廳
英雄會 金環記 看財奴
戰金兵 黃鶴樓 黃閣樓
探書房 清烈傳 藉東風
藉髦髦 調精忠 跑關東
紫竹崖 稀柿洞 鐵弓緣
鐵佛寺 砸鑾駕 鴛鴦樓
綉忒勒 遊武廟 禪宇寺
蜈蚣嶺 蟠桃會 露淚緣
聚義廳 媽媽會 絲絨記
青石山 青紗帳 窮富論
夫人夢 穆苛寨 潘金蓮
包公遊陰 蛤嫫告狀 糜氏托孤
包公鍘侄 烏盆告狀 單刀赴會
包公賠情 毛驢告狀 夜宿花亭
包公趕驢 西廂聽琴 鴻雁捎書
包公斷後 西廂寫書 姐妹蜴嫁
包公吊孝 西廂觀畫 獨占花魁
薛禮打虎 崇禎觀畫 破鏡重圓
薛禮探穴 蘇武牧羊 轅門斬子
薛禮還傢 羅章跪樓 父過子孝
武鬆殺嫂 劉全進瓜 丁郎尋父
武鬆打店 宋王逼婚 洞房認父
武鬆發配 燕青賣綫 白猿教刀
武鬆反獄 燕青下山 王八戲女
武鬆打虎 燕青打擂 小王打鳥
關公辭朝 張郎休妻 劉伶醉酒
關公盤道 張飛審瓜 羅成算挂
宋江殺樓 哪吒出世 密建遊宮
石秀殺樓 觀音贈劍 百年長恨
韓琪殺廟 劈山救母 大鬧天宮
孔名招親 牛臯招親 嶽母刺字
何氏賣身 真假駙馬 孫臏思傢
秦傢花園 蘇岱陪妹 老漢背妻
雪玉冰霜 打狗勸夫 賢妻休夫
馮奎賣妻 劉雲打母 金精戲竇
傻子相親 五女哭墳 墓生高望
雙拜花堂 五女拜壽 馬前潑水
孫成打酒 王婆駡雞 趕馬下山
譚香哭瓜 貂禪拜月 宗保抗令
二主探病 秦瓊觀陣 秦瓊賣馬
太子要表 花子拾金 南郭學藝
九齡溫席 九紅出嫁 十女誇夫
大破孟州 土山被睏 小三分傢
馬失前蹄 目蓮救母 正德訪資
王華買父 美人查關 竈王訴功
佛門點緣 閨女出嫁 花魁遊街
青菜段兒 楊廣變牛 楊門女將
楊傢歸西 單鞭壓槊 貪財害命
夜打登山 張飛跪樓 英雄刺虎
臨潼鬥寶 郭軍反奉 耗子娶貓
瘋僧掃秦 寇準鬥潘 崇禎觀兵
割袍斷義 竇義思金 詩書巧合
燕王掃北 鸚哥對詩 秋鬍戲妻
秋鬍戲嫂 三關認夫 三娘教子
劉備過江 審問青羊 吳漢殺妻
昭君出塞 闖王發兵 闖王坐殿
燈下勸夫 尼姑下山 打漁殺傢
白狗黑捲 白蛇訴功 孟良搬嫂
水漫金山 孫賓學藝 母女頂嘴
姐倆頂嘴 妯娌頂嘴 姑嫂降香
東吳招親 百鳥朝鳳 林衝發配
二美奪夫 三賢勸母 打碗勸婆
王小藉糧 敗子回頭 安安送米
穆桂英指路 穆桂英搬兵 穆桂英被睏
呼延慶出世 呼延慶打擂 呼延慶上墳
黃金錠下山 單臂擒方臘 楚幼主登基
三對梨花槍 三盜芭蕉扇 三打白骨精
黃愛玉上墳 王少安趕船 蔻準鬥潘妃
秦雪梅吊孝 傻柱接媳婦 大戰琵琶精
梁賽金擀面 李存孝打虎 韓湘子討封
二大媽探病 揚金豹下山 趙連璧藉糧
郝姚琪殺妻 伍子婿過江 炮打慶功樓
劉翠萍哭井 千裏走單騎 鞭打紫金門
李翠蓮遊陰 高俊保招親 李芳巧得妻
李翠蓮盤道 程咬金招親 莊金定思夫
揚七郎打擂 薛丁山招親 豬八戒拱地
揚八姐遊春 揚玉春招親 朱洪武放牛
揚六郎哭欞 劉金定招親 馬寡婦開店
佘太君辭朝 豬八戒招親 王美容觀花
劉三姐上壽 李老虎搶親 祝九紅吊孝
張雲昌討飯 黃氏女遊陰 洞濱戲牡丹
揚二捨化緣 白娘子訴宮 紅月娥做夢
呂蒙正趕齋 馬前竜走國 李香蓮賣畫
一枝花捎書 丁成巧得妻 鴛鴦嫁老雕
雲秀英勸夫 關公斬貂禪 大雁笑群儒
小白竜造反 小兩口頂嘴 小兩口爭燈
許士林祭塔 白桂香割肝 呂蒙正教學
朱買臣打柴 朱買臣趕考 朱買臣休妻
楊八姐盜刀 楊文廣收妻 楊鬧紅要表
姜太公釣魚 姜太公賣面 柳展雄搶親
安祿山造反 炮打爛菜溝 柴郡主送飯
趙匡胤被睏 馬紅眼上當 咬臍郎接母
樊梨花駡城 樊金寶駡城 吳三桂藉兵
狄仁灰趕考 王魁元逃學 王令安藉檔
王定寶藉當 王天寶討飯 王員外休妻
王久來休妻 王登雲休妻 索羅顔查關
夜審周子琴 棒打薄情郎 韓相子出傢
柳迎春守寒窯 馬娘娘害東宮 桃花女戰周公
王三姐拋彩球 劉二姐拴娃娃 陳玉生接姑娘
楊八姐下幽州 孟薑女哭長城 王姣蘭百年長恨
小兩口串門兒 四季花鳥蟲子名 武鬆大鬧董傢廟
《二十四孝》
1 慮舜行孝 2 扮鹿行孝 3 老萊逗樂
4 鞭打蘆花 5 仲由藉來 6 母子連心
7 劉恆嘗藥 8 郭巨埋兒 9 背母逃難
10 采果孝母 11 磕頭求泉 12 丁蘭刻像
13 王祥臥魚 14 黃香溫糜 15 董永葬父
16 揣桔孝母 17 哭竹生筍 18 聽雷哭墳
19 揚香勒虎 20 默婁嘗糞 21 汝汁喂婆
22 吳猛為蚊 23 棄官尋母 24 刷桶孝母
《拉場戲》
祭天 茨山 三賢 寒江 揀柴 殺狗
殺江 殺傢 拉君 殺樓 雙拐 挂畫
王婆駡雞 發財還傢 花魁遊街 勸婆打碗
劉雲打母 獨占花魁 獨占花魁 糊塗縣官
馮奎賣妻 賣子孫賢 摔子勸夫 佛門點緣
婆媳頂嘴 高成藉嫂 老少換妻 小老媽開
雪玉冰霜 馬前潑水 小姑不賢 二美奪夫
三賢勸母 打碗勸婆 王小藉糧 敗子回頭
安安送米 高成藉嫂 李桂香打柴 趙匡胤打棗
補背褡 雙下山 僧尼會 雙怕妻 拾玉鐲
混官斷 苦中苦 打杠子 揀棉花 雙背凳
清官斷 上北樓 劉公案 鮑不平 烏竜院
羅裙記 鐵弓緣 紡棉花 喜榮歸 鋸大缸
小姑賢 回杯記 雙怕妻 雙頂燈 旋風案
香羅帕 香羅帶 小天台 小放牛 小藉年
大觀燈 小姑惡 墻頭記 傻柱子接媳婦
楊八姐拉馬 王登雲休妻 李桂香打柴
秦雪梅吊孝 黃愛玉上墳 趙匡胤打棗
二大媽探病 黃氏女遊陰 梁賽金擀面
三請樊梨花 三打蘇二姐 孫紀臯賣水
夜審周子琴 索羅顔查關 棒打薄情郎
梁賽金擀面 桃花女戰周公 韓相子出傢
《灞橋》又叫《關公辭朝》
《思情》又叫《美女思情》
《野豬林》又叫《林衝發配》
《劈關西》又叫《魯達除霸》
《五竜堂》又叫《李虎搶親》
《洵陽樓》又叫《宋江發配》
《甘露寺》又叫《劉備招親》
《雙鎖山》又叫《下南唐》
《禪宇寺》又叫《伍子胥救主》
《汾河灣》又叫《薛禮還鄉》
《寒江關》又叫《三請樊梨花》
《秦香蓮》又叫《鍘美案》
《雙下山》又叫《尼姑思凡》
《後店房》又叫《狀元圖》片斷
《十八摸》又叫《老熱河十八摸》
《北上樓》又叫《老熱河本門上北樓》
《花間會》又叫《大西廂•茶蘼架下》
《鳳儀亭》又叫《呂布戲貂禪》
《彩球記》又叫《三擊掌》
《宋江殺樓》又叫《烏竜院》
《李逵奪魚》又叫《鬧江州》
《武鬆打虎》又叫《景陽崗》
《武鬆殺嫂》又叫《武鬆哭靈》
《燕青賣綫》又叫《走神州》
《羅成算卦》又叫《白虎星歸位》
《羅章跪樓》又叫《小西唐》
《包公斷後》又叫《鳳還朝》
《貂禪拜月》又叫《連環計》
《觀音賜箭》又叫《白袍徵東》
《丁郎尋父》又叫《烏綾記》
《小王打鳥》又叫《竜鳳配》
《丁香孝母》又叫《二十四孝》
《密建遊宮》又叫《父霸子妻》
《太子要表》又叫《臨潼會》
《鴻雁捎書》又叫《伍傢坡》
《西廂寫書》又叫《紅娘下書》
《西廂觀畫》又叫《西廂院》
《二本藍橋》又叫《井臺勸》
《姑爺鑽門》又叫《咕咚後角門兒》
《王二姐思夫》又叫《摔鏡架》
《關公斬貂禪》又叫《十問十答》
《諸葛亮招親》又叫《黃老打犬》
《孫二娘開店》又叫《十字坡》
《趙匡胤出世》又叫《王八戲女》
《穆桂英指路》又叫《楊宗保招親》
《楊八郎探母》又叫《回崗嶺》
《楊八姐打店》又叫《擋馬》
《楊金豹出世》又叫《仙人指路》
《朱洪武放牛》又叫《封宮院》
《雲秀英勸夫》又叫《南北合》
《鞭打紫金門》又叫《割袍斷義》
《宮門挂玉帶》又叫《監斬李世民》
《唐二主探病》又叫《探臣》 |
|
1.趙本山主演的《劉老根》
2.魏三主演的《荒唐王爺》
3.潘長江主演的《笑笑茶樓》《正月裏來的是新春》
4.二人轉電視劇《八兄弟》
5.二人轉電視劇《拉拉屯風情》
6. 電視劇《都市外鄉人》 閆學晶主演
7.電視劇《鄉村愛情》第一部 主演:賀樹峰 王亞彬 王小寶 於月仙 趙本山 範偉
8.電視劇《鄉村愛情》第二部 主演:賀樹峰 王亞彬 王小寶 於月仙 趙本山 範偉 小瀋陽
9.電視劇《馬大帥》1.2.3 主演:趙本山 範偉
10、趙本山《關東大先生》
11、《鄉村名流》主演:王小利 唐鑒軍 田 娃 金玫玫 陸 遙 孫立榮
12、潘長江 2008年主演《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第一部
13、潘長江 2009年主演《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第二部
14、徐凱泉出品 2009年《誰求不着誰》 雲集衆多一綫轉星 |
|
- n.: a song-and-dance duet popular in the Northeast
|
|
小秧歌, 雙玩藝, 蹦蹦, 過口, 雙條邊麯, 風柳, 春歌, 半班戲, 東北地方戲, 二人傳 |
|
黑竜江 | 戲麯 | 文化藝術 | 地方劇種 | 演員 | 人物 | 電視劇 | 東北 | 歷史 | 歷史人物 | 中國歷史 | 綹子 | 古建築 | 地方戲 | 麯藝 | 戲劇 | 詞語 | 詞彙 | 藝術 | 諺語 | 更多結果... |
|
|
二人轉集 | 二人轉選 | 娛樂二人轉 | 黑山二人轉 | 東北二人轉 | 二人轉藝諺 | 二人轉演員 | 二人轉集成 | 新編二人轉 | 二人轉編麯 | 關於二人轉 | 二人轉史料 | 二人轉說口 | 二人轉選集 | 二人轉研究 | 二人轉音樂 | 瀋陽二人轉 | 二人轉人物 | 二人轉劇目 | 二人轉市場 | 二人轉之鄉 | 還有二人轉 | 二人轉會演 | 二人轉研討 | 二人轉創作 | 首屆二人轉 | 東北二人轉選 | 大慶二人轉選 | 二人轉小叢書 | 二人轉小劇場 | 麯譜本二人轉 | 吉林二人轉選 | 二人轉作品選 | 導演的二人轉 | 演唱過二人轉 | 萬人圍着二人轉 | 二人轉到東北傢 | 單學民二人轉選 | 東北二人轉音樂 | 二人轉吉劇文集 | 二人轉麯調介紹 | 二人轉麯調選集 | 二人轉現狀叢刊 | 二人轉寫作知識 | 二人轉研究資料 | 遼北二人轉資料 | 怎樣表演二人轉 | 東北二人轉劇場 | 百樂二人轉劇場 | 百花二人轉劇場 | 二人轉表演藝術 | 大慶二人轉大賽 | 公開發表二人轉 | 二人轉傳統作品選 | 大慶市二人轉大賽 | 怎樣給二人轉配麯 | 二人轉創作之我見 | 緑色二人轉大薈萃 | 黑竜江二人轉史志 | 二人轉問題討論集 | 二人轉現代作品選 | 東北風二人轉劇團 | 東北風二人轉劇場 | 東北二人轉審美描述 | 通遼“二人轉” | 二人轉傳統劇目匯編 | 二人轉傳統劇目資料 | 瀋陽市二人轉研究組 | 遼寧省二人轉研究組 | 二人轉傳統說口匯編 | 大慶市首屆二人轉邀請大賽 | 大慶二人轉暨小品佳作選 | 鬍景歧二人轉演出作品選 | 康平縣評劇團二人轉隊 | 讓二人轉藝術健康發展 | 二人轉表演藝術創新談 | 二人轉大賽出任評委 | 著名二人轉老藝術傢 | 二人轉傳統劇目拾遺 | 二人轉傳統劇目選編 | 二人轉創作技巧淺談 | 二人轉傳統唱腔匯編 | 吉林省二人轉研究小組 | 寧捨一頓飯不捨二人轉 | 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傢協會 | 全省二人轉調演活動評比 | 二人轉表演藝術的獨特性 | 二人轉創演的探索與反思 | 談東北二人轉的藝術特點 | 打造緑色二人轉勢在必行 | 二人轉傳統劇目精華本 | 吉林省二人轉工作記事 | 二人轉延長材料叢書 | 東北三省二人轉學術研究座談會 | 吉林省吉劇團附設二人轉實驗隊 | |
|
|
二人轉人物 | 二人轉劇目 | 天平 | 秦仲 | 回傢 | 印象 | 送別 | 王子 | 合唱 | 雜志 | 手絹 | 流派 | 巧合 | 陶然 | 隊長 | 論文 | 慷慨 | 劇作傢 | 靠不住 | 下場 | 編者 | 火苗 | 黑板 | 小品 | 寫生 | 板鼓 | 幫腔 | 對口 | 喜洋洋 | 拉鋸 | 顧問 | 理事 | 走訪 | 主編 | 上場 | 血淋淋 | 身段 | 根由 | 切身 | 腰包 | 鞭子 | 到如今 | 趙匡胤 | 張君瑞 | 心歡喜 | 杏核眼 | 梨山聖母 | 君臣散 | 宋治國 |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 董雁 | 朱玉芳 | 唐維 | 東北民歌 | 張延河 | 化出化入 | 小禹 | 朱亞楠 | 朱萬軍 | 王會金 |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