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稱 : 中國佛教寺院 : 股票 : 股票基金 : 安陽公交站 : 固原 [顯示全部] > 九竜山
目錄
No. 1
  九竜山投訴電話常德市旅遊投訴電話:0736-7256407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景區南端,因九峰並峙若九竜騰飛而得名。此山綿延四十餘裏,主峰海拔516.4米,山勢險峻,扼常德、桃源、安化三縣要衝,枉水源出其下。山周圍為低山丘陵地,常緑闊葉林集中連片,楠竹、杉木居多,珍貴樹種有伯樂、銀杏、香果、檫木、紅豆杉、三尖杉、中國粗榧、湖南石楮、杜英等。珍稀動物有靈狸、穿山甲、紅腹錦雞、魚紋環碟等。
  登上九竜山峰頂,舉目眺望,幾百座峰巒象大海波濤洶涌澎湃,像舞動的竜蛇,蜿蜒起伏,給人以雄偉、磅礴飛騰之感。每當雨過天晴,或陰雨連綿,雲霧縹緲,在層巒疊嶂之間,山峰時隱時現,雲海時濃時淡,景象變化萬千。而當秋天來臨,霜染的秋山色彩十分迷人,火紅的楓葉疏密有緻地點綴在蒼崖緑樹之間,映襯於藍天白雲之下,構成了五光十色的秋景。如果在冰封雪飄之後,你登上巍峨的九竜山頂,景色又別具風姿,遍山“銀裝素裹”,眼前展現出“千仞瓊雕”的奇觀。
No. 2
  九竜山投訴電話固原市旅遊投訴電話:0954-2032971
  寧夏省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諺語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固原縣城南門外的九竜山山不算高,也無修成仙人之傳說。但是,九竜山的歷代屢建寺廟,不息祭祀,在民衆心中的地位,則非同凡俗。
  九竜山,據鄉民傳說,以其山形似巨竜九條出香爐山,沿川而下主脈直奔固原城而得名。九竜山脈,是從海拔2825米的固原第二高峰香爐山嚮東北方徑直伸出。主脈綿延25公裏直至固原城西南1公裏許。山嚮東南方向發展有黑剌溝、三十裏鋪、馮傢莊、大馬莊4道支脈;嚮西北方向有童傢梁、老莊溝、孟傢溝、柳溝4道支脈,與主脈共九道山嶺,似9竜奔騰,以扇面嚮東北方伸出。清水河、羊坊河兩水環抱,雄姿勃勃,十分壯觀。
  登上九竜山,四季景觀各有不同:春觀山前果園鮮花怒放,白裏透紅,粉色一片;夏觀清水河川,羊坊塬麥浪滾滾,鱗波騰翻;秋看馬營河農戶場院,豐收洋芋堆積如山;鼕看粉條村銀綫般達到粉條,一排排挂在羊坊河兩岸。
  寺廟建築是九竜山美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凡名山勝跡,都伴以殿宇亭榭古樸建築作景。九竜山很早就有廟宇建在竜鼻山頭上,為鄉民信士進行祭祀遊覽的活動場所。九竜山古有"九仙廟山"之稱。所謂九仙者,意為多種神仙。我國道傢立上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為九仙,據創修九竜山子孫堂碑記載,舊有佛殿、真武殿、關帝殿、靈宮殿,日久毀壞。
九竜山 Jiulong
  九竜山,位於浙江省景寧縣九竜鄉境內。那裏不僅自然景色秀麗,生態環境保護了良好,而且景區內火山活動遺跡衆多,在穹狀火山體中部酸性熔岩區,形成了雄偉壯麗的火山岩峰林地貌,石筍雄偉挺拔,石林千奇百怪,瀑布氣勢磅礴,是浙南自然景觀的一朵奇葩。
  景區位於景寧畲族自治縣東北部的九竜鄉新四村,距縣城58公裏。由石將軍、石觀音、石鐘峰三大景區組成,地質遺跡及景點分佈在石蛋灣、周山、嶺裏、沙坑、平盆一帶73.5平方公裏範圍內,區內地勢陡峻,切割強烈。九竜灣火山岩是侏羅紀形成的,主體為九裏坪組噴溢層狀流紋(斑)岩及球泡流狀流紋岩,局部為崩落相流紋質集塊角砬熔岩。景區內石將軍、仙女獻花、迎賓老翁、臥獅峰、石馬、石鐘峰、丹佛恐竜石蛋景觀十分稀奇,石將軍(羞女峰)與仙女獻花(小巫峽),二者共同組成陰陽𠔌。景區內奇峰、怪石、飛瀑、深潭、幽洞,千姿百態,自然而和諧。
  九竜灣火山熔岩地貌是地質年代火山活動,後經歲月侵蝕風化而形成火山岩峰地貌。景區內火山活動遺跡,形成的火山岩峰林地貌,石筍、石林、峭壁,為江南一大自然景觀。
九竜山 Jiulong
  【簡介】
  一名九仙廟山,又名娘娘廟山。民國《固原縣志》說,九竜山是六盤山之脊幹也。更北行則與縣城東、西兩山之脈息會為高廣而平衍之川原,昂昂然直撲大河而去。它是固原城南的一個製高點。縣志還說,站在九竜山,南望高山,擁翠而下,北望城市,萬井畢呈。西南原隰相間,東北二水鎖流。縣志在說到固原城的形勝時說:治城形勢如磬石,東嶽輔於左,西坪翊於右,九竜檳於前,北原拓於後,清水河襟帶於東南,飲馬河紆軫於西北。深入淺出的說明了九竜山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康熙四十四年(1705)創修九竜山子孫堂和其它大殿。同治兵燹。民國年間多次重修,並建山門。1985年重修聖母廟,新修大戲樓。這裏又是果園和緑化地帶,到處郁郁葱葱、果樹飄香,吸引着衆多遊人到這裏遊覽。
  九竜山位於湖南花岩溪景區南端,因九峰並峙若九竜騰飛而得名。此山綿延四十餘裏,主峰海拔516、4米,山勢險峻,扼常德、桃源、安化三地要衝,枉水源出其下。山周圍為低山丘陵地,常緑闊葉林集中連片,楠竹、杉木居多,珍貴樹種有伯樂、銀杏、香果、檫木、紅豆杉、三尖杉、中國粗榧、湖南石楮、杜英等。珍貴動物有靈狸、穿山甲、紅腹雞、魚蚊環蝶等。
  登上九竜山峰頂,舉目眺望,幾百座峰巒象大海波濤洶涌澎湃,像舞動的竜蛇,蜿蜒起伏,給人以雄偉、磅礴飛騰之感。每當雨過天晴,或陰雨連綿,雲霧縹緲,在層巒疊嶂之間,山峰時隱時現,雲海時濃時淡,景象變化萬千。而當秋天來臨,霜染的色彩十分迷人,火紅的楓葉疏密有緻地點綴在蒼崖緑樹之間,映襯於藍天白雲之下,構成了五光十色的秋景。
  如果在冰封雪飄之後,登上巍峨的九竜山頂,景色另具風姿,遍山“銀裝素裹”,眼前展現出“千仞瓊雕”的奇觀。
九竜山 Jiulong
  由惠水縣城沿惠(水)長(順)公路西行約 4 公裏,一條蜿蜒麯折的鄉村公路把人們帶入莽莽群山之中,麯麯山路時隱時現,綿綿群山雲霧繚繞,仿佛進入仙境一般;再前行約 4 公裏,便到了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九竜山
  九竜山是古景名山,原名“九爐山”,早在清朝康熙年間以前,就已成為定番州(即今惠水縣)十二景之一,名曰:“九嵐擁寺”。九竜山以殿宇輝煌、風光秀美而著稱,又是朝山拜佛、尋幽攬勝之絶妙處。這裏層巒疊嶂,山峰雄奇,雲霧中有九峰聳峙,猶如九條巨竜騰雲駕霧而來,悠悠然會聚於此。在九峰下,有一狹長𠔌地,長約1公裏、寬約300米,由東嚮西展開。峽𠔌東端的中央,突立一高約20米的小峰,渾圓似珠,與昂頭躬身的九座山峰構成“九竜戲珠”之勢。𠔌地開闊平坦,直抵𠔌口。峰巒𠔌坡上,古樹蒼藤,飛丹滴翠,灌蔓蓊鬱,如緑雲匝地。遍地野花,芳香馥鬱,景色十分幽雅,真是天造地就的一塊寶地。在峽𠔌對面約300米處,兩側各有高聳的峰巒,如蹲伏在地的一對巨獅,雄踞山門,確有匯山川靈氣於一山,竜蟠虎踞於一地的靈山勝境之勢,無怪乎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的古源禪師慨然立意“見馬門九峰高峙,開創梵宇”,在此募修了“九竜山寺”。
  古源禪師係楚人,即今之湖南省人氏,其生卒年月無考,真實姓名亦無記載,古源是他的法號。古源大師青年時當兵,多年的行伍生涯使他看到連年戰亂使多少人傢破人亡、妻離子散,有多少生靈死於戰火。於是,棄甲遁入佛門,剃度修行。古源大師稟性聰穎,頗能詩文。修行中勤於法事,悟性慧覺,深得主持的喜愛。數年後由於他佛事諸能、佛法精深而準其下山,另開梵宇以普度衆生。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古源大師雲遊到定番州,見此地民風淳樸,山川秀麗,意欲在此覓一地修建寺宇。一日,尋至馬門(即九竜山建寺前的地名),見此處峰奇巒秀,是開創梵宇修建寶剎的好地方,遂决定在此募修九竜山寺。提起古源募修九竜山寺,至今還流傳着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明清時,九竜山屬方番轄地,古源大師要在此修建寺宇,必須嚮方番長官司長官“化緣”,以求得一寺之地。有一天,古源來到方番長官司方大人傢中,述說要在馬門修建寺宇之事,請方大人施捨一袈裟之地以建殿閣。方大人聽後淡然一笑,對古源說:“大師不是在開玩笑吧?一袈裟之地如何能建寺宇?大師能在州內建寺,是州人的一大幸事,莫說一袈裟之地,就是兩袈裟、三袈裟之地本司也能給你。”古源忙起身躬身致谢:“多謝施主,老衲說一不二,有一袈裟之地足矣,善哉,阿彌陀佛!”隨後,方大人吩咐管傢,隨古源大師前往馬門擇一袈裟之地。次日,方番司管傢跟隨古源大師趕至馬門,時值中午,古源大師和管傢一行站在九竜山對面的山坡上,古源手指對面的九竜山對管傢說:“老衲就要對面山的一袈裟之地。”旋即脫下袈裟嚮空中一拋,隨着一陣風起,袈裟飄飄然嚮對面山頂上飛去,升至半空,袈裟停住不動了,當空烈日直射在袈裟上,在九竜山上投下一大片陰影,把整個九峰全部罩住。古源轉身對管傢說:“管傢,老衲要的就是這一袈裟之地,快叫人來釘樁吧!”管傢驚得頓時說不出話來,衹好叫來人按袈裟投下的陰影的邊緣依次釘樁。木樁打好以後,衹見古源口中念念有詞,袈裟又飄飄然飛回到他的身上,管傢心裏暗暗驚奇:“真是聖僧,聖僧啊!”
  從此,古源大師將此地更名為“九竜山”,並不辭辛勞,外出化緣,儲備資材,尋訪能工巧匠,以修寺宇。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九竜山寺動工修建,但尚缺木材;古源察看境內各處山林,大都是鬆、雜林木,並且彎麯而細小,不能作殿閣的柱梁。於是,古源大師四處尋訪,最後在距定番州百裏之謠的長順縣廣順白雲山發現大片杉木林,粗壯而挺直,是修建殿閣的棟梁之材。古源大師遂懇請山林主人施捨400根杉,修建寺殿,普度衆生。山林主人是當地富紳,雖有傢財萬貫卻下無嗣。聽古源大師敘述之後,心想行點善事、多積陰德,可望日後生個兒子,也有個傳宗接代之人,遂滿口答應。古源馬上就地請人砍伐,並告訴伐木人:“樹木砍下以後,運到山下的河裏就行了。”言畢,飄然而去。第二天,古源回到了九竜山,工匠們問及化緣木頭一事,古源說,十日內木頭自然會到,誤不了大傢的工時。兩天三天過去了,七天八天又過去了,但終不見木頭的綜影。到了第九天上午巳時,一個新來的小和尚到九竜山前的井裏打水,突然之間,衹見井水上漲,中間的井水不斷嚮上翻騰,猶如燒開的沸水,一根直徑如面盆大小的杉圓木從水中露出來,而且越立越高,小和尚一陣驚喜,立刻丟下水桶,一邊跑一邊呼喊:“木頭來了!木頭來了!井裏冒出木頭來了!”古源聽了小和尚的驚呼,微微一笑,馬上招呼工匠們一齊到井邊來搬運木頭。一根木頭取出來,第二根木頭又冒了出來,就這樣,一根接着一根地往上冒。大夥一邊搬運木頭,一邊驚奇地議論開了:“木頭明明是放在白雲山下的河裏,怎麽會從這兒的井裏冒出來呢?古源大師真是神人,佛法高深呵。”古源大師在井旁記數,當數到399根的時候,他說:“夠了,早先時候老衲在計算時多算了一根,而衹需用399根,這剩下的一根就讓它留在井裏吧!”而今,這根木料尚卡在井中,讓人回味這動人的傳說。
  九竜山寺建築規模宏大,殿宇重疊,蔚為壯觀,是與黔中遐邇聞名的白雲山寺共負盛名的佛教勝地之一。寺殿依山順勢而建,𠔌地中央的小峰上築玉皇閣,為全寺最高層,登閣眺望可俯覽全寺,諭意天闕至高無上;玉皇閣下東西山腰建觀音殿,殿前置鐵鼎,鼎座是用方礅條石從2米高的崖坎下砌成。再下為二進院落,正殿為“大雄寶殿”,鐘樓、鼓樓翼其左右;前殿為“天王殿”、“靈官殿”。每殿左右均有配殿,設藏經樓、禪房、客齋等,殿與殿之間有廊道、花圃;另外在殿旁左右建有僧捨、寺廚、倉庫等。山門建在𠔌口最窄處,石墻拱門,左右有照壁。大門兩邊的門柱上,懸挂着一幅木製陰刻的對聯,黑底金字,上聯為“黔南鐘靈無雙地”,下聯是“昆侖發出第一山”。整個九竜山寺建築佈局合理,做工精巧,古樸大方,翹角飛檐,雕竜畫鳳,壯麗輝煌,為黔南各寺之冠。
  九竜山建成以後,使九竜山一時熱鬧非凡,方圓百裏遊人香客、善男信女雲集九竜山,朝山拜佛,觀光攬勝,絡繹不絶。寺內燭光閃閃,香煙繚繞,寺鐘響徹山𠔌。此山此景,引來多少文人墨客吟唱抒懷。舉人顧民任曾有詩贊曰:“淡淡嵐光翠色浮,讓來煙雨占林丘;晨鐘響處知僧殿,一朵紅雲捧玉樓。”薛載德亦有詩贊九竜山:“山川千古閟,今日五丁開;岫兒孫侍,中峰天地胎;雲深容袖裏,樹老任僧猜;耽寂忘歸騎,無如明月催。”
  1935年農歷三月初三日下午,九竜山寺不幸遭一場大火,除小峰頂上的玉皇閣外均被火焚。1950年又遭一次火災,玉皇閣俱毀無存。現在,寺之舊基已興建了九竜山小學校捨。
  然而,由於九竜山歷史悠久,風光旖旎,盛名仍流傳至今,時有遊人和不少善男信女前來拜佛朝山、探幽賞景。挺立在九竜山門前的三株古樹就是歷史的見證,兩株古杉和一株古銀杏樹大致三圍、高達數丈,均為400年以前的古樹,它們猶如三位古代的將軍,日夜守衛着山門。它那繁茂的枝葉,隨着吹來的山風,輕輕搖晃,似乎是在嚮遊人打招呼,歡迎遠方來的客人。沿着𠔌口右邊的臺階拾級而上,路旁的懸崖上流出一眼清泉,清澈見底,甘冽可口,長年不斷。然而,當你想品嚐這山泉水時,衹有跪下才能喝到,因而稱之為跪井。再往前,過一石板小橋,橋欄的石板上還殘留着當年浮雕的花鳥圖案。小橋的外側有一方井,即當年古源禪師取木之井。再往前行,進入𠔌地,景漸幽,地漸平,奇花異草,賞心悅目,使人應接不暇。茂密蔥鬱的竹木樹叢,樹下緑草如茵,似錦毯鋪地。草地上,𠔌破岩縫中長出一朵朵、一簇簇的紅花、黃花,花瓣上的露珠在陽光下閃光,像青春時期的少女,豐腴而潤澤,任性而嫵媚。一種不知名的野花,紅中泛紫,葉片緑而不深,就像苗傢姑娘成群結隊地在山中嬉戲,花容楚楚,煞是迷人。一種高稈白花在緑草中格外引人註目,像擺脫了城市喧囂浮嘩的女子,長裙素服,亭亭玉立。極富生命力的火棘長滿山岩𠔌坡,到了秋天,枝上結滿紅籽,像珍珠瑪瑙,晶瑩剔透。此時,在樹蔭下或乘涼、或小憩、或野餐都倍覺愜意。在草地的右側有一長約4米、高約2米的摩崖,上刻有“水不在深”4個大字,係康熙“丙子年季夏開山古源鑒題”,字跡清晰,筆力遒勁。岩石上滿鋪着緑苔,它依稀記述了往昔多少悲和喜,沾着歷史的風塵,似乎嚮遊客訴說往事,引人重返那逝去的歲月。沿山而上,樹枝藤蔓牽裳掣肘,至九竜山主峰的後山腰,有一天然石洞,稱為“古源洞”,長約20米、寬約5米、高約2米。洞口隱於茂林遮掩之懸壁下,須沿右側石縫側身而進,右旋左轉始達洞口。洞內有一石床,洞中乾燥而明亮;相傳為古源禪師當年募修山寺時在此坐禪和暫棲之所。臨山門左峰東側近頂絶壁上,有一浮雕石佛,高約2米,寬約1米,如真人大小,除鼻梁及腰被損壞以外,其餘均保存完好。
  九竜山風光渾然天成,集“峰、岩、壁、洞”於一身,納“奇、秀、幽、野”於一體,超凡脫俗,蔚為壯觀。山以雄奇險峻顯聖,水以娟秀纏綿通靈,洞以幽秘原始見奇,花以嬌媚俏麗傳神。春天,這裏繁花似錦,夏季濃蔭蔽日,秋季野果滿山,散發出泌人心脾的幽香,伴以啾啾鳥鳴和潺潺水聲,真是美妙絶倫,天賜情趣。
  在九竜山對面的山巒中幢幢別具民族風情的房捨坐落在緑樹花影之中,居住在這裏的苗傢人能歌善舞,勤勞而好客。在每年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傳統民族節日裏,都要穿上盛裝,沉浸在節日喜悅之中,與來自縣城和毗鄰的花溪、長順、平塘等地的各族群衆雲集在九竜山下,吹笙、跳舞、對歌,共同歡度傳統佳節。一隊隊苗族青年吹起了激越悠揚的蘆笙,一隊隊披金挂銀的苗傢少女從花叢中款款走出,踏着蘆笙的節拍,翩翩起舞,飄飄裙裾和佩戴的金銀玉器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布依小夥子和姑娘們成雙成對,引吭高歌,互相對唱“好花紅”。清脆婉轉的木葉聲,勾起了姑娘們縷縷情絲;回蕩山𠔌的歌聲,撥動着小夥子的歌喉。嗩吶高奏“歡喜歌”,銅鼓敲出“豐收樂”。整個九竜山人聲鼎沸,歡歌笑語,真是滿山歌聲滿山情。直至夕陽西下,附近村寨的苗族老人相約回傢,在古老的火塘邊,用醇香的米酒和清燉狗肉,款待遠方的客人。小夥子和姑娘們仍三三兩兩,在花影下、在岩石邊用歌聲互相傾吐愛戀之情,回音在峽𠔌、在山嶺飄散,久久不息。
九竜山 Jiulong
  九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遂昌西南部,總面積30萬畝。
  主峰1724米,為浙江省第四高峰。海拔千米以上有近萬畝原始狀態的天然林,具備中亞熱帶闊葉林植被的典型特徵。有植物173科637屬1340餘種,國傢級重點保護植物18種;有脊椎動物149種,有獼猴、金錢豹、雲豹、金貓、娃娃魚、髭蟾等珍稀動物十餘種。
  1983年建立自然保護區,內有四洲蘭、竜井、十八羅漢、飯蒸壇、八仙釣臺、大岩、石門等景點。
鄒城九竜山 Zoucheng Jiulong
  位於鄒城東北15公裏,中心店鎮政府駐地中心店東北10公裏,為昌平山係西端較大的山。北與麯阜市交界(以主峰嚮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麯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嚮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嚮,周長8.6公裏,面積4平方公裏。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
  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遊竜,故名九竜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竜山,縣東北,據城二十裏,在蟠竜山的西南五裏,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九竜山地區氣象特徵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634毫米,年平均氣溫13.8°C,年日照時數2330.6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70%,年平均風速3.3米/秒。九竜山地下岩層發育較全,上部為石灰岩,下部為花崗岩,岩層厚度平均140米,地質構造穩定,無較大斷層存在,地震烈度為6度,最大也不會發生4.5級以上的地震,適宜建造各類地表和地下建築物。九竜山區具有豐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屬淮河水係微山湖流域,胸擁古溪湖,周圍有泗河、沂河和白馬河。區內河流地表水有三大供水地:一是尼山水庫,在九竜山之東,庫水可沿河沿渠流嚮九竜山區。二是孟子湖,在九竜山之南,目前已有水渠通到九竜山區。三是微山湖,在九竜山西南,總蓄水量為30億立方米,湖水可沿白馬河流至九竜山區。九竜山為山東三大地下富水區之一,總儲量達17億立方米,相當於半個微山湖蓄水量。
洛南縣九竜山 Luonan County Jiulong
  洛南縣九竜山旅遊風景區地處洛南縣兌山,是一座歷史悠久廟會活動區,自古便以“三山八剎十二景”聞名遐邇,兼為縣城士子踏青、消暑、賞景、看雪的首選之地。同時也成為現代人吸氧健身、休閑度假的最佳場所。
  洛南縣兌山九月九廟會,其源頭可以遠溯到明清時期。其時,每值農歷九月初九,“三山八剎”之間則車水馬竜,人山人海。信善進香,親友宴聚,花會爭雄,商賈競市,萬衆皆恂一時之快,景象蔚為壯觀。此習俗一直延續到全國解放前夕。
  為豐富和活躍城區假日旅遊市場,為給城區市民的春季旅遊文化生活提供更廣阔的空間,秉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宗旨,在每年之秋,藉“假日休閑遊”的東風繼續舉辦每年洛南縣兌山九月九廟會。本屆廟會將再次薈萃我縣民俗文化精華,整合特色自然資源,完善基礎服務設施,通過每年洛南縣兌山九月九廟會活動的舉辦,營造九竜山旅遊風景區旅遊經濟的新氣象。
河南盧氏縣九竜山 Lushi County Jiulong
  九竜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盧氏縣雙槐樹鄉境內,地處伏牛山南麓,西接秦嶺,東與熊耳山主峰毗連,南與國傢級森林公園玉皇山相望,屬長江流域。距盧氏縣城42公裏(距三門峽市160公裏) ,距隴海鐵路靈寶站118公裏,距連霍高速公路函𠔌關出口120公裏,距寧西鐵路西坪站65公裏,距209國道12公裏,盧氏縣旅遊專綫公路——石(門)馬(連)公路2005年4月建成通車,該公路全長11千米,橫貫景區,東邊在橫澗鄉馬連村與209國道相接,南邊於雙槐樹鄉石門村與豫331省道相接。
  九竜洞
  九竜洞係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分九層,洞體似竜腹,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完好,有石鐘、肝膽相照、斷橋、蓮花座、鷂子翻身、藥盔等鐘乳石景觀。九竜洞為多層結構,民間有“九棚樓”之說。洞口至洞底坡度為27度,洞內有一地下暗河,北方地區少有。九竜洞下有一泉水奔涌而出,浪花飛濺,流量穩定,常年不枯,清澈甘甜。飲用此水可延年益壽,被譽為“九竜聖水”,因水從九竜洞下涌出,故名九竜泉。
  九竜湖
  建於1979年。上遊主要河流為東、西茄子河。水庫主要功能為發電和水利灌溉。水域面積7萬餘平方米,容量百萬立方米。九竜湖內有一亭為禹王亭,這裏湖光、山色、亭影相映成趣,風景秀麗、山水旖旎。
  仙傢洞
  仙傢洞位於白竜山西側鹿角溝右岸懸崖峭壁上,與九竜洞相距900米,洞口標高1125米,洞底標高1116米,總體走嚮50度,該洞為一旱洞,洞深200.5米,洞內石鐘乳、石柱等發育良好,洞內有一天然大廳,高20米,廳約500平方米,洞口黃土堆積物中,有古脊椎動物化石,經初步鑒定為華北更新世晚期披毛犀。
  天井洞
  位於鹿角溝上遊溝道左側,農戶住宅旁,距仙人洞1200米,洞口標高1160米,洞寬3米,垂直高度21米,天井下為一大型溶洞,洞長364.4米,洞盡頭標高為1040米,高差120米,總體走嚮45°,在主洞154.7米處有一走嚮130°嚮上的支洞,長125.1米,盡頭標高1110米,寬39.9米,洞中有水通過。洞內的鐘乳石和石筍發育完全,保存良好,形態逼真,變化萬千,是溶洞探險旅遊的理想處所。
  柯南奇樹
  位於九竜洞洞口,屬青風藤科,泡花樹屬落葉喬木,共有大小兩棵,據專傢認定,大樹距今已有300年歷史,小樹有80年歷史。大樹樹高為19米,胸徑2.2米,冠幅14米,樹身如蛇,樹枝如竜爪,每枝九葉,年年花盛開,歲歲色不同。為北方罕見之樹木。
  九竜聖母殿
  位於九竜洞口左側,彩繪仿古二層四角空檐磚混建築,高11.3米,建築面積123.4m2,其中大殿面積89.7m2,此殿為朝拜九竜聖母場地,正殿中央為漢白玉九竜聖母像,墻兩側繪九竜聖母傳說壁畫。
  仙傢洞內象形石命名及解說
  ◆仙人打坐。洞內一鐘乳石形似一鶴發童顔,盤膝打坐的老翁,命名為“仙人打坐”與洞名相契合。
  ◆神獅守宅。洞內岩石經長期地下河水衝刷溶蝕而形成現在的形狀,似昂首挺胸,呼嘯山林的獅子。忠心耿耿的守護着仙傢洞,遊客如果心懷敬意的撫摸了他,也可保平安。
  ◆一夫當關。洞內有一處為通道非常狹窄,僅可供人麯身而過,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海豚嬉戲。這塊岩石形似一海豚昂首嬉戲,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名。
  ◆彌勒佛尊。形似彌勒佛祖,盤膝而坐,笑容滿面,觀望世間可笑之人,體察世間可笑之事。由是得名。
  ◆飛天圖。石鐘乳作為一種化學沉積物,它可以分為滴石、流石、凝結水和霧狀水沉積等。現在我們看到的鵝管就是石鐘乳的原生態,中間呈空心狀或同心圓狀,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圖案的形成,是通過滴水形式生存的碳酸鈣結晶或非結晶固體物。它們看起來酷似一幅敦煌飛天圖。神女羽裳霓衣、廣袖飄飄、懷抱琵琶、栩栩如生。
  鹿角溝天井洞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等澱積景觀極為發育,不僅規模大,而且造型奇特。
  ◆夫妻柱。似情侶懷抱擁吻,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名為“夫妻柱”,祝願遊客婚姻美滿,白頭偕老。
  ◆幸福池。石壁上有一臺面,狀如水池,池水滿溢,名為“幸福池”,祝願遊客幸福滿意。
  ◆金盆洗手。石幔的一種造型,它是由連續不斷地片狀流水沿洞壁裂隙流淌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看起來就像是一隻準備探入水中的巨手。這裏流傳着一個民謠:金盆洗洗手,好運伴君走。
  ◆一簾幽夢。鐘乳石的石幔造型,由滲流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或傾斜的洞頂嚮下沉澱成層狀堆積而成,因形如布幔,故稱為石幔,又稱石簾。
  ◆觀音打坐。洞內有一鐘乳石形似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菩薩盤膝而坐,雙手合十好像正在我世人播撒幸福的種子。更為奇特的是觀音面前還有一細長石柱似一炷香。運用現代遙感技術,使遊客至此如雙手合十、潛心禱告則會發現這一炷香好像是點着了一樣,頓顯香煙繚繞的景象。
  ◆延安寶塔。此石酷似塔形,且塔座與延安黃土地極其相似,故名延安寶塔。
  ◆護駕神竜。岩石在長期的溶蝕過程中,因地下暗河水帶去沉積物,而有些山石卡在崖壁上而形成的獨特景觀。這裏的洞頂岩石成竜身形狀,但不見竜頭,所謂神竜見首不見尾。用手觸摸竜身,以求竜體安康。祥竜獻瑞,它口吐竜珠,願您竜體安康。
近義詞
九竜山
九竜山
九竜山
相關詞
嶽飛京劇劇目楊再興
包含詞
九竜山B九竜山站九竜山組
九竜山鄉九竜山鎮九竜山村
九竜山莊九竜山林場新九竜山村
九竜山八景天津九竜山九竜山景區
九竜山大米嘉興九竜山岩口九竜山
九竜山溫泉九竜山漢墓定海九竜山
遂昌九竜山九竜山景天九竜山榧樹
大破九竜山火燒九竜山九竜山農場
陸川九竜山莊太原九竜山莊九竜山鳳仙花
九竜山崖墓群九竜山風景區九竜山墾殖場
九竜山馬場村九竜山泉飲水九竜山莊別墅
九竜山莊排屋九竜山森林公園九竜山聚義遺址
九竜山地質公園九竜山摩崖墓群九竜山莊吟簏苑
寧波鎮海九竜山莊九竜山自然風景區艾山九竜山風景區
九竜山自然保護區九竜山濱海旅遊區大連九竜山風景區
九竜山旅遊度假區九竜山柞蠶育種場昌黎縣九竜山醫院
猩橋鎮九竜山北路九竜山長途汽車站九竜山漢代摩崖墓群
九竜山國傢森林公園九竜山三九高爾夫球會九竜山墾殖場塔下分場
九竜山墾殖場塔前分場秦皇島市九竜山醫院黃山九竜山莊小天鵝飯店
宣城市狸橋鎮九竜山南路河南省交通廳九竜山療養院九竜山柞蠶育種場場直
雷州九竜山紅樹林國傢濕地公園深圳市九竜山高爾夫球會浙江九竜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宣城市宣州區猩橋鎮九竜山北路民航黃山療養中心民航黃山九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