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邳州市 : 丹阳市 : 响水县 : 余杭区 [显示全部] > 运河镇
显示地图
目录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镇 Yunhe Zhen
  (Yunhe Zhen)京杭运河沿线最大煤港。
  位于江苏省邳州市东部,地当京杭运河与陇海铁路交叉处。人口3.14万。原为京杭运河东岸荒村,名大榆树。1925年铁路建成后名运河站,成为邳县水陆交通中心。1954年邳县人民政府迁此,改称运河镇。在运河沿岸筑有煤炭转运码头,徐州所产煤炭多经此装船南运。邳县的水泥、化肥、造船、轴承、农机、缫丝、食品加工等工厂都集中于此。有公路西通徐州,东抵连云港,南达睢宁,北至山东省临沂市。
  运河镇为邳州市委.市政府驻地镇.地处陇海铁路与京杭大运河汇处的"金银十字架"上是千里大运河上唯一的以"运河"命我的镇,也是沿东陇海线上重要的交通和新兴的工业重镇,连续多年挤身徐州市"十强镇"2005年荣登第一名。
  2005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5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两翻.达到1.17亿元.增量,增幅在徐州市邻先,被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财政收入第率先突破亿元镇"荣誉称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攀生.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1亿元.其中工业投入6.5亿元:运河镇共有板材企业9家.主要生产细木工板.多层板.集装箱底板,高级贴面板等.年可实现产值48000万元,利税1700余万元.城市建军设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运河镇
  运河镇地处黄河故道中山河北岸,是响水县的南大门,南距盐城100公里,北至连云港93公里。全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居,总人口3.75 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204国道、308省道在镇内穿越南北、东西,东边的响坎大运河和西边的通榆大运河似两条玉带穿越全镇。近年来,运河镇干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响丰纺织、江苏华懋纸业公司、盛文化工、红星紧锭衬套有限公司、无锡新三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企业纷纷落户扎根,初步形成集纺织、化工、造纸、机械、铸造、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工业体系。响丰纺织有限公司的色纺纱、常鑫铸造有限公司的高强度合金钢锭、盛文化工有限公司的甲基苯腈系列产品畅销全国,红星紧锭衬套有限公司的紧锭衬套远销日本、韩国。在这些规模企业的支撑下,该镇财政收入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2006年被盐城市人民政府表彰为“财政收入跨越发展先进乡镇”。
  农业经济全面开花。该镇物产丰富,盛产银杏和苹果、梨等水果,全镇拥有桑园4000多亩,浅水藕面积达1.1万余亩。已建成浅水藕试验推广中心、水旱生蔬菜生产科技中心和特水养殖中心等三个示范中心,浅水藕千亩示范片、回鱼养殖示范片、千亩设施蔬菜示范片已初具规模。现有各类农副产品营销协会1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1000多人。三套村小花生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安徽等地;大通村草鸡产业已形成响水—上海闸北农贸市场购销一条龙,为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社会事业扎实有效。全镇拥有1所完全中学、4所小学、12个教学点、1所中心幼儿园,近年来计投入12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学校共有教职工385人,在校学生72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齐全,村村都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2%。农村瓦房率98.5%,自来水普及率100%,有线电视普及率90%以上。开通程控电话5800门、移动电话9800部。修建村通水泥路10公里、砂石路45公里。镇内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生活区等多功能小区已初具规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
  运河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位于余杭区东北部,境内大运河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辖21个村,3个社区,1个农村社区,总人口4.61万人,长住外来人口达2.5万人。运河镇是全国千强乡镇、浙江省百强乡镇和杭州市十强乡镇。运河镇自古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与会国家的领导人身着的丝绸服装面料就出自运河镇运河镇还荣获了“浙江省甲鱼之乡”和“浙江省黑鱼之乡”称号,也是“临平”甘蔗的产地。
乡镇介绍
  运河镇位于杭州、嘉兴、湖州三地区交界处,地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2001年8月由原亭趾、博陆、五杭三镇合并而成,因地处京杭大运河之滨而定名运河镇。全镇面积40.42平方公里,人口 4.5万人,2001农业总产值2.72亿元,农民人均收人6108元,是余杭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的镇乡之一。
  运河镇成立于2001年8月,由原亭趾、博陆、五杭三镇合并而成,三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运河镇历史上,文化渊远,人才辈出,明有钟化民、清有沈近思、近代有姚虞琴、现代沈虎根等人士。现在的运河镇,风景秀丽,文化繁荣,建于隋朝的慧日禅寺经过重建,初具规模,寺内古朴典雅,法相庄严,是一大旅游胜地。
  运河镇域属水网平原地带,镇内河港交错,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自古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传统农业以粮、麻、蔗及蚕桑为主,畜牧业方面以养湖羊和猪为多。其中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临平甘蔗”的产地。随着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该镇建立了生态鳖养殖、黑鱼养殖、瓜菜设施栽培等三个特色农业园区。以甲鱼和黑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8000余亩,产量3300吨;黑鱼养殖面积达1800亩,产量4500吨。荣获了浙江省“甲鱼之乡”、“黑鱼之乡”称号。农产品深加工势头较好,红烧羊肉、黑鱼果肉、黑鱼皮等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畅销省内外。
  运河镇地处平原水乡,古时以水路交通为主,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运河北上可直抵南京、上海、天津、北京,境内可通小货船。建国以后陆路交通逐步得到了发展,临博公路、荷禹公路和在建的兴旺大道、宁桥大道、东西大道及延伸段一起构成了运河镇的公路网络,且全镇二十二个建制村,村村通公路。
  运河镇地处杭嘉湖三市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各业发达,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手工缫丝。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轻纺、家用电器、箱包、搪瓷、机械链条等五大主导产业,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46家,涌现出了西湖离合器集团、老板集团、自强集团等8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4年,运河镇工业产值达到101.5亿元,成为全区首个百亿乡镇。
  2007年,运河镇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60371万元,完成计划的96%,同比增长8%。出口交货值累计完成219939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自营出口累计完成131157万元,同比增长15%。销售收入累计完成1519115万元,同比增长9%。工业利润累计完成45547万元,完成计划的127%,同比增长23%。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01211万元,完成计划的108%,同比增长12%。工业投入累计完成60112万元,完成计划的109%。工业用电量累计28617万度,同比增长21%。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初步测算为126.9亿元,增长19%,其中新口径工业产值123.1亿元,增长19%;实现出口交货值21.9亿元,增长14%,其中自营出口13.1亿元;实现三产增加值2.5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3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收入11039元,增长10%。
  运河镇以项目推进和技改创新为抓手,着力化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实现新口径工业产值123.1亿元,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产值81.1亿元,增长19%。新增规模企业39家,达到20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4家,达到14家。完成工业投入6亿元,征用土地83亩,拆迁农户159户。中昊科技、天时轻工、中立印务和海德龙塑胶等项目建成投产。双华科技、华峰服装、狮特龙健身、新裕机械、海嘉布艺、浩迪服饰、涌汇工贸、荣强工贸、百汇电器和人和机械等10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全镇工业企业技改扩建投资3.5亿元,创建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企业技术中心3家。老板燃气灶获得中国名牌,“铁流”和“老板”商标跻身全国驰名商标行列,获得浙江名牌2只、市区名牌和商标9只(件)。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引进兴旺特种链、和佰家居、森汇电子和艺龙墙布等项目,引进莫及普公司重新启动了余杭港临平作业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协议外资2621万美元,到帐外资756万美元。存量盘活取得实效,成功收回广德国际闲置土地170亩,盘活闲置厂房4万余平方米。担保公司扩股到2055万元,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2亿元。
  2007年实现农业产值3.8亿元,增长9%。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河道整治和疏浚4900米,修建河道闸站2座,确保安全度汛。特种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开展了颗粒饲料、生物制剂和新品种杂交鳢的养殖试验,甲鱼和黑鱼养殖面积分别稳定在8000亩和2000亩,全年两鱼产值达2.8亿元。甲鱼和黑鱼特色园区成为市级示范园区,甲鱼特色园区成为国家级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运河镇成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全面开展运河流域禁养工作,关停养殖点20个。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安全监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成立了运河畜牧兽医合作服务社。完成20个村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当年赔付保险金13.3万元。完成博陆村国有水面使用权收回工作,为750名渔民办理了农转非和养老保险,发放补偿款309万元。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0人,注册农民信箱1900个,启用率达100%。南栅口村完成股份制改革。
  运河镇的农业资源颇具特色,传统农业基础良好。运河镇一带,河道交错,荡漾密布,地肥水美,历史以来,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有史料记载以来,运河镇一带就盛产丝绸,并积累了丝绸生产的独特工艺,丝绸质量上乘,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与会国家的领导人身着的丝绸服装面料就出自运河镇运河镇的水产品种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运河的水产风味很有特色,博陆牌黑鱼、本牌甲鱼等一批水产在浙江省享有声誉,运河镇也荣获了“浙江省甲鱼之乡”和“浙江省黑鱼之乡”称号;运河镇也是“临平”甘蔗的产地,2001年春天,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前来博陆时品尝了临平甘蔗,称其口味甚好。
  2007年实现三产增加值2.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完成运河镇三产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535万元。引进了玉玲珑房产项目,并实现当年开工建设。上海华联超市、上海如海超市落户运河镇。“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全面推进,新建连锁超市和放心店5家。农村集贸市场运作规范。开展餐饮服务人员培训,13家饭店的65名服务人员取得了区劳保局和农业局颁发的上岗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3亿元,贷款余额达11.6亿元。
城镇建设
  2007年,运河镇完成全镇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调整。积极实施通村联网工程,戚家桥村、南栅口村等13个村18.9公里道路建成通车,镇内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村级道路网。积极实施危桥修复工程,完成全镇危桥调查,投资42.8万元修复了东新村寺桥等6座桥梁。投资11.8万元修建了五杭停车场。临平开发区“5118”工程道路兴元路建成通车。长虹等3个村成为新农村电气化村。
  2007年,通过深化“博陆模式”,启动了博陆二期农居点建设,已建成40户。结合拆迁安置,启动了圣塘河二期、南横港一期和章家河6组等农居点建设,200余户已经开工建设。滩里二期、道墩坝一期等已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全年完成99幢农居的建设,大来桥一期43户已经入住。
  运河镇以陈年垃圾清理、绿化美化、庭院整治为重点,集中在博陆、章家河、东新、杭信和螺蛳桥等5个村开展了“清洁余杭”和整治村工作。累计清理道路45.8公里,清洁河道4.25公里,清除陈年垃圾1500余吨,种植树木2845株,清除堆积物500余吨,发放垃圾箱1200余只。强化农村日常垃圾清运工作,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博陆和章家河村通过了考核验收,博陆村还成为了区首批“清洁余杭”示范村。第二批4个村的“清洁余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创建生态村2个,博陆村成功创建市园林绿化村。加强城管和拆控违工作,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筑314处、3.2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
  落实科教兴镇战略,2007年投入教育经费2686.7万元。中考升学率达99.78%,普高上线261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98.84%。积极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发放奖励扶助金12.5万元。认真抓好合作医疗工作,为农民报销医药费540万元,为1.5万农民实施了免费体检,2008年参保率达99.5%。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农民健康教育知识读本》1万余份。“八小”行业整治取得成效,查出无证单位260家。创建市级卫生村2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4家、区级卫生村4个、区级卫生先进单位3家。
  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失地农民培训和养殖户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755人次。组建了镇职业介绍中心,举办了二次大型劳动力招聘会,319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对300家企业实行了劳动监察,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305份,新增工伤保险5401人,调处劳资纠纷292起,追回工资和赔偿款446.5万元。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为被征地农民办理农转非1029人,办理养老保险971人。认真开展救济救助工作,发放低保金63.3万元,发放救济金32.6万元,救济救助124人次,发放助学金10.3万元,救助困难学生77人,改造困难户危房7幢。认真抓好老龄工作,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7名,发放老年人补助金231.2万元。积极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实施复明手术35例。开展人武部正规化建设,为部队输送合格新兵27名。
  运河镇积极开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和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社区)2个、区级文明村2个、区级文明单位3个。深化“五个一”邻里文化活动,五杭社区获区邻里文化活动先进奖。积极开展殡葬改革,搬迁坟墓1375座、骨灰盒485只。在博陆、章家河和杭信村开展墙景美化活动,美化墙体500余米。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在博陆村修建了明代清官钟化民的纪念碑和纪念亭。新建全民健身点10个,创建文化村2个、文化示范社区1个、杭州市小康体育特色村1个。挖掘响叉和马灯二种民间艺术,全镇民间艺术队伍达10支。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2次,举办了镇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展了元宵民间艺术踩街活动,在吴山广场与湖滨街道开展了民间艺术交流演出。积极开展文艺电影下乡活动,共放映电影110场,下乡演出20场。运河镇成为杭州市文化示范乡镇。
地方特产
  运河红烧羊肉 :“红烧羊肉”根据运河当地区域特色和资源条件,采用民间传统配方,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烧制而成,口味酥而不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企业重质量、重口味,以绿色无公害为发展前提,所生产的“临平”牌真空包装红烧羊肉产品,在杭州、上海等大都市中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产品供不应求。
  运河甲鱼 :运河镇农民养殖甲鱼有着较长历史,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甲鱼之乡。全镇甲鱼养殖面积在万亩以上,年产值可望突破1亿元。
  运河黑鱼 :黑鱼是余杭水产“一虾二鱼”三大主导产品之一,得到快速发展。运河镇是水产养殖大镇,素有“黑鱼之乡”的美称,全镇黑鱼养殖面积达1800亩,每年有数百万条黑鱼销往各地,平常餐桌上的黑鱼很多产自运河。从黑鱼的养殖、加工到销售,运河镇黑鱼养殖已形成了数亿元产值的产业链。
No. 9
  面积40.42平方千米,人口4.54万人。代码330110101。镇政府驻兴旺村,邮编311102。辖3个社区、22个行政村。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运河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位于余杭区东北部,境内大运河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4.61万人,长住外来人口达1.2万人。
  运河镇成立于2001年8月,由原亭趾、博陆、五杭三镇合并而成,三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运河镇历史上,文化渊远,人才辈出,明有钟化民、清有沈近思、近代有姚虞琴、现代沈虎根等人士。现在的运河镇,风景秀丽,文化繁荣,建于隋朝的慧日禅寺经过重建,初具规模,寺内古朴典雅,法相庄严,是一大旅游胜地。
  运河镇域属水网平原地带,镇内河港交错,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自古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传统农业以粮、麻、蔗及蚕桑为主,畜牧业方面以养湖羊和猪为多。其中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临平甘蔗”的产地。近年来随着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该镇建立了生态鳖养殖、黑鱼养殖、瓜菜设施栽培等三个特色农业园区。以甲鱼和黑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2004年底,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8093亩,产量3300吨;黑鱼养殖面积达1800亩,产量4500吨。荣获了浙江省“甲鱼之乡”“黑鱼之乡”称号。农产品深加工势头较好,红烧羊肉、酱黑鱼等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畅销省内外。
  运河镇地处平原水乡,古时以水路交通为主,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运河北上可直抵南京、上海、天津、北京,境内可通小货船。建国以后陆路交通逐步得到了发展,临博公路、荷禹公路和在建的兴旺大道、宁桥大道、东西大道及延伸段一起构成了运河镇的公路网络,且全镇二十二个建制村,村村通公路。
  运河镇地处杭嘉湖三市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各业发达,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手工缫丝。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轻纺、家用电器、箱包、搪瓷、机械链条等五大主导产业,至2004年底,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31家,涌现出了西湖离合器集团、老板集团、自强集团等7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在2003年,该镇还引进了国际著名运动休闲用品生产商——广德国际公司,预计该公司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4.5亿元人民币。
  2004年,全镇共实现工业产值101.5亿元,同比增长44.8%,成为全区首个百亿乡镇,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出口交货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自营进出口额达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325.7%;工业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29.5%;完成工业投入4.47亿元;工业用电量18728万度,同比增长36%。轻纺服装、箱包、五金机械等支柱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大产业的产值总量达90.4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89%。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7亿元,增长43.2%;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3.4亿元,增长49.7%;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增长10.6%;农民人均收入8296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99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到8645元,增长6.7%。是全区综合经济实力首强乡镇,名列杭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第九位。
No. 11
  运河镇 运河镇位于京杭运河与陇海铁路交会处,距徐州市区70千米。是邳州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253718人(2008年底)。辖向阳、城关、光明、跃进、城北、城西、青年西路、李口、镇东、三连庄、索家、徐塘、庄场、坝头、吴闸、二庙、五杨、八杨、马场、新三河、张村、河湾22个居委会,朝阳、邵场、、张楼、葛程、红旗、薛口、大新庄、庙山、新兴、后马庄、新张庄、新庄圩、徐口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青年东路46号。邳苍公路起始点,徐连公路过境。
  [沿革]1949年前名大榆树,又称三岔河,1953年属运河区,1954年建运河镇,1958年改公社,1960年复建镇。1997年,面积57.9平方千米,人口13.3万,辖李口、三连庄、镇东、庄场、坝头、运东、运南、索家、向阳、冯瓦、高庄、三河、庄圩、新立、新建、东龚湖、朝阳17个行政村和民主路、跃进、向阳、青年西路、解放路、码头、城关、城东、城西、城北、光明11个居委会。2000年,撤销徐塘乡、张楼乡,将这两个乡的原辖区域和张楼农场并入运河镇,面积98.8平方千米,人口20万,辖11个居委会、37个行政村、1个场圃,镇政府驻李口村。
  [2006年代码]320382101(12居23个村):~001跃进居委会 ~002城关居委会 ~003城西居委会 ~004城北居委会 ~005光明居委会 ~006青年居委会 ~007李口居委会 ~008三连居委会 ~009索家居委会 ~010镇东居委会 ~011向阳居委会 ~012徐塘居委会 ~201坝头村 ~202庄场村 ~203新三河村 ~204新张庄村 ~205朝阳村 ~206新庄圩村 ~207张楼村 ~208大新庄村 ~209葛程村 ~210红旗村 ~211徐口村 ~212薛口村 ~213庙山村 ~214后马庄村 ~215新兴村 ~216吴闸村 ~217二庙村 ~218五杨村 ~219邵场村 ~220八杨村 ~221马场村 ~222张村 ~223河湾村
  附:徐塘乡位于邳州市中部,距市区3千米。陇海铁路、京杭运河在此交会,204省道、邳苍公路过境。1953年属九区,1957年建徐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乡。1997年,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徐塘、吴闸、二庙、五杨、邵场、八杨、南马场、瞿家8个行政村。
  附:张楼乡位于邳州市东南部,紧靠市区。邳张公路过境,南濒京杭运河。1953年属十区,1955年为建邱乡,1957年更名猫窝乡,1958年改公社,1959年更名张楼公社,1983年建乡。1997年,面积25.9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张楼、大新庄、彭堰、葛程、徐口、新兴、庙山、后马庄、东风、建邱、红旗、薛口12个行政村。王杰烈士陵园坐落在境内。
No. 12
  辖:居委会(向阳);村委会(蔡塔、留庄、丛杨、马庄、惠济、中心、花龙、运河、西符、李家)。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运河镇是江苏省邳州市政府驻地镇,是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她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以“运河”命名的镇。该镇地处陇海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东临海滨城市连去港,境内公路、铁路、水路汇集,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上交通枢纽镇。
  该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两个办事处,16个社区,19个行政村。先后被江苏省授予“江苏省名镇”、“全民健身先进镇”、“党建工作先进镇”、“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私个经济十强镇”;日前,在徐州市“综合十强镇”评比中,又名列耀眼位置。
  近年来,运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邳州市委“徐州率先、苏北领先、江北争先”的奋斗目标,以“富民强镇、跨越争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镇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争做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第一镇”这一目标,抢抓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全镇干部群众发扬“不畏难、不浮躁、顾大局、争一流”运河精神,负重加压,拼搏实干,开展“比稳定看发展,比招商看项目,比工作看速度,比结果看实效,比干劲看精神”的五比五看活动。招商引资“快中求大”,项目建设“快中求效”,园区建设“快中求优”,全力争当全市“两个率先”领头羊,创造了备受各级领导关注的“运河速度”。
  2004年,全镇合同利用外资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2个,竣工18个,是上一年的三倍。目前,境内已拥有企业1383家,其中外资企业66家。2004年,全镇私个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全镇财政收入8272万元,增长55%,农民人均收入4750元……该镇以较大的优势一举夺得邳州市招商引资项目个数第一、引资总额第一、财政增幅第一、私个经济综合考评第一等多个第一。今年1?5月份,全镇工业经济完成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工业利税7900万元,同比增长29%。全镇招商引资合同引进外资3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3715万元,同比增长30%。运河镇已成为东陇海产业带上的经济重镇、工业强镇。
  今日的运河镇以优美的人文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良的配套服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运河镇党委书记娄从瑞、镇长袁福利,携23万热情好客的运河人民,真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与运河人民携手共同开发建设这块充满生机的热土。
百科大全
  Yunhe Zhen
  运河镇
  Yunhe Zhen
  京杭运河沿线最大煤港。位于江苏省邳县东部,地当京杭运河与陇海铁路交叉处。人口3.14万。原为京杭运河东岸荒村,名大榆树。1925年铁路建成后名运河站,成为邳县水陆交通中心。1954年邳县人民政府迁此,改称运河镇。在运河沿岸筑有煤炭转运码头,徐州所产煤炭多经此装船南运。 邳县的水泥、 化肥、造船、轴承、农机、缫丝、食品加工等工厂都集中于此。有公路西通徐州,东抵连运港,南达睢宁,北至山东省临沂市。
  (单树模)
响水县运河镇名片-江苏省盐城市
  响水县运河镇地处黄河故道中山河北岸,204国道穿镇而过,交通十分方便,是响水县的“南大门”。南与滨海县隔河相望,204国道纵贯全镇南北,308省道纵贯全镇东西,全镇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7472人,9180户,总面积7085公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常年耕地面积4159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74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9447千瓦,农作物播种面积8279公顷。农民人均收入3788元,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780人,农业从业人员6955人。
  浅水藕是我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今年新增4000亩,现有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4000吨。
  生猪养殖一直是我镇强项,连续多年名列全县之首,年出售生猪可达60000多头,一支20余人的生猪购销经济人队伍活跃在全镇的各个村居,目前已有小型规模生猪养殖场3个,1个大型万头养猪场已落户在我镇运西村,目前正在兴建。
  运河镇近年来曾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和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开放、文明、纯朴的运河人将以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和朋友前来考察、投资、落户、创业,共创美好未来。
余杭区运河镇名片-浙江省杭州市
  余杭区运河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位于余杭区东北部,境内大运河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4.61万人,长住外来人口达2.5万人。
  运河镇成立于2001年8月,由原亭趾、博陆、五杭三镇合并而成,三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运河镇历史上,文化渊远,人才辈出,明有钟化民、清有沈近思、近代有姚虞琴、现代沈虎根等人士。现在的运河镇,风景秀丽,文化繁荣,建于隋朝的慧日禅寺经过重建,初具规模,寺内古朴典雅,法相庄严,是一大旅游胜地。
  运河镇域属水网平原地带,镇内河港交错,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自古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传统农业以粮、麻、蔗及蚕桑为主,畜牧业方面以养湖羊和猪为多。其中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临平甘蔗”的产地。近年来随着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该镇建立了生态鳖养殖、黑鱼养殖、瓜菜设施栽培等三个特色农业园区。以甲鱼和黑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8000余亩,产量3300吨;黑鱼养殖面积达1800亩,产量4500吨。荣获了浙江省“甲鱼之乡”、“黑鱼之乡”称号。农产品深加工势头较好,红烧羊肉、黑鱼果肉、黑鱼皮等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畅销省内外。
  运河镇地处平原水乡,古时以水路交通为主,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运河北上可直抵南京、上海、天津、北京,境内可通小货船。建国以后陆路交通逐步得到了发展,临博公路、荷禹公路和在建的兴旺大道、宁桥大道、东西大道及延伸段一起构成了运河镇的公路网络,且全镇二十二个建制村,村村通公路。
  运河镇地处杭嘉湖三市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各业发达,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手工缫丝。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轻纺、家用电器、箱包、搪瓷、机械链条等五大主导产业,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46家,涌现出了西湖离合器集团、老板集团、自强集团等8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4年,运河镇工业产值达到101.5亿元,成为全区首个百亿乡镇。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0.51亿元,增长24.7%;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6.45亿元,增长24.7%;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收入9159元,增长10.4%。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杭州市综合十强乡镇第6位、浙江省百强乡镇第42位、全国千强乡镇第175位。
英文解释
  1. :  Yunhe Town
  2. n.:  Yunhe Zhen
近义词
运河
包含词
运河镇索家小学邳州市运河镇北小学邳州市运河镇西桥南饭店
分类详情
张开向阳社区张开大通村中心村双桥村李家村
桃园村五杭社区向阳新兴村朝阳村
龚集社区张村村城北红旗村马庄村
南园村南河村张楼村河湾村李口
城西邵场村葛程村薛口村后马庄村
新张庄村新庄圩村徐口村费庄村新圩村
庄前村南石桥村长春村长虹村兴旺村
东新村运西村运圩村四套村伏兴村
孙埝村正茂村三套村二套村蔡塔村
留庄村丛杨村惠济村花龙村运河村
西符村坝头村庄场村大新庄村庙山村
五杨村八杨村马场村徐塘青年西路
更多结果...