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成都公交站 : 將樂縣 : 蠡縣 : 休寧縣 : 洪洞縣 : 新絳縣 : 羅江縣 : 雙流縣 : 三臺縣 : 新羅區 [顯示全部] > 萬安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萬安鎮
  萬安鎮位於成都市雙流縣東部淺丘地帶,因境內有萬福寺、定安橋得名,寓意“萬福之地、諸事皆安”。全鎮幅員面積31.14平方公裏,平均海拔500米左右,轄5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1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1萬。
  萬安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鎮政府駐地距成都人南延伸綫末端僅3.5公裏,距市區僅16公裏,距雙流國際機場僅16公裏。麓山大道高等級公路自西嚮東橫貫全鎮。鎮內生態資源豐富。開元地區地下天然氣儲藏豐富,具有可開發價值。全鎮擁有6個20-300畝的天然水庫,東部的韓婆嶺地區和南部的天馬地區擁有成都市近郊獨一無二的生態森林6000餘畝,形成一道天然緑色屏障,可謂山水相依、秀美怡人,被媒體譽為“緑色的水庫,天然的氧吧”。
  獨具的區位、交通、生態優勢和良好投資環境,給萬安鎮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萬華麓山國際社區等大型項目已落戶萬安,西南空管局、迪康藥業、大連海昌等一批有實力、發展潛力巨大的企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運籌之中。如今的萬安已成為各大商傢投資的熱土,休閑度假的勝地。按照雙流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麓山大道國際社區走廊”構想,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比華利山”將在此顯現。
  韓婆嶺位於萬安鎮境內東部,因該地地勢較高,傳說清朝年間,一韓姓老婦人在此地開一茶店,為來往客人提供飲水休息而得名。1978年後,成都市機關和萬安鎮韓婆嶺及天馬地區共同營造美國火炬鬆共6000餘畝,現已成林。僅韓婆嶺地區就擁有成片森林3000餘畝。整片森林高低錯落,山環水抱,風景秀美,被媒體譽為“緑色的水庫,天然的氧吧”。
  成都萬華地産是萬安鎮2001年引進的大型項目,其開發的麓山國際社區是同步於國際頂級居住社區,專為中國成功人士量身定製的精英高尚社區。現已成功開發了麓山別墅·逸翠𠔌、麓山別墅·橡樹坡和麓山別墅·水晶崗。所有的別墅都依傍着高爾夫式的草坪景觀而生。綿延的果嶺成了別墅的景觀,而別墅也成了景觀中的優美建築。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993男10189女9804家庭戶戶數5773家庭戶總人口(總)19786家庭戶男10041家庭戶女97450-14歲(總)36570-14歲男18640-14歲女179315-64歲(總)1479915-64歲男753615-64歲女726365歲及以上(總)153765歲及以上男78965歲及以上女748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592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萬安鎮
  基本概況
  萬安鎮,古稱萬安寺,有一寺廟。清同治十三年(1874)興場。萬安鎮位於綿陽市三臺縣縣城西南部,距縣城21公裏,凱江左岸是進都,右岸是萬安。地理坐標東經104°45′,北緯31°03′。東接古井鎮,南鄰新建,西與凱河鎮接壤,北界樂安鎮。境內以淺丘為主,兼有平壩。2001年,全鎮總面積14.5平方公裏,場鎮面積0.5平方公裏。鎮轄6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
  該鎮交通方便,境內有縣道公路7.5公裏,村村通公路,社社有機耕道.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儲藏量大.凱江河自西嚮東橫貫全鎮,河灘面積達3000畝,沙石、石灰石藏量豐富。
  全鎮總人口9416人,2724戶。2001年,全鎮總人口9416人,2724戶。有土地面積575公頃,耕地518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83畝。主要河流1條,凱江河最大,全長20公裏。森林面積6060.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年降水量在882毫米左右,年均氣溫16℃,年均無霜期280天左右。有電灌站27處29臺,總裝機容量1275千瓦。魯班水庫、團结水庫尾水支鬥毛渠12Q公裏,灌溉面積達7500畝,占耕地面積50%。凱江河流經萬安鎮14.5公裏,凱江之濱有豐富的河沙、石英石、石灰石。已鑽出石油氣井1口。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8545男4414女4131家庭戶戶數2623家庭戶總人口(總)8521家庭戶男4399家庭戶女41220-14歲(總)19470-14歲男9990-14歲女94815-64歲(總)584715-64歲男304915-64歲女279865歲及以上(總)75165歲及以上男36665歲及以上女38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8329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萬安鎮
  萬安鎮位於蠡縣縣城北18.3公裏處,共轄14個行政村,總面積36.3平方公裏,孝義河自西嚮東流經中部,耕地3.4萬畝,總人口是27406人,土質為輕壤,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果樹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工業主要以毛紡、軸承、製香業等為主。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為37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 2902元。其中:軸承、製香業作為該鎮的經濟特色産業穩步發展,軸承業規模不斷擴大,製香業作為傳統産業,已由品種單一的佛香嚮衛生香、蚊香等多係列發展。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萬安鎮
  萬安鎮位於新絳縣汾河南畔,峨嵋嶺底,東西隔溝於橫橋鄉相接,南於陽王鎮相連,西與臨縣稷山隔溝相望。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裏。共轄13個行政村,70個居民組,2006年常住人口19206人,耕地着47336畝土地。
  該鎮是以農為主的鄉鎮,農業主導産業以水果種植,有蘋果、毛油桃、梨、葡萄、杏等水果面積為20541畝,其中以毛油桃為主面積為13860畝,品種有:曙光、麗春、極早紅、中油4號、中油5號、紅山湖、瑞光三號、九號、1211、大白油桃、毛桃有:北京四號、新世紅、沙紅等120多個品種,為了促進早上市,提高經濟效益,采取了反季節生産日光溫室286座,大棚204座,可以提早上市從四月上中旬開始外銷,價格為1公斤五元以上,也就是從4月開始至9月份,每天都有上市的毛油桃品種,年産量可達13860噸,用10噸車,可拉1386車,在旺季六、七月份,每天都有40多輛車往外運。平均價格每斤3—4角錢價值1000萬元左右平均每人收入500元左右。
  近幾年來,萬安鎮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産業結構調整日趨於合理,形成以油桃、蔬菜、金剛石工具,養殖為主的四大主導産業。萬安素有“鑽石之鄉”之美稱;是新絳首傢建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的鄉鎮之一;油桃面積已達2萬畝。1992年被運城地區評為”太陽之鄉”,命名為“衛生模範鄉鎮”。1998年投資108萬元新建一幢兩層40間面積為1925平方米的鎮中學教學大樓。 1999年被運城地區評為“小康示範鄉鎮”, 2000年5月被運城地區評為“民間藝術之鎮”。目前全鎮75%的村實現了村內道路油化硬化,村村通閉路電視,電話的人戶宰達到95%,三年內新增深井17眼,目前147眼深井已全部實現了管灌化,村村通了自來水。為了推進油桃産業的發展,投資180萬元建成萬安果業市場,總面積達35畝。 2003年4月,成立了萬安鎮油毛桃銷售服務中心,配置了電腦,進行網上銷售,為果農招引客商,收穫季節每天客流量達3000人以上。與鄭州果研所聯姻,建立長期的技術服務指導,保障全鎮油桃質量優良,價格合理。投資250萬元建成了總占地面積為650畝的無公害種、養、加綜合示範園區,建有日光溫室大棚115個,小拱棚30個,種植蔬菜、油桃、品種棗;養殖良種羊、種鹿等。投資90萬元,建起存欄200餘頭肉牛的康達養殖場。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萬安鎮
  基本概況
  萬安鎮,2001年由原來的左傢溝鄉、雙昌鄉和萬安鎮合併組建。位於洪洞縣西部,距縣城10公裏。東與辛村鄉為鄰,西與左木鄉相連,南與竜馬鄉為界,北與劉傢垣鎮接壤。全鎮轄60個村委會,87個自然村,13713戶,62406口人。全係漢族。鎮政府駐萬安村。1958年公社化時,萬安公社包括左傢溝公社,1961年鼕與左傢溝分設,1984年4月改建為鎮。這裏很早以前就是鎮的建製,歷史上曾是洪洞縣第六區和萬安鄉政府駐地。該鎮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丘陵區,其餘均為平川區。三交河澗河自西流入本鎮,嚮東經辛村鄉流入汾河。1958年興建的七一渠由北而南,縱貫本鎮東部,大運高速路由北而南,穿越全境,馬(牧)雙(昌)公路由東嚮西進入雙昌,洪(洞)三(交河)公路自東嚮西,沿三交河河𠔌穿越本鎮,交通極為便利。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534公頃,總耕地面積8021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雜糧、薯類和棉花為主。鄉鎮企業方面,主要企業有洪永冶煉公司、恆富焦化廠、正平飼料有限公司、飛虹塗料公司等企業。文教衛生方面,全鎮共有學校75所,有衛生院3所,各村均設有衛生所。
  行政轄村
  萬三村東漫底村西漫底村高公村東梁村西梁村曹傢莊村溫傢莊村鐵爐莊村賀傢莊村西喬莊村上捨村蘭傢節村石傢莊村韓傢莊村澗西村楊傢莊村萬一村萬二村普安村棗坪村坡裏村西步亭村東步亭村南步亭村左傢溝村東姚頭村西姚頭村康傢坡村王緒村郭傢莊村婁村下辛府村東堡村西堡村淺溝村西昌村東垣村白村三教村宋傢溝村東圈頭村西圈頭村神西村大陽窪村垣上村石傢垣村常傢溝村宜爾泉村雙昌村韓侯村孔莊村師村南李村魯生村樊村上村下村紅星莊村車垣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1378男15999女15379家庭戶戶數6775家庭戶總人口(總)31157家庭戶男15872家庭戶女152850-14歲(總)93020-14歲男49600-14歲女434215-64歲(總)2028215-64歲男1027215-64歲女1001065歲及以上(總)179465歲及以上男76765歲及以上女102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0890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萬安鎮
  萬安鎮風景 鄉鎮簡介
  萬安鎮位於黃山市中心城區以西15公裏,休寧縣城東擴已與我鎮相連,至黃山風景區48公裏,慈張公路、皖贛鐵路東西嚮穿境而過,合銅黃高速公路縱穿我鎮。全鎮地域面積79.76平方公裏,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萬安鎮是省級中心建製鎮、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千村百鎮”示范镇、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
  歷史文化
  古鎮萬安歷史悠久,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從三國至唐朝(258---750年)曾作為縣治和郡(州)治,總轄歙、宣、杭、睦、婺、饒六州,成為當時皖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四百多年前,萬安便是休寧縣一座商賈雲集、水陸兩棲的重要商埠集鎮。鎮內有“越國古城”的古城岩和休寧海陽八景之“壽山初旭”與“鬆蘿雪霽”;有猶如“清明上河圖”的萬安老街,街長約7華裏,明清均被列為休寧九大街市之首,有“小小休寧城、大大萬安街”之譽;有風光旖旎的橫江和氣勢恢宏的萬安壩;有文化底藴濃厚的古民居、古塔、古橋、古埠頭等衆多文物古跡;有人民教育傢陶行知的啓蒙館;有榮獲巴拿馬金奬的古羅盤和“緑色金子”之稱的鬆蘿茶等聞名遐邇的傳統名特産品;被譽為“徽州學府”的省重點中學——休寧中學就座落在鎮內。
  萬安的文化底藴深厚,史籍與典故比比皆是。有被唐代封為“徽國公”的“汪王故宮”遺址;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避難的仙人洞;有明末抗清英雄金聲講經論道的“還古書院”;還有四月的“水竜廟會”;五月端陽的“賽竜舟”。
  經濟建設
  萬安鎮經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水、電、路齊全,程控電話、廣播電視覆蓋全鎮,郵政、電信、金融等社會服務網絡健全。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嚮,狠抓結構調整,種、養殖業發展較快,以經濟合作社及吳田苗木花卉基地、海寧大棚蔬菜示範基地為依托,嚮四周輻射“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的新格局,已成為市縣及周邊地區的農副産品生産供應基地。截止至2008年底全鎮個體私營企業512個,逐步形成了建築建材、精細化工、皮革加工、旅遊工藝品、畜禽養殖、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産業。
  發展目標
  該鎮已確立“農業穩鎮、工業富鎮、旅貿活鎮、科技興鎮、以德治鎮”的發展思路。將堅持以“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為主題,圍繞黃山大旅遊的發展格局,依靠獨持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做活農業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旅遊開發和招商引資四篇文章,努力把萬安建成環境優美、市場繁榮、特色鮮明、百姓富裕的旅遊型小集鎮,成為黃山市黃金旅遊通道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2339男11408女10931家庭戶戶數6244家庭戶總人口(總)21336家庭戶男10786家庭戶女105500-14歲(總)48160-14歲男24000-14歲女241615-64歲(總)1582715-64歲男827815-64歲女754965歲及以上(總)169665歲及以上男73065歲及以上女96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0131
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萬安鎮
  基本概況
  萬安鎮萬安鎮位於竜岩市新羅區西北角,北西與上杭縣、連城縣交界,東與新羅區的白沙鎮、雁石鎮毗鄰,南與江山鄉接壤,距竜岩市區62公裏(沿萬蘇公路),是發展邊貿,增進物質文化交流的樞紐。萬安鎮地處國傢級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南麓,是新羅區重要的緑色寶庫。全鎮面積392平方公裏,人口近1.4萬人,20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村村實現通路、通電、通話。
  資源開發
  萬安鎮內地上山清水秀,阡陌流金,地下礦産豐富,百寶薈萃。全鎮森林面積近47萬畝,林木蓄積量280萬立方米,毛竹9萬畝,年産毛竹60萬根,到處是一片緑色的海,已探明的礦藏有鐵礦、石灰石、硅石、花崗岩、煤礦等。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水資源極為豐富。有"緑海明珠"之稱的梅花湖,面積7.9平方公裏,來自梅花山腹地的三條溪即薄竹溪、麻林溪、梅村溪水量充足。為充分開發豐富的水力資源,以萬安溪電廠(裝機容量4.5萬KW)為依托,大力開發小水電資源,目前環坑二級電站(3×250KW),合溪二級電站(3×250KW),華坑一級電站(3×180KW)已建成投産,全部開發後,全鎮裝機容量合計7萬KW,將為企業提供充足的電力,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鎮村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為出發點、大念"山、水、田"三字經,做好"山頭、水頭、旅遊"等文章,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該鎮到處是一片緑色的海洋,地上山清水秀,阡陌流金,地下礦産豐富,百寶薈萃,已探明的主要礦産有石灰石、煤、鉀長石、鐵、錳、硅、高嶺土等,境內山巒起伏,溪流縱橫,水資源極為豐富。
  旅遊資源
  該鎮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被譽為北加歸綫上“緑海明珠”之稱的梅花湖,庫區水面面積7.9平方公裏,湖岸綫長82公裏,湖岸麯折,岸上森林密佈,水上魚鳥飛躍;名勝古跡有有風格獨特、保護完好的梅村——竹貫古跡群;始建於明萬歷年間,保護完整的“浪門金鎖”橋、流傳廣泛的節孝碑、清代澎湖副都督溫兆鳳將軍的故居和溫氏傢廟等,另外還有渡頭駐仙峽、圓光寺、蓮臺山、甲園裏石窟等;有多處成片的原始森林裏,存活着桫欏、紅豆杉等珍稀植物,有成群的猴子出沒,並隱居着華南虎、山羚羊等珍稀動物;成群的白鷺、鴛鴦在梅花湖上暢遊嬉戲。
  歷史沿革
  明代包括九竜鄉萬安裏鬆洋社的好坑、妙地、陳坑;溪口社的陳傢山、黃傢岐、坂寮、上村;溫潭社的珠坂、紋水溪、産坑、黃坑;塗坑社的芹草洋、上界、中界、下界、三層坑、雙澗頭、赤竹村、石高山;橫坑社的積貫、謝屋、浮竹嶺、梅村、嶺背;西坑社的西坑源、高橋坑、地村;塗潭社有黃屋嶺、大高畲、雪竹凹、嶺頭等村落。清代為溪口社,清雍正九年(1731)在溪口設縣丞署。
  民國初年改稱萬安社,曾設縣佐衙門。民國21年9~12月,成立萬安區蘇维埃政府,轄梅村、竹貫、梧宅、鴻傢山、橫坑、地村(同新)、塗潭、張福嶺、小高斜、青草岩、渡頭、貝坑等村。民國22年,為萬安區,設貝坑、塗潭、鬆洋、竹貫、溪口、高橋、新地、梧宅、雲崗、民主鄉。次年為第八區。民國26年3月,改第四區,設溪口,鬆崗、竹梧、高新、蒲江鄉聯保、24保、247甲。民國30年12月屬第一區(岩東),設溪口鎮,轄溪墩、長傢、林坑、扁寮、西坑、鬆洋、好坑、浮竹、梧背、梧寮、三高保;還包括蒲江鄉轄塗潭、磜南、背坑、張福、車官、背畲保及梧新鄉轄環皮、竹貫、陳中、梅鴻、梧宅、高橋、上珠、上坑、香嶺、大地保。民國33年,劃溪口鎮8保和梧新鄉10保。
  1949年11月,為萬安區,轄溪口、兩梧、鬆坑、塗福、高新、車背、竹梧村。1955年高新鄉分設同新、高廈二鄉(次年合併),增設高城鄉。1957年,設溪口、梅村、鬆洋鄉。次年分別設立公社,1959年,三公社並稱萬安公社。1961年6月,分設溪口公社,轄石傢坪、赤高、石城、下畲、浮溪、塗潭、張陳、紅光、長星、高坑、下坪坑、新民、紅旗、高輝、下林坑、陳洋、上林墳17生産大隊、46生産小隊;鬆洋公社轄四村、鬆洋、四進、好坑、浮竹、五村、西坑7大隊、24小隊;梅村公社設青草岩、小高畲、大高畲、梅村、環坑、竹貫、華蒙、磜頭坑、上珠、上坑、蔡傢山、渡頭、鴻傢山、梧宅、貝坑、南坪、地村、同愛、新村、下坑、營步營21大隊、48小隊。1965年三公社合併,稱萬安公社。
  1984年7月改設萬安鄉。1987年,面積359.85平方千米,轄20村、105村民小組,總人口1327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7人,鄉政府駐地溪口圩,距市區82千米。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392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紅光、陳洋、高林、西貫、四村、五村、鬆洋、好坑、同新、高廈、環坑、浮竹、梅村、竹貫、華坑、西源、塗潭、張陳、高池、石城20個村委會。
  下轄村莊
  紅光村高林村陳洋村西貫村鬆洋村好坑村浮竹村四村村五村村高廈村同新村環坑村竹貫村梅村村華坑村西源村張陳村塗潭村石城村高池村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995男7116女5879家庭戶戶數3520家庭戶總人口(總)12175家庭戶男6470家庭戶女57050-14歲(總)29350-14歲男15020-14歲女143315-64歲(總)896915-64歲男508715-64歲女388265歲及以上(總)109165歲及以上男52765歲及以上女56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586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萬安鎮
  第一節 概況
  萬安鎮位於縣境北部,總面積147.5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萬安村距縣城28公裏。福銀高速公路和省道金泰綫縱貫境內,並在境內開有高速公路互通口。2005年,全鎮轄8個村委會、1個良種場、71個村民小組,有2522戶10275人。 全鎮有耕地1.49萬畝,其中水田1.45萬畝;林業用地12.18萬畝,其中有林地11.67萬畝,森林覆蓋率77%,林木蓄積量49.6萬立方米,立竹量210.5萬根。正溪、寺許、福匡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鐵、鉛、鋅、鎢、輝鉬、錳、方解石、石英石、鉀長石、五彩玉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灰石等,其中寺許牛欄山方解石儲量達500萬噸以上,寺許燈頭鐵、鉛鋅多金屬礦儲量達100萬噸以上。素有"礦業之鄉"之稱。大陽峰海拔1431.9米。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6處。 第二節 農業
  199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29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8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27941畝和14519畝。1995年後,農業産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部份耕地調整種植經濟作物。通過引進高優品種,建立種養示範基地,培育糧、果、菌、蔬、煙、蓮等主導産業,農業經濟持續發展。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39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39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13495畝和12423畝,種植面積分別比1991年減少52%和14%。糧食總産量5230噸,畝産388公斤;煙葉種植3660畝,産量439噸;果園7762畝,産果2466噸,其中柑桔5126畝,産量1084噸;梨1331畝,産量732噸;食用菌鮮品産量118噸、幹品産量53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5244畝,産量5671噸;魚、蝦、蟹、貝類淡水産品産量667噸 ;牛存欄270頭,羊存欄1765頭,豬存欄4650頭;傢禽存欄4410衹。 第三節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鎮有企業178傢,從業人員1513人,總産值6080萬元。鎮政府深化企業改製,至2000年全面完成19傢鎮屬企業改製工作,其中出售轉讓14傢、股份合作3傢、兼併2傢。1996年,創辦養鰻場、腐竹廠等。2000年7月,萬安蓮花茶種植基地和加工生産企業創建,年産蓮花茶120萬朵,年産值200 萬元。2004年,因市場銷路不暢停止生産蓮花茶。2002年後,建隆礦業有限公司、萬安礦産品經營部、翔坤礦業有限公司、鑫峰礦業有限公司、浙福銅業有限公司、佳潤礦業有限公司、榕禹礦業有限公司、禹創高新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興辦,逐步形成以礦業為支柱的鄉鎮企業。2005年,鎮內有企業464傢,從業人員2289人,總産值25286萬元,實現利稅1449萬元。其中産值500-1000萬元的企業有萬安玩具廠1傢,産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建隆礦業有限公司、萬安礦産品經營部、翔坤礦業有限公司、鑫峰礦業有限公司、浙福銅業有限公司等5傢,生産的碳酸鈣、磁鐵礦、鉛鋅礦、高嶺土、膠合板、小木屋、蓮花茶、裝飾材料等産品銷往省內外,鰻魚幹出口日本。全鄉有小水電站8座,裝機總容量3800千瓦,年發電量580萬千瓦.時。 第四節 教育文化衛生
  1991年,鎮內有縣辦初級中學(將樂三中)1所,在校生358名;小學8所,在校生1260名;幼兒園1所10個班,在園幼兒253名;教職工總數124名。1993年,省教委授予萬安中心小學省級"農村示範學校"稱號。1997年,鎮內初等義務教育通過省"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因生源減少,2003年,良坊村小學停辦。同年9月,萬安學區更名為萬安中心小學。2005年,福匡村小學停辦。當年,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364名,教職工37名;小學6所,在校生533名,教職工79名;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9名,教職工8名。
  1991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1名。1995年,高坊村老年人活動中心成立。傳統文體活動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萬安燈會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 2004年,新建全民建身體育路徑場所,內有吊環等體育健身器材20件。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1名。
  1991年,鎮廣播站有工作人員3名。1993年,萬安、高坊坊頭、寺許等行政村開通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1994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可以收看8套電視節目。1997年,實現村村通閉路電視。2001年,縣、鎮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5套電視節目。2005年,鎮廣播站有工作人員3名;全鎮電視覆蓋率95 %;固定電話用戶1659戶,電話入戶率66%,移動電話擁有量1600部,擁有率16%;家庭電腦40部。
  1991年,萬安中心衛生院有醫護人員13名,床位15張。1995年,新建職工宿舍樓,建築面積835平方米。1996年,萬安中心衛生院獲國傢衛生部授予的"愛嬰醫院"稱號。1998年,通過全國一級甲等衛生院評審。2000年,新建職工食堂,建築面積180平方米。2003年,實施農村醫療體製改革,實行全員聘用製。2005年,萬安中心衛生院有醫護人員18名,設門診、內、外、兒、婦産、五官、口腔、中醫、骨傷、痔瘡、理療、檢驗、B超、放射、心電圖等科(室)和住院部,有床位20張;村衛生所7個,均達到甲級衛生所標準。
  第五節 鎮村建設
  1991年後,鎮內地稅所、土地所、建設所、計劃生育辦公室、煙草站、工商所、郵政所、信用社、林業派出所等公共建築相繼新建,總建築面積8620平方米;先後建成暉安、下埂、高厝墩、橋頭、下瑤等五個住宅新區,共計287戶。並改造振興、萬壽、天安等三條商業街,街道總長1360米。全鎮有8個行政村進行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有寺許、坊頭、高坊、吳厝、地村、正溪等村建新村部。2000年,鄉村電網改造完成,生産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100%自然村用上電。2003年,萬安鎮列入省重點小城鎮規劃建設,將集鎮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形成橫嚮二街二路、縱嚮三街三路網絡。2004-2005年,先後完成福匡、寺許、坊頭、良坊等村共計14.6公裏的水泥路面鋪設,實現90%以上村通水泥路。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63公裏,鎮駐地建成區面積60公頃。15年中,全鎮共新建住房989戶,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4平方米。自來水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全鎮100%人口飲用自來水。
  全鎮有耕地1.49萬畝,其中水田1.45萬畝;林業用地12.18萬畝,其中有林地11.67萬畝,森林覆蓋率77%,林木蓄積量49.6萬立方米,立竹量210.5萬根。正溪、寺許、福匡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鐵、鉛、鋅、鎢、輝鉬、錳、方解石、石英石、鉀長石、五彩玉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灰石等,其中寺許牛欄山方解石儲量達500萬噸以上,寺許燈頭鐵、鉛鋅多金屬礦儲量達100萬噸以上。素有"礦業之鄉"之稱。大陽峰海拔1431.9米。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6處。
  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設萬安裏.。明代境內有萬安上、下都和隆溪下都部分村。清沿明製,萬安寨(現萬安村)轄東西市、南北市、觀前市,屬萬安上都1圖。民國23年(1934年),設萬安聯保、轄7保,屬第三區署。民國28年,改製萬安鎮,轄九保。民國30年5月,改屬第二區署。民國34年11月,改為萬安鄉,轄11保。1950年,設萬安、坊頭、洄溪3鄉,屬第五區。次年11月,增設福匡鄉。1952年8月,增設良坊鄉,萬安鄉改為鎮。1954年12月,增設正溪鄉。1955年10月,屬萬安區。1958年10月,改製設萬安、坊頭、福匡等3個大隊,屬紅旗公社。次年9月,紅旗公社更名萬安公社,轄25個大隊。1961年10月,轄9個大隊。1966年,轄8個大隊。1984年9月,改製萬安鄉。10月改為鎮。1990年,轄8個村民委員會、65個村民小組。有1879戶、9955人,其中畲、苗、滿、彝等少數民族人口10人。
  萬安鎮屬丘陵地帶,主要溪流安福口溪自西嚮南流穿全境,境內流程18公裏。大陽峰海拔1431.9米。鎮所在地年均氣溫17.7℃,無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726.3毫米。
  鎮內主要礦藏有鎢錫銅鉍共生礦、高嶺土等。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12898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8744萬元,農業總産值4154萬元。全鎮有耕地1.5萬畝,其中水田1.47萬畝。2004年糧食總産量6843噸,煙葉總産量11579擔,食用菌220萬袋,肉蛋奶産量743噸;萬安至坊頭村地段有目璜、小溪、大溪、老虎等4個段田連成一片,共計2900畝,占全鎮水田面積20%,稱為”小平原”。鎮內林業用地18.2萬畝,其中有林地15.39萬畝,森林覆蓋率71.1%,林木蓄積量72.69萬立方米,立竹量144.61萬根。正溪、寺許、福匡、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
  新石器時代,萬安境內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6處。太陽峰等處山勢雄峻壯觀。民國時期,這裏曾進行革命鬥爭。民國21年,劉伯堅率中國工農紅軍首次解放萬安,成立萬安區革命委員會,並組建農會、貧會團、工會、婦女會、赤衛軍、兒童團等。民國22年7月,何長工率中國工農紅軍再次解放萬安鎮。8月,組建中共萬安區委。萬安、良坊、正溪、坊頭、高坊、寺許、福匡、吳厝地等村曾建立蘇维埃政權。吳厝地村現存1座紀念3位犧牲的紅軍戰士墓.
  萬安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8702男4534女4168家庭戶戶數2267家庭戶總人口(總)8485家庭戶男4396家庭戶女40890-14歲(總)22830-14歲男12840-14歲女99915-64歲(總)581115-64歲男296115-64歲女285065歲及以上(總)60865歲及以上男28965歲及以上女31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7847
Wan'an Zhen
  概況 萬安鎮(Wan'an Zhen)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8千米。鎮政府駐東辛莊村。面積29.9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人(2002年)。轄14個行政村。
    代碼 130635105:~200 東辛莊村 ~201 崔傢莊村 ~202 黃傢莊村 ~203 劉銘莊村 ~204 邱莊村 ~205 東建華村 ~206 西建華村 ~207 河西村 ~208 孟傢莊村 ~209 蔡傢莊村 ~210 井傢營村 ~211 化傢莊村 ~212 李傢莊村 ~213 古靈山村
    沿革 1957年建萬安鄉,1958年屬大百尺公社,1961年析置萬安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36.3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東建華、西建華、古靈山、化莊、井傢營、李傢莊、蔡莊、孟莊、河西村、東辛莊、劉銘莊、黃傢莊、崔莊、邱莊14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東辛莊村。面積29.9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轄14個行政村:東辛莊、劉銘莊、古靈山、西建華、東建華、井傢營、河西、黃莊、化莊、崔莊、李莊、孟莊、蔡莊、邱莊。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
  萬安鎮位於休寧縣城東3公裏處,依畔橫江,是前往著名旅遊勝地黃山,世界遺産古村落保護地黟縣西遞、宏村及道教聖地齊雲山等地旅遊的必經之路,與市府所在地屯溪相連,緊鄰黃山機場、徽杭高速公路路口,皖贛鐵路、屯黃公路和合銅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全鎮土地面積79.76平方公裏,轄19個村,一個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人口2.4萬,其中鎮區面積1.27平方公裏,人口1.3萬。1989年被省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是省級中心建製鎮。
  境內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人民教育傢陶行知先生幼年時曾在此啓蒙求學,在萬安老街,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他在外婆傢的讀書處—陶行知啓蒙館。還有被唐代封為“徽國公”的“汪王故宮”遺址;“活着的清明上河圖――萬安老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避難仙人洞,古城塔塔尖傾斜迷津的神話故事,以及遍布全鎮的古民居、古塔、古橋、古牌坊等衆多文物古跡;安徽省重點中學—休寧中學座落鎮內,休寧縣最大的緑地休閑廣場――萬安學府廣場也坐落鎮區。全鎮土特産品豐富,有被稱為炒青鼻祖、“緑色金子”的鬆蘿茶,1915年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奬,1995年中國黃山專利技術及産品博覽會金奬,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2006年,萬安羅盤已被文化部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
  近年來,萬安鎮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水、電齊全,程控電話、廣播、電視覆蓋全鎮,種、養植業發展很快,已成為市、縣以及周邊地區農副産品生産、供應基地。2005年我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4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50元,城鎮化水平達40%,固定資産投入4000萬元,有力地推進了我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
  未來幾年,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緊緊抓住被省列為東嚮發展沿邊縣市的有利時機,立足萬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實施“工業強鎮、旅遊興鎮、商貿活鎮、農業穩鎮”的發展戰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
  基本情況
  萬安鎮位於新絳縣汾河南畔,峨嵋嶺底,東西隔溝於橫橋鄉相接,南於陽王鎮相連,西與臨縣稷山隔溝相望。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裏。共轄13個行政村,70個居民組,2006年常住人口19206人,耕地着47336畝土地。
  經濟建設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在楊瑞林書記、董國華鎮長的帶領下,團结奮鬥,紮實苦幹,使全鎮呈現處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良好態勢。
  萬安鎮是全國有名的“鑽石之鄉”,鑽石加工始於明末清初,趙村的羅興泰是我國鑽石業的始祖。改革開放後,鑽石業迅猛發展,於上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峰,企業規模曾一度達100餘人,從業人員600餘人,年上繳利稅300萬元以上。目前,鑽石加工已由單純的工業鑽嚮首飾鑽方向發展,工業鑽産品已有100餘個,首飾鑽係列有幾十個品種,從業人員達到了3000餘人,年銷售額1.9億元,可創利稅500多萬元,其鑽石工具市場已遍及全國大中城市的所有機械行業。
  油桃業是繼鑽石産業之後萬安最大的産業。品種由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進,現在油桃面積已經達到22000餘畝,遍及全鎮。其中,日光溫室1500餘座,擁有優良品種中油4號、中油5號、中油8號、曙光、極早518、99-1、99-2等30餘個。從每年4月底到9月底,油桃實現了均衡上市。在鎮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全鎮已形成萬安、西馬、樊村等幾個先導示範園區。經過努力。全鎮油桃已於2006年通過了國傢農業部萬畝標準化生産基地和千畝有機資格認證。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市場建設力度,現已建成占地350畝房屋220間的萬安油桃市場,並培養了110名油桃經濟人隊伍,每年還將吸引300餘名外地客商。通過市場平臺,不僅銷售了萬安境內的油桃,而且還將周邊地區的有陶冶吸引銷售到全國各地,部分油桃遠銷俄羅斯、韓國、越南等國。據統計,每年油桃將為群衆創收3800萬元以上,人均2000元。其中,設施油桃平均價格7-10元/公斤,畝均效益15000元,真正實現了“低投入、高回報”。畜牧業是鎮黨委、政府鼓勵發展的又一主導産業。通過大力宣傳發動,典型示範引路,全力搞好服務等一係列措施,已培育創建了天地廟和萬安兩個養殖小區,從事養殖戶805戶。目前,全鎮牛存欄1000餘頭,羊10500餘衹,著5000餘頭,雞50000餘衹,發展態勢強勁。基本設施建設全鎮交通網絡改善,省道臨夏綫貫穿全鎮南北,與108國道緊密相連。鎮道全長25公裏,連通全鎮各村。2005年以來,我們積極動員群衆搞好村內巷道硬化,全鎮90%的村實現了“戶戶通”。全鎮供電、供水、通訊、儲蓄所、醫療、學校、保險等配套設施齊全,移動電話、因特網、電子商務等網絡遍及全鎮。全鎮有設施完善的衛生院和13個標準化衛生所。飯店、文娛康樂、有綫電視的設施齊備,服務優良。
  文化教育
  萬安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藴。柏壁村有古絳州遺址。西周市絳邑設州,凡三遷,柏壁即其一也。唐太宗李世民東徵前曾屯兵柏壁,現有柏壁的“古唐關”遺址,有天地廟、泰山廟等古文化遺址。現在民間文藝活動門類齊全,主要有武高蹺、竹馬、擡閣、花鼓、鑼鼓、剪紙、面塑等民間藝術。 近年來,萬安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通過加快集約化辦學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全鎮擁有中小學10所,其中,完全小學9所,初級中學1所,幼兒園13所。全鎮中小學教職工170多人,中小學學生1900多人。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
  萬安鎮,2001年由原來的左傢溝鄉、雙昌鄉和萬安鎮合併組建。位於洪洞縣西部,距縣城10公裏。東與辛村鄉為鄰,西與左木鄉相連,南與竜馬鄉為界,北與劉傢垣鎮接壤。全鎮轄60個村委會,87個自然村,13713戶,62406口人。全係漢族。鎮政府駐萬安村。1958年公社化時,萬安公社包括左傢溝公社,1961年鼕與左傢溝分設,1984年4月改建為鎮。這裏很早以前就是鎮的建製,歷史上曾是洪洞縣第六區和萬安鄉政府駐地。該鎮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丘陵區,其餘均為平川區。三交河澗河自西流入本鎮,嚮東經辛村鄉流入汾河。1958年興建的七一渠由北而南,縱貫本鎮東部,大運高速路由北而南,穿越全境,馬(牧)雙(昌)公路由東嚮西進入雙昌,洪(洞)三(交河)公路自東嚮西,沿三交河河𠔌穿越本鎮,交通極為便利。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534公頃,總耕地面積8021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雜糧、薯類和棉花為主。鄉鎮企業方面,主要企業有洪永冶煉公司、恆富焦化廠、正平飼料有限公司、飛虹塗料公司等企業。文教衛生方面,全鎮共有學校75所,有衛生院3所,各村均設有衛生所。
No. 13
  萬安鎮 萬安鎮位於將樂縣北部,距縣城32千米。轄8個行政村。省道下甘綫縱貫鎮境,安福口溪縱流域中。
  [郵編]353308 [代碼]350428101:~201福匡村 ~202寺許村 ~203正溪村 ~204萬安村 ~205高坊村 ~206坊頭村 ~207良坊村 ~208吳厝地村 ~400孫坊良種場
  [沿革]1958年建紅旗公社,1961年析建萬安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福匡、萬安、寺許、坊頭、高坊、良坊、正溪、吳厝地8個村委會。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
  萬安鎮位於蠡縣縣城北18.3公裏處,共轄14個行政村,總面積36.3平方公裏,孝義河自西嚮東流經中部,耕地3.4萬畝,總人口是27406人,土質為輕壤,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果樹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工業主要以毛紡、軸承、製香業等為主。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為37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 2902元。其中:軸承、製香業作為該鎮的經濟特色産業穩步發展,軸承業規模不斷擴大,製香業作為傳統産業,已由品種單一的佛香嚮衛生香、蚊香等多係列發展。為了不斷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今後着力發展以下幾個項目:一是東辛莊的養牛業;二是引進資金發展無花果深加工項目;三是崔莊三旭公司的鼕棗項目,計劃投資300萬元。
No. 15
  萬安鎮 萬安鎮位於新羅區北部,距區政府82千米。轄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紅光。福三公路過境。萬安溪電廠、國傢一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梅花湖在境內。
  [代碼]350802104:~201紅光村 ~202高林村 ~203陳洋村 ~204西貫村 ~205鬆洋村 ~206好坑村 ~207浮竹村 ~208四村村 ~209五村村 ~210高廈村 ~211同新村 ~212環坑村 ~213竹貫村 ~214梅村村 ~215華坑村 ~216西源村 ~217張陳村 ~218塗潭村 ~219石城村 ~220高池村
  [沿革]明代包括九竜鄉萬安裏鬆洋社的好坑、妙地、陳坑;溪口社的陳傢山、黃傢岐、坂寮、上村;溫潭社的珠坂、紋水溪、産坑、黃坑;塗坑社的芹草洋、上界、中界、下界、三層坑、雙澗頭、赤竹村、石高山;橫坑社的積貫、謝屋、浮竹嶺、梅村、嶺背;西坑社的西坑源、高橋坑、地村;塗潭社有黃屋嶺、大高畲、雪竹凹、嶺頭等村落。清代為溪口社,清雍正九年(1731)在溪口設縣丞署。
  民國初年改稱萬安社,曾設縣佐衙門。民國21年9~12月,成立萬安區蘇维埃政府,轄梅村、竹貫、梧宅、鴻傢山、橫坑、地村(同新)、塗潭、張福嶺、小高斜、青草岩、渡頭、貝坑等村。民國22年,為萬安區,設貝坑、塗潭、鬆洋、竹貫、溪口、高橋、新地、梧宅、雲崗、民主鄉。次年為第八區。民國26年3月,改第四區,設溪口,鬆崗、竹梧、高新、蒲江鄉聯保、24保、247甲。民國30年12月屬第一區(岩東),設溪口鎮,轄溪墩、長傢、林坑、扁寮、西坑、鬆洋、好坑、浮竹、梧背、梧寮、三高保;還包括蒲江鄉轄塗潭、磜南、背坑、張福、車官、背畲保及梧新鄉轄環皮、竹貫、陳中、梅鴻、梧宅、高橋、上珠、上坑、香嶺、大地保。民國33年,劃溪口鎮8保和梧新鄉10保。
  1949年11月,為萬安區,轄溪口、兩梧、鬆坑、塗福、高新、車背、竹梧村。1955年高新鄉分設同新、高廈二鄉(次年合併),增設高城鄉。1957年,設溪口、梅村、鬆洋鄉。次年分別設立公社,1959年,三公社並稱萬安公社。1961年6月,分設溪口公社,轄石傢坪、赤高、石城、下畲、浮溪、塗潭、張陳、紅光、長星、高坑、下坪坑、新民、紅旗、高輝、下林坑、陳洋、上林墳17生産大隊、46生産小隊;鬆洋公社轄四村、鬆洋、四進、好坑、浮竹、五村、西坑7大隊、24小隊;梅村公社設青草岩、小高畲、大高畲、梅村、環坑、竹貫、華蒙、磜頭坑、上珠、上坑、蔡傢山、渡頭、鴻傢山、梧宅、貝坑、南坪、地村、同愛、新村、下坑、營步營21大隊、48小隊。1965年三公社合併,稱萬安公社。
  1984年7月改設萬安鄉。1987年,面積359.85平方千米,轄20村、105村民小組,總人口1327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7人,鄉政府駐地溪口圩,距市區82千米。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392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紅光、陳洋、高林、西貫、四村、五村、鬆洋、好坑、同新、高廈、環坑、浮竹、梅村、竹貫、華坑、西源、塗潭、張陳、高池、石城20個村委會。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
  概況
  萬安鎮位於縣境北部,總面積147.5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萬安村距縣城28公裏。福銀高速公路和省道金泰綫縱貫境內,並在境內開有高速公路互通口。2005年,全鎮轄8個村委會、1個良種場、71個村民小組,有2522戶10275人。
  全鎮有耕地1.49萬畝,其中水田1.45萬畝;林業用地12.18萬畝,其中有林地11.67萬畝,森林覆蓋率77%,林木蓄積量49.6萬立方米,立竹量210.5萬根。正溪、寺許、福匡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鐵、鉛、鋅、鎢、輝鉬、錳、方解石、石英石、鉀長石、五彩玉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灰石等,其中寺許牛欄山方解石儲量達500萬噸以上,寺許燈頭鐵、鉛鋅多金屬礦儲量達100萬噸以上。素有"礦業之鄉"之稱。大陽峰海拔1431.9米。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6處。
  農業
  199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29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8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27941畝和14519畝。1995年後,農業産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部份耕地調整種植經濟作物。通過引進高優品種,建立種養示範基地,培育糧、果、菌、蔬、煙、蓮等主導産業,農業經濟持續發展。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39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39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13495畝和12423畝,種植面積分別比1991年減少52%和14%。糧食總産量5230噸,畝産388公斤;煙葉種植3660畝,産量439噸;果園7762畝,産果2466噸,其中柑桔5126畝,産量1084噸;梨1331畝,産量732噸;食用菌鮮品産量118噸、幹品産量53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5244畝,産量5671噸;魚、蝦、蟹、貝類淡水産品産量667噸 ;牛存欄270頭,羊存欄1765頭,豬存欄4650頭;傢禽存欄4410衹。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鎮有企業178傢,從業人員1513人,總産值6080萬元。鎮政府深化企業改製,至2000年全面完成19傢鎮屬企業改製工作,其中出售轉讓14傢、股份合作3傢、兼併2傢。1996年,創辦養鰻場、腐竹廠等。2000年7月,萬安蓮花茶種植基地和加工生産企業創建,年産蓮花茶120萬朵,年産值200 萬元。2004年,因市場銷路不暢停止生産蓮花茶。2002年後,建隆礦業有限公司、萬安礦産品經營部、翔坤礦業有限公司、鑫峰礦業有限公司、浙福銅業有限公司、佳潤礦業有限公司、榕禹礦業有限公司、禹創高新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興辦,逐步形成以礦業為支柱的鄉鎮企業。2005年,鎮內有企業464傢,從業人員2289人,總産值25286萬元,實現利稅1449萬元。其中産值500-1000萬元的企業有萬安玩具廠1傢,産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建隆礦業有限公司、萬安礦産品經營部、翔坤礦業有限公司、鑫峰礦業有限公司、浙福銅業有限公司等5傢,生産的碳酸鈣、磁鐵礦、鉛鋅礦、高嶺土、膠合板、小木屋、蓮花茶、裝飾材料等産品銷往省內外,鰻魚幹出口日本。全鄉有小水電站8座,裝機總容量3800千瓦,年發電量580萬千瓦.時。
  教育文化衛生
  1991年,鎮內有縣辦初級中學(將樂三中)1所,在校生358名;小學8所,在校生1260名;幼兒園1所10個班,在園幼兒253名;教職工總數124名。1993年,省教委授予萬安中心小學省級"農村示範學校"稱號。1997年,鎮內初等義務教育通過省"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因生源減少,2003年,良坊村小學停辦。同年9月,萬安學區更名為萬安中心小學。2005年,福匡村小學停辦。當年,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364名,教職工37名;小學6所,在校生533名,教職工79名;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9名,教職工8名。
  1991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1名。1995年,高坊村老年人活動中心成立。傳統文體活動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萬安燈會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 2004年,新建全民建身體育路徑場所,內有吊環等體育健身器材20件。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1名。
  1991年,鎮廣播站有工作人員3名。1993年,萬安、高坊坊頭、寺許等行政村開通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1994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可以收看8套電視節目。1997年,實現村村通閉路電視。2001年,縣、鎮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5套電視節目。2005年,鎮廣播站有工作人員3名;全鎮電視覆蓋率95 %;固定電話用戶1659戶,電話入戶率66%,移動電話擁有量1600部,擁有率16%;家庭電腦40部。
  1991年,萬安中心衛生院有醫護人員13名,床位15張。1995年,新建職工宿舍樓,建築面積835平方米。1996年,萬安中心衛生院獲國傢衛生部授予的"愛嬰醫院"稱號。1998年,通過全國一級甲等衛生院評審。2000年,新建職工食堂,建築面積180平方米。2003年,實施農村醫療體製改革,實行全員聘用製。2005年,萬安中心衛生院有醫護人員18名,設門診、內、外、兒、婦産、五官、口腔、中醫、骨傷、痔瘡、理療、檢驗、B超、放射、心電圖等科(室)和住院部,有床位20張;村衛生所7個,均達到甲級衛生所標準。
  鎮村建設
  1991年後,鎮內地稅所、土地所、建設所、計劃生育辦公室、煙草站、工商所、郵政所、信用社、林業派出所等公共建築相繼新建,總建築面積8620平方米;先後建成暉安、下埂、高厝墩、橋頭、下瑤等五個住宅新區,共計287戶。並改造振興、萬壽、天安等三條商業街,街道總長1360米。全鎮有8個行政村進行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有寺許、坊頭、高坊、吳厝、地村、正溪等村建新村部。2000年,鄉村電網改造完成,生産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100%自然村用上電。2003年,萬安鎮列入省重點小城鎮規劃建設,將集鎮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形成橫嚮二街二路、縱嚮三街三路網絡。2004-2005年,先後完成福匡、寺許、坊頭、良坊等村共計14.6公裏的水泥路面鋪設,實現90%以上村通水泥路。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63公裏,鎮駐地建成區面積60公頃。15年中,全鎮共新建住房989戶,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4平方米。自來水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全鎮100%人口飲用自來水。
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
  萬安鎮地處國傢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南麓,位於竜岩市新羅區西北角,東鄰白沙鎮,南接雁石鎮和江山鄉,西和連城縣莒溪鎮接壤,北與連城縣賴源鄉相鄰,距竜岩城區62公裏,距漳平城區61公裏,全鎮面積392平方公裏,總人口14123人,轄20個行政村,有97個自然村105個村民小組,21個革命基點村,全鎮25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20個。現有森林面積47.5萬畝,其中毛竹林9萬畝235,木材蓄積量2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6%,耕地23167.69畝,是新羅區主要的山區、林區和老區。我鎮到處是一片緑色的海洋,地上山清水秀,阡陌流金,地下礦産豐富,百寶薈萃,已探明的主要礦産有石灰石、煤、鉀長石、鐵、錳、硅、高嶺土等,境內山巒起伏,溪流縱橫,水資源極為豐富。我鎮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被譽為北加歸綫上“緑海明珠”之稱的梅花湖,庫區水面面積7.9平方公裏,湖岸綫長82公裏,湖岸麯折,岸上森林密佈,水上魚鳥飛躍;名勝古跡有有風格獨特、保護完好的梅村——竹貫古跡群;始建於明萬歷年間,保護完整的“浪門金鎖”橋、流傳廣泛的節孝碑、清代澎湖副都督溫兆鳳將軍的故居和溫氏傢廟等,另外還有渡頭駐仙峽、圓光寺、蓮臺山、甲園裏石窟等;有多處成片的原始森林裏,存活着桫欏、紅豆杉等珍稀植物,有成群的猴子出沒,並隱居着華南虎、山羚羊等珍稀動物;成群的白鷺、鴛鴦在梅花湖上暢遊嬉戲.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
  萬福之地,諸事皆安
  ——萬安鎮簡介
  萬安鎮,地處雙流縣東部淺丘地帶,具有成都罕見的臺地地形優勢。全鎮幅員面積31.14平方公裏,平均海拔500米左右,轄5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約2.1萬人。2007年,全鎮工商稅收完成10067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7081萬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4000萬元;招商引資總到位177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已完成5807元。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成為全縣第五個超億元鎮,更是名列東山各鎮之首。
  萬安鎮緊依成都市城市次中心華陽鎮,鎮政府駐地距成都市中心16公裏,僅10分鐘車程,距成都地鐵中心站僅1公裏,距雙流縣城20公裏,距西南最大的國際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16公裏,拉近了與國際國內的時空距離。
  萬安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西鄰天府大道人南延綫,南鄰東山快速通道;麓山大道(華陽至竜泉)自西嚮東橫貫全境;規劃建設中的新成仁路、紅星路延伸綫將形成三縱兩橫、四通八達的臨空、臨港、臨鐵的立體交通網絡體係。境內水、電、氣、光纖、寬帶等網絡設施一應俱全。城鎮居民自來水、光纖覆蓋率達100%。電力供應充足,通訊快捷通暢。街道路燈、緑化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合理。鎮內擁有全縣一流的中小學、衛生院和失地農民就業培訓中心,農村遠程教育網絡體係初步構建。
  萬安鎮氣候宜人,風景秀美,生態資源豐富。鎮內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降雨量921毫米,鎮內地下天然氣儲藏豐富,具有可開發價值。鎮內擁有400餘口大小塘堰和6個20-300畝的天然水庫,擁有成都市近郊獨一無二的生態森林6000餘畝,恰如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
  良好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運輸,豐富的生態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給萬安帶來無限商機。鎮黨委按照雙流縣委“35223”發展思路,緊緊圍繞“打造人居高地、構建和諧萬安”的區域發展目標,堅持從鎮域經濟的實際出發,把萬安的未來發展定位在主要發展現代商貿、生態旅遊、運動休閑和高尚住宅等四大産業上。在萬華、海昌、雅居樂、空管局等大項目的支撐下,全力打造成都新城南生態城市高地,力爭把萬安建成中國的“比華利山”。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萬安現已成為國際國內知名商傢投資、休閑、居住的首選之地。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
  古稱萬安寺,有一寺廟。清同治十三年(1874)興場。萬安鎮位於縣城西南部,距縣城21公裏,凱江左岸是進都,右岸是萬安。治地地理坐標北緯31o03’,東經104o45’。東接古井鎮,南鄰新建,西與凱河鎮接壤,北界樂安鎮。境內以淺丘為主,兼有平壩。2001年,全鎮總面積14.5平方公裏,場鎮面積0.5平方公裏。鎮轄6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
  該鎮交通方便,境內有縣道公路7.5公裏,村村通公路,社社有機耕道.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儲藏量大.凱江河自西嚮東橫貫全鎮,河灘面積達3000畝,沙石、石灰石藏量豐富。
  全鎮總人口9416人,2724戶。2001年,全鎮總人口9416人,2724戶。有土地面積575公頃,耕地518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83畝。主要河流1條,凱江河最大,全長20公裏。森林面積6060.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年降水量在882毫米左右,年均氣溫16℃,年均無霜期280天左右。有電灌站27處29臺,總裝機容量1275千瓦。魯班水庫、團结水庫尾水支鬥毛渠12Q公裏,灌溉面積達7500畝,占耕地面積50%。凱江河流經萬安鎮14.5公裏,凱江之濱有豐富的河沙、石英石、石灰石。已鑽出石油氣井1口。
洪洞縣萬安鎮名片-山西省臨汾市
  萬安鎮位於洪洞縣西部,距縣城10公裏。地勢為西高東低,西部為丘陵區,其餘均為平川區。三交河澗河自西流入本鎮七一渠縱貫本鎮東部,大運高速路由北而南,穿越全境,洪三公路自東嚮西,沿三交河河𠔌穿越本鎮,交通極為便利。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534公頃,總耕地面積8021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雜糧、薯類和棉花為主。鄉鎮企業主要有洪永冶煉公司、正平飼料有限公司、飛虹塗料公司
英文解釋
  1. :  Mo'an Town
  2. n.:  Wan'an Zhen
近義詞
萬安
相關詞
萬安村
分類詳情
張開社區張開石竜村西馬村白竜村韓傢莊村
萬安村萬安村機關紅光趙村
石城村曹傢莊村坡裏村萬新村石橋村
斑竹村五裏村天馬村白村梅村村
黎明村長虹村雙江村萬福村上捨村
開元村東林村杜莊村梁傢莊村東馬村
馬村石傢莊村東榆村西榆村萬三村
東梁村西梁村溫傢莊村賀傢莊村石傢莊村
澗西村楊傢莊村萬二村棗坪村左傢溝村
郭傢莊村東堡村西堡村淺溝村宋傢溝村
神西村垣上村常傢溝村孔莊村南李村
上村車田村山田村紅心村甌山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