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三河鎮聯繫方式地址:肥西境內,距市區約40余公裏
電話:0551-8751185
三河鎮投訴電話合肥市旅遊投訴電話:0551-2619228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千年古鎮三河位於肥西境內,距市區約40余公裏。
三河鎮,三河古稱"鵲渚",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小鎮已具雛型,稱為"鵲岸",為吳楚相爭要地。三河鎮春秋時就開始得名,歷史在此曾發生過吳楚之戰。1858年太平軍在此作戰,留下了衆多歷史遺跡,如城墻、天王府四合院等。三河鎮距離合肥市30~40km,距離巢湖7km,水上交通極其方便。小南河穿城而過,集中展示了江淮水鄉文化的情韻。
三河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穿其間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小鎮已具雛形。歷史上此地曾發生過吳楚之戰,1858年,太平軍也在此發生過激戰,由此留下衆多歷史遺跡,如城墻、天王府四合院等。
三河鎮也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其景觀情調不亞於蘇南周莊。同時,薈粹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由於位於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也是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結合部,故有“一步跨三縣,雞鳴三縣聞”之說。
三河古稱“鵲渚”,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候,小鎮已具雛型,初稱“鵲岸”,為吳楚相爭要地。公元前510年,吳國名將伍子胥率軍在此擊敗楚軍。三國時魏主曹操在巢湖訓練水軍,三河亦為魏軍駐地。晉以後遂稱“鵲渚鎮”,至明代始稱三河鎮。
古鎮的特色,一為水,二為古。水是三河的精靈。鎮內,五裏長街,河環水繞;鎮外,河網叢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有位三河籍詩人曾對故鄉詠道:“三道春水,仍明澈,仍清長,仍柔波蕩漾。”
除水鄉特色外,三河歷來以其古老、秀麗聞名。鎮內的古街、古橋、古巷、古炮臺、古民居、古城墻、古茶樓,無不嚮遊人佐證和詮釋三河的古老。
古鎮三河因其東鎖巢湖,北扼廬州,西衛竜舒,南鎮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兵傢必爭的戰略要地。三河歷史上曾發生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吳、楚相爭的“鵲岸之戰”。明末農民軍張獻忠率部攻打合肥時,回軍中在三河繳獲雙檣巨舟300餘艘,並以此建立農民軍水師。
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吳定規率部在三河東、南、西一綫築九壘,合圍李續賓的湘軍悍旅,鏖戰五天五夜,殲滅湘軍6000餘人,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
悠久的歷史使古鎮三河成為鐘靈毓秀、人文薈萃之地,也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和歷史文物。鎮內現存有清代的古井、古炮、古城墻、太平軍英王府,以及國民黨高級將領孫立人和諾貝爾奬獲得者楊振寧客居等。
遊覽古鎮三河的綫路可分為兩條,一條是陸路旅遊綫,另一條是水上旅遊綫。
陸路旅遊綫上的景點主要有:軍民壩、人民豐碑、英王路、英王府、大捷門、古西街、萬年臺、古城墻、國公橋、無蚊橋、城隍廟、一人巷、楊振寧客居等,這些景點無處不載有三河沉甸甸的歷史、飄溢着三河特有的人文氣息。尤其是行走在500多米長,青石鋪就的古西街上,兩側是保持着明清建築風格的民居,商埠馬頭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平門格扇,雕花鏤窗,都讓人發思古幽情。古街上的一人巷、古更樓以及彈被絮、製桿秤、羽毛扇、晃麻油、紅燈籠等各種民俗工藝讓人流連忘返。
水上旅遊綫上的景點有:小南河、鵲廊、廊橋、三縣橋、望月橋、天然橋、濟公橋,以及忠武閣、竹苑新村、李府倉房等。乘船泛舟在近3000米長,連接豐樂河、杭埠河的小南河上,衹見兩岸座座青磚黛瓦的民居,掩映在花紅柳緑之中。青石砌成的碼頭和水邊洗刷的村女相繼映入眼簾。加之不時而過的座座古橋,使人産生一種置身江南水鄉意境的感覺。每當夕陽西下,在搖曳的路燈下,小南河上漁火點點,小月埂上吹拉彈唱,不由使人想起了槳聲燈影中的南京秦淮河……
古鎮三河因水得名,因水聞名,也不斷遭受水患之苦。特別是1991年7月11日16時17分,豐樂河水位高達14.23米,新圩大堤潰决,古鎮三河頓遭滅頂之災。在那場震驚全國、震動世界的大洪水面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和省、市直接指揮下,上下一心,軍民合力,三河共轉移、營救出6000災民,創造了亙古奇跡。三河災後的復建工作也得到海內外的大量捐款資助,從而形成今日的新三河。三河人民為紀念在黨的領導下抗洪救災的偉大勝利,在三河鎮的入口處樹立了一座8米高的人字形紀念碑,碑上鎸刻着“人民的豐碑”五個大字。
三河飲食文化淵源久遠,“三河蝦糊”、“酥鴨元寶”、“八寶酥雞”等名菜,不僅皮、肉、骨皆可入口,而且營養價值高。米餃、油炸粑粑、油炸燒賣等名點,香酥焦脆,鮮美可口,聲名遠播。
三河鎮的民歌、民麯豐富,飲食文化發達,並具有水鄉古鎮特色。水鄉古鎮特色體現在"水"和"古"兩個方面。水三河的精靈,三河正在實施小南河清淤工程,待清淤駁岸後,配合岸邊古建築和新建仿古建築群,以及河上的古橋,將重現昔日古鎮波清柳緑,柔波蕩漾,畫舫輕搖的水鄉風貌。其景觀和情調不亞於蘇南周莊、同裏,更有秦淮蕩舟的意境。 |
|
三河鎮位於肥西縣東南部,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個地市交界處,也是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地理坐標:東經117°14¢~117°16¢,北緯31°30¢~31°32¢,總面積72平方公裏,轄7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其中建成區面積4.71平方公裏;總人口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近3萬人。距三縣縣城25公裏左右,自然形成集文化、經濟、商貿於一體的區域中心,交通便捷,合銅公路穿鎮而過,水路極為發達,有豐樂河、杭埠河傍鎮而過,通巢湖,入長江。距合九鐵路站7公裏,成為合肥、黃山、九華山以及巢湖旅遊風景區中的重要旅遊城鎮。1994年,被國傢建設部批準為全國小城鎮,1997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1998年被確定為省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1999年,先後被批準為省、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合肥市新一輪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三河地處巢湖之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三河鎮在安徽合肥縣南八十裏,外環兩岸,中峙三洲,三水貫其間,故曰三河”。據傳,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稱。春秋時稱鵲岸;晉以前叫鵲尾。晉後稱鵲渚鎮;南北朝後期稱三漢河;明清置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民國前後一度稱肥南,三河在歷史上多屬廬州府合肥縣。1949年元月24日設立三河市,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市轄1區、6鄉、62村;1950年下半年撤市設置三河區,轄3鄉、5鎮;1956年撤區成立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0年改稱三河人民公社;1961年復稱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三河鎮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建立三河鎮人民政府。自1950年下半年起一直隸屬肥西縣。
三河歷來商賈雲集,車船輻輳,素有“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每天流動人口上萬人;1991年華東水災,國傢29個部委領導來三河視察,一度三河之名享譽海內外。三産發達,飲食文化獨具特色,形成自己的菜係,“玩在黃山、九華山、吃在三河”已成為衆多遊客的共識。個私經濟迅速,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經濟新格局,現有個體工商戶1200多傢,私營企業23傢;擁有竹木、糧油、農貿、商城、羽絨、牲畜交易六大專業市場,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總面積達119000平方米,1999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億元。工業起步較早,基礎條件較完善,形成塑料、紡織、鑄造、五金、化工、機電、印刷、食品8大主導行業,300多種主導産品。1999年實現工業總産值3.24億元,産品銷售收入3.08億元,實現利稅1992萬元。三河企業發展呈現五種態勢:一是結構趨於合理。98年産值超1000萬元的有2傢;利稅超100萬元的3傢,超20萬元左右的4傢,既有拳頭産品,又有創匯産品,初具10大主導産品優勢。二是呈規模優勢。擁有富光、農化、興利、鑄管、油廠等一批固定資産在1000萬元以上,創稅在50?100萬元的規模較大企業。三是企業佈局相對集中。形成鎮辦、私營、外商三個工業小區。四是有一定的外嚮度,幾年來全鎮纍计引進鎮外資金1億多元。五是私營企業方興未艾,年上交稅收占70。農業註重科技應用,抓住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的契機,高速農村産業化結構,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應用,主導産品有三河麻鴨、肉鴿、水産品等。目前擁有楊婆、新圩兩個農業生態基地,建立3個名優農副産品基地、1個水産基地。1999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2億元,財政收入1004.4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800元。
三河鎮城鎮化水平較高,達70%。近來來,先後新建了三杭路、恆昌路、振寧路,拓寬了合銅路三河段,基本形成了三河鎮道路框架,新建和改造城區道路7條,長9000米,其中修築水泥路面5000多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小區達20萬平方米,工商業用房80萬平方米,城區面積達3.5平方公裏。城鎮基礎設施較好,目前擁有日供水萬噸的自來水廠,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建成一座35KV變電所,環衛基礎設施較為齊全,有一座戰友地65.3畝的垃圾理場和垃圾中轉站;安裝了道路路燈,新建一座液化氣供應站;開通5000門程控電話,新建130、139兩個移動電話發射塔,戶均電話占有率達53.3%,有綫電視實現了電視光纖傳輸聯網,覆蓋率達95%;加高培厚東南綫1740米的防洪堤,修築北綫2320米的防洪墻,高程達15.5米。目前正在實施合銅路三河段二期拓寬改造,立面改造工程和西綫防洪二期工程、舊城改造及小南河治防工程。
三河鎮有文化分館1個,專業創作、演員、管理人員5人,有完全中學1所,小學5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合格率100%。老年大學1所,老年活動中心1座;廣播電視站開設了自辦節目;三河醫院擁有專傢、醫護人員200餘人,病床200多張,達到縣級醫院標準。創出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三河模式”,推廣全縣,有計生服務所1個。三河敬老院榮獲“全國模範敬老院”,省一級敬老院稱號。
目前三河4城鎮發展還存在不少政策性睏難與障礙,如戶籍制度改革仍存在指標控製;土地政策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存在較大阻力;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等等。對策及建議:一是戶籍制度改革衹要符合條件,可以不受指標限製;二是土地市場要進一步放開,除用地審批外,其交易、置換、抵押等均可簡化手續;三是對4城鎮建設及個體、國有、集體單位貸款均可放開;四是加大保險業發展,減少各類投資風險,增強投資信心;五是繼續加大“以奬代補”工作實施力度,把社會事業發展納入“以奬代補”項目。
三河鎮是合肥市、肥西縣的改革開放試驗區,1999年縣政府就加快三河經濟和社會發展召開專題常務會議,並賦予12項優惠政策。下一步三河鎮發展的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和縣委九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以增強綜合競爭實力為中心,以加快兩個根本性轉變為着力點,按照“以旅遊為竜頭,以三産作支撐,圍繞中心建衛星,抓住特色做文章,實行開放式經營、封閉式管理。努力建成旅遊名鎮、經濟大鎮、文明新鎮”的要求,圍繞三産辦工業,圍繞三産辦農業,圍繞三産抓好其他各項工作。實施三産興鎮、工業強鎮、基礎先行、科教帶動四大戰略和農業富民工程。到2001年,把三河初步建設成為合肥市的商貿、旅遊衛星城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主要經濟指標: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200元,實現一年一大步,三年上臺階,五年大發展,各項事業邁新步。2010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再翻兩番,實現財政收入3900萬元,工農業總産值38億元,鄉鎮企業總産值4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億元,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邁出更大的步伐。
三河:省會經濟圈建設的亮點2007年年初,省八次黨代會提出,“安徽省要逐步形成以省會經濟圈為中心”;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明確要求“高標準構築合肥濱湖城市框架,規劃建設以合肥為中心,以六安、巢湖為兩翼的省會經濟圈”。建設並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省會經濟圈已不僅僅是省委、省政府的高瞻遠矚和英明决策,也是合肥、六安、巢湖3個市各級領導幹部以及廣大群衆的迫切心願,更是響應中央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號召,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合肥、六安、巢湖三市水相連、地相接、人相親,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由來已久,人民群衆的交往更是源遠流長。作為三市唯一共同的地理位置交會點的肥西縣三河古鎮,在省會經濟圈建設中,又將起到什麽樣的作用?扮演什麽樣的角色?2007年5月16日-17日,在合肥、六安、巢湖三市聯合主辦的“打造省會經濟圈、推進安徽新跨越”理論研究會上,一位與會學者說,三河鎮過去是三縣交界地,現在是三市的交界地,是省會經濟圈建設的交點,也將成為建設的焦點,最後必將是省會經濟圈建設的亮點。過去的一年,鎮黨委、政府圍繞把三河建設成省內“一流的旅遊名鎮、一流的經濟強鎮、一流的生態古鎮”的奮鬥目標,堅持以發展旅遊業為中心,以新農村建設和工業發展為基本點,全鎮上下共同努力,凝心聚力,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被確立為“安徽省環境優美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
三河,省會經濟圈建設的交點
千年古鎮三河號稱“皖中首鎮”,歷史上是合肥縣、舒城縣、廬江縣三縣的交界處。1926年建於鎮中的杭埠河上的大石橋“三縣橋”,詮釋了三河所處的“雞鳴三縣聞”位置。中孔上端刻石“建於民國十五年”至今依然清晰可見。千百年來的無數次變動,三縣的交點都始終圍繞着三河。解放後三河曾短期設市,屬於巢湖專區,1950年4月撤市設區,三河鎮區則重新回到合肥,屬於肥西縣。1955年7月三河鎮西南舒三、五星直到豐樂鎮河南大片地區劃入舒城後,就一直在舒城“版圖”內。
解放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三河鎮是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1983年7月之後,肥東、肥西分別由巢湖地區、六安地區劃入合肥市,到兩地區“撤地設市”,三河也由“三縣交界”變成合肥、巢湖、六安“三市交界”,1991年大水後因防汛職責的關係,廬江縣又“歸還”了新杭埠河河北原屬三河的少量土地。同時三河也放棄了20多畝位於新杭埠河南屬三河的土地。即使在今天區劃界綫分明,規劃控製十分嚴格的現在,在三河鎮上,三河與杭埠或者說合肥與六安的地界依然交織滲透在一起。
三河鎮與同大鎮隔河相望,兩個鎮政府之間的距離不足2公裏,與杭埠鎮鎮政府的距離也衹有5公裏。無論是歷史還是現代,這3個鎮都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千年的歲月和不同的行政隸屬不僅沒有把3個鎮分開,而今天省會經濟圈建設又必然使他們在經濟合作、利益共享、招商引資、治安聯防、計生互動等方面聯繫得更加緊密。
三河,省會經濟圈建設的焦點
翻開合肥濱湖新區的規劃圖,我們會發現令全體三河人民感到興奮的地方,中國的傳統建築都是坐北朝南,而濱湖新區的建設又是沿着巢湖嚮南發展,因此,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的大客廳、大花廳的話,那麽三河就應該是合肥的門前花園。
歷史又一次地把三河推到了衆人面前,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如果說2500年前的伍子胥與楚靈王的那場鵲岸之戰,150年前的“三河大捷”(太平軍與湘軍的一場血戰)把三河寫入了中國的歷史教科書,1991年的那場洪水使三河舉世聞名,那麽今天的省會經濟圈建設和泛巢湖大旅遊給三河的振興與騰飛插上兩個強勁的翅膀。歷史性機遇擺在三河鎮面前:三河完成了從三縣交點嚮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三市焦點的飛躍。
“交點”如何成為“焦點”?三河鎮必須抓住機遇,發揮中心城鎮的帶動、示範和輻射作用,充分發揮既有的“皖中商品走廊”的作用。特別是發展旅遊業,三河鎮應和周邊巢湖市、六安市的相關鄉鎮聯合起來,進一步開發與三河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歷史人文景觀,改善交通條件,把“蛋糕”做大。為拓展省內外旅遊市場,方便零散遊客出遊,三河鎮和合肥旅遊集散中心聯合推出三河—合肥旅遊直通車,於今年3月1日正式通車;嚮上海等全國19個省、區、市開展了三河徵集形象語言活動,經過專傢組的多次商討、研究,推出了“千年古鎮,生態水鄉,名人故裏,美食天堂”的三河名片;3月29日、30日,“中國三河·瀋從文作品研討會”在三河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各大高等院校的專傢、學者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據悉,如此高規格、學術化、新銳化的“瀋從文作品研討會”在國內尚屬首次。
三河,省會經濟圈建設的亮點
“舞低楊柳三河月,歌罷桃花水鄉風”。中國三河首屆“水文化”節將於4月19日在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的杭埠河、豐樂河的交匯處——桃花島拉開序幕。本屆“水文化”節旨在利用三河麗水、古鎮桃花的自然資源,凸顯古鎮“小橋、流水、人傢”的獨特風貌,演繹“姑嫂浣溪沙、釣叟戲蓮娃”的詩意文化,盡展“徽韻水鎮”的獨特魅力。整個節慶活動共分三個篇章:“靈秀三河”演繹三河源遠流長的水文化,“和諧三河”展示和諧、美麗的新三河,“騰飛三河”展示三河發展的美好前景和光輝未來。三河,又將成為省會經濟圈建設的亮點。
圍繞年度旅遊工作奮鬥目標,按照市、縣重要部署,三河鎮全力落實省市旅遊大會精神,加快旅遊建設速度,加大投入力度,旅遊工作呈良性發展態勢。着力進行了景點建設和改造,投資500萬元,對劉同興隆莊第三、四、五進進行布展,擴建楊振寧舊居,恢復建設劉秉璋舊居——鶴廬,新擴景點面積1000平方米。完善了旅遊基礎設施,投資2500萬元進行合銅路和英王路立面改造,目前已完成1200間,占總戶數的80%。推出了“星光燦爛夜三河”活動,投資1500萬元,完成了燈飾亮化、浮雕一期和背景音樂工程。準備實施燈飾、浮雕二期和三水貫通工程。
下一步,三河將緊緊“圍繞一個核心,抓住兩個興奮點”,即以經濟效益為核心,以做活水文化和慶祝 “三河大捷”150周年為興奮點,重點實施“12345”工程,拓寬旅遊市場,開創旅遊工作新局面。一是恢復一個英王府。為充分發掘旅遊業中的歷史文化內涵,鎮裏通過招商引資,恢復建設英王府,引進戰略投資者,再現英王府的滄桑歷史和文化價值。二是繁榮兩個入口,打造商業新景點,采取招商方式,激活古民居,美化西街入口處和鵲渚文化廣場入口處的商業環境,使黃金地段真正繁榮起來。三是打造美食街、文化娛樂街(萬年街)、購物街(西街和中街)。四是繼續實施燈飾、浮雕、小月埂改造、英王路至合銅路四個二期工程建設,靚化景點,增添古鎮旅遊新看點。五是繼續完善景點建設,實施劉同興隆莊第三、四、五進布展,擴建楊振寧舊居和鶴廬,恢復孫立人舊居,進行小辭店建設。並通過大膽嘗試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通過招商等手段,將打造成熟的景點對外租售給有實力的集團經營管理,做活旅遊市場,增強經濟效益。(劉冰石)
走進三河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有2500多年歷史,為肥西經濟重鎮,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示范镇,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合肥市新一輪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被國傢建設部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合肥市“六個好”鄉鎮黨委,今年又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鎮內河環水繞,五裏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既是兵傢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有 “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
三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境內名勝古跡衆多,歷史名人輩出。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戰擊敗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當時的大本營、古城墻、古炮臺等遺跡。李鴻章傢糧倉、楊振寧客居地等保存完好;還有宋太祖寄宿地“二竜街”廬劇“小辭店”等傳說。
三河鎮文化底藴濃郁,以各種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形成了古鎮遊的一大看點。三河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第一劇目《小辭店》就取材於三河二竜街上發生的故事。至今民間仍流傳《小辭店》裏發生的纏綿純潔的愛情故事。三河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體現了中國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民間仍自發舉行竜燈、鬧旱船、跳河蚌舞、趕廟會等活動,端午節時,人們做粽子、玩竜船;中秋節日仍玩火把;婚喪嫁娶,仍擡花轎、鬧花船、請“良玩”;前有姓氏後有郡的民俗燈籠仍高挂在每戶人傢的門樓之上,保存着淳厚的民風。
開放、和諧、美麗、神奇的三河,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得天獨厚,日新月異。三河鎮把旅遊業確定為“十一五”期間三河經濟的竜頭産業,按照“高起點,新思路,大手筆,創一流”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把三河納入合肥大旅遊經濟發展圈;高標準建設,打造“合肥頂級,安徽精品”的旅遊産品;優化旅遊環境,把三河建成最適宜人類旅居的城鎮;三河人民熱情好客,珍重友情,渴望海內外朋友到三河觀光旅遊,投資興業,並分享三河經濟騰飛的歡樂。 |
|
三河鎮屬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右旗(今為內蒙古額爾古納市)。鎮區面積2.58平方公裏,為著名優良種畜三河馬、三河牛的故鄉。 |
|
三河鎮位於綏化市北林區東北部,東經127°16′,北緯47°00′,東依泥爾根河,南臨呼蘭河,西靠諾敏河,三河鎮因此而得名。北與綏棱縣接壤,東與慶安縣毗鄰。全鎮有6個行政村,81個村民組,69個自然屯,總人口28805人(農業人口27535人)。全鎮農村勞動力8108人,5964戶,耕地面積8344公頃。地勢東高西低,多為丘陵與平崗地,屬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21℃,無霜期115-120天。
三河鎮地處三河(呼蘭河、諾敏河、泥爾根河)之濱,水草肥美、畜牧資源豐富,尤其適宜發展特色養殖業。目前全鎮已形成小尾寒羊、獺兔等為代表的特色養殖項目,市場需求看好,前景十分可觀,三河鎮的緑色食品種植也有較長的歷史,大豆、玉米、水稻等緑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較大,緑色産業的開發也具有廣阔的市場前景。
幾年來,三河鎮民營企業發展較快。全鎮共有民營企業18傢,年總産值3000萬元,純利潤349萬元。其中:黑竜江省綏化市農藥總廠(生産水田除草劑-丁苄乳油和植物生長劑-生根寶、壯秧劑)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傢農藥生産廠傢(全國僅有四傢生産水田農藥的廠傢),生産前景十分可觀。全鎮已形成了民營企業為竜頭,以運輸、建築、商服、産品加工等集體、個體、私營一起上的多層次發展之路。三河鎮現有全封閉輕工市場一處。占地15000平方米;大牲畜交易市場一處,商業服務網點1139個。集市貿易發展迅速,輻射周圍海倫、綏棱、望奎、蘭西、慶安、鐵力等市縣。
三河鎮將在"搞好二次創業,實現農業強省"的發展目標指引下,依托當地資源,圍繞産業開發主綫,強化鄉企、牧業,促進第三産業開發,采取外嚮型拉動和産業連動,優化結構,依靠科技,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三河鎮地處三河(呼蘭河、諾敏河、泥爾根河)交匯處,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魚塘100多處,是休閑垂釣的好去處。橫貫東西的紅紫砬山是登山愛好者的天堂。諾敏河畔、紅紫砬山腳下柔細的沙灘,碧緑的河水,青翠的鬆柏給人以回歸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
|
2008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同意:將固原市原州區黑城鎮劃歸海原縣管轄。2月18日正式移交。6月20日,國務院批準,同意將海原縣政府駐地由海城鎮遷至黑城鎮。分析黑城鎮地名歷史和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群衆、市縣更名意見的基礎上,自治區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確定,海原縣新址駐地黑城鎮更名為三河鎮。
附:原州區黑城鎮
黑城鎮位於原州區北部,清水河兩岸,距市區50千米。轄11個行政村。寶中鐵路、銀平公路、固海公路穿越鎮境。
[代碼]640402102:~200小河村 ~201四營村 ~202紅城村 ~203黑城村 ~204唐堡村 ~205六窯村 ~206莧麻村 ~207遼坡村 ~208戴店村 ~209團莊村 ~210坪路村
[沿革]1958年屬七營公社,1961年析設黑城公社,1983年置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218.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黑城、莧麻、遼坡、四營、小河、六窯、唐堡、戴店、紅城子、坪路、團莊11個行政村。
三河鎮基本情況簡介(作者:海原縣三河鎮黨政辦公室 唐學智 2009年6月7日)
三河鎮基本情況簡介
(2009年6月7日)
三河鎮位於海原縣新區所在地,距行政中心6.5公裏,區域面積253.6平方公裏,全鎮轄13個行政村111個村民小組,8420戶40760人,其中回族13740人。銀平公路、寶中鐵路、福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橫穿南北,交通便利,發展前景廣阔。轄區屬清水河𠔌川道區,農業基礎條件較好,綜合經濟發展優勢突出,2008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3270元。
全鎮總耕地面積92163畝,退耕還林面積54503.9畝,“1236”揚黃渠道從北到南橫貫六村,可灌溉面積24820畝;清水河、莧麻河、中河三條河流交匯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現有機井272眼,可灌面積近36337畝;以葵花、枸杞、玉米、蔬菜四大支柱産業為主,年均葵花種植3.5萬畝,玉米1.6萬畝,蔬菜5000畝,枸杞留床面積19110畝,上述産業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60%。非公有製經濟迅猛發展,全鎮現有個體私營經濟1102個,年總産值10171萬元,為鎮域經濟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文化、衛生、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三河人歷來崇尚文化,勤學好禮,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沐浴陽光我們一路走來,發展永無止境,腳步永不停息。思想有多遠,我們的路就能走多遠,正是遵循這樣的發展理念,從一個勝利走嚮另一個勝利。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緊緊圍繞我鎮製定的“增服務職能、抓新區機遇、促工業經濟、強主導産業、建和諧三河”的總體思路,團结協作,創新思路,務實苦幹,推動三河鎮實現跨越式發展。 |
|
地理環境
儀隴縣三河鎮位於四川省儀隴縣東南部,距縣城69公裏。清為觀音河場,1911年設觀音河鄉,1950年置三河鄉,1992年改鎮。東與立山鎮相望、南依板橋鄉;西與燈塔鄉、楊橋鄉接界;北與竜橋鄉、柳埡鎮接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為主,多頁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紅石𠔌子分佈最廣,面積最大。全鎮幅員面積4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585.1畝,轄20個村,132個社,一個社區居委會,4個居民小組總戶數5129戶,總人口22466人,場鎮人口達5828餘人,人均耕地近0.7畝。
經濟概況
三河鎮是縣確定的以獺兔、中藥材為主的基地鄉鎮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玉米、紅苕,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中藥材、蔬菜為主,小雜糧以豌豆、葫豆為主。2007年全鎮農業生産總值達9994萬元,糧食年生産能力966.7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3408元。
行政區劃
三河鎮轄河街、火燒包、十字埡、鷂子洞、吊索灣、倒角灣、黃泥包、天梁寨、九竜寺、瓦店子、新橋、鬆花嘴、衆山包、大石包、土墻坪、楊傢寨、陡石梯、瓦窯壩、關口梁、黑灣20個村委會和街道居委會。 |
|
三河鎮位於大埔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內交匯而得名。全鎮下轄12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0436人,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所在地,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定位為縣城次中心城市,境內有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烈士紀念碑、紀念園,明代古城墻,韓江源標志雕像,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火船屋,鳳集亭,古榕渡等衆多人文景觀,是大埔縣紅色旅遊綫路首選點。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同樣也吹緑了三河這片古老的土地,三河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縣委縣府提出的“以三江為依托,做好兩篇偉人文章,發展三河城鎮經濟、工業經濟和人文經濟”的發展思路指引下,三河正初步成為大埔縣“人文興縣”的新亮點,工業經濟的先行點,城鎮經濟的增長點和黨建工作的樣板點。正日益成為大埔縣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排頭兵。
具有強烈開拓進取精神和發展意識的縣鎮兩級領導,針對三河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及三江匯流水陸交通便利的獨特地理位置和豐富的人文景點,歷史遺存優越條件,在集思廣益基礎上提出“以三江為依托,做好兩篇偉人文章,發展三河城鎮經濟、工業經濟和人文經濟”的發展思路,致力打造“工業經濟先行點,人文經濟新亮點、城鎮經濟增長點、黨建工作樣板點”把三河放在次中心城市的定位上全面發展社會經濟文化。
思路决定出路。經過全面的實踐,三河初步呈現出亮點紛呈、發展勢頭強勁的態勢。得到了省市領導充分肯定和贊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視察三河工業生産基地時指出“大埔的領導班子,在集中民力民智的基礎上確立的工作思路定位準確、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並指出:大埔工業生産基地選址定位好,三個工業基地各具特色。三河工業生産基地立足交通優勢和人文優勢,陸路水路交通便利,又與火車站相鄰,是一個好地方。”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在視察時指出:“三河工業生産基地有特色、有規模。招商引資,工業生産基地建設搞得這麽好,不簡單,不容易。”
如今,整個三河就象一個大工地,到處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喜人圖景。縣委縣府的殷殷期望,正日益變成現實。三河正快速成為大埔“人文興縣”的新亮點、工業經濟的先行點、城鎮經濟的增長點和黨建工作的樣板點。
昔日任其風吹雨打極其珍貴人文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保護。投入500多萬元修建的中山公園和中山紀念堂,已全面修復完成,它和中山大橋、中山學校以及投入200多萬元擴建的烈士紀念碑、朱德紀念館象一串璀燦的明珠,為做好孫中山、朱德兩個偉人文章增添了異彩。三河已成為落實“文化梅州”發展戰略“人文興縣”發展思路中熠熠生輝的新亮點。
搭上班車的工業經濟正全面加速。目前,三河綜合工業生産基地簽約項目18個,投資總額18.59億元,其中已投産項目3個,投資總額2900萬元;三河工業生産基地正着手第二期1400畝的開發並與香港世界華人經貿促進會簽訂了14.9億元興建工業城的意嚮合同。工業經濟一派欣欣嚮榮的景象。
城鎮經濟日新月異。三河正積極做好建設匯東火力發電站的前期準備工作,决心以三河次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以鎮政府遷建為拉動,以人文景點的建設為動力,加快城鎮化進程和旅遊業的開發建設。目前,已投入300多萬元,搞好完善了天子岌,百子地移民新村建設,解决了地下排污設施,街道安裝了路燈,鎮機關進行了緑化美化工作,並鋪築了通往各村的水泥村道,城鎮經濟成為三河一大亮麗增長點。
黨建工作的旗幟迎風飄揚。三河通過抓着力建設固本強基市級示范镇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村居民維權的新路子,成立了涉農問題調處辦公室代理處,村設立了涉農問題調處辦公室,各村還聘請了一名素質較高的退休幹部擔任代理員,做到機構、制度、人員、資金四個到位,真正為農民排憂解難,三河作為黨建工作樣板點已初顯雛形。
地方特産
三河鎮炸魚幹由具有多年炸魚經驗的老師傅親手打造,色香味俱全,保存時間長,為衆多人士送禮之首選。
三河鎮豆腐幹是豆腐的再加工製品,鹹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
功效:豆腐幹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豆腐幹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茴香、花椒、大料、幹薑等調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為“素火腿”。
三河鎮陳金密柚遠近聞名,其密柚以大而甜而著稱,顔色新鮮,每年在采摘的黃金季節均吸引縣內外衆三河蜜柚多遊客前來品嚐。
三河鎮河鮮、魚幹等産於無污染地之河梅江、汀江、梅潭河等河水中,遠近聞名,歡迎有識之士前來品嚐。
三河壩戰役簡介
“八一”南昌起義,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周恩來、朱德、賀竜、葉挺,劉伯承等同志領導下,在江西南昌舉行的武裝起義。參加起義的部隊有朱德同志領導的軍官教育團,賀竜同志領導的二十軍,葉挺同志領導的十一軍,約三萬餘人,勝利地占領了江西省省會——南昌,誕生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武裝部隊。八月五日起義軍的武裝部隊離開南昌南下,準備奪取廣州,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後再舉行北伐戰爭。離開南昌後,部隊經過撫州、瑞金、會昌,途遇偽軍與國民黨軍閥錢大鈞、黃紹竑軍隊,打了一仗。會昌戰役後,起義軍經過長汀到上杭,再經大埔前往潮汕。
一九二七年八、九月間起義軍由福建長汀、上杭南下進潮汕時,朱德、周士第等同志率領的二十五師留守大埔縣三河壩。
起義軍來三河壩前一個月,先派有地下工作人員到三河壩境內的匯東等地進行秘密組織工會和農會。
一九二七年農歷八月二十四日中午,紅軍先頭部隊十多人,由三河的匯東東文部橫渡到匯城,接着大軍陸續從汀江兩岸步行到三河壩。大部隊坐着一百多條民船,繼續沿韓江直下,經過一天一夜急行軍,有二千多人留在三河壩。那時,商人開門放鞭炮歡迎,連夜做生意,市面一片繁榮。當時起義軍戴着紅邊的帽子,脖上挂着紅領巾,身穿藍衣服,打腳綁,穿草鞋,官兵不分。起義軍到三河壩後分住在廟宇、祠堂和群衆傢裏。第二天到處張貼安民告示,佈告以周士第同志出名。軍隊紀律很好,買東西很公道,講話很溫和,群衆關係很好。
起義軍住了幾天,就在匯城南門外大沙壩召開群衆大會,有二千多群衆參加。據說,站在凳子上演講的是朱德同志,會後還舉行示威遊行,參加者手持紙旗,呼口號、貼標語,遊行隊伍振臂高呼:“打倒基督教”,“鏟除禮拜堂”,“打倒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遊行隊伍入東門出南門,再進西門出北門纔散會。
起義軍在匯城住了十天左右,獲悉敵軍錢大鈞準備由鬆口直下襲擊起義軍的情報。起義軍為了選擇有利地形,星夜開動大和號輪船把起義軍運到匯東東文部,並把附近河西的船衹全部駛到東岸,衹留一條小船作渡船。我軍在觀音閣留下高山了望哨三人。起義軍到東文部後,指揮所設在田氏傢祠(至今屋內墻上還有“誓死殺敵”四個字,據說是朱德同志寫的),軍需部設在三星堂(竜虎坑葉氏傢祠,現仍有“丁卯年七連三排”七個字),並選擇與匯城遙遙相對的八十米的小丘陵——筆支尾山頂及石子案一帶挖戰壕、築工事,這是阻擊敵人扼住梅江、汀江、韓江的好陣地,我軍的主力集中在這裏,前沿陣地上有三架水竜機關槍,東文部,沿河竹頭下都挖了戰壕。當時戰綫很長,由大麻蓮塘梅子崬一直到茶陰治坑,達到三十餘裏的山頭都埋伏着我們英勇的戰士,準備迎頭痛擊來犯的敵人。
三天後,國民黨偽軍錢大鈞的軍隊來了一萬多人,尖兵先登“神壇頂”。我高山了望哨發現敵人後馬上撤到“三駁橋”,並鳴槍警告,然後乘船東渡歸隊。偽軍占領了匯城後,指揮部設在裕興旅店。匪兵到後,馬上分兵駐紮大麻並在舊寨,南門坪一帶挖戰壕,依斷墻殘壁為掩體,還有幾十挺機槍設在舊寨,裕興旅店和觀音閣等地,觀音閣還架起一門大炮,與我軍形成對峙局面,情況非常緊張。
當天下午(農歷九月初八日),戰鬥打響了。頓時,槍聲震耳,匪軍火力單方面嚮我軍陣地射擊。由於我軍早有準備,隱藏在稠密的松樹中,守得似銅墻鐵壁,有時一槍不發,有時找中目標打他一、二槍,敵人不知虛實,不敢衝鋒,就這樣堅持到晚上。為了虛張聲勢,消耗敵人的彈藥,我軍用舊油桶,把火炮放進桶裏燃火爆炸,聲如機槍,敵人以虛為實,慌亂一團,無目標地亂放槍,使敵人夜不入睡,很不安寧。
第二天上午,敵人從鬆口方向捉來十多條民船,載兵強渡。匪兵在黃員壩下船,在火力掩護下,連續幾次發動衝鋒。第一次是七條船,船將駛到河中心,我守在筆支山頂的三挺水竜機關槍居高臨下,火力集中射擊敵船。頃刻間,水花四濺,敵船成了我軍的活靶子,船沉的沉,壞的壞,無人撐的船任水票流。錢大鈞眼看慘敗,惱羞成怒,破口大駡,又調來十條船,發起第二次衝鋒,烏龜似的嚮我軍陣地爬來。我軍以猛烈火力給予回擊。炮聲、槍聲、喊殺聲交織在一起,匪軍一個個掉進河裏。當時有一個小頭目擎着旗爬在船邊上大喊衝啊!我軍發出一槍,叫他葬身魚腹。打壞了的民船載着死屍任水漂流。有兩條船載着殘兵敗將在“鄒公宮”(今竜虎坑碼頭)靠了岸,被我軍火力壓得擡不起頭來。槍聲稍停,他們竟敢發動衝鋒,我軍一排槍消滅了敵軍大半,殘餘敵人亂成一團,掉頭就跑。兩岸敵人開槍掩護,引起自己打自己,敵人死傷嚴重,剩下幾個殘兵敗將全部給我軍收拾掉了。
由於我軍戰士為解放全中國而戰,得到廣大人民群衆大力支持,在戰鬥中表現出英勇殺敵,戰鬥相持了三晝夜。
第三天晚上,敵人分兩路增援,一路由高陂而上,一路由鬆口而下。第四天拂曉,濃霧籠罩着大地,敵人從大麻蓮壙等地偷渡,企圖切斷我軍去路,妄圖包圍我軍。在我寡敵衆的情況下,我軍采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還保持有生力量二千人。隊伍的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豐、陸豐與當地的起義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同志率領經江西轉移到廣東北部,後轉入湖南南部,最後轉戰到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會合,後來發展成為紅軍的主力。
起義軍在三河壩地區逗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革命的行動已經深入人心,擴大了黨在農村的影響。起義軍雖然走了,但給三河地區播下了紅色的種子。革命先烈廖傢貞,楊南生(匯東人),就是在這次戰役影響下發展的地下黨員。
領導分工
李益輝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負責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黃 漩黨委副書記、鎮長:負責鎮政府全面工作,兼任財政所所長。
劉萬兵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黨校、政法、信訪、維穩、機關內務、精神文明工作,協管計劃生育工作,兼任黨校校長、綜治辦主任。
謝書進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教育、水利、水電、招商引資、企業工作。
楊天生副鎮長:分管民政、僑務、老區、扶貧、統戰、殘聯工作。
藍小梅副鎮長:分管農村、農業、農村醫保、經管、統計、農機、畜牧、監察、婦女、旅遊、科技工作。
劉堅城副鎮長:分管林業,協管辦公室。
黃先覺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負責紀檢工作,分管黨廉、監察、交通、公路工作。
劉定北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分管依法治鎮、國土、城建、環保工作。
餘泰春人大副主席:負責人大工作,分管自來水廠、城管及環衛工作。
饒建紅黨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分管文化、廣播、電視工作。
陳方華黨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分管黨政辦、人事、工會、共青團、人才、勞動保障。
楊廣志黨委委員、派出所長:負責派出所工作,分管消防工作,協管政法、綜治、維穩、安全生産工作。
羅新光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武裝工作,分管生豬、安全生産工作。
戴慶生黨委委員:分管計劃生育、醫療衛生工作。 |
|
三河鎮位於洪澤縣南部,東靠寧連一級公路,南臨淮河入江水道,西依洪澤湖大堤,北與東雙溝鎮毗連。寧連高速穿境而過,鎮內設有互通道口。連接寧連高速和寧連一級公路的接綫工程將於2007年底建成通車。該鎮現有容載500噸以下的水運碼頭2座。全鎮現轄8個居委會(長堤、八裏、橋南、油田地調、油田鑽井、油田技校、油田運輸綜合、油田農副處);6個村委會(長河、梁墩、塘西、聯堡、四壩、五裏牌),轄區總面積52.7平方公裏,國有耕地面積 4.64萬畝,總人口2.33萬人。腹地駐有江蘇油田物探處、農工商公司、職工培訓處等3個處級單位。2006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000萬元,財政收入5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37元。2006年,該鎮在全市鄉鎮綜合排名中列第24位,2009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00萬元。
工業經濟快速提升。近年來,該鎮始終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大力扶持企業發展。2006年實現工業技改投入9800萬元,工業銷售收入3.9億元、利稅4142萬元,其中列統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785 萬元,利稅881萬元。鎮工業集中區全面啓動,道路、電力、通訊、自來水及下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已初步建成,基本實現“五通一平”。目前該鎮已逐漸形成木業加工、建材、箱包、電子、服裝、醫療器械等六大支柱産業。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該鎮圍繞“四緑”工程,積極發展高效、有機農業,突出特色水産品養殖。2006年新建成成片蔬菜大棚200畝,稻田養蟹示範基地500畝,初步形成了稻米、水産、畜禽、林業、蠶桑五大規模基地。老三河片國土整理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初步形成了 “田成方、林成網、路配套、渠相連”格局。
鎮村建設日新月異。該鎮圍繞建設“湖濱特色鄉鎮”的目標,對集鎮進行高起點規劃,先後建成市民廣場、友誼廣場,建成同興路居民小區。主街道樓群鱗次櫛比,錯落有緻,與廣場環境緑化、亮化、美化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積極實施中心村建設,建設和規劃聯堡、梁墩中心村2個。同時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加大建管力度,努力使三河成為“人流物流交匯區、工商企業聚集區、洪澤南片鄉鎮中心區”。該鎮先後榮獲省級文明鎮、市級新型示範小城鎮稱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該鎮積極落實農村低保、五保和優撫對象各項措施,規範人口生育秩序,全鎮計劃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鋪設水泥路40公裏,架設有綫電視主桿綫45公裏,電視戶2000戶。鞏固村莊河塘整治和“三清”成果,進一步優化農村環境,推廣稭稈綜合利用技術,新建或改建衛生厠所近1000座。深化平安創建、法治建設工作,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鎮。加強安全生産教育和檢查,安全生産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完善調解機製,深入村組開展糾紛排查活動,及時處理各類矛盾,暢通了信訪渠道,保證了社會穩定。 |
|
三河鎮 面積:111.07平方千米 人口:18700人 郵編:412511 代碼:430225104
全鎮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霍傢圩;深坑、石鼓、石潮、星光、竜伏、坪形、太和、團溪、西臺、梘田洲、天平、竜坑、霍傢、廟前、源頭、大坑。鎮政府駐霍傢圩。
1949 年屬康樂鄉與中正鄉,1956 年為河東、河漠鄉,1958年屬火花公社(湖南地名網資料:1958年公社化時,曾由河東、河西、河漠三個小鄉組成三河公社,1961年分出河西後,仍名三河)。1962 年為三河公社,1984 年置鄉,1996年撤鄉建鎮。 |
|
231202108 三河鎮 231202108200 劉傢村
231202108201 溝劉村
231202108202 財富村
231202108203 太安村
231202108204 永德村
231202108205 合作村 |
|
三河鎮 三河鎮位於肥西縣東南部,距縣城24千米。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東瀕巢湖,為巢湖西岸水陸要衝。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轄7個社區、19個行政村。其中三河古鎮景區面積4.71平方千米,人口3萬多。103省道合(肥)銅(陵)公路穿城而過。國傢發展改革試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合肥十景”之一。有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巷、古城墻、古廟宇、古炮臺、古茶樓等“八古”景觀,擁有長約10千米的湖岸綫和萬畝荷花塘以及桃花島、姑山島等景觀。
[2006年代碼]340123101:~001東街居委會 ~002南街居委會 ~003西街居委會 ~004北街居委會 ~005中街居委會~006楊婆居委會 ~007二竜居委會 ~200茶朋村 ~201任倪村 ~202跨河村 ~203太華村 ~204聯閤村 ~205河口村~206木蘭村 ~207西湖村 ~208濱湖村 ~209竜安村 ~210湖光村 ~211濱光村 ~212五閤村 ~213永和村 ~214橋庵村~215濱豐村 ~216臨豐村 ~217九聯村 ~218建設村
[沿革]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古名鵲渚。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吳楚相爭在此發生了“鵲岸之戰”。鎮境近代史上太平天國大軍與清軍激戰之地,史稱“三河大捷”。1949年設三河市,不久改稱三河區,1956年置三河鎮,1960年改公社,翌年復稱三河鎮。1997 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下、楊婆、新圩3個村委會及北街、西街、中街、南街、東街5個居委會。2004年,清平鄉並入三河鎮。 2005年底,將嚴店鄉的九聯村、建設村並入三河鎮。
附:清平鄉位於肥西縣城東南20千米處。上(派)三(河)公路縱貫鄉境。豐樂河、杭埠河流經鄉境西南邊緣,東瀕巢湖,河網密佈,溝渠縱橫。巢湖之中有姥山屹立。1949年置清平鄉,1961年設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94.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羅靳、木南、大興、幸福、濱鋒、太華、茶棚、跨河、曹管、下灣周、竜庵、河口、五合、方祠、濱光、高郢、臨鋒、神靈、湖光、橋庵、倉、聯合、臨崗、任圩、倪圩25個村委會。 |
|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有2500多年歷史,為肥西經濟重鎮。全鎮4.71平方公裏,3.1萬人口。轄8個居委會。
近年來,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示范镇,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合肥市新一輪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被國傢建設部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合肥市“六個好”鄉鎮黨委,今年又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榮譽稱號。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鎮內河環水繞,五裏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既是兵傢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有“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
三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境內名勝古跡衆多,歷史名人輩出。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戰擊敗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當時的大本營、古城墻、古炮臺等遺跡。李鴻章傢糧倉、楊振寧客居地等保存完好;還有宋太祖寄宿地“二竜街”廬劇“小辭店”等傳說。 |
|
三河鎮位於綏化市北林區東北部,東經127°16′,北緯47°00′,東依泥爾根河,南臨呼蘭河,西靠諾敏河,三河鎮因此而得名。北與綏棱縣接壤,東與慶安縣毗鄰。全鎮有6個行政村,81個村民組,69個自然屯,總人口28805人(農業人口27535人)。全鎮農村勞動力8108人,5964戶,耕地面積8344公頃。地勢東高西低,多為丘陵與平崗地,屬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21℃,無霜期115-120天。
三河鎮地處三河(呼蘭河、諾敏河、泥爾根河)之濱,水草肥美、畜牧資源豐富,尤其適宜發展特色養殖業。目前全鎮已形成小尾寒羊、獺兔等為代表的特色養殖項目,市場需求看好,前景十分可觀,三河鎮的緑色食品種植也有較長的歷史,大豆、玉米、水稻等緑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較大,緑色産業的開發也具有廣阔的市場前景。
幾年來,三河鎮民營企業發展較快。全鎮共有民營企業18傢,年總産值3000萬元,純利潤349萬元。其中:黑竜江省綏化市農藥總廠(生産水田除草劑-丁苄乳油和植物生長劑-生根寶、壯秧劑)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傢農藥生産廠傢(全國僅有四傢生産水田農藥的廠傢),生産前景十分可觀。全鎮已形成了民營企業為竜頭,以運輸、建築、商服、産品加工等集體、個體、私營一起上的多層次發展之路。三河鎮現有全封閉輕工市場一處。占地15000平方米;大牲畜交易市場一處,商業服務網點1139個。集市貿易發展迅速,輻射周圍海倫、綏棱、望奎、蘭西、慶安、鐵力等市縣。
三河鎮將在"搞好二次創業,實現農業強省"的發展目標指引下,依托當地資源,圍繞産業開發主綫,強化鄉企、牧業,促進第三産業開發,采取外嚮型拉動和産業連動,優化結構,依靠科技,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將以最全面、最優惠、最寬鬆的政策給各地有識之士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本着"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誠摯的歡迎各地商客來三河鎮投資。
三河鎮地處三河(呼蘭河、諾敏河、泥爾根河)交匯處,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魚塘100多處,是休閑垂釣的好去處。橫貫東西的紅紫砬山是登山愛好者的天堂。諾敏河畔、紅紫砬山腳下柔細的沙灘,碧緑的河水,青翠的鬆柏給人以回歸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
|
三河鎮 面積:111.07平方千米 人口:18700人 。郵編:412511 代碼:430225104 全鎮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霍傢圩;深坑、石鼓、石潮、星光、竜伏、坪形、太和、團溪、西臺、梘田洲、天平、竜坑、霍傢、廟前、源頭、大坑。鎮政府駐霍傢圩。
1949 年屬康樂鄉與中正鄉,1956 年為河東、河漠鄉,1958年屬火花公社(湖南地名網資料:1958年公社化時,曾由河東、河西、河漠三個小鄉組成三河公社,1961年分出河西後,仍名三河)。1962 年為三河公社,1984 年置鄉,1996年撤鄉建鎮。 |
|
三河鎮位於炎陵縣西大門,是社會各界人士瞻仰炎帝陵必經之地。境內有炎帝陵風景區的重要景點:“邑有聖陵”石刻和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詞的“炎帝陵”牌坊等。該鎮是炎陵縣的糧食生産基地。已連續六年實現糧食雙季備産過噸、油菜超萬畝,是炎陵縣首屈一指的農業大鎮,是炎陵縣唯一被株洲市人民政府授予“油菜之鄉”稱號的鄉鎮。目前,炎陵縣在該鎮開發的無費工業小區已具規模,政策優惠,環境寬鬆,是投資置業的好去處。 |
|
三河鎮位於大埔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內交匯而得名。全鎮下轄12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0436人,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所在地,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定位為縣城次中心城市,境內有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烈士紀念碑、紀念園,明代古城墻,韓江源標志雕像,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火船屋,鳳集亭,古榕渡等衆多人文景觀,是大埔縣紅色旅遊綫路首選點。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同樣也吹緑了三河這片古老的土地,三河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縣委縣府提出的“以三江為依托,做好兩篇偉人文章,發展三河城鎮經濟、工業經濟和人文經濟”的發展思路指引下,三河正初步成為大埔縣“人文興縣”的新亮點,工業經濟的先行點,城鎮經濟的增長點和黨建工作的樣板點。正日益成為大埔縣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排頭兵。
具有強烈開拓進取精神和發展意識的縣鎮兩級領導,針對三河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及三江匯流水陸交通便利的獨特地理位置和豐富的人文景點,歷史遺存優越條件,在集思廣益基礎上提出“以三江為依托,做好兩篇偉人文章,發展三河城鎮經濟、工業經濟和人文經濟”的發展思路,致力打造“工業經濟先行點,人文經濟新亮點、城鎮經濟增長點、黨建工作樣板點”把三河放在次中心城市的定位上全面發展社會經濟文化。
思路决定出路。經過全面的實踐,三河初步呈現出亮點紛呈、發展勢頭強勁的態勢。得到了省市領導充分肯定和贊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視察三河工業生産基地時指出“大埔的領導班子,在集中民力民智的基礎上確立的工作思路定位準確、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並指出:大埔工業生産基地選址定位好,三個工業基地各具特色。三河工業生産基地立足交通優勢和人文優勢,陸路水路交通便利,又與火車站相鄰,是一個好地方。”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在視察時指出:“三河工業生産基地有特色、有規模。招商引資,工業生産基地建設搞得這麽好,不簡單,不容易。”
如今,整個三河就象一個大工地,到處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喜人圖景。縣委縣府的殷殷期望,正日益變成現實。三河正快速成為大埔“人文興縣”的新亮點、工業經濟的先行點、城鎮經濟的增長點和黨建工作的樣板點。
昔日任其風吹雨打極其珍貴人文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保護。投入500多萬元修建的中山公園和中山紀念堂,已全面修復完成,它和中山大橋、中山學校以及投入200多萬元擴建的烈士紀念碑、朱德紀念館象一串璀燦的明珠,為做好孫中山、朱德兩個偉人文章增添了異彩。三河已成為落實“文化梅州”發展戰略“人文興縣”發展思路中熠熠生輝的新亮點。
搭上班車的工業經濟正全面加速。目前,三河綜合工業生産基地簽約項目18個,投資總額18.59億元,其中已投産項目3個,投資總額2900萬元;三河工業生産基地正着手第二期1400畝的開發並與香港世界華人經貿促進會簽訂了14.9億元興建工業城的意嚮合同。工業經濟一派欣欣嚮榮的景象。
城鎮經濟日新月異。三河正積極做好建設匯東火力發電站的前期準備工作,决心以三河次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以鎮政府遷建為拉動,以人文景點的建設為動力,加快城鎮化進程和旅遊業的開發建設。目前,已投入300多萬元,搞好完善了天子岌,百子地移民新村建設,解决了地下排污設施,街道安裝了路燈,鎮機關進行了緑化美化工作,並鋪築了通往各村的水泥村道,城鎮經濟成為三河一大亮麗增長點。
黨建工作的旗幟迎風飄揚。三河通過抓着力建設固本強基市級示范镇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村居民維權的新路子,成立了涉農問題調處辦公室代理處,村設立了涉農問題調處辦公室,各村還聘請了一名素質較高的退休幹部擔任代理員,做到機構、制度、人員、資金四個到位,真正為農民排憂解難,三河作為黨建工作樣板點已初顯雛形。
如今,湖寮至三河招商引資一條街的建成,凸顯了三河作為次中心城市的地位。今天的三河:鐵路、公路、水種、路路皆通,“園區、街區、景區、區區靚麗。三河已搭上了工業經濟末班車,正迅速走上快車道。人文資源已全部得到妥善保護、挖掘、開發、利用。城鎮呈現嶄新面貌,吃飯靠返銷糧、生活靠政府救濟已成為遙遠的絶響,四河八岸的群衆正昂首闊步在奔康路上。 |
|
儀隴縣轄鎮。清為觀音河場,1911年設觀音河鄉,1950年置三河鄉,1992年改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33公裏。面積42.7平方公裏,人口1.9萬。馬(鞍)瓦(子)、三(河)柏(林)和鄉道板橋公路縱橫貫通境內。轄河街、火燒包、十字埡、鷂子洞、吊索灣、倒角灣、黃泥包、天梁寨、九竜寺、瓦店子、新橋、鬆花嘴、衆山包、大石包、土墻坪、楊傢寨、陡石梯、瓦窯壩、關口梁、黑灣20個村委會和街道居委會。鎮辦企業有新橋水電站、建築業、木業。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養殖豬、蠶、傢禽等。 |
|
621202108000 三河鎮 621202108200 陽壩山村 621202108201 廟坪裏村 621202108202 竹林村 621202108203 柏林村 621202108204 李傢臺村 621202108205 倉院村 621202108206 漢坪村 621202108207 楊坪村 621202108208 馬河村 621202108209 小石山村 621202108210 馬傢半山村 621202108211 南山村 621202108212 宣傢河村 621202108214 歇臺村 621202108215 姚溝門村 621202108216 黑溝裏村 |
|
三河鎮 2008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同意:將固原市原州區黑城鎮劃歸海原縣管轄。2月18日正式移交。6月20日,國務院批準,同意將海原縣政府駐地由海城鎮遷至黑城鎮。分析黑城鎮地名歷史和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群衆、市縣更名意見的基礎上,自治區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確定,海原縣新址駐地黑城鎮更名為三河鎮。 附:原州區黑城鎮
黑城鎮位於原州區北部,清水河兩岸,距市區50千米。轄11個行政村。寶中鐵路、銀平公路、固海公路穿越鎮境。
[代碼]640402102:~200小河村 ~201四營村 ~202紅城村 ~203黑城村 ~204唐堡村 ~205六窯村 ~206莧麻村 ~207遼坡村 ~208戴店村 ~209團莊村 ~210坪路村
[沿革]1958年屬七營公社,1961年析設黑城公社,1983年置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218.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黑城、莧麻、遼坡、四營、小河、六窯、唐堡、戴店、紅城子、坪路、團莊11個行政村。 |
|
位於洪澤湖東南岸,洪澤縣南部,東傍寧連高速公路與共和鎮相鄰,兩側為一望無際的洪澤湖,南臨洪澤湖入江水道,與盱眙縣的觀音寺隔河相望,北與東雙溝鎮接壤。總面積93.17平方千米,鎮域總人口2.77萬人。 |
|
三河,座落在巢湖岸畔,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位於安徽省城合肥至黃山、九華山的旅遊黃金綫上,距合肥35公裏,因環鎮而抱的豐樂河、杭埠河與流貫鎮內的小南河合而為一而得名。鎮內五裏長街,古建築飛檐翹壁,雕梁畫棟,青石板路光滑清澈,見證着三河所經歷的風雨歲月;鎮外,河湖環繞,稻花飄香,碧波萬裏,風光瀲灧,一派“‘春秋’古鎮,皖中水鄉”的美麗風光,形成了“外環兩岸、中峙三洲”的獨特地貌。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鄉古鎮,史稱“鵲渚”,是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安徽省環境優美鎮,合肥市“新十景”之一。
三河,以水鄉古鎮為特色。源於水,靈於水,活於水,盛於水,水是三河的靈魂。2900米小南河穿鎮而過,潺潺流淌,清澈見底,河上古橋橫跨,水中遊船蕩漾,河邊垂柳拂水,岸上卻是古老的徽派建築群和百鋪相連的古大街,前門店鋪,後門碼頭,依河傍水,河街相連,再現了一幅現代的“清明上河圖”。
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自古就有的古河,從古代流淌到今天;古河上有石橋,連接着記憶與夢想;走進古圩,則讓我們感受到原始的自然風光;青石板上的古街巷,保留着歷史街區德肌理;古民居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形成少見的晚清建築群;古茶樓依堤傍水,薈萃了三河飲食文化的精華;曾經十分紅火的古廟臺,繚繞着昔日的滄桑雲煙;太平軍遺下的兩段城墻,則給我們留下了古戰場的戰火痕跡。總之,三河八古,佐證和詮釋着三河的古老,給今天的遊客增添了訪古探幽的雅興和情趣。
非物質文化遺産,廬劇作為中國一個劇種,在江淮地區廣為流傳。三河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的第一劇目——《小辭店》生活來源於三河,至今民間仍流傳着《小辭店》裏發生的纏綿純潔的愛情故事。
三河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體現了中國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民間仍自發舉辦耍竜燈、鬧旱船、河蚌舞等活動,端午節時,人們做粽子、玩竜舟;中秋節仍玩火把;婚喪娶嫁,仍擡花轎、請“良玩”,保存着淳厚的民風。
三河飲食,以徽派菜係為底藴,融百傢菜係之長,堪稱中國飲食的一大奇葩,聞名遐邇,傳統宴席—“八八席”、“八四席”,無不傳遞着久遠飲食文化的底藴,“三河酥鴨”、“米粉蝦”、“豆腐面魚湯”等名菜無不展示水鄉的風韻,“三河小米餃”、“三河馬蹄酥”讓你回味無窮,還有三河茶幹、三河米酒,工藝品三河羽毛扇更讓人流連忘返。至今,仍保存明清民謠《十大捨不得》:“一捨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捨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遊覽三河,觀賞的是風景,感受的卻是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三河,這座鑲嵌在巢湖岸畔璀璨的明珠,以“水鄉古鎮”獨特的魅力,笑迎四方賓朋。 |
|
- : Sanhe Town
|
|
三河回族鄉, 三河, 三河回族 |
|
三河鎮大捷 | 三河鎮之戰 | 洪澤三河鎮 | 合肥三河鎮景區 | 肥西縣三河鎮醫院 | 武都區三河鎮開心網吧 | 武都三河鎮戰聖網吧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隴南市武都區公司三河鎮三河街營業廳 | 肥西縣三河鎮中街迎賓大酒店 | |
|
|
聯閤村 | 西湖村 | 劉傢村 | 板橋村 | 永和村 | 源頭村 | 西街社區 | 橋南社區 | 星光村 | 長堤社區 | 東街社區 | 北街社區 | 中街社區 | 竹林村 | 柏林村 | 南街社區 | 石鼓村 | 三河村 | 新橋村 | 三河村 | 南山村 | 小坑村 | 九竜寺村 | 五裏牌村 | 九聯村 | 太安村 | 合作村 | 河口村 | 濱湖村 | 竜安村 | 湖光村 | 五閤村 | 霍傢圩居委會 | 深坑村 | 石潮村 | 竜伏村 | 坪形村 | 太和村 | 團溪村 | 西臺村 | 梘田洲村 | 天平村 | 竜坑村 | 霍傢村 | 廟前村 | 大坑村 | 舊寨村 | 良江村 | 五豐村 | 白石村 | 源坑村 | 梓裏村 | 竹樓村 | 積良村 | 石崗村 | 瓦店子村 | 楊傢寨村 | 鬆鶴村 | 木竜村 | 李傢臺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