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地理 > 中國地理
目錄
·疆域和行政區劃 Boundaries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人口和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地形 Terrain
·氣候 Climate·河流與湖泊 Rivers and lakes·海洋的利用 Ocean use
·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Transport and tourism·東北三省 Northeast·黃河中下遊四省二市 Yellow River provinces and two cities
·長江中下遊六省一市 Yangtze River provinces and one city·南部沿海四省一區和香港、澳門 The four coastal provinces and one area south of Hong Kong and Macau·西南三省一市 Southwest provinces and one city
·北部內陸兩區一省 Two districts in northern inland province·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The main issu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中國各省份簡稱與由來 Short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provinces
·英文解釋·相關詞·包含詞
·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疆域和行政區劃 Boundaries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1.位置
  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裏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竜江和烏蘇裏江的主航道中心綫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竜江主航道的中心綫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傢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
  薩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撾、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綫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嚮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綫嚮海上延伸到12海裏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佈有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傢。
  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竜、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製”。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製”。
人口和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傢
  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傢。我國人口的分佈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佈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占58.24%。
  2.華僑與華人
  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佈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嚮以僑鄉著稱。
  3.控製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控製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加速實現四化的當務之急。現階段我國的人口增長由於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大,已基本完成了從傳統模式嚮現代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特點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我國每年增長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我國仍要把推行計劃生育當成一項基本國策。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傢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傢。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傢、蒙古、藏族等。漢族分佈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佈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地形 Terrain
  1、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占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佈。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貴高原東一綫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産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佈
  東西走嚮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嚮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嚮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嚮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佈: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衆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着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佈最廣阔、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佈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裏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佈,中部的塔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佈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裏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位於長江中下遊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湖泊衆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區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傢之一,主要分佈地區:①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綫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氣候 Climate
  l.氣溫和溫度帶
  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鼕夏氣溫分佈差異很大。氣溫分佈特點為:鼕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溫差近50℃。主要原因在於:鼕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鼕季盛行鼕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鼕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無霜期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無霜期,一般來說,由南嚮北、由沿海嚮內地逐漸縮短。
  無霜期長則作物的生長期也長。反之則短。
  2.降水和幹濕地區
  年降水量的分佈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佈具有由東南沿海嚮西北內陸遞減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嚮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製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嚮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産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臺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佈:分佈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嚮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剋遜。
  我國幹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幹濕地區:概況如下表: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兩大主要特徵。主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的特徵是:鼕季吹偏北風,寒冷於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季風和季風的形成: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嚮的風。海陸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習慣上把我國境內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把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其界綫大致是: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顔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綫以東以南的地區為季風區。
  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風。位置,指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嚮的影響;季風,指鼕季風和夏季風的影響。
  5.氣候的優缺點及其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是: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於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傢。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産生水旱災害;寒潮、霜凍和臺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河流與湖泊 Rivers and lakes
  1.外流區和內流區
  直接或間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不流人海洋,流人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一淮河一綫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竜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規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鼕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內流河及其水文特徵:我國內流河主要分佈在西北部,塔裏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2.長江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門個省、市、自治區,註入東海。從格拉丹東雪峰至湖北宜昌為長江上遊,峽𠔌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是其水文特徵,聞名的長江三峽(雷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遊;從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遊,這一段長江河道彎麯,湖泊多,支流多;從湖口以下到長江口為下遊,這一段支流少,江闊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響,水位定時漲落。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綫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長江水能資源藴藏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是目前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舉世註目的三峽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到2009年建成將安裝70萬千瓦的發電機26臺,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比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還大40%。將原來衹能通航到重慶的船衹從1000噸提高到5000噸。使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更加發揮其重要作用。
  3.黃河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西藏高原巴顔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註入渤海,從巴顔喀拉山的北麓至內蒙古河口鎮為上遊,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緩慢;青海省東部的甘肅段,峽𠔌多,水變渾,水量增大;青銅峽以東的定蒙段,水流平穩,水量變少。從河口鎮到河南孟津為中遊,先後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為下遊,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黃河的上遊和下遊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解放前幾乎年年因凌汛决堤而泛濫成災。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
  4. 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5.湖泊
  我國的湖泊衆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海洋的利用 Ocean use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我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臺灣東側的太平洋海區。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2.豐富的海洋資源
  大陸架:又稱“陸棚”或“大陸淺灘”,是大陸嚮海洋延伸的淺海地帶。大陸架淺海是海洋資源最富饒的部分,藴藏着豐富的石油、煤、鐵等礦藏,也是海洋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
  我國近海漁場很多。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是全國性的大漁場,北方的渤海海灣漁場以盛産對蝦著稱。
  我國的海????産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場有長蘆????場,鶯歌海????場,布袋????場。
  海底石油資源:我國海洋中礦産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産。藴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Transport and tourism
  1.主要鐵路幹綫
  現在我國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鐵路。南北幹綫主要有:京哈一京/京滬綫、焦枝一枝柳綫、寶成一成昆綫,和1996年9月1日通車的京九綫C。東西幹綫有京秦一京包一京蘭綫,隴海一蘭新綫,滬杭一浙贛一湘黔一貴昆綫,正在建設中的南疆鐵路將使隴海——蘭新綫延長到我國最西部邊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國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
  2.主要海洋航綫和港口
  我國已有100多個萬噸級的深水碼頭泊位。北方有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煙臺、連雲港等。南方有上海、深圳、廣州、廈門等。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臺灣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國的重要港口。
  3.主要內河航綫
  長江航綫、珠江航綫、京杭運河航綫、鬆花江航綫等。
  4.主要航空綫
  全國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來,民航可通往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許多國傢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綫
  全國縣一級地區已全部通了汽車。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一天津一唐沽綫、廣州一深圳綫、瀋陽一大連綫、廈門一福州綫、上海一南京綫、成都一重慶綫、濟南一青島綫等。
  6.主要管道運輸
  管道運輸主要用來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已建成和正建設中主要管道運輸綫有:大慶—大連、大連一秦皇島一北京、任丘一北京、勝利油田一青島等,全長400多千米。從陝北嚮北京和從新疆到上海輸氣的管道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7.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風光最為重要。如五嶽名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九華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絶的黃山、廬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長江三峽等;杭州西湖美景、無錫太湖風光、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雲南的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和臺灣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聞名的旅遊勝地。
  2.人文旅遊景觀
  (l)古代文化藝術寶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開封、杭州、北京)、幾十個歷史文化名城;萬裏長城。京杭大運河;北京的故宮和皇傢陵園,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蘇州的園林建築,承德的避暑山莊,洛陽的竜門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畫等,都舉世聞名。
  (2)革命紀念地:著名革命紀念地有延安、遵義、井岡山等。
  (3)民族風情和地方風俗: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形成了風采各異、各有特色的風情習俗和民間節日。如漢族的春節、元宵節和端午節,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等。
  此外,我國著名的現代工程建築,豐富多彩的地方土特産、工業品,神奇的中醫和養生之道,名揚世界的中國菜等,對中外遊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
東北三省 Northeast
  1.位置
  東北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溫帶。
  2.地形和氣候 山環水繞、平原遼闊的地形特徵。氣候特點是:鼕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鼕季大面積分佈的積雪和凍土改變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墒情,有利於農業生産。但熱量條件不足,早霜冷害影響農業收
  成。
  3.重要的農林生産基地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春、鼕小麥,雜糧,春小麥産量居全國第一位。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亞麻,東北甜菜産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遼東半島是國內外著名的蘋果産地。東北平原西部的防護林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防護林,長達800千米,被譽為“緑色長城”。東北山地有‘凍北林海”之稱,森林資源豐富,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紅鬆林區。林區出産的貂皮、鹿茸、人參素稱東北“三寶”。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東北是全國生産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地。著名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係 東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煤炭、化學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係。
  6.稠密的鐵路網 主要鐵路幹綫有濱洲綫、濱綏綫、哈大綫。瀋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大連港是東北最大的海港。鬆花江是東北最主要的內河航綫。現在已建成我國最長的瀋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
黃河中下遊四省二市 Yellow River provinces and two cities
  1.範圍和位置
  黃河中下遊地區包括陝、晉、比魯、冀、京、津五省二市,地處曖溫帶和中原樞紐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本區地形除北部的燕山和南部的秦嶺、大別山外,主要有黃土高原和由海河平原、黃淮平原、魯西北平原組成的華北平原及山東丘陵。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佈區。
  3.暖溫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生産
  秦嶺——淮河一綫是我國重要的南北氣候分界綫。該區多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鼕夏長,春秋短。農作物多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對農業生産的有利條件是,熱量充足,夏季高溫多雨,水熱同期,作物種類豐富;不利條件是,水分不足,降水集中,易産生洪澇旱鹼災害。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兩月,春季和初夏降水往往不足,所以春旱威脅農業生産是比較普遍的問題。
  4.全國雜糧、小麥、棉花的重要産區
  華北地區是
  雜糧、小麥、棉花的重要産區。棉紡織工業發達,棉紡織工業中心有北京、天津、青島、石傢莊、邯鄲、鄭州、洛陽、西安、鹹陽,主要沿京廣和隴海鐵路綫分佈。
  5.豐富的煤炭、石油、海????資源
  開灤、大同、陽泉、平頂山、京西是全國著名的煤礦。山西省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煤海”之稱D華北平原和渤海海域的石油資源很豐富,重要的油田有:勝利、華北、中原。渤海海灘匕????場很多,總稱長蘆????區,海????産量高,是我國最大的????場。
  6.京津唐工業區
  本工業區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市和廊坊地區,是黃河中下遊區重要的經濟核心帶,是全國的鋼鐵工業基地、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燃料動力基地、機械工業基地、無綫電電子工業基地和輕紡工業基地。工業集中分佈在京津二市。
  7.以北京為中心的鐵路運輸網
  以北京為起點的鐵路綫主要有京廣綫、京滬綫、京包綫、京哈綫等。我國第一條重載單元雙綫電氣化鐵路——大秦綫,被譽為中國鐵路第一綫。京九綫的貫通,加強了首都北深圳、香港的聯繫,溝通南北物資交流的同時,也對沿途地區特別一些欠發展的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8.大城市和港口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天津是我國沿海地區綜合性的工業基地;天津港由天津、塘沽、新港三部分構成;西安是著名的古都;青島是重要的海港;秦皇島正在建設為現代化的煤炭出口港。
長江中下遊六省一市 Yangtze River provinces and one city
  1.範圍和位置
  該區由湘、鄂、贛、皖、蘇、浙、滬六省一市組成,大部分位於秦嶺、淮河以南和南嶺以北地區,地處暖溫帶和亞熱帶,東臨東海和黃海。
  2.地形與重要農業區
  本區以平原、丘陵、低山為主。地勢低平,河湖衆多,河網密佈,水熱資源充足,號稱“魚米之鄉”,是我國稻米、棉花、油菜和蠶絲的重要産區。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3.氣候和土壤
  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水熱條件充足,生長期長,作物多一年兩熟,有利於農業發展。但降雨不穩定;伏旱嚴重,對農業有影響。
  梅雨和伏旱問題:梅雨不穩定,易産生旱澇問題。伏旱嚴重,抗旱任務重。
  紅壤是本區的土壤,鐵、鋁成分較多,屬酸性土壤,有機質少,上質粘重,需要增施有機肥、補充熟石灰加以改良。
  4.亞熱帶林業資源
  該區是亞熱帶經濟林和用材林的重要産區,經濟林以茶葉、油桐、油茶和柑桔為主;用材林以杉木、馬尾鬆、毛竹為主。
  5.淮河的治理
  淮河解放前水患頻繁,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淮河上遊修建了水庫,大別山區的梅山水庫、桐柏山區的南灣水庫等已發揮了效益。位於安徽的愣史杭灌區是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浙江有新安江水電站、湖南有拓溪水電站。
  6.礦産和主要工業
  江四德興、安徽銅陵、湖北大冶産銅;江西大餘産鎢;湖南錫礦山産銻;湖南水口山産鉛鋅。寶山、武漢、馬鞍山是重要的鋼鐵基地。位於長江邊上大型的寶山鋼鐵廠,是我國最大的鋼鐵基地。
  7.水陸交通發達
  本區交通運輸的主要特色是,發達的水L交通占優勢地位,南京、武漢、宜昌、長沙、南昌是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上海、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是這個地區幾個重要港口,是通往華南以及世界各地的門戶。
  8.城市密集
  長江中下遊地區是全國城市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河港與海港、綜合性工業基地。武漢是全國重要的鋼鐵、機械、化學、紡織、食品等生産基地,早有“九省通衢”之稱。南京是歷史名城。杭州是聞名的旅遊城市。北侖港是寧波港的一部分,現已建成國第一座10萬噸級的礦石轉運碼頭。
南部沿海四省一區和香港、澳門 The four coastal provinces and one area south of Hong Kong and Macau
  1.範圍和位置
  南部沿海地區包括閩、臺、粵、瓊、桂fll香港、澳門兩地,北回歸綫橫穿臺灣和兩廣,是我國緯度最低,受海洋影響最大的地區。
  2.地形
  丘陵。山地廣布,平原面積狹小。廣西境內廣布喀斯特地形,桂林一帶山奇、水秀、石美、洞異,一嚮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3.氣候和河流
  本區屬高溫多雨、長夏無鼕的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熱量和水分最豐富的地區。最大的河流珠江號稱華南大動脈。
  4、富有特色的農業生産和重要農作物
  基輔生産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大農業生産方式。該區是全國重要的水稻、甘蔗産區。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是我國發展熱帶作物的重要基地。熱帶作物在橡膠、劍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鬍椒。熱帶水果有:香蕉、柑橘、菠蘿、芒果、荔枝、竜眼等。
  5.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經濟特區有: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四個經濟特區以及實行特殊開放政策的海南經濟特區。我國還把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廣西沿海等地列為經濟開發區。
  海南島在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二大島。是找國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海南島西部有豐富鐵礦,北部灣和寫歌海附近有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鶯歌海????場為我國三大????場之一,海南島旅遊資源的條件也很好。南端三亞市的觀海亭、天涯海角、鹿回頭等名勝古跡尤其吸引遊人。
  6.臺灣
  地理位置及範圍 臺灣省位於我國大陸東南的海洋中,東臨太平洋、北為東海,西南為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臺灣省的組成 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面積共3.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的第一大島。居民中以漢族為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臺灣的地形 臺灣島約三分之二面積為山地,山地主要分佈在臺灣島中部和東部。幾條平行山脈作東北一西南走嚮,縱貫全島,自東嚮西依次為臺東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阿裏山脈。最高的山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臺灣省,也是我國東部的最高峰。臺灣島西部平原寬廣,為濁水溪等河流衝積而成。臺灣的人口工農業、城市、交通主要分佈在西部平原。
  自然資源和主要農産品 臺灣省為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水熱資源豐富。 中部和東部山區,從山麓至山頂,分佈着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多樹種的森林,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林區之一,也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經濟林中植樹最著名,樟腦産量居世界首位。
  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為主要種植區。農産品以水稻、甘蔗。茶葉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蘿馳名。
  臺灣的海域漁産豐富,臺灣海峽為優良漁場。
  臺灣地下礦藏多種多樣:山區多金、銅等金屬礦産;西部為煤、石油分佈區;北部火山區有豐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沙灘地帶;降水較少,日照充足,盛産海????;淺海地區藴藏有石油和天然氣。
  工業和旅遊業 臺灣工業原以農林産品加工業為主,如蔗糖、稻十、樟腦、菠蘿罐頭為大宗出口商品。進入60年代以後,吸收外資,利用勞動力豐富、廉價和海運便利等優勢,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的經濟,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出口商品中紡織、電子電器、食品、石油化工産品占重要地位。臺灣風光秀美,有日月潭、阿裏山等旅遊勝地,吸引了境外大量遊客。旅遊業的收入成為臺灣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主要城市
  臺北:位於北部臺北盆地中央,是全省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高雄:位於臺灣島西南海邊,是臺灣第二大城市、重要工業中心和最大海港。
  基隆:位於臺灣北端海邊,是北部重要海港和漁業基礎。
  7.香港、澳門
  位於珠江口東側,由香港島、九竜和“新界”三部分組成。是世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澳門位於珠江口西側,包括澳門半島和附近兩個小島。工業、建築和旅遊業為澳門經濟三大支柱,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也正式回歸祖國。
西南三省一市 Southwest provinces and one city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貴路、渝,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2.地形
  地跨全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地形復雜,主要有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勢影響,落差大,航運價值較小,但水力資源豐富。
  3.氣候
  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季風影響,水熱條件均較優越。
  4.四川盆地的農業生産
  四川盆地土壤為比較肥沃的紫紅色的砂岩和頁岩,又稱為“紅色盆地”。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盛産稻米、甘蔗、油菜籽、蠶絲,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積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
  5.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
  雲貴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稱於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藴藏着巨大水力資源,是我國水力資源最集中、最豐富的地區。這裏氣候、植被垂直分帶明顯。滇南的西雙版納地處熱帶範圍,是我國第二大橡膠種植地。
  6.豐富的礦産和新興的工業
  該區金屬和非金屬礦均很豐富,水力和農林資源也很富饒。貴州的六盤水和四川的天
  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慶和攀枝花是兩大鋼鐵工業基地。
  7.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嶇,水陸交通一嚮比較睏難。解放後,成渝、寶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鐵路陸續建成,形成環狀鐵路,成為全國鐵路網的組成部分。通車的南昆鐵路成為西南地區通往沿海的重要幹綫。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後,西南地區的水運交通面貌將有很大變化。重慶是有名的山城,現已發展成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水陸交通樞紐。
北部內陸兩區一省 Two districts in northern inland province
  1.位置、地形和氣候
  內蒙古、寧、隴位於西北內陸地區,地形以高原為主,主要高原有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屬第二階梯上的內陸高原。
  2.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本區畜牧業占重要地位。優良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內蒙古馬、內蒙古細毛羊、寧夏灘羊等,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屬幹旱地區,是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3.豐富的礦産和包頭鋼城
  本區的煤、石油、鎳、稀土,以及鐵礦等儲量在全國居重要地位。內蒙古的煤探明儲量次於山西,居全國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寶山、準噶爾四大露天煤礦正在建設為重要能源基地,包頭利用包頭的煤、白雲鄂博的鐵、黃河的水發展了鋼鐵工業,被稱為“草原城”。包頭的稀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區主要鐵路幹綫有:京包、包蘭、蘭新、隴海、集二、京通、濱洲、蘭青等綫。蘭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鐵路交通中心,銀川自古稱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南有古跡昭君墓。
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The main issu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
  1.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産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區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蓋着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加上大風日數多而且集中,這為風沙活動提供了條件;我國西北地區常年降水量較少,幹旱持續時間較長,促進了沙漠化的發展。②人為因素。長期以西北某些地區片面強調“以糧為綱”,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過度樵采、過度放牧,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用水不當;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類活動。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確立整治目標,貫徹國傢環境和資源法現,求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②針對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各種外力作用的性則采取因地製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實施係統。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産生的原因
  現在我國的水土流失狀況十分嚴重,大約有180多萬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積。到流域、長江流域、華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發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風、地形、土壤、植被覆蓋度等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但人為因素是形成現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這主要是指對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開礦。
  (2)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徑
  ①壓縮農業用地,重點抓好川地、塬地、壩地和緩坡梯田的建設,充分挖掘水資源,提高土地生産率,逐步建成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基本農田。②擴大林、草種植面積。③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超載過牧的地方應適當壓縮牲畜的數量.實行輪封輪牧,保護草場,以利於水土保持。④要有計劃地存放表上,大力開展土地復墾工作,避免由於礦産開發而引起水土流失。
  3.資源的跨區調配
  (1)南水北調
  ①我國水資源的分佈
  中國水資源的地區分佈很不均勻。總趨勢和降水基本一致,由東南沿海嚮西北內陸遞減。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占全國的80%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 40%,屬於富水區;而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面積占全國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資源總量衹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西北和華北水資源缺乏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製約因素。
  ②“南水北調”工程的具體措施
  為了緩解北方地區用水短缺的壓力,我國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綫將長江水引人北方地區。
  東綫工程,從長江下遊揚州附近由引長江水,利用和擴建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經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和東平湖,在位山附近穿過黃河後,經位臨運河、衛運河、南運河自流到天津。東綫調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黃淮海平原東部地區的缺水問題。
  中綫調水工程,從反中遊北岸支流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廣鐵路綫西側,跨越江、淮、黃、海四大流域,自流輸水到北京天津。中綫工程調水目的是解决京津、華北平原西部及沿綫湖北、河南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
  西綫調水工程,從長江上遊幹支流調水人黃河上遊,引水工程分別在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幹支流上築壩建庫,采用引水入黃河。西綫調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寧、內蒙古、陝、晉六省(區)的缺水問題。
  (2)西氣東輸
  ①我國天然氣資源的分佈
  我國陸上和近海大陸架的天然氣儲量豐富。陸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陝甘寧、柴達木盆地、塔裏木盆地等地區,總的格局是西多東少,北多南少。1999年,川渝、新疆、陝甘寧、青海等四大氣區年産氣達120億立方十,占全國天然氣産量的52%。
  ②西氣東輸的具體措施
  “西氣”,主要是指我國新疆、青海、川渝和鄂爾多斯四大氣區生産的天然氣;“東輸”,主要是指將上述地區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同時也包括輸往西寧、蘭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區。
  (3)西電東送
  ①我國電力資源的分佈
  我國西部地區的煤炭資源現有儲量占全國總量的6I.2%,主要集中分佈在內蒙古、陝西、新疆、貴州、雲南、寧夏等地。這為本地區大力發展火電力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西部地區的水電資源豐富,可開發的水電資源占全國總量的72%。目前的開發程度還不到8%。
  我國東部地區電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電東送”工程的具體措施
  我國正在建設中的“西電東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西北兩大地區。主要任務是將“三西(即內蒙古西部、山西、陝西)煤電基地和黃河上遊水電站的電力送到京津唐地區。
  中通道將沿長江展開,長江是深𠔌型河道,可開發22座水電站。隨着以三峽工程為中心的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將有數萬千瓦的強大電力,源源不斷送往華中、華東和福建、廣東等地區。
  南通道以開發雲南、貴州、廣西的水電為主,以開發貴州等地火電為補充,嚮廣東等東部用電負荷中心送電。
  4.西部的開發
  (1)西部開發的意義
  從總體戰略上看,四部地區的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長遠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十分顯著。
  ①我國西部地區與十幾個國傢接壤,有50多個少數民族居住,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發展關係到全國社會穩定、民族團结和邊防鞏固。
  ②西部地區位於我國大江大河上遊、該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土質沙化和地質災害等生態環境問題,不僅妨礙了自身經濟社會發展,也對中下遊的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構嚴重威脅。因此、振興西部經濟,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形成經濟與生態發展的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③西部地區是我國未來能源、礦産及原材料的後備供給地,它的發展是實現我國戰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開發有利於調整我國經濟結構,為東部地區産業升級和資金、技術、人才轉移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從而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
  ⑤西部地區市場潛力巨大,有利於繁榮我國經濟。
  ⑥加快西部邊唾地區的開發和開放,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我國的對外開放。
  (2)西部的優勢條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資源比較豐富。
  ②西部地區礦産資源藴藏量豐富,品種齊全,許多礦産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並集中分佈有許多富礦,十分有利於勘探開發,是我國未來的資源戰略接替區。此外,西部地區還是我國水能資源集中分佈的地區。可開發的水電資源占全國總量的72%。
  ③西部地區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數量多,分佈範圍廣。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護區385處,占全國總數的41.58%,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和83 .15%。此外,西部地區還擁有豐富的文物和名勝古跡,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情、飲食文化等難得的人文旅遊資源。
  @西部地區地處內陸邊疆地區,與14個國傢接壤,邊境綫近2萬千米,與周邊國傢和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有着悠久的歷史,經濟技術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礎。西部地區是我國嚮西開發的重要門戶。
  (3)西部開發面臨的問題
  ①基礎設施嚴重下足。交通、通信設施薄弱,水利設施嚴重不足。
  ②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氣候幹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積廣,草地退化、沙化河和鹼化嚴重。
  ③産業結構不合理,這個問題十分明顯。
  ④科技和教育落後,高素質人才缺乏。
  (4)西部開發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礎設施建設要放在首位。各地區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加強鐵路、機場、天然氣管道綫的建設,加強電網、通信、廣播電視以及大中城市設施建設,尤其是將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已成為西部開發的根本任務。要采取“退耕還林、封山緑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綜合性措施。
  ③積極尋求實現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措施與方法。第一,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和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第二,合理開發和保護資源,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優勢;第三,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改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發展旅遊業等第三産業。
  ④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
中國各省份簡稱與由來 Short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provinces
  省市自治區名 別稱或簡稱 省會(或首府)名
  安徽 皖 合肥 吉林 吉 長春
  北京 京 江蘇 南京
  重慶 渝 江西 贛 南昌
  福建 閩 福州 遼寧 遼 瀋陽
  甘肅 甘 蘭州 內蒙古 蒙 呼和浩特
  廣東 粵 廣州 寧夏 寧 銀川
  廣西 桂 南寧 青海 青 西寧
  貴州 黔 貴陽 山東 魯 濟南 0531
  海南 瓊 海口 山西 晉 太原
  河北 冀 石傢莊 陝西 陝 西安
  河南 豫 鄭州 上海 滬
  黑竜江 黑 哈爾濱 四川 川 成都
  湖北 鄂 武漢 臺灣 臺北
  湖南 湘 長沙 天津 津
  西藏 藏 拉薩 新疆 新 烏魯木齊
  雲南 滇 昆明 浙江 浙 杭州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澳門 澳
  【北京】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天津】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上海】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重慶】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於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後,蒙古族退居塞北。晚清以後,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裏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所以盟旗為內蒙古。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取全稱中“內蒙古”三字作為簡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其時貴州新闢疆土亦稱新疆);清光緒10年(1884年),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轄區古稱西域。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西藏自治區】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元時稱西藏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西藏東部為“康”(喀木),中部為“衛”,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裏),因其在中國西部,故稱西藏,以清正式定名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1965年設立西藏自治區。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元5世紀處,匈奴貴族赫連勃勃自以為是夏後氏後裔,故將建立的割據政權定國號為“夏”。宋代,党項族拓拔氏首領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立國號“夏”,創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紀,元滅西夏,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在這裏設寧夏行省,始有寧夏之名。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全稱中的“寧”字作為簡稱。
  【廣西壯族自治區】宋設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一名産生。元設廣西兩江道。明設廣西省。1958年設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因自宋至清,廣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廣西簡稱“桂”。另一說認為廣西秦時曾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歷史上廣西2/3地域屬桂林郡,故廣西簡稱“桂”。
  【香港特別行政區】宋代以前,這裏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澳門特別行政區】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産“蚝”。後又稱做“澳”,即船衹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臺山(蓮峰山)相封成門。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 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山東】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
  【山西】轄區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河南】轄區相當於《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河北】轄區相當於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
  【湖南】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
  【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
  【廣東】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
  【黑竜江】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以黑竜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竜江將軍,清末改黑竜江省;
  【遼寧】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內有遼河,故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源地;取“奉天承運”之意,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併恢復遼寧省;
  【浙江】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古稱浙江,故簡稱“浙”。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安徽】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境內最早的名山天柱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以安慶(今安慶市)、徽州(今屯溪市)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併恢復安徽省;
  【江蘇】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併恢復江蘇省。
  【福建】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稱“閩”。一說因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甘肅】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
  【江西】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雲南】取全稱中的“雲”字作為簡稱。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內有滇池,故簡稱“滇”。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
  【貴州】取全稱中的“貴”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貴山,故簡稱“貴”。轄區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一說認為境內有黔靈山、黔靈河,故簡稱“黔”。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
  【四川】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製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 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
  【青海】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因境內有青海湖故簡稱“青”。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
  【陝西】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陝西一名,源於周代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就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重鎮延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
  【吉林】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鬆花江的城市”。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幹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
  【海南】因秦以後稱這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年為海南省;
  【臺灣】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臺灣一名源於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臺灣在秦漢時稱“東鯷”。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歷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臺灣省。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臺灣漁民;明為荷蘭所占,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臺灣府及臺廈道,是為臺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臺灣島,後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後為日占,仍稱臺灣;民國收復,恢復臺灣省。
英文解釋
  1. n.:  Chinese geography,  China geography
相關詞
吉林遼寧河流百科辭典旅遊文化地理橋梁
高原中國領土水域中國河流火山平原黃河百科大全
東北姓氏中醫字典中國文化中醫詞典山西忻州市
佛教聖地浙江寧波佛教山峰更多結果...
包含詞
中國地理-中國地理網古中國地理
中國地理速讀中國地理界綫中國地理學會
中國地理學史中國地理常識中國地理名稱
中國地理地圖集中國地理一本通中國地理常數表
中國地理保護標志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講給孩子的中國地理
中國地理常識(中阿對照)中國地理常識(中俄對照)中國地理常識(中西對照)
中國地理位置四至點一看就懂的中國地理博學天下-中國地理圖鑒
中國地理信息係統協會中國地理:自然·經濟·人文(法文)中國地理大綱張其昀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
分類詳情
張開中國自然保護區張開中國風景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