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人: 刘克庄 Liu Kezhuang
佛废何关儒者事,要知开创亦辛勤。 居人公拆纯椤柱,巨室深藏旧记文。 钟已毁楼移出寺,石犹镌字徒为坟。 吾诗句句通阴骘,安得檀那子细闻。 |
|
寺名。(1)在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南 龙门山 上, 后魏 时建。(2) 北京市 西郊 香山 上,古有 香山寺 。参见“ 香山 ”。 |
|
香山寺投诉电话洛阳旅游投诉电话: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
|
佛教圣地香山寺
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香山30处。考其源流,我国香山之得名,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山盛产香木、香草,这一类香山占总数的一半;二是其山形似天竺香山在山上建寺,如平顶山香山(古代先后称为父城香山、汝南香山、汝州香山);三是先建香山寺,然后山以寺名,如洛阳龙门乡山、北京香山等;四是其山状如香炉,因此以香山命名;五是原山名不吉,如四川遂宁县有血腥山,由刺史白子昉改其名为香山。在我国的这些香山中,香山名早于汉代的,仅有江苏吴县乡山,因春秋时吴王遣美女在此种香采香,故名之;其他绝大多数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仿天竺香山名之。
在中国这些众多的香山中,据不完全统计,建香山寺的有9处。最早的是该市香山的香山寺,由天竺僧人支法度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支法度,月支人,汉代月支人在天竺北天竺建立贵霜王朝,贵霜王朝崇奉佛教,于东汉熹平、光和年间(172——184),曾派遣大量僧人来华传播佛教,支法度就是光和二年到达都城洛阳,不久即进入颍川郡传教。支法度巡游至父城西南八里火珠山时,看到此山颇似天竺香山,遂在当地佛教徒的帮助下于山上建寺,名香山菩萨寺。据元好问《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载:说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人遂谓梁县香山真是大悲化现之所。元好问所记与支法度在香山建香山寺的记载相吻合,可资为凭。次为洛阳龙门香山寺,史载北魏熙平元年(516)建龙门十寺,但初建时的具体情况均已不载。唐初,有中天竺僧人地婆柯罗,唐言日照于垂拱三年(687)圆寂于此,葬龙门山阳,起精庐其侧,扫洒供养,后因梁王武三思所奏请,于天授元年(690)置伽兰,命名为香山寺,该寺于金元之际已废。现在的洛阳龙门香山寺,并非唐宋旧址,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易地重建。唐代所建的另一座香山寺在浙江慈溪县香山,是大历八年(773)由僧人释惟实所建。湖南宁乡县北有一座香山寺,建于宋代。北京西山的香山寺建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该寺是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在洛阳读了《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游览汝州香山后,心所向慕,要求其父世宗皇帝在北京西山所建。山西绛州闻喜县和湖南靖州两座香山寺,先后建于明代。河北易县香山寺和广西庆远香山寺,也均为宋代以后所建。从上述9寺建寺时间看,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建寺时间最早,其他8所香山寺先后建于唐、宋、金、明,历史远不及平顶山香山寺悠久。并且,在这9处香山寺供奉的佛菩萨中,以观音为本尊的只有平顶山香山寺和北京香山寺,而北京香山寺又是仿平顶山香山寺而建。更为巧合的是,天竺香山位于释迦牟尼出生地父城附近,而平顶山香山也位于父城(汉代置父城县,治所在古父城)附近,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平顶山香山称作“真香山”。
平顶山香山之所以成为佛教圣地,不仅是其与天竺香山地理位置和山形相似,建寺年代最早,更重要的是妙善在此修道,得成正果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唐初高僧道宣口述,由其弟子义常记录的〉《香山大悲菩萨传》、宋代祖琇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代正觉的《云岩大悲》、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元代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古今图书集成》、《增订广舆记》、明代觉琏的《妙善不招驸马成佛无疑》、元代元好问的《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兴源堂刊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清代曼陀罗室主人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清本《观音菩萨颂》、臧励和主编的《古今地名大辞典》、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杨焕成主编的《河南文物名胜史迹》、潘民中的《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杨作龙的《中原文化景观》,英豪的《观音菩萨:中国第一佛》、罗伟国的《话说观音》、英国人杜德桥的《观音菩萨缘起考》、林梅村的《洛阳所出 卢文井栏题记—兼论东汉洛阳的僧团和佛寺》、温金玉的《观音文化与女性》、张总的《说不尽的观世音》、拙作《香山寺历史文化研究》、明天顺《大明一统名胜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清乾隆《宝丰县志》、清嘉靖《宝丰县志》、清道光《宝丰县志》、《平顶山市志》、1996年版《宝丰县志》、宋《慈寿院主重海上人灵塔志》、宋《大悲观音菩萨得到正果史话碑》、宋《香山大悲成道传》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明《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明《敕赐香山禅寺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碑、明《重修伽蓝殿记》碑、清《香山大悲观士音菩萨大普门禅寺重修记》、清《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清《重修香山寺碑记》,以上40余条历史资料,包括佛经、佛教史、历代著述、历代方志、历代碑刻,再加上当地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均明言妙善在河南汝州(今属平顶山市)香山修炼,证道成大悲观音菩萨。证明资料来源之广、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证明资料的权威性,说明平顶山香山寺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
供奉于香山寺塔底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一、美丽动人的传说
香山寺位于县城东南的香山之巅,史称香山大普门禅寺,始建于东汉,是大悲观音菩萨证道之地。关于香山寺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话说春秋时期,有个国君妙庄王,生有妙颜、妙音、妙善三个女儿,因为妙善为王后梦中孕育而生,所以被视为掌上明珠。
妙善幼年就能吟诗作赋,不慕荣华,喜乐佛法,她厌恶王室的暴虐,同情宫女的遭遇,被宫女们尊称为“三皇姑”。三皇姑十三岁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就将三女儿许配其太子。三皇姑宁死不从。庄王无奈,挑选了一个媒婆前去劝说。媒婆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庄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三皇姑先到翟集西的白雀寺里侍佛,不久被庄王知晓,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烧。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并未被烧死,她被尼姑们救出,藏到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皇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忧虑成疾。八仙中的铁拐李化作凡人,装扮成郎中,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舍己救父。就在庄王病入膏肓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回来了,请求献眼手为父治病。”庄王的病好了,他高兴地问妙善需要什么。她说:“我不要江山,也不要财富,只求父王在火珠山上修座寺院,女儿要终身侍佛。”
庄王满足了女儿的要求,大兴土木建起了香山寺。寺院落成后,在大殿要为三皇姑塑像,雕塑匠请示庄王:“塑成什么样子?”庄王道:“全手全眼。”雕塑匠却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就雕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后来,妙善在此修行,直至得道。
二、香山寺碑文“香山大悲菩萨传”
在香山寺内有一座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重建的“大悲观音大士塔”, 塔内由北宋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文记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以下为碑文节选:
昔道宣律师居终南山灵感寺行道,梵行感致天人,给侍左右,师一日问天神曰:“我闻观音大士于此土有缘,不审灵踪显发何地最胜?”天神曰:“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惟香山,因缘最为胜妙。”师曰:“香山今在何处?”天神曰:“嵩岳之南二百余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
往昔过去劫,有王名妙庄严王,有夫人名宝德。王以信邪,不重三宝,王无太子,唯有三女,大者妙颜,次者妙音,小者妙善。三女之中,二女已嫁,唯第三女妙善,始孕之期,夫人梦吞月,及诞之夕,大地震动,异香满室,光照内外,国人骇异,谓宫中有火,是夕降生,不洗而净,梵相端严,五色祥云覆盖其上。国人皆曰,我国殆有圣人出世乎。父王奇之,名曰妙善,及长,进止容仪,超然拔俗,常服垢衣,不华饰。日止一食,不茹荤辛,非时不言,言必劝诫,多谈因果,无常幻妄,宫中号为佛心娘子,宫娥沐化,咸迁善离欲。王销憎之,将欲择配。王谓妙善曰:二姐已婚,汝今出幼,当招附马。妙善曰:爱河浪阔,苦海渊深,富贵不常在,荣华如泡幻。不贪一世之荣,免沉多劫之苦,儿志求出家,修行学道。……王怒,责令后花园治圃,截损饮膳。……夫人及姐奏正,舍之出家。王诏白雀寺尼僧惠真领去,令以苦楚退其志。尼等恐惧,以粗务柴、水、杵臼、园蔬任之。感辅蔬冬茂,厨侧涌泉。后设计劝勉回宫,妙善曰:岂不闻障人出家,万劫受苦?汝等敢违佛门利益,苦受三途业报?尼曰:我奉王命,王闻有泉蔬之异,颇类妖孽,遂大怒。遣使臣,携武士,杀妙善。使臣既至,妙善听命,即谓尼众,汝等速避,吾当受诛。妙善乃出就死。将婴刃次龙山,山神知妙善大悲菩萨,将证道果,救度众生,无道父王误将斩首。以神通力,摄取妙善置于山下。使臣既失妙善所在,驰奔奏王,王复惊怒,驱五百军,尽斩尼众,悉焚庙宇。夫人王族,昔不恸哭。谓女已死,欲救无及。王谓夫人曰:且勿哀哭,此少女者,非吾眷属,当是魔怪来生我家。朕得除去妖魔,甚可为喜。……
明日,与夫人、二女、宫族严驾出城,入香山。至仙人庵所,陈妙供。王焚香致谢曰:朕婴此恶疾,非仙人手眼难以痊愈,故朕今日亲携骨肉,来诣山中供谢仙人。王与夫人宫嫔皆前瞻,睹仙人无手眼,悉生哀念。以仙人身不完俱,由王所致。夫人审问瞻相,谓王曰:“观仙人形相,颇类我女。”言讫不觉哽咽,涕泪悲泣。仙人忽言曰:“阿母夫人勿忆妙善,我身是也,父王恶疾,儿奉手眼上报王恩。”王与夫人闻是语已,抱持大哭,哀恸天地。曰:“朕之无道,乃令我女手眼不全,受兹痛楚,朕将以舌舐儿两眼,续儿两手,愿天地神灵,令儿枯眼重生,断臂复完。”王发愿已,口未至眼,忽失妙善所在,尔时天地震动,光明照耀,祥云周复,天鼓发响,乃见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身相端严,光明晃耀,岿岿堂堂如星中月。王与夫人宫嫔睹菩萨形相。举身自朴,抚膺号恸,扬声忏悔;……
晋时河南新蔡人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也记述了类似的故事。
腰县香山寺
位于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
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
香山中峰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穴,人称崎峰洞,即香山正洞,其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菩萨”,亦称香山菩萨,为佛教礼拜之中心。据有关史料记载,香山创建寺院,始于苛秦(公元351—394年),盛于姚秦。曾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翻译梵经于此。宋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修中峰崎峰洞,建圣果院、白雀寺。清代光绪年间修建各类楼殿亭阁90余间。
由山脚下苍龙岭抬级而上,经十一折,通过“灵官庙”顺山径西行,迤逦约1.5公里即到达中峰正洞。中峰正洞,洞当中原供有千手千眼菩萨木雕像。洞西壁有一小洞,洞口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洞后有小窦,深玄莫测。大洞之上,左有白瑕一道,自下而上,形如白练,因名白龙;右有青瑕一道,自下而上,势如云烟,因名青龙。二龙蜿蜒盘结至洞顶中心交口吐水,其音冷冷,下成一潭,名曰:“天浆圣湫”,水清冽芳碧,沁人心脾。
张家港香山诗
香山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香山南侧的峭壁之上,海拔128米。香山寺坐落的香山,史称卧牛山,桃花山。山上风光绮丽,是我国江南诸多名山中的佼佼者。山上自古就有广为人知的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台、藏军洞等“香山十八景”。公元前5世纪,吴王夫差携西施登山敬香,在花簇丛中踩出了一条观景赏花的采香径。从此改名为香山。
香山寺,原名毗陵寺。始建于东汉,距今有1700多年。为江南七十二寺之一。史有“佛门圣地”之称。
宋靖康2年(公元1127年),白马寺锡杖大和尚云游香山后,带领弟子在山上建造了“南北山观堂”、“东狱殿”、“玉皇殿”等殿堂。计有房屋数百余间。因其建在香山精华之地,故以香山命名。并亲笔劲书“香山寺”门额于山门上。此后,香山寺屡经兴废,文革期间被彻底毁坏。
1993年3月,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香山寺恢复重建。
1994年3月8日,在原南沙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帮助下,开始了重建香山寺的工作。经过中国对外园林建设苏州公司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首期投入600万元建造了既有古典佛韵又具现代气息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斋堂、寮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笔题写了“香山寺”寺名和“大雄宝殿”殿名。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寺方丈明学大和尚任名誉方丈。此时,香山寺初具江南第一名刹规模。1995年底,张家港市宗教局向香山寺正式颁发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1997年,明学大和尚委任法禅法师为香山寺监院。2004年11月,江苏省佛教协会正式批准法禅法师担任香山寺住持。
香山寺重建后,法禅法师带领全体僧众秉承佛教旨要,积极弘法利生,各项佛事活动规范有序。先后连续七年成功地举行了大型水陆法会,受到了十方信众的高度赞扬。多次被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来自江、浙、沪等地的信教群众络绎不绝,一年四季呈现出一派佛音萦绕、香火鼎盛的兴旺景象。
为加快“两个率先”的步伐,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张家港市旅游管理局从2005年起对香山进行整体开发。香山寺抓住这一机遇,正在陆续兴(扩)建宝塔、玉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财神殿等相关配套设施。
如今,站在香山脚下向上仰望,翠绿丛中云蒸霞蔚,殿宇生辉,佛音盈耳,美不胜收。香山寺正以江南名刹的雄姿屹立于祖国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长江边上香山之颠一颗璀璨的明珠。 |
|
【香山寺】 (寺名)在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本为唐日照三藏之墓处,后因梁王之请立伽蓝,敕为香山寺。危楼当溪,飞阁凌云,石像七龛,浮图八角,庄丽冠于天下。见贤首华严传记一。 |
|
大香山寺 | 游香山寺 | 古香山寺 | 镇香山寺 | 香山寺村 | 宁波香山寺 | 耀县香山寺 | 钟情香山寺 | 香山寺二绝 | 送客香山寺 | 君到香山寺 | 晚归香山寺 | 射洪县香山寺 | 平顶山香山寺 | 宿香山寺石楼 | 游龙门香山寺 | 重修香山寺毕 | 至香山寺报秀叔 | 春题龙门香山寺 | 从幸香山寺应制 | 香山寺休闲度假区 |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 | 送僧游龙门香山寺 | 春日题龙门香山寺 | 香山寺石楼潭夜浴 | 郴江百咏并序·香山寺 | 到香山寺似僧能子良 |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 |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 | 郴江百咏并序香山寺 |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 |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 | 陪尹子渐申安礼宿香山寺 |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幼成令问 |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长句以赠之 |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幼成令问 |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 |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长句以赠之 |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